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收支管理》PPT课件.ppt

    • 资源ID:5607849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收支管理》PPT课件.ppt

    财政收支管理,税收财政支出国家预算与公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税收,税收概述税收分类税负转稼和归宿理论税收制度及其发展我国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税收的经济效应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概述,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佳的形式税收的要素税收的职能与作用,税收的概念和特征:英国新大英百科全书:税收是国家公共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是强制的和固定的征收;税收是无偿的。美国现代经济学词典:税收的作用在于为了应付政府开支的需要而筹集的稳定的财政资金。税收具有强制性,它可以直接向居民或公司征收。日本现代经济学辞典:税收是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为筹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资金,而按照法律的规定,以货币的形式对私人的一种强制性课征。斯蒂格里兹认为,税收基本不具备自愿的性质。他认为,税收和大多数财富转移不同。“大多数其它转移是自愿的,而税收具有强制性”。,税收是由政府来征收的;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税收是强制征收的;税收是无偿征收的;税收的征收有固定限度。税收的依据是法律规定的标准;税收的客体是经济组织、单位或个人,即纳税义务人;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经费开支的需要而征收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和任务而服务的;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会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通过举借公债来取得公共收入,是以支付一定的代价为条件的。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向公共场所或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或享用者取得,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入,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税收的要素,课税主体:亦称“纳税人”或“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或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税负的承担者,即负税人。课税客体:俗称“课税对象”,即是课税的目的物,也就是对什么课税。课税客体或课税对象不一定就是税收的源泉即税源。税率:是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它又可具体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等三种形式。,税收的职能与作用,税收的职能:组织财政收入:税收能够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利用税收杠杆,调整生产要素的部门流动,协调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调节经济发展速度。税收的作用:确保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流;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政治作用。,税收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将税收划分为不同的税种:按课税对象可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按最终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税负转稼和归宿理论,税负:指因政府课税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或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税负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以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或压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等方式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税负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或是税收负担转移的最后结果。,弹性的数学含义是两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只要弹性系数小于1,就是缺乏弹性的;如果大于1,则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大而需求弹性很小,税负将更多地由消费者来承担,反之税负将更多地落在供给者的身上。,弹性与税负转嫁的关系,看一个对面包征税的例子,假定在政府对面包课税之前,面包市场供求平衡的销售量是100吨,均衡价格是每袋2元;在这2元中,既包含了供给者生产面包的成本核算,也包含了正常的利润。现在,政府决定对面包征课销售税,每袋的税额是1元。如果我们把政府提供的补贴看做是一种反向的税收,那么转嫁依然是存在的,同样可以分析这些补贴最终转嫁给了谁。如在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之前,小麦的市场售价是每公斤3元。政府决定对每公斤小麦提供1元的补贴,结果在每公斤2.2元时实现了供求平衡。,税收制度及其发展,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是国家为达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设置的税收体系,其关键是确定主体税种和各个税种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税制;另一种是复合税制。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复合税制。,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制原则:是制定、完善、执行税收和税收政策所依据的准则,是支配税收制度建立和影响税收制度总体运行的深层观念体系。配第的租税原则:公平原则;简便原则;节省原则。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原则。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国民经济原则(税源选择要有利于保护税本、税种的选择);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斯蒂格里兹的税收原则:经济效率、管理简单、可变性、政治代表性、公平性。当代税收制度的原则:公平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经济效率原则(中性原则、节约和便利原则),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公布了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中国以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繁琐的税务条目和落后的纳税手段,在175个受调查的国家(地区)中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据美国国内收入局1992年年报统计,当年税收征收成本65亿美元,占税收收入总额11207亿美元的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为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根据我国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改前,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1994年税改后,征收成本有所上升,到1996年约为4.73%,到上世纪末达到5%8%。从2000年进入福布斯统计开始,中国的企业税收负担指数便一路上扬,2002年位居第三,2004年第四,2005年更是以160的指数“跃升”全球第二。,过快的税收增长对国民经济或许也是一种需要警惕的信号,应当进行统筹考虑。在税收和税法领域,要强调对国家的征税权和纳税人权利要予以均衡保护。“诺斯悖论”:一个国家(政府)必须演化为一个有效、公正的契约第三方执行者,这意味着国家(政府)应该强大到能“有效监督产权、强制实施契约”,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政府)一旦具有了这样强制的力量,那么,那些管理这个力量的人便会利用这种力量来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以牺牲社会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居民消费能力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我国居民工资占GDP的比例,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颜渊第十二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对话。,1994年我国的税制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税收体系。内容:以推行规范化增值税为中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体系。合并内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个人所得税,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中国最高立法机关2月日首次审议了旨在统一不同类型企业税收标准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这一草案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设定为。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将实行的照顾性税率。此举将结束中国长达多年的内外资企业税负彼此不同的“分制”时代,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事件。调整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按照对基本生活费用不征税的国际惯例,免征额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08年3月1日起提高到2000元。2011年9月1日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税收的经济效应,行为效应:影响人们对工作、储蓄、教育、消费的决定。财政效应:影响人们保险及养老计划的决定。一般均衡效应:工资税或资本收益税会改变经济的均衡点。告示效应:通过税收通告,税收的某些效应在征收之前会被察觉到。乘数效应:增加某些支出通常要引起多倍的产量和就业量的变化。收入效应:征税对纳税人的商品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体现为纳税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替代效应:征税或增税影响商品相对价格,从而引起不同商品购买量的变化。,消费税引导消费作用加强:将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纳入征税范围增收424万元;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减收8.03亿元;扩大石油制品征收范围增收23.09亿元。资源税政策体现节约型社会要求:资源税税额;恢复对有色金属矿全额征收资源税;调整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2006年资源税完成207.26亿元,同比增长45.3%。个税调整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后,减少个税纳税人2000余万人。一大批中低收入者因不用纳税或纳税减少而得到实惠。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加强。取消农业税,支农资金创新高:2006年,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终结,标志着国家与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00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为此共安排1030亿元转移支付,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其他公共收入形式,政府发行货币: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捐赠:政府有时也能得到来自个人或组织的捐赠,这往往发生在政府为某些特定的支出项目融资的情况下。使用费: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使用费,也是公共收入的一个来源。规费:是政府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增长理论财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财政支出构成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的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是政府根据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将财政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配到各种不同用途上去的一种政府行为。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职能而发生的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及转移支付的总和。财政支出既可用绝对量(以当年价格换算的公共支出规模以及以不变价格换算的公共支出规模等指标)来衡量;也可用相对量(一国公共支出占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续上),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变化情况,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变化,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续上),若干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中央政府支出总额占GNP的比重(1985),单位:%,1低收入国家中不包括中国、印度;2数据根据90个国家的抽样得出;3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8年发展报告。,数据表明,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上,尽管不同国家的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各不相同,而且在一国的不同发展时期,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有较大差异,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甚至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公共支出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的趋势不仅体现在各国公共支出规模绝对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其相对量增长上。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都在增长。,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梯度渐进增长论发展阶段增长论官僚行为增长论,政府活动扩张论,瓦格纳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GNP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NP的比率相应提高。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比率上升趋势的原因是工业化,这种变化的逻辑关系是:,瓦格纳法则,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瓦格纳法则适应了当时俾斯麦政府强化国家机器,扩大干预经济,以加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的需要。,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60年代初认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激变”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涨;当这种“激变”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是指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梯度渐进增长论,发展阶段增长论,美国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都论述了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公共积累支出:财政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取决于资本品的外部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占较高的比重;在中期,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在成熟期,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公共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共用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来看,这一弹性一般大于l。转移支出:转移支出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发展各阶段政府的收入分配目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政府负责提供服务的部门。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官僚机构在提供共用品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导致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低下;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官僚行为的成本相对较高;共用品不以价格形式出售,社会成员对公共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其敏感度无疑低于市场价格。官僚机构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利用低效率工作增加投入量。,官僚行为增长论,财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增长既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前提,也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动因。技术加速发展:技术发展和工艺的变化一方面使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增加了重置费用,另一方面要求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政府职能扩大:现代国家的政府不仅要干预经济,还要支持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提供更高的社会福利保障。,人口发展趋势:人口增加促使各方面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总量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对公共支出的水平和结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导致原有城市的扩展和新城市的增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政府购买商品的总价格上升,雇用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薪总额上升。城市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出现拥挤现象,造成对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大幅提高。外在因素:政府转移支出、政府筹集收入能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构成,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用于行政管理所需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如行政国防、文教科卫、经济建设支出等;转移性支出: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的转移,包括社会福利、债务利息和捐赠支出等。根据财政支出的费用类别,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其他费用。,不同类型的国家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出所占比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出增长的同时,在用于社会福利性方面等的转移性开支占GDP的比重较高,为41.0%;而国防支出、交通等购买性支出占45.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增长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主要集中在购买性支出方面,特别是在公共投资方面,占61.5%,而转移性支出只有22.5%。,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政府所关注的问题更侧重于社会的公平问题,而不是效率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提高经济的效率成为政府财政支出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支出政策思想。,我国各时期各财政支出费用项目比重(%),我国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及比重(亿元)(%),美国联邦政府1965年和2004年财政支出结构,单位:亿美元,在财政支出增长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的有关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得很快,美国联邦政府支出的45%用于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而用于行政公务的费用只占总支出的10%。随着战争威胁日益减弱,国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就随之而下降了。,美国州和市县镇政府1965年度和2002年度支出结构,单位:亿美元,可以看出,美国州和市县镇政府的总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各种社保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比例高达70%多,政府本身行政公务费用只占16%。其他的支出除了高速公路建设、利息等项目外,大都也支出在其他的公共服务项目上。据资料显示,美国马萨诸塞州2003-2004年度政府的财政开支中,25%用于健康保障,25%用于教育,23%用于警察设备和工资,16%用于行政公务运转费(包括公务员的福利和薪水),11%用于政府举债的利息支出。,2003年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单位:亿元,可以看出,即使不包括预算外支出,仅就财政决算表上的支出结构看,社保、救济、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型支出只占16%,而经济建设高达28%,行政公务费用为19.1%。从2002年的数据看,没有进入财政预算表但有统计的预算外收入达4479亿元,其中85%用于自收自支单位或者收支两条线单位的行政性供养费用。,2003年国家实际支出结构表,单位:亿元,注:实际国家支出为财政表上支出24650亿+预算外收费支出4500亿+扣除财政转移外的社会保障费支出2592亿+3000亿非编制人员供养费用;实际经济建设支出4407亿为除其40%的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和行政管理费后的数额+预算外支出中的经济建设费用315亿;行政管理费为财政决算表上的4713亿+预算外收费支出的85%即3825亿+经济建设支出的行政管理性费用2728+3000亿非编制人员供养费用。,可以看出,2003年由国家财政、预算外资金、企业和村民交费和列支成本支出的行政事业供养费高达14266亿元,加上公安和武装警察的1500亿,达到15766亿元,占2003年GDP的13.52%,这些被供养的公务人员所消耗。整个国家总计支出37960亿中的37.58%由被供养人员所消耗。,部分省市近年行政管理费用与财政支出(亿元),除北京、上海、江苏等个别省市外,大部分省份行政管理费和地方财政支出在逐年增加,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也呈增长趋势,其中四川省行政管理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2003年高达12.91%,而且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其中的行政管理支出却不断上升。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平均每年17.7,与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4.7%,1998年则达到14.8%,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15.6。在国际比较中是属于比较高的。高收入国家平均为9.5,其中德国为6.9;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12.3,其中波兰为8.5;中国属于其中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为14.9,其中罗马尼亚为6.5;低收入国家为18.1,其中印度为11.9。,2003年中美两国财政公共服务程度比较,%,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增长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和12.7倍。可见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公务用车、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浪费:这是民众近年来关心的热点,中央曾三令五申遏制这些浪费,各地也采取过一些改革措施,但至今这几方面的开支都在两三千亿元以上。政府会议浪费:我国各级机关每年会议不胜其多。例如西部某县2003年县委县政府及其下属部门召开涉及乡镇的会议达375次。近年来会议规格、标准、档次还在升高,有些成为变相的公费旅游。,“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据有关部门披露,我国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政绩工程”。一些欠发达地区竞相盖起豪华办公楼,例如一个省级贫困县的政府办公楼耗资7000多万元,相当于该县年财政收入的1/3;一个只有7个村干部的村委会耗资400多万元兴建办公楼。能源和资源浪费:某城市48家政府机构2004年人均耗能量、用水量和用电量分别是当地市民的4倍、3倍和7倍。我国政府机关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是美国1999年平均水平的133%。我国公务员人均纸张耗费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同期,我国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够:我国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在行政透明度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监督“死角”。公共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对政府行政成本考核不够重视:产权主体缺位;责任主体缺位。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本来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政府无权任意改变,但政府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执行弹性化和容易变通的特点为官员大手大脚地花钱提供了便利。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参与:政府官员掌控着公共资源的定价和配置权,缺乏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参与决策的机制,这也导致了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原则:公共支出结构优化,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公共支出总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合理的前提下,公共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符合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且各构成要素占公共支出总量的比例协调、合理的状态。适应性原则:指财政支出与支出目的、财政体制、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协调性原则:指支出结构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即指各个要素的动态平衡。效益性原则:指支出结构的变动应该使支出“所费”与结构发展带来的“所得”之间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限定财政支出的范围,从那些市场机制解决的领域退出;加强社会公共性支出;教育:1997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比例分别为2.5%、2.59%、2.79%2.87%、3.19%、3.41%,低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我国1999年政府财政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NP的比重仅为0.66%(包括企业和高校自筹则为1.36%),低于发达国家3%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73%(1994年)、巴基斯坦0.92%(1987年)、巴西的0.84%(1995年)。年,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占的比重约为,2006年又降到。估计今年这一比重有望超过。不考虑教师工资增长因素,2006年至2010年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逐步解决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问题,社会保障:1999年我国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为179.8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36%;2000年为213.0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34%;2001年为266.6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41%;2002年为372.9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69%,均低于上述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偏低,影响了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据统计,全国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96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3699亿元,增长了6.21倍。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业支出等。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争取到2010年,建立健全功能齐全、安全有效、公平低价的城乡初级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对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财政投资。,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是指财政支出对国民产出增长及稳定经济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财政支出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表示政府购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倍加变动的效应。财政支出的经济稳定作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引致无效。,国家预算与公债,国家预算概要国家预算的分类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预算外资金国家预算平衡预算赤字的弥补公债,国家预算概要,预算:预算(budget)一词,是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种项目的计划,包括对所需资源和可用资源的预计,通常还需要与过去一个或多个时期进行比较,并说明未来的需求。政府预算:就是公共部门预先安排的基本收支计划,它反映公共部门的所有经济活动。特点:政府预算规模的灵活度大于私人预算;政府预算决策是非营利性的,这与私人预算的营利性不同。,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以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反对赤字预算,坚信预算平衡才是理财正确的标志,被称为“健全财政原则”。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政府预算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英国。特点:政府预算制度是经济利益争夺的产物;政府预算制度是政治格局变动的直接结果;政府预算制度是议会对君主财政权剥夺的直接结果;政府预算制度直接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美国预算制度的建立:1905年,一批人设立了旨在推动纽约市预算改革的“纽约市政研究所”弗里德利克克莱文兰德在美国预算观念的演进(1915):它是关于未来政府收支的计划;统一的计划;详尽的计划;对计划中的每项开支都要说明理由;每个计划必须对政府的行为有约束力;计划要得到权力机关的批准;预算内容和预算过程必须透明。纽约市在1908年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现代预算。1921年,国会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案。至此,美国的现代预算制度宣告正式建立起来。,凯恩斯认为,可以利用财政预算赤字向经济中注入额外购买力,从而增加产量和就业,刺激整个社会的投资款。他指出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收入显著减少,如果这时仍压低支出,以求预算保持平衡的话,势必使财政收入继续下降,经济进一步恶化,到头来仍然无法平衡预算。阿尔文汉森教授进行了强调和重新阐述。他在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中指出:由于财政政策是涉及税收和开支的政策,因此,它本身就是现代经济重要的“内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的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要增加预算开支,降低税率,提高社会总需求,造成赤字预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要压缩预算开支,提高税率,缩小社会总需求,造成盈余预算。所以,预算不必年年平衡,可以在萧条时期实行赤字预算,在繁荣时期实行盈余预算,做到整个经济周期内盈亏相抵。汉森的不平衡预算原则,对西方各国的财政政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整个50年代,美国基本上奉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性质计划性:政府必须预先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收支计划,并向议会提交预算草案,经过议会的审议批准之后才能执行。归一性:所有政府收支,都必须纳入政府预算,都必须受到议会和社会公众的决定、约束和监督。公开性: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必须向社会公开,受到议会、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法治性: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它所通过的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的种类,单一预算,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公共收支编入一个预算;复式预算,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项目预算,指只反映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经济效果的预算形式;绩效预算,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零基预算,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形式。,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前者是在收到和付出现金的同时就记录收入和支出,而不考虑公共部门行为何时实现收入、耗费资源或增加负债。现金易于跟踪,不能预警某些决策的长期影响,不能将公共部门的服务成本与绩效配比。后者是在公共部门行为实现收入、耗费资源和增加负债的期间记录交易,而不考虑与之相关的现金是否已经收到或已付出。能够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进行配比。,政府预算的编制的原则与方法原则:公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年度性原则、统一性。方法:基数法:以某一年度的预算数字作为基础,确定本期的预算数额;系数法:将预算收支数与同期有关经济指标或其他指标联系起来,乘以一定的系数进行测算;比例法:利用局部占全部的比例关系,进行测算;定额法:利用各项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事业指标测算;综合法:既使用系数法计算,又考虑各种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因素,综合分析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政府预算的执行中国预算的执行阶段,是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执行包括收入征缴、指标审核、支出资金拨付和预算调整几个环节。在中央预算执行中,财政部国库司是负责预算执行的机构。政府决算政府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决算与预算是对应的。有一级预算,就应当有一级决算。编制决算,有助于评估预算的执行状况,总结预算执行的经验,为公共部门未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包括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预算外资金的特征预算外资金规模膨胀过快;化预算内资金为预算外资金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外资金增长快于当年GDP增长速度,使财政性资金严重分散。,国家预算平衡,预算平衡一般反映的是财政年度内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在量上的对比关系,其结果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盈余支大于收有逆差,发生赤字收支相等,即预算平衡学术界有三种预算平衡理论:年度预算平衡理论周期预算平衡理论功能财政理论,预算赤字的弥补,赤字: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则称政府出现预算赤字。影响政府赤字的因素:经济周期:经济高涨时有利财政赤字的减少;经济进入萧条时财政赤字增加。财政制动:实际上是考虑通货膨胀率对财政的影响。当经济增长伴随着通货膨胀时,政府的名义收入随着居民名义收入上升而上升,政府赤字可能下降,但发展到一定时期会出现制动现象,赤字会重新上升。等级蠕动:是通货膨胀和累进所得税共同产生的结果。当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带来名义收入的上升时,收入水平从低等级上升到高等级,从而政府的税收会上升。,赤字弥补方法:政府直接命令中央银行向财政部透支,从而使得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帐户上的存款余额立即上升。发行公债。动用财政历年结余,其先决条件是存在政府的历年结余。,公债,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有:公债的发行或认购是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的。公债的发行是有偿的。公债的发行较为灵活。,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税收的增加客观上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改变税制也要受立法程序的制约;中央银行增发通货的结果很可能出现无度的通货膨胀;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公债的发行或认购通常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公债的作用筹集建设资金(政府的资本性支出)调节经济,实现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由于公债的发行会对当前和以后财政年度形成负担,所以公债的发行必须得有一定的限度。当前衡量公债限度的指标有:公债负担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的国债累积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可用公式表述为: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债务依存度: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我国改革开放20年公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中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基本情况 单元:亿元,我国公债偿债率基本情况,92,93,94,95,96,97,98,0,10,20,30,40,政府财政偿债率,中央财政偿债率,%,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政府间税收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是确定两级财政关系的基础。按受益范围划分,大致可分为全国性公共需要和地方性公共需要两个层次。全国性公共需要受益范围覆盖整个国家疆域内,其提供者只能是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需要受益范围覆盖被限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其提供者只能是地方政府。,政府间税收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的划分遵循以下准则:有益于资源配置原则、便于征收原则、相互协调原则。中央和地方税收划分的基本方式有:划分税种,关键是确定各税种的收入隶属关系;划分税额,先统一征税,再按一定比例划分税收款;划分税制,分别设置中央税和地方税两套相互独立的税收制度;划分税率,实行对同一税源课税,各级政府分率征税方式;混合型方式,在分税时综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以上方式来划分税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由于政府间划分收支的标准不同,会出现中央收大于支有盈余,而地方支大于收有赤字的现象。所以,中央财政必须通过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以维持各级财政收支平衡。转移支付的方式:一般性转移支付,它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投向,也不要求地方财政配套出资。有条件转移支付,它是中央在向地方拨付一笔款项时,就规定了这笔资金的具体用途,并要求地方在使用过程中接受检查和监督。,我国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改革,“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日益下降;地方大量资金投向利润高、回报快的行业造成经济过热;地区间贫富差距拉大;强化了地方利益机制、地区相互封锁;财政包干体制本身缺乏规范性;分级分税财政体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整体设计与逐步推广相结合。改革内容:事权与支出划分方面的改革;划分收入方面的改革;实行税收反还制度。,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收支管理》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