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北审计学》PPT课件.ppt

    • 资源ID:5626824       资源大小:361KB        全文页数:1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北审计学》PPT课件.ppt

    审计学,主讲人:孙萍,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隋唐至宋日趋健全、元明清停滞不前中华民国不断演进新中国振兴阶段,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颁布审计法、成立审计院审计法实施细则,建国初期,会计检查取代审计成立审计署审计法实施,修订,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北洋政府新中国建立初期建国以后取消社会审计,以会计检查代替审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会计师暂行章程,谢霖为第一位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全国会计师工会,全国会计师协会,陈毅大胆聘用对工商企业进行查账,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注册会计师法,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奴隶制度,封建王朝,资本主义时期,现代资本主义,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 起源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的起源 16世纪的意大利,经营规模的扩大,合伙制企业出现,产生聘请会计专家担任查账工作和公证的需求。1581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威尼斯会计师协会成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英国)任意审计阶段(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是否审计:受业主委托 审计主体: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 审计对象:企业的会计帐目 审计方法:对会计帐目进行逐笔检查 审计目的:查错防弊 审计结果使用人:企业主,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详细审计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1721年“南海公司事件”,议会聘请会计师查账 1844公司法规定必须设立监察人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否审计:法律规定股份公司和银行必须进行审计 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 审计对象:企业的会计账目 审计方法:对会计帐目进行详细的审计 审计目的:查错防弊,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审计报告使用人:企业股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美国)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初期1933年)审计对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审计方法:抽样审查 审计目的: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审查判断企业信 用状况 审计报告使用人:企业股东外,更突出债权人,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报表审计(1933年)审计对象: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目的:主要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确 定其可信性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广泛采用抽样审查审计报告的使用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启示()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接原因()审计随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出现委托代理经济责任关系,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三)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 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分为政府内部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第二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一、审计的概念美国会计学会(AAA)对审计的定义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审计的基本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独立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加以审计,收集必要的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会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审计的基本概念,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意见。、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审计的基本概念,二、审计的分类1、按审计主体的不同 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2、按目的、内容的不同 会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经营审计3、按与被审计单位关系不同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审计的基本概念,4、按范围不同 全面审计和局部设计;综合审计和专题审计5、按施行时间不同 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定期与不定期审计;期中与期末审计6、按执行地点不同 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审计的基本概念,(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1、账表导向型审计 2、系统导向型审计 3、风险导向型审计 经营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审计的基本概念,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相对审计客体来讲,都是外部审计,具有较强 的独立性。(一)审计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强制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受托审计,审计的基本概念,(二)审计目的不同 政府审计: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三)发现问题处理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 见,可强制执行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 调整与披露没有行政强制力,审计的基本概念,(四)经费和收入来源不同 政府审计:列入财政预算 注册会计师审计:来源于被审计客户(五)审计独立性不同 政府审计:单向独立,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注册会计师审计:双向独立(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审计的基本概念,(六)依据的审计标准不同 政府审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执业准则,审计的基本概念,四、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一)独立性不同 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相对独立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强,双向独立(二)审计目标不同 内部审计:评价内控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 性、完整性和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审计的基本概念,(三)接受审计自愿程度不同 内部审计:内控的一部分,内部组织必须接受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人可以可自由选择事务所(四)遵循的审计标准不同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的基本概念,(五)审计时间不同内部审计:定期或不定期,时间灵活注册会计师审计:定期审计,审计的基本概念,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 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审 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3、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 计费用。,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范围,一、审计业务(一)审查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二)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三)办理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四)其他审计业务 1、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3、合同的遵循情况 4、简要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范围,二、审阅业务 审阅:合理有限的保证 无须执行审计业务的一些程序 以询问和分析为主 消极方式提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范围,三、其他鉴证业务(一)内部控制审核(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四、相关服务(一)代编财务信息(二)税务服务(三)管理咨询(四)会计服务,第二章 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第一节 概况,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概况 起步阶段1980-1993 制定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4 分6批制定,共41个项目 国际趋同阶段2005共48个项目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国际趋同(一)必要性 1、有利于世界经济融合 2、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安定与稳定,概况,(二)趋同的基本原则 1、趋同是进步和方向 2、趋同不等同于相同 3、趋同是一种互动,概况,(三)趋同的成果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重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概况,2007年前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独立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是该体系核心 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的框架与结构 总纲和基本依据 注册会计师资格条件 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 执行各项 对执行特殊行业 独立审计业务 特殊目的出具审计报告的 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具体规范 的具体规范 对以上的解释 为各项审计业务提供和说明 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第一和第二层次准则属于法定的要求,第三层次准则不具强制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概况,2007年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概况,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核心),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概况,审计准则:规范CPA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 对所审计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审阅准则:规范CPA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 对所审阅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概况,其他鉴证业务:除审计、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按业务性质和约定要求,提供有限或合理保证相关服务准则: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概况,2、改进职业准则的名称 将非审计准则从审计准则中分离出来3、创新职业准则编号 1代表审计准则 2代表审阅准则 3代表其他鉴证业主准则 4代表相关业务准则 5代表质量控制准则,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定义、要素和目标(一)定义(二)业务要素 1、三方关系:CPA、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2、鉴证对象 3、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的标准 4、证据:充分、适当 5、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三)鉴证业务的目标 合理保证 有限保证二、业务承接三、鉴证业务三方的关系 CPA、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 三方关系人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是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某项业务除责任方之外无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不构成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四、鉴证对象五、标准六、证据七、鉴证报告 积极方式和消极方式,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一、目的 合理保证:1、守法、遵循职业准则 2、出具恰当报告,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二、要素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职业道德规范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业务工作底稿7、监控,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一、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环境经营失败:被审计单位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变化,导致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没遵守审计准则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财务报表中存在着重大错报,而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社会原因和表现形式(一)原因 1、法律原因 2、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日趋了解 3、政府部门保护投资者的意识日益加强 4、“深口袋”理论的盛行 5、注册会计师败诉的案例日益增多 6、许多事务所愿意庭外和解法律问题,避免高昂法律费用和负面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二)表现形式 1、诉讼爆炸 2、保险危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三、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认定 1、违约:如未按时,未遵守保密协议等 2、过失:缺少应具有的合理谨慎 普通过失: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没有完全 遵守专业准则。重大过失: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不保持,没有遵守遵行准 则或没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共同过失:受害方自己未保留合理的谨慎因而蒙受损失 3、欺诈:明知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陈述,出具无保留审计报告,4、如何区分没有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欺诈,错报没查出,重大吗?,否,没有过失,是,内部控制失效没,是,符合性测试应当揭示出来吗,否,否,运用了实质性测试程序没,否,是,欺诈,是否有欺诈动机,重大过失,是,普通过失,否,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四、CPA法律责任的类型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五、CPA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的律师,第三章 职业道德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与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一、内涵(1)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不利影响的因素,应对不利措施的防范措施,道德冲突的解决,第三节 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具体运用,一、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威胁的具体情形 1、产生自身利益威胁的情形 2、产生自我评价威胁的情形 3、产生过度推介威胁的情形 4、产生密切关系威胁的情形 5、产生外在压力威胁的情形,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具体运用,二、对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防范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2、具体业务层面,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具体运用,具体运用,专业服务委托,利益冲突,客户寻求第二次意见,收费及其他类型的报酬,礼品和招待,专业服务营销,保管客户资产,第四节 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 独立性的要求,独立性,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提供非鉴证服务,收费,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1、在详细审计阶段:查错防弊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查错防弊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1)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 现金流量(2)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第一节 审计总目标,审计目标,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新发展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为社会提供公证,而是向管理领域深入和发展。会计报表审计仍是审计业务的基础,其他性质的业务只是其延伸和发展。,二、我国审计的总目标合法性: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 度规定编制公允性: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的反映了被审 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导向作用,界定了责任范围,直接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三、财务报表审计责任划分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 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2、CPA的责任 按审计准则的规定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3、两种责任不能互相取代,审计总目标,四、财务报表审计范围 并不是哪一年的财务报表,也不是CPA审计的哪一张财务报表 为实现审计目标,CPA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 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客观原因 被审计单位阻拦,审计总目标,五、财务报表循环 1、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账户法 循环法 2、循环的划分 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 生产与费用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根据管理层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被审计单位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第二节 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发生(2)完整性:应当记录所有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有关的数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计入恰当的账户,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资产、负债、权益(2)权利与义务 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权利 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义务(3)完整性,具体审计目标,(4)计价和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按适当方法进行计价,列入会计报表的金额是否恰当 该认定包括:1、净值估价;2、计算精确性,具体审计目标,3、与列报有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与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 会计报表上特定组成要素是否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4)准确性与计价,具体审计目标,二、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真实性 发生认定(2)完整性 完整性认定(3)准确性 准确性认定(4)截止 截止认定(5)分类 分类认定,具体审计目标,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 存在认定(2)完整性 完整性认定(3)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认定(4)计价与分摊 计价与分摊认定,具体审计目标,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与义务(2)完整性(3)分类与可理解性(4)准确性与计价下面以存货业务为例进行说明,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一、接受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 1、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 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3、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必须的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 3、识别和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只有下列情形之一才需要进行)1、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适当、充分证据实质性程序(必须性程序),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审计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事项 2、评价客户持续经营能力 3、汇总审计差异,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 4、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 5、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6、评价所有审计证据 7、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第五章 审计计划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内容:(1)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准则程序(2)评价职业道德遵守情况(3)签订和修改业务约定书,初步业务活动,二、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基本内容(二)特殊考虑 1、特定需要沟通 2、集团审计 3、连续审计 4、审计业务的变更,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策略,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应对,审计计划根据要求持续不断的更新和修改,总体审计策略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审计方向审计资源,具体审计策略应对评估风险的措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第六章 了解客户、确定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第一节 重要性水平,一、审计重要性的定义 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水平,注意事项:1、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数量: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重要 性质:错报金额可能不重要,但性质很重要 2、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 重要与否,取决与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不是考虑对单个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3、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4、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重要性水平,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金额较小的错报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如:可能的违法行为 获利能力趋势等,重要性水平,(二)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水平 1、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必须确定 通常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乘以一个 适当的百分比 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税前利润或净利的5%,总收入的0.5%非营利组织,总费用或总收入的0.5%,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也称为“可容忍错报”,直接影响审计证据数量 考虑因素:性质及错报可能性 与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1)分配法 2)不分配法,重要性水平,(三)重要性的运用(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确定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确定交易、账户余额及报表层重要性水平,从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重要性水平,对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进行调整 根据具体环境或审计执行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重要性水平。如决定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变大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1、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追加控制测试,降低重大错 报风险 2、修改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发现,重要性水平,审计报告阶段 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重要性水平,(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均呈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所需 审计证据越多 不能通过人为不合理的调高重要性水平,来减少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不能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来确定,只能根据重要性概念的判断标准来确定,重要性水平,三、评价错报的影响(一)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1、已识别的错报 对事实的错报 设计主观决策的错报(会计政策与估计差异)2、推断误差 通过样本估计出的总体错报减去已识别错报 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重要性水平,(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的影响 1、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 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审计程序范围后,如果仍然不能使其低于重要性水平,应考虑发表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审计重要性水平,3、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1、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2、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第二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构成要素(一)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与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 定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 有助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审计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固有风险 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 某项认定发生重大错报,无论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没被企业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于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不可分割通常不再单独提,而是合并成为“重大错报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两者进行单独评估,也可以进行合并评估。,审计风险,(二)检查风险 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者连 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CPA未能发现这种 错报的可能性。取决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 效性 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为零,审计风险,(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既定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高。围绕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风险,思考:,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关系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关系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关系,哪些是CPA可控风险哪些是CPA不可控风险,第三节 风险评估,一、对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风险评估,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1、行业状况 市场供求与竞争;生产经营季节性和周期性 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能源的供应与成本等,风险评估,2、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税务法规等3、其他外部因素 宏观经济状况;利率与资金供求;通胀;汇率与国际环境,风险评估,4、了解的侧重点 对生产和经营可能产生重大的关键外部因素 与前期比较,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所有权结构;2、治理结构;3、组织结构;4、经营活动 5、投资活动;6、筹资活动,风险评估,(三)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1、重大项目 2、重大和异常交易 3、新领域 4、会计政策变更 5、何时、如何采用新会计准则或制度,风险评估,(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1、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 2、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五)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评价 关键指标;业绩趋势;激励性报酬机制;部门业绩报告;与竞争对手业绩比较,风险评估,三、风险评估程序1、询问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管理层:关注问题、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重大事项等 相关人员:内审人员、会计、法律顾问、供产销人员、仓库人员,风险评估,2、分析程序 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风险评估,3、观察和检查 观察生产经营活动 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阅读管理层、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报告 实地查看经营场所和设备 穿行测试,第八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审计无法进行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类别不同的审计程序提供不同的审计证据,而不同的审计证据可用来证实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根据外形特征分为 1、实物证据 通过观察或清点所得,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证实存在否,不能证明所有权和价值情况,审计证据,2、书面证据 所获取的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一类证据,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 证、会计帐簿、各种明细帐、会议记录、文件、合同、通知书、报告 书、函件等(1)外部证据 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 1)由外部组织机构或人士直接递交注册会计师外部证据 如:应收帐款函证回函、被审计单位律师关于或有负债的证明 2)由被审计单位递交注册会计师的外部书面证据 如:银行对帐单、购货发票、应收票据、顾客订货单、合同等 3)注册会计师自己编制的计算表和分析表等,审计证据,(2)内部证据 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包括 会计记录 管理当局声明书 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其他书面文件,审计证据,在外部流转的内部证据,获得其他单位或个人承认。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不在外部流转的内部证据:可靠程度视内控好坏而定(1)会计记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记录等 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其主要内容是以书面的形式确认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3)其他书面证据 如: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会议记录、重要计划、合同、或有损失、关联交易等。,审计证据,3、口头证据 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人员对注册会计师的提问所做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据。(1)不足以证明事情真相,但有时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2)不同人员对同一事件所做的口头陈述相同时,具有较高 可靠性,但一般往往需得到其他证据的支持。(3)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尽快记录各种重要口头证 据,注明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必要时还应获得被询 问者签名。,审计证据,4、环境证据(状况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1)有关内部控制的情况 内控良好,可以增加会计资料的可信程度 内控越健全,所需的其他证据就少(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素质 素质越高,所提供的证据发生的差错可能性越小(3)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良好的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也影响所提供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环境证据不属于基本证据,但可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所处环境,是其进行判断所必须掌握的资料。审计证据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各种审计证据可用来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但 对某一帐户及其相关认定,应选择能以最低成本实现全部审计目标的证据。力求证据收集既有效又经济。,审计证据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数量衡量)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错报风险越大,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该考虑因素:1、项目性质:审计项目是否具有投机冒险性 2、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强弱 3、业务经营性质 4、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 5、财务状况:尤其是财务状况不佳时 6、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无正当理由 7、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8、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的衡量)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注师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或否定被审计单位所认定的事项。如存货监盘结果只能证明存在,是否毁损和短缺,不能证明所有权,审计证据,2、可靠性:受其来源、性质影响 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可用下列标准判断(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获独立第三者确认 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独立第三者确认内部证据可靠(3)内控较好的被审计单位比较差的单位提供内部证据可靠(4)注师直接获取比被审计单位提供证据可靠(5)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较可靠(6)越及时越可靠,客观证据较主观可靠,审计证据,CPA获取证据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CPA不应以审计成本和困难作为减少不可替代审计程序的理由。3、适当性与充分性的关系适当性与充分性关系:缺一不可适当性会影响充分性,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所需审计证据数量越小,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一、审计程序的作用二、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一)检查记录和文件 1、审阅原始凭证时:是否涂改、伪造,是否合理合法 是否有有关负责人签字 2、审阅会计帐簿:(1)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如原始凭证是否齐备(2)与原始凭证内容是否一致(3)分录编制与账户运用是否恰当(4)货币收支的金额有无不正常现象(5)成本核算是否符合规定,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3、审阅会计报表时(1)是否合法(2)附注是否对应予揭示的重大问题做了充分披露4、复核会计记录与其他书面文件(1)原始凭证上记载的数量、单价、金额及合计数是否正确(2)账证、账账是否相符(日记帐、明细帐、总帐、记帐凭 证和原始凭证相互之间);(3)总分类账与报表相应项目金额是否相等;(4)报表上有关项目的数字计算是否正确,各报表之间的有 关数字是否一致,报表期初数,是否与前期报表一致;(5)外来账单是否与本单位有关账目记录是否相等,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二)检查有形资产(监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存货、有价证券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三)观察 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 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控的执行情况等。,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四)询问 对有关人员进行口头或书面询问(五)函证 直接来自于第三方对有关信息或现存状况的声明(六)重新计算 对原始凭证、会计记录,会计报表中数据进行重 新计算,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七)重新执行 CPA以人工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八)分析性程序 对重要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尤其时异常变动。1、比较分析法 2、比率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二、分析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强制要求,必须使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对关键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等形成合理预期,并与实际进行比较。,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2、实质性程序(没有要求必须使用)分析程序: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成本,降 低审计风险,提升效率与效果 所获得证据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 不能仅依赖分析程序,忽略细节测试,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3、用于总体复核(强制要求)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对被审计单位的 了解一致 主要集中在报表层次 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程序、审计证据、认定之间的关系,a盘点库存现金 b现金的存在与估价认定C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D存货存在、完整性与估价认定E观察存货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F存货的所有权问题 G分析行业成本数据变化趋势h成本发生、完整性及估价与分配认定i比较实际销售与销售预算 j销售存在、完整性及估价认定k重新计算折旧 l折旧估价认定 M检查银行对帐单 N银行存款存在、权利与估价认定O向债务人函证应收帐款余额P应收帐款存在、权利与估价认定Q向管理当局询问存货过时情况 r存货估价,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从上图可以看出:一种审计程序可产生多种审计证据,而要获得某类证据,也可选择多种审计程序。,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一、含义与编制目的(一)含义 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 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 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二)编制目的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 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 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 应当使用中文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涉外业务时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控制程序 1、安全保管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一)存在的形式和内容 1、形式 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2、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重复的文件记录等,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整 1、永久性档案 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对以后审计工作有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营业执照、公司章程、重要资产所有权证 书复印件等,审计工作底稿,2、当期档案 记录类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使用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一)总体要求 1、编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 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 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审计工作底稿,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审计过程;2、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 审计问题。,审计工作底稿,2、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 要作出判断的范围;(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审计工作底稿,(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范围1、被审计单位名称;2、被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点和时期 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结论 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7、索引号及页次 8、编者姓名及日期9、复核姓名及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过程记录1、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便于对不符或例外事项进行检查 便于复核 订货单识别特征:日期 编号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北审计学》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