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生态自然观》PPT课件.ppt

    • 资源ID:5586693       资源大小:1.79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自然观》PPT课件.ppt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马鹏翔,第三章、生态自然观,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基本观点,2.马、恩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1.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2.马、恩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3)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4)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统一,在现实社会中,人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物,以其实践活动不断加深自然界的分化,使得天然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工自然,并且实践的这种作用越来越强、越来越明显。,这种实践作用的突出表现就是导致了生态危机,进而引起了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形成生态科学。这就为生态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1.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2.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1)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激增,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恶化,3)对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功能系统。,1)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系统。这种系统按作用又可分解成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生物的消费者、生物的分解者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并形成一个整体。,人类实践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导致自然界的原有平衡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被打破。对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平衡即生态平衡也被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是开放的非平衡态系统,它吸收太阳能并经由光合作用而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又通过蒸发、呼吸、微生物分解等多种渠道向外界输出物质和能量,其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及其无机环境之间有着源源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流。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系统稳定在一定的状态下,这被称为自然平衡。但是,如果系统中出现了某种涨落,当涨落被放大到失稳的临界点时,自然平衡的打破是不可避免的。在人工自然中,人的活动正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引起和放大涨落的力量,它所引起的自然平衡的改变有时远远超过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平衡的改变。,生态系统本身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森林的生长、动植物的繁衍)和自我修复的调节能力(江湖的自净化等),能在一定限度内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现代人类对生态平衡的干预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导致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其中尤以人口、资源、污染问题为突出和紧迫。这些问题意味着生态环境正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人口问题是各类生态问题中的首要问题,是引发其它生态问题的基本问题。,人口激增,全球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趋势。,再生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不可再生性资源(煤、石油等矿物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界中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产生资料的来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自然资源短缺,(不可更新的资源面临耗竭),主要表现在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污染,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濒危。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大规模丧失,使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已被视为当今世界头号生态问题)、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直接导致动植物资源短缺。,矿物资源也在危机之中。,“资源危机”,世界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3800万平方公里。,亚洲占 32.5,非洲占27.9,澳大利亚占16.5,北美和中美洲占11.6,南美洲占8.9,欧洲占2.6,全球土地沙漠化已严重威胁到100多个国家。,森林以每年2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资源问题,淡水资源危机 当今世界上有80个国家的20多亿人正面着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在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代表都认为,缺水是个世界性问题,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加速,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的总和,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有10亿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陆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目前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全球性环境问题,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而事实上,这五大问题实质上都是生态失衡问题,广义上都属于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所谓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已超越了国界而成为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要求各国采取共同的行动。,撒哈拉沙漠:它东西长约5600公里,南北宽约2000公里,总面积约92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非洲面积的13。目前正以每月0.8公里的速度向南推移,而有的地方最高的速度竟然高达3.2公里。,资源问题,不可再生资源耗竭 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资源问题,森林资源锐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森林被喻之为地球之肺。它的急剧减少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绿洲沦为沙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物种纷纷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资源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球上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在目前的生物种系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现在每年在非洲热带雨林中还能发现200多种新植物。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资源问题,被灭绝的和濒危的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物种在地球上的灭绝速率竟比其自然过程加快了约1000倍。,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生活物质和重要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存:一种植物灭绝就会引起1030种其他生物的丢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估计,如果一些濒危物种灭绝,依赖这些物种的6300个物种可能也会消失。,资料,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或者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目前全球规模的污染主要是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温室效应示意图,18611993年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和海洋表面温度合成平均的逐年变化,图中直方图是逐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曲线是经过滑动平均后的结果,实线和虚线分别取自Jones在1994年和1988年的统计结果,其变化趋势表明了温度在波动过程中是逐步增高的。统计表明,过去1万年气温才增高10,相当于每百年增加0.1;而1880年以来,整个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每百年升高0.30.6。,环境问题,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空洞,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影像中,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像巨大的蓝色水滴。美国航空航天局2000年9月8日宣布,南极上空2000年9月3日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三倍。,环境问题,酸雨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酸雨,酸雨产生示意图,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5、水俣(Yu)病事件(1953-1956年)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8、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9、印度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恩格斯的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既取得了空前的物质文明,伴随着文明,全球化的危机更在昭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超越应是人类的必须选择,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由之径。,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3)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传统价值观: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实质上却是与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传统价值观,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依据这种思想,人类应用科学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才产生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中心主义源起,普罗达哥拉斯:认为人为万物的尺度;阿奎纳:理性是决定一切事物的卓越性,智力越高者越具卓越性。他认为地球上只有人类具有智力,因此地球上所有上帝的创造物,必须接受具有卓越性的人类所支配。怀特:认为犹太基督教是最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宗教。在圣经旧约的创世记中有下列一段文字:上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上帝赐福他们说:你们要生养许多儿女,使你们后代遍满全世界,控制大地。我要你们管理鱼类、鸟类和所有动物。笛卡儿:人类与其它动物截然不同,一般动物缺乏心智与意识,可视作零件组成的机器,因此人类对这些动物和自然世界没有责任。,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义:理性的意识是人类思想的核心,人是超越无生命的自然世界。斯多葛派的理论认为植物是为动物而存在,而动物是为人类而存在。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认为人类与其它动物截然不同,因为人类具有思考和语言等能力。一般动物缺乏心智和意识,可说是由零件组成的机器。人类对于这些动物和自然世界没有任何责任。笛卡儿曾宣称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人(ManasMasterandPossessorofNature)。仅有人类具内在价值,人类是一切价值的来源,大自然对人类只具工具性价值;人类具有优越特性,故超越自然万物;人类与其它生物无伦理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康德对动物的责任(DutiestoAnimals)一文认为:只有理性的生物值得人类的道德关怀。就理性动物言,理性是他们的内在价值,并且是他们自身追求的目的价值(agoalworth)。所有理性生物均有同样的理性,并且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就是实现一个理性世界。康德确信,只有理性生物对理性世界的实现有直接贡献,而非理性生物则不然,牠们只能作为实现理性世界的工具。,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危机,历史学者怀特在其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中,认为犹太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教义将人与自然分离,人类超越自然并任意利用自然的信念是今日生态危机的根源。怀特认为,当前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是现代科技的产品,他也怀疑应用更多的科技是否可以避免生态的灾难。我们的科技是奠基在基督教义中人对自然的态度,也就是人类怀有超越自然、蔑视自然、任意宰割和利用自然的态度。因此应用更多的科技将无助于生态危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传统价值观:联合国环境署1997年发表的关于环境伦理的汉城宣言中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全球环境危机,是由于我们的贪婪、过度利己主义以及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的盲目自满造成的,换一句话,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导致了这一场危机。如果我们再不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行反思,其结果将是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导致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2.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1)作为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2)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人类)生态学,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生态理念,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研究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主要研究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调控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影响,即以人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因为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复原了。,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就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在创造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同时,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分解者的微生物相互耦合,形成由生产、消费、分解三个环节构成的无废弃物的物质循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必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理念,整体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循环的观念,多样性的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金字塔结构和循环体系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中。,“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强调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认为生物物种的丧失,直接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协调稳定”:,生态学的一般规律,“负载定额”:,揭示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存共生的生态关系。,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保证。,揭示了任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它决定于生物自身的特点和可供他利用的资源和能量。,“时空有宜”:,揭示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使人类在建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规划人的生产、消费理念和行为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各种各样的生物存在于其中。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现象进行的。,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物与非生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物不能离开非生物(环境)(缺少哪一方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构成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每种生物都是其中的一环,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乃至生存。,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的输入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通过光合作用、食物链和分解作用,构成物质、能量的循环与运动,进而构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主张,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类和自然其它构成成员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它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人类经过多年的努力,将伦理的范围逐渐自人类扩展至非人类,即所谓对自然界的生物体给予道德考虑,此类学说通称为生命中心主义。倡导生命中心伦理的学说以施维滋(AlbertSchweitzer)的尊重生命的伦理(TheEthicofReverenceforLife)和泰勒(PaulW.Taylor)尊重自然(RespectforNatur)最具影响力。此外,雷根的动物权利和辛格的动物解放亦对人类的伦理信念产生影响。生命中心伦理主张生命个体具有道德价值,而不将物种和生态系涵盖在道德价值之内。尤其是泰勒的学说认为生物个体的善就是生物潜力的充分发展。,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施维滋尊重生命的伦理 施维滋倡导的伦理原则就是:鼓励和维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而毁坏和阻挠生命是丑恶的坏事。他认为尊重生命的原理应包含所有的生命。1952年他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我的呼吁演说:“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这些判断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点为出发点的。这种标准是纯主观的,这种区分必然会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界上真有无价的生物存在,我们能随意破坏或伤害牠们”。,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泰勒的尊重自然环境伦理学说 泰勒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哲学教授,于1986年发表尊重自然一书,并宣称尊重自然就是他的环境伦理学说。泰勒的生命中心伦理学说中,曾有系统地说明存在于人类与自然间的道德关系。其学说认为所有生物具有自身的善(同义字为好处或福祉)和天赋价值(inherentworth),值得具有道德能力的道德者的尊重,而且采取这种态度的人便倾向于增进和保护其它生物的善。,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泰勒的尊重自然环境伦理学说 泰勒的生命中心自然观具有若干基本信念,就是人类与其它生物都是地球生命社区的成员,人类并不超越其它生物,而且人类与其它生物构成互相依赖的系统。由于每个生物体内的功能与外表的活动都是目的导向,具有恒定的趋势来维持个体的生命与种族的生存。泰勒的环境伦理学说的核心成分就是行动正确、品行良好,并表达尊重自然为终极的道德态度。持有这种态度的道德者具有一套品德标准和行为法则,做为他们自己的伦理原理。所谓行为法则就是对生命个体不伤害、不干扰、诚信和补偿性公正等法则。,生态中心伦理主张应当将生态系整体给予道德地位,若干学者认为人类应对生态系整体给予伦理考虑,被称为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伦理考虑生态系整体,包括生物、非生物、生态系和生态系过程等。生态中心伦理是基于自然世界具有内在价值的哲学前提。通常包含大地伦理(TheLandEthic)深层生态学(DeepEcology)。,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生态系整体给予道德地位,利奥波德(AldoLeopold)于1949年发表其环境伦理学说-大地伦理。他认为人类应扩大社区的范围,涵盖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整个说就是大地。人类只是这社区的成员之一,必须尊重与他一起生存的其它成员。自然万物皆有其生存的权利,而这个权利并非人类所赐给。大地伦理的理论主张一个真实的环境伦理,就是自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不是由于它对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具有意义,而且人类对自然世界有伦理责任。李奥波在大地伦理这篇文章中宣称:凡是保存生命社区的完整、稳定和美丽的事都是对的,否则都是错的。依据李奥波的观点,大地伦理的信念必须要改变人类对自身的看法,人类应停止视自己为星球的征服者或优越物种的成员,应视自己只是生命社区的普通成员。,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生态系整体给予道德地位,奈斯(ArneNaess)于1974年创立深层生态学,认为我们要保护所有物种,否定我们人类超越自然的态度。我们必须承认动物、植物和生态系均具有内在价值,并非它们仅有工具性价值,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昆虫与植物的多样性应受保护,并非这些生物可能产生抗癌物质,而是这种多样性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同样的,河流和湖泊应有清洁的水,因为有清洁的水,人类方可使用于饮用及游泳,而鱼类也要享用清洁的水。,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生态系整体给予道德地位,深层生态学者认为在自然界中,人类与其它生物具有同等的价值,而物种间的竞争是正常的、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人类使用药物消灭蚊蝇和细菌就是一种自然的竞争,并不是人类超越自然及统治万物。但是人类进步的技术,常导致生态系的破坏,侵害其它生物存在的权利。由于人类的生存赖于自然界众多生物间的互依关系,消灭了其它物种或摧毁了生态系,人类本身的生存亦失去保障。因此我们人类必须学习谦逊尊重自然。我们人类并非超越自然,而是自然的一分子。,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生态系整体给予道德地位,深层生态学认为今日的环境危机是起源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现今所采取解决环境危机的方法是基于浅层生态学(shallowecology)的。以人类中心伦理的肤浅方法解决污染和资源问题,这是无济于事的方法。深层生态学者认为环境危机的解除唯有藉改变现代人的哲学观点、改变个人和文化的意识形态结构,培养生态良知。,全球化环境伦理,每个人都是生命社区的一部分,这个社区是由所有生物所组成。这社区将人类社会和自然联成一体。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平等的权利,每个人和每个社会必须尊重这些权利,并负责保护这些权利。保证每个生物获得人类的尊重,不论它对人类有何价值。人类的发展不应威胁自然的完整,或其它物种的生存。人类应该适当地对待所有生物,并保护牠们免于残暴、受苦和不需要的杀害。每个人应负起他对自然影响的责任,人类应保育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多样性,并节俭地和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并保证再生性资源的永续利用。每个人应公平地分享资源使用的利益与成本。一个社会或时代不应该限制其它社会或世代的机会。保护人类的权利和自然的权利是全世界的责任,它超越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和地理。,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文明,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著书寂静的春天,对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问题表示深切的不安。遗憾的是,许多人把这种忧虑理解为技术悲观主义而持批判的态度。,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972年,未来学的代表学派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他们关于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对于本世纪以来高度增长的经济建立在资源盲目开发的基础上所导致的后果,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并首次提出“经济增长的极限”概念。这种观点在世界上引起较大的影响。特别引起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注意,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981年,美国著名学者R.布朗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途径。他指出“我们不是继承前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980年,可持续发展一词,首次出现于国际自然而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约中。该大纲提出必然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兰特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这是国际组织首次提出并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后第十五届联合国环境理事会又通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992年6月,在有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表明可持续分展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里,对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又做了进一步完善,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1993年联合国又对此做了重要补充:“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它着眼于三个“实现”: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面对人口增长过快、贫困加剧、资源有限、环境退化等诸多共同危机和挑战时,人类社会对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其根本实质乃是要解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有限、环境退化之间的矛盾,寻求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促进经济增长与人类进步两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指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不等于经济增长。,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原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力。,2)公平性原则(Fairness)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应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的生活的愿望。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富足,而占世界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耗用了占全球80%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平等。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3)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此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还要顾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资源与环境就无从谈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发展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因素。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充分顾及资源的临界性,应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系统为前提。,4)共同性原则(Common)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从根本上说,贯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文明是针对工业文明而言的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它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生产为重要手段,以人、自然、社会共生共荣的深刻联系作为人类认知决策、行为实践的理论指南,以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其坚强有力的物质、制度保障,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协调共生与同步进化为其理想目标。,生态文明包含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核心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1)物质生产层面:,2)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的社会制度。,3)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文明应当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所谓自然生态是指自然界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所谓人文生态是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及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状况。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不是分离孤立的,而是处于一种整体系统的关联之中。,结语,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既取得了空前的物质文明,同样伴随着文明,全球化的危机更在昭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超越应是人类的必须选择,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由之径。,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自然观》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