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针刀医学概述》PPT课件.ppt

    • 资源ID:5651538       资源大小:4.21M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针刀医学概述》PPT课件.ppt

    针刀医学概述,朱汉章,目录,一、针刀医学简史二、定义三、针刀医学构架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六、存在的问题,2,针刀医学简史,1976年小针刀疗法诞生1978年正式立项成为省级科研课题1984年通过江苏省卫生厅鉴定,正式命名为“针刀疗法”1986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向全国推广2003年经国家鉴定为“针刀医学”,3,目录,一、针刀医学简史二、定义三、针刀医学构架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六、存在的问题,4,凡是以针刺的方式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都称之为针刀普通针刀针体直径 1mm,刀刃宽0.8mm既可以起针刺作用,又具有手术刀的功能,针刀,针刀,针刀医学,针刀疗法,5,在针刀医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体表定位等方法,运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刀疗法,是针刀治疗学的总称。,针刀疗法,针刀,针刀医学,针刀疗法,6,针刀医学,针刀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形成的医学新学科。,针刀,针刀医学,针刀疗法,7,目录,一、针刀医学简史二、定义三、针刀医学构架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六、存在的问题,8,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针刀医学构架,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关于骨质增生的新认识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针刀医学影像学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手法学针刀医学治疗学针刀医学护理学,针刀松解法针刀体表疤痕清除法针刀体内管腔增生堵塞清除法针刀体表肿瘤、赘疣摘除法针刀肢体畸形矫正法针刀关节骨折复位固定法针刀颈腰椎椎管狭窄恢复法针刀骨痂和关节骨性融合凿开法脊柱区带治疗法针刀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针刀类风湿性疾患治疗法,针刀医学,理论方面,技术(针刀疗法)针刀治疗学总称,针刀治疗的原则,指导,9,针刀医学的理论,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关于骨质增生的新认识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针刀医学影像学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手法学针刀医学治疗学针刀医学护理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0,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闭合性手术的内容,闭合性手术是近代医学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但是由于都没能建立起一套闭合性手术的理论而未能实现,在开放性手术的理论指导下是不能进行闭合性手术的,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成功。针刀医学从八个方面建立了闭合性手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闭合性手术进入了可以操作的阶段,这是针刀治疗技术在近30年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原因。这套理论和技术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1,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进针刀四步规程11种手术入路23种手术方法,型(1-4号)型(1-4号)型(1-4号),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体表定位,相应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技术,系列针刀器械,闭合性手术的内容,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2,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手术操作方法进针刀四步规程,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最佳的体表解剖位置的进针刀点,定点,刀口线与进针刀点处的较大的血管、神经走向平行,并确定针体和进针处体表平面的角度,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定向,针刀在刺入皮肤之前,施加一定压力,使皮肤沿刀口线方向形成一个长形的凹陷,以分开针刀下的重要神经、血管,加压分离,加压分离后感觉刀刃下已无重要神经血管只有皮肤,此时方可加大压力将针刀刺入皮肤,直达病灶,刺入,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3,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动态解剖定位,系统描述非解剖标准体位下人体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相互毗邻关系,体表定位,描述体表与内在解剖结构相对应的点或线有关的表面解剖位置,精细解剖定位,系统描述全身性和局部性的微小解剖结构,立体解剖定位,系统描述与针刀入路相关的人体立体解剖结构,手术操作方法相应的解剖知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4,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手术操作方法系列针刀器械,要进行闭合性手术,必须创制出适合于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器械针刀。凡是以针刺的方式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都称之为针刀。迄今为止共研制出14种类型33种型号针刀,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闭合性手术,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5,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纵行疏通剥离法横行剥离法切开剥离法铲磨削平法瘢痕刮除法骨痂凿开法通透剥离法切割肌纤维法关节内骨折复位法血管疏通法划痕切开法剪断松解剥离法,平面松解剥离法注射松解剥离法切痕松解法周围松解剥离法打孔疏通法电生理线路接通法点弹神经法病变组织摘除法病变组织体外切除法减弱电流量法增强电流量法,一般手术入路腱鞘炎手术入路深层组织手术入路按骨突标志的手术入路按肋骨标志的手术入路以横突为依据的手术入路按组织层次的手术入路腕管综合征的手术入路推开浅层组织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颈部手术入路,11种手术入路,23种手术方法,手术操作方法,16,1.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手术操作方法,闭合性手术方法不同于开放性手术方法。开放性手术除了可以切开、剥离、还可以将病变组织取出;闭合性手术也能够将病变组织切开、剥离、松解、铲削,但是不能够将病变组织取出,在需要取出病变组织时,针刀可以将其在内部切碎,或切断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使病变组织不能够生长,而萎缩、凋谢成为人体内的一种异物,依靠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将其吸收。针刀闭合性治疗方法共有23种,以应对不同的病理变化情况的治疗。,17,过去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但是慢性软组织损伤仍然是久治不愈的一大类疾病,试图找出这类疾病的根本病因,一直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追求目标。针刀医学系统地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范围,通过对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和病理变化过程的研究,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种基本的病理因素,即粘连、挛缩、疤痕和堵塞。,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18,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围,提出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提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慢性软组织损伤造成内脏疾病,明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19,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围,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骨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其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有相同规律。,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0,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明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内涵:软组织受到各种损伤以后;在治疗和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新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发生。,理论,治疗原则,技术,外延: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一种迁延难愈的慢性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疑难杂症。,21,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自重性损伤手术性损伤病损性损伤环境性损伤功能性损伤,暴力性损伤积累性损伤情绪性损伤疲劳性损伤侵害性损伤,提出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2,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骨折移位骨错缝筋出槽,缓激肽类、5-羟色胺类等化学物质含量变化,提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理论,治疗原则,技术,生物物理学变化,损伤,力学状态改变,软组织器官受到破坏,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致使大量细胞破裂坏死、组织渗出,成为体内异物,产生生物化学变化,引起挤压、牵拉、松弛,神经反射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产生病理变化,病区有关组织的保护机制处于警觉状态而制动,产生瘢痕、粘连、挛缩、堵塞,形成新的病理因素,23,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能够自由的活动叫做动态平衡,反之叫做动态平衡失调。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病理因素有四类,即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4,2.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慢性软组织损伤造成内脏疾病,我们的内脏受到各种形式的损伤之后,在人体自我复修过程中,最后的结果同样是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形成了新的病理因素,同样导致内脏实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和流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因此,内脏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和运动系统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本质是一样的。,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5,骨质增生疾患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以往普遍认为它的病因是退行性变。人的衰老是可以推迟但不可以逆转的,就是说骨质增生这一类疾病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治疗的。这一病因学理论曾经使临床医生对治疗骨质增生疾病彻底丧失信心,也曾使医学研究人员一度认为研究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工作。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针刀医学认为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是人体内力学状态的异常变化人体内力平衡失调。,3.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6,3.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力学因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和力学因素失调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人体主动对体内外力学状态的变化的适应和调节。人体对软组织力学状态异常变化所做出的对抗性调节的结果骨质增生。这种对抗性改变的三个阶段是硬化、钙化和骨化。,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7,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局部组织器官受力异常,人体对抗性调节,局部组织钙磷沉积,骨质增生形成,3.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8,定义:以脊柱为中轴线的背部,上至枕骨上项线,下至尾骨,在颈部旁开1.5cm,在胸、腰、骶部旁开3cm,这样的一个区域,我们称之为脊柱区带。脊柱区带内的软组织极容易劳损,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的新认识可知,在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形成新的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在适当的深度和部位即有可能卡压、牵拉区带内的神经末梢,造成这些神经末梢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通过和内脏植物神经相连接的通道,直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4.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29,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实质就是植物神经电流量的变化,另外如果这四大病理因素发生在某一脏器的电生理线路上,使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量发生变化,那将直接影响内脏的功能。脊柱骨性组织因某种原因引起它的位置发生移动(用针刀医学影像学的方法读片),因为植物神经节大多位于脊柱的前面及其两侧,如果椎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必然牵拉或挤压有关的植物神经节,同样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有关脏器的疾病。,4.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30,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对病理生理学新认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新认识,提出人体存在一个新的生理系统的假说,重视力学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提出生命的本质是平衡,理论,治疗原则,技术,31,人体是有生命的活体,受到损伤后能够在一定限度内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当损伤超过人体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外时,才需借助外来因素来治疗。在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时,也可以产生新的致病因素,许多严重的慢性病就是这样发生的。,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新认识,32,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角度来解释经络现象和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提出人体存在一个新的生理系统的假说,33,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重视力学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过去认识到力学因素能够对人体造成损伤,是一些损伤性疾病的病因,而且大多数都局限在明显可见的损伤范围内,而对那些隐藏在内部的力学因素所造成的疾病及其病理变化则知之甚少。针刀医学正是从这个角度,发现了这些疑难病的真正病因,比如骨质增生的病因、骨化性肌炎、部分慢性内脏疾病等的病因。,理论,治疗原则,技术,34,5.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提出生命的本质是平衡,理论,治疗原则,技术,平衡是发挥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人体某一方面出现不平衡,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任何治疗方法都是为了恢复平衡,平衡得到恢复,人体也就恢复了健康。,35,以前我们不重视骨关节的微小移位,更没有意识到它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针刀医学对解剖学微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骨关节周围的重要组织较多,如动脉、静脉、神经、脊髓、交感神经节、交通支等。骨关节的任何微小的位置变化都可能刺激或压迫这些重要组织,产生严重的疾病。,6.针刀医学影像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36,针刀医学根据影像学的物理学特性,应用尸体和人体骨架造成骨关节的微小变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把被我们过去忽略的一些微小影像学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归纳,形成了诊断某些严重慢性病的新指标。针刀医学按矢状轴、水平轴和冠状轴将骨关节微小移位划分成10多种类型。分别为:左右旋转移位、左右侧方移位、前后移位、仰旋移位、俯旋移位、绕矢状轴的移位和上述几种移位的混合。,6.针刀医学影像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37,C4俯旋和后移位,C6C7侧方移位,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是在继承中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吸收了中医行之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宏观诊断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医学精细入微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医学独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学方法。,7.针刀医学诊断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39,7.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诊断方法,理论,治疗原则,技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脊带柱区病因的诊断,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40,7.针刀医学诊断学,详细论述了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四大病理因素的诊断方法和标准。,理论,治疗原则,技术,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脊带柱区病因的诊断,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41,7.针刀医学诊断学,首先区别骨质增生与骨质增生症,不对生命活动构成威胁的骨质增生可不予治疗,其次判断骨质增生症是由哪部分组织力平衡失调引起,为针刀治疗提供依据。,理论,治疗原则,技术,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脊带柱区病因的诊断,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42,7.针刀医学诊断学,首先应用针刀医学影像学检查椎体位置有无异常,再判断脊柱区带范围内软组织有无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异常。,理论,治疗原则,技术,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脊带柱区病因的诊断,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43,7.针刀医学诊断学,详细论述了电生理线路短路、断路、电流量增强、电流量减弱和异常放电等情况的诊断。,理论,治疗原则,技术,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脊带柱区病因的诊断,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44,7.针刀医学诊断学,从功能上和总体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误诊误治的机会,提高了诊断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理论,治疗原则,技术,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脊带柱区病因的诊断,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45,中医传统手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机理多用镇痉止痛、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来解释。,8.针刀医学手法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46,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手法学的精华,运用手法技巧,每个手法的作用原理都是根据生理学的要求、病理学的特点、解剖学的知识、生物力学的原理来设计的,每一个手法技巧,都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说清楚。特点:以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精确性较高对健康组织的附带性损伤较小操作大大简化施术时间很短,8.针刀医学手法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47,主要用于针刀闭合性手术后,彻底松解粘连和挛缩,或者纠正移位的骨关节。是常用的针刀治疗辅助方法。,8.针刀医学手法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48,9.针刀医学治疗学,理论依据,治疗作用,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禁忌症,安全保障,针的作用刀的作用针和刀的综合作用,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的新认识关于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的新认识,恢复动态平衡调节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的补充促进体液循环促进微循环,理论,治疗原则,技术,49,确保准确作用于治疗部位而不伤及神经血管等健康组织。,针刀直径1mm,创伤小、不出血。,安全保障,9.针刀医学治疗学,精确的解剖定位,进针刀四步规程,11种手术入路,针刀器械,理论,治疗原则,技术,50,9.针刀医学治疗学,在进行针刀治疗时,如果操作规范,对解剖结构掌握清楚,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可出现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损伤。,安全保障,理论,治疗原则,技术,51,9.针刀医学治疗学,对长城医院五年门诊病房进行的42000人次针刀治疗统计结果表明,因技术差错出现事故为6人次,事故率为0.016%。其中有2例是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血肿,3例是治疗手法不当造成类风湿关节炎已脱钙骨的骨干骨折,1例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脊髓损伤。有关文献报导,通常外科手术事故率为13%。,理论,治疗原则,技术,安全保障,52,9.针刀医学治疗学,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病等。肌肉、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直线疤痕挛缩。,适应症,理论,治疗原则,技术,53,9.针刀医学治疗学,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治疗者。全身或局部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高血压,且情绪紧张者。,禁忌症,理论,治疗原则,技术,54,针刀医学护理学是在现代中西医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针刀闭合性手术后的特点,制定的护理方法。针刀闭合性手术以后,对病人的体位、活动姿势、活动范围和功能锻炼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针刀治疗脊椎病以后,为了防止脊柱不稳的发生,通常患者要绝对卧床3周,3周后上下床也有一套固定的方法。(现已研制出脊柱稳定支架,患者可不卧床),10.针刀医学护理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55,再如针刀治疗关节内骨折,规定每天要被动活动关节一次,过去护理这类疾病是绝对禁止活动罹患关节的,如此等等。由于针刀治疗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理念,导致特有的护理学的产生。,10.针刀医学护理学,理论,治疗原则,技术,56,针刀医学的技术,针刀松解法针刀体表疤痕清除法针刀体内管腔增生堵塞清除法针刀体表肿瘤、赘疣摘除法针刀肢体畸形矫正法针刀关节骨折复位固定法针刀颈腰椎椎管狭窄恢复法针刀骨痂和关节骨性融合凿开法脊柱区带治疗法针刀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针刀类风湿性疾患治疗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57,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四大病理因素是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各种剥离法、切开法和瘢痕刮除法来剥离粘连、松解挛缩、刮除瘢痕、疏通堵塞。针刀松解法主要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1.针刀松解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针刀横行剥离术图示,58,体表条索状瘢痕挛缩的本质是瘢痕内真皮组织的纵向内应力过度增高造成的,其载体是瘢痕内的真皮组织纤维。用针刀在挛缩的瘢痕条索侧方2cm处进针刀,在瘢痕内刀刃垂直于瘢痕挛缩的纵轴做全层直线切开松解,每针相距1mm进行松解,不可刺开表皮。治疗作用:使瘢痕疙瘩的硬度降低;破坏瘢痕疙瘩内的纤维化,使瘢痕疙瘩的支架塌陷,血液循环恢复,代谢加快;形成瘢痕疙瘩内的裂隙,便于人体内异物的代谢。,2.针刀体表瘢痕清除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59,3.针刀体内管腔增生堵塞清除法,应用型旋转刃针刀或导管式针刀,将其刺入堵塞的管腔内,通过刀头的旋转刃或螺旋刃来疏通堵塞。主要应用于体内血管或其他管道的堵塞。,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0,用针刀在赘生物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进行切割和铲剥,直至赘生物脱落或松动。主要用于体表赘生物的治疗。,4.针刀体表肿瘤、赘疣摘除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1,对于软组织粘连、挛缩引起的畸形如小儿肌性斜颈、关节强直等,可用针刀将粘连剥离、将挛缩松解,最后借助辅助器械矫正畸形。对于骨骼畸形如骨折畸形愈合,可用针刀闭合性截骨术造成骨折,再利用辅助器械固定骨折使其恢复正常形态。,5.针刀肢体畸形矫正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2,在X线透视下,用针刀钉如骨折片,手握针刀使骨折片复位。复位以后在骨折片上选择3点,用3把针刀将骨折片牢牢钉在断面上,再用纱布将针刀固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 理,选3点固定。不开刀治疗关节内骨折,避免愈合后关节强直。,6.针刀关节骨折复位固定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3,本法主要用于颈腰椎椎骨移位造成的椎管相对狭窄。颈腰椎椎骨移位可造成的椎管相对狭窄,从而压迫脊髓,影响四肢功能;也可造成椎动脉迂曲,影响大脑供血。行针刀椎周软组织松解术,术后手法将椎骨复位,解除脊髓和椎动脉的压迫。,7.针刀颈腰椎椎管狭窄恢复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4,“一点三孔”法进行针刀治疗,即用型针刀从骨折畸形愈合处进针刀,刀锋达骨面时骨折线平行,针体与骨面垂直,对骨痂进行叩击凿至对侧骨皮质,然后退针回原位,改向一侧倾斜30凿穿第二孔洞至骨皮质,同法凿穿第三孔洞后,进行折骨。由于骨折畸形愈合处已被凿穿 3孔,其强度大大降低,很容易将骨折断。,8.针刀骨痂和关节骨性融合凿开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5,对于内、外、妇、儿科杂病,可用此法。椎骨有移位者,用针刀刺入患椎棘突的背面使针刀与棘突背面平行,然后以术者无名指为支点切开病变的棘间韧带,又能保证针刀不刺进椎管内。在患椎两侧使刀刃与人体纵轴平行,使针体和冠状面呈45度角,刺达椎弓背侧,当刀锋到达骨面时,将刀锋向外移动,并使刀口线和后关节间隙平行,切开关节囊。当椎骨无移位,用触诊方法,寻找脊柱区带内的阳性反应点(压痛、结节、条索等),用针刀进行针对性治疗。既无椎骨移位又无脊柱区带内阳性反应点,用电生理线路调节法进行治疗。,9.脊柱区带治疗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6,电生理线路接通法 适用于因电生理线路紊乱或短路引起的各种疾病。用型芒针刀两支从病变的电生理线路的两端经皮刺入,让两支芒针刀的刀刃反复接触(务使两针刀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般选择二至三条这样的直线进行上述操作,操作完毕出针。,10.针刀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7,减弱电流量法用于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过强。针刀刺入电生理线路上一点或数点,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垂直,快速地、有力地摆动刀刃数次和数十次即可出针,(此是将电生理线路上的部分金属元素链铰断),电生理线路上电流就会减弱而恢复到正常状态。,10.针刀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8,增强电流量法用于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过小。针刀刺入电生理线路上一点或数点,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平行,轻轻慢慢地摆动刀刃,数次和数十次即可出针,(此是将电生理线路上部分离断的金属元素链又重新联接起来),电生理线路上电流量就会增强而恢复到正常状态。,10.针刀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69,用针刀将关节囊切开数点,并用手法过度屈伸这些关节,使关节囊内的渗出液彻底排出,关节内的压力就会迅速减弱,关节疼痛症状随之减轻;将关节周围变性的软组织,按软组织松解法进行松解;调节电生理线路,选择各个与关节相关的位点,用针刀纵向剥离。类风湿关节炎初期的疼痛症状由于关节内有炎性渗出又不能及时代谢引起,所以用针刀将关节囊松解,使渗出液排出,降低关节内部的张力,可迅速缓解关节疼痛。同时应用大量维生素C,加强关节内代谢,消除炎性反应。,11.针刀类风湿性疾患治疗法,技术,治疗原则,理论,70,针刀医学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技术,理论,药物配合,少量应用抗生素和活血化淤等药物,达到防止感染、减少渗出、防止出血、促进微循环等作用,器械辅助,针刀为主,进针刀四步规程11种手术入路23种手术方法,手法为辅,辅助针刀治疗,彻底恢复各种平衡身体各个部位均有适用手法,配合应用辅助器械以保证针刀治疗达到最高疗效如颈椎病治疗需用针刀治疗颈椎病牵引器,术后配戴颈托,驼背治疗应用驼背治疗床,小儿“O”型腿治疗,应用小儿“O”型腿治疗固定支架等等,71,针刀治疗颈椎病牵引器,治疗原则,技术,理论,针刀治疗部分辅助器械,72,小儿“O”型腿治疗固定支架,治疗原则,技术,理论,针刀治疗部分辅助器械,73,治疗原则,技术,理论,针刀治疗部分辅助器械,驼背治疗床,74,治疗原则,技术,理论,针刀治疗部分辅助器械,腰椎病治疗床,75,经过30年的发展,针刀医学已经初步制定出较完备的临床诊疗规范。,针刀医学临床治疗规范,治疗原则,技术,理论,76,目录,一、针刀医学简史二、定义三、针刀医学构架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六、存在的问题,77,关于骨性关节炎的部分临床研究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118例临床报告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评价研究针刀配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随机对照分析针刀与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上临床研究项目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证明针刀治疗的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与临床报告综述的统计结果近似。,78,目的:为了探索针刀对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方法:13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针刀治疗,另一组接受药物治疗,采用VAS量表和康奈尔量表进行疗效评价。,举例: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79,举例: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结果:,两组对比,针刀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为48.5%+36.8%=85.3%,而药物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仅为0%+15%=15%,两组比较X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0,结论: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从根本上解除了病因,从而使力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且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举例: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1,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部分临床研究报告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报告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随机对照观察,以上临床研究项目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证明针刀治疗的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与临床报告综述的统计结果近似。,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2,目的:观察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7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脊柱区带内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疗效,并且2年后进行随访。,举例: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报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3,结果:经20-30天治疗后临床治愈505例,显效189例,好转68例,无效21例,临床治愈率为64.9%,有效率为97.3%。两年后随访521例,随访率为66.9%,随访结果,临床治愈427例,显效80例,好转8例,无效6例,临床治愈率为81.9%,有效率为98.8%。远期效果好于近期。,举例: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报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4,结论:针刀医学通过对脊柱区带病因学的认识,通过对脊柱区带的调节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很好的疗效,并且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举例: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报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5,关于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针刀疗法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IL-6、TNF-水平的影响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的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上基础研究课题显示针刀治疗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证明针刀医学关于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是正确的。,86,目的:观察持续及低频间歇压应力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IL-6、TNF)的影响,探讨压应力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气相静压力装置对原代软骨细胞施压,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因子的含量。,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7,具体操作方法: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5个月意外流产胎儿软骨(北京医科大学妇儿医院提供),按照关节软骨细胞的常规分离及培养方法,得到原代软骨细胞,将细胞调整至107个/ml、37、5%CO2孵箱培养。软骨细胞加压:将原代培养软骨细胞以105个/ml接种于10ml培养瓶中,用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封口(细菌无法通过,空气可以通过)。将培养瓶置于压力容器内,通入5%CO2进行加压。压力值选择0.8个大气压,加压时间分别为1、2、4h。加压方式选择持续加压、间歇加压(频率为1次/2min)。各组加压结束后将培养瓶中成分离心,取上清液。酶联免疫检测:将上清液取出后,分别用IL-1、IL-6、TNF-双抗体ELISA常规检测进行结果分析。,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8,压力装置:主要由定时电源、信号发生器、磁力转换器、箔式应变片、电子万能试验机、X-Y应变仪、电源、力的传动杠杆组成,原理见下图。,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89,结果(1):IL-1、IL-6、TNF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中均出现了持续压应力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超过间歇压应力组,而间歇压对于软骨细胞产生TNF在实验时间内没有产生影响,这提示持续性压应力能够明显增强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间歇压对细胞因子形成的影响与持续压有别。压应力施加的时间长短与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关系:在压应力作用的第1个小时细胞因子的增加最为明显,随后细胞因子的含量趋于稳定。另外随着压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3种细胞因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0,结果(2):未经压应力作用的软骨细胞4个小时内细胞因子的产生量无明显差异。IL-1、IL-6、TNF 3种细胞因子在特定压应力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并不相同,尤以IL-6的变化最明显。,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1,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h持续压与间歇压IL-1、IL-6、TNF值比较,*P0.01,*P0.05,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2,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2h持续压与间歇压IL-1、IL-6、TNF值比较,*P0.01,*P0.05,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3,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4h持续压与间歇压IL-1、IL-6、TNF值比较,*P0.01,*P0.05,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4,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对照组各时间IL-1、IL-6、TNF值,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5,结论:压应力作用于软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给骨性关节炎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以有力的佐证。,举例: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6,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基础研究针刀疗法对L3横突综合征兔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术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内啡肽与P物质的影响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腰椎间孔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SOD、LPO含量的影响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修复作用及临床意义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上基础研究课题显示针刀治疗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证明针刀医学关于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是正确的。,97,软组织张力性疼痛是临床上以软组织张力增高导致疼痛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在针刀四大基本理论中,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个病理因素:粘连、挛缩、瘢痕、堵塞,上述四个病理因素都可造成局部张力增高,而导致疼痛。,目的: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8,目的:探讨软组织张力与疼痛的相关性,针刀减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张力计测量针刀减张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前后软组织的张力,并对软组织张力变化加以比较分析。测量原理:若软组织内部张力增大,则会与张力计施于组织表面发生形变的力成对等关系,在此处所测值约等于软组织内部张力,目的: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99,结果:经1-12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 20例,显效 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所有患者治疗前测软组织张力指数为 3.180.76;治疗后为 2.200.85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张力指数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目的: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100,目的: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101,结论:针刀可以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筋膜、纤维结缔组织等,释放过高的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等作用,缓解了对神经的压迫。,目的:针刀治疗软组织张力性疼痛的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102,目录,一、针刀医学简史二、定义三、针刀医学构架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六、存在的问题,103,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这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广大医学届都深刻的认识到中医学要走向世界主流医学就必须走向中医现代化。但是中医现代化之路十分艰难和坎坷,老一代专家在这方面曾做过大量工作,针刀医学沿着老一辈专家的路努力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试图对中医现代化作出一些贡献。从学术的角度来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有关这方面的问题。,1,2,3,5,6,4,104,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首先从中医的平衡理论探索中医的现代化问题,中医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阴阳平衡是治疗各种疾病的目标,但是这是一个宏观的、抽象的、对治疗疾病目标的最高概括,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西医知识破译中医学这一个治疗宗旨,使之具有现代科学内涵。针刀医学在这方面做了如下的努力。,2,1,3,4,5,6,105,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在阴阳平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许多内外妇儿科慢性疾病是体液循环失调、电生理功能的失调等等,所谓失调就是失去平衡。平衡就健康,平衡失调就要引起疾病,不平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力的平衡失调、体液平衡失调、电生理的平衡失调、动态平衡失调、温度平衡失调、血流失调、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等等,都是不平衡。我们医疗的任务就是使这些不平衡恢复平衡,疾病就治愈了,这样,使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有了科学的内涵,对中医学这一个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破译。,2,1,3,4,5,6,106,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最基本的理论法则,针刀医学系统的应用了这一法则,应用现代的科学检测手段找到了具体疾病的病因之后,对准病因进行治疗,但对个体的具体患者的治疗又有所不同,比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我们知道了它的根本病因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内外软组织的变性,导致关节的力学状态遭到破坏,是关节内外的力学分布出现不平衡,有的地方应力增高有的地方应力减少,在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下,应力增高的软组织附着部位就骨质增生,来对抗这种力的不平衡状态,在关节内部上下关节软骨面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就出现高应力部位软骨细胞分解坏死(人体应用对抗性调节已经无法对抗这种高应力刺激)。,2,1,3,4,5,6,107,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治疗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高应力点分布的不同,有的治疗2、3个点,有的治疗10几个点,有的在内侧治疗,有

    注意事项

    本文(《针刀医学概述》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