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FUJI贴片机三级培训.ppt

    • 资源ID:5574966       资源大小:1.80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FUJI贴片机三级培训.ppt

    尹纪兵 2010。09 QQ:1320192838,此資料分十一部分,第一部分為DEK印刷机的应用,第二部分CP643高速机的基本認識與比較,第三部分為CP6的日常點檢,第四部分为CP742操作手册第五部分為軟件FUJIFlexa的應用,第六部分為MCS/X對XP241/2的控制,第七部分為零件資料的制作-SMD3的介紹,第八部分為FUJICP6系列的調校.第九部分为FUJI CP6系列二级能力测试,第十部分为ETC回流炉的应用,第十一部分为SMT制程控制。,由于FUJI貼片機采用脫機編程達到離線控制的目的,故而要想更好的應用FUJI機(包括CP,XP,IP,QP系列)就必須對其硬件和控制軟件進行更深一步的認識.為此本資料收录了SMD3,FUJIFlexa的的英文版和技高公司工程師的資料進行全方位的介紹.,本资料为上部以FUJI贴片机为主.注重实际应用,尽量从应用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故此资料适用于具有一定经验的SMT从业者,尤其适用于SMT工程师。,本资料以Dek265+FUJICP842+FUJICP643+XP242+ETC为一条拉的配置进行解析,重点是对FUJI高速机CP6系列的解析。收录了FUJI公司的英文资料,也参考了一些FUJI代理商的技术资料。,内容简介,CP6,系列硬件部分,高速機(CP643)調校,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一、概述,保養工具認識及使用說明(一)、較常使用之工具,(二)、工具使用之注意事項1.拆卸放鬆或組裝鎖緊時,禁止使用圓頭六角板手。2.圓頭六角板手可使用於不同角度上,但使用時要小心圓頭易斷裂。3.工具之正確使用方法及使用場合皆須注意。4.工具之多寡視個人需要與實用性添購。5.工作完畢時,應注意個人工具是否收拾齊全,勿遺忘於機器上而 造成危險。6.工作完成時,應注意機器之零件是否全數裝上,有無多餘零件。,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三)、CP6系列規格簡介及動作原理,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二、機器大部介紹,第一節、置件工作區 一、置件工作頭各部名稱,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零件資料制作-SMD3,(二)、二十站機構功能,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1st:1.吸料:1.打開真空閥門2.吸嘴下降吸料3.料帶前送4.切除已吸料空料帶2.料站檢查:1.供料器是否正確安裝於供料平台上2.料帶是否正確安裝於料架上3.供料器上是否還有料帶零件,2st:大零件吸料成功失敗檢知1.防止零件損失2.防止1st廢料帶切刀因誤切大零件受損 3st:零件角度預轉00450不作動4501800預轉90018003150預轉-90031503600不作動1.減少旋轉慣性造成角度誤差2.減少旋轉時間,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5st:修正3st旋轉誤量 6st:畫像處理(零件辨視相機)吸件成功與否零件是否正確吸件位置誤差量零件狀況是否正常 10st:最終置件角度旋轉置件角度減3st角度6st測量出角度誤差量,11st:置件吸嘴下降至置件位置置件平台到達正確位置承接關閉真空閥門 12st:10st最終置件角度還原 13st:3st預轉角度還原 14st:置件工作頭A位置檢知 15st:置件工作頭方向檢知 確認12st13st是否完成角度還原動作,16st:強制清除吸嘴上之零件1.6st畫像判定不良零件2.吸嘴上因不明原因殘留之零件3.真空閥門關閉4.以毛刷清除 17st:吸觜位置檢知作為是否須要切換吸嘴之依據 18st:吸嘴切換 19st:吸嘴切換後確認是否完成動作,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二節、凸輪箱,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一、平板凸輪1st、nozzle up/down【valve change】1st、feeder tape advance1st、waste tape cutter3st、pre-theta clutch up/down10st、fine-theta nozzle up/down【5st、positioning】11st、nozzle up/down【valve change】12st、fine-theta reverse clutch up/down13st、pre-theta reverse clutch up/down18st、nozzle change,二、桶型凸輪 3st/13st 90/270 degree rotation三、鍋型齒輪(Index Unit)Theta Index Nozzle Index,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五節、置件工作頭保養方式一、置件工作頭拆卸方式1。以3六角扳手卡住角度驅動離合器固定螺絲,以13開口扳手卡住十字接頭,將固定螺絲放鬆12圈。2。拿開扳手,以手指按住角度驅動離合器,旋轉伸縮導桿,直到將螺絲取下。3。逐一取下:4。以3/4形六角扳手,將固定螺絲取下。5。左/右搖動,取下置件工作頭,將上/下滑塊 往中間集中,拔除真空導管。6.將拆下之置件工作頭標示清楚。,二、置件工作頭安裝方式1.拆卸方式之反向操作。(圖一)2.安裝完成後,將SHAFT轉到20st1st之間0度位置,使用置件工作頭原點校正治具、3六角扳手、8開口扳手,將SHAFT之CLUTCH定位孔與HOLDER的吸嘴切換轉輪驅動面校正到同一正面後鎖緊即完成。(圖二),拆,装,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三)、置件工作頭/吸嘴頭保養方式,UNIVERSAL JOINT 注意拆裝施力方向裝回時:1.使用#242螺絲固定膠。2.使用45kgf/cm扭力板手制定鎖固力量,滑 座及滾子由後方加油孔 注入AFC GREASE 直到油滿為止。,伸縮導桿在同方向標記後,抽出上之AFC GREASE 圓周塗抹,彈簧組裝後檢查須能活動,塗少量AFC GREASE,拆下更換新品,並以氣槍清潔真空迴路,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三。凸輪箱機構拆裝,第一節、掣動器拆/裝方式方式,1.CAM ANGLE 0度。2.拆除電磁閥固定螺絲(M3十字螺絲 x 2)取下白色氣密墊片 x 1。3.拆除匯流排固定螺絲(M4內六角x 2),取下O-Ring x 2。4.拆鬆氣缸(Cylinder)肘節(rod-end)固定螺帽。5.拆鬆固定銷,機螺釘(SET SCREW),取下固定銷。6.將氣缸旋轉取下(注意墊片)。7.將支座固定螺絲拆除,取下支座。,拆,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安裝方式:依拆卸相反順序進行1.支座以治具(jig),校正後鎖回。a.尋找合適搖臂尺寸之掣動器固定校正治具將治具架於搖臂靠固定座兩側,治具斜面朝肘節處。b.將治具末端與掣動器固定座接合確認,治具能在固定座中順暢移動。c.將固定座螺絲鎖緊。2.氣缸裝回肘節(勿忘墊片)。3.將固定銷支座,氣缸連接後,將機螺釘上膠(#222)鎖回,(固定銷上有機螺釘之鎖固平面,勿忘)。4.調整氣缸與肘節連結深度,使搖臂呈微量擺動狀態。5.將匯流排鎖回(勿忘O-Ring)。6.將電磁閥與氣密墊片,核對孔後鎖緊。(電磁閥上KURODA廠牌字樣朝上方位置)7.將AIR-PIPE裝回。,裝,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二節、搖臂組拆/裝保方式一、10st13st搖臂/連桿組,拆/裝方式1.將10st13st掣動器組拆除(CAM 0)。2.將10、12、13st調整螺桿固定螺帽拆除,連桿向下方退出搖臂。3.將11st調整連桿轉輒接頭的固定螺帽拆除。4.將轉輒接頭與上/下驅動滑塊分離,使用磁鐵 限制上/下驅動滑塊活動行程,避免上/下驅動 滑塊超出上行程,導致滑座內鋼珠脫落。5.使用330kgf-cm扭力扳手將連桿組將支座固定螺絲拆除。6.將整組搖臂向上提起拆出。,二、10st13st搖臂/連桿組保養方式1.將堡型墊片固定片扳正,拆除堡型螺帽。2.將軸芯固定機螺釘拆鬆,將軸芯抽出。3.清潔擦拭搖臂,並以氣槍將二處滾針軸承內之髒油清出。4.將氣缸側肘節固定螺絲拆除,更換新肘節後重新鎖回。1.肘節上之油嘴方向須與原來同側,否則日後無法加油。2.肘節螺絲/螺帽方向須與原來同側,否則會有干涉問題。5.使用卡簧鉗(C型扣環鉗),將C型扣環拆除,更換新滾子後重新扣回,確認C型 扣環有卡入溝槽內,檢查滾子活動是否順暢後,在儲油槽內塗滿AFCGREASE。6.在軸芯滾針軸承上塗上AFC GREASE。7.利用注射器在調整連桿側肘節滾針軸承,注入AFC GREASE,直到油滲出。8.11ST調整連桿轉輒接頭,將外蓋拆除後取出接頭部份,更換肘節塗上AFC GREASE後裝回備用。,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9.將所有平板軸承油汙擦拭乾淨,塗上AFC GREASE備用。10.將支座間隔環機螺釘拆鬆,取出間隔環,將支座及間隔環擦拭乾淨,將間隔環外緣塗上少量AFC GREASE後套回支座(機螺釘先勿上緊)。11.在軸芯塗上少量AFC GREASE後,依順序將各搖臂/平板軸承/堡型墊片重新組立。,13st,12st,11st,10st,12.將堡型螺帽上緊,讓各間隙消除後,重新放鬆,確認各搖臂均可順暢擺動再輕微上緊後,將堡型螺帽與堡型墊片可喫合固定片扳彎卡住。13.將軸芯/間隔環機螺釘塗上#222螺絲固定膠後,上緊完成。,升降滑塊,#222螺絲膠,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三、3st/13st旋轉搖臂拆卸方式將會干擾的電磁閥固定座拆除。以13mm套筒板手拆除驅動氣缸與搖臂固定螺帽。將支座固定螺絲拆除後,向上拉出氣缸:1.將氣缸支座上下顛到銷回以板手拆除氣缸固定螺帽後再將氣缸支座拆除。2.更換氣缸,肘節(盤型墊片氣壓接頭偵測器延用舊品)。3.將支座側肘節銷機螺釘拆鬆,抽出肘節銷清潔擦拭後,在滾針軸承塗 AFC GREASE後重新組回。4.氣缸與支座重新組立後,將支座上下顛倒裝回機器,以板手將氣缸固 定螺帽上緊後拆下備用。將搖臂堡型螺帽固定片,扳正拆除堡型螺帽。氣缸與支座連結方向須與原來相同將搖臂兩側固定螺絲拆鬆後向上拉出搖臂。清潔擦拭,更換搖臂上滾子備用。,氣壓接頭,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FUJI實用技術培訓,四、1st切刀&18st吸嘴切換搖臂組拆/裝方式五、1st吸嘴上下&3st角度驅動離合器上下搖臂組拆裝方式 六、1st送料搖臂拆裝方式1.先將搖臂支座上的軸心固定螺釘(機螺釘)放鬆後,再把堡型墊片的固定片扳正。2.放鬆堡型螺帽,在抽出軸心的同時逐一取下平板墊片/滾針軸承/間隔環及搖臂即可。,第三節、1st廢料帶切刀機槽保養方式1.拆除切刀搖臂連桿固定螺絲,取下連桿及活動側切刀。2.拆除切刀本體固定螺絲(B)廢料喉管固定螺絲(C)2st大零件檢知 偵測器支座(D),取出切刀機構本體;a.拆除本體左右側切刀壓板(E)清潔擦拭後更換滾子(F),並將各滾子 儲油槽塗AFC GREASE,將右側壓板鎖回。b.活動側切刀裝進本體後,將左側壓板蓋上,在壓板中間位置輕輕向右 施力消除切刀與滾子間隙(a),並調整高度使左右壓高度一致後(b)將固定螺絲鎖緊。3.拆除切刀搖臂固定螺帽機螺釘(G)*2拆除固定螺帽。4.拆除搖臂與緩衝連桿連結側開口銷(H)後,抽出連結銷後,逐一取下搖臂 及平板軸承。a.將搖臂清潔擦拭後,在滾針軸承塗上AFC GREASE。b.平板軸承更新,塗上AFC GREASE備用。,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四)、掣動器,第一節、組合按鍵功能說明1.Reset Power ON:清除機台所有Memory(包含Proper、Status、Program)2.F1 Power ON:IO Check Mode自我診斷模式(直接進入IO選項)3.3Reset Power ON:Mechanical check Mode機構測定模式(提供校正時使用,但Proper Status Program亦被清除),第二節、掣動器校正一、量表使用注意事項1.架設量表時,測針與量側面的角度約莫10 30,最大不可 超過45。2.量錶之架設位置於量測過程中,應避免與 其他機構產生干涉,且應有足夠之空間來 調整表頭。3.量測時,應調整探針深度,勿超過其量錶之最大行程,否則將影響量測結果。,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二、掣動器固定座校正方式1.尋找合適搖臂尺寸之掣動器固定校正治具,將治具架於搖臂靠固定兩 側,治具斜面朝肘節處。校正治具有22、22.1、22.2等3種規 2.將治具末端與掣動器固定座接合確認,治具能在固定座中順暢移動。3.將固定座螺絲鎖緊。,三、各站掣動器調整方式1.架設Dialgauge(量表)於搖臂平面上且量表表面需於搖臂平行以求較精準之數據。2.以強制進入IO Check mode(自我診斷模式)。3.進入IO OUT選項至所要進行校正之各選項。a.1st PICK UP SOL ON(Y020)OFF(YO21)b.1st TAPE FEED SOL ON(Y026)OFF(Y027)c.3st PQ ROT SOL ON(Y022)OFF(Y023)d.10st FQ SOL ON(Y030)OFF(YO23)e.11st PLACE SOL ON(Y028)OFF(Y029)f.13st PRQ ROT SOL ON(Y02C)OFF(Y02D)g.18st NOZ SOL ON(Y02A)OFF(Y02D)4.調整時先用手動切換控制至大約距離,再以電動切換,作最後調整確認,電動方式控制時,一併檢查電磁閥動作及所控制之搖臂是否正確。,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三節、3st/13st驅動氣缸與肘節調整方式1.Cam O,進入IO將氣缸動作方向切換靠支座側,將CAM轉至2500。2.將肘節與氣缸軸芯固定螺帽放鬆找出滾子與凸輪軌跡從接觸到脫離的臨界點。3.旋轉軸芯2.5圈(朝肘節方向)後,將固定螺帽鎖緊,轉動凸輪確 認滾子是否全程均與凸輪軌跡呈接觸狀態。4.再將氣缸動作方向切換到另一側,重複確認的動作。,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五節、1st/11st吸嘴升降滑塊調整一、高度調整及保養注意事項1.進IO將1st11st之PICK-UPPLACING 掣動器切成ON(CAM 00)。2.將CAM轉到400500左右先將升降滑塊高度調至大約平行位置。為何在40/50:1.升降滑塊還未下降。2.鼓桶上之長橢圓孔剛好會在(B)位置。3.在凸輪軌跡靠近升降塊平面處架設量錶,量錶磁座架在Y平台軌道上。4.以六角板手轉動X軸螺桿,將量錶移到超過升降滑塊一半之平面處,微調滑塊高度(A),使升降滑塊與凸輪軌跡之高度差為0+0.03 m/m後將螺 帽上緊。5.重覆確認凸輪軌跡與升降滑塊之高度是否正確。,二、1st吸嘴與供料器間隙調整壹、使用治具1.將吸嘴治具(圖一)裝到吸嘴頭上。2.將吸料高度測量治具(圖二)上之伸縮量錶調整到與塊規等高(圖三)後,將量錶歸零拆除塊規將料架治具架設到供料平台上(圖四)移到吸料位置。3.進I O將PICK-UP切成ON,將CAM軸轉到1750使吸嘴治具下降。4.調整搖臂長度,使吸嘴治具下降高度達到與塊規高度相同0mm。(圖五)5.重覆確認圖五、圖六的位置,將兩者均調整到符合要求。,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貳、不使用治具 1.取一1.3新吸嘴裝於吸嘴頭上。2.取一新供料器(0804 PAPER TYPE)將導料蓋拆除(a),裝到D-TABLE上移到吸料位置。3.進IO將PICK-UP切成ON,將CAM轉到1750使吸嘴下降。4.將量錶架在吸嘴下緣,(測針深度約0.1mm)後將量錶歸零。5.將吸嘴拆下頂到供料器平面,量出此間隙須0.65mm(0.55mm)若否,萛出差量將吸嘴裝回吸嘴頭,調整搖臂長度消除此差量,再將量錶歸零,放下吸嘴使此間隙達成0.65mm(0.55mm)。6.重覆確認圖五、圖六的位置,將兩者均調整到符合要求。,第一節、3st/10st/12st/13st上角度驅動離合器保養方式1.CAM 0,使用#2.5六角扳手將上角度驅動離合器固定螺絲拆鬆,取下上 角度驅動離合器組。第一層十字連結片與軸芯黏死不會掉,若發現連第一層都鬆脫須重 新以高強度螺絲膠重新黏接。2.以清潔劑(去漬油、酒精、Three Bond)清潔上角度驅動離合器第一層緣。3.將上角度驅動離合器的第二層與第三層及其他組件清潔乾淨,並將鋼珠 更新後重新組回。4.重新組回時,塗抹少量的AFC Grease於上角度驅動離合器第二層與第 三層的型凹槽處和鋼珠以及螺絲前緣塗抹少量的#242螺絲固定膠。5.最後再將上角度驅動離合器裝回。,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二節、17st/19st吸嘴頭位置偵測器位置校正1.裝上置件工作頭T、A、B完成校正後,將吸嘴頭拆除,將SHAFT A 轉16st17st(19st20st)之間位置。2.將16st吸嘴異物強制清除用毛刷支座拆除。3.將17st19st支座校正治具裝到T、A、B SHAFT上(注意圓弧方向上1or2顆螺絲均可)。4.將位置量測治具插入支座校正治具上,CAM轉到17st/19st 2000位置。要轉cam前一定確認治具與支座及週邊機構完全沒有干擾,才能開始轉,且一邊轉一邊注意。5.調整偵測器前後左右位置,使偵測支座與位置量測治具卡槽吻合。6.調整偵器上下位置,使偵測器支座與位置量測治具卡槽吻合。7.將治具拆除,將毛刷重新鎖回。注意:當T、A、B裝上治具後,只可在17st20st之間移動,否則將造成治具或相關機 構的損壞。,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三節、18st吸嘴切換離合器與吸嘴頭之切換轉輪離合器同心位置校正1.將SHAFT A轉到20st位置,將18st同心位置校正治具裝到 T、A、B(同17st,19st),後將 SHAFT A轉到18st CAM2000位置。2.將18st連桿與搖臂相連接的螺絲拆下,使搖臂能自由擺動(A)。3.將搖臂輕輕的向下推,測試離合器是否能順暢的進入治具中(B),若不能進入將離合器固定支座螺絲放鬆(C),調整支座上下左右位置,找出離合器與治具孔同心位置後(B),將支座固定螺絲重新上緊。4.將搖臂與連桿重新連結,移出並拆除治具。注意:離合器在治具孔中切勿 1.轉動CAM軸 2.用力移動支座否則將會導致離合器軸芯,彎曲變形。P.S:a.如果皮帶張力太緊導致支座位置調整困難,可先將馬達支座固定 螺絲拆鬆,降低馬達高度,使皮帶鬆一些,待調整好後,再將馬達復原,調整皮帶張力後固定。b.當T、A、B裝上治具後,只可在17st20st之間移動,否則將造成 治具或相關機構的損壞。,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四節、3st/10st/12st/13st角度驅動離合器下壓量 調整1.將所有置件工作頭裝回主軸,用治具完成角度驅動離合器與吸嘴頭校正工作。2.將10st掣動器切成ON,以手動方式轉動CAM軸,調整置件工作頭角度,使 20支置件工作頭之角度離合器在10st位置上下喫合。3.轉動CAM軸到75度,在上下角度驅動離合器對正,但未完全喫合前安裝 量錶測量角度定位離合器之底部平整區域將量錶歸零。(圖一)4.將CAM 轉到2000記錄下壓量,重覆STEP 3測出20支置件工作頭之下壓量(圖二)5.取下壓量最少之置件工作頭為基準,逐一調整3/5/10/12/13st,使角度 驅動離合器在完全喫合下壓0.30.35mm(CAM 2000),第五節、5st角度驅動離合器安裝/校正方式一、下壓量調整1.將10st掣動器切成ON CAM轉到2000位置。2.將5st支座與搖臂卡好後,將支座定螺絲輕輕鎖上。3.調整支座左右位置,使上下角度驅動離合器在喫合時,左右對稱後(A)將固定螺絲上緊。4.下壓量調整 a.取下壓量最少之置件工作頭進行量測下壓量是否在0.30.35mm。b.若不符標準,先將CAM轉回00將10st傳動5st連桿之上下固定螺絲拆鬆(B)【輕微拆鬆狀態】再轉到2000進行調整,待調成所須之0.3 0.35mm(C),再將CAM轉回00進行固定之後再轉到2000進行確認。,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二、角度歸零調整1.在3st左/右(CAM 0)位置,將角度治具裝在置件工作頭上(SHAFT A)。2.CAM 0,將10st掣動器ON。3.將置件工作頭(SHAFT A)轉到5st(CAM 200,架設量錶並歸零。4.量測角度治具(JIG)被測面是否與X-AXIS平行。5.若不平行,放鬆離合器(CLUTCH)固定螺絲,調整離合器(CLUTCH)的度 直到與X-AXIS平行後,將固定螺絲鎖緊即完成。,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六節、3st/13st上角度離合器歸零調整方式及注意事項3/13st校正:3/13st均為桶型凸輪帶動機構,於調整時須確認900及2700 兩角度之治具平面,並以此為基準調至平均量。1.於shaft A在4/14st時裝設治具。2.轉至CAM00時將3/13st掣動器ON並設3/13st為900或2700。3.反轉CAM至2500量測治具平面(取得值)。(此位置為角度旋轉完成,但離 合器尚未脫離)4.正轉回00位置選擇3/13st至900或2700(步驟之另一角度。5.反轉CAM至2500量測治具平面(取得值)。6.求出與之平均值,調整3/13st齒輪,使900及2700之偏移量等於平均值。7.調整GEAR前先將皮帶張力調至標準值,再放鬆GEAR上的四顆螺絲。(CAM0),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七節、18st吸嘴切換轉輪下壓量調整1.將置件工作頭(SHAFT A)轉到12st13st之間(CAM 0),打開13st掣動器,利用13st將置件工作頭(SHAFT A)角度歸零後,將13st掣動器OFF。2.再將置件工作頭(SHAFT A)轉到17st18st之間(CAM 0),將18st掣動器ON。3.將SHAFT A轉到18st,在CLUTCH喫合前(CAM 120),架設量表歸零。4.將CAM軸轉到128度,確定此時吸嘴切換轉輪的下壓量為0.010.05 m/m。5.若否,則調整18st之下壓連桿(此連桿之上/下端螺牙方向不同,需注意)使下壓量達到0.010.05 m/m為止。,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六、機構調整,第一節、真空開關切換機構調整一、1st真空開關驅動連桿間隙調整壹、搖臂上下位置1.進IO將1st pick-up切成off後將置件工作頭A轉到1st,CAM2000位置。2.將1st真空閥門開啟搖臂支座鎖回M/C先將下方之高度固定螺絲拆鬆避免干擾。3.將SHAFT A真空閥門保持在OFF位置,放鬆搖臂高度固定螺絲,使搖臂下 降到剛好接觸到真空閥門位置。4.將搖臂輕輕向上推高0.7mm後將上方之搖臂支座固定螺絲上緊,拆鬆支座 固定螺絲將下方之搖臂高度固定螺絲也上緊。,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貳、搖臂前後左右位置1.將CAM轉回00進IO將1st pick-up切成ON。2.將CAM轉至約11001200左右,使真空閥門開放搖臂約在水平位置,放鬆搖臂支座前後左右固定螺絲調整支座前後位置,使驅動銷前緣與搖臂 基部距離約11.2mm。(圖一)3.將CAM轉到2000調整支座左右位置,使驅動銷左側外緣與搖臂左側邊緣,剛好切齊。(圖二)4.重覆檢查 STEP 2、3確定前後左右位置均符合後,將支座固定螺絲上緊。,二、1st真空開關驅動銷位置調整1.進IO將1st PICK-UP 切成ON,CAM轉到1750後,將量錶架設在,真空閥門底部平面區域量錶歸零。2.輕輕上下撥動SPOOL,量測其 間隙是否在0.10.15mm,若否將 驅動銷高低固定螺絲放鬆,調 整其位置使SPOOL與搖臂間隙為 0.10.15mm後,將固定螺絲上緊。3.20支置件工作頭逐一進行調整。,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二節、1st切刀校正方式1.將CAM轉到153度。2.使用厚薄規量測切刀間隙,查看是否為00.1mm。3.如否;則調整左/右牙之調整連桿,直到標準值範圍。,完成校正後須做以下二個確認動作,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三節、12st剎車機構裝設及調整一、機構裝設1.以 I/O MODE開機,將煞車機構裝上後(CAM 200),向後推到底(保持煞車塊前緣與角度定位離合器之安全間隙)再將支座固定螺絲輕微上緊。(CAM 0)將13st掣動器ON,以任一支置件工作頭(SHAFT)為基準,經13st上角度驅動離合器定位後,再回轉至12st(CAM 200),並確認12st之上角度驅動離合器能否與該支SHAFT上/下喫合。2.將CLUTCH ORIGIN SENSOR裝回支座後,以SENSOR之紅色光點為準,左右移動固定支座和上下移動CLUTCH ORIGIN SENSOR,將光點確實對正CLUTCH的定位孔,再把支座固定螺絲及SENSOR固定螺絲一併鎖緊。3.將煞車塊固定螺絲些微放鬆後將煞車塊向上推,直到煞車塊與角度定位離合器的底部接觸後,此時架設量表歸零,將煞車塊與角度定位離合器的底部之間隙調整到0.20.3mm後,將煞車塊固定螺絲鎖緊。,4.將MESHING CHECK SENSOR裝回支座,把SENSOR紅色光點對準煞車塊上之定位孔後,將SENSOR固定螺絲鎖緊。5.最後將ZERO SETTING SENSOR裝回支座上,並以SENSOR紅色光點對準感測器(DOG)亮面部分之中心位置後,把SENSOR固定螺絲鎖緊。二、AMP調整1.將MODE由RUN撥到SET(顯示數字 1),按下TUNING記憶狀態(顯示數2)(此狀態可以是DOG的亮面或暗面)。2.轉動被測物或DOG到相反狀態後,再次按下TUNING記憶狀態(顯示數字 0或9)即完成。3.完成校正後,需檢查兩種狀態,AMP.顯示的數據是否正確。,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四節、2st大零件偵測SENSOR校正在安裝2st的機構時,先將訊號發射端與接收端的支座固定螺絲保持在調 整行程的中間(以便最後校正時,有可調行程。)1.轉CAM到200度,以HOLDER A側邊為基準(吸嘴切換轉輪的軸芯對準訊號接收端)將訊號接收端支座外緣與HOLDER A側邊切齊.調整好後,再以HOLDER A側邊及訊號接收端支座外緣為基準,將訊號發射端支座外緣調整到與 HOLDER A側邊及訊號接收端支座外緣切齊,即完成左/右位置校正。2.(正常開機PRODUCT模式)取一厚度約為1mm之零件,讓該零件吸附在HOLDER A的吸嘴上,轉CAM到200度,此時SENSOR光束應該要被遮斷(螢幕上顯示X043 0 L PICKUP CHK或蜂鳴聲會鳴叫),此為上/下位置確。3.進入I/O,INPUT,選擇X043 L PICKUP CHK,查看SENSOR位置是否正確,可由螢幕上看O X訊息或聆聽蜂鳴聲來判別。,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五節、1st TAPE FEEDER SENSOR校正1.取一較新的FEEDER置放於供料平台(D-TABLE)上,將FEEDER移動到SENSOR搖臂(發射端與接收端)的正下方。2.使用厚薄規去量測SENSOR搖臂前緣與TAPE LEAF LOCK的間隙及 SENSOR搖臂下緣與FEEDER之TAPE LEAF的間隙,查看是否皆為1.5mm。3.如否;SENSOR搖臂前緣與TAPE LEAF LOCK的間隙,由前/後調整螺絲來放鬆調整之;SENSOR搖臂下緣與FEEDER之TAPE LEAF的間隙,由上/下固定螺絲及上/下調整螺絲配合調整;將間隙調整到1.5mm。,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六節、1st送料連桿調整1.取一較新的FEEDER置放於供料平台(D-TABLE)上,將FEEDER移動到1stPICK UP的位置後,使用厚薄規量測驅動滾子與FEEDER連桿之間隙,是否為0.5mm。2.如否;則調整間隙調整螺桿,將間隙調整到0.5mm。,3.使用HANDLE慢慢轉動CAM軸,同時查看SENSOR燈號何時熄滅(蜂鳴器停止鳴叫)及量表顯示所走得行程,也就是DOG由上始點往下移動0.3mm時,SENSOR由ON變成OFF。如有偏差,放鬆調整螺絲調整之。,第七節、1st送料連桿CHECK SENSOR調整1.CAM 0度,進入I/O,OUTPUT將TAPE FD SOL.ON,INPUT選擇FEEDING BW POS.(此時蜂鳴器會鳴叫)。2.將量表架設於驅動滾子支座下緣平整處,歸零。,4.轉CAM到200度,INPUT選擇FEEDING FW POS.(此時蜂鳴器會鳴叫),架設量表歸零後,慢慢轉動CAM軸,讓DOG由下始點往上移動0.6mm時,SENSOR由ON變成OFF。如有偏差,放鬆調整螺絲調整之。,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八節、18st角度原點位置校正1.以MECHANICAL CHECK MODE開機。2.進入I/O,將13st SOL.ON,SHAFT A經13st確認(工作頭角度歸零)後,13st SOL.OFF。3.把SHAFT A轉到17st18st之間(CAM 0),將18st SOL.ON,進入 SERVO,選擇NC-AXIS後確認CAM為0度無誤,按下【SERVO MOVE】-【SERVO ON】-【START】,NC-AXIS便開始執行歸零。4.歸零完成後切斷200V電源(按下EMERGENCY STOP BUTTON),將18st搖 臂與連桿之固定螺絲拆下。5.SHAFT A轉到18st(CAM 200),推動18st離合器軸芯讓它與HOLDER之切 換轉輪契合,在契合的同時查看螢幕上的數據並把數值記下(可反覆多做 幾次,取平均值)。6.最後將固定螺絲鎖回,及CAM 0,18st SOL.OFF。,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第十節、置件平台一、置件平台(X/Y TABLE)拆/裝保養作業壹、夾板機構(MAINCONVEYOR)拆卸方式1.將夾板機構活動側軌道固定氣管,用束線阻絕氣管(A)。2.固定側軌道(CONVEYORCV)a.拆鬆小齒輪機螺釘後,將小齒輪拆除(B)。b.拆除CV固定螺絲(C)將CV向外抽取拆除(D)。3.活動側(CV)a.拆除行程限制檔塊螺絲(E)。b.拆除皮帶傳動軸固定螺絲(F)。c.向外抽出CV(G)拆除蛇籠(CABLE CHAIN)支座固定螺絲及氣管(H)。,貳、夾板機構(活動側固定側)保養方式1.拆除CV蓋板(I)取下皮帶。2.拆除夾持則板氣固定螺帽(J),取下側板(注意墊片彈簧)及活塞。3.檢查皮帶輪狀況是否正常,在皮帶輪軸承噴TD,將多餘油脂以氣栓清除清潔所有部品備用。4.將活塞上之油封(PACKING)塗上少量SILICON或AFC GREASE以相反順序組回。5.夾持側板固定螺帽鎖回前須先將側板向上壓到底後再將螺帽上緊,避免活塞軸芯位置不正,導致夾持動作不順暢,若有不順暢情形將活塞轉動些微角度再重新鎖緊,須測試到完全順暢為止。,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伺服軸機構(直線軸),LIMIT,OT,ZL,MOT,ZO 3500+100,ZERO SET,OT,LIMIT,STOPPER,STOPPER,TABLE水平(20條)Z GAIN(Cn-04)由12080,Digital Operator or Servo Pack(伺服放大器控制器),SET選至Cn-XX鍵至Cn-04Enter至80鍵至80Enter 鍵至Cn-80SET至bb,实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

    注意事项

    本文(FUJI贴片机三级培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