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粘土胶体化学》PPT课件.ppt

    • 资源ID:5566017       资源大小:992.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粘土胶体化学》PPT课件.ppt

    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4学时),第一节 胶体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常见粘土矿物及性质,第一节 胶体的概念和特征,油田化学研究的体系和过程十分复杂,绝大多数体系属于或涉及胶体分散体系。如原油其实是油和水的乳状液,可归为胶体,而油藏则是巨大而复杂的高度分散体系。原油开发涉及的钻井液、完井液、调剖堵水液、酸化液、压裂液及提高采收率的驱替液等等油田化学的工作液无不与胶体体系有关。,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1、胶体的概念,1)分散体系的分类,根据分散颗粒的大小不同,将分散体系分成三类,如表1-1。,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表1-1按颗粒大小分类的分散体系,根据分类依据,不同聚集状态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则在不同状态的分散介质中均可形成胶体体系。气-气除外的其它分散体系均可形成胶体体系,如表1-2,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表1-2 按聚集状态分类的胶体体系,习惯上,把分散介质为液体的胶体体系称为液溶胶或溶胶(sol)。如油气田开发中常用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就是一种将粘土分散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悬浮体系;分散介质为固体时,称为固溶胶,如合金;分散介质为气体时为气溶胶,如烟尘、低压油气田开发用的气基钻井液等。,由此可见,胶体体系是多种多样的。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不是物质的本性。,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胶体的概念,胶体大小的微粒(至少在一个方向为1100nm之间)分散在另一种连续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胶体体系。,另外,有一大类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橡胶以及许多合成高聚物)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虽可形成真溶液,但它们的分子量很大(常在1万或几十万以上,故称为高分子物质),因此表现出的许多性质(如溶液的粘度、电导等)与低分子真溶液有所不同,而在某些方面(如分子大小)却有类似于胶体的性质,所以在历史上高分子溶液一般被纳入胶体化学进行讨论。,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定义:,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胶体化学:研究胶体的生成和破坏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科学。有三大分支:胶体物理化学,表面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粘土胶体化学:在一般胶体化学规律指导下,专门研究粘土胶体的生成、破坏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科学。是粘土矿物与胶体化学的边界学科。,由于胶体体系首先是以分散相颗粒有一定的大小为其特征的,故胶粒本身与分散介质之间必有一明显的物理分界面。这意味着胶体体系必然是两相或多相的不均匀分散体系。,3)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传统胶体化学研究对象:溶胶(憎液胶体)和高分子真溶液(亲液胶体)20多年前,Shaw把表面活性剂中以肥皂为代表的皂类视为第三类胶体,称其为缔合胶体。,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胶体化学也得到较大的发展,现代胶体化学的分支领域或主要研究内容列于表1-3。,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表1-3 现代胶体科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续表1-3,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丁达尔效应由于溶胶的光学不均匀性,当一束波长大于溶胶分散相粒子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溶胶系统,可发生散射现象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溶胶对光的散射作用。,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胶体体系的基本特征,1)具有多相性,相和相界面:相是指那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体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称为多相体。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相界面。,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在多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包围分散相的另一种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分散度和比表面:分散度指分散相的分散程度,通常用分散相颗粒平均直径或长度的倒数(D1a)来表示。比表面是物质分散度的另一种量度,其数值等于全部分散相颗粒的总面积与总质量(或总体积)之比。也即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质量)物质的总的表面积。物质的颗粒愈小,分散度愈高,比表面愈大。,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胶体体系首先是以分散相颗粒有一定大小为特征的,故胶粒本身与分散介质之间必有相界面,就是说胶体体系都是多相分散体系,多相性是胶体的一个重要特征。,真溶液,溶质能自发地分散在介质之中,使体系的自由能减少,因此真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缔合胶体是一种亲液胶体,也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但在制备许多胶体时,分散相不能自发地分散在介质中,需要作功强迫它分散成细颗粒,使体系的表面自由能增大,因此多相分散的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这就是真溶液与憎液胶体的根本区别。,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具有高度分散性,胶体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分散得很细,即分散相的分散(程)度很高。,3)具有聚结不稳定性,胶体都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非常大的总表面积,相应地具有很高的总表面自由能,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体系表面自由能有自发减小的倾向,胶体体系中分散得很细的分散相微粒就有自动聚结(自动降低分散度)以缩小总表面积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第二节 常见粘土矿物及性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田化学工作液要用到粘土作为施工材料(如钻井液、调剖堵水剂等),油田化学剂或油田化学工作液接触的地层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它们的性能变化与工艺施工的效果成败、储层保护等关系密切,了解和掌握其晶体结构和性质,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1)硅氧四面体及四面体片,硅氧四面体:由一个硅原子和4个氧原子组成,硅位于正四面体中心(见图1-1)。由多个硅氧四面体在a、b两方向上有序排列组成四面体片。四面体片有如下特点 共有三个层面:两层氧原子和一层硅原子,上下两层氧原子均形成六角环(空心);在a、b两方向上无限延续。,图1-1 硅氧四面体,粘土矿物的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层状结构和链状结构两大类。主要介绍常见的层状粘土矿物。,1、粘土矿物的基本构造单元,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铝氧八面体和八面体片,铝氧八面体:由一个铝和六个氧或氢氧原子团组成,铝位于正八面体中心,氧或氢氧原子团位于六个顶角。(见图1-2)。由多个铝氧八面体在a、b两方向上有序排列组成八面体片。八面体片特点 在a、b二维方向上无限延伸;共有三个层面,铝原子层位于中间;上下两个层面组成六角形(实心)。,图1-2 铝氧八面体,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3)层状粘土矿物的分类,单位晶层:由硅氧四面体片与铝氧八面体片组成的在C轴方向上能重复再现的最小单位,称单位晶层或基本结构层,也称单位晶胞。,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对称性相似(都是六角对称的),六角环大小相等,他们可以共用顶角氧原子而连接起来,组成层状粘土矿物的晶层,晶层在C轴方向上的有序排列就构成层状粘土矿物。,1:1型:一片四面体片和一片八面体片通过共用顶氧形成晶层,它有五层原子面(一层硅、一层铝、三层氧(或羟基)面)如高岭石。2:1型:两片四面体片和一片八面体片形成晶层,它有七层原子面,如叶腊石、蒙脱石。2:1:1型:2:1型的晶层再结合一片水镁石片(三八面体)形成晶层,如绿泥石。,根据基本结构层的不同,层状结构粘土矿物分为:,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常见粘土矿物,1)高岭石 高岭石是1:1型的层状粘土矿物,其晶体构造见图1-3。晶层面一层是氧,另一层是氢氧原子团。单位晶胞面积为5.158.92。,图1-3高岭石晶体结构示意图,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C轴间距:晶层中某一晶面与相邻晶层的对应晶面间的距离,单位为,晶格取代:占据晶格点阵位置的原子或离子被其它原子或离子取代而晶格点阵保持不变的现象。通常指硅氧四面体中的硅、铝氧八面体中的铝被其它原子(通常为低一价的金属原子)取代,如四面体中的Si4+被Al3+取代,八面体中的Al3+被Mg2+取代。,可交换阳离子:晶格取代的结果使晶层表面带负电,为了平衡电价,需在晶体表面结合一定数量的阳离子,这些为了平衡电价而结合的阳离子称为补偿阳离子。由于这些阳离子是可以相互交换的,也称可交换阳离子。,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高岭石的片状结构中,一面为OH,另一面为O,晶层之间能形成氢键,故晶层间联接力有氢键力和范德华力,晶层间联接力强,水分子不易进入晶层间;从高岭石的单位晶胞来看,高岭石是电中性,即高岭石很少晶格取代,晶体表面可交换阳离子很少,不易形成扩散双电层,引起层间距增大,因此高岭石是非膨胀性粘土矿物。,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叶腊石、蒙脱石、伊利石,(1)叶腊石:是2:1型层状粘土矿物,单位晶胞见图1-4。叶腊石是2:1型层状粘土矿物的原状矿物,是电中性的。其中的八面体片为二八面体片,叶腊石晶层的上下两个晶面全是氧原子,晶层间联接力仅有范氏引力,晶层间联接力弱,水分子能进入晶层之间。,图1-4 叶蜡石的晶体结构,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伊利石的共同点:蒙脱石、伊利石都是2:1型层状粘土矿物;晶层中均存在晶格取代。,蒙脱石、伊利石的区别:晶格取代的位置及程度不同。蒙脱石晶格取代主要发生于八面体片中,Al3+被Mg2+取代;伊利石晶格取代主要发生于四面体片中,Sl4+被Al3+取代;伊利石晶格取代程度较蒙脱石强,多11.5倍。补偿阳离子不同。蒙脱石的补偿阳离子大多是Na+、Ca2+,有时是K+、Li+;伊利石的补偿阳离子全是K+。,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晶层间联接力不同蒙脱石晶层间联接力是范氏引力,很弱,水分子易进入晶层之间;而伊利石晶层间联接力是范氏引力和K+嵌力(K+嵌力是这样形成的:未水化K+尺寸与六角环直径相近,嵌入两个相邻晶层的六角形之间,把两晶层联接起来,K+的嵌入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完成的)。即使是钾蒙脱石,晶层间联接力也较伊利石弱得多。其原因是K蒙脱石中K已水化,其直径远大于六角环尺寸,无此K嵌力。,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表1-4三种常见粘土矿物的主要特点,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1)粘土-水胶体分散体系中的电动现象,3、粘土水界面双电层,胶体的电动现象包括电泳、电渗、流动电位与沉降电位的产生。,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向与其本身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水中的粘土颗粒向阳极运动,电渗: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体(通常是水)相对与和它接触的带电荷的固体相作相对运动的现象。水向阴极运动,流动电位是不加外电场而用机械力促使两相间发生相对移动时,由于正负电荷分布不均,两相间产生的电位。沉降电位是由于胶粒的重力而在介质中下沉所产生的电位。,电泳和电渗现象表明:粘土(胶粒)和水(分散介质)都带电,且电性相反。,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胶团结构,溶胶粒子大小在1nm一1pm之间,所以每个溶胶粒子是由许多分子或原子聚集而成的。例如:用稀AgNO3溶液与KI溶液制备AgI溶胶时,首先形成不溶于水的AgI粒子,它是胶团的核心。研究表明,AgI也具有晶体结构,它的比表面很大,所以,如果AgNO3过量,按法扬斯(Fajans)法则,AgI易从溶液中选择吸附Ag+而构成胶核,被吸附的Ag+称为定势离子。留在溶液中的NO3-离子,因受胶核的吸引围绕于其周围,称为反离子。但反离子本身有热运动,结果只有部分NO3-离子靠近胶核,并与被吸附的Ag+一起组成所谓吸附层,而另一部分NO3-则扩散到较远的介质中去,形成所谓扩散层。胶核与吸附层NO3组成胶粒。由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离子NO3组成胶团。胶团分散于液体介质中,便是溶胶。AgI的胶团结构表示如下:,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从胶团结构式可以看出,构成胶粒的核心物质,决定电位离子(定势离子)和反离子。,关于粘土胶团,现以某种纯的钠蒙脱石为例,其胶团结构可表示为:,若KI过量,则I-离子优先被吸附,此时其胶团结构为:,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胶体分散系统中的胶团具有层状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胶核、吸附层(又称Stern层)和扩散层。胶核的表面带有固定数目的电荷(对于不同类型的胶体颗粒,有的胶核带正电,有的胶核带负电荷);吸附层中的电荷总是与胶核所带电荷相反,电荷量比胶核的电荷量小;扩散层也带有与胶核相反的电荷,电荷量也比胶核的电荷量小,但吸附层和扩散层中的电荷总量等于胶核的电荷总量,使得整个胶团呈电中性。扩散层的电荷分布随距胶核表面的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直到溶液本体处下降为零。,法扬斯法则:当离子键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离子时,若溶液中的离子能与固体中的异号离子形成难溶物,则这种离子优先被吸附这条规律叫法扬斯法则。,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总之,组成胶核的分子或原子一般为几百至几千个,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定势离子的电荷数,所以胶团是电中性的。在布朗运动中,胶粒运动而扩散层的反离子则由于与定势离子的静电引力减弱,扩散层变厚。,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1)扩散双电层的形成与结构,3)扩散双电层理论与电动电位,1924年,Stern提出了较完善的扩散双电层理论,其要点如下:从胶团结构可知,既然胶体粒子带电,那么在它周围必然分布着电荷数相等的反离子,于是在固液界面形成双电层。双电层中的反离子,一方面受到固体表面电荷的吸引,靠近固体表面;另一方面,由于反离子的热运动,又有扩散到液相内部去的能力。这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使得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胶粒周围,构成扩散双电层。在扩散双电层中反离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靠近固体表面处密度高,形成紧密层(吸附层),如图1-5.,图1-5扩散双电层示意图,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扩散双电层:从固体表面到过剩正电荷为零的部分,由吸附层和扩散层两部分组成。其中吸附层是固体表面紧密吸附的反离子和水分子所组成的部分(反离子是溶剂化的,构成吸附溶剂化层);而扩散层则是反离子和水分子吸附力较弱的部分。吸附层和扩散层的分界面称为滑动面。固体运动时带着吸附层一起运动。,从固体表面到均匀液相的电势降称为表面电势0;从滑动面到均匀液相的电势降称为电势。从扩散双电层的物理图象出发,根据电荷的分布规律,可以导出电动方程,式中:从滑动面到均匀液相的电势降,伏 介质粘度,牛顿秒/米2,1牛顿秒/米2=10泊=1000厘泊 u电泳速度 米/秒 介电常数,=0r,0=8.8510-12库仑2牛顿-1米-2;E电场强度 伏/米,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粘土矿物晶体层面与端面结构不同,因此,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双电层,这就是所谓粘土胶体双电层的两重性。,(2)粘土溶胶悬浮体双电层的特点,如面所述,在蒙脱石和伊利石的晶格里,硅氧四面体晶片中部分Si4+可被Al3+取代,铝氧八面体晶片中部分A13+可被Mg2+或Fe2+等取代。这种晶格取代作用造成粘土晶格表面上带永久负电荷,于是它们吸附等电量的阳离子(Na+、Ca2+、Mg2+等)。若将这些粘土放到水里,吸附的阳离子便解离,向外扩散,结果形成了胶粒带负电的扩散双电层。粘土表面上紧密地连接着一部分水分子(氢键连接)和部分带水化壳的阳离子,构成吸附层(吸附溶剂化层);其余的阳离子带着它们的溶剂化水扩散地分布在液相中,组成扩散层,如右图所示。,粘土层面上的双电层结构,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粘土矿物晶体端面上裸露的原子结构和层面上不同。在端面,粘土晶格中铝氧八面体与硅氧四面体原来的键被断开了。八面体处端部表面相当于铝矾土A1(OH)3颗粒的表面。不少研究者指出,当介质的pH值低于9时,这个表面上OH-解离后会露出带正电的铝离子,故可以形成正溶胶形式的双电层;而在碱性介质中,由于这个表面上的氢解离,裸露出带负电的表面(A1-O-)。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双电层,其电性与层面上相同。在粘土硅氧四面体的端面,通常由于H+的解离而带负电。但粘土悬浮体中常常有少量Al3+存在,它将被吸附在硅氧四面体的破键处,从而使之带正电。粘土端面可以形成正溶胶形式的双电层,这一点与电泳实验中粘土颗粒带负电并不矛盾。因为端面所带的正电荷与粘土层面上带的负电荷数量相比,是很少的。就整个粘土颗粒而言,它所带的净电荷是负的,故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极运移。,需要指出的是:粘土溶胶悬浮体一般是碱性环境,端表面带负电;平表面的双电层占绝对优势。,粘土端面上的双电层结构,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电泳实验表明,胶体中的电解质浓度越高,电泳速度越慢,即电位越小,这就是电解质对双电层的压缩作用。压缩程度与反离子浓度和价数有关:反离子价数越高,压缩增强;反离子浓度越大,压缩增强越大。当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电势为零(电泳速度为零),该状态称为等电点。,4)电解质对双电层的压缩作用,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对于因电离或吸附定势离子形成的双电层,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电位变小,双电层变薄,但其表面电势保持不变,这种双电层成为恒表面电势型双电层。对于因晶格取代所形成的双电层,表面电荷多少取决于晶格取代的程度,与溶液中的电解质无关,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电位变小,双电层变薄,但其表面电荷保持不变,表面电势下降(导致电位更快的降低),故称其为恒表面电荷型双电层,该种双电层更易被压缩。,5)离子交换吸附,指一种离子被吸附的同时,从吸附剂表面顶替出等当量的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的过程。它有如下特点:同电性离子等当量交换;离子交换吸附是动态过程(可逆过程);离子交换吸附速度较慢。,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粘土颗粒表面具有离子交换吸附的特性。粘土晶层平表面吸附的补偿阳离子可部分或全部被水中的其它阳离子所交换。例如,钠蒙脱石表面的Na+可全部被水中的Ca2+所交换;高岭石表面的H+可被水中的Na+交换下来,离子交换吸附遵守如下规则:(1)带正电的吸附剂交换吸附负离子;带负电的吸附剂交换吸附阳离子。(2)阳离子价数越高,吸附能力越强。(3)对同价阳离子:离子的水化能力越低或水化半径越小,吸附能力越强。,常见阳离子在粘土上吸附能力有如下顺序:Li+Na+K+NH4+Mg2+Ca2+Ba2+Al3+Fe3+H+注意:NH4+水化能力弱(72千克/mol),且是多原子离子,吸附能力较强;H+水化很差,体积特别小,吸附能力比Fe3+、Al3+均强。故pH对钻井液性能影响很大。,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1)带电性,4、粘土矿物的性质,吸附:物质在两相界面上自动浓集的现象称为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指吸附剂与吸附质通过分子间力而产生的吸附(包括氢键力)。化学吸附: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通过化学键而产生的吸附。,片状粘土颗粒平表面存在晶格取代,在溶液中可交换阳离子的解离,使晶层表面带负电,端表面断键后的带电性取决于介质pH,酸性或中性带正电,碱性下带负电。这两种来源带电性的代数和,决定了粘土水溶胶悬浮体的最后带电性。一般情况下,粘土水溶胶悬浮体(多数是指钻井液)是碱性环境,对外显负电性。,2)吸附性,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物质在粘土表面的吸附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粘土晶层平表面吸附的补偿阳离子可部分或全部被水中的其它阳离子所交换,是离子交换吸附,属于化学吸附;水中的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无机盐等都能在粘土表面吸附,也属于化学吸附。,3)膨胀性和分散性,不同粘土矿物的膨胀性有很大不同,如蒙脱石是膨胀性的而伊利石和高岭石是非膨胀性的。粘土矿物吸水后体积增大的特性是膨胀性。粘土颗粒因水化作用分散成更小颗粒的现象,称为其水化分散性。,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每100克干粘土所含可交换阳离子的总量。单位mmol/100g土。,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粘土矿物本身的结构:它是起决定作用的,结构决定了其晶层间连接力的强弱。补偿阳离子的类型:补偿阳离子水化能越大,粘土矿物的膨胀性越强。介质的pH值和含盐量:PH值越高,电位越大,膨胀性越强,含盐量越高或盐的阳离子价数越大,压缩双电层作用越大,电位越小,膨胀性越弱。,粘土矿物的种类,膨胀性越强的粘土矿物,在水中的分散性越强。粘土颗粒的胶结强度,粘土颗粒间胶结越强,水化分散能力越弱。,影响膨胀性的因素,影响分散性的因素,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4)聚结性(凝聚性),(1)胶体的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有两种不同的概念:即动力(沉降)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动力稳定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分散相粒子是否容易下沉的性质。一般用分散相下沉速度的快慢来衡量动力稳定性的好坏。聚结稳定性:是指分散相粒子是否容易自动聚结变大的性质。不管分散相粒子的沉降速度如何,只要它们不自动降低分散度,聚结度变大,该胶体就是聚结稳定性好的体系。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但又相互联系。如果分散相粒子自动聚结变大,那么,由于重量加大,必然引起下沉。因此,失去聚结稳定性,最终必然失去动力稳定性。由此可见,聚结稳定性是最根本的。,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2)影响聚结性的因素,胶体粒子之间的吸力能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当胶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吸力能被斥力能所抵消而已。一般说来,外界因素很难改变吸引力的大小,然而改变分散介质中电解质的浓度与价态则可显著影响胶粒之间的斥力位能。,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由下图可见,在低的和中等浓度电解质存在时,总位能有一个最大值,但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升高,斥能峰降低;而高浓度电解质存在时,除了胶体粒子非常靠近的距离以外,在任何距离上都是吸引能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聚结速度最快(图中c)。在中等电解质浓度下(图中b),由于“远程”斥力能的作用,聚结过程延缓了。在低电解质浓度下(图中a),由于存在明显的“远程”斥力作用,聚结过程很慢。,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反离子价数的影响,电解质中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反离子,反离子价数愈高,聚沉率愈高。,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同价离子聚沉能力的次序与水化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次序大致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水化离子半径越小,越容易靠近胶体粒子的缘故。对高价离子,影响其聚沉能力的因素中,价数是主要的,离子大小的影响,相对地就不那么显著了。,反离子大小的影响,同价离子的聚沉率虽然相近,但仍有差别,特别是一价离子的差别比较明显,若将各离子按其聚沉能力的顺序排列,则一价阳离子的排序为:H+Cs+Rb+NH4+K+Na+Li+一价阴离子的顺序为:F-IO3-H2PO4-BrO3-Cl-C1O3-Br-I-CNS-,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同号离子的影响,总之就主要因素来讲,双电层的斥力阻碍聚结,电解质浓度越低,反离子价态越低,压缩双电层作用越小,聚结稳定性越好;反之,电解质浓度增加,反离子价态越高,压缩双电层作用越强,聚结稳定性越差,越易聚结变大甚至沉淀。分子间引力(范德华力)导致聚结,分子间的引力越大,越易聚结。,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称为同号离子,一般说来。它们对胶体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降低反离子的聚沉能力。但有机高聚物离子(聚电解质)例外,即使与胶粒带电相同,也能被胶粒吸附。,相互聚沉现象,一般情况下,带相同电荷的两种溶胶混合后没有变化(有个别例外)。若将两种相反电荷的溶胶相互混合,则发生聚沉。,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作业,1、胶体、胶体化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对象?2、举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的两种实例?阐述胶体体系的基本特征?3、单位晶层、可交换阳离子、CEC的概念?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有哪些?4、为什么说高岭石、伊利石是非膨胀性的粘土矿物,而蒙脱石是膨胀性粘土矿物?,

    注意事项

    本文(《粘土胶体化学》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