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宽带无线接入》PPT课件.ppt

    • 资源ID:5495828       资源大小:1.42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宽带无线接入》PPT课件.ppt

    第六讲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状况,本讲目的:,注意移动IP网的发展-从宽带无线接入 发展到移动IP网“国际上应用最广的通信技术-无线接入技术“,“2008年内地将步入无线宽带接入新时代”(台湾网预测)依据:2000年 拨号上网 90 2004年 固网:拨号上网 30 宽带接入 50(ADSL)2006年 宽带接入 66(预计:2008年无线宽带接入40 90公里内可提供无线互联。),内容提纲,一、概述二、宽带接入概述与频段三、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四、WLAN与3G的竞争 结束语,一、概述1.1 通信网络发展的目标,多媒体 语音、数据、图象要在同一网络中传输和共享 移动性 用户终端在运动中保持通信“随时随地,网络无线”;“IP In Hand”宽带无线接入是实现多媒体+移动性的必由之路!上述目标推动着通信网络异途同归,走向融合。技术发展状况一年个样!,一、概述 1.2 接入网类型,依地域分无线个人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10米之内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i-Fi(802.11)无线城域网(WMAN-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iMAX(802.16)无线广域网(WWAN-Wireless Area Network)依技术分 固定无线接入(FBWA-移动无线接入(MBWA-依带宽分宽带无线接入(BWA-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100Mb/s超宽带无线接入(VBWA(100Mb/s以上),解决网络最后1公里问题 光缆到大楼(FTTH)-不是理想解决最后1公里问题的方法,但市场发展缓慢 BWA日益升温 信息产业部主管语:“以往对3G重视过多,而对无线接入注意不够。”,一、概述 1.3 BWA需求,一、概述 1.4 演进概况,当前状况:固定电话网-ADSL、ADSL2+,移动通信网-2.5G:GPRS、EV-DOWi-Fi 无线局域网(802.11)应用较广,还在发展!WiMAx无线城域网(802.16)待产业化演进中的问题:WiMAX 无线城域网等产业化问题,集团利益之争无线IP网服务模式问题(鉴权、认证、收费、安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产品先行,标准迟后 向宽带移动IP网过渡是发展的必然!,WLAN接入综合方案图,无线局域网(无线IP网):,GLC-定位网关,SCP-智能业务控制点,GIS-位置数据库,SP-业务提供商,Lx-各种接口,固定通信网-802.16d 无线接入,二、宽带接入概述,2.1 宽带接入方式与频段2.2 宽带无线接入与有线接入的比较2.3 宽带无线接入的速率2.4 宽带无线接入的系统组成2.5 与网络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接口(OP),2.1 宽带接入方式与频段,有线宽带接入方式:ADSL:0.5mm双线 上行:640Kb/s 下行:2Mb/s 距离:3.5KmADSL2+:0.5mm双线 上行:1Mb/s 下行:8Mb/s(理论24Mb/s)VDSL:0.5mm双线 上下对称 12Mb/s 1.5Km;58Mb/sCable Modem:对称、不对称速率不同,51Mb/s;有加密,永远在线(在电视频段划出6MHZ传数据)LAN:(电缆、光纤)100Mb/s1Gb/sHomePNA:(Home Phone Network Access)无线宽带接入频段:2.4GMHz 2.42.4835GMHZ3.5GMHz 3.43.5(F2331.5MHz)GMHZ5.8GMHz 5.155.35,5.7255.825 GMHZ10GMHZ 40GMHz频段与电波传播特性(距离)及雨衰、绕射等有关3.5G:雨衰不明显(0.1dB/KM),距离 可达1050Km,干扰不太大24G40G 衰减815dB/KM,雨衰明显;35KM,干扰很小,2.2 有线接入DSL与Cable Modem的比较,对称:2Mb/s、4Mb/s、10Mb/s非对称:下行 51Mb/s 上行500kb/s31Mb/s,DSL,对称:IDSL/HDSL/SDSL,非对称:ADSL/VDSL,Cable Modem,速率,N*64kb/s2Mb/s12Mb/s、,640kb/s2Mb/s58Mb/s-上行、下行不同,业务,数据、视频、VOIP,数据、视频、VOIP,数据、视频、VOIP、永远在线,网络,接入IP网,接入IP网,接入IP网,调制方式,QDPSK,BDPSK/QDPSKOFDM/16QAM/64QAM,OFDM/64QAM/(27Mb/s)256QAM(51Mb/s),2.3 宽带接入方式与有线接入的比较,(PHS可能实现),2.4 宽带无线接入的速率,GPRS114Kb/sEV-DO(3G技术)2.4Mb/s宽带接入目前不支持漫游功能IPV6实现移动IP,支持无线接入漫游,2G,3G,宽带无线接入,0.5,2,155,速率 Mbps,2.5 宽带无线接入的系统组成,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组成示意图,全向天线,三、宽带无线接入系统,3.1 无线接入的国际标准3.2 无线用户的接入认证三种方式3.3 宽带无线接入设备3.4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的主要技术,三、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3.1 无线接入的国际标准-IEEE 802(又名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LAN/MAN Standards Committee),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标准-Wi-Fi(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先后制订有 802.11a/b/e/f/g/h/I/j/n,等)通信距离:100米几千米 传输速率:802.11b 11Mb/s 802.11g 54Mb/s 802.11n(2006年制订,现正最终审订,预计2007最终通过)。采用MIMO-OFDM,速率108Mb/s,最高500Mb/s,现有MIMO芯片)终端:电脑、数据终端,可集成至家用电子设备中 缺点:不保密,3.1 无线接入的国际标准,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扩频FHSS(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频率跳跃扩频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DQPSK(Differential Quaternary phaseshift Keying)差分四相移键控16QAM(Quadratic Amplitude Modulation)16正交调幅4GFSK(Group FSK)-分组跳频,3.1 无线接入的国际标准-IEEE 802,IEEE 802.16 无线城域网标准 M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产业联盟)(包括 802.16/a/c/d/e/f/g七个标准)802.161066GHZ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802.16a211GHZ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802.16c1066GHZ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增补 802.16d266GHZ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802.16e26GHZ 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802.16f 266GHZ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增补 802.16e26GHZ 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增补,传输速率:固定无线接入:51Mb/s(上行、下行 不一样,对称、非对称不一样)移动无线接入 51Mb/s应用终端:电脑、数据终端;性能:有QOS控制,支持网管 高速发展中!,IEEE 802.20(MBWA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标准在制订中:(速率:1Mb/s,移动速度250km/h,小区:15km,有QOS保障;业务环境:视频、笔记本、PDA,智能电话)UWB(超宽带)(正在制订标准!)优点:低功耗、低成本、保密性好 功率:-41.3dBm/Mhz下正常工作(距离10米)是蓝牙功率的 1/1001/1000;当前问题:硬件实现有一定困难,3.1 无线接入的国际标准-其他国际标准,3.2 无线用户的接入认证三种方式,WLAN本地服务器认证SIM卡认证(利用现有移动通信网HLR认证机制)由城域网认证,用户基于SIM的鉴权流程,3.3 宽带无线接入设备,3.5G设备主要指标,3.5G频段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的主要指标,3.5G频段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的主要指标,3.3 宽带无线接入设备,上海贝尔阿尔卡特7390 LMDS无线接入设备工作频率:26GHz收发间隔:1250MHz信道带宽:28/14/7/3.5MHz,网络端射频(TS)、数字基站(DBS)、网 络侧接口 90o扇区天线,28MHz带宽/扇区,数据速率32Mb/s,TS至DBS距离300m 接口:ATM(OC3/STM1/E3)TDM(E1/T1/V5.2/PSTN),用户端射频(TS)、中频单元、用户接口 天线(26、30cm)定向,端口:以太网口、XSDL、语音口、用户 数据口、E1/T1,阿尔卡特790功能图,3.3 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己产业化的其它设备美国clearwire(明线公司)标准(己投入运营!)(3.3GHZ,TDD:调制制度:OFDM/BPSK/4QAM/16QAM/64QAM)通信距离:30km 带宽6Mhz12Mbps(单用户3Mbps)应用环境:视距、非视距、漫游,QOS保证;语音、数据、视频,中国信威公司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ternet local loop)(己投入运营!)(无线宽带城域网接入系统)信号体制:SCDMA;R4版本:上行:1Mb/s,下行:2Mb/s 业务:数据(笔记本、PDA、上网);广州、重庆己开通试验网 R5版正开发,支持语音、数据全移动电信标准 优势:相同地形环境覆盖比WIMAX大45倍,频谱利用率比WIMAX高3倍!,3.4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服务模式(大区、小区)物理层技术:空中接口信号帧结构 上行多址方式 OFDM信号的均峰比(PARP)OFDMA与MIMO信号的联合结构形式 下行广播方式(TDM?STiMi(中国广电基于OFDMA标准)MAC层技术 QOS体系 子层划分 系统制式: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支持动态分配带宽?,四、WLAN与3G的竞争,4.1 竞争的由来4.2 WLAN与3G的比较4.3 WiMAX与3G的比较,4.1 竞争的由来,3G=2G移动通信因特网(包交换)WLAN=宽带无线接入因特网 最终目的:实现宽带+移动+多媒体(语音、数据、图像)通信 3G的问题:一个cell内的网络资源有限,4.2 WLAN与3G的比较,&当前WLAN的缺陷:不能移动,(目前),4.3 WiFi/WiMAX与3G的比较,工作频率,2Mb/s(3G增强型30Mb/s),4.3 WiFi/WiMAX与3G的比较,3G:面向手机 以语音为主 速率较低 支持移动性,有QOS,有完善网管,全球统 一频段,WiFi/WiMAX:面向笔记本电脑 适于网络视频 移动性较弱 速率高,将支持移动性,有QOS,待完善网管,无全球统一频段,观点1:WiMAX将战胜3G观点2:Wi-Fi、WiMAX与3G互为补充,共存共荣,结束语,由宽带无线接入所推动的移动通信网络向移动IP的发展,己成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的主流,而成为3G的有力竞争者。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含基站),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终端产品,它涉及千家万户,将有巨大的市场。宽带无线接入的核心技术是OFDM、64QAM、256QAM、FH-CDMA等,调制和多址技术体制还在优化。移动IP网的技术还在完善过程中,进展比预计的快,但网络结构、物理层技术、管理、鉴权和带宽自动分配等,都还有不少问题待解决。宽带接入将推进网络融合(固定、移动、IP网资源共享),同时也为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带来巨大商机,也为科研人员提出了大量研究课题。向宽带移动IP网过渡是发展的必然!,预言:510年各行各业都转向宽带无线接入!微波人才需求会迅速增加。,谢谢!,第六讲结束,

    注意事项

    本文(《宽带无线接入》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