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PPT课件.ppt

    • 资源ID:5630686       资源大小:5.57M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PPT课件.ppt

    第八章,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煤田地质学,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一、含煤岩系及其同义词 1.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同义词有:含煤沉积、含煤地层、含煤建造、煤系等。含煤岩系的简称即“煤系”。,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2.属性特点:(1)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的沉积实体,是特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是充填于含煤盆地(含煤盆地与聚煤盆地的区别)的具有共生关系的沉积总体。(2)含煤岩系的顶底界面不一定是等时性界面,即可以是等时的也可以不等时的。(3)含煤岩系的形成要求:古构造、古气候、古植物和古地理。,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二、煤系及其岩性特征 1.颜色:主要以灰色、灰绿色及黑色的沉积岩组成,含有一定的杂色岩石。主色调:暗色(有机质)2.岩石类型: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碳质泥岩、煤、粘土岩、石灰岩,以及少量的砾岩等,有的还含有油页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等,这些岩石一般交互出现。,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3.不同地区岩性差异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含煤岩系,其岩性组成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含煤岩系沉积时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含煤岩系岩性组合特征,-以粗碎屑岩为主;-以细碎屑岩为主;一以碎屑岩为主夹多层石灰岩;-以石灰岩为主;-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有玄武岩),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4.火山作用对成煤作用的影响:含煤岩系中往往含有厚度不等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因为火山作用可为成煤物质繁衍提供大气及土质条件。5.含植物化石与各种结核:含煤岩系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也有的含有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及各种结核。如黄铁矿结核、菱铁矿结核等。6.旋回结构清楚:含煤岩系一般具有较好的旋回结构。因为盆地聚煤作用具有阶段性,煤层一般是在一定的盆地充填阶段形成,煤层就是一个沉积阶段的产物。,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三、煤系的旋回结构 1.含煤沉积旋回 煤系的旋回结构是煤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现象。2.旋回的类型 反映煤系旋回结构的岩层特征多种多样。例如,根据岩石的粒度特征,称粒度旋回,依据岩层的厚度、层理类型,称为层序旋回,也有的仅依据岩石类型特征等。综合运用多种岩层特征确定出沉积相,从而反映出的旋回称为沉积相旋回。,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3.煤系旋回的划分传统的美国学派将旋回底界选定在有冲蚀作用的河道砂岩之下;欧洲学派将旋回的底界定在煤或根土岩与上覆的海相页岩或石灰岩之间;三角洲学派则将旋回底界选定在海相石灰岩和上覆前积页岩或向上变粗的砂页岩层序之间,不同方法确定旋回界线的比较,1-水道砂岩;2-向上变粗层序;3-含贝壳的页岩;4-含贝壳的灰岩;5-煤;6-根土岩;P-前积相;A-加积相;T-海侵相,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海进-海退旋回的划分 以海退为旋回起点还是以海侵为起点。对于煤系旋回的划分,以海退为起点还以海进(侵)为起点划分旋回,要分析煤层的成因特点与聚煤作用。,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4.煤系旋回结构的成因分析 煤系旋回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沉积成因、构造成因及气候变化成因。沉积作用因素是指在一种沉积体系内部,其沉积、搬运能量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如:河道的曲流迁移作用所引致的周期变化;决口扇沉积中的周期性洪泛变化中;潮汐沉积中,由于涨落潮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水下重力流的周期性变化;冲积扇沉积中间歇性水流、脉冲流等的周期性变化;三角洲沉积中,在进积、退积中三角洲朵叶的迁移、摆动等周期性变化等。,第八章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旋回结构也是多样的。如,冰川作用和冰川消融作用的交替,影响大区域或全球的海面升降变化,因而造成滨岸沉积的旋回层序。地壳运动因素引起的旋回结构往往分布范围较广,规模较大。与造陆运动的不同周期升降有关。水平方向的地壳构造运动也可引起沉积作用的周期性变化。,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2 煤层,第八章 2 煤层,一、煤层及其形成(一)煤层:1.煤层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层:由泥炭层经过成煤作用和沉积作用转化而来,为层状矿床,具有一定的层位和分布空间。,第八章 2 煤层,2.泥炭的堆积保存必须具备的条件:植物的大量繁殖-这是泥炭的物质来源,沼泽水位的逐步抬升-以避免有机质的氧化分解,碎屑沉积物的贫乏-以保证泥炭质量。只有泥炭层堆积界面的增高和沼泽水面的抬升保持均衡,泥炭层才能不断增厚。这种均衡状态一旦遭到破坏,泥炭的堆积过程就随之终止。,第八章 2 煤层,(二)煤层的形成 1.煤层形成的条件:必须具备泥炭堆积的条件,同时又必须具备泥炭层保存的条件。这就是说当泥炭层堆积之后,只有在地壳沉降的构造背景下,泥炭层才会被上覆沉积物掩埋而保存下来。,第八章 2 煤层,2.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系-补偿关系 也可以用泥炭沼泽基底或盆地基底的沉降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论述。沉降速率堆积速率:欠 沉降速率堆积速率:过 沉降速率堆积速率:均衡-可以形成厚煤层,第八章 2 煤层,3.煤层形成不是单一作用,而是复杂的作用过程:由于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沼泽水面抬升和植物遗体堆积加厚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泥炭堆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不同补偿方式的反复交替,因而形成不同的煤层形态和煤层结构。厚煤层和巨厚煤层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第八章 2 煤层,二、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一)煤层的结构 1.煤层结构:煤层中是否含有其他岩性层或结核层。(1)简单结构:煤层包含煤分层和岩石夹层,不含夹石层者称为简单结构煤层;(2)复杂结构:含有夹石层者则称为复杂结构煤层。2.煤层中的夹石层:煤层中的岩石夹层俗称夹矸。粘土岩、炭质泥岩或粉砂岩,有时为石灰岩、硅质岩、油页岩、细砂岩或砾岩。,第八章 2 煤层,(二)煤层顶板、底板 1.概念 在正常地层层序情况下,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煤层底板;而煤层的直接上覆岩层,称为煤层顶板。2.顶板与底板岩性特征 煤层底板以泥岩、粘土岩最为常见,富含植物根茎化石和不规则滑面,俗称根土岩。但并非所有煤层之下都有根土岩,可能与异地堆积有关。煤层顶板的岩石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这主要取决于泥炭沼泽所处的沉积环境。,第八章 2 煤层,3.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1)明显接触:明显接触是指煤层与顶板接触界限分明,界面平整,反映了沉积环境的迅速变化(如:灰岩)。(2)过渡接触:过渡接触是指顶板和煤层之间夹有薄层炭质泥岩、泥岩,或炭质泥岩与煤薄层的互层(俗称伪顶),反映了泥炭沼泽向覆水盆地的逐渐演。(3)冲蚀接触:冲蚀接触通常表现为冲积相砂砾岩对下伏煤层的冲蚀(如:冲积河道)。,第八章 2 煤层,三、煤层中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1.煤核:煤层中常常含有各种不同矿物成分的结核,亦称煤核。煤核的形态、大小不一,基质成分也各不相同,主要是钙质、黄铁矿质浸入植物(或动物)残体内部而成。2.化石:煤层中还发现动物化石,例如,我国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浙江长兴煤田龙潭组的煤层中都发现了珊瑚、腕足类和有孔虫化石,是海水内侵泥炭沼泽的证据。,第八章 2 煤层,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必须考虑煤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和泥炭堆积的几个学说。考虑顶板、底板沉积环境与煤层沉积环境的连续解释。-即原地煤与异地煤的形成问题。,第八章 2 煤层,四、煤层厚度、煤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一)煤层厚度 1.煤层厚度: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煤层总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适于开采的煤层厚度(目前,我国规定可采厚度为0.7m)。,第八章 2 煤层,2.煤层厚度分级 极薄煤层:0.30.5m;薄煤层:煤厚0.511.3m;中厚煤层:煤厚1.313.5m;厚煤层:煤厚3.68.0m;巨厚煤层:大于8m者为。,煤层厚度,第八章 2 煤层,(二)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响 1.成因:当泥炭沼泽发育在古侵蚀基准面上时,首先在低洼处生长和堆积了植物质形成的泥炭层,且相互隔离;随着区域性沉降或地下水位抬升,隔离的泥炭沼泽逐渐连成一体,泥炭层才在盆地范围内堆积。,第八章 2 煤层,湖北早二叠世梁山组煤体形态,第八章 2 煤层,2.识别标志:(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起伏,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底不平”。(2)煤层厚度变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常位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第八章 2 煤层,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沼泽 基底不平图示,(a)-平面图;(b)、(c)-剖面图,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5-煤层底板等高线,(3)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凸起部位变薄或尖灭。煤层的分层或层理被下伏基底岩层界面所截,上下分层呈超覆关系。,第八章 2 煤层,(三)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控制 1.煤层分岔与尖灭 由于楔形碎屑沉积体的插入,有机质的堆积暂时被碎屑沉积所代替,碎屑注入一旦停止 植被重新繁殖,泥炭再次沉积,煤层由单一煤层分岔为两个或以上煤分层或独立的煤层。煤层分岔可以表现为多种样式:单一分岔;多个分岔;单方向分岔;分岔又合并。,第八章 2 煤层,透镜状,连续分枝,之字型,煤层分岔类型,第八章 2 煤层,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1-砂岩,2-煤;3-页岩,第八章 2 煤层,原,组,煤,煤,3,3,上,下,1灰,4煤,200m,0,1,2,3,4,5,6,7,8,9,1-灰岩;2-泥质及根土岩;3-灰质泥岩;4-煤层;5-粉砂岩;6-细砂岩;7-中砂岩;,8-黄铁矿、菱铁矿结核;9-植物化石,山东腾县煤田煤层分岔示意图,第八章 2 煤层,(四)煤层形态和煤厚变化的同沉积构造控制 聚煤盆地基底的不均衡沉降,如基底断块差异性沉陷、同沉积褶皱和断裂等,通过对沉积环境的控制,能够对煤层形态和煤层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1基底断裂系控制的煤层分带 盆缘一侧常常发育正断裂,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干基底断裂。盆地基底又往往被走向和横向断裂所切割,形成基底断裂网络。因此,整个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基底断块的不均衡沉降控制了沉积环境的配置和演变,相应地煤层形态和煤层厚度显示出沿倾向的分带性和沿走向的分区性。,第八章 2 煤层,含煤岩系各煤组由盆缘断裂内侧向盆地中部可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带:1)无煤带位于东南盆缘断裂内侧的边缘地带,煤层分支尖灭,被冲积扇砾岩所代替。2)分岔煤层带位于尖灭煤层带的内侧,煤层向盆缘断裂方向多次分岔,形成马尾状分岔样式。煤层层数增多,间距加大,并向扇带逐渐过渡,单层逐渐变薄,分岔位置在垂向上不完全一致。3)聚结煤层带位于盆地中央地带,煤层密集或合并,单层厚度达到最大值,而层间距最小。各层段的聚结煤层带在垂向上不一定重合,与盆缘冲积扇向盆地推进程度有关。,第八章 2 煤层,阜新新丘区海州组横向沉积断面图(分为三个带)1-煤层;2-泥岩、粉砂岩;3-砂岩;4-砾岩,第八章 2 煤层,2盆内次级隆起和拗陷所引起的煤厚变化 聚煤盆地内部往往发育次级隆起和拗陷(或次级同沉积褶皱)对煤层形态和煤层厚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由于构造分异和沉积补偿之间的不同状态,煤层的发育状况亦多种多样。,第八章 2 煤层,一般情况下,盆地内的次级隆起、同沉积背斜构成蓄水盆地内的浅水地带,沼泽持续发育,出现厚煤层或聚结煤层带,煤层向拗陷部位分岔、尖灭;也可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盆地内的次级拗陷部位,湖沼相持续发育,而隆起部位冲积相发育,并存在频繁的层序间断。,辽宁田师傅早、中侏罗世煤系第四含煤段岩相厚度图,1-冲积相;2-冲积及沼泽相;3-沼泽相;4-岩相界线;5-厚线,m;6-厚大于2m;7-厚12m;8-沉积褶皱轴线,第八章 2 煤层,3盆内同沉积断裂活动引起的煤厚变化(1)聚煤盆地内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可以造成含煤岩系厚度和岩相的显著变化,导致煤层形态和厚度的突变。在泥炭堆积最有利的地段,可以形成厚煤带。(2)厚煤带沿断层走向延伸,横越断层则迅速变薄,分岔或尖灭。(3)由于断层的不断生成,已形成的泥炭层又被切割,两盘煤层层位、厚度难以对接。,第八章 2 煤层,德国下莱茵地区第三纪褐煤层的同沉积断裂,1-黄土;2-粘土;3-阶地;4-砂;5-褐煤,第八章 2 煤层,(五)煤层的冲蚀和顶凸构造 煤层的冲蚀是指泥炭堆积过程中或泥炭层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河流等对煤层的冲刷剥蚀。习惯上将前者称为同生冲蚀;将后者称为后生冲蚀。1.煤层的同生冲蚀 泥炭沼泽邻近同期发育的河道时,河道及其支流可能注入泥炭沼泽,河流充填物与泥炭层之间表现为冲蚀接触和逐渐过渡两种关系。,第八章 2 煤层,垂直古河床边缘的沉积剖面图,1-页岩;2-粉砂岩;3-砂岩;4-煤层,第八章 2 煤层,淮南矿区B11煤层河流冲蚀,特点:1、河道沉积物:砂岩、粉砂岩;沉积物内有煤屑;2、冲蚀范围较小;3、冲刷带不易查明;4、在冲刷带附近,煤质明显变差;灰分增加,煤的光泽变暗;5、煤层与河流冲刷沉积物具有同样的顶板;,第八章 2 煤层,2.河流充填负载构造 泥炭层堆积之后,如果上覆层系为小型河流砂质填积体,在荷载作用下,顶板砂质物便会突入未固结的松软泥炭层,形成一种负载构造,又称顶凸构造。,伊利诺斯盆地煤层中的顶凸构造,第八章 2 煤层,特点:1、冲蚀填积的沉积岩体以河流相砂岩为主,其底部常常含有砾石、泥质包体、煤屑和炭化树干等滞留沉积物,有时显示定向排列;,四川永荣矿区河流冲蚀素描图,1-中粒砂岩;2-细粒砂岩;3-泥岩包体;4-炭屑;5-粉砂岩;6-炭质泥岩;7-泥岩;8-煤层,第八章 2 煤层,2、煤的光泽暗淡,后生裂隙发育,常见方解石、石膏等矿物次生充填,煤的灰分亦相应增高;3、煤层遭受河流冲蚀部分,直接顶板为细砾岩、粗砂岩,切割煤层正常顶板和部分煤层,出现薄煤带和无煤带;4、冲刷的规律性较好,相对较易查明。,唐山矿5煤层顶板岩相图,1河流砂砾沉积物相;2湖泊砂质沉积物相;3湖泊泥质粉砂质沉积物相;4煤层不可采带;5岩相界线;6煤层等厚线,m;7河流流向;8断层线;9已回采区边界,第八章 2 煤层,(六)后期构造变动引起的煤厚变化 后期构造变动可改变煤层的原始产状,也可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特点:1、有煤被挤入顶、底板裂隙中;2、在煤层的增厚、减薄带,煤的原始结构被破坏;3、煤中灰分增高;4、煤层的增厚、减薄在平面上有一定的方向性,厚薄相间出现;5、挤压强烈之处,成串珠状、藕节状;,第八章 2 煤层,褶皱作用引起的煤厚变化,一般在褶曲的轴部增厚,而在翼部减薄或尖灭。煤层由于产生塑性流动,原生结构和构造遭到破坏,形成构造煤。较大规模的褶皱引起的煤层加厚和减薄带在平面上沿褶曲轴方向延伸,煤层加厚和减薄带相伴出现,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福建天湖山矿褶皱作用引起的煤厚变化,1加厚带;2变薄带;3煤层;4背斜轴;5倒转产状;6巷道,第八章 2 煤层,伴随纵弯褶皱作用而产生的层间滑动可以派生层间牵引褶皱,规模虽小,但常成组出现,造成煤层顶底板波状起伏,使煤层局部压薄或增厚,煤层呈串珠状或断续透镜体。,湖南永耒矿区溜煤上山剖面图,第八章 2 煤层,(七)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岩浆侵入煤系和煤层是十分常见的地质现象。特点:1、岩浆侵入煤层,使煤层形态和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质都发生变化,有时煤层变为天然焦或被吞食,从而丧失工业价值;2、顺层侵入的不规则岩体形态、厚度和结构产生极不规则,煤层、天然焦、火成岩体和围岩俘虏体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第八章 2 煤层,山东坊子矿闪长玢岩侵入煤层素描图,1闪长玢岩;2天然焦;3煤层;4炭质泥岩;5细砂岩;6泥岩;7烘烤泥岩,第八章 2 煤层,(八)岩溶作用形成的无煤陷落柱 含煤地层下伏岩系如果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层等,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可以形成岩溶洞穴,随着洞穴规模的扩大,在上覆岩系的重力荷载下,煤层及其围岩逐渐跨落,可形成环形柱状陷落。,山西阳泉矿陷落柱素描图,第八章 2 煤层,小节:煤层厚度和煤层形态的变化,往往是多种地质因素联合、叠加的结果。在研究煤厚变化和煤层形态时,要善于分析各种地质因素的表现形式和对煤层的影响程度、范围的特征,追索各种地质因素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出主导因素,以指导地质勘探和生产实践。,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一、冲积扇的概念 1.沉积特征 冲积扇是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冲积沉积体。“冲积扇是一种河流沉积体,它的表面相似于一段锥形面,从河流离开山区处向下坡辐射开”。,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美国第三纪瓦萨茨组金兹勃瑞与蒙克利夫段(垂向、侧向及平面)相模式图,(a)平面图;(b)剖面图,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控制因素:冲积扇的出现、分布特征,以及其内部结构都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构造条件的控制最直接明显。冲积扇大量分布在构造活动地区,如各种断陷盆地、拉分盆地的边缘,我国东北中生代煤系及东北与西南地区的新生代煤系中都有冲积扇体系。,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类型:1、旱地扇:气候条件对沉积扇的形成和发育也有影响。现代的冲积扇大多见于干旱气候带,这种类型的扇体称为旱地扇。2、湿地扇:在潮湿气候带也有许多冲积扇形成和发育,称为湿地扇,成煤的冲积扇体系都属于这种类型。3、扇三角洲 冲积扇常在下坡前缘与主干河道或宽阔的冲积平原衔接,因而冲积扇体系常与河流体系共存。有时冲积扇直接与大陆上的湖泊水体或海水接壤,这种冲积扇称为扇三角洲。,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在含煤冲积扇沉积体系中,煤的聚集往往集中于特定的部位,这主要决定于控制泥炭沼泽形成和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冲积扇体系分布的范围内,有利于成煤的部位主要有扇间洼地、中扇朵叶体间洼地、扇尾地带和扇前缘外侧与河、湖、海环境的过渡地带。,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冲积扇沉积体系有利成煤部位示意图,1-扇间洼地;2-中扇朵体间洼地;3-扇尾地带;4、5-扇前缘外侧与河湖海的过渡地带,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扇间洼地:地势低洼,碎屑物供应较少,并易于汇水,因而往往形成有利于成煤泥炭沼泽持续发育,可形成较厚煤层,但是连续性较差。扇中朵叶体间:扇叶是不断迁移的,在原来废弃的扇朵叶体上,可以出现不甚持久的成煤条件,形成薄煤层;扇叶的形态控制煤层的分布,最厚的煤层都位于扇朵叶体之间。,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玛丽亚煤与下伏拉沃兹砂等厚图图中箭头表示古流向,(a)拉沃兹砂等厚图,单位m;(b)玛丽亚煤等厚图,单位m,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远端扇的扇尾地带:河道沉积边侧的洪泛沉积上,可在洪水的间隔期形成薄煤层。扇尾地带的外侧:与其它沉积体系相接触的过渡地带,是最有利的成煤场所。我国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聚煤模式中有在上述条件下成煤。,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二、河流沉积体系 1.沉积特征 河流作用一方面作为一种建造性的地质营力,为煤的聚集创造着成煤的场所和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改造性的地质营力,侵蚀和破坏着泥炭层或煤层。河道的几何形态反映了河流多种参数的变化,如河流的坡降、横截面特征、流量、沉积负载的特征及流速等。,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类型:通常依据河道的平面形态,将河流分为顺直河、辫状河、曲流河、网结河。顺直河:一般少见,仅出现于某些河流的局部河段。辫状河:坡降大,河身不固定,迁移甚快,多呈交叉状,其主要特征是河床内河心滩极发育,河道较直且弯度低,大多出现于山麓地带及三角洲平原上。,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曲流河:河床坡降较小,河身较稳定;由于侧向迁移作用,河流弯曲度大,易出现截弯取直的袭夺现象,形成牛轭湖、废弃河道,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边滩发育,沉积物搬运量较为稳定,大多出现于河系的中下游地带。网结河:河道交织呈网状,分支河道之间为湿地和植被极为发育的地带,河道位置稳定,不易迁移;河道形态较为复杂,从高弯度至弯度极低的顺直河段,河道坡度低。,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河流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无论是河流沉积体系充填的山间冲积平原,还是大型陆表海周边充填的开阔冲积平原都是成煤的重要场所。冲积平原形成中,主要为曲流河沉积体系。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成煤模式是建立较早的模式之一。曲流河冲积平原上,以岸后沼泽和废弃河道充填沼泽是最有利的成煤场所。,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岸后沼泽环境有利于形成厚煤层,主要是由于反复出现洪泛和由此而产生的天然堤的垂向增高,对洪泛盆地和岸后泥炭沼泽起着障壁作用,因此在堤的外侧直至洪泛盆地内部就成为成煤的最重要场所。不利:但由于洪泛加剧等原因而造成的决口扇沉积,还会侵入到这种成煤地带,从而干扰或破坏已形成的泥炭堆积。,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河道边缘地带的沼泽化,按照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可分为泄水好的沼泽及泄水差的沼泽,它们往往沿河道外侧成带分布。泄水好的沼泽位于洪泛盆地近河道的边侧,地势略高。当河水上涨,地下水位抬高时,就被水侵漫;当枯水期水位下降时,地下水位也随之下降,侵漫的水易于排泄出去。这种通畅的泄水条件使得沼泽内的氧化分解作用增强,因而对成煤不利。,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河道边缘沼泽地分带图,泄水条件差的沼泽位于洪泛盆地的低洼处,多位于远离河道的低洼地带。由于不易受决口扇的影响,停滞水占据优势,这就易于出现长期为水浸漫的泥炭沼泽。在适宜的条件下,有的泄水条件差的沼泽地带可扩展到整个洪泛盆地。,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Flores(1983)曾研究美国西部第三纪波德河(Powder river)盆地汤河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曲流河冲积平原中岸后沼泽内厚煤层形成的条件是:首先河道的填积长期限于一些固定的地带;其次岸后洪泛盆地的沉积物多为细碎屑,因而在成岩的差异压实作用下,能保持长时间的不断沉降。,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美国波德河盆地曲流河道砂体与沃尔煤层厚度变化平面和剖面图,实线代表河道复合砂体等厚线,单位英尺;虚线代表煤层等厚线,单位英尺;玫瑰图中表示交错层方位,N观测数,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阜新盆地海州组中间层段的网结河沉积体系古环境图,1-浅湖;2-湿地;3-扇三角洲,4-冲积;5-河道;6-辫状河,网结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盆地的沉降作用,Smith等认为其聚煤条件优于曲流河。,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布莱克煤层形成前后沉积环境示意图,垂直线条表示受到冲刷的泥炭,其上覆盖着草本和木本的植被,辫状河流展示了水流方向(箭头),在网结河道间或网结河与扇前辫状水系之间,会出现长期发育的沼泽或泥炭沼泽,可形成巨厚的煤层。,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三、湖泊沉积体系 1.沉积特征 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是以淡水湖泊为主,多为陆源碎屑充填的滨海或内陆湖泊。湖泊体系:一些大型的内陆湖泊或各类断陷盆地内的湖泊,都往往形成独立的沉积体系。,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特点:湖泊与其它水体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一种闭合的水盆地,周围的陆源碎屑物质大部分都将搬运到盆地中,因此湖泊的碎屑沉积速度比海盆要快,湖水波浪的影响范围要小;此外,湖泊对气候因素的影响反应较快,易于使湖水的水温和成分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湖面的变化。,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湖泊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有时也具有其它沉积体系中的类似沉积环境。由于这些伴生的环境与湖泊的沉积作用有成因关系,所以也常带有自己的特征,如湖泊三角洲环境、湖滨岸环境等。,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湖泊沉积速率快,在其演化中,都以逐渐填积淤浅、退缩、填满而告终。因此,湖泊沉积体系的垂向层序都是自波基面以下的细粒沉积开始,向上渐变为浅湖、滨岸、三角洲和河流等较粗粒沉积。有湖泊三角洲发育的地区,其底积、前积和顶积层层序明显,无三角洲沉积的湖泊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深湖沉积、浅湖沉积及滨岸沉积。,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湖泊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湖泊沉积体系与成煤作用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常,湖泊沉积体系中湖泊三角洲地带和滨湖地带都是成煤的良好场所。盆地中泥炭的聚积主要与浅湖三角洲及滨湖洼地有关,最有利的成煤部位位于扇前浅水湖盆环境,煤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稳定性好。,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扇前和扇间浅水湖盆聚煤模式图,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四、三角洲沉积体系 1.沉积特征 一般认为由于河流作用沉积在水体(海、湖)中的陆上和水下连续的沉积体,称为三角洲。通常是将河流入海的许多分道中,第一个分支以下的河流沉积地带,称为三角洲。,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类型:Fisher的分类(1969)依据:海洋能量(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的类型和大小与沉积物注入量的相互消长关系 1高建设型三角洲:河流作用不断地向海盆输送沉积物,不断地向海盆推进,建设为主。(1)朵状;(2)鸟足状 2高破坏型三角洲:海洋作用主要破坏、改造和再分配河流带来的沉积物。(1)浪控三角洲;(2)潮控三角洲,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依据: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和构造下沉速度的关系(1)浅水三角洲(2)深水三角洲,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三角洲的沉积作用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三角洲的建设中,一方面河流携带泥沙入海,使河口不断分叉、延伸,海岸线向海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决口扇的发展,又使三角洲平原区域性地扩展,但分流河道向海推进过程不是无限制地发展,当河道延伸到一定长度后,其纵向比降减低到一定临界条件,河道末端就会出现改道,寻找新的入海口,被废弃的河口由于沉积物源的终断或减少而出现了三角洲的破坏时期。,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在各种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往往为成煤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在不断推进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滨岸地带,都是泥炭沼泽发育的良好场所。三角洲朵叶废弃之后,低平的地势也成为良好的成煤场所。,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Ferm(1974),Donaldson(1974,1979)等,根据现代及古代成煤三角洲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将河成三角洲平原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及其过渡带。,河流三角洲及洪泛盆地湾体系的沉积环境,1河道砂、天然堤砂、决口扇砂、海侵沙岛、沙坝、沙嘴、沙滩;2泥炭堆积;3海水湾及湖泊,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一)上三角洲平原成煤特点 1、沉积特点 向河系的上源方向过渡为冲积和洪泛平原。以呈线带状伸展的透镜状砂体占优势,砂岩成分较复杂,粒度向上变细,有冲蚀界面,具明显的交错层。因此,本带显示了高能量河流作用特征,河道侧向迁移,明显多形成较宽的砂岩条带。与其共生的可以有煤层、根土岩、泥岩、粉砂岩等天然堤、岸后沼泽、洪泛盆地及淡水灰岩等湖泊沉积。,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成煤特点(1)泥炭堆积的范围不甚广泛,但环境较为稳定,以淡水环境为主,因而往往有利于森林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发育;(2)可以形成较厚的煤层、煤层在河道间低洼处厚,短距离内变薄,沿沉积倾向(即平行河道方向)煤层连续性好;(3)由于决口扇沉积而出现煤层分岔;(4)灰分高、低硫;(5)若分流河道的废弃,则泥炭沼泽的扩展,有利成煤。,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二)下三角洲平原成煤特点 1、沉积特点 河道显著分支、分流间湾发育,海水及潮汐水影响显著。其沉积由分流河道砂、分流河口沙坝砂及在侧向上共生的分流间湾沉积构成。分流间湾沉积以深灰色至黑色泥岩为主,夹有不规则的灰岩及菱铁矿层。决口扇沉积分流间湾的淤浅出现泥炭堆积。,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聚煤特点:泥炭堆积多沿河道近堤岸地带分布,平行河道方向煤层连续性略好。由于煤层顶板多为海相沉积,因而硫分含量高。成煤条件从狭窄的近堤岸地带逐渐向分流间湾环境扩展。淤浅的决口扇表面植被的发育再次出现溢岸洪泛沉积和决口扇沉积淤浅,形成下三角洲平原中所特有的前湾充填含煤层序。,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三)上、下三角洲平原之间的过渡带成煤特点 1、沉积特点:分流间湾沉积物较薄,含有半咸水到海相动物化石;天然堤沉积较厚,而决口扇沉积发育程度较差。2、聚煤机制:过渡带的分流间湾大部分已被沉积物所充填,从而为成煤提供了广阔的平缓台地,成为分布广、厚度大的泥炭层堆积场所。,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3、聚煤特点:煤层总体沿沉积走向伸展;由于决口扇及分流河道的冲蚀,也可出现无煤带;煤的含硫量趋于中等。,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表明泥炭聚集位置的三角洲沉积的发展,(a)初始进积;(b)进一步进积而扩展;(c)分流河道及海侵;(d)旋回重现,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五、滨岸带沉积体系 滨岸带一般指滨海平原的外缘一直到海水浪基面以上的地带,它是狭长的高海水能量的环境,是一种海、陆交互的过渡地带。根据物源的来源特征,可以划分为陆源碎屑岸带及海盆内源的碳酸盐滨岸带。两者的沉积物补给不同,因此对成煤作用的关系也不尽相同。,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滨岸带的特征主要是由海水的波浪能与潮汐能决定的,其中二者都与潮差直接相关。海岸地形的分布与三种潮差类型有关,即:潮差为02m的小潮差,海岸多为浪控海岸,障壁岛等有关环境较发育;大潮差海岸(46m)为潮控海岸,多出现具向海辐射线状沙脊的河口湾环境;中等潮差的海岸(24m),其特征介于前两者之间,发育低矮的障壁岛和广阔的潮坪或沼泽。,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滨岸砂体几何形态与潮差变化的关系,(a)小潮差;(b)中潮差;(c)大潮差,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1.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特征 障壁岛泻湖体系中,主要的沉积组成有:带状展布的砂质障壁岛沉积,位于障壁之后的封闭、半封闭水体(如泻湖)及其沿岸的潮坪沉积,障壁岛之间与广海相沟通的入潮口和其两侧的潮汐三角洲。,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1)障壁岛沉积 障壁岛沉积包括临滨、海滩、风成沙丘、冲越扇沉积等,亦称障壁复合体。障壁岛多为顺海岸伸展的砂体,起着防护海水直接内侵的障壁作用,故而得名。(2)入潮口与潮汐三角洲沉积 入潮口与潮汐三角洲沉积是在较大的涨落潮进出的主潮道附近形成的一些沉积,由于沿岸流的影响及涨落潮流的作用,大多具有特有的层序。,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入潮口垂向层序和相特征,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3)泻湖、潮坪沉积 泻湖沉积多以泥及粉砂为主,通常含较多钙质,可发育透镜状或薄层石灰岩,多具细的水平层理,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常见,有特化的动物化石。潮坪沉积在泻湖周边地带,是由潮汐作用形成的堆积。潮差愈大,在同样地形条件下潮坪分布越广。在大部分中低潮差的障壁-泻湖体系中,只形成较薄的潮坪层序。,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通常,潮坪沉积可分为潮上、潮间及潮下带,其中,潮间沉积多由浅而深的泥质沉积、泥砂质混合沉积及砂质沉积构成,分别称为泥坪、混合坪及砂坪,并形成砂泥互层的各种形态层理。泻湖的淤浅过程总是伴随着其周边潮坪地带的扩展,最终为其所取代,因此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泻湖潮坪沉积层序,表现在粒度上为向上变粗又变细的特征。通常,这种垂向层序特征都是以整个障壁岛泻湖体系向海进积,即海退为背景;当海侵时,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层序。,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2.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成煤特征 在障壁后泻湖淤浅沼泽化形成的煤层,其长轴平行于沉积走向,即平行障壁岛砂体延伸方向,煤层分布较广泛,但由于成煤前的古地形及周期或成煤后期潮道的影响,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第八章 3 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东肯塔基与南西弗吉尼亚石炭系中障壁后沉积综合垂向层序,1煤、粘土质根土;2粘土页岩具菱铁矿条带、灰岩、潜穴和化石;3粉砂岩具石英砂岩透镜体;4石英砂岩,具板状加积层理;5页岩和粉砂岩,具潜穴,向下粒度变粗;6石英砂岩,具交错层理;7粉砂岩夹砂岩透镜体,具潜穴的菱铁质砂岩;8石英砂岩,向上变细,具波状及交错层理,

    注意事项

    本文(《含煤沉积体系和相》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