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ppt

    • 资源ID:5840951       资源大小:232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ppt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聊城大学语文教学论研究所 陈黎明;0635-823875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解读语文课程名称研究语文课程性质研究语文课程目标研究语文课程内容研究语文课程设置研究语文课程教材研究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语文课程评价研究,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解读,何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目标和任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历史,(一)何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何为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何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何为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二级学科名称。从学术分类的角度看,所有的学术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两(三)大门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1.何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10个二级学科。,1.何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二级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其下一般设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英语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教学论)等三级学科。总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1.何为课程与教学论,(2)“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研究生阶段的一个专业名称目前,一些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数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与学科设置相对应,“课程与教学论”这一专业下面一般设有“课程论”、“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等)等研究方向。,1.何为课程与教学论,(3)“课程与教学论”也是高等学校为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主要讲述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内容。,1.何为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依据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主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课程研究纳入教学研究之中。改革开放后,在西方教育理论启示下,我国开始反思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把课程论与教学论统一为“课程与教学论”。,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1)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主要研究“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为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教学材料上。,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2)教学论是关于教学情境中师生行为方式的理论,主要研究“教学是什么”和“怎样教学”“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本质,主要体现为对学科性质进行的讨论。“怎样教学”侧重研究引导学生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主要体现为创新教学方法和创立教学模式。,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3)对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认识教学论包括课程论课程论包括教学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相互独立课程论与教学论的一体化总之,两者既有相关性,又有交叉关系,虽各有侧重,可以单独研究,但不能彼此独立起作用。,3.何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般课程与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学问。,(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目标和任务,1.研究对象: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哲学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语文教学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材料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揭示语文教学实践的客观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目标和任务,概括说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2)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3)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目标和任务,2.研究目标:(1)能够总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成果;(2)能够满足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需要;(3)能够指导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目标和任务,为达到这些目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应当关注如下“四个基本”:(1)基本事实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际材料。(2)基本概念从基本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基本观点,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3)基本原理由一系列基本概念组建而成的理论体系,概括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4)基本原则依据基本原理制订的行为准则,规定语文教育实践的实施方式和操作方法。,(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目标和任务,3.基本任务目标决定任务,为达成上述目标,必须完成如下3项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随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中国古代的许多教育论著,包含着有关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精辟论述,如论语礼记学记读书作文谱等。清末语文单独设科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开始成为一门学问。至今,经历过如下7个时期:,(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历史,1.孕育于教授法时期(1902-1917)2.国语(文)教授(学)法时期(1918-1939)3.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4.语文教学法(论)时期(1978-1989)5.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至今),1.孕育于教授法时期(1902-1917),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就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1903年,两广初级师范简易科馆教授法国语科教授法 1914年,徐特立小学各科教授法国语科1915年,李步青(新制)各科教授法,中华书局。1916年,顾树森单级教授法,中华书局。,2.国语(文)教授(学)法时期(1918-1938),语文(时多称“国文”)教学研究之时,多称“教授法”。如1914年,姚铭恩小学校国文教授之研究,中华书局。1918年,夏宇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在南京高师担任教务主任的陶行知提出,将高师所有的“教授法”课程改为“教学法”课程。1923年,吴研因小学国语教学法概要,教育杂志第16卷。,2.国语(文)教授(学)法时期(1918-1938),1922年,张士一小学“国语话”教学法,中华书局。1923年,吴研因小学国语教学法概要,教育杂志第16卷。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1927年,赵欲仁小学国语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正中书局出版。,3.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院分系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中规定:各系要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由此语文教材研究和语文教法研究并列为师范院校中文科系的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的“国语”和“国文”统一为“语文”,师范院校相应地开设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3.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1963年,教育部颁行的高等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继续采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课程名称。1984年国家教委颁发、1990年修订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中,仍采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课程名称。“语文教材教法”与“语文教学论”等名称长期共存,显示出语文教材研究的重要地位。,4.语文教学法(论)时期(1978-1989),1978年,教育部委托武汉师范学院等12院校中文系、科语文教学法教材。根据组织者朱绍禹先生的意见,定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张隆华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二版。,5.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1987年,我国学者提出:不但要有自己的普通教育学,还要有自己的学科教育学。1989、1990、1991年,语文教育界先后在北京、大连、厦门召开学科教育学研讨会。1989年,陈学法主编语文教育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谢向贤主编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闫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在确定教育类博士、硕士学位点时,根据顾明远提议,把各科的课程论、教学论(或学科教育学),都纳入到“课程与教学论”中。2001年,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03年,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2004年,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5年,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小结,从“语文教育学”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本质的回归。“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结,这两个不同的逻辑顺序显示:“语文教育学”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个性完美发展的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的,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实践过程。从强调终极目标到强调实践过程,是自身本质的回归。,小结,回顾20世纪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轨迹,其基本趋势是: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学,既要研究具体操作问题又要研究基本理论问题,既要研究教学又要研究课程,既要研究现实又要研究历史和预测未来。,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