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M1路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5686127       资源大小:99.8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M1路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关于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4月1.2 基础资料(1)道路及排水管网资料(2)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3 初设意见执行情况本工程人行道设置透水铺装及生物滞留带,但海绵控制指标的设计值低于目标值,请核实非受控车行道面积参数的准确性。回复:按专家意见复核,经核实,相关设计参数取值无误。2.LID设施平面布置图中,因受人行道宽度限制而无法设置生物滞留带的路段宜标注人行道宽度;桩号K0÷970以及K1+100附近,东西两侧人道宽度相同(4.5m)但东侧设生物滞留带、西侧不设生物滞留带;桩号K0+530附近,东西两侧人道宽度相同(5.5m)但西侧设生物滞留带、东侧不设生物滞留带:桩号K0+760K0+800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1.1规范及标准(1)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2)建设方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3)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2012)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DJBT-103)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2设计原则1、道路UD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对大足海绵城市规划中提出的总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中的不外排指标主要通过其他地块中的相关设施实现。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及施工应尽量减少对综合管网及附属设施设计的调整。5、对于人行道较窄段的道路:商业、交通站场及教育用地段一一仅采用透水铺装;居住、绿化用地段一一生物滞留带与渗透铺装结合。6、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3工程概况3.1 平面设计本次设计Ml路设计起点起于现状快速路一横线南侧(接Ml桥,Ml桥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道路段起点桩号为K0+222.258),先后与横一路、现状建横五路形成十字交叉,终点与现状横四路东段形成十字交叉。道路标准路幅宽为26m,其中车行道分别为15m,人行道单侧为5.5m0道路设计全长1236.721m,采用标准为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3.2 纵断面设计本项目共设置8个坡段,设计最大纵坡为2.77%,道路最小纵坡为1.5%。路段东侧宽度相同(4.4m)的人行道设生物滞留带与不设生物滞留带的作法并存。请校核。回复:同意审查意见,经核实,情况如下:1.桩号K0+970附近西侧人行道宽度4.2m-5.2m,且大部分宽度小于4.5m,故无法设置生物滞留带,而东侧人行道宽度4.5m-6.2m,且大部分宽度大于4.5m,本着能做尽做的原则,施工中采取安全措施后适当压缩管线间距,西侧可设置生物滞留带。K1+100附近设置原理相同,西侧不能设置,而东侧能设置。2.桩号K0+530东侧有小区车库入口,无法布置生物滞留带。3.桩号K0+760K0+800路段两侧全改为设置生物滞留带。3、路缘石豁口作为受控径流进入生物滞留带的通道,也兼作超控径流经生物滞留带溢流口排出的通道,其雨水设流量的设计重现期按3a取值欠准确。回复:同意审查意见,雨水设流量的设计重现期由3a改为5a,详见说明8. 3.6。4 .设计宜明确在无交叉口的路段将生物滞留带分段设置的原由。该作法需考虑对渗透水及超控径流排出的影响。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补充了无交叉口的路段将生物滞留带分段设置的原由,详见说明8.3.2。5 .纵坡超过2%的路段人行道透水铺装宜沿纵坡方向设置阻断层。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补充“纵坡超过2%的路段人行道透水铺装宜沿纵坡方向设置阻断层”要求,详见说明8.3.5。雨水湿地OO高中50-80好蓄水池OOO高中80-90雨水罐O©©O©低低80-90调节塘OOOO一高中般调节池OOOOOO高中转输型植草沟OOO©O低低35-90般干式植草沟OO©O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OOOOO中低好渗管/渠OOOO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OOOOO低低50-75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OOOO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OOOO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C)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FOrWaterShedProtection.CU?)的研究数据。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质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O©绿色屋顶OOO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熨杂型生物滞留设施Q渗透塘O渗井O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OO雨水罐OOO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O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3. 3横断面设计3.5(人行道)+2m(生物滞留带)7.5(车行道)+7.5(车行道)+2m(生物滞留带)+3.5(人行道)=26.Omo地面道路的车行道横坡为双向坡1.5%,人行道为单向坡2.0%。4设计方案4.1 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IJ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置式处方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减值量削峰流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护用维费透水砖铺装OO©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OO©O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OOOO高中80-90一绿色屋顶OO©O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OO低低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O©©O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OO中低70-95好渗透塘OO中中70-80般渗井O©O低低湿塘OO一高中50-80好6、人行道至少保证2m以上的人行通道宽度,人行道狭窄处可以结合道路后退红线综合考虑人行通行宽度。7、污水管道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所有污水检查井需采用防渗检查井。8、道路LID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4.3 设计内容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全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本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参考上述指标进行控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等技术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LID)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建设。本次设计根据相关要求,遵循海绵城市理念,针对道路红线范围内汇水面积的雨水,优先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径流汇集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带,通过生物滞留带对雨水的滞留、过滤、蒸发、抑制降雨径流,使汇流时间延长,峰流减小,发挥控制面源污染、洪峰流量削减等方面的作用。本LID工程中采用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不改变现状道路的雨水管道系统,但是道路范围内雨水在排放到雨水管道系统前需先通过生物滞留带进行雨水洪峰、面源污染、径流总量进行控制。人行道按照海绵城市城市理念进行透水铺装。本次设计道路有生物滞留带、人行道透水铺装和车行道,车行道有受控车行道和不受控车行道,不受控车行道直接进入传统的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渗管/渠O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O人工土壤渗滤O©O注:一一宜选用一一可选用O一一不宜选用。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结合道路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道路LlD设计考虑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及透水砖铺装,透水铺装做法见道路部分。4.4 设计思路1、本次设计道路道路一侧基本为居住用地,本次设计考虑沿人行道双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与人行道自然衔接,尽量保证视觉上的整体效果。2、生物滞留带在斑马线处设置人行开口供行人通行,滞留带断开处上下游通过管道连通;公交停车港处不设置生物滞留带。3、采用豁口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及道路交叉口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雨水口)。4、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下列原则敷设:6米的填方段防渗膜敷设在靠近车行道路基一侧(后简称半包);6米的高填方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5、2%以内坡度可采用直行雨水生物滞留带;2%-7%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2、在道路路幅分配满足条件时设置相关LlD设施延缓雨峰,满足总目标提出的实现有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目标;3、在道路路幅分配满足条件时设置相关LID设施对道路路幅范围内初期雨水进行净化,满足总目标提出的50%污染物控制率,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附表A可得,设计流量为23.7mm,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则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0.75*0.8=60.0%,满足50%的要求);4、在道路路幅分配不满足设置生物滞留带、植草沟等相关LID设施时,应将人行道全幅采取透水砖铺装。6生物滞留带6.1原理道路雨水经过路缘石豁口流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路面雨水.绿石豁口沉砂井3卯石区,种植土、过滤层I雨水系统看管,、砾石层PV种植区P,溢流雨水O3.呼£!受三.:生物滞留带容鬓道路雨水系统收集示意图6.2平面布置沿人行道两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紧靠车行道边线布置,人行道生物滞留带宽度2.0m(净宽1.7m),遇渐变断面,实际宽度可根据现场情况酌情调5目标Ml路位于蔡家流域十一排水分区及蔡家流域十六排水分区,因此,需按排水分区分别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Ml路所在排水分区一览表排水分区面积(m2)占比蔡家流域十一排水分区11959.537.6%蔡家流域十六排水分区19848.162.4%合计31807.6100%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第4.2.1条,本次设计道路路侧宽度240%比,因此,两个分区目标值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道路的LID设施主要是实现以下三个功能渗一一提高雨水下渗率,降低道路综合径流系数;滞一一设计02m蓄水层,实现雨水缓排,延长汇流时间,削减雨水峰值,达到每万平方米缓排容积为19Lom'的目标;净一滞留带土层的过滤、植被的缓冲对雨水有一定净化作用,SS去除率为3090发挥控制面源污染的作用。目标如下:1、道路UD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对提出的总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中的不外排指标主要通过其他地块中的相关设施实现。砂滤层与卵石层、种植土层之间用透水土工布分隔,规格300gk,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o卵石层底部设DN200穿孔管,用土工布包裹,规格300gm穿孔管开孔率为1%3%,孔径15mm,环刚度不小于8kNm2o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人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布置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0g11206.5设计计算1、下垫面分析(1)现状下垫面分析设计道路现状为自然地貌,本次设计时按流量径流系数*=0.3考虑开发前雨水径流量。(2)开发后下垫面分析本次设计未考虑设置透水沥青混凝土车行道路面。考虑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路侧带设置了生物滞留带形式,不考虑道路纵坡变化对汇水的影响,雨水按照沿道路均匀流入旁边的生物滞留带。开发后下垫面分为受控区(生物滞留带、受控车行道)、不受控区(不受控车行道)、自然受控区(透水铺装、绿化带)。车行道雨量径流系数为0.9,透水铺装雨量径流系数为0.15,生物滞留带雨量径流系数为1.0:车行道流量径流系数为0.95,透水铺装流量径流系数为0.4,生物滞留带流量径流系数为1。计算道路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及综合流量径流系数,见下表:整生物滞留带在交叉口、小区开口、道路斑马线及公交车停泊港相应断开,未设置生物滞留带区域导致车行道不受控,生物滞留带做法详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6.3纵断面布置生物滞留带蓄水层高度20cm。当道路坡度W2%时,生物滞留带纵坡同道路坡度;当道路坡度2%且V7%采时,为保证生物滞留带充分发挥对雨水的过滤、储存等作用,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道路坡度27%时,坡度大,雨水流速快,雨水基本顺道路坡向流向下游,生物滞留带收水功能较小,只按照生物滞留带的尺寸及植物配置进行绿化带的布置,保证景观的整体性。6.4竖向布置生物滞留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式中:Hl一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种植土厚度取50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0cm:H3砂滤层厚度,取IOCn);H4一砾石层厚度,取30cm;H5一道路或人行道地面标高(以低点为准)与最高持水区高差,10cm;A卜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以下容量计算均为每延米的容量。(I)生物滞留带设计进水量海绵城市径流控制指标设计调蓄量(容积法)V=Hs(Ai+2A2)式中:V一一设计调蓄统计,m3Hs一一设计降雨量,mm(道路总面积按照年径流控制率75%计,取19.1mm)甲一一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照用地性质加权;A一一对应可控汇水区域面积,m2;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渗透设施的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KJAt式中:a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本次取0.8;K一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1x105m/s;(覆土层以粘性土夹砂岩砂质泥岩块石、碎石、粘性土为主:粗颗粒粒径一般20100mm,最大可达50Omm以上,含量3070%,梢湿,厚度一般为2.0010.00m)J一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L0;A,一有效渗透面积,m2;&一渗透时间(s),取值7200s。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Vs=V-WpVs一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本次设计将设施顶部蓄水空间作为有效调蓄容积,设施结构内部的介质主要是作为雨水的过滤和缓排作用层)十一分区:下垫面类型汇水面种类面积(肝)综合雨量径流系数Rv综合流量径流系数受控区生物滞留带926.00.710.80受控车行道4843.5不受控区非受控车行道2937.5自然受控区透水铺装3049.5绿化带203.0总面积11959.5十六分区:下垫面类型汇水面种类面积(11f)综合雨量径流系数RV综合流量径流系数力受控区生物滞留带1754.30.700.80受控车行道8022.1不受控区非受控车行道4571.9自然受控区透水铺装5336.8绿化带163.0总面积19848.12、生物滞留带设计计算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皿)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049.50.1585%绿化带203.00.1585%十六分区:人行道透水铺装及绿地设施计算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垫面面积(而)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336.80.1585%绿化带163.00.1585%人行道透水铺装及绿化带为自然受控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满足75%的指标要求。3)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的计算十一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计算表下垫面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面积(Hf)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生物滞留带926.0868068.8受控车行道4843.5不受控车行道2937.5000透水铺装3049.5858068.0绿化带203.0856051.0合计11959.56547.0Wp渗透量,m'1)生物滞留带计算表生物滞留带计算表编号服务面积(m,)下垫面类型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三)需制积(nj)所控容Cm滞留带有效面积(nf)2小时下渗量(mj)水积n,)蓄容5水度m)蓄深5十一分区Al1940.5车行道0.985%36.275.2281.416.259.00.20331滞留带1分区1879.8车行道0.985%36.275.0323.918.756.40.17381滞留带1分区1023.2(行道0.985%36.241.1181.910.530.60.17214滞留带1十六分区3542.2车行道0.985%36.2144.6686.339.5105.10.15807.4滞留带1六区十分B2一4479.9车行道0.985%36.2180.2804.946.4133.90.17946.9滞留带1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存水区有效水深15Omm-300mm,本次设计蓄水深度0.2,通过加权平均计算,H一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9%,十六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0%o2)人行道透水铺装及绿化带计算十一分区:人行道透水铺装及绿地设施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不透水下垫面控制比例(%)7550685463.4经计算,两个分区道路红线范围内能实现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会比目标值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有所降低,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由于生物滞留带在交叉口相应断开,设置长度减小;二是因为部分人行道宽度小于4.5m,无法布置生物滞留带;三是根据道路专业提供资料,考虑行人打车,生物滞留带需每隔一定距离需断开。本工程与目标之间的差额,可通过周边公共海绵设施,以达到区域总规划目标要求。3、生物滞留带缓排能力校核绿地植物的耐淹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渗透设施容积深度确定以后,需要用绿地的淹水时间进行校核。绿地淹水时间与持水深度、土壤渗透系数有关,校核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计彝,即空池标准水深(渗透设施蓄水高度达到挡水堰的高度)时,雨水全部下渗所需的时间。to=-3600熊式中:to一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h;上一设计持水区深度和种植土厚度之和,取70cm;A0一渗滤设施直接接受降雨的面积,m2;K。一滞留带介质层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IO5m/s;to=0.7/(3600×l×105)=19.4h生物滞留带排空时间t°=19.4h,满足规范要求的8-24h,既能够起到一定缓排作用,也能保证蓄水时间过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十六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计彝表下垫面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面积(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Q年径流污染去除率(%)生物滞留带1754.3908072.0受控车行道8022.1不受控车行道4571.9000透水铺装5336.8858068.0绿化带163.0856051.0合计19848.16850.04)指标完成情况1一一分区:设计指标完成表规划值设计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不透水下垫面控制比例(%)7550655265.1十六分区:设计指标完成表规划值设计值路缘石拦水带构成了浅三角形形式,如图3.4所示。对于复合浅三角形沟的水图3.4拦水带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1 « 1 ux=0377-V力计算采用修正的曼宁公式来计算泄水能力(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m3s)式中,nl曼宁粗糙系数,粗糙沥青路面取0.013。由式可得出本工程路缘石拦水高度h=0.032me4)路缘石豁口泄水流量计算路缘石豁口为立孔式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Qu=K385B病a/,)式中,B一路缘石豁口宽度(m);K一修正系数,0.52。根据式求得的QmaX和式求得的h,代入式,可求得路缘石豁口宽度及本工程中,对于长度IoOnl的道路,经计算,需要进水豁口总长度为B'=6.54m,另取每个进水豁口宽度0.5u路缘石豁口间距计算式如下:H=100*0.5B,式中,B'10Om的道路长度所需的总豁口长度;4、豁口设计计算本工程车行道的路缘石采用等间距豁口形式(具体详见大样图),尽量使雨水以片流的形式沿道路纵坡均匀进入设施中,集中入流处散铺砾石消能。1)车行道汇流时间计算公式(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如下,设计重现期P=5a:/)(min)式中,m-地表种类参数,沥青路面取0.0131.一汇流长度,本工程中,L=jL+4,其中Ll为道路长度(In),L2为单侧路幅宽度7.5m,本工程Ll取100m;i一道路坡度,本工程中,、五五其中il为道路横坡,i2为道路纵坡,本工程取0.027o经计算本工程100m道路长度范围内汇水时间为8.3mino设计峰流量Qmax计算如下:O=-At夕I(XXN)(m3s)式中,Ad汇水面积(m2);中一径流系数,沥青路面取0.90:q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本工程100m单侧道路设计峰流量为0.033mVs(,3)路缘石拦水高度h重现期P=5a,集流时间:t=5min,一径流系数,取0.9;F-汇水面积,mi;溢流井最大过流能力为50Ls,即Q=50Ls,计算得出汇水面积F=1400户,道路单侧路幅为13m,故溢流井间最大间距L=F13=107.6m.本次设计溢流井间距均小于30m,满足要求。7其他附属设施(1)种植土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2400mm,灌木250Omnb±壤透水性能力宜为10-5ms,小于10-5ms时,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可掺入20%细砂。(2)砂滤层砂滤层厚度为IOomm,采用中粗砂,上下两侧布置土工布。(3)砾石层砾石层厚度为300mm,淘洗干净的卵石层15cm(粒径35cm),淘洗干净的卵石层15cm(粒径5Ioem)O(4)透水盲管及土工布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选用的塑料管的直径为dn20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透水盲管的开孔率宜为1%3%,孔径宜为16mmo(5)防渗膜按道路纵坡2.7%(最大纵坡)考虑,计算得:路缘石豁口间距为H=7.64m。路缘石豁口从每段生物滞留沟起点处开始设置。为保证整条道路生态设施的进水充分性和设施美观性,道路路段均每隔7m在路缘石设置净空为上底O.7m,下底0.5m,高0.2m的进水孔洞。豁11具体做法以道路部分为准。藉口间距计算表(最大纵坡)计算长度(m)重现期(年)汇流时间(Inin)单幅路宽(m)设计流量拦水高度(In)单个豁口泄水能力豁口间距(m)10058.37.50.0330.0320.0037.05、溢流口校核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双侧布置,雨水检查井布置在生物滞留带中,采用盖篦井盖作为生物滞留带溢流口。生物滞留带下游(最低点)1Onl内缺少检查井时,在最低处设置溢流井(口)并就近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溢流井(口)内设置具有截污、沉淀作用的截污挂篮,截污挂篮不得影响溢流口泄水能力,并定期清理维护。溢流井(口)井面标高高于生物滞留带种植土层0.20m,并不得高于该处路面设计高程。若无特别注明,溢流井(口)连接管为d300,坡度不小于0.01。溢流井排水能力核算:雨水设计流量Q=qX×F式中:q一暴雨强度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铸铁溢流口为成品,采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圆形溢流口最大过流量为50Ls,圆形溢流口井体参考雨水检查并大样图做法,溢流口做法参考及圆形溢流雨水口大样图。(8)沉砂井本次设计在生物滞留带雨水豁口处设置滞留带沉砂井,滞留带沉砂井做法详见本册大样图。滞留带沉砂井池体采用C30混凝土,池内壁必须扁光,地基承载力应大于0.2MPa.(9)透水铺装渗排管透水盲管采用HDPE材质,钻孔孔径15mm,排孔间距IOen,排孔个数4个。盲管周围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10)阻隔带和档水堰道路坡度不大于2%的路段,采用黏土(或碎石)等材料的阻隔带将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均匀分割,阻隔间距IOm0道路坡度大于2%的路段,采用档水堰(C30混凝土墙)将生物滞留带的持水区均匀分割,阻隔间距5u档水堰底部等于或低于卵石层底部,每隔溢流口下游紧邻的档水堰应适当加高,起顶标高不应低于溢流口溢流时的液面。(Il)生物滞留带日常维护措施生物滞留沟中植物定植后,为保证其良好运行,需要进行建植后养护和日常维护。建植后的养护护措施:防渗膜布置原理:生物滞留设施与透水铺装、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下列原则敷设:W6米的填方段防渗膜敷设在靠近车行道路基一侧(后简称半包);6米的高填方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防渗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土工布规格不得小于600gm2,断裂强度。8.O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o防渗膜采用HDPE膜(L5mm)层。防渗膜施工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13-2007)。(6)路缘石及雨水口路缘石做法参考路缘石结构大样图,路缘石雨水口低于道路路面IOenb每隔7.6m布置一处豁口,于道路边缘布置。混凝土路缘石抗压强度230MPa,骨料采用碎石,严禁采用卵石或砾石。路缘石应有足够的埋设深度、合适的背后支撑、填土应夯实。路缘石应以干硬砂浆铺砌,保证砌筑稳固,路缘石背后及基础以下填土按设计要求夯实,避免出现差异沉降后产生路缘石失稳倾斜现象。路缘石铺设应勾缝均匀,密实平整,相邻两块缝宽允许偏差±3mm,相邻两块高差允许偏差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10三,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暴露面应平整光滑,安装后用1:3水泥砂浆抹缝,缝宽不大于IOmIn。(7)溢流雨水口本次设计检查井位于生物滞留带内,将雨水检查并设计为圆形雨水溢流口,溢流口按高于滞留带底20Omm设计,既与生物滞留带水面齐平,根据设计需要此外,业主可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后期在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统一增设液位、流量监测,作为过程监测数据,为运行评估及风险预警提供依据。监测的设置情况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8透水铺装本工程透水铺装选用黑色生态透水砖,规格25cm×15cm×6cmo本工程采用海绵城市生态砖的透水系数不小于1.0X10Ws,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保水率不小于0.6gCm;耐磨性的磨坑长度不大于35mm,抗压强度等级为CC40。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且生态砖产品应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生态病的强度等级应通过设计确定,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道路类型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人行道40.035.05.04.2海绵城市生态砖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及颜色详见道路或景观工程。海绵城市生态砖的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进行填缝处理,分多次进行;填缝砂应采用干的细沙,不得使用湿砂。海绵城市生态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2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转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1、找平层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如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雨水较大,流速较快,容易侵蚀生态沟床底,将少许石块、卵石放在沉砂井周边,能有效降低径流系数,防止生态沟床底的侵蚀。最初几周每隔I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日常维护措施: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等;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调蓄空间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及时清理沉积物;由于坡度导致调蓄空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增设挡水堰或抬高挡水堰、溢流口高程;当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h时,应及时置换树皮覆盖层或表层种植土。出水水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换填填料。(12)监测设计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是“海绵城市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雨水调蓄重要节点、建设项目排出口、河流断面等重要位置进行监测,用实际监测数据来反应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为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管理和海绵城

    注意事项

    本文(M1路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