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盆景起源与历史.ppt

    • 资源ID:5802184       资源大小:3.53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盆景起源与历史.ppt

    流派对比,桩景流派,欢迎您进入盆景世界,WELCOME TO THE WORLD OF BONSAI,盆景起源,中国盆景艺术的起源与历史(课件),THE BONSAI ART OF CHINA,盆景溯源,盆景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的意境,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犹如立体的山水画。但盆景又不等同于山水画,它以自然物本身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韵和生命的特征,它能够随着实践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因此它又是一种活着的艺术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盆景创始于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和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逐步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盆景溯源,后退,继续,盆景起源说,盆景起源于中国,然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代呢?对此我国盆景学术界众说纷纭.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对于盆景的起源,归纳起来有如下9种学说,都是各家论点:,(一)唐代起源说(二)唐代前起源说(三)晋代起源说(四)东汉起源说(五)西汉起源说(六)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七)夏朝起源说(八)尚待进一步考证(九)起源新说,溯源目录,盆景溯源,中国盆景的溯源和发展,新石器,古园林,汉代,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返回首页,(一)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盆景溯源,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一块是五叶纹陶块(图1-1),刻画的图案保存完整。在一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五叶,一叶居中挺拔向上,令丝也对称的分裂两侧,整个画面统一、均衡、比例协调、充满生机。另一块是三叶纹陶块(图1-2),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的长方形式花盆上,也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三叶,三叶均略倾斜向上听力,生机盎然,富于动感。这是原始美术家对当时盆栽植物所做的艺术再现,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盆栽了,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最简单的盆景,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盆景。,返回目录,继续,盆景溯源,图1-1五叶纹陶块,图1-2三叶纹陶块,返回目录,古园林,后退,草本盆栽的主要特点,1.从发生地域来看,它首先诞生在适宜植物栽培的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良好条件下和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地方,在条件比较差甚至是干旱恶劣的其他地方盆栽不会如此早期出现。2.形式简单,只具备了植物和盆钵这样盆栽的两个基本要素。3.从植物材料看,以比较容易栽植的草本植物为主,以生产目的为主,即便是为了观赏也是以自然美为主,很少人为干预。,4.从构图上,已经开始考虑到了统一、均衡、比例、尺度等形式美,但仅仅是一种朴素的审美意识的反映。5.原始、低级、简单是它最大的特点,只能叫做原始盆栽,称不上艺术盆栽。,(二)古代园林造景与盆景,盆景溯源,对观赏植物的栽培,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营造园林。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已兴建园林,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又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在建章宫(图1-3)“筑太液池,叠在为蓬莱、方丈、瀛台三山。”到北魏中期(距今约1400年),对于栽培各种奇花异卉,以及山水园林的营造,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盆景可以看作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一个分支,它们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和类似的功用,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又是一脉相承的。故盆景又被称为“微型的造园”,其产生和发展,自然与造园艺术不可分开。,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图1-3建章宫图(摹自陕西通志),返回目录,汉代,后退,(三)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盆景溯源,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汉代盆栽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生产,为了引种驯化,仍然属于原始盆栽的形式,它离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它出现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它为汉代缶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东汉(25-220年),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墓甬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基座上,形成植物、盆盎、基座三位一体的盆栽现象(图1-4)。再从考古发现的汉代陶砚(图1-5),面上塑有12个山峰,且有水池,既是文化用具,有有盆景式的观赏作用,说明当时人们已将自然景色移入盆中,至于盆内,以供观赏。,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图1-4望都考古古代插花,图1-5汉代缶景山形陶砚,返回目录,晋代,后退,汉代盆景的艺术风格与特点,1.形式上:汉代在出现比较高级的木本盆栽的同时,盆栽逐渐与盆景区分开来,出现了在盆内表现的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即真正的盆景形式了。所以说,汉代是从盆景飞跃的关键时期。2.内容上:丰富多彩,既有树木,又有亭台楼阁、人物鸟兽,内容反映了自然美与生活美。盆栽成为了一种以欣赏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艺术形式。3.汉代盆景以缶为容器。缶就是壶。4.技法上:应用了“缩龙成寸”、“咫尺山林”的艺术手法,开始把画意注入到盆景中。,盆景溯源,(四)晋代,南北朝时(420589年),梁代萧子显曾在南齐书中提到“会嵇剡县(即今浙江嵊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也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1972年陕西乾陵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墓壁考古。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甬道东壁上绘有一侍女双手托以盆景,只有假山和小树;另一侍女手持莲瓣形盘,盘中有盆景、绿叶、红果(图1-6)。由此以能证明我国在初唐时期即已形成盆景,并已成为宫苑御用的观赏珍品。如傅珊仪先生在盆景艺术展览中写道:“我国盆景源于唐代,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图1-6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局部摹本,(五)唐代盆景,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图1-7唐阎立本职贡图局部摹本: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返回目录,宋代,后退,唐代盆景类别与形式,1.唐代桩景盆栽形式盆栽在唐代主要有三种形式:直干式、曲干式和观花盆栽。2.唐代山水盆景盆池、假山、小滩及其它。,唐代盆景的艺术特色,1.从乾陵考古中发现的盆景形式是附石式盆景或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从体量上看,缶径为一尺左右,景高亦一尺左右,盆中明显有三个主要山峰和植物,表现是山林野趣。2.唐代山水盆景已初步形成三峰式艺术风格,达到了“程式化”的成熟程度。3.山水盆景式陶砚的欣赏价值高于汉代陶砚艺术水平。4.唐代盆景主流是把生活诗意化,实质是脱离生活,以诗情画意写入盆景,形成了文人构思的写意山水盆景形式。,5.唐代盆池、小池、小滩、小潭实为一种大型盆景,形状多样,内容各异、丰富多彩,这又是唐代盆景的一大特色。6.唐代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7.唐代盆景的容器一般以圆形莲瓣形缶即浅泥瓦盆为主。8.唐代盆景所用植物大致有松、竹、慈竹、莲、苔、山茶、五针松、兰等。,9.唐代盆景石料有青石、白石、太湖石、罗浮石等。10.在色彩构图上唐代盆景也有一定考虑。11.唐代时人们对盆景的鉴赏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12.唐代盆栽开始随着佛教和其他文化传入日本。,(六)宋代盆景,盆景溯源,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的应用于盆景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宋代,不论是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以蔚然成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株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图1-8)。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也画有松树盆景(图1-9)。,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图1-8宋代十八学士图局部,图1-9张择端 宋明皇切形窥浴图中的盆景摹本,返回目录,元代,后退,到宋代,桩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山水盆景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高。盆景植物分类,出现了“十八学士的记载”。由于日本的“宋风化”,盆景再度传入日本。宋诗中出现了“根艺”的记载,它与盆景发展关系密切。,(七)元代盆景,盆景溯源,元代(12791368年)虽然是蒙古族统一中国,但在文化艺术上仍是宋代的延续。在绘画上以写意为主的“文人画”逐步占了主要地位,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元代有一位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出入名山大川之间,缩做盆景,取法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当时称作“些子景”,即小景致的意思。其体积可能不大,但也不等同于现时的“微型盆景”,因为盆景过分趋向微型,是会影响其表现力的。元末诗人丁鹤年曾有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的诗句:“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可见韫上人制作盆景,深受山水画理影响,注重写意,很有“小中见大”的特色。,返回目录,继续,后退,唐宋以来,除“假山”、“盆栽”为中型盆景以外,其余“盆池”、“小池”、“小滩”、“厅池”等虽说比汉代以来园林中之池沼小多了,但仍为大型盆景,是布置在门槛两旁或窗前或厅前。虽说唐代也提倡过池不在大小、有意为上,但都没有实现小型化。乃至元代(12711368),制作盆景才大力提倡小型化,并实现了体量小型化的飞跃。当时有一位高僧云游四方,饱览祖国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师法自然,并善于运用盆景制作的各种技法,打破一般格局,极力提倡小型化,称之作“些子景”。,元代些子景与今人中型盆景差不多,与微型盆景尚有差别。元代画家饶自然所著综宗十二忌,运用中国山水画理论,精辟地论述了山水盆景的制作及用石方法,对盆景造型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元代画家李士纡偃松图是一幅艺术精品,松树抱石而偃,其姿态气势,结构布局,为后人制作松树盆景提供了有益启示。然而,由于元代统治时间不长,统治者崇尚武功而轻视文化艺术,致使盆景艺术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元代的“些子景”对后人盆景的小型化有一定影响。元代盆景的发展被特称为“体量飞跃”,除新石器时期的上盆飞跃、汉代的盆栽飞跃、唐代的意境飞跃以外,此次飞跃也是中国盆景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盆景溯源,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丁鹤年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元人李士行偃松图(图1-10)所画的即为一苍劲古朴的桧柏,偃生于浅盆之中,树根部紧紧贴石而生,老干上枯藤缠绕,鳞片斑然,树顶部有“舍利干”,更显出精神。,图1-10 元偃松图摹本,返回目录,明代,后退,(八)明代盆景,盆景溯源,明代(13681644年)初期,经济一度繁荣,文学、绘画等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发展;书院、画派蓬勃兴起;探山访水,造园之风兴盛;盆景艺术广为发展,并出现理论专著。曾勉之的英风录;万历年间屠隆所著考槃语录中的盆玩笺;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王铭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天启年间的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盆玩篇(图1-11);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吴初泰所著盆景;林有麟的素园石谱等著作迭出,叙技述艺,各抒己见。,返回目录,继续,后退,盆景溯源,图1-11明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盆玩篇,返回目录,清代,后退,明代盆景实证,明代桩景尚存留两盆,堪称国宝。1.天宁寺遗物桧柏。扬州曾保存一盆明末桧柏盆景(据悉1988年死去),原为扬州古刹天宁寺遗物的,为扬派盆景代表作,树龄400年。,2.泰州古柏:拒载,泰州至今也保存一盆明末崇祯年间的古柏,其中三干,虬曲多姿,枝片龙飞凤舞。,(九)清代盆景,盆景溯源,清代(16161911)盆景的制作盛况空前,广东已有“风俗家家九里香”的谚句。文人墨客兴致勃勃纷纷为盆景作词赋诗。此外,清代陈扶摇所著花镜一书中“种盆取景法”一节,对盆景的立意、构图、取材、配置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嘉庆年间王溪、苏灵合著的盆景偶录种,将盆景树种分为下列几类四大家: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柏;十八学士:梅、桃、虎刺、吉庆果、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腊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花;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到目前为止,这些植物仍是制作盆景的主要材料。,返回目录,流派,后退,清代盆景物证与文献记载:,物证:扬州八怪郑板桥题画盆梅,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梅花盆景艺术。文献:除了花镜、盆景偶录外,还有扬州画舫录、岭南杂记、石谱等记载。,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理论和制作的专著纷纷问世,盆景技艺亦趋成熟。在苏杭一带,盆景得到了大普及。在盆景理论上,对盆景树种、石品都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清时期我国盆景理论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可说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明清盆景特点及发展,(十)当代盆景,1912年至今为当代盆景的发展时期。1。1912-1949年盆景艺术的融合期2。1949-1966年恢复期56年广州盆景研究会 57年盆景趣味 59、61、64年成都、苏州、南京盆景展3。1966-1976年破坏期4。1976年至今快速发展期77年北京盆景展、81年花卉盆景协会、88年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盆景与世界的交流,1、中国与日本的交流2、中国与亚洲的交流3、中国与美国的交流4、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中国与日本的交流(一),日本自绳文、弥生的史前原始时代以来,从中国接受了先进的文化并加以发展,在公元4世纪前后建立起大和政权。此后,为了寻求治国之道,常向隋唐(589-907)派出使臣。使团中的正使随员、留学僧、留学生等从中学习并带回去律令、宗教、思想、文物、习俗等,其中就包括学习唐代盆栽。因而在日本国历史上开创了飞鸟、白凤文化。从而,向往仰慕唐风和珍重唐人文物的风气开始风行于日本上层社会,之后普及于民间。甚至日本有的家庭中陈列当时礼品文物借以夸耀自己的门第和权势。,中国与日本的交流(二),日本从平安时代后期至镰仓时代初期(1192-1334)这一阶段(相当南宋时期1127-1279),日本北九州的大宰相与南宋都会临安相近的宁波之间,每年有宋日之间的贸易船数十对互相往来,通过这些船舶海运,为日本的僧侣重源、觉阿、荣西等入宋学习提供了方便。此间南宋文人生活风尚包括“盆玩”、“盆山”、“假山”也同时输入了日本。因此,在南宋也即日本镰仓时代,在日本也称盆景为“盆山”、“盆假山”,同中国当时叫法完全一致。当时,日本社会普遍追随南宋风俗,这是在以往由遣唐使发端已形成的“唐风化”基础上,经由南宋高僧陆续东渡再度激发而形成的“宋风化”。日本镰仓时代有不少画卷保留下来,在这些画卷中已存在着相当多的盆山画面就是物证。经考证这些物证是由南宋高僧引入日本的。,中国与日本的交流(三),日本室町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明代,明代是中国盆景的又一个兴盛时期。恰好,此时也是日本的盆玩、盆石流行时期。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上层知识界接受了中国“文房清玩,琴棋书画”的清高的生活方式,以余谢芜村、池大雅等为代表的日本文人,把中国在明末刊行的雅游手册考盘余事和清初的花镜以及指导中国画入门的芥子园画谱等列为常备必读之书。作为文人“煎茶”席间的点缀品的盆景,日本俗称“文人植木”。在维新后,于东京发展成为一种正式流派,把盆景的赏玩看作是对社会风尚具有教养陶冶作用的潮流。这一风气在盆景爱好者们的影响下,普及了整个日本社会,凡出入高官门第的,都把原来附带培育盆景转而当作一种专业经营,日本盆景事业趋向繁荣。东京举行奥运会(1964年)以来,西方对日本盆景的兴趣与关注急剧上升,以至造成了一种错觉:西方人认为盆景是日本人传统固有的“适应自然”的艺术观表现。这完全是错觉,完全是由于不了解中国盆景悠久历史和传向日本的经过所造成的。,

    注意事项

    本文(盆景起源与历史.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