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

    • 资源ID:5702089       资源大小:50.4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504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修课方式:必修总学分:2.5学分适用专业:中医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教学时数:40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 .课程简介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总论简要介绍妇科学术发展和代表性妇科著作的学术特点,论述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治规律、预防保健。各论按中医妇科学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2 .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中医妇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调护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中医妇科疑难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56学时。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专业拓展课程,也是我院中医专业的必修课。4 .课程作用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二)设计思路1 .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中医妇科学课程根据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中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该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参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2 .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内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基层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理论到防治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中医妇科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10学时。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中医学实训中心和医院完成。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 .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证的概念、辨证论治及处方用药。3 .熟悉妇科各病证的病因病机。4 .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各病证其他疗法、预防保健及计划生育。(二)能力目标1 .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论。2 .掌握妇科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四诊正确收集妇科资料。3 .能用中医理论对妇科常见疾病作出初步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用药。4 .具有病案分析,规范书写门诊、住院病历的能力。5 .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能吃苦不怕累的治学精神。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医即为人”的思想。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团体协作的工作作风。4 .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课程内容和要求中医妇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妇科专业基础理论,包括女性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常用治法、预防保健等;妇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妇科常见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熟悉中医妇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了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发展简史以及女性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常用治法、预防保健等内容。各论分五章,分别介绍妇科常见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1.教学内容及学时总论模块一绪论(2学时)项目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目的和要求主要讲述中医妇科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教学内容要点1 .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2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是理论具有特色、病种妇女特有、内治突出“调”宇、外治重视局部、强调节欲以防病。3 .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大法和经、带、胎、产、杂病的论治。项目二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目的和要求简介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简介经效产宝、妇人大全良方、女科撮要、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妇产科专著学术思想。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妇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妇科学的源头,熟悉中医妇科学在十个历史时代的重大学术成就,代表医家及著作。教学内容要点1.了解中医妇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保障母子健康,防治妇女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了解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妇科学的源头。3.熟悉中医妇科学在十个历史时代的重大学术成就,代表医家及著作。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妇科学的兴趣与责任。模块二女性的解剖和生理特点(2学时)项目一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目的和要求简介女性生殖器官的位置、功能。要求学生熟悉胞宫、阴户、玉门、阴道、子门。教学内容要点讲解生殖脏器胞宫及子宫,主要功能是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阴户及妇女外阴,玉门、子门均指阴道口。项目二女性的生理特点目的和要求1 .熟悉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子宫的关系。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产生的生理基础,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2 .熟悉生理性带下色白或五色透明,其性粘而不稠,其量适中,无特殊臭气。3 .熟悉受孕的机理在于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脉通盛,男女之精适时相合,便可构成胎孕。4 .掌握月经的生理现象:月经有一定的期量、色、质。5 .掌握妊娠生理现象:月经停闭、脉滑、妊娠反应、子宫增大、乳房变化、下腹膨隆。教学内容要点1 .讲述月经的生理现象。重点讲解月经产生的机理及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及其对生殖影响。简介绝经的生理现象及机理。2 .讲述带下的生理现象;重点讲解带下产生的机理;简介生理性带下的周期性调节及其对生殖的影响。3 .讲述受孕机理;重点讲解妊娠的生理现象。4.简介临产特征、产后机体得变化及哺乳情况。模块三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概要(2学时)项目一病因目的和要求讲述六淫邪气、七情内伤、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的致病特点。要求学生熟悉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教学内容要点讲述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寒、热、湿邪易与血相搏而发生妇科病。七情内伤导致妇科病,以怒、思、恐为害尤甚。生活失度导致的妇产科疾病主要是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跌仆损伤等。灵枢五音五味篇所指:“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就是对女性体质特点的高度概括。项目二病机目的和要求1.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冲、任、督、带受损、胞宫、胞脉、胞络失养与创伤、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失调。.2.熟悉胞宫、胞脉、胞络失养与创伤和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失调导致妇科疾病的病机。教学内容要点讲述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胞宫、胞脉、胞络失养与创伤、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失调。重点讲解冲、任、督、带受损。要求学生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深刻理解和掌握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才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妇科病机特点。熟悉胞宫、胞脉、胞络失养与创伤和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失调导致妇科疾病的病机。模块四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概要(2学时)项目一四诊目的和要求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教学内容要点讲述望诊、闻诊的内容。重点讲解问诊、望诊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项目二辨证与证型目的和要求1 .掌握妇科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为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2 .熟悉月经病的辨证要点以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作为辨证的依据。带下病应以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作为依据。妊娠病首先应分清属母病或胎病。产后病应根据恶露的量、色、质和气味;乳汁多少、色质;饮食多少和产后大便、腹痛状况并结合全身证候舌脉为辨证依据。3 .了解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及伴随的全身证候。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常用的辨证方法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辨证要点。简介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及全身证候。模块五妇科疾病的常用治法概要(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药。教学内容要点讲述调和脏腑、调理血气、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胞脉、胞络、调整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药。1 .补肾滋肾;2 .疏肝养肝;3 .健脾和胃;4补益气血;5 .活血化瘀6 .理气行滞7 .温经散寒各论模块七月经病(6学时)概述目的和要求1.掌握月经病的定义、范围、病因病机。2 .掌握月经病辨证要点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3 .掌握月经病治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o三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教学内容要点简介月经病的定义、研究范围及病因病机。重点讲解月经病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简介月经病治疗一般规律。要求学生掌握月经病的定义、范围、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和治则。项目一月经不调I月经先期目的和要求熟悉月经先期的定义、沿革、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1 .熟悉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2 .掌握其定义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3 掌握月经先期各证型的辨证论治。H月经后期目的和要求1.熟悉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3 .掌握月经后期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月经后期定义、沿革、病因病机。重点讲解月经后期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In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和要求1.熟悉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2.1. 握其定义。3.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月经先后无定期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2 .病因病机: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3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重在从经色、经质等,结合脉证,辨其寒、热、虚、实。IV月经过多目的和要求1.熟悉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4 .掌握其定义是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5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6 .了解月经过多可发展为崩漏。教学内容要点简介月经过多的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了解月经过多可发展为崩漏。1.定义: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Oml为适宜,超过100ml为月经过多。2 .病因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3 .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崩漏相鉴别。4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重在从经色、经质等,结合脉证,辨其寒、热、虚、实。V月经过少目的和要求1.熟悉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5 .掌握其定义是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而周期基本正常者。6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月经过少的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Onll为适宜,少于30ml为月经过少。2 .病因病机:是虚者为精亏血少,血海不盈;实者为痰湿或瘀血阻滞冲任,血不畅行。3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重在从经色、经质等,结合脉证,辨其寒、热、虚、实。Vl经期延长目的和要求1.熟悉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4 .掌握其定义。5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月经过少的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 .定义: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不尽达半月之久者。2 .病因病机:是气虚冲任不固,虚热血海不宁,血瘀血不循经,经血失于制约。常见病因为气虚、虚热、血瘀。3 .辨证论治:经期延长的治疗重在固冲止血调经。项目二经间期出血目的和要求1 .熟悉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经间期出血的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 .定义:是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2 .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调,损及冲任,血海失藏,血溢于外。病因为肾阴虚、湿热、血瘀。3 .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相鉴别。4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重在从经量、经色、经质等,结合脉证,辨其寒、热、虚、实。项目三崩漏目的和要求1 .了解崩漏的历史沿革。2 .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3 .掌握崩漏的定义。4 .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5 .掌握崩漏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概述定义及历史沿革。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要求学生了解崩漏的历史沿革,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掌握崩漏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寒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1 .定义: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2 .病因病机:崩漏的发病是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其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3 .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为诊断依据。应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赤带及子宫颈息肉、子宫肌瘤等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时相鉴别。4 .治崩三法:熟练应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5 .辨证论治。项目四闭经目的和要求1 .熟悉闭经的病因病机。2 .掌握闭经的定义。3 .掌握闭经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及鉴别诊断;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闭经的病因病机,掌握闭经的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4 .病因病机:虚者,多因肾气不足,或肝肾亏损,或脾胃虚弱,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5 .鉴别诊断。与月经初潮不久或绝经前以及妊娠停经相鉴别。6 .辨证论治:对闭经辨证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结合病史及舌脉,分清虚实。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项目六痛经目的和要求1 .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 .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舐,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2 .病因病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其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3 .诊断与鉴别诊断:无论疼痛程度如何,一般不伴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应与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的内、外、妇诸学科引起腹痛症状的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结肠炎、膀胱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4 .辨证论治:首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和病史综合分析。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减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标本急缓,主次有序地阶段调治。项目七经行乳房胀痛目的和要求1 .熟悉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论治。1.定义。3 .病因病机:主要由肝失条达或肝肾失养所致。4 .辨证论治。实者宜疏肝理气通络,常于经前开始用药;虚者宜滋养肾肝,并注意平时调治。项目八经行头痛目的和要求1 .熟悉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论治。1.定义。3 .病因病机:素体血虚,血不上荣;瘀血内阻,络脉不通;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常见病因:肝火、血瘀、血虚。4 .辨证论治。治疗要细辨虚实,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项目九绝经前后诸证目的和要求1 .掌握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2 .熟悉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掌握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熟悉其辨证论治。1 .定义。: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绝经前后诸证”。2 .病因病机。妇女正常的生理衰退变化、体质因素,或工作和生活的不同境遇,以及来自外界的种种环境刺激等的影响,难以较迅速地适应这一阶段的过渡,使阴阳失却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围绕绝经前后出现诸多的证候。3 .辨证论治:治疗上应注重平调肾中阴阳,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模块八带下病(2学时)目的和要求1 .掌握带下过多的定义。2 .掌握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掌握带下过多的定义、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1.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2 .病因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3 .诊断与鉴别诊断:与白浊相鉴别。4 .辨证论治:带下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实证治疗可配合外治法。模块九妊娠病(4学时)概述目的和要求1 .熟悉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总的病因病机。2 .掌握妊娠病的总治则及用药宜忌。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若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3 .掌握常见妊娠病的定义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妊娠期常见疾病;讲述妊娠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讲解治疗原则;讲述妊娠期用药禁忌。要求学生熟悉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总的病因病机,掌握妊娠病的总治则及用药宜忌。掌握常见妊娠病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1.定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4 .病因病机:5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6 .o妊娠期用药原则: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项目一妊娠恶阻目的和要求1.熟悉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辩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辩证论治。1.定义: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人即吐者,称为“恶阻”。正如胎产心法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4 .病因病机: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5 .辨证论治:恶阻的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恶阻的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方法以少量多次呷服为宜。并应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项目二妊娠腹痛目的和要求1.掌握其定义。2 .熟悉妊娠腹痛的病机。3 .掌握辩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妊娠腹痛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辩证论治。1.定义: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胞阻”。强调指出本病无腰酸漏下,预后良好。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伴腹痛。2 .病因病机:为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病因:血虚、虚寒、气郁。3 .辨证论治:妊娠腹痛的辨证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恶阻的治疗以调调理气血为主。项目三胎漏、胎动不安目的和要求1 .熟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转归及预后。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与西医相关病的关系;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了解近代研究进展,熟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转归及预后,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注意胎漏与胎动不安的区别,同是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4 .病因病机: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5 .辨证论治: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胎元未殒宜保,按本病辨证论治;胎元己殒则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项目四滑胎目的和要求1 .熟悉滑胎的病因病机。2 .掌握滑胎的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讲述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滑胎的病因病机,掌握滑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1 .定义:(西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2 .病因病机:导致滑胎的主要机理有二:其一为母体冲任损伤;其二为胎元不健。3 .辨证论治:治疗滑胎对于滑胎之病人应言明“预培其损”的重要性和孕后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阶段性原则。项目五妊娠小便淋痛目的和要求1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病机。2 .掌握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病机,掌握其诊断及辨证论治。1 .定义:指在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等证,又称“妊娠小便难”,亦称“子淋”。相当于西医妇产科中的妊娠合并泌尿系统感染。2 .病因病机。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肾虚膀胱有热。常见病因:心火偏亢、阴虚津亏、湿热下注。3 .辨证论治。治疗以清润为主,不宜过于通利。模块十产后病(4学时)概述目的和要求1 .熟悉产后病的发病机理。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以多虚多瘀为特点。2 .熟悉诊断方法:四诊、八纲、“三审”,了解产妇体质,产前、产时、产后情况,参以脉证,必要时配合妇科检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3 .熟悉治疗原则。根据多虚多瘀的病机,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4 .掌握产后常见病的定义。教学内容要点简介产后常见疾病及诊断;讲述病因病机、治则。要求学生熟悉产后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掌握产后常见病的定义。1 .定义:(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2 .病因病机: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亡血伤津。二是元气受损。三是瘀血内阻。四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3 .诊断:产后病的诊断:在应用采集病史、体征资料,进行、脏腑、气血辨证之时,还须根据新产后的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进行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同时还应根据病证,4 .产后病的治疗原则:应根据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临证时须细心体察,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项目一产后腹痛目的和要求1.熟悉产后腹痛的病因病机。5 .掌握其定义:在产褥期内出现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6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产后痉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简述“儿枕痛”的概念。7 .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常见病因:血虚、血瘀。8 .辨证论治,项目二产后发热目的和要求1.熟悉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9 .掌握其定义10 掌握辨证论治。11 充分认识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最急最重,危及生命。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类似于西医学的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危急重症,至今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了解产后发热的追踪,避免后遗产后身痛等疾。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充分认识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最急最重,危及生命。了解产后发热的追踪,避免后遗产后身痛等疾。1.定义。2 .病因病机。3 .诊断:以发热为主症,根据热型、临床症状、检查作为诊断依据。临床应与乳痈及产后小便淋痛发热相鉴别。4 .急症处理: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邪毒内传,热入营血,或热陷心包,甚则发展至热深厥脱危重之候。此时,应参照“产褥感染”,积极进行中西医救治。5 .辨证论治:其中感染邪毒证为产后发热之重症、危症,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项目三恶露不绝目的和要求1 .熟悉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讲述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2 .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冲任失固,气血运行失常。常见的有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或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抑或热扰冲任,迫血下行。3 .诊断:根据产后3周以上恶露仍淋漓不断便可诊断。4 .辨证论治。本病首在根据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其寒、热、虚、实。治疗应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攻之,并随证选加相应止血药标本同治。项目四产后小便不通目的和要求1 .熟悉产后小便不通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讲述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产后小便不通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1.定义。4 .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膀胱气化不利。常见病因:气虚、肾虚、血瘀。5 .诊断:产后排尿困难,小便不通或小腹胀急疼痛,达8小时以上者。6 .辨证论治。气虚证:补气生清,化气行水,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肾虚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血瘀证:活血化瘀,清热利水,方用加味四物汤。模块十一妇科杂病(4学时)项目一不孕症目的和要求1 .熟悉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2 .了解不孕症的西医病因及诊断检查步骤。3 .掌握不孕症的定义:4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西医对不孕原因的认识。讲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女方检查步骤;重点讲解辨证论治。简介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不孕症的思路。要求学生熟悉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掌握不孕症的定义及辨证论治。1 .定义。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称不孕症2 .病因病机。因先后天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冲任二脉不能相资,胞宫不能摄精成孕。3 .诊断。通过男女双方全面检查找出原因,是不孕症的诊治关键。4 .辨证论治:不孕症的辨证要点在于脏腑、气血、经络的寒、热、虚、实。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填精益血,调理冲任、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项目二痕目的和要求1 .熟悉擢三痕的主要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讲述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擢三痕的主要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和辨证论治。1.定义。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瘟!痕。瘟!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瘤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以痛属血病,瘤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擢!瘤。4 .病因病机。多因脏腑、气血、经络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结或瘀痰互结为痛!痕。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阻和肾虚血瘀。5 .诊断:根据自觉下腹或胀或满或痛或阴道异常出血,结合检查便可诊断,临床要明确疱!痕部位,尤须辨明良性或恶性。6 .鉴别诊断: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瘤瘤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7 .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擢三瘤,在选择非手术治疗的痛!痛的适应范围后,辨证为先。项目三阴痒目的和要求1 .熟悉阴痒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辩证论治。教学内容要点简介定义;讲述病因病机;重点讲解辨证论治。要求学生熟悉阴痒的病因病机,掌握其定义和辩证论治,并与带下病结合起来学习。1.定义: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4 .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湿热虫邪或血虚生风化燥发为阴痒。5 .辨证论治:阴痒有虚实之分,生育期多实证,多见肝经湿热下注;绝经前后,多虚证,多见肝肾阴虚,血燥生风。实者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虚者补肝肾,养气血。阴痒者局部痒痛,在内治的同时,应重视局部治疗护理,采用外阴熏洗、阴道纳药等法,有益于早日康复。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基本要求1 .教学团队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6人,其中主讲教师4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实验教师2人,要求专科以上学历。按专业教师数量2:1配置兼职教师。2 .教学场地、设施要求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应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应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与临床实际工作实现高度统一。需要中医实训室3间,面积约300In2。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可在校内的中医实训室完成中医内科基本技能示教、练习及考核,并可配合课程要求于课余时间开放,供学生练习各种操作使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应满足本课程临床实习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区县二级医院,应有20张以上妇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满足学生进行常用临床基本诊疗操作的相关设备,具备能够满足2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县防疫站,具备疾病控制、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的相关科室及设备,具备能够满足5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3 .仪器设备本课程教学配备多媒体设备,妇科检查模型,骨盆模型、就诊台等,以满足技能操作训练需求,提高相应技能操作的能力。(二)教学建议4 .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各系统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