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青少人格障碍》PPT课件.ppt

    • 资源ID:5618867       资源大小:656.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少人格障碍》PPT课件.ppt

    青少年人格障碍,一、人格障碍概述二、青少年人格障碍概述三、青少年人格障碍的治疗,人格障碍概述,(一)人格的概念(二)人格障碍的概念(三)人格障碍的分类以及诊(四)人格障碍的病因(五)人格障碍和人格的关系,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套非常稳定、非常持久的情绪和行为的特质,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成分。,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障碍的概念:CCMD-3: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ICD-10:指由根深蒂固的和持久的行为模式所组成,与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一般个人的感知、思维、情感,特别是待人方式上有极为突出或明显的偏离人格特质,伴有不同程度的主观的苦恼及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的问题。通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延续到成年。尽管它可以先行或与其它障碍并存,但并不是继发于其它精神障碍或脑部疾病,这是它和人格变化的主要区别之处。,DSM-IV: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活着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者终生。在严重脑和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或精神创伤后所致的人格特质偏离,不单独诊断为人格障碍,而作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名为人格改变。,三种系统在人格障碍定义上的相同之处:人格障碍是个体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个体的感知、思维、情感,特别是行为过程,并且在上述各方面的表现具有相对同一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正常发展的行为模式。明显违背了个体所处文化的预期,严重妨碍了正常生活、学习,并使个体及其周围人感到痛苦或困扰;人格障碍不是酒精、药物或其他精神障碍的结果,其持续时间长且不易治愈;人格障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青春期或成年初期,但确诊年龄必须在成年以后。,人格障碍和人格的关系,人格障碍和人格的关系:Ball(2001)指出以往对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的研究是互相独立的,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被认为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系统。近年来,人们在用大五人格特质模型对人格障碍进行研究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人的人格障碍病理是人格特质的极端表现,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差异更多的是数量上的区别而非本质上的区别。在这些研究中五因素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分别与一些类型的人格障碍相关,可是人格障碍患者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与正常群体的差异远大于不同人格障碍类型之间的差异。在对这一结果的解释上存在争论,一方认为五因素人格模型不能区分各种人格障碍所以用这种模型来研究人格障碍存在缺陷;,一方认为这是由于人格障碍分类的区分度不够,人格障碍在人格维度上的相同表现说明人格障碍可能具有某些本质的特征,这有利于理解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人格障碍之间的共病几率似乎取决于它们在FFM结构中相似性的多少。持后一种观点的研究者开始从人格特质水平入手来探讨五因素人格模型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五因素人格评估在特质水平上对大部分人格障碍的预测效力均显著高于维度水平(只有强迫性人格障碍除外)(Bagby等(2005)。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人格障碍和正常人格之间的连续性,表明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差异更多的是数量上的而非本质上的区别。,绝大多数人格障碍与神经质因素成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因素呈负相关;外向性因素的相关性次之。,人格与人格障碍的关系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的 模式非常相似,Saulsman和Page(2004)所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青少年:(1)宜人性和神经质分别与所有人格障碍呈同样的负性与正性关系;(2)严谨性与一些人格障碍呈负相关,但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3)对经验的开放性对于解释人格障碍变异无明显作用,人格障碍的病因,人格障碍的病因:生物学解释(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遗传和神经科学)有研究证明,个体的人格特征中有着相当大的遗传成分,因此有研究者推断人格障碍中也应该涉及到一定的遗传学成分。有调查发现8对同卵双生子和43对异卵双生子人格障碍和神经功能症的发病率:同卵双生为25,异卵双生为20;对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的病态人格的一致率进行研究发现,亲生父母有人格障碍的被收养子女其病态人格的患病率也较高。,除了遗传之外,生物学关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集中在神经科学领域。有学者认为,表现为适应不良的人格障碍是由于个体大脑皮质唤醒不足所致。大脑皮质发展延缓导致的左半球额叶激活水平提高可能是导致个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项原因。,心理动力学解释(精神分析学派):心里动力学派认为人格的形成在个体5岁之前就已完成,如果不能顺利通 过口唇期和肛门期,就会形成病态人格。他们没有严格区分青少年期或成人期的人格障碍,但指出个体5岁之后出现的长期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即为人格障碍。这一学派的研究者认为人格障碍是个性的障碍,源自早年的亲子关系受到了损害而导致的自我虚弱。一些严重的人格障碍形成于婴幼儿阶段。如果分离过程中出现了麻烦,则可能导致自我认同感低下,形成边缘性人格障碍;如果不能与他人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无论人格问题发生在哪个时期,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是由于自我功能低下,并表现为适应功能不足。这种自我功能的水平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之间。所有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功能”在正常应对情况下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稳定、歪曲或偏离正常的行为。,分离个性化过程有问题,亲子关系失调,适应不良,自我被消弱自我功能受损,性格障碍(人格障碍),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病态人格源自社会性学习的失败。他们认为,人格障碍是不良适应模式和强化的结果,认为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儿童期间单纯通过观察、模仿,既可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并可通过条件反射机理而巩固下来。有研究者指出,许多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出自于具有“病态表现”的家庭。出自这类家庭的孩子倾向,于用所获得的不良经验及方式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父母从不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这些孩子也不会从父母那学到如何处理他们情绪问题的技巧。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有极端的冷漠、退缩或情绪失控等人格异常的表现。对于反社会性人格的形成机制,行为心理学家强调攻击行为的学习和模仿以及在一些特殊情境下攻击行为的触发机制。残暴的行为模式常常来自于家长,特别是父亲或类似的人。有时反社会型人格者的父亲本身也是一个反社会型人格者。此外,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不可忽视。,认知心理学解释:认知理论家们把人格障碍解释为图式中歪曲或夸张的产物。因为错误的图式是“结构化的”或者被编织进了一个人正常的认知过程,所以这个人不会认为这些图式是错误的。例如,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他们的错误信念就是“我基本上被压制住了,所以为了功能正常我需要严格的系统和规则”。当事情无法达到他们心中的完美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失败感到罪恶和内疚,对他人的失职感到生气。因而导致持续的紧张、不愉快、疾病等状态。,(四)人格障碍的诊断以及分类,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CCMD-10为例)【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分类,ICD-10特异性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其它特异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未特定(包含:性格神经症、病理性人格)混合型及其它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烦扰型人格改变,CCMD-3 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DSM-IV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上述类型可以分为三类:A类特点:奇特或怪异 包括偏执型、分裂型、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 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C类特点:焦虑或恐惧 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这次鸡最后为什么会走过马路:分裂性人格:想要去和外星飞碟接触 猜疑和古怪的行为 分裂样人格:这是我们社会唯一容许他可以走的路径 社会隔绝(没有交 往愿望)反社会人格:它是看到我来了,要是你看到我也会吓的过马路的 侵犯他人权利、暴力边缘性人格:她是想去报复负心汉 自伤和不稳定表演型人格:如果他不走动没人会注意到他 过度情绪化 自恋人格:我认识这只鸡,我曾帮他走进演艺圈 以自我为中心强迫人格:在禽类的演化中,这种走路方式是合乎逻辑的 组织性、计划性回避人格:既然鸡已经过了马路,对我也没什么不好 抑制、社会隔离(害怕被拒绝)依赖人格:这条路鸡比较没走过,可能对他太难 时刻需要别人的照顾偏执型人格:他是要去攻击别人 极度猜疑,青少年人格障碍概述,二、青少年人格障碍概述(一)关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的争论(二)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诊断与评估,对733名社区青少年的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Bern-stein,1993)已发现人格障碍在青春期早期患病率最高(男性28%,女性185%),其后逐渐减少直至成年早期达到稳定(男性87%,女性109%)。一些研究者认为与年龄相关的人格紊乱发生率的下降可能反映了个体正常的成熟过程。与更年长的成人相比,少年与青年所使用的应付方式可能反映其低水平的冲动控制和自我觉知。另一些学者认为人格的发展在青春期那个前后发生动荡,因此人格障碍在青春期早期患病率最高。,青少年期人格障碍的高发病率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目前关于人格障碍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都热衷于探寻人格障碍在个体人格结构形成的早期,即儿童或青少年期的发展规律。1994年有研究以临床青少年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追踪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在青少年阶段的病发、诊断及治疗情况;1996Bernstein等171通过对641名儿童进行了10年的追踪研究,探悉了童年期相关因素对青少年期人格障碍的影响作用,发现青少年期的人格障碍不仅可以被诊断,而且与成年期的人格障碍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延续性;1999年Johnson等通过对纽约717名青少年的研究探讨了与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暴力和犯罪行为有关的青少年期人格障EfrainBleiberg等则于2004年对当前有效的儿童及青少年人格障碍治疗方法进行了归总和介绍。,关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的争论,(一)关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的争论 当前在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研究中有以下两点争论,一是青少年期个体是否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人格结构,三个人格障碍诊断和分类系统都曾明确指出人格障碍诊断必须到成年期才可以确诊;一是假使说强少年期个体的人格障碍可以被诊断的话,那么少年期人格的结构及人格障碍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1、青少年期的人格发展 已有大量的数据资料证实了青少年期相对稳定人格结构的存在。John等调查显示那些有违法行为的学生在适宜性和责任性两项因素的得分上明显低于那些没有违法行为的学生。内向的学生在神经质方面的分较高,而责任性上的分较低。因而John等在研究报告中推断五因素人格结构测查工具能够用于预测青少年期相关标准变量。还有研究显示,幼儿期胆怯害羞的儿童在青少年期比较容易表现出焦虑和内向的性格,当然,这些理论及研究也不是说在15岁时个体的人格已稳定不变,研究发现青少年期的人格特征能够预示50的成年期人格问题,另有50的人格问题在青少年期可能还不稳定或是无法测,而气质、孩童期经验、以及近年研究的家族环境因素对这不稳定的50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青春期人格结构以及人格障碍的发展路径 既然已经有研究证明个体在青少年期就具有了相对稳定的人格结构,那依据统计学观点,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偏离正常发展的情况。如何看待青少年期的这些差异?这是否就是青少年期的人格障碍?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派学者提出了被称为“人格冲突模式”的观点。他们认为青少年期的人格表现与成年期有很大的不同,某些在成人阶段被认为是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在青少年期应该被认为是完全正常的表现。“人格冲突模式”的概念最早由HalI在1904年提出,他认为冲突与危机是青少年期个体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使个体人格发展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HalI认为青少年期是个体发展经历巨变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要经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与精神困扰。在他们对有问题行为男孩的研究中发现,反而是那些在幼年从来没有尝试过犯罪或类似犯罪的捣蛋行为的儿童在青少年期更容易发生胆怯、内向或社会适应不良等人格问题。,青春期,个体快速发展(巨变),冲突和危机,心理压力精神困扰,人格特质的偏离,另一种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的理论被称为“人格连续性发展理论”。他们认为青少年期的极端情绪、心理冲突或情绪低落都是人格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Offer和他的同事们在1998年提供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青少年中只有20的人表现出临床病理学上的人格障碍特征,有20的人属于高危人群,60的被调查者是相对正常的。这一调查结果与“人格冲突模式”中所强调的“冲突是个体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必经历程”有重大出入。同时,有学者还对这些被试进行了多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在成年后人格障碍、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的比例与先前报告的基本相同。并不如“人格冲突模式”所预料的那样,人群比例发生逆转。相反,从个体纵向发展来看,青少年期的人格问题有延续到成年的趋势。,近些年应用大五人格模式对人格障碍所做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无论在维度水平还是在特质水平上,五因素模型与人格障碍之间的相关从青少年到成年都是具有跨时间稳定性的。也就是说成年期的人格障碍和青春期的人格障碍之间是存在承接性的。,Crawford等(2001)对407名社区青春期被试进行纵向研究,考察轴障碍(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和B类人格障碍从儿童期、青春期到成年期发展的整个关系模型。其结果显示B类人格症状从儿童期开始至成年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过男性和女性在B类人格障碍的发展路径上存在差异。青春期男性的B类人格症状是其后人格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青春期女性的症状发展模型则有所不同,除从儿童期开始的B类人格症状持续发展至成年期外,不同阶段的内外部症状与女性B类人格障碍的发展之间还存在间接的路径联系。女性儿童期的内部症状可以预测青春期B类人格障碍的产生,而女性青春期的外部症状也是B类人格症状从儿童期向成人期的发展的调节因子。详见图1和图2。,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诊断与评估,(二)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虽然三大权威疾病诊断体系对人格障碍的确诊年龄都有明确的限定,必须是成年之后,然而这些诊断评估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诊断评估标准。但是,对年龄小于18岁的人做出人格障碍的诊断评估的前提是人格障碍的症状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年(DSM-IV)专门针对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诊断和评估方法很少,并且也不完善,这里简单介绍两个针对性最强的常用的诊断和评估用具。,对青少年人格障碍进行诊断与评估时常用两大类测试工具。一是客观人格测试,一是人格投射测验。常用的客观人格测试量表有MMPI-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ACI、M-PACI(前两个只针对12至18岁的儿童,后一个量表可测9至12岁的儿童)、SWAP-200-A等。常用的人格投射测试量表有夏洛克投射测试、主题统决测试等。,MMPI-A简介:MMPI-A于1992年由明尼苏达大学出版,它是系列第一个专门为评估青少年人格及精神状况而制定的量表,由和改编而成。包含个临床量表(还包含Harris-Lingoes Subscales 和Social Introversion Subscales)、三个效度量表(CNS、F、L)、个补充量表(还包括PSY-5(Personality Psychopathology Five)分量表)、个Content Scales(还包括Content Component 分量表)。,个临床量表:Hypochondriasis 疑病Depression 抑郁Hysteria 歇斯底里 Psychopathic Deviate 心理变态Masculinity/Femininity 男性或女性气质Paranoia 偏执Psychasthenia 精神衰弱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 Hypomania 轻燥症Social Introversion 社会内向,三个效度量表:Cannot Say(reported as a raw score)?(CNS)VRINVariable Response InconsistencyTRINTrue Response InconsistencyInfrequency()F1 Infrequency 1F2 Infrequency 2 Lie(),个补充量表:MAC-RMacAndrew-RevisedACKAlcohol/Drug ProblemAcknowledgement PROAlcohol/Drug Problem Proneness IMMImmaturityAAnxietyRRepression,个Content Scales,A-anxAnxietyA-obsObsessivenessA-depDepressionA-heaHealth ConcernsA-alnAlienationA-bizBizarre MentationA-angAngerA-cynCynicism,A-conConduct Problems A-lseLow Self-EsteemA-lasLow Aspirations A-sodSocial DiscomfortA-famFamily ProblemsA-schSchool ProblemsA-trtNegative Treatment Indicators,电影:致命的诱惑边缘型人格障碍秘窗DID,多重人格搏击俱乐部DID,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改编剧本该片将“人格分裂”演绎到极致 布鲁克斯先生双重人格,高智商犯罪火柴人洁癖、强迫性人格 美丽心灵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 吸吮大拇指的男孩焦虑,书:我遗失了时间多重人格障碍 24重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本文(《青少人格障碍》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