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九章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ppt

    • 资源ID:5823265       资源大小:202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辩证法第九章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ppt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第一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一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18世纪末和20世纪中叶的两次科学技术革命,分别把人类社会推向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中国的现代化思想。,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世纪产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所谓现代化,一般认为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工业化过程开始的。,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李约瑟之谜,近代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了。李约瑟(Josoph Needham,1900-1995),号“十宿道人”;英国科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译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古的高度文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公元12015),三、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2,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70年代后的现代化。()80年代后的现代化。,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两个新的情况: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新的技术群。二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联合国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同。,1,新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一,产业结构的改变。()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信息业为主导。()产业类型从劳动力密集转变为知识密集。()消费结构从硬化转向软化。第二,就业结构的改变。信息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大大超过其他三类产业,专门以知识、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劳动者越来越多。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向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的道路,并据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的文件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1994年我国依据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根据我国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四个方面组织实施,并通过双边、多边方式,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中国发展的新道路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经济结构是二元的:一方面是技术比较先进、生产率比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另一方面是大量技术落后、生产率很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在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诸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等问题。根据当代发展观的转变,根据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在总结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1,不仅要实现工业化,而且要实现信息化,并且要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强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不仅要用硬指标(物耗、能耗、人员数量等),而且要用软指标(科学技术含量)来衡量经济发展,力求通过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3,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尽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把教育现代化放在现代化的优先地位。,第二,新型工业化要以信息化为主导。1,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主导产业。2,围绕信息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3,充分考虑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第三,新型工业化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加速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走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与信息化为手段,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2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一、科技发展战略。现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各个国家无不制订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我国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五大与十六大都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制订科技发展战略的几个原则:第一,认清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把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为此必须注意两个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过程,并抓住这两个过程相互转化的中间环节技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过程:基础科学研究科学理论创新;中间环节: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理论创新;技术开发过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创新,第二,认清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的情况是1、工业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过程1993年才起步;2、科技进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第三,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说,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人口、资源与发展的问题。,2,我国科技发展战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推进全社会科技进步建制的形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主干的科技发展战略。”第一层次是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研究。(1)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2)加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3)努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最新技术成就。,第二层次是创造新知识的技术开发研究。它以高技术研究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建立为目标,寻求科学知识上的重要突破,然后再由技术研究部门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工作。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1986年3月,由科学家提议,经党中央批准的“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即863计划)属于这个层次。它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目标有限,重点突出”的指导思想,集中一部分精干力量,在今后十多年内,在几个最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第三层次是从事科学知识上的重要突破的基础科学研究。它的重大意义:1,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基础科学的新发现是新发明的源泉,是新技术的土壤。2,是创造性劳动,是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研人才的摇篮,是向开发研究输送基础扎实、善于开拓的人才的途径。3,对人类文明进步往往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导致人们自然观、宇宙观的重大转变,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4,一旦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往往会促进一系列新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产生新技术与新产品,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部门。,二、国家创新体系1,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重要特点是知识化。知识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在一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知识附加值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因而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是关键。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战略重点调整为:重视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创新体系”2,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20世纪以来,研究与发展在知识经济中起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的关键作用。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就是把科学研究过程与技术开发过程紧密结合的、现代的、扩展了的形式。,1998年中国科学院提出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设想和政策措施:(1)知识创新系统。任务:通过科学研究过程获得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目的: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组织机构: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其核心是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2)技术创新系统。任务。应用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技术开发过程。目的。发明新技术、制造新产品,提高竞争力。它是国家与企业发展的根本。组织机构。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是企业,还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等。(3)知识应用系统。任务。将“研究”(知识创新)与“发展”(技术创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把科学和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它是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关键。,(4)知识传播系统。任务。知识的学习与传播,目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它是联结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的桥梁,可以把创新快捷地转变为实际应用。组织机构。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成。国家创新体系是以“研究与发展”为轴心运转的,研发强度(R&D/GDP)反映国家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研发活动的内在需求和有效供给能力,决定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研发活动的类型和研发活动的部门分布,反映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途径:“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信息技术是主导技术,信息产业是主导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必须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的建设工作:,1,建立信息技术体系 信息化过程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完整的信息技术体系包括(1)基础技术,即新材料、新能量技术;(2)支撑技术,即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3)主体技术,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4)应用技术,即应用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各类具体技术。,发展信息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信息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一,信息工业产业群,包括:(1)电子计算机工业;(2)微电子产业;(3)通信工业。第二,信息服务业产业群,包括:(1)通信网络信息服务业;(2)专业计算机服务业但从总体上说,我们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信息网络化方面,各国都把建设一个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网络,作为推进信息网络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任务,我国带宽不足已成为制约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瓶颈”,必须在这项技术上取得突破。,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是工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渐渗透并发挥巨大作用的过程。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在国外传统工业经历两大变革:一是机电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从传统的依靠机械化为主的方式,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柔性、集成自动化生产为主的方式转变;二是机电工业的制成品从过去机械与电子彼此独立,向彼此高度融合,深入多种高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目前工业信息化进程正在许多领域蓬蓬勃勃地进行,我国当前的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精密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RPM)技术;(4)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技术;(5)超精密加工技术;(6)数控技术;(7)工业机器人;(8)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9)分散网络化制造(DMN)。工业信息化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工业中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将有极大的提高,这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销售方式、企业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的变革。应该指出,信息技术不可能取代物质经济的增长,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资源虽然是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但知识生产必须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软件制造必须与硬件制造相结合,信息网络技术必须与传统经济相结合,才能形成推动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生态产业从生态化的观点可以把产业分为如下几类:生态农业,它以生物为对象,生产过程与自然生态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生态工业,它以无生命的物为对象,生产过程虽然与自然界没有直接联系,但必须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信息业,它以信息为对象,生产过程与自然界完全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必须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服务业,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特殊产业部门,它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关于如何建立生态产业的问题。一个新时代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总是由产业研究实验室来推动的。生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样要由研究与发展,也就是要由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来推动。我国提出的生态工程,是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实践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区域治理等领域取得很大的进步。以生态工程工程为先导,由政府推动,社会兴办,群众参与,先后涌现2000多个生态工程示范基地,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设现代农业(1)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工业时代是指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良种化;信息时代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和信息业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上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2)“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合作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利益均衡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农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如:生物学;生态学;肥料学、农药学、农业机械学、农业化;农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农业管理科学,等等。因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课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方法是多元性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对地球表层的系统认识),利用信息革命成果(包括系统管理的最新成果),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建立的现代农业,必将改变传统农业,出现新型的、知识密集型的农业。走“发展知识型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建设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农业与工业,这将大大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有利于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对综合国力的竞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结合起来,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1,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使得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科学精神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具有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从这两门科学发展的历程看:(1)社会科学最初是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2)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有区别的。(3)工业革命进行过程中显示出科学技术的两重社会效应:(4)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应两种文化并重。2003年10月党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迫切需要繁荣与发展“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社会及经济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理交叉是自然辩证法的特点,2,坚持创新精神,开展创造力的研究与开发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开展对创造力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智力资本的质量,是事关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党的十六大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20世纪中叶前后形成一门关于人的创造力研究的学科。它涉及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80年代后,这一研究领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朝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首先引进国外成果。经历了引进传播、消化推广到开始从事独立研究等阶段。在推广创造技法的同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并在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90年代后兴起了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的热潮。,创造学历史,193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创造工程培训班”几乎同时,美国BBDO广告公司奥斯本“头脑风暴法”。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最先开设创造学开发。1955年,引入日本。我国,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过“创造教育”创造学在我国的开设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 十六大报告:“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创新性、综合性与社会性,必须改革同科学技术发展新特点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第一,教育思想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在创新问题上:西方文化传统重视批判性思维。西方哲学是爱智,是思想自由。中国经学传统重在训诂和解释,重在继承,强调“圣人之言不可违”,在教学中表现在授课方式与学习方法上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化进程中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要求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特别是创新素质。,第二,教育内容要反映科学发展历史潮流的文理综合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2、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进程正在步入大科学、大工程、大生产的时代。自然科学的两种社会效应要求它的工作者有高度的人文关怀;社会科学的复杂性要求它的工作者有科学素养。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教育必须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与相互结合。,第三,教育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信息革命使得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依靠手脑并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但在培养其他高级能力,如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运用系统方法和与他人广泛合作等能力方面,单凭个人的手和脑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依靠延长手脑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1,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2,远程教育;3,虚拟现实教育。4,为了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建立了联结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网络。,课程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辩证法第九章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