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部瓜类病害》PPT课件.ppt

    • 资源ID:5651048       资源大小:1,022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瓜类病害》PPT课件.ppt

    第三章 葫芦科蔬菜病害,葫芦科蔬菜病害,葫芦科蔬菜种类:黄瓜、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苦瓜、节瓜、越瓜等。全世界100多种病害。黄瓜:20多种;西葫芦、南瓜等:各有10多种,冬瓜、丝瓜、西瓜等。主要病害种类:黄瓜、甜瓜的霜霉病,瓜类枯萎病,瓜类白粉病,瓜类病毒病,瓜类炭疽病,瓜类疫病,瓜类灰霉病,黄瓜角斑病,瓜类黑星病,瓜类菌核病等,附:黄瓜苗期病害,1、黄瓜猝倒病2、黄瓜立枯病,黄瓜猝倒病,症状:苗期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黄瓜立枯病,时期: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部位: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症状:初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一、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都有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常因此病为害而遭受很大损失。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一两周内即可使叶片枯死,减产高达30-50%,有的地块因此病为害只采1-2次瓜后就提早拉秧,菜农称之为“跑马干”。,1.症 状,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部位:主要为害叶片。症状: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黄瓜霜霉病苗期症状,黄瓜霜霉病幼苗症状,黄瓜霜霉病初期病叶,黄瓜霜霉病病叶,叶片背面的灰色霉层,田间危害状,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保护地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重。病叶率有时高达70%左右,是保护地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黄瓜受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品质。,1.症 状,时期: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部位: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症状:初为鲜绿色水渍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脓,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穿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2.1霜霉病原藻界卵菌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ert.)Rost.菌丝体在细胞间生长,以指状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孢子囊梗由气孔伸出,1-5个丛生,无色锐角分枝3-6次。末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具乳状凸起,内有游动孢子。有性世代产生卵孢子于寄主组织中,圆形,淡黄色,自然条件下很少见,2.病 原,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梗,孢子囊,A B 病组织中的卵孢子 C 种子中的卵孢子 D E 病叶悬浮液中的卵孢子,A,B,C,D,E,2.2 细菌性角斑病原,丁香假单孢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p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属薄壁菌门假单孢菌属。病原菌短杆状,极生鞭毛1-5根,菌落灰白色,扁平,中间凸起。G-,致死温度50度,6.8最适。存在致病性分化,危害不同的黄瓜类型。,越冬:1890年TANAKA发现了霜霉病菌的卵孢子,并认为该病菌是以卵孢子越冬的。1903年ROSTOWZEW在被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叶片上发现了半成熟的卵孢子,并指出卵孢子是在土壤中遗留的病残体上完成其整个侵染循环的。其后他对发病地区的土壤进行接种试验显示黄瓜接近地面下部叶片出现褪绿病斑,而无病土栽培黄瓜则保持健康状态,从这些研究他确信该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3、病害循环,CLINTON一直在研究该病菌的越冬问题,但始终没有发现卵孢子。1905年推测该病菌可能有两种越冬方式:(1)在一些地区该病菌在温室中越冬,然后在夏天传播到露地。(2)在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北方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1919年FUKUI在研究黄瓜霜霉病时发现该病害最先来自于病土,他将稻草铺在黄瓜基部,以防土壤中病菌飞溅到下部叶片上,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大大降低。由此他推断霜霉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越冬尚不明确。,1927年KAWADA在采自日本北海道的病斑上发现卵孢子.1933年HIURA与KAWADA在日本Gifu发现大量卵孢子,对卵孢子进行了描述,并认为该病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病残体。其后很少有关于黄瓜霜霉病卵孢子的报道,至于越冬初始菌源的问题,多数人接受CLINTON的观点。至今尚无卵孢子萌发及接种成功的报道,且卵孢子在一般情况下又极少见,所以卵孢子在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国越冬情况: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华北、东北、西北等黄瓜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染危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二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为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周年循环。北方高寒地区,全年约有1-4个月不种植黄瓜,目前多数人推测这一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由发病较早的地区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传播:在田间,发病的叶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再侵染: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育期仅为45d,环境不适宜潜育期可延长至810d。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为害。细菌性角斑病菌主要以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传播。气孔、水口和伤口侵入。,4.发病条件,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气温10C以上湿度适合就开始发病。2024C最利于发病。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要求叶片存在水滴或水膜,否则在干燥的叶面上,即使有大量病菌,也不会发病。在保护地发病情况与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温湿度控制不好,通风不当,棚室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易结露,会严重发生。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害及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老叶片感病,新嫩也相对抗病。栽培管理: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5.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中农2、6、8号,津杂3、4号,津研2号、4号、5号、6号、7号等。2)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早晨进行,避免阴天或雨天灌水。最好采用滴灌,膜下暗灌及渗灌方法。要及时通风。昼夜温差不易过大。喷施1蔗糖或0.1尿素0.3磷酸二氢钾。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有利抗病。,3)生态防治1,生态防治2,高温闷棚:晴天中午密闭温室或大棚,棚温上升至45C,维持两个小时,可以控制病情7-10天,低于42C效果差,高于48C黄瓜受害。,4)药剂防治,喷雾防治 72%普力克水剂800倍 72%克露WP 600倍 90%疫霜灵WP 400-500倍 25%甲霜灵 800-1000倍 75%百菌清WP 600倍 69安克锰锌WP600倍。保护地烟雾防治 45%百菌清烟雾剂200克、15%霜疫清烟剂250克/亩防霉灵粉尘剂混合发生时霜霉和角斑:47%加瑞农WP600倍,60百菌通(琥铜.乙铝.锌)500倍.霜霉和白粉:40三乙磷酸铝WP200倍加7515三唑铜(粉锈宁)2000倍。霜霉和炭疽:40三乙磷酸铝WP200倍加25多菌灵WP400倍,细菌性角斑病防治。,二、瓜类枯萎病,瓜类枯萎病是瓜类作物及蔬菜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黄瓜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80-90%,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据病情轻重和发病期早晚不同而异。,2.症 状,幼苗发病,猝倒状。成株期典型症状是植株萎蔫。多在成株期开花结果后表现症状。病株似缺水状萎蔫,反复几次后不能复原。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条斑,有胶质物流出。切剖植株茎杆,维管束组织褐色。潮湿时产生白粉色霉层。,田间黄瓜植株受害状(1),黄瓜枯萎病症状(2),西瓜枯萎病症状,2.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Snyder&Hansen)无性菌类镰孢属尖镰孢菌。气生菌丝白色棉絮状,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园形,单胞或偶尔双胞;大型分生孢子无色,纺锤形或镰刀形,1-5个分隔,多为3个分隔,顶端细胞较长,渐尖,有足胞或无;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圆形、淡黄色。瓜萎镰孢菌(F.bulbigenum Cooke et(Smith)Wollenw.),菌丝紫红色,玫瑰色,有足胞。,电镜下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黄瓜尖镰孢菌:F.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西瓜专化型:F.oxysporium f.sp.niveum甜瓜专化型:F.oxysporium f.sp.melonis丝瓜专化型:F.oxysporium f.sp.luffae枯萎病菌除有专化型外,还有生理小种分化,翁祖信采用的鉴别品种加上长春密刺和津研2号,接种我国黄瓜枯萎病菌,发现7个菌株对Msr441034,Msr8519无致病力,对DI390265致病,长春密刺抗病,津研2号感病,定名为4号生理小种;周凤珍等对我国枯萎病菌西瓜专化型也作了生理小种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菌都属于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号。,枯萎病菌致病机制有两个方面:(1)菌丝在导管起机械堵塞作用,并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刺激临近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堵塞导管,引起萎蔫;(2)病菌分泌毒素,破坏寄主细胞原生质体,干扰寄主代谢,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氧化酶活性异常活化,积累许多醌类物质,导致细胞中毒而死,同时使寄主导管产生褐变。,3.传播途径,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和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后进入维管束导管内发育堵塞导管,引起寄主中毒,使瓜叶迅速萎蔫。主要靠灌溉水、土壤耕作及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传播。该病发生程度取决于当年的侵染量。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感病。存在潜伏侵染,苗期侵染成株期发病表现症状。,4.发病条件,(1)连作发病重。连作土壤中枯萎病菌积累多,病害往往严重,并且连作作物生长不良,更易加重病害,据台湾研究,每克土壤中有110个孢子,即可引起苦瓜枯萎病。(2)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耕作粗放,土层瘦薄,不利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往往病重。地下害虫和线虫多,易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线虫危害还可加重病害。有的土壤对枯萎病有抑制作用,在台湾发现西瓜、甜瓜和亚麻抑制土,在这类土壤中连作,发病率低,前二者为土壤颉抗微生物引起,后者是物理、化学因素。土壤性质:病原菌适宜PH4.5-6.(3)瓜类品种间对枯萎病菌抗性有较大差异,抗病黄瓜受侵染后,若干个侵填体聚集,堵塞导管腔,阻止病菌进一步扩展,苯丙氨酸裂解酶、过氧化物酶等酶活性增加较快。,5.病害控制,(1)选用抗病品种:津研5、6、7号,津杂2、3、4号,津春4等。西瓜:伊母、多利、京欣1号,京抗1,2,3号,郑抗1,2,3号等。(2)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6-7年(3)加强栽培管理:施腐熟有机肥,浇水作到小水勤灌,或温室采用滴灌方法。忌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高垄种植。(3)嫁接防病 生理分化现象明显,黄瓜主要用黑仔南瓜,西瓜除黑仔南瓜外,还用西葫芦等做砧木。(有些砧木影响口味)种子处理:40度预处理24,72度处理72;不影响发芽率。,(4)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10%双效灵300倍液浸种,土壤处理可用95%棉隆,每667m2 10kg拌细土120公斤,撒于地表,耕翻13-18cm,再用薄膜盖12天,或用65%敌克松或50%多菌灵按1:100配成药土穴施;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10%双效灵300倍,40%抗枯灵500倍液浇根,每隔7天1次,连续3-4次,药剂轮换效果更佳。(5)生物防治 用木霉菌等颉抗菌拌种或土壤处理可抑制枯萎病的发生。台湾有人研究用含有腐生镰刀菌、木霉菌的20%玉米粉、1%水苔粉、1.5%硫酸钙与0.5%磷酸氢二钾组成的添加物,施入西瓜病土中,防效达92%。(6)利用诱导抗性 中国农业大学已研制出一种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的诱导剂,用镰刀腐生菌预先接种也有一定防效。,

    注意事项

    本文(《部瓜类病害》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