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及驾驶员基本特性.ppt

    • 资源ID:5685251       资源大小:299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及驾驶员基本特性.ppt

    第2章 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及驾驶员基本特性,关于交通事故基本概念部分的主要内容:1、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2、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3、交通事故的形式;4、交通事故的特点、危害与最易受伤 害群体;,2.1 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中国定义: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此定义主要强调: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件,比较适合当今中国道路、车辆和人员参与交通活动的现状。美国定义: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所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害的或危险的事件。此定义主要强调结果: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所发生的妨碍着交通行为完成的意料不到的有害的或危险的事件。日本定义:由于车辆在交通中所引起的人的死伤或物的损坏,在道路交通中称为交通事故。此定义同样强调结果: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交通中发生的人的死伤或物的损坏。,构成一起交通事故应具有以下6个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1)车辆;车辆是构成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指各种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2)在道路上;道路是构成交通事故的基础条件。指供公众使用的道路。3)在运动中(运行中);交通事故涉及的各当事方中至少有一方的车辆处于运动状态。4)有交通事态(发生);发生了碰撞、刮擦、碾压、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5)人为原因;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人为的,主要有违法行为与过失行为两类。6)有后果(损害后果)。交通事故必定有损害后果存在,即有人员、牲畜伤亡或车辆、物质损坏发生。,2.2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对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为:从探寻交通事故形成原因方面讲,对交通事故进行细分有利于发现各类交通事故形成、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探寻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方面讲,对交通事故进行细分有利于专项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便于从不同角度探寻针对性更强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几种常采用的分类方法,1.按事故责任分 即按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对象车辆种类和人员的不同,交通事故通常分为4类。1)机动车事故:机动车事故是指事故的当事方中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及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的事故中,机动车负同等责任的,也视为机动车事故。概念:交通强者和交通弱者 是个比较概念,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当一起交通事故涉及到两方或两方以上的更多方时,交通弱者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容易造成交通伤害的一方,而交通强者则是相对而言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不容易造成交通伤害或交通伤害相对较轻的一方。如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的事故中,机动车就属于交通强者,非机动车或行人属于交通弱者;而当非机动车与行人相撞时,非机动车则属于交通强者,而行人属于交通弱者。,2)非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是指自行车、人力车、三轮车、畜力车、残废人专用车及按非机动车管理的车辆(如电动自行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3)行人事故:行人事故是指在事故当事人中行人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4)其它事故:其它事故是指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事故有关活动的人员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如因违章占道作业造成的事故。,2.按事故原因分 按动因的不同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1)主观原因造成的事故 主观原因是指由交通事故当事人本身内在的因素,如主观过失或有意违章。当事人因主观原因引起的事故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为:违反规定、疏忽大意和操作不当。违反规定是指当事人由于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驾驶车辆过程中不按交通法规的规定行驶或行走,致使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被破坏诱发交通事故。疏忽大意是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操作不当是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遇到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引起操作错误。,目前,对酒后驾车的、吸毒后驾车的;无证驾驶的;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构失灵而驾驶的;明知是无牌证车辆或已报废车辆而驾驶的;严重超载的;肇事后逃逸的等7种违法行为不是认定为一般的疏忽大意,而是认定为有主观上的故意违法,故对这7种违法行为从严处罚。,2)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客观原因是指道路交通系统中如车辆、道路及环境等客观要件引发交通事故的不利因素。实际中因客观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在统计资料中所占比率较低。对于道路及环境方面的因素由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调查和测试手段,所以在事故分析中往往会忽视这些因素,这也是导致客观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比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起交通事故都有其促成事故发生的主要情节和造成事故损害后果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当事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客观原因所占比率比较少。,3.按事故后果分 按损害后果的不同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等不同事故级别。,1)轻微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12人轻伤或财产损失折款对于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对于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2)一般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12人重伤或3人以上轻伤,或财产损失折款不足3万元的事故。3)重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12人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财产损失折款为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事故。4)特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财产损失折款6万元以上的事故。,各国对交通事故中人员死亡事故的时间规定不尽相同.,有1天、3天、7天、30天(1个月)或不限制天数之别。不同的事故死亡时间导致死亡人数统计上的差异。交通事故除了造成人的死亡外,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分为重伤与轻伤。交通事故造成人体的重伤主要指下列情况: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它器官功能的;其它对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交通事故造成人体的轻伤是指表皮挫裂、皮下溢血、轻度脑震荡等情况。,4.按事故的对象分分为5种,1)车辆间的交通事故:是指运动的车辆间或运动与静止的车辆间发生碰撞、刮擦而引起的事故。碰擦进一步又分为:正面碰撞、追尾碰撞、侧面碰撞、转弯碰撞等;刮擦进一步又分为:超车刮擦、会车刮擦等。2)车辆与行人间的交通事故:是指由运动的机动车对行人的碰撞、碾压和刮擦等引起的事故。如: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突然冲上人行道压伤、压死行人,行人在人行横道内横过马路时被机动车压伤、压死等。3)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机动车碾压骑自行车人的事故。这类事故最容易发生于人、车混行的混合交通状况下。4)机动车自身事故:是指因机动车自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如行驶速度太快、或车辆左右向转弯或掉头时所发生的翻车事故;发生自燃造成的损坏;或因大雾天气、或因机械装置失灵而产生的机动车翻车、坠落江河的事故等。5)车辆撞固定物的事故:主要是指机动车与道路两侧固定物相撞的事故。道路两侧固定物包括道路上的作业结构物、建筑物、护栏、路肩上的水泥杆(柱)、绿化树木等。,5.按事故第一当事人或主要责任人的内在原因分 分为3种,1)观察错误约占55%观察错误也称感知错误。是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对道路环境客观景况的观察出现失误或遗漏,具体表现为:观察错误、观察速度迟缓、观察遗漏。2)判断错误约占35%是指当事人在对从道路环境客观景况中观察、感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时出现的错误。如对对方车辆的速度及与自驾车辆的距离的判断不对。3)操作错误约占10%是指当事人在完成观察判断两步骤后在对驾驶车辆实施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在紧急情况下少数驾驶者误将“制动”当“油门”。,6.按事故发生地点分,一般是指在公路分类中的具体某种类型公路。在我国,道路类别按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公路按交通量、任务及性质的不同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等5个级别;城市道路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种类型;公路按所在城乡地区的不同分为城市道路、郊区道路、乡村道路。在上述这些具体类型公路上发生的事故称为相应道路性质的事故。在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实际统计中,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还有多种其他分类方法:如按肇事者的驾龄、年龄、工作职业性质进行分类;按伤亡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按事故发生的气候条件进行分类;按事故发生的路面类型、道路类型、线型、路面状况进行分类等。,2.3 交通事故的形式,也称交通事故现象,是指在由交通事故参与者、车辆、道路三要素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中因要素失控或不同要素间发生冲突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总体上可分为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7种形式。,1)碰撞,碰撞的物理意义:是指原本呈分离状态的两个或多个对象在极短的时间内其中至少有一方以比较高的速度撞向对方使相互间发生直接接触的现象。对于道路交通系统,碰撞主要指以一定的速度发生在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以及车辆与其它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根据机动车碰撞时接触部位的不同,机动车之间的碰撞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等。2)碾压碾压是指作为交通强者的机动车对交通弱者(如骑车人或行人等)的推碾或压过的现象。,3)刮擦,刮擦是指相对而言的交通强者的侧面部分与他方接触,造成自身或他方损坏的现象。按刮擦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车刮车、车刮物、车刮人等。对汽车乘员而言,发生刮擦事故时的最大危险来自于破碎的玻璃,但也有车门被刮开,导致车内乘员摔出车外的现象。4)翻车 翻车通常是指因车辆的部分或全部车轮悬空而使车身落地的现象。翻车一般分为侧翻和滚翻两种。车辆的一侧车轮离开地面称为侧翻;车辆的全部车轮离开地面称为滚翻。5)坠车 坠车是指车辆跌落到与道路路面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以外区域的现象。如车辆坠落桥下,坠入山涧等,从高架桥下坠落,坠车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通常比较严重。,6)爆炸,爆炸主要指由于有爆炸物品带入车内,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原因引起爆炸物品突爆造成的事故。若无违章行为,则不算为交通事故。7)失火 失火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未发生违章行为,而是由于某种人为的或技术上的原因而引起的火灾。常见的原因有乘员使用明火,违章直流供油,发动机回火,电路系统短路,漏电等。实际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形式,其现象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现象并存的。对于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并存事故形式的现象,一般按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确定,如碰撞后失火可认定为碰撞形式;有时也可按主体现象进行确定,如碰撞后碾压可认定为碾压形式。,2.4 交通事故的特点、危害与最易受 伤害群体,1.交通事故的五大特点:1)突发性 表现为当驾驶员或其它交通参与者以及周围人群尚未“反应过来”时,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瞬间”。即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驾驶员从感知到危险到交通事故的发生经历的时间往往短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采取相应措施所需时间之和。2)随机性 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交通事故尚不能准确预测。3)频发性 道路交通事故已被称为“永无休止的战争”,随时、随地都会发生。4)社会性 道路交通事故时刻会给全社会成员带来伤害的危险。5)不可复制性 表现为实际中不可能使得任意两起道路交通事故具有完全相同性。,2.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交通事故对人(家庭)的危害是:受害人致伤;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受害人变残,直至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严重者导致死亡;在给受害人个体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麻烦与痛苦,使家庭医疗费用支出额外增加、家庭日常开支增大,使受害人的家庭失去劳动力、失去经济收入来源;使受害人的家庭变得残缺不全等等。交通事故对物的危害:物质受到损害后,轻者部分程度丧失原有的作用与功能;重者完全报废,失去原有的全部作用与功能。交通事故对社会的危害:无论是引起人的伤亡还是物的损坏,都将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3.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和最易受到交通伤害的群体,就出行风险而言,行人、自行车骑车人、摩托车驾驶员、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等在出行过程中受到的保护最少。按出行的里程计算,他们承受的安全风险均大于小轿车和其他机动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道路安全专家称行人、骑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者等出行者为“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有关调查显示:男性、老人、儿童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成年男性容易受到交通伤害是因为除了喜欢拥有和驾驶自己的机动车外,还有酒后驾车、高速驾车及在一些情况下不计后果的行为;老年人容易受到交通伤害是因为不如其他年龄的人那样机警和灵活,老年人一旦受伤更容易导致残疾或死亡;儿童容易受到交通伤害是因为缺少对道路安全状况的判断能力,喜欢在车来车往的道路上玩耍、跑步或骑自行车,因儿童成人目标小,常常易被机动车撞上。,关于“驾驶员基本特性”,主要内容:1、驾驶员驾车时的信息处理特性;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3、驾驶员的心理特征;4、驾驶员的反应特性;5、疲劳驾驶与饮酒;6、驾驶员个性特征对驾驶行为的影响。,2.5 驾车及信息处理过程与驾驶员 基本特性分析,1.驾驶员驾车时的信息处理特性 驾驶员的驾车活动就是不断从道路环境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不断进行处理的过程。这里的处理有两方面含义:一是驾驶员对从道路环境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二是驾驶员以分析判断的结果为基础直接对所驾驶的车辆实施操作。驾驶员从道路环境获取信息到对驾驶车辆作出操作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驾驶过程按其信息处理的特征可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驾驶员信息处理过程的3个阶段,1)信息感知阶段,就是驾驶员利用其感知器官(主要是眼睛、耳朵、肌体等视觉、听觉、触觉器官)从道路环境获取刺激物信息的过程。对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是:感知速度要快、准确,不发生信息遗漏。,2)分析判断阶段,就是驾驶员以安全驾驶为首要目标把从道路环境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对照、分析后决定采取相应措施的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是:分析判断正确、及时,不发生凭主观想象的现象。3)操作反应阶段 就是驾驶员依据上一阶段分析判出的结果对驾驶车辆作出实际操作行为的阶段。驾驶员的具体实际操作行为就是通过其手、脚对所驾驶汽车的运动状态实施加速、减速、制动、转向等操作控制。对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是:操作正确、及时、熟练.,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基本要求:,驾驶员及时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快速、正确处理。这也是对驾驶员驾车时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一个驾驶员在驾车活动中若不能及时从道路环境获取相关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正确处理,该驾驶员就不可能做到“安全驾驶”。,实际中,驾驶员的身体条件、驾车过程中的情绪、疲劳程度以及是否患有疾病、是否服,用违禁药物等状况直接影响着驾驶员从道路环境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正确处理的能力,从而对安全驾驶产生直接影响。要使驾驶员在驾车活动中做到“安全驾驶”,就必须保证其在上述三个阶段不产生任何失误,如果驾驶员在上述三个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产生失误,都将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事故。,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视觉是指外界光线经过人的刺激视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对于驾车活动主要指人的眼睛。视觉无论是对驾驶员还是行人、骑车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驾驶员来讲更为重要。一个驾驶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视觉特性,肯定是无法胜任机动车驾驶任务的。视觉对机动车驾驶员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是因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80%以上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二是视觉能使驾驶员快速准确地区分道路环境中处于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各类物体的形状、颜色、明暗程度等构成特性以及不同物体间的大小、远近等空间属性。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主要包括视力与视野、适应与眩目等。,1)视力与视野,视力是指人眼能分辩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的能力。视力进一步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夜视力。静视力是指在光线充分条件下人和视标都处于不动状态下检查所得的视力;动视力是指在光线充分条件下人和视标都处于运动(或至少其中有一方运动)状态下检查所得的视力;夜视力是指人在光线微弱条件下即黑暗环境中分辩方向、识别物体大小、形状及运动状态的能力。我国对驾驶员视力标准的规定是:两眼视力均在标准视力表0.7以上,或两眼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视野是指人的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时能够看得见的最大范围.,视野进一步可分为静视野、动视野。静视野是指在静止状态下,人的头部不动两眼注视前方时能够看得见的范围;动视野是指头部不动但眼球可以转动时能够看得见的范围。驾驶员行车时的视野与行车速度密切相关,其变化特点是:车辆行驶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视远方即注视点前移,使得视野越窄;随着视野变窄,驾驶员的注意力随之被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形成所谓“隧道视”。,2)适应与眩目,适应是指人眼对外界光线明暗程度突然变化的感知能力。适应进一步分为暗适应和明(亮)适应。暗适应是指人眼对光线突然由明亮变暗时的适应过程,实际中需要3-6min才基本适应。明(亮)适应是指人眼对光线突然由暗变明亮时的适应过程,实际中1min内可完全适应。,眩目,是指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等刺激现象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且引起视力暂时下降的现象。通俗地讲,眩目就是因强烈的耀眼光线而导致眼花引起视力的暂时下降。眩目对于道路交通活动而言主要发生于夜间相向而行的两车相会时,但在雨后当路面为潮湿状态时,道路路灯光线照射到潮湿路面的反射作用对此条件下的交通参与者也产生眩目作用。眩目对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及时准确地观察道路环境极其有害。为避免两车相会时发生眩目现象,夜间会车时,一方面双方驾驶员都应及时把前照灯由远光灯状态切换为近光灯状态;另一方面应避免注视对面来车的前照灯。,3.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意志等多个方面。1)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指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其头脑中引起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二是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对于外界客观事物而言应有足够的刺激强度,能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对于人的感觉器官而言应保持高度的灵敏性,能及时的接受外界刺激信息。,知觉,知觉是人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性、综合性反应。知觉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之分。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对知觉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即驾驶经验越丰富,知觉也越丰富,在驾车过程中观察物体时观察到的信息亦越多。良好的知觉能力是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准确感知各种信息的必要条件。对于安全驾驶而言,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觉能力。,2)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即是对外界事物和现象进行的选择性感知。注意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对象的指向性和意识的集中性。对象的指向性是指人的认知活动指向所关注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意识的集中性是指人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同时对其他对象加以抑制。注意的指向性和意识的集中性的有机结合使得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能不断及时地对新出现的情况作出快速反应。,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分,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做出主观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主观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合理转化能使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持续保持注意力,延缓疲劳的发生。,3)情绪与情感,人们对待客观事物表现出的喜欢、厌恶、高兴、快乐、愤怒、悲哀、害怕、失望等态度就是各种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反映。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表现出的态度。情绪与情感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受到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而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情绪在人的年龄上出现较早,多与食物、水、冷暖、困倦等人的生理性需要相关;而情感出现较晚,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人的情绪根据其发生的速度、强度、延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心境主要影响人的心态,如良好的心态、烦躁的心态等;激情主要影响人的理智和控制力,如人在愤怒、绝望的情绪状态下有时容易做出冲动鲁莽甚至不计后果的行为或事情;应激主要影响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决断能力,如面对紧急情况是从容自若、急中生智、采取大胆而勇敢的行动以及时摆脱困境,还是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不知所措。,4)性格与意志,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性格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稳定化的心理特征,如英勇、坚强、粗暴、懦弱、外向、孤僻等。性格的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等。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按理智、意志和情绪三个方面可划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三种不同性格。意志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志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对于驾驶员来讲,避免交通违法行为其实不难,关键是看自身是否有意志力。,4.驾驶员的反应特性也称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被刺激到作出反应经历的时间,也就是驾驶员从眼睛等感觉器官获得信息传入大脑经大脑处理后发出命令而产生动作所经历的时间。重要前提:假设驾驶员感觉器官已从外部感知到了信息。人的反应特性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在目前科技条件下尚不能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进行改变。由于反应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因而,对于广大驾驶员而言:只能是通过对反应特性的深入认识,尽量充分利用反应特性对驾车活动的积极作用,努力消除反应特性对驾车活动的不利影响。,1)反应及其分类,反应对人体而言是指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相应动作,即人体从接受(感知)信息到对外部客体作出某种动作的过程。通常包括感知、判断、操作3个阶段。反应按刺激数目的不同有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之分。简单反应是指给予单一的某种刺激,要求作出反应,且只需要一种动作就可完成。完成简单反应要求的动作所需的时间称为简单反应时间。,复杂反应也称选择反应,是指对于两种以上,的刺激,需要被刺激者根据不同情况经分别判断后作出不同的反应。如驾驶员在超车过程中面临的选择就是一个多次复杂反应。复杂反应时间是指对不同的刺激信号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的反应时间,即完成复杂反应要求的动作所需的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相比,由于在复杂反应中增加了识别、判断两过程,所以复杂反应时间相应增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所面临的反应类型一般均为复杂反应。,2)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因素,(1)感知器官、刺激物种类与反应时间 表2-2 刺激物种类与人体反应时间的关系感知器官类型 触觉 听觉 视觉 嗅觉刺激物 冷、热、种类 压等易感 声音 光线 挥发性的 知性状态 飞散性物质反应时间(s),人体对此四种刺激物反应时间由短变长的顺序依次是:触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刺激物在目前科技条件下在道路交通信息传递设备的利用上尚不能够方便地为人体所感知,故使用很少;而在当前科技条件下最方便、最持续稳定地能够被人体所感知的刺激物是视觉(光线)刺激,这使得视觉刺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正常范围内,视觉刺激的强度越大,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短。故对于交通标志应努力提高亮度,以缩短驾驶员视认过程的反应时间。,(2)年龄和性别与反应时间,人的年龄和性别对反应时间的长短存在明显影响。就年龄而言,30岁以前是反应时间随年龄增加而缩短,30岁以后则是反应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延长。就性别而言,同龄男性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通常短于同龄女性驾驶员。男女不同性别的驾驶员面对紧急情况或险情时呈现出明显差异:大多数男性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比较冷静,努力设法规避事故风险;而大多数女性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呈现惊慌态,多表现为手忙脚乱。,(3)行驶状况与反应时间,行车速度越高,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长,反之,相反。这是因为车速越快,驾驶员的视野越窄,使得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情绪都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导致反应时间变长所致。道路状况复杂,将使驾驶员处于相对紧张状态,亦使反应时间变长。长时间持续驾驶,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亦使反应时间变长。,3)驾驶员制动过程的反应时间,对汽车制动过程的分析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对汽车制动距离的长短有重要影响。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因素,主要为:驾驶员本身的生理状况和交通环境外部信息构成的复杂程度及刺激强度两个方面,与车辆的性能状况无关。,据统计资料,在道路交通环境相似条件下,,驾驶技术熟练、反应敏捷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0.3 s,反应速度一般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0.6 0.8s,而反应速度较慢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达1.01.5s,酒后对思维活动有影响的、或处于严重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达2.0 s或更长。在车速Va=50km/h条件下,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驾驶员反应时间每增加0.1s,汽车的制动距离就增加1.4m,若反应时间增加1s,则制动距离增加14m。,5.疲劳驾驶与饮酒,疲劳是指人们经过连续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后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一种状态。对于汽车驾驶,是指驾驶员经长时间连续驾驶后所产生的腰酸背痛、视力模糊、反应迟钝、判断不准等驾驶能力低落的现象。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是指驾驶员连续长时间进行驾驶操作,引起全身倦怠、麻木、感觉迟钝、腰酸背痛、动作灵敏程度下降的现象。心理疲劳是指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长时间的高度紧张状态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速度降低、情绪躁动的现象。,疲劳的心理表现和生理表现的区别:,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工作疲倦,不是不想干而是干不了;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倦于工作即不想干了。酒精对人体有麻醉作用。当酒精在驾驶员脑神经系统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其对道路环境中显露的信息的反应速度明显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容易导致判断失误、操作不当,从而危及行车安全。除了疲劳驾驶与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威胁外,驾驶员在病态下驾车和服药后驾车也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6.驾驶员个性特征对驾驶行为的影响,1)性别差异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就整体而言,男性驾驶员多为外向型性格,其表现主要为:心理活动表现外在、开朗、活跃、交际愿望强烈,富有正义感和意志决定力;而女性驾驶员多为内倾型性格,其表现为:深沉、文静、反应相对迟缓、顺应困难,情绪相对不稳定。,2)年龄差异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我国交通法规规定,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档汽车、轻便摩托车等机动车型驾驶员的许可驾驶年龄范围是1870岁。在如此大的年龄变化范围内,不同年龄状况对驾驶行为及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3)驾龄差异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驾驶员新手(指刚拿驾驶执照不久的驾驶员)与驾驶员老手(指持续多年驾车、驾驶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的驾驶行为存在明显差异。,7.机动车驾驶员肇事状况调查实例,以武汉市城区某交警大队2004年度道路交通事故资料(共记录道路交通事故5221起)为基础,从机动车驾驶员的年龄、性别、驾龄、城乡户籍等几方面对肇事者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下面统计表中“不详者”为原始交通事故资料中记录不准确者或缺项者等)。1)肇事者年龄分布状况 表2-3 肇事者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状况统计表肇事者 8-17 18-25 26-40 41-60 60岁以上 不详者年龄段(岁)人数(人)9 788 2855 1488 8 73所占百分比 0.2 15.1 54.7 28.5 0.2 1.4(%)在所划分的不同年龄段中,以26-40岁年龄段的机动车驾驶员最多,其次是40-60岁和18-25岁年龄段。由此可见,26-40岁年龄段的机动车驾驶员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体。,2)肇事者性别分布状况,表2-4 肇事者按性别的分布状况统计表肇事者性别 男性驾驶员 女性驾驶员 不详者人数(人)4744 417 60所占百分比(%)90.9 8.0 1.1 考虑到男性驾驶员数量大大高于女性驾驶员数量的实际,目前中国男性驾驶员与女性驾驶员的肇事比例约为4:1左右。3)肇事者驾龄分布状况 表2-5 肇事者按驾龄的分布状况统计表肇事者驾龄(年)1年以下 2-3 4-5 6-10 11-15 16-20 20年以上 不详者人数(人)119 1741 729 1617 320 200 189 306 所占百分比 2.3 33.3 14.0 31.0 6.1 3.8 3.6 5.9(%)2-3年驾龄和4-10年驾龄的驾驶员的肇事人数明显高于其他驾龄的驾驶员。,4)肇事者城乡户籍分布状况,表2-6 肇事者按城乡户籍的分布状况统计表肇事者户籍 城镇户籍驾驶员 农村户籍驾驶员 不详者人数(人)3564 1174 483所占百分比(%)68.3 22.5 9.2 在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城镇户籍驾驶员占据2/3之多,这表明,城镇户籍驾驶员仍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肇事的主体。,

    注意事项

    本文(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及驾驶员基本特性.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