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重庆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基地建设.ppt

    • 资源ID:5610220       资源大小:864.51K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基地建设.ppt

    重庆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基地建设,李隆云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一、中药有关概念,中药材一般人们认为,中药材的范围很广,在市场流通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统称为中药材,这种认识很简单,也很形象。“中药材:要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因此,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一、中药有关概念,中药、中成药 广义而言,中药包括传统中药和民族药,通常我们所说的中药指传统中药。传统中药是收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各种中药制剂,包括单方、复方制剂和以有效部位或单体化合物投料的各种制剂,包括传统的膏、丹、丸、散和现代的片剂、胶囊剂、微丸、缓释制剂、速效制剂等。,一、中药有关概念,中草药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草药主要是指民间用药,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多为植物药,少见或不见于药学典籍,而且应用地区局限,缺少比较统一的医药学理论及统一的加工炮制规范。,一、中药有关概念,天然药 天然药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出的单一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植、动、矿物成分的半合成品。有人还认为天然药物还包括植物的浸出物或提取物,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天然药和中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指导思想的不同。中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而天然药是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一、中药有关概念,道地药材 在明代以前的医药专着中未见有道地药材的名称,但类似的记载比比皆是。如陶弘景在评论产地与黄芪的质量关系时说“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岩昌者,色白,肌肤粗,新者亦甘,温补”。本草图经:“大黄,今蜀川,河东,陇西州部皆有之,以蜀锦纹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番大黄。”至今还公认四川阿坝地区及青海,甘肃武威所产大黄最佳,属地道。道地药材一词在明代广为应用。明太医院官书本草品汇精要在很多药材的项下都标明了地道产区,如白术,载:“地道-杭州于潜佳。”药商为了宣扬自己经售的是优等药材,也以地道药材作为宣传。,一、中药有关概念,道地药材 有些道地药材,一经确立,经久不变,也有很多药材的产地,时有变动,其原因如下:首先,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对不同药材的认识有变 动,如地黄,名医别录称:“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黄者佳”,本草经集注:“今人以泽地子黄最好”,宋.苏颂谓:“今处处有之,以同州者为上”,明.陈嘉谟说:“江浙壤地种者,质虽光泽而薄,怀庆府产者,皮有疙瘩而力大”,李时珍总结说:“今以怀庆府地黄为上,亦各处兴废不同尔”。近有学者认为,东北辽西和河北承德县是延胡索的故乡,该地区的齿瓣延胡索应是药材中的正品,有效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远远高于浙江。,一、中药有关概念,道地药材 其次,新产地之产品的质量超过旧产地的产品,那么产地就会随之变动。在宋以前,各朝代建都均在黄河以南,文化包括医药的兴盛也主要在黄河流域及南边地区。尤其唐代以前,药材的采集,药书所栽,大多限于蜀道、河西、河东及川广、云贵等地,药材来源局限较大。明清以后,政治中心北移,文化及医药也随之扩大。如黄芪,宋以前记载均限于西北及西南地区,记载的地道产区限于“宪州、原州、宜州、宁州”,而今认为山西及内蒙一些地区的锦黄芪质量最好,为地道药材。再者,一些药材随着引种扩种,野生变家栽及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新的优良品种的培育,会出现新的产地。,一、中药有关概念,植物药 植物药是指植物或其提取物制的的药物。美国和德国对植物药的定义是:“在治疗中所选用的药物是植物或提取物(包括整体的提取物或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欧共体对植物药的定义:“植物药是指用单一或多种植物配伍,含有专一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用于医疗目的的医疗产品。”西方植物药与中草药是两个同源却完全不同质的概念。都是植物入药,前者仅应用生药,偏重单味药,是植物化学的产物;而后者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君臣佐使,反映中医药理论。,二、中药材GAP实施背景、概况及发展思路(一)实施中药材GAP的背景和意义(二)中药材GAP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三)国内外中药材GAP实施概况,(一)实施中药材GAP的背景和意义,中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投资热点。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正受到广泛重视和青睐,世界上约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药(包括天然药物),年贸易额达150亿美元;加之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天然化妆品及天然香料等,年成交额达300亿美元。,背 景 1,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7年我国中药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额达到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额为1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累计出口4.8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40.7%,同比增长17.1%。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6.3%。,背 景 2,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今后10年国际植物药市场的增长势头迅猛,大约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以平均10%的年增长率递增,10年后将越过1000亿美元销售大关。由此可见,中药产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具有非常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中国,迄今无序的开发导致一些药用植物物种濒危,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尽管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在总量上是资源大国,而人均占有量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之近年来中成药及相关工业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和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野生药材资源日渐稀少,有的甚至已竭源枯种,供不应求的现象极为突出。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种类就占了47%,形势不容乐观。,背 景 3,近年来,国际贸易舞台大刮环保风,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等规,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方面的限量指标。我国产品屡屡在这个标准上“触礁”,是我们的中药出口多年徘徊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背 景 4,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00年第1季度药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各类药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是中药材,达34.6,2001年同期为25.4。近几年来基本上在25%30%,令人触目惊心!药材的质量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质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严重败坏了中医中药在国际上的信誉,也成为我国中药走上国际市场的一个重大障碍。,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的标准化是基础,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背 景 5,背 景 6 稳定中药材药效造成中药药效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稳定 中药材 生态环境多样性(entironment diversity)生物物种多样性(biodiversity,biological diversity)化学物质结构多样性(chemodiversity)生物转化和/或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biotransformproducts diversity)各具特色的炮制品(处方药)、复方入药形式多样性 煎煮方法(如文火、武火、先下、后下等等)生物活性多样性(bioactive diversity)中药复杂系统,背 景 6 稳定中药材药效措施 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与时俱进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道地药材(区域性药材)固定产地固定物种或品种优良品种的培育 150余种中草材已进行了规范化种植(养殖)研究,背 景 7,目前一些大型制药企业为了获得来源稳定、质量高、农药残留少的中药材而要求在中药材产地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呼声日益强烈。如:广州广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等。刚刚成立的南京同仁堂洪泽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公司。,意 义 1,建立规范化的药材生产基地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满足医药行业的用药需求,目前中药材总量的70%左右依靠人工栽培或饲养,发展中药材生产便成了满足国内外供需关系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药材质量,减少或避免伪劣药材扰乱药材市场。传统的小农生产已经很难保障医药行业对药材质量的具体要求。,意 义 2,由于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属于特用经济作物,经济价值较高,因此,也不失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财之路。我国大部省区均有一定规模的药材基地,尤以河北的安国、安徽的亳州为最,这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让人们尝到了“要发财、种药材”的致富甜头,逐渐形成了规模。,意 义 3,部分中药材生产业已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如吉林抚松的人参种植、宁夏中宁的枸杞种植、重庆石柱的黄连种植、秀山金银花、河南西峡的山茱萸种植等。四川省更是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作为该省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此外,药材生产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中药材GAP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中药材GAP是一项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各种影响因子,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真实、安全、有效及质量稳定可控的基本准则。,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简称中药材GAP),中药有关规范,GSP(Good Supply Practice):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药材(品)市场GMP(Good Manufactory Practice):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CP(Good Clinic Practice):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新药开发)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新药开发)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Interim),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 2002年4月17日颁布 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规定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二00二年四月十七日,两点说明之一:本规程所指的中药材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即包括:1、传统意义上的中药(Chinese medicine)2、草药(Herbal medicines)3、民族药(Ethnic medicines)4、植物药(Phytomedicines),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两点说明之二:本规程所指的中药材生产全过程是指:从中药材生产所需的环境检测、生产基地选择开始播种(放种)或育苗移栽等再经栽培或饲养管理,及植物、动物或菌物自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地初加工直至形成商品药材为止的全过程。,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2003年9月19日SFDA以国食药监安2003251号文印发了关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检查项目104项,其中关键项目19 项,一般项目 85 项植物药认证检查项目 78 项,其中关键项目15 项,一般项目 63 项,总 则 产地生态环境 种质和繁殖材料 栽培与养殖管理 采收与初加工 包装、运输与储藏 质量管理 人员和设备 文件管理 附 则,已颁布的中药材GAP(试行)共分十章五十七条。主要章目为:,中药材GAP的基本内容,中药材GAP主要内容,SOP1.产地自然条件2.品种类型3.种子种苗和种仔品质及标准4.育苗和移栽标准操作5.种植和养殖密度标准化操作6.主要病、虫、草害的类型和防治7.田间管理和动物饲养管理标准化操作8.采收与加工标准操作9.留种技术标准操作10.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1.质量标准与监测12.包装、储藏和运输标准操作,(三)国内外中药材GAP实施概况,全世界药材或药用植物GAP研究制订和实施情况发展示意图,2004年国务院412号文特批的500项行政许可法未列出的法规或条例中352项即为中药材GAP认证。,我国中药材GAP认证的法律依据,国家科技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专题立项情况,“九五”期间共支持了74种中药材种植研究专题,其中1999年20种,2000年52种;“十五”期间立项支持33种中药材种植研究课题,两个五年计划共支持105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另外,在立项支持的17个省级基地项目中包含75种中药材的种植研究内容,即“九五”和“十五”共立项支持了180种中药材的种(养)植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品种(19992003),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品种(19992003)(续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品种(19992003)(续二),迄今已公告7批,正式通过47家企业,41种药材,52个GAP生产基地的GAP认证。,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药材GAP实施的现状看,企业通过GAP认证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每年申报GAP实施的企业在80-100个之间,而实际通过GAP认证的项目不足10%。从GAP属性看,GAP是基地认证而不是品种认证,这就为拓展中药材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家中药材GAP人参基地建设示例,集安人参基地建设 提出了“规范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战略构想,设计了“建设林参药立体资源库”的蓝图。针对参场整合、基地建设、参加工厂房建设、各项原始记录和文件整理完善问题,逐项落实了工作任务,在调研现场明确了分工和包保责任制。先后层层培训520余人次,指导完善各类软件数百项。借用、补充、完善、编制了各项管理规程199个,生产操作规程112个,技术规程37个,各项原始记录18000余项。硬件建设成效显著,整合了新开河有限公司六个参场,建设人参GAP基地3058亩,建设标准化人参加工厂一座,人参GAP工作站2个,参场工作间6个,完善参地气象站6个,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中药材 GAP 检查公告(第 1号)2003,中药材GAP检查公告(第2号)2004,中药材GAP检查公告(第3号)2005,中药材GAP检查公告(第4号)2006 2,中药材GAP检查公告(第5号)2006 12,三、全国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1999年科技部批准四川建设首国家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国已经建立了17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吉林、贵州、云南、广东、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天津、重庆、山西 等),16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宁夏、江西、山西、黑龙江、浙江、陕西、海南、湖南、安徽、河北 等)。建立430个中药材品种的GAP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700万亩。大中型制药企业开始介入原料药材基地的建设,全国已有55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约占总数的一半)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品种达400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区、市)开展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工作以来,累计投入科技经费约25亿元,重点支持了1300多个中药产品的开发研究等创新工作。,三、全国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九五”期间拨款1895万元支持中药材种植研究,占中药现代化总经费的32%,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8018万元。“十五”期间国家投入2163万元,占中医药现代化总经费的21.6,带动地方及企业投入9393万元。其次,加快了我国中药材GAP的实施,提高了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产量。99年开始两个五年计划共支持120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建立了413种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122种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中药材的生产带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很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都带有区域特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培养了一批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专业队伍,推动药用植物栽培学科的发展。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重新组建药用植物栽培学的队伍,参与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中。在已验收的十五个省或自治区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上,基本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专业队伍。,三、全国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GAP认证药材 2007年止已通过GAP认证的药材品种40个,47家企业:人参3、三七2、板蓝根2、山茱萸4、丹参、鱼腥草、西红花、西洋参、麦冬、栀子、青蒿(仅供提取青蒿素使用)、罂粟壳、黄连、穿心莲、灯盏花、何首乌、太子参、桔梗、党参、薏苡仁、绞股蓝、铁皮石斛、天麻、荆芥、黄芪、广藿香、川芎、泽泻、白芷、苦地丁、银杏叶、太子参、龙胆、玄参、地黄、山药、当归、款冬花、头花蓼、平贝母,四、重庆市中药资源情况,历史悠久,道地药材久享盛誉 重庆市自古即是我国中药材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野生)采集、药材加工、经营销售历史,并延续至今。黄连、丹皮、川党参、补骨脂、佛手、厚朴、黄柏、款冬花、白术、金银花、玄参、续断等道地药材久享盛誉,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四、重庆市中药资源情况,中药资源丰富,种类众多 据2003年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调查,重庆市拥有中草药物种资源5832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药用植物4962种、488变种,药用动物377种、25亚种,药用矿物20种,总蕴藏量为163万吨。上述物种资源中,包括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品种中的306种,列入国家珍稀濒危物种86种。在药材供需方面,我市区域内制药企业和医院直接购货的品种有498种,其中地产品种294种(占59%),纯由外地调入的品种204种(占41%),地产品种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以前的350余种减少到目前的294种。野生药材年采集量逾10万吨。,四、重庆市中药资源情况,中药材种植品种多,基地分布广 目前重庆市生产的中药材品种约552种,其中栽培(家种)药材206种,在地面积约40万亩,但多数系沿袭传统种植方式小规模个体种植,栽培量较大的品种仅35种,主要分布于石柱、巫山、巫溪、城口、奉节、酉阳、秀山、江津、彭水、武隆、綦江、铜梁、合川等县市。,五、重庆市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规范化栽培 规范化栽培是我国80年代作物栽培学的一重大突破,是系统工程学在栽培学中应用的一项主要成果。将系统论观点和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引人农业,为使作物栽培学由“经验科学 上升为精确科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规范化栽培技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者于八十年代后期在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将规范化栽培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药用植物栽培,经川红一号品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川郁金生产规范化和基地建设研究、姜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青蒿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等课题的应用证明,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增产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规范化栽培研究方法的引入对促进药用植物栽培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五、重庆市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规范化栽培特点 规范化栽培包含二层含义:一是指栽培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二是指具体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方案),将栽培措施指标化、定量化、精确化、程序化。规范化栽培遵循系统论原理,开展综合研究。将栽培技术单元放在栽培大系统内进行分析和研究,立足综合,重视单元筛选和研究单元之间的关系,发挥整体功能,使各项栽培技术单元达到最佳配合。系统地观测、研究植株生育规律及器官间的相互关系。栽培措施与生育、生态指标数据化和规范化,通过研究植株生育规律,将栽培措施的应用与生育指标紧密相连,并数据化、指标化,有利于看苗诊断,看苗情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了对中药材生长发育和农艺措施调控效应的预见性。,五、重庆市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GAP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是一项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各种影响因子,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制定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真实、安全、有效及质量稳定可控而制定的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分为3个部分,产前:产地生态环境(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生态因子);种质和繁殖材料(正确坚定物种,保证种质资源的优质化)。产中: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大田生产的农艺过程。产后:采收与产地加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必须在总结前人种植加工等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分析,综合评价,并在实践中应用证实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即操作规程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五、重庆市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自1999年国家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以来,重庆已申报获准国家中药材GAP技术研究及规范化基地建设攻关项目多项,涉及半夏、天门冬、仙茅、金荞麦、冬虫夏草、黄连、川党参、板蓝根、川续断、青蒿等品种。同时在市科委的资助下,我市还开展了黄连、丹皮、葛根、补骨脂、白花前胡、白术、紫苏、白芷、太白贝母等品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此外,由各区县市地方政府和企业已经启动开展的研究品种还有金银花、款冬花、薯蓣、黄栀子、白芷等。,已完成GAP认证的药材青蒿、黄连分别于200年2004年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款冬花于2006年国家中药材GAP认证。已经完成基本GAP认证所需研究的药材有:白术、丹皮、白花前胡、白芷。即将完成规范化种植研究,待认证的药材玄参、续断、川党参、太白贝母、栀子、枳壳、紫苏、金荞麦、金银花、何首乌。,五、重庆市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六、重庆市道地优势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情况,1、重庆优势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 收集了川党参种质资源20余份、黄连种质资源20余份、何首乌种质资源20余份、青蒿种质资源300余份、玄参种质资源10余份、白术种质资源10余份、粉葛种质资源20余份、灰毡毛忍冬(金银花)20余份、续断30余份、金荞麦10余份。,六、重庆市道地优势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情况,2、开展了青蒿、黄连、川党参、灰毡毛忍冬、玄参、粉葛药材的RAPD、ISSR、SRAP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阐明了主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3、开展了青蒿、黄连、灰毡毛忍冬的种子繁育学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育种技术研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4、建立了大黄、黄连、青蒿、川党参的种子种苗标准5、完成了青蒿、灰毡毛忍冬、粉葛的区域性实验,起草了相应的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六、重庆市道地优势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情况,6、采用系统选育方法、无性系育种技术选育了粉葛粉用、药用新品种各2个(合川苕葛、地金2号),灰毡毛忍冬新品种1个(渝蕾1号),青蒿新品种1个(渝青1号)。灰毡毛忍冬新品种已通过重庆市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青蒿新品种、粉葛粉用和药用新品种已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7、正在开展的工作已基本选育出优良品系的药材:青蒿、何首乌、玄参、粉葛。已开展选育工作的药材:灰毡毛忍冬、何首乌、粉葛、玄参、黄连、川党参、白术、白芷、栀子、丹皮。,七、中药材标准化工作进展,制定了青蒿、黄连、川党参、灰粘毛忍冬、玄参、粉葛种植技术规程等重庆市地方标准,正在起草青蒿原种生产技术规程、青蒿种子质量标准、粉葛种苗标准、黄连种苗标准、川党参种苗标准、灰粘毛忍冬种苗标准、玄参子芽标准等重庆市地方标准。,八、重庆市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从“九五”末期开始,我市加大了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科研投入和基地建设的引导扶持,使我市中药材生产在质量、技术水平、规范化程度及规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百万亩中药材产业化工程已作为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之一进行实施,黄连、半夏、丹皮、白术、葛根、青蒿等中药材GAP规范种植基地建设进展良好,据统计,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90万亩,其中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面积近40万亩,年产中药材35万吨,产值88亿元。,九、规范化种植基地布局,(1)渝东北中药材产业带 包括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州、忠县等区县,该区域以长江水域以北地区,区域内生态差异大,既有高山深谷,又有低山丘陵,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该区以发展川党参、款冬花、淫羊藿、西洋参、独活、藁本、川牛膝、大黄、云木香、贝母、佛手、木瓜、前胡、华细辛、重楼、天麻、红豆杉、小茴香等品种为重点。,(2)渝东南中药材产业带 该区域以长江水域以南地区,主要包括以乌江水域为轴线的地区。包括石柱、丰都、涪陵、武隆、彭水、酉阳、秀山、黔江和南川,区域内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四季分明,季差大,日温差大,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植被生态垂直差异大,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该区重点发展黄连、青蒿、金银花、半夏、川续断、玄参、白术、天冬、白芨、何首乌、栀子、天麻、杜仲、黄柏、厚朴、山茱萸、前胡、毛紫菀、白芷、吴茱萸、红豆杉、云木香、天麻、百合等品种,九、规范化种植基地布局,(3)都市周边区域中药材 该区域包括主城9区、合川、江津、綦江、铜梁、璧山、永川、大足、荣昌、北碚、长寿等区县,该区适宜发展并有种植基础的有葛根、枳壳、花椒、补骨脂、使君子、半夏、金银花、瓜蒌、金钱草、佛手、银杏等品种。,九、规范化种植基地布局,十、机遇分析 来自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农业部关于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农经发200617号)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纲要(2006-2020)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农 业 部 文 件农经发200617号农业部关于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2006年8月15日,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科发社字200777号 科学技术部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教育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七年一月十一日,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药知识产业,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中药材GAP推进工作重点,十一、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慎重选择药材品种 1、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 2、根据市场信息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十一、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二)慎购中药材种子、种苗 在购买中药材种子种苗时,首先要买良种,如菊花、地黄、栝楼、银杏、金银花、红花、丹参、白芷等中药材都有不同的栽培品种类型。应选购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即使是同一药材品种的种子,质量常常也有较大的差异。桔梗种子,一年生者俗称“娃娃籽”,不管是出苗率还是出苗后的植株生长势均不如二年生植株产的种子,十一、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谨防虚假广告 1故意夸大药材生产的适宜地区 2故意“缩短”中药材的生长周期,以迎合人们致富心切的心理 3虚估产量或产值,以极高的亩产值哄骗购种者 4以包回收产品为诱饵,诱使种植者上当受骗,甚至谎称签订包回收公证合同 5出售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种苗,以谋取不义之财 6以“免费供种、联合种植”等为名,实为变相收费。,十一、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四)了解我国药材市场、开辟销售渠道 我国现有17个国家认可的中药材市场,如安徽的亳州、江西的樟树、河南的禹州和百泉、河北的安国等。从中药材市场,种药者能获取较为准确的种药信息,还能将收获的药材销往药市。,十一、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五)了解中药材生产的特点 1中药材生产讲究产量、质量并重的原则2中药材栽培有忌连作的特点 3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十二、规范化生产基地的运做模式,1、大型制药企业+基地公司+农户 2、公司+农户 3、药材加工经营公司+农户 4、公司+农场 5、公司专业合作社,十三、对策,1、加强中药材品种选育的相关研究工作 中药材品种选育是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和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种选育应引起更广泛的重视,鉴于中药材品种选育基础薄弱的事实,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主要是:(1)在现有农家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筛选、纯化、比较后,确定优良品系,直接应用于生产,采取以“选”为主,以“育”为辅,“选”、“育”兼顾的策略。(2)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护、创新和利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前提,我市中药资源非常丰富,但资源收集和评价研究滞后、资源保护不力,到目前,我市尚没有专业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圃,收集的资源保存在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资金和场地都无保障,致使许多研究工作无法开展。(3)加强重要药材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十三、对策,2、良种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十三、对策,3、制订规范的中药材生产管理规程和技术标准。在中药现代化实施过程中,我市制定了一些中药材生产管理规程和技术标准,但这些标准和规范一是数量上与生产实际需求相比,明显偏少,二是单品种看,从“种源”到“产品”的规程规范和标准不完整,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研究工作,在规程和标准的制订中应注意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十三、对策,4、加强中药材安全性的评价、研究和各品种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中药材安全性,特别是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中药材及其制品出口受阻的“瓶颈”,我国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和中国药典中有规定,与国外的标准比较,规定的种类较少、有的标准偏低,已不适应中药现代化要求和国际社会对中药材安全性需求的需要。中药材的重金属和农残应有更严格限量要求,宜根据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现状增加必要的检测项目,制定新的限量标准;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测试平台和社会认可的测试分析中心,以保证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得到有效的监控。,十三、对策,5、注重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中药材遭受到多种病虫病的危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损失大,由于药农对农药缺乏有关常识,滥用、误用农药问题突出。应注重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发,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同时加强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的推广。,十三、对策,6、加强紧缺濒危中药材的驯化抚育研究。当前对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措施不力,受价格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常遭掠夺性开发,导致毁灭性破坏,我市的紧缺濒危中药材主要有川贝母、半夏、白芨、重楼、华细辛、石斛、五倍子等,由于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有些药用植物分布区域缩小,甚至减少到物种灭绝的边缘。加强紧缺濒危中药材的驯化抚育研究对改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十三、对策,7、重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科学的种植技术普及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重研究,轻推广”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以及我国中药材生产管理部门不明确、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理顺中药材生产管理部门,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人员培训和推广工作的扶持力度。,十三、对策,8、GAP建设的条件(1)资源、药材品种、道地性(2)科技支撑(3)企业(人才、硬件)(4)科学研究,十三、对策,9、加工场所与仓库建设,符合中药材仓储标准,十一、对策,10、发展道地药材,加强中药材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有机药材申报,无公害认证,原产地国家标准制订与发布,专利,四川道地中药材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 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委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管理方法及技术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编委主编青蒿种植关键技术,2006年出版。全国教材药用植物育种学大黄、黄连药用植物繁育学青蒿、大黄、黄连药用植物资源学青蒿、大黄、黄连药用植物栽培学黄连青蒿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川党参产业化生产与经营葛根产业化生产与经营黄连产业化生产与经营金银花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专著,谢谢!,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基地建设.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