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二章:“羽化成蝶”世界经济的演变(9.20).ppt

    • 资源ID:5673591       资源大小:4.03M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羽化成蝶”世界经济的演变(9.20).ppt

    “羽化成蝶”:,世界经济的演变,重点内容,了解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历程国际分工的概念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世界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生产方式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没有固定的分工,交通不发达,商品交换被限制在狭小范围。这一时期,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1)自然分工指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或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由地域资源的差异性而导致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2)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和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种植业、畜牧业、重工业、轻工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关于社会分工的漫画,自 然 条 件,社会经济条件,国际分工,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增长是一切分工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4)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5)从战后的情况看,新的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世界物质和劳务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在国际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二、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一)世界经济的萌芽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直至18世纪中后期结束。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几个重要的事件: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条件,国际贸易领域扩大到世界各地。贸易的核心是处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欧。西欧的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在重商主义政策下,发展航海业和对外贸易,推动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殖民者用武力强占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开发矿山、经营种植园。建立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业化生产。,城市的兴起和商人的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开始兴起,例如马赛、里昂、伦敦、科隆等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新的社会阶层商人的出现。,14、15世纪,围绕地中海进行的东西方贸易开始兴起。参加国际交换的商品限于具有资源优势或生产成本差别大的产品。这些产品交易范围及其有限,不存在连结世界各国的世界经济。,亚洲 香料,欧洲呢绒,欧洲呢绒,东方珠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左图为 1545年制作的画有麦哲伦探险航线的地图。,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从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和德国也发生了封建地主掠夺农民份地的狂潮。为了进一步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开始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民扩张,纷纷派遣军队远征海外,大肆进行领土扩张,侵占了大批殖民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所属殖民地的财富,这一切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分工形式。西方殖民者从西非贩运黑人劳动力到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热带产品,由英国生产并出口工业品。,非洲黑奴,亚洲热带产品,欧洲工业品,由英国组织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从17世纪以后,逐渐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及非洲和亚洲。美洲的金银、非洲的奴隶、亚洲的香料、欧洲的工业品纷纷卷入国际交换中。,处于萌芽时期的世界经济,是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国际分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特殊分工。国际贸易对各国的再生产过程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还有限。,(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前后,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经历大约100年的时间。在这100多年中,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工业社会的产生及其在全球的扩散,使开放的城乡经济取代封闭的农村经济,形成有机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产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产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导致了工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69页),J瓦特,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上展出的蒸汽机,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和地区都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初步形成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255页),世界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1、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机器的广泛应用,工业内部分工进一步发展,分离出了专门从事原料、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的独立部门。产品分工更加细密,如英国加工羊毛、德国加工麻、法国加工丝和麻、东印度加工棉花等。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多或少地纳入国际分工之中。如英国的棉纺织品80%销往国外,所需棉花几乎全靠进口。,大机器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同时外国消费者为了购买廉价的产品,必须出卖自己生产的原料和初级产品。19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由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世界农村由于新地区的开发也进一步扩大。19世纪中期,基本上形成了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英国占支配地位。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先进工业国利用廉价商品,将亚、非、拉这些地区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世界市场的形成机器大工业以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开拓世界市场。19世纪40-60年代,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工业的增长速度。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世界市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改变了过去仅限欧洲手工业产品和热带农产品交换的世界市场,成为大宗商品交换的世界市场。棉花、羊毛、矿砂、煤、铁、棉纱、棉布、机器等资本品和大众消费品进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1)各种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各种商品交易所相继出现。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组织保证。交易方式由原来的现场看货传统方式让位给凭样品或根据凭证签约的方式。逐渐出现期货交易。保险、转运等服务业相继出现。,(2)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这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逐渐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惟一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3)世界性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再生产周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857年首先在美国爆发,很快蔓延到欧洲。,(4)交通工具变革为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物质手段。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并在欧洲迅速普及。1838年轮船横渡大西洋。火车、轮船的出现使货物装载量增加,速度加快,时间缩短,运费降低促进国际商品流转。,(5)被纳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日益增多。除了少数非洲内陆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少数国家地区外,都已被编制到世界市场的网中。此时的世界经济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还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世界经济覆盖人口只有10%。另一方面,各国经济的直接联系主要是商品交换,生产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十分有限。,(三)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又发生了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石油、化学、冶金、机械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的发挥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这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竟争时期过渡到垄断阶段,为世界经济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发 电 厂,交通运输和通讯业获得巨大发展 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等工业的发展,使 工业重心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全球进入火车时代和轮船时代结成一个跨洲的庞大的国际交通运输网沟通世界各国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全球信息网络形成电报已普及全球,19世纪70年代电话在欧美广泛应用。,无线电迅速普及电汇取代汇票,便利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1874年万国邮政联盟成立,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2、世界市场内涵进一步扩大,资本输出 增加了国际分工的媒介世界市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3、世界地理界限扩展完成,各国垄断资本建立国际垄断同盟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瓜分20世纪初世界领土已瓜分完毕1900年八国(俄、英、法、美、日、德、意、奥)联军侵华,签下辛丑条约世界市场涵盖整个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初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但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而形成的世界,一开始就成为少数资本主义强国激烈争夺的场所,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20世纪上半期与下半期世界经济具有不同特征,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动荡,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1920战后混乱19201921经济危机19241929经济高涨19291933经济危机19341936经济萧条19371938经济危机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12年,危机和萧条12年,高涨6 年,战后混乱3年,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发展特征,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1)经济增长缓慢世界战争12年。一战使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2.3%;二战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4.76%,但国民收入的60-70%用于军费开支。危机和萧条12年,其中19291933年的危机,使世界工业下降了37.2%,主要工业国至少倒退10年,多则几十年,19241929年经济高涨,世界工业生产较战前增长了45%。,(2)世界贸易在萎缩一战,国际贸易实物量缩减了40%。20世纪20年代国际贸易量大幅增长,1929年比1913年增长了30%。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达到战前水平。20世纪30年代一直没达到1929年的水平。二战,世界贸易量缩减了17%。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贸易战不断升级。1932年英国推出“帝国特惠制”。,2、资本国际化步伐缓慢,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量已达440480亿美元。英法德是输出大国。一战期间缩减了1/3。1938年达到528亿。,主要经济大国资本输出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英国在二战前居首位美国在一战后跃居第二位二战后美国上升到第一位,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期。主要组织形式是国际卡特尔1914年正式成立的国际垄断同盟116个1931年增加到320个二战前达到1200个,规模大,形式和组成类型多样化。加剧对世界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争夺。,3、国际金融动荡不定和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瓦解,一战期间,各国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自由输出。交战国政府普遍滥发纸币,弥补巨额军费支出,引发通货膨胀。20世纪20年代,不同程度地恢复金本位制。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迫使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出现货币集团,1931年的“英镑集团”,后又出现“美圆集团”、“法郎集团”等。,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打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周期性经济波动为主要特征19571958 1957年3月美国爆发危机,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卷入,次年波及法国、联邦德国。西欧损失最为严重,19741975 首先在英国、美国、日本联邦德国爆发,主要是财政金融危机。19791982 以滞胀为背景 从美国爆发,持续44个月,欧共体持续33-35个月。90年代初期,首先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少数国家衰退,美国、日本先后受到影响。“911”事件前后经济的衰退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楼被炸,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继之亚洲、欧盟卷入。,战后经济周期的特点,经济周期阶段性不明显生产下降幅度小,打击程度较弱生产过剩与财政金融危机交织“滞胀”成为普遍现象周期性与结构性结合,作业:,国际分工的概念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世界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有哪些?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看一个小视频,http:/,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的概念;何谓世界经济中心?了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过程;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格局,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集团。,随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扩大和深化,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在加剧,各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发生变化。从17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一)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第一个称雄世界的世界经济中心-荷兰,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荷兰地理位置有利于控制法国与北欧之间、英国绝大部分、里斯本与但泽之间的贸易荷兰运输商垄断着大宗和混合货物的运输,尤其是谷物和鱼类,还有海盐、香料17世纪荷兰控制着包括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享有特权。它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拥有东南亚的种植园,将东方产品-香料、火兰、蓝靛、棉花、蔗糖和木材销往欧洲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进行欺诈性贸易、海盗抢掠和奴隶贸易。,17世纪中叶,荷兰的海外势力超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最大的殖民强国。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超过其他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经济中心和国际信贷中心。17世纪末各国农业和人口下降,荷兰的商业地位受到打击,依靠商业建立起来的霸主地位丧失,让位于工业强国英国。,(二)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大约300年时间里,英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准备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准备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准备了政治条件战胜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取得海外霸权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进行殖民扩张、掠夺。,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处于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地位。1870年工业生产占世界32%1870年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第一位。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向欧美和殖民地资本输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1846年废除谷物法,全面放弃保护关税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取消不利于自由贸易的规定1853-1860年两次财政改革,除30项进口关税外,其余1000多种商品全面免除关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英国本土及其在1876年以前侵占地区,18761913年英国侵占地区,英国军队占领地区,(三)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德等国发生了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动力革命,供远距离传输。电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重工业兴起;技术领先地位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和美国;技术革命成果更快扩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增长了8.1倍,德国4.6倍,法国1.9倍,英国1.3倍。19世纪80年代美国超过英国跃居第一位。19001910年英国又被德国超过,沦为第三,19141918一战期间 世界处于英、美、德、法四极统治天下。英、法虽在工业上被美、德超过,但在世界贸易、殖民地、资本输出方面仍居第一、第二位。,1915年开始美国出现5年之久的战争繁荣。对外投资增加,1917年达到70亿美圆。世界黄金储备的40%集中在美国。美元上升为世界货币。国际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实际上是要说明战后按经济制度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不同类型国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现实。,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图景:各国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这些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下述四个时期和三次大的转折:,(一)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大战前夕。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工业生产由42%(为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1.3倍)上升到53.4%(为上述四国总和的2.7倍)。出口贸易由14.2%上升到32.4%。黄金储备由50.5%上升到74.5%。,以上顶峰状态,大体上维持到50年代中后期,此后即经历了第一次转折,即转入到下一个时期。,(二)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1960年,就一系列中还要经济指标而言,苏联已大大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相关指标苏联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民生产总值45.1%,工业生产55%,农业产值70%,对外贸易额31.5%,钢产量71%,石油产量42%,发电量33%,粮食产量74%,棉花产量53%。考虑到当时两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以及苏联在经互会的主导作用,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明显上升,成为动摇美国经济霸权的重要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由法、德、意、荷、比、卢6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其联合经济实力已开始向美国提出挑战。1960年,相关指标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内生产总值37.2%,工业生产41%,出口贸易额超过45%。这意味着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也摇摇欲坠了。一次新的转折已势所难免。,(三)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的时期。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追赶。,1973年欧共体、美国和苏联经济的比较,单位:亿或亿美元,注:本章数据来自郭吴新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26页。,1975年和1980年日本经济经济指标及其与美国的比较,单位:亿美元,(四)第四个时期(从80年代前、中期迄今)是在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致了美、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1986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苏联经济的比较,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100。,注:以美国为比较基准,计美国为100。,1990年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比较,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基本矛盾,广大发展中国家(南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北方)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矛盾的焦点一直是双方围绕着国际经济秩序问题进行斗争。1.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产物,它以“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为基本格局的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为基础,以控制和剥削广大亚非拉地区为目的,以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经济机构和政策为内容,从而满足帝国主义垄断资本集团的需要。,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维护旧国际经济秩序的三条主要途径:,对石油输出国进行长期系统的掠夺。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价格的剪刀差,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矿业原料。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及贷款,从而不断获得巨额利润与利息。,国际经济新秩序,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按照上述三个文件,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包括:(1)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公平互利,和平共处。(2)一切国家都享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货币问题的不可剥夺的权利。,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北矛盾的激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南北双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三世界最不发达的穷国数目增多。西方发达国家把大量有害废料运往发展中国家随意抛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经济方面,如前所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从美国独霸到美、欧共体分庭抗礼再到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的发展进程。在这整个过程中,美、日、欧三方之间以及各方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此伏彼起,绵延不断。自1975年起,西方主要国家每年召开一次首脑经济会议,此后还多次召开七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西方大国国际经济协调体制。,(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前“冷战”年代,这方面的矛盾实质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突出表现在军事及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不同程度的经济封锁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被迫进行反歧视、反封锁的斗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仍在不同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沿用老一套的贸易歧视和经济封锁政策。由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当前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的矛盾,已汇入南北双方更广阔的矛盾之中,成为南北矛盾的一个组成部分。,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羽化成蝶”世界经济的演变(9.20).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