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亲属词认知研究》PPT课件.ppt

    • 资源ID:5627349       资源大小:1.86MB        全文页数:21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亲属词认知研究》PPT课件.ppt

    亲属词认知研究,亲属关系使人类逐渐远离自然,并真正地同动物区分开来,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体系。列维斯特劳斯,2,提 纲,第一节亲属词概述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第四节实验研究 第五节综合讨论,3,第一节亲属词概述,一、亲属词的定义亲属是“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8)。由于亲属对于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任何语言中,都有表示亲属称呼的词,称为亲属词。每种语言中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称谓,谓之亲属词。亲属词蕴涵丰富的遗传、婚姻、民族、语言、社会和文化信息。恩格斯指出:“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父亲、子女、兄弟、姐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4,二、亲属词研究的意义(一)亲属是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研究亲属词有助于认知亲属关系。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和婚姻形成,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人类学发端于对于亲属关系的关注,亲属关系曾经被视为人类学的“王冠”。人在社会中生活,从小到大,要同各种各样的亲属打交道,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在生活相互帮助,在感情上相互支持。由于亲属关系对于人的重要性,所以亲属问题理应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以往的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只重视了部分重要的亲属关系,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对其他亲属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节、亲属词概述,5,第一节、亲属词概述,(二)亲属词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研究亲属词的演变有助于认知社会的变化及其规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具有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的家庭构成家族。亲属词反映亲属关系。亲属词的变化反映亲属关系的变化。当前,中国大陆大量出现了“双独家庭”和“非常61”家庭,亲属词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如称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称外孙、外孙女为“孙子”、“孙女”,表达的是一种“没的交换,拒绝交换”的态度,不仅人口出现了不可持续的发展,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局面(未富先老),而且几千年的父系文明受到了亘古未见的破坏和挑战,必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6,三、研究亲属词有助于了解人的概念的结构。亲属词表征了亲属概念。亲属概念是一个系统,由许多子概念组成。研究亲属词如何组织,对于验证概念结构理论的正确性、合理性大有裨益。目前,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主要有种:特征理论,认为概念由定义特征和特征之间的关系表征,这种理论适合解释人工概念;原型理论,认为同一范畴的事物有家族相似性,概念由原型表征,这种理论适合解释自然概念;样例理论,认为概念由事物的样例表征;基于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和情境对概念的表征具有重要影响。亲属概念结构的研究将为概念结构的理论构建提供启发。,第一节亲属词概述,7,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对亲属词较早进行研究的是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语言学研究(一)三党说: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著作,产生于秦汉时期,是儒家经典之一。在“释亲”中,将我国古代亲属关系分为宗族、母党、妻党,称为“三党”。(二)九族说1.古文说:代表人物有孔安国、马融和郑玄。认为九族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古文说构成宗法伦理的基础。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明、清两代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如三字经将亲属分为九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8,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2.今文说:代表人物为许慎等。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今文说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利用血缘姻亲关系实现对本阶级及整个社会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封建统治者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说的。明成祖朱棣诛方孝孺“十族”,是在“九族”基础上加上学生一族。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9,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Lansbury(1964)曾对美州印第安部落森纳加语言的亲属词进行调查并作了结构分析。他将15个亲属词列入一张由个语义特征组成的表格中。这个语义特征是:辈分;对象性别;父系/母系;性别一致/非。石安石(1982)认为,对英语中23个亲属词的描写,只需4个语义成分就够了。这个语义成分是:辈分;近亲/非近亲;姻亲/非姻亲;性别。石安石(1982)从50多个汉语亲属词分离出8个语义成分,它们是:辈分;近亲/非近亲;姻亲/非姻亲;姻亲/非姻亲(1对0,指第一层亲属对出发点);性别(n);性别(1);长/幼(1对0);长/幼(1对2)。,10,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北京大学贾彦德先生(1999)对63个汉语亲属词进行了分析。他的做法很有新意:将亲属关系分层,一层关系亲属是近亲属,即和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亲属,称为“基本亲属关系”(Leech,1981),如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二层关系亲属是经过一层关系亲属和个人发生间接联系的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嫂子、妻弟等。三层关系亲属是通过二层关系亲属和个体发生间接联系的亲属,如姑父。依次类推;在每层亲属中,又分为配偶、生育、同胞和长幼四种关系;亲属的性别。,11,二、人类学的研究最早研究亲属词的是人类学家。人类学主要关心亲属分类。人类亲属分类的最基本原则是从生物学事实出发。亲属可以分为两大类:(1)血亲。由出生决定,亲属之间有血缘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所有的子女以及这些子女的子女等。(2)姻亲。由婚姻产生,包括一个人的配偶及其一切亲戚。如果将血亲和姻亲中的一切亲属都加起来,一个人的亲属将非常众多。所以,在任何社会中,都没有必要将这些亲属各自使用一个称呼,而是把亲属分成若干类,每一类用一个称呼去概括。因此,所有亲属称谓制度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类分性质(童恩正,2004),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12,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一)Morgan开创了亲属词研究。他(1877/1995)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研究了北美印第安人的亲属制度,发表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进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写下了他的名著古代社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13,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二)布朗(A.R.RadcliffeBrown)是功能-结构主义社会人类学的代表。他认为,亲属制度等于原始部落的社会结构,亲属关系形成的基础是家庭,在核心家庭基础上形成的世系群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布朗(1941)从功能-结构论出发,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到人类文化研究中,认为亲属结构必须从生物学意义上建立起来的单个家庭的最简单结构开始,把家庭看作是由父亲、母亲及孩童组成的基本单位。亲属关系以夫妻关系为基础,任何社会的亲属关系网络都可简单地归结为夫妻之间的“二元关系”建立的基本家庭延伸。,14,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三)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亲属结构分析应从亲属关系得以建立的婚姻关系着手,将亲属关系看成一种“社会关系”。亲属关系反映的不单纯是夫妻关系,而是一种社会关系,必须从整个社会角度去分析。他采用结构主义方法,将亲属关系视作一个结构:“一个真正最根本的亲属关系的结构即一个亲属关系的原子,假如可以这样叫的话是由一个丈夫、一个妻子、一个子女和丈夫从中娶到妻子的那个群体的一个代表所构成的。”“丈夫从中娶到妻子的那个群体的一个代表”即舅舅。父亲、母亲、舅舅和孩子是亲属结构中的四个基本要素。亲属结构包括与四个基本要素对应的四种亲属关系:(1)夫妻关系;(2)兄弟姐妹关系;(3)父母和子女的关系;(4)舅舅和外甥的关系。这四种关系形成一个“四方系统的关系网络”。亲属关系系统中呈现的各种亲属关系,如姑侄、叔伯、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关系等,都由基本的“亲属原子结构”演化而来。,15,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亲属结构的基本要素间的四种关系实质上是由血缘关系、继嗣关系和姻缘关系相互交错地运作保障。血缘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质,亲属结构是以最自然的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社会基本关系网络,从血缘关系出发,产生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社会规范制度体系。因此,单纯的生物学血缘关系并不能构成人类的亲属关系,还必须吸收具有社会意义的关系网络,即继嗣关系和姻缘关系,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以文化的特质存在并维持下去。这三种内在关系贯穿于一切亲属关系之中。人类只有通过这三种内在关系及其相互联系,才能形成活生生的亲属关系网络,使亲属关系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而保证社会本身的持续再生产。,16,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列维斯特劳斯指出,在亲属“四方系统的关系网络”中,又可区分出两大系列亲属现象:第一个系列是由不同的称呼语词所表达的亲属关系语词系统(terminological system);第二个系列是由亲属的相互态度所构成的亲属关系态度系统(the system of attitudes)。亲属关系不仅需要靠生物学的关系来维持,而且需要靠语言的反复使用加以巩固。,17,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各种社会关系都要靠语言沟通中的相互确认和共识,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维持下来。亲属的相互语词称呼,构成实际亲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使用亲属关系语词系统的个体或群体,由于语词表达和指谓的特定关系,行为受到语词规定的约束。“亲属语词不仅是某种社会学的存在,而且也是说话的因素”。使用这些语词就等于“做”这些语词所规定的关系规则。个体在使用亲属关系语词时,实质上隐含着实行由亲属关系所要求的不同态度,如尊敬或亲近、权利或义务、亲情或敌意等。这些蕴含在语词意义中的亲属之间不同态度的因素,包含着比语词称呼关系更重要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关系因素,在保障亲属关系的维持和运作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使亲属群体具有一定凝聚力、稳固性和均衡性,关系到亲属关系的维持和运作。这些看法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一致。恩格斯(1884/1972)指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18,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亲属关系的运作机制 1、交换理论。“女人的交换和食物的交换都是保障和表现社会集团彼此交换的手段。”“我们在婚姻规则的起源之处找到的总是交换制度,交换,始终是交换,它显现为婚姻制度所有形态的根本和共同的基础。”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导源于社会集团之间的彼此嫁女,即互惠性的“交换女人”。本着禁止近亲繁殖的原则,人类的婚姻被视为围绕着女性的一种交换体系,包含本集团向外集团输送女性,同时外集团也向本集团返还女性这一互惠的原理。,19,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交换模式:限定性交换和一般性交换。限定性交换指两个集团之间直接交换女性;一般性交换指一个集团获得女性、另一个集团赠与女性,通常表现为三个或者多个社会集团之间进行的女人交换。例如,ABCD四个集团构成联姻关系,A集团女人全部嫁到D集团,D 到C,C到 B,B到A,由此形成闭合回路,妇女在其中按固定方向流动。亲属结构得以存在和维持下去的最基本条件是男人之间进行女人交换的可能性;男人之间的女人交换,绝不像动物中雌雄关系那样简单,要严格受社会规范制约。男人之间的女人交换,不只是两性之间的性交关系,不只是为满足两性之间的本能性欲,而是一种有社会和文化条件限制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意义并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20,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2、乱伦禁忌。婚姻交换的前提是乱伦禁忌。“禁止乱伦不仅源自纯文化,也并非源自纯自然,亦非自然与文化二者的综合。因此,它是从自然迈向文化的基本步骤。”亲属关系使人类逐渐远离自然,并真正地同动物区分开来,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体系。当人类从自然向文化过渡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像动物那样没有任何社会规范制约。人际关系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社会规范,便是在两性关系领域中奠定的亲属关系规范。亲属基本原子结构的最原始和不可化约的性质,归根结底是乱伦禁忌普遍作用的直接结果。亲属结构中舅甥关系以及乱伦禁忌的普遍性调节作用,正是为了保障亲属基本关系的存在和再生产,保障一个男人能从另一个男人所提供的女儿或姐妹中获取女人,保障男人之间的女人交换得以存在和维持,使整个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再生产。,21,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列维斯特劳斯以结构语言学为基础对乱伦禁忌作了结构性解释。他把乱伦禁忌视为人类的普遍规则,视为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最小限度条件。基于结构语言学的意义,他将亲属关系看成一种语法结构,认为乱伦禁忌是指在人类社会中,男人只能从别的男人那里得到女人,后者以女儿或姐妹的形式将女人让渡给前者。乱伦禁忌规定了男人之间进行女人交换的条件:不允许在同一家族、同一种族、同一部落中进行女人交换,即不允许在同一血缘关系中发生男女之间的性交关系;如果违反了此规定,就会遭受整个家族、种族和部落的惩罚和制裁。这一规定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累积了人类世代相传的珍贵经验,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22,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乱伦禁忌同舅甥关系相辅相成。舅甥关系是为了保障同一部落的男人能源源不断地从与之毫无血缘关系的另一个部落(即舅舅的部落)中得到新一代的女人。从舅舅所属的部落得到的女人,实际上就保证了乱伦禁忌实行的可能性。通过乱伦禁忌的制定和监督,亲属关系的再生产才能够顺利进行。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乱伦禁忌与其说是禁止与母亲、姐妹或女儿通婚的法则,不如说是反映人们将母亲、姐妹或女儿交给他人的法则。这显然能够使人认识到乱伦禁忌的实质,正是男子最大限度地延长自己及其妻子之间亲属关系的愿望,造成了社会的不断进步。,23,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3.二元对立 列维斯特劳斯把一切文化创造活动都放在人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关系中加以分析。他认为,原始人在神话中表达的信息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介于二元对立之间的中间环节,即“中介”因素。二元对立如果没有适当的中介,就无法和谐地构成一个稳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二元对立及其中介可以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自然和文化因素。,24,第二节亲属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列维斯特劳斯采用二元对立思想分析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的对立,与其说是两种女性的对立,不如说是男性对女性所持有的两种关系的对立。如被让渡的女性(姐妹或女儿)与被获得的女性(妻子)之间的对立,是血族女性和姻族女性的对立。获得的集团必须还礼,出让的集团可以提出要求,这种互惠性结构是从这一原始对立中建构起来的。四种基本亲属关系也服从二元对立原则:夫妻关系与兄弟姐妹关系对立,父子关系与舅甥关系对立。如果夫妻关系好,兄弟姐妹关系相对较差;如果父子关系亲密,舅甥关系相对疏远;反之亦然。如果兄弟姐妹之间存在极其严格的克制,夫妻关系则缺乏克制;父子关系与舅甥关系是建立在男人之间的,在一种情况下以严厉为特征,在另一种情况下则不严厉,或者以相互依赖或独立为特征。孩子对待舅舅和父亲的态度也是对立的:在父子关系亲密无间的群体里,舅甥关系严谨不苟;如果父亲是家庭的权威,舅舅就会受到无拘无束的对待。,25,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克罗伯(A.L.Kroeber,1909)在亲属关系的分类系统中,提出划分亲属关系的8项原则:(1)辈分:不同辈亲属采用不同称呼;(2)年龄:对不同年龄的同一类亲属采用不同称呼;(3)直系旁系有别:直系亲属是指直接的先人和后裔,旁系亲属是指两者没有直接关系,通过中介亲属发生关系;(4)性别:用不同称呼来区别不同性别的亲属;(5)称呼者本身的性别:对同一被称呼者,因称呼者的性别不同采用不同称呼。如北美纳瓦赫印第安人中,男子叫他的儿子是一种称呼,他的妻子叫儿子则是另一种称呼;(6)中介亲属的性别差异:由于中介亲属性别不同,通过他(或她)发生关系的那个亲属称呼也不同。如汉族将父亲兄弟的子女称为“堂表兄弟姐妹”,将父亲姊妹的子女称为“姑表兄弟姐妹”,将母亲兄弟的子女称为“舅表兄弟姐妹”,将母亲姐妹的子女称为“姨表兄弟姐妹”;(7)婚姻:对姻亲给予与血亲不同称呼。如汉族人女婿称妻子的父亲为“岳父”,称妻子的母亲为“岳母”,媳妇称丈夫的父亲为“公爹”,称丈夫的母亲为“婆母”;(8)亲属关系人的存殁:如汉族人称逝去的亲属时往往在亲属名称前加上“先”。一百多年以来,人类学中出现了不同的亲属词分类法。,26,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一)Morgan把亲属词分为类别式和说明式,并把二分式分类法应用到整个亲属词系统,使分类与进化理论保持一致。类别式亲属制度将亲属称谓区分为若干范畴,不加以说明,不计亲疏远近,凡属于同一范畴的人使用同一亲属称谓,反映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亲属关系;说明式亲属制度对亲属或者用基本称谓来说明,或者将基本称谓结合起来说明,使每个人与自身的亲属关系都各不相同,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亲属关系。,27,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二、Lowei(1920)的四分分类法在初民社会中将亲属称谓分为4种类型:世辈型:把旁系亲属称谓依辈分全部纳入直系亲属称谓中,如父之同辈谓之父,母之同辈谓之母。例如,英语的亲属称谓,纳西语的亲属称谓。二分合并型:把旁系亲属称谓一分为二,与父母同性别的纳入直系亲属称谓,如父之兄弟与父同称为“父”,母之姐妹与母同称为“母”;与父母异性别的纳入旁系亲属称谓,如父之姐妹或母之兄弟与父或母称谓不同。与父母异性别的纳入旁系亲属称谓中,如父之姐妹或母之兄弟与父或母称谓不同。二分旁系型:将旁系亲属称谓一分为二,都和直系亲属称谓有所区别,如汉族人将父之兄弟称为“伯”、“叔”,父之姐妹称为“姑”,将母之兄弟称为“舅”,母之姐妹称为“姨”。如汉语的亲属称谓。直系型:把直系亲属称谓和旁系亲属称谓分别异称,但旁系的同辈亲属称谓不复区别。如美国人的父母之称仅限于生己者,父母之兄弟与父母同辈异系,一律称为“uncle”,父母之姐妹与父母同辈异系,一律称为“aunt”。,28,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3.Murdock(1960)的六分分类法:奥玛哈式。因为北美的奥玛哈印第安人部落得名,通常与父系继嗣的社会相联系。该称谓制将亲属分成父系和母系,仅注意父方亲属的代际区别,忽视母方亲属的代际区别。在母系亲属中,母、母之姐妹、母之兄弟之女均使用同一称呼,与此对应,母系亲属中任何一辈的男性成员称呼也一样。在使用这种称呼制度的社会中,父方的亲属集团是个体所在的集团,亲属之间关系密切,不同辈分的人对待个体态度亦不同。父亲对个体负有保护、教养责任,个体对父辈亦服从、尊敬;同辈兄弟之间有很深的情谊。母方亲属与个体不属于同一集团,关系疏远,因而就无区分的必要。,29,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克罗式。因为北美的另一印第安人部落得名,是奥玛哈亲属制的镜像反映,反映母系继嗣制度。该称谓制注意母方亲属的代际区别,母方亲属绝不混淆辈分,母和母之姐妹称谓相同,母亲姐妹的子女也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忽视父方亲属的代际区别,父方亲属不分辈分,父、父之兄弟、父之姐妹之子的称谓相同。,30,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易洛魁式。因北美易洛魁印第安部落得名。区分父系和母系,但称谓不同对父母辈亲属称谓分别与奥玛哈式和克罗式相同,在同辈亲属中,区分交表亲(父亲的姐妹的儿女和母亲的兄弟的儿女与个体是交表兄弟姐妹或交表亲)与平表亲(父亲的兄弟的儿女与母亲姐妹的儿女),平表亲比交表亲更重要。,31,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交表婚:男子应与父之姐妹或母之兄弟的子女缔结婚姻的制度。交表婚又称“姑舅表婚”。即中表之亲。指与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与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在三代旁系同辈亲属称谓中,“表”与“堂”相对应。“表,外也。”汉族传统上妻从夫居,女性总是要“外”嫁。所以对同属一个家庭成员中的女性(母)或曾是本家庭成员中的女性(姑)的亲属便以“表”相称,如同客人一般。舅、姨、姑的子女被称为表兄弟、表姐妹。这种表亲关系还可以在下一代引申为表姑、表舅等。古代称姑表兄弟姊妹为甥,姨表兄弟姊妹为从母兄弟姊妹。华北习称:“一表三千里”,形容表亲是极为疏远。粤语俗粤谚说:“一代亲,两代表,三代咀藐藐”。闽南话俗语则为“一代亲,两代表,三代无了了”。意思就是说到了第三代的表亲,关系已经非常疏离,几乎没有任何联系。,32,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夏威夷式。这是最简单、使用亲属词最少的亲属称谓制。只有两种分类标准:辈分和性别,同辈分、同性别的亲属使用同一称谓。在父母辈中,所有男性亲属的称谓同于生父,所有女性亲属的称谓同于生母,所有表兄弟姐妹或叔伯兄弟姐妹的称呼都与亲兄弟姐妹相同。在这种社会中,一个人可以自行选择父方或母方以决定其隶属关系,也可以同时同双方发生关系。父母任何一方的亲属对个体而言具有同等重要性。与此同时,这一制度又将核心家庭成员与其他血亲混淆起来,因而核心家庭的地位不显著,淹没于大亲属集团中。,33,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爱斯基摩式。因北美爱斯基摩部落得名。明确区分核心家庭亲属与其他亲属在核心家庭内部,亲属称谓是描述性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各有专名;在核心家庭以外,亲属称谓是概括的,父方亲属与母方亲属并无区别,只存在辈分和性别的区分。核心家庭占有突出地位,亲属关系以个人为中心,关系远近取决于感情联系或经济原因。例如,在英语中,“uncle”同时适用于父母双方的兄弟以及父母双方姐妹的配偶,“aunt”同时适用于父母双方的姐妹以及父母双方的兄弟的配偶,“cousin”包括所有“uncle”和“aunt”的子女,不分男女,不分平表、交表、堂亲或表亲。,34,第三节亲属制度类型学,苏丹式。有高度的描述性,对于不同亲属赋以不同的称谓。采用这种制度的父系社会都有复杂的政治体制,高度的阶级分化和职业分工。汉族人的亲属称谓就属于苏丹式的。,35,第四节实验研究,一、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三)汉族儿童亲属词概念结构发展研究(四)汉族亲属词典型性评定的影响因素(五)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和亲属关系(六)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七)彝族和白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八)基诺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九)藏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36,第四节实验研究,二、亲属词空间隐喻的研究(一)摩梭人和汉族人的亲属词方位空间隐喻研究(二)摩梭人和汉族人的亲属词拓朴空间隐喻研究(三)汉族人距离空间隐喻研究,37,(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1.亲属词因素分析的研究材料:138个亲属词,基本上囊括了汉语中的绝大多数亲属词。其中一层关系的亲属词有13个,二层关系的亲属词有43个,三层关系的亲属词有51个,四层关系的亲属词有20个,五层关系的亲属词有5个。另外加上抚养关系的亲属词6个。程序:将亲属词打印在词表上,顺序随机排列。指示被试根据自己的看法对亲属词作亲密程度评定。评定采用点量表,最亲密的亲属词评定为7,最不亲密的评定为1。评定时不可相互讨论。评定结束后,将结果输入电脑并作因素分析。(张积家和陈俊: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1年第4期。,38,结果:大学生亲属词按亲密度分析可分为个因素:远亲,包括与个体有三层关系或三层关系以上的亲属,如父母的姑、舅、姨等。姻亲,包括妻族和夫族的亲属,加上姐夫、妹夫、儿媳、女婿、孙媳妇、孙女婿等。表亲和叔伯亲,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近亲,除夫、妻、兄、弟、姐、妹、子、女外,加上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孙子、孙女、外孙和外孙女。养亲,养父母、继父母、养子女等。,(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39,(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0,近亲属亲密程度最高,最亲密,其次是表亲和叔伯亲、姻亲,再次是远亲。养亲情况较复杂。亲属名称对评定有一定影响。对非常熟悉的亲属,名称不同无显著影响。对不熟悉的亲属,名称不同有显著影响。性别对亲属词评定有一定影响。女生评定与总体一致,男生则在因素基础上增加一个“亚远亲”的因素。,(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1,亲属分层理论有一定合理性。以亲属关系层数为自变量,以亲密度为因变量,求二者的相关和回归。结果表明,亲属关系层数和亲属亲密程度显著相关,亲属关系层数越少,亲密度越高。亲密度对亲属关系层数回归显著。提出预言亲属关系亲密程度的公式:I=abL I(intimate)代表亲属关系的亲密程度,L(layer)代表亲属关系层数,b为回归系数,a为常数。当用于二层关系的直系亲属和养亲时,公式变为:I=a b(L1)(用于二层关系亲属时)I=a(L 1)(用于养亲关系时),(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2,亲属关系分层理论虽然能较好地预言亲属关系的亲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描述被试头脑中亲属词概念组织。但被试评定结果并不同语义分类学理论严格一致。亲属关系层数所以影响人们对亲属词亲密程度的评定,与传统的血统和姻亲观念的影响有关。从社会生物学角度看,亲属关系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哈密尔顿提出的亲缘关系系数,即人们的生物学基因相似性的比例。亲属关系层数也反映了亲属间社会交往频率差异。如姻亲和个体是无血缘关系,却有频繁的交往关系,所以也有较高的亲密度。被试对三层以上的亲属评分的区分度降低主要是由于和三层以上的亲属缺乏交往。,(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3,如果以亲密程度组织亲属词,汉族大学生头脑中的亲属概念将是一个同心圆的组织。近亲属处在核心,姻亲、表亲和叔伯亲、养亲处在第二层或第三层,远亲处在第层或第层。这一设想同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的关系的“差序格局”一致。本研究结果对概念结构理论有启发。在现代心理学关于日常概念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原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概念以原型的方式表征,原型具有概念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一类概念中,原型只有一个。本研究表明,对亲属词,即使有原型,原型也不止一个。用语言学的术语说,一个大的概念的语义场是由许多子义场组成的。亲属词的义场是由5个子义场组成。,(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4,2.大学生亲属词分类的研究材料:62个亲属词,属于近亲属(一层亲属关系)的亲属词有10个,属于姻亲的亲属词有19个,属于表亲和叔伯亲的亲属词有19个,属于二层关系的直系亲属有8个,属于养亲的亲属词有6个。亲属关系的最高层数为3。程序:采用自然分类方法,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亲属词分类。然后采用SPSS软件,使用多维标度法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张积家和陈俊: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再探,语言科学2004年第一期。),(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5,(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6,结果: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有个维度,一是亲属的亲密程度,二是姻亲/非姻亲。由左至右,亲属关系越来越亲密。由下到上,是从姻亲到表亲和叔伯亲。爷爷、奶奶、孙子、孙女这些亲属,虽然其亲属关系层数为,但在语义空间上却接近于一层关系的亲属,这和大学生亲密程度的评定结果一致。养亲关系虽是一层关系亲属,但在语义空间上位置却和两层关系的近亲属差不多。,(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7,3.配对语义决定任务材料:4种词对:同辈-同性别,18个词对,属于一层关系亲属词对有6对,如“哥哥弟弟”;二层关系的亲属词对有6对,如“妻兄-妻弟”;三层关系的亲属词对有6对,如“表姐表妹”;同辈-异性别,组成方式与同辈同性别的词对相同,如“哥哥-妹妹”,“妻兄妻妹”,“表姐表妹”;异辈同性别,如“哥哥爸爸”,“妻兄岳父”,“表姐舅妈”;异辈-异性别,如“哥哥-妈妈”,“妻兄-岳母”,“表姐-姨父”。共72个目标词对。另外加上同样数量的干扰材料,如“哥哥松树”,“妻兄蓝天”,“表姐土地”等。程序:144个词对随机呈现,要求判断词对是否属于亲属词。,(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48,(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结果:,49,(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0,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辈分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辈分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辈分和对象性别对汉语亲属词的配对语义决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由于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受到限制。它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异辈一同性别的亲属词对的语义决定上,被试对异辈一同性别的亲属词对的语义决定时间显著地长,错误率亦显著高。,(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1,讨论1.亲密程度成为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组织维度,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旧中国是家族社会,非常重视血统关系。即使在现代农村,血统关系也决定人们联系的紧密程度和亲密程度。从社会生物学角度看,亲属关系层数反映了Hamilton所提出的亲缘关系系数,即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个体中基因型可能相同的比例,也即人们基因相似性的比例。人们之间基因越相似,越容易做出利他行为,因而越亲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亲密程度反映了亲属间社会交往频率的差异。,(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2,2.姻亲/非姻亲也是汉语亲属词概念组织的重要维度。婚姻是产生亲属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个体而言,婚姻所形成的亲属关系既有选择性,又有继承性,选择与继承交替进行,姻缘和血统关系也就处在不断转化之中。上辈人选择建立的姻亲关系对个体而言是非姻亲关系,这些关系由个体继承下来。个体长大以后,通过选择又形成新的姻亲关系,这些姻亲关系又作为非姻亲关系由下代人继承。人类祖祖辈辈正是通过这种姻亲与非姻亲的相互转化而繁衍不息。所以,婚姻关系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3,3.辈分和对象性别是汉语亲属词概念组织有局限性作用的维度,原因很复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辈分主要用来协调同性别的人之间的关系,对男性尤其如此。在封建社会,辈分是协调男性间地位尊卑和服从关系的主要依据。对女性而言,情况则并非如此。传统上,男性名字中一般有辈分标记,而女性或者无名字,有名字也没有辈分标记。解放后,妇女的地位提高了,但名字中也不一定有辈分标记。因此,当异性相处时,辈分作用就不像同性相处时那样明显。这一点反映了男、女的社会地位不同。,(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4,因此,辈分和对象性别在汉语亲属词概念组织中虽有一定作用,但其重要性不能同亲密程度和姻亲/非姻亲同日而语。当人们接触到一个亲属或亲属名称时,首先激活的是亲密程度和亲属关系性质(姻亲/非姻亲),只有与异辈一同性别的人打交道时,辈分的作用才凸显出来。还有,由于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很少成长在传统的大家庭中。除直系长辈以外,和其他不同辈分的人交往较少,因此也缺乏明确的辈分意识。即使在自己家中,大学生的平等意识也很浓,使辈分的观念进一步削弱。,(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5,4.父系/母系、对象年龄在亲属词概念组织中没显示出重要影响。这表明,这两个语义特征的作用可能更次要。跨文化研究中也有这方面佐证。英语亲属词就不区分父系母系和对象年龄。父之父和母之父都称为“grandfather”,父之母和母之母都称为“grandmother”。汉语中“伯”、“叔”、“舅”乃至“姑父”、“姨父”在英语中统称为“uncle”,“姑”、“姨”乃至“伯母”、“婶母”、“舅母”在英语中统称为“aunt”。在少数民族的亲属称谓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在维吾尔语中,对隔代直系血亲,无论父系还是母系,都一视同仁:祖父、外祖父统称为bowa,祖母、外祖母统称为moma,孙子与外孙、孙女与外孙女也都共有称谓。旁系亲属中,伯、叔、舅、姑父、姨父统称为qong dada,姑、姨、伯母、婶母、舅母统称为qong apa。,(一)汉族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56,(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张积家与和秀梅纳西族大学生对62个亲属词自由分类。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语义空间也有两个维度,但与汉族明显不同,一是辈分,二是照顾者/被照顾者。作者认为,汉族与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差异的根源是两个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婚姻制度和文化,但语言也起了中介的作用。(张积家和和秀梅: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心理学报2004年第6期),57,(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58,讨论:1.对亲属词和亲属制度的关系的2种观点:(1)亲属词反映社会结构。亲属词一旦产生就具有一定稳定性,甚至在社会结构变化后依然存在。因此,可从现存亲属称谓模式来重构已变化了的社会的特征。(2)亲属称谓反映人类的认知模式,而非社会的运作。亲属称谓不是由社会因素决定,而是由逻辑规则决定。这一看法虽有片面性,但却具有启发意义,它使人认识到认知与语言的关系。,(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59,2.亲属词和亲属关系类型的关系(1)亲属词是表征亲属关系的词。亲属词和亲属关系类型是属于不同的概念。亲属关系类型属于客观范畴,它由出生或婚姻等客观事实决定;亲属词则属于主观范畴,它由人类文化决定。(2)亲属词影响亲属关系认知。人们划分亲属的方式和对待亲属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有紧密联系。亲属词对亲属概念结构的影响可通过语言关联性假设来说明。亲属词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还可以从知觉的分类效应(perception categorical effects)中得到佐证。,(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60,3.纳西族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异同纳西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很不相同。所以如此,是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中有不同的亲属制度。相应地,两个民族的语言中也有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依据Morgan的分类纳西族亲属制度属于类别式,汉族亲属制度属于说明式。,(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61,3.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形成原因恩格斯指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依次更迭的婚姻形式: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群婚制又分为两个阶段:血缘婚。这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普那路亚婚。这是群婚制的高级阶段。这种制度不仅排除了父母和子女通婚,而且也排除了姊妹和兄弟通婚,而是由一列姊妹和另一列兄弟实行群婚,从而导致了氏族制度发生。氏族制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就是母权制。纳西语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正是对纳西族家庭和婚姻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的反映。,(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62,据纳西东巴古籍记载,纳西族家庭的发展经历过血缘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不同阶段。目前,纳西族还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古老婚姻制度、亲属制度和氏族制度的遗存。亲属亲密程度在纳西族亲属词语义组织中无明显作用,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纳西族母系社会婚姻家庭制度或遗风影响。二是受纳西族价值观和生活模式影响。姻亲/姻亲对纳西族亲属词分类无显著影响也与纳西族母系社会的历史传统有关。因为在母系社会中,男子要出嫁到另一氏族,而与另一氏族女子所生的儿子又要“嫁”回到本氏族中来。,(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63,纳西族和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为认知心理学概念结构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也为语言关联性假设提供了很好的例证。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中概念理论的研究经历了由相似观到解释观的转变。解释的概念观认为,人们根据关于客观世界的看法或理论组织概念,理论构成概念的本质。心理语境论认为,目标或文化规定的语境决定概念中特征的连接和范畴中概念的连接,文化是概念之间关系重要的知识基础。我们认为,决定纳西族和汉族亲属概念结构差异的不是别的,中介是语言,而根源则是两个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婚姻制度和文化。,(二)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64,(三)汉族儿童亲属词概念结构发展研究,亲属词是儿童最先获得的词,亲属词的理解与使用涉及到儿童对年龄、性别、亲属关系等要素的认知。汉语亲属词的分类不仅受词的特性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亲属词认知研究》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