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与科技社会论.ppt

    • 资源ID:5745585       资源大小:5.13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与科技社会论.ppt

    主讲:马佰莲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Email:,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三讲 科学技术观,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第5页,1、科学是什么?2、技术是什么,1、科学的本质及特征,(1)科学的本义“科学”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和“知”。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science”,指自然科学。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不是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也许一个严格的定义反而会使“科学”的内涵丧失许多。尽管科学难以定义,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科学的本质,(2)科学的多种界说1)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形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和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活动 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有竞争,也有协作或合作,结成科学共同体。3)科学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科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4)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小科学,大科学;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6)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3)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是求真的认识活动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可验证性、可理解性、理性、共享性、可预见性。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4)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1)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具有经验的可证实性,原则上不能为经验证实的东西是非科学的。证伪主义(波普、拉卡托斯)提出,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等的。凡是可证伪、并能及时纠错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的。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以“范式”(paragram)作为划界标准。即认为范式间的选择和评价无客观标准,而是心理学上的“格式塔转换”。,2)非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 非科学是指那些停留在经验层次,或不能覆盖全部经验现象,却又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理论或事实陈述。如,勾股定理是科学,但勾三股四玄五是经验陈述,没有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因而是非科学。非科学本身也是知识。伪科学 一种借用科学的旗号,贩卖本质上是非科学的现代迷信。它是科学有了发展,但又不够发达的产物。三种类型:江湖术士型,学术骗子型和商业骗子型。如卢相学、占星术、招魂术,“水变油”、数字学等,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1)什么是技术?“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技能、技巧和能力等。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趋向于理论化,产生了技术科学。这时,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变成technology,其后缀ology有“学问”、“学说”之意,原义指工艺学,即关于技术实践、技术制品、技术手段与技艺的科学。在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现代汉语“技术”指技术手段和技术过程本身,也指一门科学。,2、技术的本质,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2)技术的特征1)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另一方面,技术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地理环境、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2)技术是由不同形态的要素构成的体系 技能形态:体现主体的操作技巧和能力实体形态:工具、设备等劳动手段知识形态:与制造产品有关的技术、工艺和操作的规范和规则在物化过程中需要修改、完善和验证最能体现技术本质特点的,是技术的知识形态。,科学与技术的比较,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发展,使科学活动从单纯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横向上便形成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类科学,以及产业技术、基本技术和实验技术三类技术。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基础科学:任务是追求真理,发现新事实、新规律,不断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技术科学:任务是将自然界一般原理应用于潜在的、可能性的技术活动,以及为现实的技术活动寻找一般性原理。工程科学: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技术问题。包括农业、工业、医药、空间技术等。,(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边缘学科:在两门以上学科的结合部上成长起来的学科。应用一门学科的方法去研究另外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从而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生物化学、化学仿生学等。横断学科:以多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某一个特定的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覆盖各门学科的横断面。综合学科:以特定的物质世界的客体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的学科。如环境科学,综合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技术一体化,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门类结构: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形态结构:包括经验形态(技能)、实体形态(工具机器)和知识形态其中,门类形态的技术构成立体的结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渗透在门类结构的相应要素之中。,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基础科学基础研究实验技术技术科学应用研究基本技术工程技术产业研究产业技术,4、科学技术的合理配置,在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中,三大部类活动各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及作用,国家的科技政策不可偏废。基础科学很重要,但是投入过大,基础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经济上不去,科学发展因为缺乏经济技术的支持而发展受阻。如前苏联,长期把95%左右的科学家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尽管总投入与美国相近,但二者经济差距太大,同时苏联的科学也落后于美国。如果单纯强调技术,而忽视了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的后劲就不足,使其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比例是1:2:5.,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一)科学的发展模式(二)技术的发展模式,(一)科学的发展模式,1、西方科学哲学与三种科学发展模式2、当代科学发展的模式,1、西方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1)归纳主义的线性积累模式(2)证伪主义的不断革命模式(3)历史主义的范式转换模式,2、现代科学发展模式的特点,(1)横向上,科学发展是分化与综合的统一科学的分化:同层侧面研究分化,深层局部对象研究的分化科学的综合:两门及以上独立的学科通过相互影响渗透而形成的新兴学科现代科学的综合,主要表现为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和综合学科在内的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2)纵向上,科学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即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是指在原有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扩展、局部新规律的发现以及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如开普勒定律之于哥白尼日心说。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即科学革命,主要指科学基本原理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和新理论体系的建立等。,(3)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科学中的量变。科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时间上有继承性,空间上有积累性。体现为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等。创新:表现为新原理、新概念的提出,新方法的改进等。,(二)技术发展模式和动力,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发展动力的分析2、当代技术发展的模式3、技术创新模式,1、M、E关于技术发展动力的观点,(1)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2、当代技术发展的模式和动力,(1)技术发展的模式(2)技术发展的动力,(1)技术发展的模式技术渐进模式技术原理不变,技术革新技术跃迁模式技术原理改变引起技术创新,(2)技术发展的动力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的矛盾2)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3)科学进步的动力,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三、科学技术的价值及评价,第四讲 科学技术社会论,一、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二)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1、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活动是一项社会活动。马克思:“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要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科学之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首先是因为作为认识主体的“我”是社会的;既然“我”是社会的,因而“我”活动的结果也必定是社会的,它对社会具有巨大作用。,2、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的内涵1)何谓“社会建制化”基于某种社会需要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2)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的定义简单地说,即科学技术活动的职业化、知识生产活动的制度化。所谓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和职业部类,它包括组织机构、社会体制、活动机制、行为规范等要素。,3)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制度化:在价值层面,确立科技活动的特殊价值,使增进人类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成为具有独特性的体制目标。科学的体制目标在于“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造福于人类。思想在制度层面,形成与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相适应的社会秩序,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的行为规范、奖励制度以及其他与科技活动相关联的制度安排。标志在组织层面,社会组织,包括社团、研究、出版、教育、决策管理等。如学会,研究中心、科研院所、大学、科技部等形式。它们是科技活动职业化的基本条件。在物质层面,必要的物质支撑,如科研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仪器设备、实验场地等。保障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交流与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等。,3、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演变历程,科学研究由业余化走向专业化古代-英皇家学会 科学研究由专业化走向职业化19世纪40年代国家科技体制的形成: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科学政策小科学:兴趣驱动,自由选题,个体研究大科学:按照现代工业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二)科学的社会规范与科学家的伦理责任,1、现代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2、科学共同体及其功能3、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规范及基本伦理原则4、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 5、科技共同体的基本伦理原则,1、现代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现代科技是人类从事的实践活动,科技与科技的运用后果并非绝对分立,科技本身必然负载着价值。1)随着科学建制化的发展,科学研究逐渐职业化和组织化,科学工作者也随之从其他社会角色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结成科学共同体。2)当我们将科学建制放到社会情境中考察时,科学建制的职责不仅是拓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其更为重要的目标是为人类谋取更大的福利,且前者不得有悖后者之要求。,2、科学共同体及其功能,1)科学共同体概念 科学共同体概念的提出20C40S,波兰尼:“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意见,对于每一个科学家个人的研究过程产生很深刻的影响。”1970年代,库恩:“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同一共同体成员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不同的共同体总是注意不同的问题,所以超出集团范围进行业务交流就很困难,常常引起误会,勉强进行还会造成严重分歧。”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共同体的功能评价、分配、承认科学成果,并对科学成果的质量进行社会控制,并由此保证科学这个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3、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及其伦理责任,1)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默顿在民主秩序中的科学和技术(1942),首次对科学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了系统研究。(1)普遍主义:两层含义,一是坚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二是科学向一切有才能的人开放。(2)公有主义:科学发现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所有。(3)无私利性:科学家不应该因为对个人私利的追求而影响科学事业的纯洁性。(4)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强调了科学的永恒批判精神。“既是方法论的训令,也是体制的训令”。,补充说明:,(1)科学的四条社会规范(普遍性、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等,能有效地服务于科学活动的目标,成为科学建制内合法的自律规范。(2)在以求知为主要目标的时代,科学共同体的四条社会规范内化于科学家的意识中的“科学良心”和“超我”,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3)在功利和求知双重目标并行的大科学时代,一方面要诉诸科学家个体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遏制违规行为。,2)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伦理从伦理角度,科学共同体还必须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即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物以及公众负责。(1)人体试验应该尊重人类的尊严和伦理1946年的纽伦堡法典1964年的赫尔辛基宣言,2008年完善(2)动物实验应该遵循“动物实验伦理”(3)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应该增进人类福祉1984年,由科学家联名制定的“乌普斯拉规范”1999年,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服务于社会。,“乌普斯拉规范”的基本内容,科学家的伦理责任:1)保证科学研究的应用不致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2)保证科学研究的后果不会危害我们这一代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安全,科学成果不应该应用于或有利于战争和暴力;3)保证科学研究的应用后果不与国际协议中提到的人类基本权利(包括公民权、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权利等)相冲突;4)认真评估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的严重性,并对其产生的后果承担特殊责任.,补充材料1:,3)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和责任,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发表科学的颂歌的演讲:“为使你们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的奋斗目标。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1947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起草了第一个跨学科的工程伦理准则,要求工程师关心公共福利。包括对雇主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和对社会(公众)的责任等。,1986年,世界工程组织联盟颁布了全球第一个“工程师环境伦理规范”,规定工程师的环境责任如下:(1)尽你最大的能力、勇气、热情和奉献精神,取得出众的技术成就;(2)尽可能少的原材料与能源,并产生最少的废物和任何其他污染,来达到你的工作目标;(3)讨论你的方案和行动所产生的后果;(4)拒绝任何牵涉不公平地破坏居住环境和自然的委托;(5)意识到: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物种多样性的保持、资源的恢复及其彼此间的和谐协调形成了我们持续生存的基础。,“工程师环境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补充材料2:,4、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1)新兴科学技术带来的伦理冲击新兴科学技术包括网络与信息科学技术、基因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等。网络和信息技术涉及到的伦理难题有:网络内容规制的伦理问题、网络知识产权的伦理问题、网络隐私的伦理问题以及网络犯罪的伦理问题。生物和医学技术主要伦理难题有:生物技术伦理问题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临床医学技术伦理没有绝对的好的科学和技术莱顿的侏罗纪公园猎物喀迈拉的世界等科幻小说涉及了诸多严肃主题,像技术失控、金钱对科学的荼毒等。,5、科学活动的基本伦理原则,科学活动的基本伦理原则,应该是对科学的社会规范的伦理拓展。科学的社会规范强调科学研究的认知客观性和科学知识的公有性;与之对应,科学活动的基本伦理原则有二:一是客观公正性:知识的真实性;正确传播和公正使用 二是公众利益的优先性:科学研究有禁区,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二)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四)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反映经济上需要的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2、当代科学研究是耗费大量资源的活动,需要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保障 3、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4、经济体制决定科技体制。,(一)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二)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通过科学政策选择作用实际地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可能方向和道路。2、国家政治行为及其造成的政治形势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政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环境。政治民主是学术民主的保障。,(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教育是培养知识生产者的摇篮,教育状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2、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着科技成果在社会中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程度 3、教育是知识生产的基地。教育专门化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深度。4、教育体制的影响“钱学森之问”:,(四)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定文化基质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思维方式,信仰和价值取向等方面 西方:A好奇心;B外向进取、推崇理性的精神;C追求思维的严密性,明晰性;D重视逻辑和实验方法对理论的检验、求证;E世界是简单的、有序的信念“默顿论题”:科学的体制化需要一定的文化支持,而宗教是文化价值的一种表现。“李约瑟难题”:周易道家儒家等传统文化,三、科学技术的功能及评价,(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经济、政治、文化、人类发展(二)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1.生态问题:噪声、污染2.精神困扰:限制主体的自由,拥挤、失业、替代品4.人性异化:追求奢侈品、享受、求权力“隐形炸弹杀手”泰德.卡辛斯基1978-19961968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67-1969.5加州大学助理教授,1969年辞职,工业社会及其未来Unabomber宣言,(1)科技进步极大地限制了主体的自由;(2)科学家工程师的动机是危险的,他们既不是因为好奇心,也不是有利于人类的愿望,而是为了获得生理必需品及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而工作。(3)现代社会的社会问题根源于以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现代社会的拥挤心理、各种犯罪行为以及与自然的疏远都是技术进步的后果。工业技术正从心理上、经济上、社会上侵蚀我们。,(三)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1、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马克思认为,要消灭技术异化现象,就必须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的空前进步带来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机器在这里成为了最有效的政治工具,科学技术成了政治技术,工业社会中的人便成了“升华了的奴隶”。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把生态问题与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威廉莱易斯的自然的控制本阿格尔的论幸福和被毁的生活,3、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1)科技的负面效应可能是科技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表现,也可能是由于人类实践的局限性造成的。(2)从现代科技发展的目的和动因看,科技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价值理念的制约,受社会条件的制约。(3)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它的发展和应用受制于各国确立的主导性的价值体系。总之,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证明其自身的合理性,不能预见自身应用对社会的深远影响。科学求真的目的使其不能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4、科技消极后果的解决第一,大力发展科技,并强化科学家的伦理责任意识,即需要引入“价值理性”。第二,进行社会改革,依靠社会进步,使人、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思考题,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各是什么?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模式和动力各是什么?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 论述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规范。试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试论科学技术有哪些负面效应,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切?,祝同学们新年快乐,期末顺利!,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与科技社会论.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