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苗长虹国际经济地理学新进展.ppt

    • 资源ID:5824570       资源大小:539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苗长虹国际经济地理学新进展.ppt

    国际经济地理学新进展,苗长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报告提纲,引言经济形态与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形式经济与新古典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与政治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与社会经济地理学文化经济与文化经济地理学演化转向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生态危机与环境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多元性,1 引言,经济地理学的永恒研究主题区位(location)空间(space)地方(place),多样化的现实世界:差异与地理不平衡发展,在国际层面在国家层面 差异持续存在并不断变化在地区层面 地理不平衡都在扩大在城市层面 差异与地理不平衡的普遍性与复杂性,问题,如何认识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和地方?如何解释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和地方?如何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和地方?何谓经济?,2 经济形态与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经济:中国古代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古希腊:经济指家政术。亚当斯密马克思: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社会结构-劳动分工政治经济学国家尺度上的经济管理社会总体生产、消费、贸易和财富,马歇尔:个体经济决策,理性的经济人,牛顿力学隐喻,经济过程可概念化为物体、流、力及波的互动,经济被形式化,被看作为独立的、连贯的、逻辑的客体凯恩斯:国家经济体是一个有边界的、自给自足的实体,可以通过具体的政策工具进行管理。直到20世纪40年代,经济才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生物学隐喻开始兴起,演化经济分析开始全面挑战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经济作为话语建构,根植于话语建构的权力关系当中。经济、市场、发展、全球化成为主导的话语体系,在不同的语境中,经济存在着不同的形态,均衡分析 演化分析政治经济形式经济社会经济文化经济环境经济,50-60年代:形式经济,在战后的50-60年代,受地理学“计量与理论革命”运动的影响,经济地理学家遵循“新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逻辑,将地理空间看作是承载社会经济活动的容器,将现实的充分矛盾和斗争的社会经济抽象成可以模型化的“形式经济”,以中心地理论和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来对经济活动的区位进行解释和规划。,70-80 年代 政治经济,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受结构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地理学对研究主题的“社会相关性”的诉求,促使政治经济分析方法开始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地理空间不仅仅被看作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容器,更被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物”和“工具”,它作为一种景观和具有某种特殊空间构型的人工环境(第二自然),乃是在资本的控制下生产出来的,直接体现了政治权力和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地理学这一从纯粹的逻辑形式向进入到更为宏大的社会历史实践的转向,促使其从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亲合而走向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联姻。,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经济与环境经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相应制度和政策的流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的迅速变化,经济地理学看待资本主义时空动态的方式发生了又一次重大的转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符号经济、创意经济、虚拟经济等有别于传统物质经济形态的新经济形态逐渐成为发达社会的主导,社会经济分析和文化经济分析迅速替代政治经济分析而成为经济地理学的新范式。全球生态危机与环境意识的觉醒,将自然、生态、环境全面纳入经济过程。,新世纪以来,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增长的新变化,激发了经济活动空间的动态演化分析,演化经济学与复杂系统理论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提供了基础。将自然、环境重新纳入经济过程,促成了环境经济学的建构,3 形式经济与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形式经济与新古典经济学主题:生产、要素禀赋、资源分配、分工与专业化、贸易、集聚与分散核心:抽象的市场模型,市场均衡关系方法:逻辑实证主义,31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典型特征就是收敛性:如果真实人均GDP的初始水平越低,那么模型预测的增长率就越高。如果除了初始资本密集度以外,所有的经济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那么收敛在绝对一样上会成立,即会出现绝对趋同;如果经济体具有多方面的差异,那么收敛性会在条件意义上成立,即会出现条件趋同。按照新古典模型的逻辑,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力的作用下,由于递减的资本收益(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最终会消失。,3.2 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试图将新古典模型外生的、不可解释的技术进步内生化,然而,由于当非竞争性的思想成为生产要素时,规模报酬就会出现递增,但这种递增报酬和完全竞争是不相容的。必须建立能够将不完全竞争因素纳入分析的模型。如一些学者沿着熊彼特的思想,将技术进步看作是研发活动的结果,并通过某种形式的事后垄断力获得报酬。一些学者假定,创新的研究和领先者的技术进步率相关,但技术扩散的研究则是跟随者通过模仿来取得的,由于模仿要比创新更廉价,因此这种技术扩散模型就具有了类似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条件收敛预测。,3.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是产业组织理论、新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空间经济学融合的产物。世界银行2009报告对密度、距离和分割的描述性分析,对集聚、移民和专业化的理论分析和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地区一体化的政策分析,所采用的正是新经济地理学的思想。在其专栏“一代研究者的新见解”指出,“研究者将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纳入考虑范围,重新审视产业组织、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其结果可能会令那些只接受过传统经济分析训练的学者大为惊讶”。在新经济地理学中,源于专业化、投入产出联系、贸易和运输成本而形成的企业的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地理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动因。,34 增长回归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对经济增长趋同(绝对趋同、条件趋同、时间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等)的研究构成了经验研究的一条主线。由于新经济地理学对专业化和集聚经济的强调,新近的增长回归模型不仅考虑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要素,如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技术革新、分工和专业化、政府支出、民主程度等,而且还讨论了地理空间变量,如空间自相关、空间依赖和空间溢出等回归模型的影响,并由此开发了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计量方法。,4 政治经济与政治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与政治经济学主题:生产与分配,权力,阶级关系,资本积累与劳动空间分工,不平衡发展,真实的市场(普遍的市场逻辑与它具体实现),(再)生产过程与劳动的作用核心:市场对社会的解构力量(异化)方法:结构主义、辨证法、实证主义、实在论,4.1 物质与经济决定论,资本积累的不平衡社会与空间的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地理不平等;跨越多种地理尺度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异;地域资本主义新的理论建构:调节理论/管制理论,制度与演化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4.2 地理不平衡发展,从资本积累的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来看待地理不平衡发展。上世纪6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型动荡时期。在福特主义生产模式下,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政策,共同导致了中产阶级的扩大和收入不平等的缩小,同时也有效形成了企业大规模生产同中产阶级巨大的高额消费之间的总量均衡。在地区发展方面,由于市场化力量所导致的“极化效应”和“反波效应”已为“非平衡增长理论”所认识,因此政府对落后地区发展的支持便成为政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地理不平衡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由于发达国家福特主义的传统工业区的危机,有关城市内部的不平等和劳动空间分工的研究迅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资本空间运动中的权力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地理空间之间的彼此关系联结和相互决定成为理解地理不平衡发展的基础。哈维:“资本积累向来就是一个深刻的地理事件。如果没有内在于地理扩张、空间重组和不平衡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资本主义很早以前就不能发挥其政治经济系统的功能了”。,4.3 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与空间重组,9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为学术讨论的主导话语和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对于全球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地理重组,哈维试图通过“空间规模的生产”和“地理差异的生产”来构造一个透视地理不平衡发展的一般理论。“人类很典型地创造了一个嵌套的空间规模的等级制度,在其中去组织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世界”,“人类行为会在什么样的规模上得以调控深刻地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变化着的政治经济条件”;而任一特定规模的多样化的地理差异,不仅仅是纯历史地理的遗产,“它们总是不断地被当前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过程所再生、维持、破坏和重构”。,“不平衡地理发展的一般概念需要把不断变化的规模和地理差异的生产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需要考虑各种规模内外的差异、交互作用和关系”,“通过对不平衡地理发展的了解,才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当前资本主义全球化轨迹中的激烈矛盾,这有助于重新定义政治行动的可能领域”。,对中国地理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直是学术和政策讨论的焦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地理不平衡发展,但从战略上和政策上是加剧地理不平衡发展还是缩小地理不平衡发展,则一直是学术和政策辩论的核心。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人们无法容忍由长期的地理不平衡发展所导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平等,即使通过地区一体化战略,落后地区被市场边缘化的命运也很难改变。,5 社会经济与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与经济社会学/制度主义主题:社会秩序、嵌入、(社会关系)网络、制度、信任 核心:市场交换和竞争的不确定性,市场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和制度情景方法:市场的社会学 对市场的认识:市场是一种社会结构或者关系建构,5.1 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新制度经济学社会学上的制度主义新经济社会学演化制度主义演化经济学,5.2 关系经济地理学,关系思考,地域嵌入,关系网络,GPNs 全球化时代社会和经济关系的空间属性:地理接近、关系接近、制度接近 完美的市场并不存在,经济行动具有社会嵌入性,6 文化经济与文化经济地理学,文化经济与文化经济学主题:文化转向符号经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建构、经济知识的自我实现、表演性(performativity/performance)核心:agency and agencement,经济学与经济 方法:行动者网络(ANT),后结构主义,相对主义,6.1 文化经济的兴起,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追随各种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的兴起相联系,经济地理学踏上了“文化经济分析”的征程。由于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关注制度、文化、惯习对生产和消费活动时空动态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种新时尚。一些社会学家指出,在“组织化资本主义终结”之后,新出现的是“符号经济和空间经济”。由于消费社会的兴起,为建构商品差异性并制造需求,在商品和服务的传统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外,符号价值又得以全面开发和无限扩大。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本质上都是符号价值得以彰显的体现。,6.2 经济与文化,消除市场模型和市场实践的分隔,社会过程(包括城市与区域经济)是由物质和符号实践共同建构的。正是经济的和文化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过程构成了社会关系。挑战文化臣服于经济的传统观点,将文化带入经济地理分析,形成了文化经济地理学,城市成为后现代社会的载体(新城市社会),转变了空间对地方的特权而强调地方对空间的支配。,发展和增长依赖于创新,而创新又依赖于富有活力的文化。文化因素成为城市财富的关键。文化内容产业有利于创意、创新和知识转移的文化环境种族、性别与创新。,6.3 文化经济与地理不平衡性,虽然文化无处不在,但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文化资本和创意资本却与传统的生产要素相比,更具有地理不平衡性。在资本积累中,物质资本积累的速度要快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要快于文化资本和创意资本。传统的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可以很有效的实现空间扩散和转移,但文化经济和创意经济却对特定的地方和空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文化经济和创意经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依赖的二元性:一方面是具有高收入的创意性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低收入的、稳定性差的服务性工作,而正是前者催生了后者。文化经济和创意经济的兴起,导致了新的地理不平衡性,这种地理不平衡性不仅扩大了国际层面的发展差距,而且扩大了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城市内部的发展差距,收入和空间的极化现象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发达地区非常突出。,6.4 文化政治经济,与政治经济分析关注于资本的空间运动和阶级关系相比,文化经济分析深化了对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属性分异和行为发生的情景分异的认识和理解,强调任何经济行动都嵌入到特定的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的情景中,新自由主义的空间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不同的时空情景下,新自由主义发生了巨大的空间变异。由于对特定时空情景的强调,文化经济分析的政策倾向与形式经济和政治经济分析中的遍在性政策不同,非常关注于针对特定地理空间的差异化的政策行动。,7 演化转向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作为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抗争的“异端”经济学,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制度转向”和“关系转向”的旨趣不谋而合,它吸引了众多的经济地理学家寻求将演化经济学作为其学科的基础,并由此激发了经济地理学领域的“演化转向”(evolutionary turn)经济地理学家在他们的论著中日益使用诸如“学习”、“路径依赖”、“选择”、“新奇”等“演化的”隐喻、概念和术语,以及将演化经济学的新近发展运用于经济地理研究,来建构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努力(Martin and Sunley,2006)。,Boschma and Martin(2007)指出,演化视角不仅为经济地理学家关心的中心论题地理不平衡发展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考方式,而且提供了运用一系列新颖的概念和理论思想的机会,这种来自演化经济学的概念和思想,有别于经济地理学家迄今所使用的经济思想流派。,(1)创新和技术变迁的地方化性质。(2)企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生命周期。(3)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4)对路径依赖和锁定的说明。,演化转向的代表性工作,依据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领军人物Boschma和Martin(2007)的观点,演化经济学将经济看作是动态的、不可逆的和通过新奇的创生和影响而自我转变的系统,这种异端的视角和方法吸引了众多的经济地理学家将演化经济学作为他们学科的基础,既为经济地理学家关心的中心论题地理不平衡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考路径,也为其提供了许多区别于传统经济思想的一系列新奇的概念和理论,刺激了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演化经济地理学关心的基本论题是经济景观经济生产、分配、消费的空间组织随时间转变的过程,这既包括形成经济变化、调整、新奇的力量塑造和再塑造生产、分配、消费地理的方式,也包括空间结构和特征是如何反过来影响驱动经济演化动力的。因此,经济景观不仅仅是经济演化过程的产物或副产品,而且对演化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借用熊彼特的词语来说,演化经济地理学关注于经济景观的“创造性破坏”。,演化经济地理学着重采用演化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来看待经济景观的发展与转变、解释地理不平衡发展,他们主要从演化经济学思想的两个主要来源:演化生物学和复杂性科学寻求概念来源,并努力对这些概念和隐喻做出有意义的地理解释,如经济新奇(创新、新企业、新产业)的空间性、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经济景观的自组织行为,路径创造和路径依赖相互作用塑造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地理以及对地方的依赖性。,8 生态危机与环境经济地理学,8.1 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反思生产模式: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生产都将“自然”看作是可以计量和交易的“商品”认知基础:人类的经济理性高于一切,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分离与对立,新启蒙运动(生态启蒙、启蒙的启蒙)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生态经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构成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对地球上自然物质进行开采、转化和贸易过程,所有的商品都源于自然环境的资源基础,而所有的商品最终都会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生态经济本质就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是由相关知识、能力和物质手段构成的动态系统。以减少污染为目的的“浅绿色技术”以处置废物为目的的“深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经济范式 福特主义绿色技术经济范式:绿色技术+福特主义 后福特主义绿色技术经济范式:绿色技术+后福特主义,8.3 绿色技术经济范式与环境经济地理学的构建,将自然/环境带入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生态人 生态技术 生态经济福特主义绿色技术经济范式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后福特主义绿色技术经济范式 生态产业园,8.4 经济地理学构建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努力,环境经济地理学:生态现代化+调节理论?制度主义+演化主义?绿色技术经济范式+空间创新?,制度、关系、文化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工具: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工具: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对那些将自然看作是独立的、可测量的和可量化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进行批判?寻求对自然的多功能和多种服务进行生态技术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政治经济地理学(商品链和生产链-经济流)的视角,将自然纳入经济体系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自然以及对自然保护的商品化、产权、市场化具有不完全性和特殊性自然是经济过程的一部分,自然已被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为全球经济体系所塑造,绿色技术经济范式与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绿色技术与福特主义的结合?规模化绿色生产的地理空间 绿色技术与后福特主义的结合?弹性化绿色生产的地理空间生态现代化与调节理论:绿色技术与制度 低碳技术与制度 城市/区域生态现代化,以文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将自然看作是构造商品链的行动者网络(ANT)中关键的行动者,模糊自然与经济的界限,重新认识自然与经济的内生关联理解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环境标准、环境管制等对经济活动时空格局及动态的影响(主体功能区、产业转移、城镇化与城市群)环境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性科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化,9 经济地理学的多元视角,经济地理学的开放性兼收并蓄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性社会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工具性空间视角,希望的空间:地理不平衡发展的未来,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就是一个万花筒,地理空间就是一个多变的镶嵌体,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解释,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可以看做是主流经济学家“新经济地理学”话语霸权的一个体现,它提出的问题事实上比它能够解答的问题更重要。密度、距离和分割是我们日程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象,集聚、移民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纯粹的形式经济中,这些力量确实为地理不平衡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动力。,但尊重地理不平衡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社会对社会平等的追求,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协调地理不平衡发展与空间和谐性发展之间的矛盾,才是问题的根本。,在新千年来临的时候,著名的地理学家哈维出版了希望的空间,试图在新自由主义和各种“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话语霸权下,为空间和谐性发展提供一个乌托邦的发展方案。由于社会经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从物质经济向符号经济的转型,在专业化和集聚经济的推动下,地理不平衡发展在持续的扩大,收入和空间的极化在持续深化。由于后福特主义没有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匹配问题,经济失衡和经济危机注定会发生。,按照世界银行“经济一体化”政策优先的主张,地理不平衡发展会为持续的增长提供动力,但无法避免因空间失衡所导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那么,“希望的空间”的未来在哪里?经济一体化能够为“希望的空间”的未来带来福音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分析和文化经济分析是否能够回到主导的政策体系之中?,在当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中,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人口的流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实现和谐性区域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另一方面,以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为面向的政策也在主导着当前的政策讨论。透过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政策讨论,我们是否可以为地理不平衡发展与和谐性发展提供自己独特的政策主张?,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苗长虹国际经济地理学新进展.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