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 资源ID:5607809       资源大小:330.49K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财政基本知识,文圣区财政系统干部培训班,财政与财政职能,什么是财政?亦称为“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财政与财政职能,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或团体的经济活动都不属于财政目的是保证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财政活动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财政与财政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集中形成收入支出分配引导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财政与财政职能,收入分配对各类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进行调控,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调控经济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监督管理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规范经济秩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提高财政分配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基本特征,公共财政,第一,叫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可以把它简称为“公共性”。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要严格地按照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的口径去加以界定,而不能局限于或立足于满足哪一个阶级、哪一个集团、哪一种所有制性质的需要。,公共财政,我们的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的定位已经把全民的利益、整个社会的利益囊括其中,而不再是过去的那样一种满足于国有制经济单位、全民所有制经济单位、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这样一种需要。按照这样一个线索,那就是凡是属于公共利益的项目、凡是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项目,公共财政就必须涉足、必须去保证;凡是不属于或不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就坚决地要退出、坚决地要不涉足它。,公共财政,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这样一种口径,哪些项目公共财政是必须涉足,必须担负的呢?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叫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我们现实社会当中,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那样一种物品或者服务,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除了能够从市场上买到的那些所谓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之外,我们同样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谁来保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恐怕没有别的什么其他的途径,只能是政府的提供、政府的生产。政府拿什么去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府的财政收入、只能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这是一个事项。,公共财政,第二个事项我们叫调节收入分配。说到调节收入分配,我们特指的是调节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应当说公共财政介入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是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赋予财政税收的一项新职能和新任务。在以往的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的财政是不担负这样的职能的,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也会想到,说也使用“调节”,也使用“分配”这样的字眼,但那个时候的调节那个时候的分配,单纯指的是调节国有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水平的那样一种分配、那样一种调节。,公共财政,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特指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之所以要有公共财政来担负起调节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水平这样一种新职能、新任务,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选择了按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度来分配的这样一种分配原则。,公共财政,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特殊要求,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大家都懂得一条,只要实行按要素分配,那就免不了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而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定限度之内,可能会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公共财政,但是,如果差距扩大了,它就会可能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旦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面临来自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危险,这个时候,不管是穷人,也不论你可能是一个富人,所有的人都会要求政府出面来调节收入分配。也就是到这个时候,调节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已经演化为一种社会的公共需要。,公共财政,那么,由谁来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分配,恐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当中,收入分配始终是被视为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的,只要是市场经济、只要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在这个框架之内,不可能找到解决收入分配的办法,而只能寻求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而非市场的方式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呢?在当前的背景条件下,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政府所能把握的、所能操作的无非是税收和财政当中的转移支付两个方面的手段,几乎所有的税收都具有再分配的功能,而不管是间接税还是直接税,只要是你消费的份额比别人大,只要你消费的物品的档次比别人高,你就得比别人多付税、多缴税。而且,政府通过税收拿来的钱,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当中的转移支付项目,再分配给那些需要救济、需要照顾的一些收入比较低的群体。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的职能和任务,是要由公共财政来担负的。,公共财政,第三个事项,那就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各位都知道一条,市场经济本身是不能保证自动的稳定长期地增长下去,它会有波动,它会有周期,而政府作为经济生活当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是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达到熨平经济周期,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这样一种可能性的。那么好了,在现实生活当中政府靠什么手段去调控经济?靠什么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呢?你也可以去寻找,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你,没有别的其他什么手段,只能是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这就说明财政政策或者说公共财政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之间那样一种密切的联系,这是公共财政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说叫着眼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立足于非盈利性,也可以简称非盈利性。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只是表明公共财政下的政府收支的运作,要始终坚持以公共利益的极大化,作为自己的取舍目标,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绝不能以投资赚钱、投资牟利作为自己的行为趋向。这恐怕是一个需要极大的转变观念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的政府既是企业,也是社会管理者,因此政企不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那个时候有人要提出说政府不要管企业、不要想着投资盈利,恐怕没有人会赞成你,没有人能够允许你。,公共财政,随着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之后,政府的角色定位就发生变化了,可以在任何场合询问任何人,你问他什么是企业?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企业就是以利润极大化作为行为动机的一个经济实体,但是把这个答案放在一边你再继续问他,什么是政府?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人能够说的明白了,我们说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它具有着不同于企业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的轨道。同企业要追求利润极大化,有所不同的是政府应当是一个以追求公共利益的极大化,作为行为动机的一个实体单位,政府部门产生存在和运转的惟一理由,就在于他要为我们去追求公共利益。以此为基础,也可以说到政府的收入,应当是本着追求公共利益极大化的这样一个线索去获取,政府的支出也始终要延着、要瞄准保证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这样一个线索去拨付。,公共财政,如果你再说政府要拿钱,去搞一些盈利性的、投资性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某些利润的那样一些投资项目,我们说它就不应当是公共财政的所作所为了。过去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说政府的支出、政府的钱应当花向何方?我们脑子里总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投资回报率多高、投资回收期多长,我们的潜台词就是政府的钱一定要花到那些投资回报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建设和生产项目当中去。,公共财政,今天我们可以告诉你,这样的理念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公共财政这样一种框架,不适合公共财政建设的这样一种背景,因为中国的财政已经被赋予了公共性的特征,而公共性就决定了它和盈利性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花到财政支出领域的钱,我们经常说它是有去无回的。公共性的支出,不可能同时带来盈利;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很多人都学过会计,大家都懂得一条,企业的会计和政府部门的会计帐户的设置,有很大的区别,企业的会计帐户的设置是资产负债表,它假设的是企业的资金流动是一种循环的资金流动,有投入也有产出。,公共财政,但是,政府部门的会计它的设置是经费来源、经费使用、经费的节余,它的流动是一种单向的直线的流动,它假定政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我当然并不排除一些少许的例外,政府的某些支出项目,可能会带来一些盈利,可能会带来少许的盈利,但是说它盈利,可能并不那么贴切,它可能只是少许的一点收入,这点收入相对于整体的政府的支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公共财政的格局条件下,必须确立一种理念,那就是政府财政的钱,必须投向于非盈利性的非竞争性的领域当中去。,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叫做收支行为规范化,也就是可以简称为规范性。它指什么呢?指的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运作一定要讲规矩、有规矩、守规矩;而不能不讲规矩、没有规矩、不守规矩。乍一听到这样一句话,可能觉得说的过重,但是我要想跟大家解释的是,在我们传统的财政收支格局条件下,我们那个时候,尽管不能说没有规矩,尽管不能说不讲规矩、不守规矩,但是大家注意一个基本知识,那个时候的财政收入“取的是自家之财”,那个时候的政府支出“办的是自家之事”。,公共财政,因此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规矩都是在自家的院落之内制定的,就好像一个家庭,说给大儿子结婚用的钱,小儿子上学急需,可以很自然地拿来挪用一样。政府财政的钱在那个时候也是在自家的院落之内随意地去摆布。但是一旦我们走向了“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这样一条道路,那么我们的财政收入的运作、财政支出的运作,就必须要纳入众人的视野,按照众人的意愿来进行。这个时候必须得讲规矩、必须得守规矩、必须得定规矩。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讲规矩、有规矩、守规矩呢?我们也可以提出三个方面的标志。,公共财政,第一是以法制为基础,也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政府的支出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第二是全部政府收支及预算也就是讲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不管你是哪样一种性质的、不管你是哪样一种形式的、不管你是哪样一种项目的,都要统统纳入到政府预算所覆盖的范围当中去;,公共财政,第三个标志是做财政税务部门统揽政府收支,按照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的基本原理、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能够从企业和居民那里取得收入的只能是专门掌管政府收支的财政税务部门,而不允许其他的政府职能部门也从老百姓那里去取得收入、取得集资、取得摊派、取得罚款,否则大家可以想见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就无从把握,政府的收入的量,也无法统计。说到这里,我们想,满足于社会公共需要,立足于非盈利性,再加上收支行为规范化。,公共财政,这三个基本特征,我们已经给大家展现了一个有关公共财政的运作的基本格局这样的一种公共财政的格局,究竟有什么用呢?它和我们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我们每一个家庭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它究竟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呢?,公共财政,就目前的状况讲,公共财政建设的积极意义,至少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已经发现,公共财政的建设已经并正在推动着中国政府部门职能格局的转轨;第二个方面的的积极意义,那就是公共财政的建设已经并正在推动着政府收支行为的规范化;第三个积极意义,我们说公共财政的建设,已经并正在推动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公共财政,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已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并且将极大的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没有别的选择,那就是要介入到这样一种公共财政建设当中,要把它和我们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我们的角度、从我们的个人定位上,去积极地推动公共财政的建设步伐。,公共财政,公共性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非盈利性不以取得相应的报酬或盈利为目的,而是为市场有序运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收支规范化法制基础上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公共财政,对公共财政的认识公共财政不等于吃饭财政建设性支出始终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公共财政不意味着取消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公共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国情下有不同的内容政府保证履行职能的需要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之间的需要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功能财政收入功能主要形式是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收费等非税收入财政支出功能确保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调控功能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调节分配关系,保持社会公平和稳定,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依法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支,广义财政收入内涵的界定在我国,通常因政府在占有财政收入时的身份和体现的分配关系不同而将财政收入区分为税收和其他收入两大类,对其他财政收入又进一步划分为企业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包括规费收入)。由此可见,财政收入的范围应该包括经居民、企业让渡由政府支配的所有收入,而不论其形式如何。那么,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财政收入不应该仅仅只是预算内财政收入,更不应该只是强制性的税收收入,应该将规模庞大的预算外收入包括进来。,财政收支,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预算外收入都具有财政收入的本质属性。预算外收入凭借政府所赋予的权力征收,而且收入的支配者和使用者都是由财政拨款供养的,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或延伸体。另外,从全社会整个国民收入流程来看,既然这部分收入流向政府部门的有关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构成政府的财力,就应算作政府收入;从收入征收的来源来看,主要来自企业和个人,微观个体承担着与税收相类似的负担;就收入的数量而言,与预算内收入不相上下,而且近几年更是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预算内收入。由上不难看出,无论从资金的征收者、使用者,还是承担者而言,预算外收入都实实在在构成了政府可动用财力或形成了税外新的负担。,财政收支,因此,撇开这部分收入谈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或微观个体的负担水平,都是极其片面的与不合理的。为区别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收入,我们可以将包含预算外收入在内的政府收入称作广义财政收入。,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绝对量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即财政总收入。相对量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两个比重”,财政收支,广义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不是过低而是应该适当降低。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包括税收和准税收性质的政府税外收费(预算外收入)在内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是相当高的,占了的四分之一强和剩余产品价值总量的三分之二强,物质生产部门只能使用余下的三分之一进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或改善职工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不是过低,而是有些高了。支持适当降低我国当前广义上的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深层次的考虑。,财政收支,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适当改变政府财力集中化的格局成为必要。财政收入的最终目的在于支出,而支出范围的大小又是由政府的事权(政府职能)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体制的转轨,直接影响着政府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地位,相应地便涉及政府对财力的控制程度和必要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过程基本上是由政府来完成的,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主体,政府当然有必要集中尽可能多的财力,用于各项事业的建设;,财政收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适当改变政府财力集中化是符合“大市场,小政府”这一模式的。政府从资源配置的主角上退下来,不再大规模地、大范围地直接参与到微观主体完全可以胜任的领域中,而是致力于为微观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证(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调节居民间、地区间收入水平以确保公平以及熨平经济波动以促使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收支,我国自年以来,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走势,这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有关,应该说是正常的。理论界有部分同志正是在进行纵向比较的过程中,即将年以前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与年以后尤其是进入年代以来的财政收入占的比重进行比较,得出该比重下降过快,当前财政收入占的比重过低,削弱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结论。,财政收支,我认为,这样的纵向比较一方面忽略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财政收入内涵的变化,年代以后连年增加的预算外收入未被考虑进去,人为地缩小了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分子小了,整个比例自然小了;另一方面,这样的比较忽略了背景因素或者说体制因素。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整个社会资金的需求和掌握程度不同。一般而言,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政府职能广泛,对经济活动参与程度较高,相应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保障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因而政府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成为经济性投资主体,投资主要是企业和个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政府对社会资金的集中程度也就相对较低。,财政收支,建国初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那时候,政府对企业的产、供、销,对个人的生、老、病、死,基本上是大包大揽,政府承担的事务多,财政支出的数额必定大,这就要求政府需集中全社会创造的绝大部分财富以保证繁重的支出需要。所以,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低工资、低消费”的分配政策完全是因为有“高积累”的需要。,财政收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政府角色转变的要求,财政在经济领域的“越位”状况有所改变,还相关权利于企业和个人,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责任,管的事少了,要花的钱必然少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年代以来,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是正常的,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也没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财政收支,另外,理论界也有同志通过将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得出在我国这一比重过低的结论。因为他们认为,虽然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高于我国,但也远远高于我国,因而两者相比的比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实,这样的比较也忽略了一些应该考虑的因素。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认为,一国的财政收入水平与人均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而且随着人的增长,政府财政收入水平以更高的比例递增。所以,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必然高于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财政收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不能与其保持一致。再说,随着人均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产品的标准、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基础设施的更加便利和更高的质量、社会保障的广度和深度,等等,对此,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支出增加,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这又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财政收入占的比重高于欠发达国家的原因。我国的人均太低,人们暂时对公共产品还没有发达国家居民那么高的需求层次,即便有,政府也没有能力满足,自然,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要小于发达国家。,财政收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财政收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技术进步加快使国民收入增长也加快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比重加大分配政策决定了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了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决定了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进面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价格价格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财政收支,现行财政收入主要形式1、税收2、国有资产经营收益3、国债4、政府收费规费使用费5、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公产收入杂项收入,财政收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形式的现实选择(一)缩费扩税,规范财政分配制度税收和收费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两种基本形式。税与费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直接偿还。税收在征纳者之间不存在对等的利益报偿关系;费是向受益者收取的代价,是提供某种服务或准许使用某种权利而获得的报偿。以对等报偿的交换为基础的收费,只能在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中扮演配角,税收应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费”已明显大于“税”。,财政收支,面临当前“扩大内需”的强大压力,适度扩大国债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消费、投资、出口均严重不足,物价持续下跌,整个宏观经济处于近年来少有的低速运行态势。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连续下调利率以刺激消费,运用税收优惠鼓励出口,同时,还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以拉动国内需求。,财政收支,因受经常性预算中支出项目的刚性约束,构成经常性预算中收入项目主体的税收和收费不可能大量地投向经济建设。在当前,大规模地发行国债固然可能引发政府收入规模的迅速膨胀,打破财政收入结构固有的均衡,但这种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其经济影响却是巨大的:一是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将居民手中的部分储蓄存款吸收过来形成资本,加速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在微观主体投资乏力的情况下,惟有政府直接投资才可激活疲软的市场。政府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可带动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刺激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最终拉动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三是政府投资有“抛砖引玉”的功效,可引导企业投资的方向,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财政收支,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参与调节国民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用为一个过程,它是征税与纳税活动的统一,体现特殊的分配关系。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税收的作用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维护国家政权,财政收支,税收原则确定税收征纳关系的准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税收法制原则,财政收支,财政原则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充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求。税收收入要有弹性,通过主体税种的选择,应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能够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公平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税收法制原则依法征税、依法治税,财政收支,税源和课税对象税源是税收课征源泉或税收的来源。税源与课税对象有时相同,有时不尽一致。税收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财政收支,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超额负担衡量指标负担额负担率税收中性,财政收支,税收制度按征税对象分类流转税类,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间接税、征收环节单一、不受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不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比例税率、征收简便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财政收支,所得税类,也称收益税类,是以纳税人的各种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直接税、量能负担原则(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受成本、费用、利润高低的影响较大、累进税率、稳定器的作用。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等,财政收支,财产税类,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税收负担与财产价值、数量关系密切,体现调节财富、合理分配等原则。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财政收支,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税负高低与资源级差收益水平关系密切,征税范围的选择比较灵活。资源税行为税类,也称特定行为税,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征税的选择性较为明显,税种较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屠宰税、筵席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财政收支,按征税管理体系分类工商税类关税类农业税类按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财政收支,按计税标准分类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征收,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累进税率。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一般采用定额税率。复合税对征税对象采取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征收,卷烟、白酒的消费税。,财政收支,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应当具备的必要因素和内容1、征税人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不同的税种,征税人可能不同消费税税务机关 关税海关,财政收支,2、纳税义务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4、税目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依据,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列举法、概括法,财政收支,5、税率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核心要素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超额累进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财政收支,6、计税依据计算标准,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1从价计征计税金额=征税对象的数量计税价格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财政收支,7、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8、纳税期限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按期缴纳、按次缴纳9、纳税地点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10、减免税 减税和免税、起征点、免征额11、法律责任,财政收支,关税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印花税法律制度契税法律制度房产税法律制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资源税法律制度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律制度,财政收支,国有资产广义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的捐赠、凭借国家权力获取或依法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经营性国有资产(狭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财政收支,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家凭借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所获得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资金占用费等收入。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服务功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确保主导作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财政收支,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规范中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全过程参与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改革中国有资产不流失。2、积极采取授权经营、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等措施,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3、做好全市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确保产权登记面达到100%,财政收支,4、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所辖的房屋产权一次性划转到财政投资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包括办公用房、出租或自营用房及所办经营实体等。中心处置资产所得收益全额上缴市财政。,财政收支,政府债务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以政府的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外承借或提保的,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直接显性债务由特定法律或合同确定的政府债务(国债)或有显性债务由某一事件触发产生,按法律或合同确定的政府债务(政府担保)隐性债务不是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债务,但一旦出现支付缺口,通常只能由政府最终承担偿债责任的债务(商业银行破产、企业债券支付缺口),财政收支,政府债务与税收的区别1、政府债务具有自愿性(强制性)2、政府债务具有有偿性(无偿性)3、政府债务具有灵活性(固定性)政府债务分类(形式)借款和债券(主体)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方式)强制购债和自由购债(期限)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流通)可转让债务和不可转让债务,财政收支,衡量和监控政府债务的主要指标1、债务余额债务余额=未到期本金+拖欠的本金、利息和滞纳金之和2、负债率负债率=债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GDP)3、债务率债务率=债务余额/可支配财力,财政收支,4、债务拖欠率债务拖欠率=拖欠的本金、利息和滞纳金/应偿还本金和利息负债率的国际警戒线为60%债务率的国际警戒线为100%,财政收支,政府债务工作的主要目标1、初步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政府债务法制化管理做好政府债务预算的试编工作按公共财政要求,分类使用债务资金,严格界定责任主体对政府外债项目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完善政府债务监控体系2、削减政府债务,完成政府债务考核指标3、加强债务清理,加大债权清收力度4、利用外债资金支持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加强对地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管,资料,辽阳市地方政府债务概况1、2002年末,我市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12855万元,为全市本年可支配财力的3.27倍,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2亿元的25.4%。其中直接债务为161218万元,占31.4%,间接债务为8937万元,占1.7%;隐性债务为342700万元,占66.9%。债务率=170155/138424=1.229(直接、间接政府债务余额/预算内可支配财力)2、债务责任主体情况,市本级占264540万元,51.6%;县区227726万元,44.4%;乡镇20589万元,占4%。,资料,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主要问题1、政府债务总额居高不下,基本没有借债空间。2、地方金融机构债务风险较大。2002年末,全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3亿,不良贷款率为37%(正常监控值为15%)2002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8.97亿,不良贷款率为59%3、企业债务正在转化为政府债务,偿债行为财政化趋势明显。4、偿债基金未建立,防范财政风险能力弱。,财政收支,政府收费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时,为达到商品或劳务的效率使用,有选择地向受益人收取的与成本相对应的费用。主要包括规费和使用费与税收相比政府收费的主要特征1、不确定性2、受益性3、校正性4、非普遍性5、相对不规范性,财政收支,税费改革主要措施清转改留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财政收支,财政综合(收费)工作目标1、按可比口径计算,非税收入和财力收入实现稳定增长2、深化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体制,规范征缴行为,开展征缴微机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3、规范非税收入项目管理,推行非税收入委托征收证书制度4、加强非税收入稽查工作,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财政收支,财政支出首先是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其次,如果从财政支出要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耗费的货币资金总和。衡量指标绝对标准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反映某一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相对标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一定时期内在全社会的总产出中由政府直接支配和使用的份额。,财政收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政治性因素政局稳定否、外部冲突、行政效率高低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财政收支,财政支出分类1、国防费2、行政费3、文教科卫事业费4、经济建设支出5、财政补贴6、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收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三条线”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财政收支,养老金个人账户做实社会保障试点的重要内容2001年1月起,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统一调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并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缴费部分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实行实账运行。,财政收支,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按公共财政框架要求,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以调整并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强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为重点,全面完成社保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财政收支,社会保障主要工作1、发挥职能,积极做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再就业援助工作公益性岗位开发及再就业情况数据库支持和扶持就业、再就业方式、机制、体制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2、加强收缴,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自我平衡能力强化征缴机制加强养老保险金支出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财政收支,社会保障主要工作3、落实资金强化县(市)区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明确筹资政策拓宽筹资渠道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完善补助政策4、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各项试点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完成并轨收尾工作,保证经济补偿金一次性足额发放到位做好做实个账户基金工作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化医疗保险制度,财政收支,社会保障主要工作5、夯实基础,加强社保资金管理6、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复式预算体系7、落实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和“三方面”人员的有关政策企业军转干部建国前老战士抗美援朝老战士8、农村卫生工作9、扶贫帮困、优抚安置和农村救灾款物发放工作光明行动开发式扶贫,预算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亦称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及其相应的利益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国有资产投资体制国家税收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简称预算体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的根本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关系问题。,预算管理体制,我国经历的几种预算管理体制统收统支体制(1950年1952年)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53年1978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0年1993年)分税制体制(1994年至今)分税制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分事、分税、分管,预算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相互转移。中央对各地区过渡性财政转移支付额的计算公式某地区转移支付补助数=该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额+该地区民族优惠政策转移支付额其中,某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额=(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系数,预算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之间转移支付包含的内容中央对地方的补助和地方对中央的上解中央对地方的补助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补助地方对中央的上解原体制上解专项上解,预算管理体制,地区财政收入地区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地区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财力与可支配财力的关系地方财力=一般预算收入+上级各项补助收入-上解上级支出地方可支配财力=一般预算收入+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各项结算补助-上解上级支出,政府预算,政府预算一般称为“财政预算”、“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及其各级政府的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收入政府预算支出作用就是筹集资金,合理分配资金,政府预算,政府一般预算政府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行分税制体制下对应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范围所编制的政府预算。基金预算由政府基金预算收、支组成电力建设基金、公路建设基金、养路费收入、农村教育费附加收入、渔业建设附加收入等债务预算一般不需编制政府债务预算,政府预算,2002年一般预算收支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收支平衡情况可支配财力总量分析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80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281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 9717万元,调入资金8708万元,上解支出26619万元,全市可支配财力为156711万元(省口径),剔除各项专项收入18287万元,全市可支配财力138424万元。人均可支配财力分析,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编制范围上实行综合预算实现形式和基本组织形式是部门预算部门支出预算实行零基预算方法项目支出预算实行绩效预算方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性资金获取货物、工程、服务的行为,政府预算,支出预算编制的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基本知识》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