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婴幼儿常见疾病与护理ppt .ppt

    • 资源ID:5578911       资源大小:1.13M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婴幼儿常见疾病与护理ppt .ppt

    婴幼儿常见疾病与照护,白华枝2010-12-26,铅中毒,铅中毒:身体中含铅量过高所造成之伤害,即使少量铅也会对脑部、肾脏、神经系统和红血球造成严重伤害含铅之物质有:含铅的油漆、灰尘、玩具、栏杆、家具、珠宝及土壤铅中毒之症状:早期的症状不太明显,例如头痛、胃痛、疲倦、神经质、食欲衰退,但常会被误诊为是病毒感染、长牙或沮丧最好的方式是抽血检查,铅中毒,预防铅中毒方法:不要让儿童在污染的土壤中挖掘玩耍不用铅制品,例如铅制水壶、容器或含铅的陶磁制品食用水果及蔬菜前应清洗干净不可在罐头上直接加热食物,或将食物贮存于开放式罐头中不可使用含铅的民俗疗法提供干净的咬牙玩具,以制止儿童咬扶梯、油漆物或纸制品进食前要洗手,发烧之处理,进行温水拭浴是否用冰枕?以往发烧38度以上,鼓励使用冰枕,但如今小儿科医学会建议,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发挥功能,以冰枕退烧反而会增加热量之消耗.(但若在幼儿园中,幼儿发烧,在等待家长之时可先用冰枕降低体温)室内温度维持在摄氏2426度减少衣着,以寛松为主,并减少被盖,但有畏寒之情形则需使用楾被保暖多摄取水份,如开水、果汁及清汤等多休息,勿过度活动.,脑神经系统疾病,热性痉挛,原因儿童脑部组织不成熟,体温控制能力不足,当体温突然升高时而导致抽筋及痉挛症状 参考1.发烧38度以上2.短暂的意识丧失?清醒?发作后呈现疲倦而想睡觉3.全身呈强直性(肌肉呈僵硬性收缩)或阵挛性痉挛(肌肉交替不自主的收缩和放松)4.四肢呈现抖动、眼睛翻白眼、嘴唇发黒、口吐白沫等症状,热性痉挛,照护措施1.出现发烧,则依一般发烧的处理之方式,使其体温下降2.陪伴病童,将病童身上的紧身衣物松开,并移开四周的物品,如桌椅、柜子,以避免造成病童身体上的伤害3.畅通呼吸道,即将病童采仰卧、头侧一边或复苏姿势,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4.抽搐时,勿约束病童,可能会造成骨折5.观察并记录抽搐时的时间及状态,癫 痫,原因指脑部神经系统不正常的放电,导致脑功能突然的、不自主及短暂的改变,引起身体反复性的抽搐症状1.分局部性发作及全身性发作(大发作、小发作、点头发作)2.四肢弯曲或僵直、翻白眼、下颌骨紧闭、吐沫、呼吸暂停而发绀,癫 痫,照护措施1.松开病童紧身衣物,尤其是颈部,将头部侧向一边,让病童躺在地上时,可在头部下置一小折迭毯子,以防头部外伤2.不可强制约束病童,可能会造成骨折3.病童四周不可放置危险的物品,否则病童丧失意识时可能会伤害到自己4.牙关未紧闭时,口腔内放置包里着纱布的压舌板以免牙齿咬到舌头,若牙关已紧闭,勿试图强迫张嘴,也勿过度用力拍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5.发作时或刚发作完不要由口进食,且最好保持侧卧,以利分泌物排出,以防呛或吸入而窒息,呼吸道系统疾病,扁桃腺炎,症状1.发烧、喉咙痛、声音沙哑、咳嗽、有痰2.食欲不振、甚至有反胃、恶心、呕吐3.颈子两旁的淋巴腺肿大照护措施1.发烧之护理2.喉咙痛时使用温开水或食盐水漱口3.冷敷颈部以消肿及减轻疼痛4.避免摄取热食或坚硬食物,给予冷、冰或液体易吞的食物,如牛奶或汤类,流行性感冒,症状1.寒颤、发烧(38.540度)、鼻塞、食欲不振、头痛、全身酸痛、咽喉痛及干咳,此症状通常持续3-4天,但咳嗽及全身疲倦之感,可以持续到数星期之久2.幼儿则可能会有发烧、流鼻水及咳嗽等症状,另外还可能发生烦燥不安及食欲变差之现象3.可能会有腹痛、呕吐及腹泻等肠胃症状4.流行性感冒易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急性肾脏炎等,流行性感冒疫苗,注射疫苗后十天左右即可获得免疫力,此免疫力可维持一年之久,其成功率达90%台湾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是流行感冒的高峰期,对于抵抗加较弱的族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气喘病人等,医界建议给予预防接种.先前只免费替65岁以上之老人接种疫苗.自2008年12月1日起政府推行全民公费施打流感疫苗,但民众仍需依各合约医疗院所之收费标准支付挂号费与诊察费等相关医疗费用。(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免付费24小时服务之民众疫情通报及咨询服务专线1922进行咨询。),流行性感冒,照护措施1.发烧及全身酸痛可使用解热镇痛剂,但勿用阿斯匹林(Asprin)类药物,以免引发雷氏症候群2.感冒是滤过性病毒所感染,并无特效药,就医诊疗只是依症状给予缓解,以减轻患者之不适及避免并发症之发生3.多卧床休息,补充水份并给予易消化且热量高之食物4.当感染流行性感冒时,应尽量不上学,以减少交互感染,肠胃系统疾病,急性阑尾炎,症状1.初期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典型的腹痛由肚脐周围开始,数小时后则转移至右下腹部,且右下腹会有压痛及反弹痛2.有些患者只有下腹疼痛、腰痛或耻骨上方痛3.有时发烧或恶心、呕吐及厌食、便秘及腹泻也可能发生,常被误认为肠胃炎(反弹痛:手按压腹部时不感到疼痛,但手放开时则会痛)照护措施1.勿乱服成药2.确定为阑尾炎时,早期可能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大多数医师认为进行手术治疗较恰当,因可减少肠穿孔、腹膜炎的机会,胃肠炎,症状1.轻度腹泻:每天解数次之水便,没有脱水及发烧之现象,数日后即可复原2.中度腹泻:每天水泻多次,有呕吐及发烧之现象,但无脱水,不需住院治疗3.重度腹泻:每天水泻15次以上,有呕吐、发烧、严重脱水及酸中毒之现象,急需住院治疗照护措施1.轻度腹泻不需禁食,喂食牛奶者可稀释牛奶使肠道休息2.中度腹泻者可禁食半日(只喝开水),给予肠道适度的休息,24小时后着未再腹泻则可开始给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重度则应送医接受治疗,以防危及生命安全3.因腹泻的粪便PH值较酸,且次数频繁,应在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清洁肛门附近皮肤且保持干燥,蛔虫病,蛔虫病是幼童常见的肠寄生虫病,感染率极高,蛔虫卵自粪便中排出,如温度和湿度适中,就发育成具传染力的虫卵,然而此虫卵可经由被污染的食物、玩具和手而从口中传染,虫卵被吞入后于小肠内孵化成幼虫,穿过肠黏膜经由血液循环至肝脏、心脏、肺脏,再由气管、咽喉再度进入消化道,此时已由幼虫发育成成虫,再寄生于小肠中症状1.粪便中含有虫卵或成虫2.胃肠功能失调,如食欲不振,容易饥饿,体重下降等3.进食后易发生肚脐周围的阵发性疼痛4.精神不安、夜惊、失眠及夜间磨牙5.常见并发症有蛔虫性肠阻塞、胆道蛔虫症及阑尾蛔虫症,蛔虫病,预防及治疗1.注环境饮食及个人卫生,勿生食、饭前及上厕所后要洗手2.定期于健康检查项目中检测大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若发现有蛔虫病症状,应至医院进行诊断检查,以早日确定病情4.发现有蛔虫时应遵照医师嘱咐以驱虫药治疗,蛲虫病,蛲虫体型细小,长度约2-12mm,成虫主要寄生在大小肠交接处,在肠内主要靠肠内物为生;雌虫常于夜间爬到且门口产卵,此时用手抓痒,其虫卵会沾污手指及指甲,连患童的内裤、床单、被褥等亦可能沾染虫卵,手沾上虫卵后经食入即在肠道发育,而成自我感染虫卵也可经由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手指、衣物等经口传染,吸入有虫卵的灰尘亦可能造成感染,患童吞入口中的虫卵约2-4周就转变为成虫症状1.夜间肛门口搔痒,使睡眠受到干扰,而造成白天的昏昏欲睡2.食欲不佳,体重减轻、磨牙、腹痛、恶心、呕吐3.因抓搔太厉害而造成皮肤损伤,蛲虫病,预防及治疗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及上厕所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常洗澡,换内裤,不吸吮手指2.进行蛲虫检查:清晨起床前将试纸粘黏且门周围皮肤3.注重马桶座盖的清洁4.若是已感染蛲虫时:早上以肥皂与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床单、被褥、睡衣及摆床上的玩具应以热水浸泡清洗,并在太阳下曝晒;寝室每7天用肥皂清洗一次5.睡同一间房间或全家人常会同时感染,所以若有孩子感染蛲虫,应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及家长,请他们注意6.发现有蛲虫时应遵照医师嘱咐以驱虫药治疗,过敏性疾病,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有过敏性疾病者占人口的20%,也就是每五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可能是过敏儿?过敏体质是指会对各种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体质,而造成过敏反应的物质就称为抗原,抗原进入人体中会产生抗体;当同种抗原要入侵时就会产生拒绝抗原侵入的反应,此为防御作用,但有时同一种作用也会对人体有害,这即是过敏反应过敏疾病的发生基本上是体质(遗传)加上环境因素(过敏原)所共同造成的,过敏原,灰尘花粉植物、枯草和叶子动物皮毛或羽毛昆虫的毒(蜂或其它昆虫叮咬)食物中毒,例如蛋、榛果类、巧克力、甲壳类动物、牛奶和麦,如何诊断是否有过敏,一般可依据下列几种情形而高度怀疑:有过敏疾病的家族史,则罹患机率是平常人的好几倍小时候有异位性皮肤炎,长大后罹患其它过敏疾病的机会大增每次感冒皆伴随喘鸣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时症状特别明显清晨起床后常会连续打喷嚏、觉得喉咙有痰时常觉得鼻子痒、鼻塞、眼睛痒,特别在整理物品、衣物时运动后或吃冰冷食物会剧烈咳嗽固定的皮肤痒,冬天或夏天流汗时感到特别痒若外是加上抽血的数据:嗜依红性白血球及IgE抗体过高,也可推测是否有过敏,尘螨过敏,台湾有90%的过敏病是起因于尘螨,而尘螨过敏最常见的症状为习惯性清晨打喷嚏、流鼻水、鼻塞、咳嗽、过敏性鼻炎、气喘、过敏性结膜炎及异位性皮肤炎尘螨属蜘蛛之微小昆虫,需在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样似昆虫,大小约0.20.3mm,靠人及动物之皮屑为生,喜欢在温暖(25度)、潮湿(7080%)的环境下繁殖,家中的床垫、床单、棉被、枕头、绒毛式沙发、布质窗帘及填充玩具均是尘螨的最爱尘螨的排泄物和尸体是引发人类过敏的主要原因,异位性皮肤炎,症状皮肤干燥、发痒、变厚,常生鳞屑,感染则有渗出液、浓液形成和结痂因搔痒而变得烦躁不安,无法入眠婴儿最常侵犯部位为脸顂、颈、耳后及爬行时俯地部份之皮肤,而较大孩童侵犯部位为耳后、颈及关节的皱折处 照护措施1.采取低过敏食物及避开过敏原:如灰尘、牛奶、鱼2.皮肤护理:覆盖湿毛巾,涂抹乳液,沐浴时勿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以防止皮肤的干燥、龟裂、搔痒3.剪短指甲或约束双手避免抓伤造成续发性感染4.穿着易吸汗质料且柔软衣物,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异位性皮肤炎,照护措施5.依医属使用药物6.维持舒适之室温,避免过冷或过热7.沐浴或清洁时尽量少用清洁剂,包含香皂、沐浴乳,以减少对皮肤之刺激8.保持患部之清洁9.穿着长袖衣裤减少抓伤之机会10.于患处涂抹类固醇时要涂薄些,如要再涂新的药膏时,要先去除患处旧有的药膏,以防止药物吸收过量,而影响肾功能,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常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气候遽变时,症状的差异极大,从很轻微的症状至非常严重的结膜外观呈现苍白色或牛奶色,有黏稠的分泌物及结膜有乳头状的肥厚照护措施1.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2.按医嘱服用抗组织胺,切勿自行前往药房购买眼药水,含有类固醇之眼药水,虽可迅速减轻过敏之症状,但长期使用的结果会导致眼睛抵抗力之降低,而增加往后感染机率,甚至造成眼压上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不可逆之伤害,过敏性鼻炎,症状1.连续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水及鼻部发痒2.流眼泪、眼睛痒3.鼻塞、张口呼吸4.下眼睑有黑圈5.更严重时会有头痛(尤其是偏头痛)的症状照护措施1.按医生嘱咐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减轻症状2.控制环境及避开过敏原:使用吸尘器以减少灰尘量,及定时清除空气调节机内的过滤网;花粉方面则少种会引起过敏的花草;在霉菌多的地方使用除湿机;勿使用或饲养有毛的玩具及动物,过敏性鼻炎,照护措施3.减过敏法:若过敏原无法清除或避免,可使用皮肤试验,找出过敏原为何,再使用减敏感法治疗,增加小朋友对过敏原的忍受性而减轻症状,甚至使症状消失4.请遵照医师指示服药,勿自行乱服成药5.若有过敏症状加剧时或使用药物出现副作用而影响幼童之日常生活者,应再次请教医师6.适度运动使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获得平衡,游泳、剑道、柔道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食物过敏,指吃入食物后,经由免疫学的机转所引起的不利反应,其发生在胃肠道、免疫系统、食物过敏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结果常造成过敏反应是食物中的醣蛋白大多数的过敏反应已证实是由少数的特殊食物所引起的,最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蛋、牛奶、花生、坚果、巧克力、大豆、鱼及有壳的海鲜(虾、蟹、蚵)及有核的水果(龙眼、荔枝、柑橘),但亦可能对任何食物发生过敏,如对花生过敏者可能对大豆、豌豆等豆类产生过敏症状1.通常是吃下食物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作,每个人发作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均有所不同2.肠胃道症状约占70%;皮肤占24%;呼吸系统占6%,食物过敏,症状肠胃道方面:在进食后2小时内引发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嘴唇、舌头、咽喉的过敏性(搔痒及水肿)皮肤方面:会迅速发生,如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另外,食物过敏亦会加重异位性皮肤炎的程度呼吸道方面:摄取食物后的几分钟至两小时内会引发上、下呼吸道的症状,如鼻炎、结膜炎、流鼻涕、流鼻血、气喘加重神经系统方面:有偏头痛、癫癎的发作,这些症状可藉由去除食物过敏原而获得改善,食物过敏,预防及治疗1.确认食物过敏原为何,每日饮食记录可协助医师找出过敏原2.避开过敏的食物是最有效预防食物过敏的方法,因此应注意食品标签上的成分或添加物(花生案例)3.有过敏病家族史的刚出生婴儿,应进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以了解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高危险群4.有过敏病家族史的孕妇及授乳妇应避免食用一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类、花生等5.食用低敏配方或免敏配方奶粉6.当过敏发生时口服抗组织胺药物(Antihistamin),对过敏之轻微症状十分有效,气喘,气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也一种呼吸道阻塞之疾病,根据研究报告统计大约每1012个孩子就有一个罹患气喘气喘病并非不可预防,只要了解其发生成因,并加以预防,且能清除造成气喘的过敏原,就可使孩子远离气喘的伤害分类及原因一.外因性气喘:75%发病于45岁的幼儿,引起原因大多吸入过多的过敏原,如花粉、霉菌、灰尘、动物的羽毛等等,另外食入过敏原如牛奶、鸡蛋和谷类亦可能造成气喘外因性气喘经过多年后,若无法痊愈则可能转变为内因性气喘,二.内因性气喘:发病年龄大多数是45岁之间或大于35岁,发病原因至今不是很清楚,在小孩时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发生原因,所以又称为感染性气喘,有时过度活动、受凉后或情绪过度激动后均会发生三.混合型:由内因性及外因性两种因素所引发的气喘诱发因素过敏原:过敏原可以立即引发反应(迟发反应)或迟发反应(数小时);空气污染、二手烟、香水、发胶、油漆、尘螨、灰尘及冰冷饮等等刺激物都容易引发气喘之发生天气变化:气喘常随秀节的天气变化而有所改变,如温度的骤然变化易使气喘儿纷纷向医师报到感染: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均易诱发气喘,4.运动:4090%的气喘儿在剧烈运动后的68分钟引起支气壁痉挛而发生咳嗽、喘鸣等气喘症状,此即所谓运动诱发型气喘所以在其剧烈运动前需要有至少20分以上的暖身运动,另外运动前使用吸入性的气管扩张剂,这两种方式皆可避免不舒服的发生5.情绪因素:激动的情绪亦可能引起气管挛缩,导致气喘之发作6.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上呼吸道发炎:任何机转引起的上呼吸道刺激皆可诱发气喘之发生7.以上各种因素的交互反应:同时具有不同的诱发因素可加成作用,照护措施遵照医师之指示,按时服药,必要时需随身携带喷雾剂之药物,妥善使用可控制气喘之症状经常评估气喘儿之呼吸状况,其呼吸型式,有否喘鸣而鼻翼搧动,听其呼吸声,观察是否有发绀之情形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及避免于冷的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适当的休息与睡眠,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呼吸道感染鼓励从事增加肺活量的活动,如游泳、体操、吹管乐器(萨克斯风、笛子、口琴、萧),照护措施去除生活环境中的过敏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烟味、蚊香味、油烟味及各种强烈气味避免使用床垫、沙发、厚重窗帘、地毯,改用木制床板及较容易清洗之丝被、太空被、防尘螨之寝具及百叶窗打扫时尘用吸应器,避免灰尘飞扬,多用湿布,勿用鸡毛撢子不要饲养有毛之竉物及避免绒毛填充玩具冬天因早晚温差大,注意颈部之保暖及戴口罩出门使用除湿机、空气调节机,保持稳定的温湿度(适温在2428度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传染性疾病,感染原感染原的来源,散播出口传染途径侵入部位,易感宿主,传染病传染模式,肠病毒群感染,病原体:肠病毒可区分为几大类,包括:小儿麻痹病毒3型;克沙奇病毒有29型,包括A 族23型及B族6型;伊科病毒有34型;新型肠病毒有4型,包括6871型。其中以肠病毒71型肆虐台湾致死病人最多的一种病毒。传染源:主要人类肠道内繁衍增生,故称肠病毒传染途径:经由粪口传染、呼吸道感染或接触病人皮肤上溃疡的水泡而感染潜伏期:3-6天好发季节:每年均有流行,以春夏及初秋较明显,而台湾地区流行季节为3-11月,7-9月为高峰期,可传染期:肠病毒传染力从发病前1-2天迄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肠病毒可持续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的3-4周之久,而其肠道粪便排出病毒的时间可持续6-8周之久,10岁以下儿童易受感染,3岁以下较易出现并发症临床症状:多数类似一般感冒的症状,有时会引起高烧、咽喉肿痛、倦怠、全身酸痛不适,显现出特殊临床表现(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大部份的病童皆会自然痊愈,仅有少数发生合并症治疗:针对症状治疗,给予局部口腔药物及解热镇痛以减轻病童的疼痛及发烧,若病童已无食欲,且出现脱水、电解质不平衡等情形时,则须注射静脉点滴液,再有严重的合并症发生时,则给予积极性的治疗,照护:给予充份的休息及水份,并鼓励病童进食口腔出现水泡溃疡时,应注意口腔清洁与卫生病童因口腔出现溃疡疼痛而无法进食时,须给予冰、软的高热量食物,如布丁、冰淇淋、酸奶、豆花、果冻等注意病童体温的变化,发烧时应做适切的处理注意观察病童有无严重脱水现象,如皮肤干燥无弹性、活动量减低、小便量减少、无泪水及汗、眼窝及囟门凹陷、昏迷、嗜睡等上述症状时,应紧急送医,以防脱水、休克谨慎处理病童的排抴物,处理完应立即洗手,并协助病童于用餐前及如厕后洗手。须注意是病童于身体康复后,病毒仍可经由粪便排出,持续数周之久,故应继续肠道隔离。,肠病毒群感染,照护:发现病童有以下症状时,应尽快就医:病童因口腔溃疡严重,以致无法进食持续发烧、呕吐及头痛病童意识不清、嗜睡(叫醒即又睡着)、躁动不安、眼神呆滞。病童处于休息或无发烧状态时,心跳异常加速,并高于140次/分身体任一肢体出现无力或走路不稳睡觉时,双手会像受惊吓似的不自主抽动,肠病毒群感染,预防措施:增强个人免疫力,注意其营养、均衡饮食、充足运动及睡眠病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出入人潮拥挤之公共场所、勿与疑似病患接触幼儿之主要照顾者宜注意个人卫生若家中有其它幼儿,应将病童与其它幼儿隔离照顾并分房睡,并向病童之幼儿园所请假,以免传染至其它儿童避免与病童分享食物或共享餐具目前无任何疫苗可供预防肠病毒,轮状病毒肠胃炎,病原体:轮状病毒传染源:病患之粪便传染途径:由粪口传染潜伏期:约1-3天传染期:病童10天内所排出的粪便皆具传染力,所以在这10天内都要小心被感染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是幼儿急性肠胃炎原因之一,有冬季性肠胃炎之称。近年来台湾气候变化无常,四季都可见病例。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烧为主,偶出现严重脱水的情况,症状约持续5-7天,但病愈后非终身免疫治疗:给予支持性症状治疗,病状轻微者予以口服补充液,而严重脱水者,则须住院予以静脉注射补充水份及电解质,轮状病毒肠胃炎,合并症:严重脱水、休克导致死亡。治疗:病状轻微者予以口服补充液,而严重脱水者,则须住院予以静脉注射补充水份及电解质照护及预防措施:处于呕吐腹泻阶段之病童须先禁食,再以渐进式的方式进食开水、清淡食物(稀饭、土司、馒头和碎苹果泥等)。另外,因轮状病毒会造成乳糖耐受不良,故前几天要禁食牛奶、奶制品或油腻食物。注意观察病童有无严重脱水现象,若有此现象应请医师协助处理婴幼儿在尿片外应穿上衣裤,以免粪便渗漏儿童若出现呕吐或腹泻现象,切勿上学,应尽早求诊,白喉,病原体:白喉杆菌传染源:人是唯一宿主传染途径:飞沫传染或直接接触病童呼吸道分泌物污染之器具,而造成感染潜伏期:约2-5天传染期:自白喉杆菌从病灶分泌物中消失为止约2-4周好发季节:晚秋至初春是流行季节,10-12月为最高峰,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临床症状:扁桃腺、咽部或喉部等被侵犯的部位形成灰白色假膜,并伴有发炎现象,另有喉痛、发烧、颈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感之症状,严重者咽部会肿脤而导致声音沙哑、呼吸道阻塞、呼吸因难。,白喉,合并症:病菌会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脑、周围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麻痹及心肌炎等严重病变治疗:采住院隔离治疗、抗毒血清治疗及抗生素治疗)照顾及预防措施: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白喉杆菌培养3次呈阴性为止注意病童生命征象、心肺功能,并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之症状可湿化空气将有助化痰(在充满蒸气之浴室深呼吸、吸取热开水所冒出的水蒸气或以热毛巾热敷口鼻)依医生指示按时给予抗生素并在家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实施三合一疫苗,即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白喉,麻疹,病原体:副黏液麻疹病毒传染源:人是唯一宿主传染途径:飞沫传染或接触病人鼻咽分泌物接触感染潜伏期:约8-14天传染期:皮疹出现之前4天至皮疹出现后4天临床症状:前驱期:约3-5天,其传染力最强,有发高烧、鼻炎、咳嗽、结膜炎、畏光等症状;在皮疹出现的前2天内,于口腔下臼齿内颊侧黏膜上会出现点状红斑,中心成白色的柯氏斑点出疹期:柯氏斑点出现后1-2天,产生红色斑丘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前额、脸、颈?上肢?躯干?下肢,皮疹在3-4天的时间内会布满全身,并持续4-7天,麻疹,恢复期:皮疹依先发先退的顺序消退,待皮疹消退后,会出现鳞屑性脱皮及色素沉着,此时期最易并发合并症,但感染后则终身免疫合并症:中耳炎(最常见)、肺炎(死亡主因)、脑炎治疗:流通空气、发烧之处理、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照顾及预防措施:病童于传染期间内须实施呼吸道隔离,且应于发疹后至少7天,才能返回幼儿园鼓励病童多休息,注意观察其体温变化,发烧时依医嘱给退烧药,必要时更换潮湿衣物及床单,麻疹,照顾及预防措施:眼睛护理:若病童眼睛畏光,则室内光线须柔和,须告诫病童不可用手揉眼睛,若因结膜炎导至眼睛分泌物过多,可使用生理食盐水及消毒棉球由内往外轻轻擦拭口鼻护理:若口腔黏膜受损,用棉花棒沾凡士林涂抹于鼻孔周围,保护皮肤皮肤照护:出疹时期须保持皮肤的清洁预防:注射活性减毒麻疹疫苗后,95%以上的人可主动产生免疫,麻疹,德国麻疹,病原体:德国麻疹病毒传染源:人类传染途径:飞沫传染或接触病人鼻咽分泌物接触感染,亦可经由胎盘传给胎儿潜伏期:约14-21天传染期:出疹前1周至出疹后4天临床症状:前驱期:症状轻微如微热、头痛、疲倦、食欲不振、耳后淋巴结肿大,约1-2天,症状于幼儿不明显出疹期: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开始于脸、颈?上肢?躯干?下肢,其出疹快,消退亦快,约维持3天,又称三日疹,愈后之疹子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或脱皮,德国麻疹,合并症:关节炎、神经炎、脑炎;若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受到感染,会导致胎儿流产、死胎或畸型(失聪、眼部缺陷、心臓畸形及智力发展迟缓等)治疗:流通空气、发烧之处理、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照顾及预防措施:病童于传染期间内须实施呼吸道隔离,且应于发疹后至少7天,才能返回幼儿园,病童与孕妇隔离鼓励病童多休息,注意观察其体温变化,发烧时依医嘱给退烧药,必要时更换潮湿衣物及床单,德国麻疹,水痘,病原体: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病患之呼吸道分泌物和皮肤病灶上水泡液及黏膜分泌物传染途径:飞沫传染或接触病人口鼻分泌物或经由皮肤病灶上水泡液及黏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所间接传染潜伏期:约2-3天传染期:自出疹前1-2天至水泡生现后6-7天,其皮肤病灶结痂变干为止,而皮肤黏膜病灶发疹早期传染性最强,痂皮则不具传染性临床症状:前驱期:不明显的轻微发烧、头痛、疲倦、食欲不振,水痘,出疹期:红疹首先出现于躯干?脸?头部?四肢皮肤病灶疹子有不同型式的变化,由红疹?丘疹?水疱?脓疱?干燥结痂后脱落,这些不同型式的疹子可以同时出现在病童身上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和脸部分布较多,前臂、小腿、还端肢体较少恢复期:疹子结痂干燥后则不具传染性合并症:少数会并发中耳炎、脑炎、肺炎及皮肤续发性感染治疗:发烧之处理、使用抗组织胺止痒及抗生素治疗续发生性细菌感染,照顾及预防措施:水痘的传染性很高,须采严格隔离措施,病童感染期应避免出入共场所及上学,宜到皮肤肤病灶干燥结痂为止注意体温变化,多补充水份,发烧时予以适当处理以减轻其不适,若高烧不退则依医嘱服用退烧药皮肤照护:皮肤痒可予以温水拭浴、依医嘱给予口服抗组织胺止痒或局部涂抹止痒膏以减缓症状病童指甲须剪短或戴手套,成人应教导病童在痒处轻拍,避免抓破水痘造成日后感染留疤勤洗手、洗澡、更换衣物及床单,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的繁殖及伤口发炎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以免压迫伤口引起感染及不适4.注射MMR混合疫苗,水痘,水痘,腮腺炎,病原体:副黏液腮腺炎病毒传染源:病患之唾液、尿液传染途径:飞沫传染或接触病人唾液、尿液而传染潜伏期:约12-15天传染期:腮腺炎出现之前6-7天至发生后9天,其中病前1-2天之感染力最强;病发后14天内尿中可能带有病毒,而无症状之感染亦具传染性,好发于9岁前好发季节:冬末春初临床症状:1/3为无症状感染,少数有发烧、疲倦、头痛、单双侧耳下腺肿痛(俗称猪头皮)、口颈痛、张口及吞咽困难等,腮腺炎,合并症: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而处于青春期少年或成年男性感染,易并发单侧睪丸炎,成年女性则可能并发卵巢炎、胰脏炎、永久神经性耳聋治疗:采症状治疗如给予解热镇痛剂照顾及预防措施:卧床休息到消肿为止腮腺肿痛时,可予冷敷,并采半流质饮食或予吸管;吞咽困难时给予流质饮食,注意口腔卫生易感染宿主应注射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腮腺炎,猩红热,病原体:A群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染源:病患或带菌者之口、鼻分泌物传染途径:经由病患之口、鼻分泌物飞沫传染潜伏期:约1-7天传染期:未经治疗的病患,传染期为10-12天,经适当治疗后可缩短为1-2天;主要感染群为5-10岁儿童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为突发性的高烧、喉咙痛、草莓舌、手掌和脚掌红肿以及典型皮疹,皮疹的特点是整片皮肤潮红,颈、胸、腋窝、手肘、腹股沟及大腿内侧较明显,且疹子颗粒较粗,摸起来像砂纸合并症:中耳炎、颈部淋巴腺炎、急性肾丝球炎、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猩红热,治疗:采症状治疗,以抗生素(青霉素)治疗至少10天照顾及预防措施:病童采呼吸道隔离,并在开始服药满1天,且退烧达24小时以上者,才可以上学或出入其它公共场所教导父母遵从医师指示,协助病童正确服用抗生素,切勿随便停药病童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并妥为处理口鼻分泌物,并洗手注意体温变化,多补充水份,发烧时给予适当处理保持口鼻、咽喉清洁,以预防续发性感染(如中耳炎)喉咙痛时,协助清洁其口腔护理,避免刺激粗糙的食物预防:目前无疫苗可供预防,仅能避免与患者接触,猩红热,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病原体: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亦称艾滋病毒(HIV)传染源:接触到艾滋病毒的人类传染途径:性接触传染血液传染:伤口血液接触、输血等母子垂直感染:怀孕妇女传染给胎儿,感染率15-50%潜伏期:约2-10年,婴儿的潜伏期比成人短传染期:HIV带原者及艾滋病患均有传染性,感染空窗期约为3个月,虽然无法检验出正确结果,但仍具传染性,更应注意,临床症状:无固定表征,常有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发烧、腹泻、体重减轻、咳嗽、喘气、口腔念珠菌症、肺囊虫肺炎症状、卡波西氏肉瘤等治疗:目前的药物治疗只能改善存活率,仍无治愈艾滋病毒感染的药物照顾及预防措施:因不能确知病童是否有血液传染疾病,因此在幼儿园内,必须随时将血液视为一潜在的危险液体,园内应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处理血液若病童有开放性皮肤病灶,应将病灶覆盖好勿直接碰触血液(伤口、鼻血)、含血的液体、化脓的皮肤病灶,故应配戴手套或以塑料袋隔离处理预防:艾滋病目前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接种,日本脑炎,病原体:日本脑炎病毒传染源:流行期的传染源以猪及成蚊为主传染途径:日本脑炎病毒经病媒蚊(三斑、环蚊家蚊)物之间长期传播,若蚊子叮咬受感染动物后,再叮咬人则会造成传染潜伏期:约5-15天传染期:未发病后在患血液中通常查不出病毒,几乎不会由蚊子叮咬人体后再传染给人,所以不须隔离患者;其好发于9岁以下儿童好发季节:夏季(5-10月),流行峰为6月临床症状:多为无症状感染,仅有些病患的血液病毒量很高,病毒侵犯脑部,而造成脑膜炎、脑炎,日本脑炎,前驱期:(2-3天),产生头痛、发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轻微的呼吸道感染、感觉改变等症状急性期:(3-4天),产生高烧、意识模糊、颈部僵硬、抽搐、肌肉无力、四肢痉挛震颤、昏迷亚急性期:(7-10天),中枢神经的侵犯较缓和,部分仍有生命危险恢复期:(4-7周),可能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如四肢僵硬、无力、脑神经异常、智力减退、动作语言障碍合并症:终身运动残障及智能的退化、精神症等治疗: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退烧、降低脑压、预防痉挛等,照顾及预防措施:急性期时,注意监测其生命征象及可能并发之合并症保护病童卧床安全,须使用床栏协助病童眼睛、口腔和皮肤护理,以及发烧时的退烧护理预防:预防接种:定期接受日本脑炎疫苗注射,于每年3-5月接种,若因故错过接种时间,来年3-5月应补接种病媒蚊的防治:应针对周遭环境,消灭病媒蚊幼虫并清除蚊虫孳生源,在病媒蚊孳生的高峰期间,应喷洒杀虫剂灭蚊,住家安装纱窗、纱门或蚊帐来防止蚊子叮咬。避免蚊子叮咬:日本脑炎的病媒蚊喜欢于屋外栖息,在黄昏和黎明出没,为避免被蚊子叮咬,应远离稻田、沟渠、草地及畜栏等处,黄昏后少至户外。外出活动时,最好穿上长袖衣裤,或涂抺防蚊剂。,型肝炎,病原体:型肝炎病毒传染源:病患的粪便中含有大量型病毒传染途径:粪口途径传染潜伏期:5-50天,平均为28-30天传染期:感染力最强的时间是在潜伏期后半期,持续到出现黄疸之后数天,在台湾大部份15岁的儿童及少年多半不曾感染过型肝炎,16-30岁则有70%没感染过A型肝炎,故不具有抵抗力临床症状:大部份患者无症状,而常见症状为食欲不振、疲倦、恶心、呕吐、腹泻、发烧、上腹部不适的现象。类似感冒的症状持续数天后,病患便开始有茶色尿或黄疸的征兆。,合并症:大部分型肝炎皆可痊愈,不会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患者康复后通常会产生抗体而终身免疫,并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治疗:采支持性症状治疗,目前并无特殊药物治疗;与患者同居一处者及密切接触的人,在2周内,应尽速注射免疫球蛋白照顾及预防措施:做肠胃道隔离,在发病前2周至出现黄疸后1周人这段期间,应谨慎处理病童粪便及污染的物品养成良好卫生及饮食习,例如: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及路边摊食物,用餐时使用公筷母匙,物及餐具充份清洗干净无型肝炎抗体者,至环境不良地区旅游时,应特注意其饮食卫生,最好先接受型肝炎疫苗注射。,型肝炎,病原体:型肝炎病毒,血清内e抗原的存在 HBeAG(+)表示病患具有高度传染力传染源:患者的血液与体液传染途径:1.血液接触:直接接触带病毒血液、与他人共享受污染物品、输入受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剂2.性接触传染3.母子垂直传染:母亲于怀孕及生产时会将病毒传给胎儿,其新生儿约95%会感染B型肝炎且其中85%亦成为带原者潜伏期:45-180天,平均为60-90天,型肝炎,传染期:自出现第一个临床症状前数周至整个急性期,以及慢性带原期皆具传染性,目前台湾成年人型肝炎病毒带原约达15-20%,婴幼儿早期感染易演变成慢性带原者。临床症状:一般人多无症状,须经过验血方能确定是否感染。大部分人会有的症状包括:倦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发烧、黄疸、眼白变黄、深色尿及大便呈泥土色或变浅色。合并症:大约5-10会的成人患者及95于受母体感染的婴儿均无法清除此种病毒,而成为慢性带原者,日后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型肝炎,治疗:B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追踪检查(抽血及腹部超音波)及适时治疗(治疗型肝炎之药物)照顾及预防措施:患者需有足够的休和均衡的饮,食并避免饮酒患者避免与人共享针筒预防: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须戴上手套避免与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或以未经消毒的仪器纹身、纹眉、穿耳洞未感染B型肝炎病毒者,应注射肝炎疫苗确定带有B肝炎病毒者不应捐血,且应妥善处理个人伤口、血液、体液,以免传染他人,登革热,病原体:日本脑炎病毒传染源:流行期的传染源以猪及成蚊为主传染途径:日本脑炎病毒经病媒蚊(三斑、环蚊家蚊)物之间长期传播,若蚊子叮咬受感染动物后,再叮咬人则会造成传染潜伏期:约5-15天传染期:未发病后在患血液中通常查不出病毒,几乎不会由蚊子叮咬人体后再传染给人,所以不须隔离患者;其好发于9岁以下儿童好发季节:夏季(5-10月),流行峰为6月临床症状:多为无症状感染,仅有些病患的血液病毒量很高,病毒侵犯脑部,而造成脑膜炎、脑炎,登革热,疾病概述登革热又叫典型登革热,或原发性登革热,系由蚊子(埃及斑蚊或白线斑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热疾,而以高烧、头部、肌肉、骨头、关节的疼痛,后眼窝痛以及发疹为主要症状。另有一种自1953年开始,发生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等各地的奇异登革热,主要侵袭310岁的儿童,以严重而可能致命的出血征候乃至休克为特征,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其感染对象、症状以及预后与原来的登革热显然不同,所以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症候群,也有续发性登革热之称。,致病原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登革病毒亚属所引起,在登革病毒亚属里共有四种登革病毒,它们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型。感染原一般认为人与病媒蚊间的传播循环为唯一的传染途径,但在马来西亚西部与西非,另有猴子与病媒蚊间的传播循环报告传染方式 人被带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间,病人血液中有病毒活动,称之为病毒血症期。台湾重要的病媒蚊为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病媒蚊经叮咬病毒血症期的病患812天后,则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治疗照护:以症状治疗为主。,症状:1.登革热:突发发烧(38)、头痛、后眼窝痛、肌痛、关节痛、出疹、出血性症候和白血球减少2.登革出血热:发烧、出血倾向(血压带试验阳性、点状出血、瘀斑、紫斑、黏膜、肠胃道、注射点滴处或其它地方出血、血便、吐血)、血小板下降(10万以下)、肋膜积水或腹水3.登革休克症候群:具备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疾病症状,并有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坐立不安、脉搏微弱预防保健1.倡导民众作好孳生源清除工作,以及避免被病媒蚊叮咬,包括作住屋加装纱窗、纱门、出入高感染地区宜穿着长袖衣服与长裤、以及在裸露部位喷防蚊液。2.病人在烧退之前应预防被病媒蚊叮咬,病房应加装纱窗、纱门、或喷洒杀成蚊药,病人应睡在蚊帐内。3.病人住地及工作地或停留地(1小时以上)进行杀虫剂喷洒,以杀死带病毒成蚊,并执行孳生源清除工作。,禽流感,疾病概述H5N1流感病毒主要感染鸟类,在鸟类间的传染性高并易致死。H5N1流感病毒通常并不会感染人类,但自2003年底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陆续接获人类H5N1流感之病例报告。病例以孩童及少年为多,且多数曾直接或密切接触感染H5N1的病禽,或曾处于受病毒污染的环境。一般而言,感染者通常也很难将病毒传播给其它人,仅泰国及印度尼西亚通报有限性人传人之家庭聚集案例。在现有的人类H5N1流感案例中,患者在染病初期多有类流感症状,如发烧(耳温38以上)、喉咙痛、咳嗽、肌肉酸痛、头痛、全身倦怠等,部分患者有?,致病原:H5N1流感病毒(H5N1 influenza virus)。传染原:感染H5N1病毒的鸟类,或被大量H5N1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染方式1.禽传人:主要藉由接触感染H5N1流感病毒之动物或其排遗,致吸入或接触眼鼻黏膜而感染。2.有限人传人:自泰国、印度尼西亚所发生之数起家庭聚集事件显示,倘无适当防护而与发病期病例有极为密切之接触,亦有感染的风险。潜伏期:以现有的病例资料分析,潜伏期多为2-8天。可传染期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之因应H5N1禽流感感染控制指引,建议成人(12岁)病例应持续采取感染控制防护措施至病例退烧后7天,儿童(12岁)病例则应至症状出现后21天。,预防方法(1)使民众建立正确卫生观念,如呼吸道卫生及咳嗽礼节。(2)针对赴境外之旅客,倡导前往动物疫情流行区时,避免接触禽鸟及其排泄物。(3)针对禽畜工作人员,倡导自我保护概念。病人及接触者之处理1.病人之通报及处置(1)通报时限:24小时内。(2)隔离:地方主管机关应对于H5N1流感疑

    注意事项

    本文(婴幼儿常见疾病与护理ppt .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