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国外教育史.ppt

    • 资源ID:5783095       资源大小:1.75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外教育史.ppt

    中外教育史,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第一节 关于远古时期的非形式化教育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第五节 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第一节 关于远古时期的非形式化教育,回忆:1、什么是教育?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的基本要素,谁进行教育?怎么进行教育?教了什么?教谁?,什么是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它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形式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一、关于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一)生物起源论,(1)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利(勒)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2)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学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抚养小动物,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例如:猫教小猫捕鼠,鸭子教小鸭游水(3)评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人和动物的区别),(二)心理起源论,(1)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录(2)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在他所著的教育史(1925)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3)评价:忽视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教育不单是模仿,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三)劳动起源论,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1)代表人物: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2)观点: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具体体现为:,第一,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3)评价:劳动虽然在教育的起源中发挥着重要的、决定的作用,但它只能是教育起源的外因,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因。,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1.远古教育的起源2.氏族公社的教育活动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远古教育的起源,当原始人制造石器的时候,年长一代就告诉孩子们应该采集什么样的石块做原料,以及应该如何摔打、敲击和修制,人类始初的这种教育活动尽管是十分原始的,但它毕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2.氏族公社的教育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人群内部出现了最初的分工,即性别和年龄的分工。与此同时,形成了按辈数划分的婚姻集团,这种婚姻集团的产生,使人们开始认识了血亲关系。于是,原始人群为氏族公社所代替,氏族公社的教育活动,可相对分成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大约5万年前5千年前)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大约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形式非常简单,主要是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氏族之间的规定和道德。进入父系氏族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了。,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权利平等儿童公育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没有文字,口耳相传,教育性质儿童公有、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复习思考题:1、教育起源的学说有哪几种?2、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第二节 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随着发展,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和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也是最早产生学校的地域,一、古代埃及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产生了学校,有以下几种类型:宫廷学校对象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目的培养高级文武官吏学习内容学习已有政策文件、抄写各种文档,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和政治教育,习武,已有的科学知识:天文、地理,寺庙学校 培养一般官吏、僧职人员,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员。收取高昂的学费。文士学校 对象想成为政府官吏或寺庙僧职人员的奴隶主子弟,比较初级和启蒙性的教学职官学校:教学内容为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职业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也惯用灌输和体罚。,二、古代两河流域的学校,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叫做河间之地,北部为亚述,南部娇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叫苏美尔出现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城市和国家的地方而当时的学校以苏美尔和巴比伦王国兴办的学校为其中的代表,1.苏美尔人的学校,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主要材料为芦苇和粘土,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从上往下写,改为从左往右写,学校形成:苏美尔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形成开始建立学校学校类型:宫廷学校、附属寺庙学校、私立学校,早期主要是培养寺院和宫廷里的撰写员而设定,书写为学校的主要内容课程类型:语言类课程(单词、语法);半科学类课程(算数、植物学、动物学);文学和创作(学习、抄写、模仿过去的文学作品)教育制度:原则上是全民,实际为富家学校教学方法:记忆、体罚,2.古代巴比伦学校,阿摩利人占据巴比伦,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古巴比伦进入鼎盛时代,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政国家。汉谟拉比重视军事控制,也注意文治,其在位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已经建立以一套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学校体系学校体系分为:初等教育:读、写、算学院:培养文士为目的,学习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类学校,如工程学、天文学、建筑学、医学没有课堂教学,教学方式采用师徒传授的个别指导,主要是记诵材料和模仿,3.古代印度学校,(一)婆罗门教的教育家庭教育:吠陀经古儒学校:教师为婆罗门种姓的人,学生居住在老师家中,过着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二)佛教的寺院教育宣扬“众生平等”,教育对象不受种姓制度限制,第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一、学校的萌芽夏朝(为什么)夏朝学校的出现的条件: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金石并用的时代;出现原始的文字。,夏朝学校:序(习射的场所,军事教育)、校(同“序”)、庠(养老兼教育的场所)教育目的: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教育内容:军事训练、宗教教育、人伦道德教育评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场所,充其量是学校的雏形,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殷商,1.商代教育:文字较成熟,文化专职人员出现2.学校机构:庠、序、学、瞽宗痒:为养老的机构,但增加了教育意义,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机构序:延续习射为主的教育传统,但逐渐从“习射”转为“习礼”学和瞽宗:礼乐为主此时的教育已有固定的校舍,并选拨德高望重的人为师3.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目的:造就奴隶主的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宗教迷信,把本族祖先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尊神、孝祖。以“孝”为中心内容。通过学习先王典册以学习统治经验 军事教育:射箭、驾驭车马 礼乐教育:礼仪、音乐 书数教育:阅读和书写、数理计算,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西周,1.西周社会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西周的主要经济制度,推动产业支柱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宗法制:西周的组织制度,嫡系继承制分封制:周人为了巩固政权而创立的新制度,按等级分官级礼制:西周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礼仪,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1)国学(设在王都的学校):贵族奴隶主子弟在未入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礼记内则中记载了贵族奴隶主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小学:学习奴隶主贵族必须掌握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等。大学:学习礼乐、射御,是贵族子弟学习、集会、练武等的场所,充分体现了奴隶社会教育的政教合一。天子的大学和诸侯的大学不仅名称不同,主要是存在着规模大小和等级高低的差别。天子的国学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四面环水,总称为辟雍。辟雍内根据教学科目和活动内容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故有所谓“四学”和“五学”之称。诸侯王都所设的大学建制比较简单,一面临水,称为泮宫。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小学设于宫廷附近,大学设于近郊,为方便学生。,(2)乡学地方大学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实行定期的考核制度,学习优异者可推荐国学学习,3.西周学校的教师官师合一,无教师这一单独的职业,由政府官员担任;学在官府:(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4、西周官学的特点:西周继承夏商的学校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并实施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出现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六艺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四个为大艺,主要在大学学习,后两个为小艺,主要在小学学习。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礼: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乐:包括乐器、诗歌、舞蹈等。射:射箭技术御:驾驭车马书:识字、习字数:一般计算能力六艺的教育内容是由培养“修己治人”的总目标决定的,它包含多种因素。集中式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既重视武工,也重视文事。,辟雍居中,成为太学成均居南,学习乐德、乐语、乐舞上庠居北,学习典书、诏书东胶居东,学习射箭、武工西雍居西,学习学习礼仪,复习思考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2、商代官学的特点是什么?3、西周官学的特点是什么?,第四节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古代希腊是西方奴隶制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是欧洲文化教育的最早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代希腊是由数以百计的小城邦所构成,其中最强大而又最有代表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它们也是希腊教育的代表,一、斯巴达的教育,1、斯巴达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是北有崇山峻岭,南有嶙峋礁石,对外交通不便,但土壤肥沃,适于种植,是当时希腊最大的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公社国家。人数较少,为了防止别人入侵,军事教育成为主体,2、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9000户,30000 人。平民:皮里阿西人,约30000户。奴隶:希洛人,约300000人。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3、教育模式,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教育过程:07岁:由父母养育718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乐教育。1820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2030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30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重视政治教育,漠视文化知识教育,二、雅典的教育,1.雅典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 原来也是个农业国家,但因海上交通便利,商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雅典成为海上霸主,其商业得到更大发展,政治上也由过去农业奴隶主专政走向商业奴隶主与农业奴隶主共掌国政的民主政治时期。民主政治的实施为雅典文化、科学、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社会结构,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经过一毓政治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社会阶层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奴隶,3、教育模式,(1)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2)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3)教育过程:07岁:由父母养育712、13岁: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写、算。读是识字阅读,顺序是先字母、词;写是描蜡板上的字;算是用石子、手指和算盘计算。弦琴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音乐、唱歌、朗诵。12、13岁15、16岁:增加体操学校。体操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五项竞技和游泳、骑马、舞蹈。这三类学校学业结束后,多数人结束学校生涯,从事各种职业。15、1618岁:少数富家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教育内容包括体操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音乐和社会活动。其中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属兵役性质。20岁时通过仪式成为一个正式的公民。女子教育: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忽视女子教育,女孩7岁后由母亲教育,男孩则进入学校,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1、小学教育方面:文字学校或文字教师已经占据统治地位,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的地位下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智育几乎完全挤掉了体育与美育2、中等教育方面:文法学校或文法教师取代了体育馆的位置,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法和修辞,还包括算术和几何3、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哲学和修辞学校的兴盛。,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2、希腊化时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第五节 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罗马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政体时期、帝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主要在后两个时期,一、共和政体时期,1.小学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字教育,音乐教育和体育在小学没有地位,读、写为主,教育主体:平民学生,贵族家长不信任学校教学方法:“把腕”、“描红”2.中学:文法、文学、作文练习,女孩则很少进入学校3.高等教育:罗马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演说家,因此主要为修辞学校,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1.明确提出办学要求,加强对学校的监督;2.改变教师待遇,把教师从私人收费讲学,改为国家官吏;3.建立国家教育制度;4.设立新型的学校。,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 第五节 苏格托底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孔子生平简介二、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三、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四、教育对象五、教育内容六、教学原则七、教师的论述,一、孔子生平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2、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孔子的影响不仅在国内,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3、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古代学校的必读教材,对保存和传递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4、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为论语流传,是宝贵的文化教育财富。5、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有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学的原则方法、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教师修养、师生关系等问题。,二、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教育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对国家对社会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起什么作用。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1)教育是政治的一种形式,它比单纯的行政手段效果更好。“为政以德”(2)教育通过培养统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只是在后天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后才会产生区别,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三、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举贤”,在教育上就以培养有道德可从政的“贤才”为目标,即培养君子。所谓“君子”,是指具有高尚道德和高超才能的统治人才,这种人才应该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1.教育目的培养君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2.君子的标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四、教育对象,1.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2.什么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扩大受教育对象,无论富贵与贫贱、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3.有教无类的意义“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教育内容,(一)知识教育诗、书、礼、易、乐、春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二)技能教育:强调教育要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人事,了解人生。但孔子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三)道德教育,1、德育的内容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与“仁”成为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爱人()“忠恕”是进行仁的教育的方法()孝悌为仁之本,“礼”的教育孔子同时把“礼”也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并把“礼”的教育看作是做人的教育。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要求君子视、听、言、行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礼”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及生活中的礼节、礼仪等,其核心就是“正名”。,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立志乐道(2)自省自克(3)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4)改过迁善,六、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2、启发诱导3、学思并重4、由博返约5、学以致用,1、因材施教,孔子认为学生在个性、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学生要各因其材。孔子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贯彻他的因材施救原则:一方面根据学生程度和能力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2、启发诱导孔子是古代教育史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学思并重,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的。他说:“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4、由博返约指做学问从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5、学以致用由知到行,学以致用,是孔子教学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孔子认为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乃是为做事而读书。他认为学诗就要会办理外交。“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学生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训练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七、教师的论述,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4、温故知新,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要条件是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必须先学好,然后才能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我爱着他,我能不(为他)付出操劳吗?我忠于他,我能能不(为他)尽心劝导吗?”“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诸位认为我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可以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应当有新的体会。按照孔子温故而知新的要求,教师的讲授不应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上,或人云亦云,而应对教材深入钻研,有独到见解,对教材不但吃透、熟练,还要精益求精。,复习思考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2、试析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二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简介二、教育的作用三、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四、教育目的与内容五、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生平简介,1、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柯,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第二位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发展了孔子的思想,确立了子思一派的思想体系,后世称为思孟学派。封建社会把他们的学说合称为“孔孟之道”。2、孟子主张“王道仁政”、“民贵君轻”。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仁政”的中心是“重民”。他认为一个国家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能否得民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甚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孟子是研究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二、教育的作用,(一)教育的社会作用孟子认为教育是巩固统治的根本,孟子从他的“仁政”思想出发,强调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可以使人固有的善性得以发扬。孟子认为人性善,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但他又认为要做个完善的人,仅有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创造条件,不断的加以扩充和存养,才能把这些善端发扬光大,达到完美的境地。从这个意义出发,孟子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就是“求放心”。,三、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1.性善论;2.四端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3.道德内发说强调道德主体的作用,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自觉的,人们只要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且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追求道德上的真、善、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四、教育目的与内容,1.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仁、义、礼、智等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2.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大丈夫理想人格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贡献。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五、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存心寡欲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寡欲,即摈除外物的引诱,尽量减少自己的各种欲望,这样才能使内心的善端得到保存和发扬。2、尚志养气一个人的浩然之气必须经过培养,才能发展、形成浩然之气。3、反求诸己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4、磨练意志一个人的道德、聪明和才智,都是从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5、改过迁善鼓励人们改过自新,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自求自得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2、专心有恒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这里表明他反对一暴十寒,主张专心有恒。他还教人不要有头无尾,功亏一篑,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3、启发引导积极引导、启发学生 他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开动脑筋,教师不急于代学生作出结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奕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4、循序渐进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另一方面也不应急躁和躐等。他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他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5、英才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外教育史.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