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学课件】第四章二元关系.ppt

    • 资源ID:5664863       资源大小:532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课件】第四章二元关系.ppt

    第四章 二元关系,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4.1.1 序偶与笛卡尔积定义4.1:由两个元素x和y按一定的次序组成的二元组称为有序对或序偶(Ordered),记作,其中x是它的第一元素,y是它的第二元素。性质4.1:(1):=当且仅当x=y;(2):=当且仅当x=u,y=v;例如:平面上的坐标,x,y R;等都是序偶。,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定义4.2:设A,B是两个集合,称集合 为集合A与B的笛卡尔积(Descartes Product)。例:设A=1,2;B=a,b则A B=,;B A=,。性质4.2:(1).|A B|=|A|B|(A,B为有限集合);(2).;(3).不适合交换律,即AB BA(除非A,B=或A=B);(4).不适合结合律,(AB)C A(BC)(除非);(5).对和运算满足分配律,,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证明:(6).,且当 或 时,逆命题成立。,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定义4.3:一个有序n(n2)元组是一个有序对,它的第一个元素为有序的n-1元组,第二个元素为,记为 即:;当且仅当n维空间中的点M的坐标 为有序的n元组。定义4.4:设 为n个集合(n 2),称集合 为n维卡氏积或n阶笛卡尔积,记作,当 时简记为。,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4.1.2 二元关系定义4.5:若集合F中的全体元素为有序的n(n2)元组,则称F为n元关系,特别地,当n=2时,称F为二元关系,简称关系。对于二元关系F,若,常记作,反之;规定 为n元空关系,也是二元空关系,简称空关系。定义4.6:设A,B为两集合,AB的集合子集R称为A到B的二元关系,特别地,当A=B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例:A=a,b,B=c,则AB的子集有,,,,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A到B上的全部二元关系;而,为B上的二元关系。一般来说,若|A|=m,|B|=n,A到B上的二元关系共有 个,A上的共有 个二元关系;特殊的二元关系:(1).空关系;(2).全域关系:;(3).恒等关系:。,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定义4.7:设R为二元关系,则(1).为R的定义域;(2).为R的值域;(3).为R的域。一般地,若R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则有。例4-1:设A=1,2,3,4,5,6,B=a,b,c,d,则R=,那么domR=2,3,4,6,ranR=a,b,c。,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4.1.2 关系的表示1.集合表示法 由于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集合,所以可以用集合的两种基本的表示方法(枚举法,描述法)来表示关系;如:设A=2,B=3,则A到B上的有关系R=;集合N上的“小于等于”关系:R=|(x,y)N(x y)。2.关系图法定义4.8:设集合A=到B=上的二元关系R,以集合A,B中的元素为顶点,在图中用“”表示顶点,若 则可自顶点 向顶点 引有向边,其箭头指向,用这种方法画出的图称为关系图(Graph of Relation)。,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例4-2:求集合A=1,2,3,4的恒等关系,空关系,全关系和小于关系的关系图。3.关系矩阵定义4.9:设,那么R的关系矩阵 为一mn矩阵,它的第i,j分量 只取0或1,且,4.2 关系的运算,1.关系的交,并,补,差运算定义4.10:设R和S为A到B的二元关系,其并,交,补,差运算定义如下:例4-3:设A=1,2,3,4,若R=|(x-y)/2是整数,x,y A,S=|(x-y)/3是正整数,x,y A,求RS,RS,S-R,R,R S。解:R=,,4.2 关系的运算,S=,RS=,;RS=;S-R=S=;R=AA-R=,;R S=(RS)-(RS)=RS.关系的补运算是对全关系而言的;关系的并,交,差,补的矩阵可用如下方法求取:,4.2 关系的运算,2.关系的逆运算由于关系是序偶的集合,除了集合的一般运算外,还有一些特有的运算。定义4.11:设R是A到B的关系,R的逆关系或逆是B到A的关系,记为,定义为:显然对任意,有;为R的关系矩阵,则.例:;A=a,b,c,d,B=1,2,3,R=,=,。,4.2 关系的运算,定理4.1:设R和S都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那么,4.2 关系的运算,3.关系的复合运算定义4.12:设R,S为二元关系,则R与S的复合关系 定义为:,其中“”为复合运算,也记为。例:设R表示父子关系,则 表示祖孙关系。例4-4:设集合A=0,1,2,3,4,R,S均为A上的二元关系,且R=|x+y=4=,S=|y-x=1=,;求一般地,,4.2 关系的运算,定理4.2:设F,G,H为任意二元关系,则定理4.3:设R为A上的关系,则定理4.4:设F,G,H为任意二元关系,则,4.2 关系的运算,4.关系的幂运算定义4.13: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则R的n次幂 定义为:例4-5:设A=0,1,2,3,4,R=,。则=,;=,;=,=,4.2 关系的运算,定理4.5:设R为A上的二元关系,m,n为自然数,则证(4):若n=0时,则有 假设n=k时,有,则n=k+1时,有 命题成立。定理4.6:设集合A的基数为n,R是A上的二元关系,那么存在自然数i,j使得证明:我们知道,当|A|=n时,A上的二元关系共计 个,令k=,因此在 这k+1个关,4.2 关系的运算,系中,至少有两个是相同的(鸽巢原理),即有定理4.7:设A是有限集合,且|A|=n,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证明:显然,下面证:。而,为此,只要证明对任意的kn,有 即可。对任意的,则由“”的定义知:存在,使得:,4.2 关系的运算,由于|A|=n,所以由鸽巢原理;k+1个元素 中至少有两个元素相同,不妨设为,则可在 中删去 后仍有由关系的复合运算得:,其中,此时:若,则;若,则重复上述做法,最终总能找到,使得,即有,由此有,由k的任意性,,4.2 关系的运算,5:集合在关系下的像定义4.14:设R为二元关系,A是集合(1):R在A上的限制 定义为:(2):A在R下的像RA定义为RA=ran()。例:R=,则:Ra=,;Ra=;Ra,a=R;Ra=b,a;Ra,a=b,a,a,a;,4.2 关系的运算,定理4.8:设F为关系,A,B为集合,则例4-6:设,A=0,1,2,B=0,-1,-2。(1)求RAB和RARB;(2)求RA-RB和RA-B。解(1):RAB=R0=0;RARB=0,1,20,1,2=0,1,2;(2):RA-RB=0,1,2-0,1,2=;RA-B=R1,2=1,2,4.3 关系的性质,我们在研究关系的性质时,可以假定关系是某一非空集合上的二元关系,这一假设不失一般性。因此任一A到B上的关系R,即,而,所以关系R总可以看成是AB 上的关系,它与原关系R具有完全相同的序偶,对它的讨论代替对R的讨论无损于问题的本质1.关系的性质定义4.15: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即,则(1)若,则称R是自反的(Reflexive);(2)若,则称R是反自反的(Irreflexive);,4.3 关系的性质,(3)若,则称R是对称的(Symmetric)(4)若,则称R是反对称的(Antisymmetric)(5)若,则称R是传递的(Transitive)例4-7:设A=a,b,c,d(1):R=,是自反的;S=,是反自反的;T=,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4.3 关系的性质,在关系图上:关系R是自反的,当且仅当其关系图中的每个节点都有环,关系R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其关系图中的每个节点上都无环;在关系矩阵上:关系R是自反的,当且仅当其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上全为1,关系R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其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上全为0。例4-8:设A=a,b,c,4.3 关系的性质,关系图上:关系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其关系图中,任何一对节点之间,要么有方向相反的两条边,要么无任何边;关系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其关系图中,任何一对节点之间,至多有一条边;关系矩阵上:关系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其关系矩阵是对称矩阵;关系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其关系矩阵为反对称矩阵。例4-9:设A=a,b,c,d,4.3 关系的性质,关系图上: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其关系图中,任何三个节点x,y,z(可相同)之间,若从x到y,y到z均有一条边,则从x到z一定有一条边存在;关系矩阵上:关系R是传递当且仅当其关系矩阵中,对任意2.利用集合运算来判断关系的性质定理4.9: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则,4.3 关系的性质,3.关系性质的保守性定理4.10:设R,S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例4-10:设R=,S=,是定义在A=a,b,c上的两个二元关系。,4.3 关系的性质,显然R,S是反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则 也是反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也具备上述的一切性质;(3)RS=,仅是对称的和反自反的;则是传递的和对称的。,4.4 关系的闭包,关系的限制与扩充:对于任何一个具备某种性质(如自反、对称、传递)的关系来说,在理论研究与应用上都十分重要,但遗憾的是,许多我们要研究的关系并不具有我们所希望的良好性质。因此,我们往往要在给定的关系中删去一些或添加一些元素,以改变原有关系的性质,即所谓的关系的限制与扩充。关系的闭包则是关系的扩充。定义4.16:设R是定义在A上的二元关系,若存在满足:(1)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2).;(3)对R的任何扩充 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则。一般将R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记作r(R),s(R),t(R)。,4.4 关系的闭包,例:定义在N上的“,是定义在A上的二元关系,求r(R),s(R),t(R)并画出R,r(R),s(R),t(R)的关系图,关系矩阵。解:r(R)=,;s(R)=,;t(R)=,;,4.4 关系的闭包,利用关系图,关系矩阵求闭包的方法:(1).求一个关系的自反闭包,即将图中所有的无环节点加上环,矩阵中的对角线上的值全定义为1;(2).求一个关系的对称闭包,则在图中,任何一对节点之间,若仅存在一条边,则加一条反方向的边;矩阵中则为:若,则令,即;(3).求一个关系的传递闭包,则在图中,对任意节点a,b,c,若a到b有一条边,同时b到c也有一条边,则从a到c必增加一条边(当a到c无边时),在矩阵中,若。,4.4 关系的闭包,定理4.11: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定理4.12: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定理4.14: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4.4 关系的闭包,定义4.17:(1)集合A上的关系R的自反对称闭包定义为rs(R)=r(s(R);(2)集合A上的关系R的自反传递闭包定义为rt(R)=r(t(R);(3)集合A上的关系R的对称传递闭包定义为st(R)=s(t(R);类似的,可有sr(R),tr(R),ts(R)。定理4.15: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4.5 等价关系与划分,:集合和划分定义4.18:设A是一个非空集合,是A的任意n个非空子集,如果 满足:则称集合 为集合A的一个划分(Partition),而 叫做这个划分的块或类。例如:(1)构成集合U的一个划分;(2)构成了U上的一个划分。,4.5 等价关系与划分,:等价关系定义4.19: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Equivalent Relation)。若,称x等价于y,记作xy。例:(1)一群人,同姓,同年龄,同性别都是等价关系,朋友,同学关系不是等价关系:不传递;(2)都是A上的等价关系;(3)三角形“相似”,“全等”都是等价关系;(4)幂集上定义的 关系,整数集上定义的不是等价关系,不对称。,4.5 等价关系与划分,例4-12:设m为正整数,整数集合上的关系 证明关系R是等价关系。证:(1)对任意,有 R自反;(2)对任意,若,则,即R对称;(3)对任意,若,即,而,R传递R是Z上的等价关系。,4.5 等价关系与划分,考察关系R和集合Z;R将Z分成了如下m个子集:这m个子集特点是:同一个子集中的元素之间都有关系R,不同子集的元素之间无关系R,每两个子集无公共元素,而所有子集的并正好为Z,构成了Z的一个划分。,4.5 等价关系与划分,:等价类与商集定义4.20: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对任意,称集合 为x关于R的等价类(Equivalence Class),其中x称为 的生成元,由于 中的任何两个元素a,b均相互等价,一般记作ab。例4-13:设A=1,2,3,4,5,8,考虑R是A上的以3为模的同余关系,求其等价类。解:从例4-12知,R是一个等价关系,则,4.5 等价关系与划分,定理4.11: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证:(1),R是等价关系,则R自反,因此即(2),4.5 等价关系与划分,同理:(3)若,则存在,即:定义4.21: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由R确定的一切等价类的集合,称为集合A上关于R的商集(Quotient Set),记为A/R,即,4.5 等价关系与划分,定理4.12: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A上的关于R的商集A/R是A的一个划分,称之为由R导出的等价划分。证:由定理4.11知,命题成立。定理4.13:设(A)是非空集合A的一个划分,则A上的关系 是A上的等价关系,称之为由(A)所导出的等价关系。证明:(1)为A的一个划分,使得,即x和x同属于(A)的一个划分块,R是自反的;,4.5 等价关系与划分,(2),则x和y同属于(A)的一个划分块,即y和x同属于一个划分块,R是对称的;(3),则x,y同属于(A)的一个划分块,y,z同属于(A)的一个划分块,而由于不同划分块的交集为空,即x和z属于同一划分块,R是传递的;R为等价关系。若设,则,4.5 等价关系与划分,有定理4.12,4.13知,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集合A的划分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说:划分与等价关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本质上是相同的,即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4-14:设A=1,2,3,求A上的所有等价关系。解:先求A的划分:只有一个划分块的划分为1,2,3;具有2个划分块的划分为 1,2,3,2,1,3,3,1,2,具有3个划分块的划分为 1,2,3;相应的等价关系为:,4.5 等价关系与划分,例4-15: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关系,对任意a,b,c A,若 那么称R为A上的循环关系。试证明R是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的充要条件是R是循环关系和自反关系。证明:必要性:若R是等价关系;(1)R等价=R自反(2),R等价R对称,即R是循环关系;充分性:若R自反且循环:(1)自反性显然;(2),R是自反,得,因R是循环的,即R是对称的;,4.5 等价关系与划分,(3),则由R对称得,由R循环,R是传递的;R等价。,4.6 次序关系,在一些研究中,需要把研究的对象排出次序,因此,集合的元素之间还有一种重要关系,称为“先后次序”关系,即偏序关系。定义4.21:(1)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偏序关系(Partial Order relation)。记作“”,读作“小于等于”;(2)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R是反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拟序关系(Quasi Order relation)。记作“”表示,读作“大于”。,4.6 次序关系,例:(1)集合A上的幂集(A)上定义的“”和“”分别是偏序关系和拟序关系;(2)实数集合R上定义的数的“小于等于”关系,“小于”关系,分别是偏序关系和拟序关系;(3)自然数集合N上定义的“整除”关系,也是一个偏序集合。定义4.22:设是一个偏序集,对,x y或y x,则称x与y是可比的(Comparable),若x与y是可比的,xy,且不存在,使得xzy,则称y覆盖(Overlay)x。,4.6 次序关系,例:(1)集合A=a,b,c,则偏序集中,a与a,b是可比的;a与b,c是不可比的;a,b覆盖a;a,b,c不覆盖a。(2)偏序集R,对,x与y都是可比的,但x不覆盖y,y也不覆盖x。(3)偏序集Z,对,x与y都是可比的,x覆盖x-1。(4)偏序集中,2与3不是可比的,2与6是可比的,并且6覆盖2,2与8可比,但8不覆盖2。,4.6 次序关系,:偏序集的哈斯图由于偏序关系本身具有自反,反对称,传递的性质,在用关系图来描述偏序关系且不引起混淆,可以对其进行简化,得到的图叫做偏序图或哈斯图(Hasse)。哈斯图的作图方法如下:(1):用小圆圈或点表示A中的元素,省掉关系图中的所有环(因自反性);(2):对,若xy则将x画在y的下方,可省掉关系图中所有边的箭头;(3):对,若y覆盖x,则在x与y之间连条线,否则无线相连。,4.6 次序关系,按(1),(2),(3)所作成的图称为哈斯图。例4-16:设A=2,3,6,12,24,36,“”是A上的整除关系,画出其一般关系图和哈斯图。例4-17:设集合A=a,B=a,b,C=a,b,c分别画出集合A,B,C之幂集上定义的“”的哈斯图。,4.6 次序关系,: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定义4.23:设为偏序集,最小元与极小元不一样,最小元是B中最小的元素,它与B中其它元素都是可比的,而极小元不一定与B中的元素都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小的元素,它就是极小元;对于有穷集,极小元一定存在,但最小元不一定存在;,4.6 次序关系,如果最小元存在,最小元唯一,但极小元可以有多个;b是B的最小元b是B中的唯一极小元;反之,极大元亦然。定义4.24:设为偏序集,,4.6 次序关系,例4-18:设集合A=a,b,c,求偏序集 的子集的子集 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上确界,下确界。解:画图,4.6 次序关系,例4-19:设A=a,b,c,d,A上定义偏序集的哈斯图如图所示,求B=a,b和 C=c,d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下 界,上下确界。解:,a,d,b,c,4.6 次序关系,上(下)界存在,并不一定存在最小上(下)界;b是B的最大元=b是B的极大元,上界,上确界;b是B的最小元=b是B的极小元,下界,下确界;a是B的上确界=a是B的最大元;a是B的下确界=a是B的最小元;若B存在上确界,则其上确界唯一;若B存在下确界,则其下确界唯一。,4.6 次序关系,:全序与良序定义4.25:设是一个偏序集,若对 x与y都是可比的,则称关系“”为全序关系(Total Order Relation),或称线序关系,简称全序或线序,称为全序集或线序集或链。例:(1)集合A=a,b,c,上定义的关系=,是一个全序关系;(2)实数集合R上定义的“”是全序关系,是全序集。全序集中,任何两个元素可比,存在一个次序,其哈斯图为一链。,4.6 次序关系,定义4.26:设是一个偏序集,若A的任何一个非空子集有最小元,则称“”为良序关系(Well Order Relation),简称良序,此时称为良序集。a,b有最小元,则a b或b a,良序关系是一个全序关系。“”是良序关系=“”是全序关系=“”是偏序关系;一般地,任何有限的全序集的每一个非空子集一定有最小元,所以,有限全序集一定是良序集,对与无穷的全序集则不一定。,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课件】第四章二元关系.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