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

    • 资源ID:5699934       资源大小:467KB        全文页数:1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

    学前儿童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 理=思想=精神=意识=灵魂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研究心理现象具体内容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所谓心理,简单地说也就是人的感觉、记忆、情绪、意志、思维和想象。感知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心理,刚出生的婴儿,就具有感知。意念、思维、想象则是高级的心理,人有了高级心理活动后就开始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最终形成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个性、性格。,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简单的知就是感觉,深刻的知称之为知觉。简单的感觉只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知觉则深入到事物内部实质。感知觉的特点是必须直接接触到客观事物、事件时才发生。情感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情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对某些事物、事件的喜爱与愤怒,是在对其有了了解后,才发生的,如果对其一无所知,也就无所谓喜爱愤怒。因此知一般总是发生在情之前(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在外部表现上能明显观察到的情称情绪,内心有情的发生形成,而外部并不表现的称情感。情绪状态一般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高级的情感又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意志过程:目标、克服困难意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心理过程。一般的情是简单地对事物刺激的直接反射,大多数很少经过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反射,那就是意的表现了。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意是经过时间积累后发生的。还要经过学习、经验、体会才会有意的发生。意是意识、意志、意念的总称,意中包含了思维、思考、想象、判断。,个性 个体有了正常的、完善的心理过程发育、发生、发展,产生了情和意后,又经过一定阶段的表现和磨炼,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体特点和特性的情和意,这时的个体就从一般的普遍规律中突现出来,具有了明显的个体特色。从此开始进行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个性心理有明显的个性倾向性:有个体独特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心理现象,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任务和意义一、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二)、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三、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1)首先是为培养人才的早期教育服务 早期教育越早越好?(2)学前心理学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很大意义比如:儿童文艺、医务工作、广播电视、玩具设计、服装等,第二节、原则和方法一、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训练.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二)实验法:P68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1.自然实验法2.实验室实验法(三)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四)调查法 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五)作品分析法,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一、趋势:1、从简单化到复杂化演变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未分化到分化、专门化2、从具体的表面性向抽象的内在本质演变3、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向自己主动调节发展4、从零乱和不稳定向成体系和稳定演变,二、基本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2、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4、个别差异性,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一)影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成熟。1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获得了不同于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人的天然的族类特征是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的遗传素质。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心理发展提供厂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叮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儿童每一步的发展现实总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2、生理成熟因素。(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遗传素质以及遗传的发展程序虽然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却并不绝对由遗传决定。生理发展本身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辩证统一的规律。遗传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会变化,人类的种系特征就是世世代代遗传和变异进化的产物。成熟过程始终受到环境的影响。,(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1)儿童在家庭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是以后心理发展的基础;(2)家庭及其成员对儿童心理的教育,比家庭以外其他人更易起作用;(3)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时问和空间上都是全面的。,二、主观因素。1、儿童心理本身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因或动力内部矛盾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1)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心理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对其生理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2)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影响周围事物和成人心理。3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年龄阶段的划分与特征1、阶段划分 P74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人生第一年心理特征(略)(二)婴儿期心理特征(略)(三)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特别重要)1、小班特点:(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2、中班特点(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3、大班特点(1)好问好学。幼儿在这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深刻;(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第三章 感知觉和注意,第一节、感知觉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二、感觉和知觉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和意志也受感知觉的影响。,三、感觉和知觉的特性(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感觉的相互作用2、感觉适应 是指由于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3、感觉的对比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4、感受性与训练 感觉的补偿,(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含义:指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对象、背景,二者可互换。,对象与背景的转换图,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1、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2、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婴儿的颜色视觉:婴儿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第四个月比较稳定。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同时对颜色的辨别和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3岁儿童不能认清基本颜色和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4岁区别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发展,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5岁注意到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能辨别更多混合色。颜色辨别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二)听觉(三)触觉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1、形状知觉婴儿的形状知觉(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幼儿的形状知觉(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具顺序性;(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4)形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2、方位知觉 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正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人学准备的重要内 容;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 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3、深度知觉 距离知觉的一种(二)时间知觉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由生物节奏周期(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2随年龄增长,会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46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观察的概括性提高,(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帮助学前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教给学前儿童观察的方法。训练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第三节 注意概述一、什么时注意?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特点: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2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注意的外部表现,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一)无意注意1、概念 P82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二)有意注意:概念、特征、引起因素,三、注意的品质四个品质1、广度: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性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2、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使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3、转移:指自觉地调整注意,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4、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及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第四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发生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3、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2岁以后开始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二、发展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无意注意的发展2、有意注意的发展3、学前儿童 注意品质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预防(重要)(一)原因分析1、无关刺激过多2、疲劳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二)预防措施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预防长时间单一的活动引起疲劳。,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概述一、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恢复三个环节。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二、类型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按内容)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时间),三、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一)识记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 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2)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 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2.根据理解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在识记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2)意义识记也称理解识记,是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二、保持和遗忘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三)恢复,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一)胎儿的听觉记忆(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1、条件反射的建立 2、习惯化去习惯化(三)婴儿的记忆 认生,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3儿童的情绪状态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现象:1幼儿期健忘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二)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2记忆范围,(四)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儿童记忆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这四种记忆的发展规律: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情绪记忆(半岁左右)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效果比较表,(五)记忆意识性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六)记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1、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2、记忆策略的发展(四个阶段)P95,3、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发展学前儿童记忆力的途径1、引导激发幼儿记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效果;2、明确识记的目的性;3、提供吸引幼儿注意的记忆材料(生动、形象、具体、鲜明的教材教具);,4、帮助儿童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5、教会幼儿记忆的方法: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三)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二、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都是由此派生而来。三、思维的形式1、概念2、判断3、推理四、创造性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一、发生: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1)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2)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3)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三、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一)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是其主要特点 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1)经验性(2)拟人性(3)表面性(4)片面性(5)固定性(6)近视性(二)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去自我中心化(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形式和过程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二).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三)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四)了解儿童概念掌握水平的常用方法1、分类法2、排除法3、解释法4、守恒法,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一)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3判断根据客观化【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4判断论据明确化【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不能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如:“妈妈说的。”“老师说的。”,他们甚至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开始设法寻找论据,但最初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的或猜测性的。幼儿晚期,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使自己的判断有合理的根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说明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概括性差 如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2逻辑性差 学前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不会推理。对幼儿说:“别哭了,再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他不会推出“不哭就带你去找妈妈”的结论。3自觉性差 答案完全不受两个前提之间,甚至一个前提本身的内在联系所制约。,四、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一)、从直接理解发展到间接理解(二)、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三)、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四)、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五)、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六)、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五、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1、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2、发展幼儿语言3、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4、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5、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第四节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一、二、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发展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7岁前处于前两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只能靠感知和动作适应外界环境。1、反射练习阶段A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带有练习因素的不断重复;B天生的反射通过练习而巩固;C天生的反射得到发展。2、最初习惯阶段又称初级循环反应阶段。A形成条件反射即习得性动作;B初级的习得性动作变成自动性的动作,称为习惯性动作或初级的循环反应。,3、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又称二级循环阶段。A视动协调后进入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抓弄所见到的一切物体;B动作、兴趣相互影响,出现“循环反应”。4、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A动作目的和方法开始分化,动作明显地表现出它是达到目的的方法;B动作目的与方法之间开始协调。5、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又称三级循环阶段。A能在偶然中发现新方法,已开始探索达到目的的新手段;B对偶然动作结果发生兴趣,开始对这种情境反复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试验方法似乎带有系统性。6、智慧综合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的终结和向前运算阶段过渡。A用外部动作寻找新方法;B用头脑内部的动作达到突然理解和顿悟。,(二)、前运算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前概念阶段(象征性阶段),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1)思维中的事物带有一般性、概括性;(2)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3)常运用“转导推理”;(4)是自我中心思维。2直觉思维阶段,又称半逻辑思维,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三)具体运算阶段(略)(四)形式运算阶段(略),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事想象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想象的构成方式:a黏合、b夸张与强调c拟人化、d典型化3、发生条件:a表象储备 b 思维能力4、想象的表现,5、想象的意义,二、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七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言语概述一、言语及其作用1、言语的定义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2、言语的作用二、言语的种类1、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2、内部言语,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一、言语发生的准备:(1)发音(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一)发音的准备(1)简单发音阶段(o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二)语词理解的准备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2、语词理解的准备八九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表现为能对言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形成(一)不完整句 阶段1、单词句阶段(11.5岁)特点: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 2、双词句阶段(1.52岁),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这一年龄的孩子渐渐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较长,日趋完整、复杂,由各种词类构成。(2)词汇量迅速增加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能掌握新词,而且他们学习新词的积极性非常高。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二)完整句阶段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2、词汇量迅速增加,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语言形式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2)语音意识的发生主要表现: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能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2语法的发展(1)语句的发展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2)语法意识的出现幼儿对语法意识是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幼儿会提出有关语法结构的问题,逐渐能够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等。,二、学前儿童语义的发展(一)、对词义的获得1、词义获得的发展趋势:(1)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征发展。(2)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2、词汇的数量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说出词,到入学前,儿童已能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研究表明,4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3、词类的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仅词汇量增多,同时掌握词的种类也不断扩大。,(二)、对句义的获得研究发现,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种:1、事件可能性策略。2、词序策略。3、非语言策略。,三、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随着词汇的丰富和语法结构的逐渐掌握,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如下:(1)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讲述逻辑性逐渐提高(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第四节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一、交际功能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岁前。这个阶段言语的交际功能主要是请求、回答和提问。第二阶段:36岁。这个阶段的言语功能,除了请求和回答外,还有陈述、商量、指示和命令,对事物的评价等等。,二、概括功能 言语的概括作用使知觉的恒常性不断提高,使知觉不再停留于以孤立的、表面的特征为主导,而发展到以复合的、意义的特征为主导,因而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越来越细致、精确、迅速、完整。,3调节功能儿童言语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最初是受成人语言调节的。以后儿童会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一开始使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即“自言自语”,再往后儿童开始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调节。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1、创造条件,让学前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2、帮助学前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3、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4、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定义: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本属性: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反应,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关系的主观反映。,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联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2.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区别,三、情绪与情感的作用,1、适应功能:个体早期主要依靠情绪与外界联系以维持生存。2、动机功能:情绪的生理唤醒成分是驱使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3、组织功能:情绪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对个体的其他心理活动尤其认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4、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四、种类1、基本形式: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喜怒哀惧)2、基本状态: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短暂而强烈的情绪状态应激:危险情况下的高度紧张状态挫折:,3、高级社会情感:道德感: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理智感: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美感:审美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1.痛苦:负性情绪,处于不良状态。哭是其表现。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2.快乐:正性情绪,笑是其表现:自发性微笑、诱发性微笑、社会性微笑(4月左右)3.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或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月)、怕生(6月)、预测性恐惧(2岁)4.愤怒:也是一种负性情绪。,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的发展(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2)小班幼儿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由成人的评价引起(3)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告状)(4)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更加复杂和稳定,2.美感的发展 新生儿已经倾向于美好的事物 幼儿初期对颜色鲜明的事物产生美感 幼儿中期开始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 幼儿从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美,美的标准不断提高促进了美感的发展。3.理智感的发展 5岁左右理智感明显的发展起来。,一、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的社会化2、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1)情绪过程不断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2)逐渐与高级认知过程相联系,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P131,第九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一节 个性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和品质的独特组合。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儿童心理学.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