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婴儿的发展》PPT课件.ppt

    • 资源ID:5491297       资源大小:10.73M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婴儿的发展》PPT课件.ppt

    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这一时期。此期是个体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心理活动萌发、发展的阶段,又是生活经验开始积累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最初的基础,特别是儿童的早期经验,将会对日后的发展和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婴儿的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婴儿的生理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近二三十年来,行为研究技术、电生理技术,特别是微电极技术、脑化学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我们对婴儿大脑形态和机能的发展、身体和动作的发展,以及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一、婴儿的生理发展(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结构决定机能,机能也影响结构。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其机能的发展,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脑重量与头围迅速增加,大脑两半球表面的沟回加多、加深。,(1)脑重量:胚胎时:大脑开始发育出生时:重达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而这时体重是成人的5,由于脑 细胞的体积和神经纤维的增长,脑的容积不断增加。第一年内增长最快12个月:达800900克24个月: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的7536个月:1280克,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范围15岁时:脑重达到成人水平,(2)头围:刚出生时:已达34厘米,约占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达4647厘米,此后增长速度变慢10岁:才达52厘米新生儿头围过大或过小,其大脑发育将受严重影响,(3)大脑皮质:脑皮质细胞迅速发展,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步完成。胎儿67个月时:已经具备脑的基本结构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区合层次分化已基本完成,大多数沟回都已呈现,脑岛已被邻近脑叶掩盖,除白质外,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已髓鞘化。,此后,婴儿神经突触在数量和长度上都不断增加,并以不同的方向向皮质各层深入,为儿童个体跟外界环境发生复杂的暂时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神经髓鞘形成后,就像电线加上了包皮一样,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大脑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到2岁时,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分开。,出生时 6个月 2岁神经元的发育 从出生到2岁,神经纤维组织快速发育,2、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1)脑电图:5个月的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出生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5-12个月期间,外部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发生变化。12-36个月期间,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主要表现为安静觉醒状态下脑电图上的主要节律的频率有较大提高,脑电图的性质也复杂化等。,(2)皮质中枢:大脑皮层是脑的最大、最复杂的结构成分,占据了85%的脑重,包含有最多的神经元和突触。皮层是大脑最后停止发育的部分。因此皮层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比脑的其他部分更强控制视觉和听觉的皮层发育的最快时期在3、4个月到12个月额叶是发育最晚的皮层区,它掌管着思维、意识、对冲动的抑制以及有计划地调节行为。2个月时,额叶开始发挥机能,其发育一直持续到30岁,(3)大脑单侧化:(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左半球:语言能力(说话和写字),积极情绪右半球:空间能力(判断距离,看地图,辨认几何图形)和消极情绪(如失望)(对左利手的人,上述机能正好相反)在新生儿阶段就能观察到某种大脑单侧化的倾向。以后随着婴儿大脑的逐步发育成熟,这种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在功能上出现质的更大差异。,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婴儿大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良好的修复性(教材134135页)(1)可塑性(2)修复性,(二)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身体各部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图所示,024个月婴幼儿的发育速度非常快。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中间的两条曲线是在正态分布图上50百分点位的男女孩子的发育情况。个体差异明显存在。男孩身高体重都超过女孩。,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头尾律和近远律,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行,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二、婴儿的动作发展,婴儿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是其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婴儿动作发展有着严密细致的内在规律,它遵循一定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常模,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有规律可循的动态发展系统。(一)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动作研究婴儿动作最早发生在新生儿时期,1.动作的发生,动作发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胎儿期刚满2个月的胎儿就可以利用头或臀的旋转使身体离开刺激(即最早的胎动)。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它类似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胎儿在5个月后逐渐获得了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和强直性颈反射等对其生命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本能动作。,2.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1)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2)防御反射(defensing reflex)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3)定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对新生儿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1)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的时候,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八九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2)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物体接触手掌的时候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物体悬挂起来(又叫达尔文反射)。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3)摩罗反射,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4)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4)游泳反射,(5)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5)强直性颈反射,(6)行走反射,用两手扶在新生儿的腋下,使其脚心着地,就会做出行走样的动作。这个反射约在生后两个月消失。无条件反射是遗传下来的,是本能性的,是固定神经联系,因此,它的适应性是非常低的,但是它同时又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是本能性的。它的适应性非常低,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近来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动作能力不仅限于这些先天的反射活动,该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 多种,常见的就有20多种。新生儿还具有躲避来物、够取物体和同步模仿与反应等动作能力。,新生儿的同步模仿,新生儿的社会性模仿,(二)婴儿的动作发展,1.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规律(1)动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感觉的发展:(2)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例如,把毛巾放在2个月儿童的脸上,就引起全身性的乱动,5个月的儿童开始出现比较有定向的动作,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8个月的儿童,能毫不费力地拉下毛巾。,(3)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身体发展的顺序相一致: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由近到远),从大肌肉到小肌肉(由大到小或由粗到细)。,从头到脚(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婴儿最先学会抬头和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和行走。,从中心到外周(由近到远),,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从大肌肉到小肌肉(由大到小或由粗到细),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婴儿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他们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1.手的动作的发展(1)手的抓握动作(2)摆弄物体的动作2.行走动作的发展,1.手的动作的发展,从儿童出生后下半年开始,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发展首先,儿童逐步学会了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婴儿早期的抓握使用整个手臂,以后才用拇指,再发展到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其次,在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眼和手的协调运动,手眼协调玩玩具。如捏米花,摇拨浪鼓,把小球放入瓶中,搭积木等。手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1岁后儿童运用物体动作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具。另一方面,动作的概括化发展,即能把某一动作推广到同一类的物体上等。如,把给玩具小狗喂食这类动作推广到小猫、小马身上。把饭碗、茶杯、酒杯都当作喝水的用具等。,从儿童出生后下半年开始,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发展首先,儿童逐步学会了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婴儿早期的抓握使用整个手臂,以后才用拇指,再发展到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其次,在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眼和手的协调运动,手眼协调玩玩具。如捏米花,摇拨浪鼓,把小球放入瓶中,搭积木等。手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1岁后儿童运用物体动作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具。另一方面,动作的概括化发展,即能把某一动作推广到同一类的物体上等。如,把给玩具小狗喂食这类动作推广到小猫、小马身上。把饭碗、茶杯、酒杯都当作喝水的用具等。,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首先,儿童通过运用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也就是初步的掌握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其次,儿童通过运用物体的动作来使用各种物体,同时也就认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有的特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2.行走动作的发展,婴儿行走动作的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3个月时开始能够翻身到6个月时能够坐起来大约8、9个月时开始会爬以后婴儿能把自己身体移动到要站的位置,然后扶着东西站立。1岁左右的儿童能扶着东西走路一般在1岁半时就行走自如了约在将满2岁时,儿童能掌握行走的技巧,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约在2-3岁时儿童逐渐学会了跳、跑、攀登楼梯、越过小的障碍物等复杂动作。在教育的影响下,他们也学会按节奏来做某些动作。,爬行动作的发展,爬行动作的发展,爬行动作的发展,行走动作发展的进程,行走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使儿童的动作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扩大了儿童认识的范围,使他们不但能主动地接触物体,还能从各个方面来认识物体为空间知觉和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条件为有目的的活动最初的游戏准备条件发展了儿童的独立性,增加了与周围人交往机会。,三、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从种系发展来看,直立行走和手分化出来成为劳动的器官,是使人产生意识从而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婴儿手的动作的发展和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使婴儿在个体发展的第一年内,基本上完成了种系发展中关键的一步。2、由于动作的发展,婴儿开始从原来软弱无能的状况变为能从事各种动作个体,并为他今后活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有助于婴儿独立性的发展。3、有助于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第三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1、视觉的发生:胎儿中晚期,4、5个月已有视觉反应能力;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能用眼睛追视刺激,视敏度达20/20020/400,具备原始的颜色视觉。,2、立体觉的发展:立体觉是个体将物体在两眼中的视像合并成一个有立体感的完整形象的过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是二维平面的视像,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立体东西,就是立体觉的作用。婴儿至少6个月以前已确定有立体觉。但还有研究认为,3.5个月的婴儿就已有明显的立体觉了。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以前的婴儿就生活在一个平面的、没有深度的世界里。,3、颜色视觉的发展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冷色,如蓝紫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4个月的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4、视敏度的发展婴儿的视力发展极其迅速,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二)听觉的发生发展1、听觉的发生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至少可以肯定是在生后24小时之内),听觉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以下的声音。2、听敏度的发展新生儿已能鉴别200赫与500赫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赫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2%的变化,在4000-8000赫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在整个婴儿期,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是增长的。听敏度的测定:定向反射习惯化(习惯化与去习惯化)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刚出生:最基本的视听协调能力。3-6个月:能判断视、听信息是否一致。6个月以前:能辨别音乐中旋律、音色、音高、调性及其转换模式的不同,并初步具有了协调听觉与身体运动的能力。,(三)味觉、触觉和皮肤觉的发生发展,1、味觉的发生发展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常 甜味 酸味 苦味,2、嗅觉的发生发展胎儿7、8个月时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且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已能大致区别几种不同的气味。3、皮肤觉的发生发展儿童的皮肤觉很早就开始出现。婴儿触觉比较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温冷觉方面,感受性也较敏锐。儿童刚出生时,在洗澡时如果水太冷或太热就会大哭起来。痛觉方面,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婴儿遇到痛刺激后,就能立刻引起全身的或局部的反应,则是肯定的。,4、触觉婴儿出生时已经具备了超出成人想象的发达的触觉。婴儿的唇、手掌、脚掌、前额、眼皮都非常敏感。由于具备了抚触条件,良好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触觉是婴儿探索这个世界的重要手段。,(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婴儿3岁时已能辨别上下方位,前后左右等方位要到幼儿期才能发展起来。2、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深度知觉是对一个物体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婴儿大约在2-3个月左右时(也有人认为是6个月)具有这种能力。视崖实验(吉布森),实验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桌子上盖上很厚的玻璃,玻璃下面是一张由颜色矩形组成的图案布,布的一部分直接贴着玻璃,另一部分隔开几英尺,这样,爬过桌子的婴儿就似乎在水上的一只小帆板,感觉有掉下去的危险。在这个装备上,即使2个月的婴儿,也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当他们探索这个崖时,更有趣的是心率通常减慢。这个发现证明,他主要是对视崖的好奇而不是害怕。婴儿长大到能爬过视崖时,表现出明显的视崖恐怖。如果把9个月的婴儿放在视崖的一边,他们不往深的一边爬,尽管他们的父母在对面,尽管他们也能感觉到玻璃板的坚固支持。这种从好奇到害怕的变化,也许是因为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实际地观察深度和距离,也因为他们从经验中得知摔倒很疼,所以他们对高度格外小心。,另一种测定婴儿深度知觉的方法是视刺激逼近。向婴儿呈现一个以一定速度向其逐渐逼近的物体或影像,观察婴儿的反应。结果发现,2-3个月的婴儿具有保护性闭眼反应,4-6个月婴儿有躲避反应。,(五)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出生不久的婴儿能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吗?过去人们并不清楚。1961年,心理学家弗朗茨才以确切的实验证据证明,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物体的形状了。弗朗茨给出生两周到6个月的婴儿看三个图形,一个是人脸图,第二和第三个的外形和人脸一样,但第二个上面混乱地画着人脸的一些成分,第三个只有黑白两色,像个演杂技的鸭蛋道具。把这三个图形同时拿给婴儿看,每个婴儿看2分钟,计算婴儿看每个图形的时间,结果发现,从出生十几天起,婴儿就对人脸图最感兴趣,因为他们花在看人脸图上的时间最长。除了对人脸图感兴趣外,他们也对那个混乱的人脸图感兴趣,对黑白鸭蛋图最不感兴趣。婴儿至少在3个月时具有分辨简单图形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4个月以前婴儿就具备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3、客体永久性的发生发展客体永久性是知觉恒常性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这已进入表象的范畴。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六)时间知觉的发生发展2岁以后的婴儿已具有了时间知觉,但其时间知觉是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一方面,他们具有很多表达时间概念的词汇,象马上、刚刚、一分钟、今天、昨天、明天、天黑了、天亮了等,并总是在强调这方面的词汇。另一方面,他们表述的时间概念又与客观事实不相吻合,对时间的变化漫不经心。如,儿童明明睡了三个小时,却说他只睡了一分钟。,二、注意的发生发展(见教材),(一)注意的发生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这种注意实际上就是先天的定向反射,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新生儿已有了注意的选择性,并具备了对外界进行扫视的能力。(二)注意的发展婴儿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有意注意才刚刚萌芽。0-1岁的婴儿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1-3个月婴儿的注意明显的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集中的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所有轮廓密度大的图形。,从儿童生活的第二年起,随着儿童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开始对周围很多事物感到兴趣,这就使婴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天津和平保育院的调查,对有兴趣的事物:1.5岁儿童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儿童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儿童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5岁儿童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三、记忆的发生发展,婴儿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芽。2岁以前,婴儿的识记主要是无意识记,他们还不能为了预定的目的而去识记什么。1岁的时候,只能再认相隔几天或十几天的事物。2岁以后,婴儿的有意识记开始萌芽,同时无意识记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意识记的萌芽是和言语的发展、词汇的扩大直接相联系的。儿童的记忆能力的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儿童发展早些,有的晚些,这一方面和生物学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教育有关。,四、学习的发生发展,学习指因个体积累的经验而导致的行为变化。当新生儿来到我们这个世界时,由于遗传,他们已经具备一套固有的学习机制,这些机制使他们能够从经验中马上获益。新生儿的学习方式有4种:1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2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3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对新异刺激的探索)4 模仿,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就是当一种新刺激多次伴随着导致某种无条件反射行为的刺激同时发生时,这种新刺激也能导致那种反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条件反射在新生儿期很难产生,如新生儿对危险事物的恐惧反射,在6个月前就很难产生。因为这时候孩子还缺乏必要的运动技能来回避危险事物,在危险事物发生时,他们还要依靠父母的保护,所以他们还没有把某种条件刺激与危险情境相联结的生理需要。但是在8个月以后,如果你把奶瓶放在孩子面前同时说“烫”,孩子即便很饿,也不敢用手抓奶瓶。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通过条件反射学习而获得了回避危险情境的能力。,2、操作条件反射,由婴儿自己的操作造成的行为反射就是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能很快地改变婴儿和父母的相互之间的反应。当婴儿的眼光注视到妈妈的眼睛时,如果妈妈回报以注视和微笑,婴儿就会继续注视并同样发出微笑。母子双方的动作对对方来说都是强化物,从而增强了双方的相互作用。这种偶然的动作对母子、父子依恋关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人在出生时,大脑中就具有一种对新奇事物的接近和好奇机制。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会逐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机制使新生儿不断地关注周围环境中他们不熟悉的那些新东西,这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迭次出现,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探讨新生儿记忆和知觉等心理能力发展的奇异的窗口。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者想考察56个月婴儿分辨两张照片的能力。一张是婴儿照片,另一张是一个光头男人的照片。在实验的第一段时间(习惯化阶段),给婴儿看那张婴儿照片;之后在第二段时间(去习惯化阶段),给婴儿出示婴儿和光头男人两张照片。结果发现,婴儿花更多的时间注视那张光头男人的照片,这表明,婴儿记住了那张婴儿照片,也发现了光头男人照片对他们来说是新的。,4、新生儿的模仿,多年来,心理学家曾认为,出生几个月的婴儿还不具备模仿别人行为动作的能力。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明,当婴儿呱呱落地时,他们就能模仿成人的行为了。新生儿的模仿是一种有意的、综合性的能力,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周,他已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d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高兴和悲伤表情了。,从出生到2岁,儿童的模仿能力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模仿向婴儿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手段,通过模仿,婴儿探索着他们周围的社会,分享周围人的行为状态,理解着周围的人们。在模仿过程中,婴儿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动作和别人是不是一样,开始寻找“自我”。我们成人则可以利用孩子的模仿,让他们学习好行为,当他们模仿出好行为时,及时鼓励他们,使其得到强化。此外,养育者从孩子对自己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的模仿中得到极大的乐趣。新生儿的模仿能力是促进他们和父母、成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开端。,五、思维的发生发展,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许多方面和多种形式。从其活动本身来看,人的思维有概念形成、理解和问题解决等重要形式。而概念形成和理解往往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因此可以说,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一般形式。当前对婴儿思维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问题解决能力发生发展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推翻或修正了经典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些重要结论。,(一)思维的发生近期的大量研究证实,3个月的婴儿就已具备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象皮亚杰认为的婴儿在9个月内不存在真正的问题解决行为。(二)思维的发展最新成果表明,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问题解决行为在婴儿早期(至少是在3个月以前)就已产生并贯穿于整个婴儿期发展中。6个月时婴儿已能进行模仿,12个月以前已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并获得了“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这表明婴儿的表征能力在很早的时候(至少在2个月以前)就已产生。,1岁左右婴儿出现客体永久性,而客体永久性实质上是表象的最初形态。由于表象和言语的参加,使儿童开始产生具有一定概括性和间接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实质上只是思维的萌芽。1岁到3岁,这种萌芽状态的思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婴儿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为密切相联系,儿童只能在感知行动中思维,与此同时,由于儿童的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逐渐加强了这种思维中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在思维的直觉行动性方面,直觉行动思维是在直觉行动中进行的思维,因此,儿童只能在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自己的行动中思维,而不能在感知和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后果。儿童还不能离开物体和行动来主动得计划和思考什么,例如,当皮球滚到床下时,儿童立刻就往床下窜,如果成人提醒他“你想想该怎么办”,儿童就会回答,“不是想,是要把它拿出来”。在词的最初的概括调节作用方面,婴儿期直觉行动思维中词的概括调节作用是逐步产生的。一般说来,2岁到2岁半的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于直观和动作;而2岁半到3岁的儿童的思维,词、语言的概括调节作用才比较明显。,五、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对已有表象所进行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活动。新生儿没有想象。1-2岁的儿童由于经验缺乏和言语发展较差,只有想象的萌芽,实际上,最多只是一种生动的重现。例如,当儿童拿到布娃娃时就会给布娃娃穿衣服、喂东西,这时,在儿童的头脑里重现妈妈或阿姨给自己穿衣或喂食的情景。,3岁时,随着经验和言语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带有最简单的主题和主角的游戏活动。例如,把布娃娃当主角,给他穿衣、洗脸、喂食等。在这种游戏活动当中,想象也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在整个婴儿期,想象的水平是很低的。想象的内容非常简单贫乏,想象经常缺乏自觉的、确定的目的,因而总是零散片段的。,第四节 婴儿语言的发展,一、婴儿语言发展理论(一)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二)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1、强化说2、转换生成说3、模仿说4、认知学说,1、强化说,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和斯金纳(1)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2)强化特别是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强化依随是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婴儿偶然发出 m声,母亲就笑着上来抱他,并应答他。反应和强化之间是一种时间上的关系,并非目的或意志的作用。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当婴儿说出稍微接近某句话的句子就给与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婴儿最终能学会非常复杂的句子。,强化说可以解释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如最初的语音和单个词等。但是强化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婴儿不可能每句话都得到强化,该理论无法解释婴儿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听、说本民族语言能力的事实。强化说还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2、转换生成说,代表人物:乔姆斯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3)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4)语言获得装置虽然是先天就有的,但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刺激下而被激活,否则就会失败。,转换生成说改变了儿童被动模仿获得语言的看法,注意了儿童本身的特点,有许多合理之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很难得到证实。而且该理论强调人类生来就拥有现成的普遍规则系统,强调遗传的作用,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模仿说,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等阿尔伯特率先提出,是关于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的理论。他认为,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但其理论无法解释儿童理解能力先于产生能力的事实。班杜拉提出了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仿说。他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但该理论无法解释言语对情境的概括性。,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概念,认为婴儿对成人的模仿是有选择、有创造的。概括起来,在婴儿获得言语的过程中有各种类型的模仿在起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相继有四种类型的言语模仿行为:即时的、完全的临摹;即使的、不完全的临摹;延迟模仿(有变形或创造性因素);选择性模仿(可以按照语言范型的结构、功能在新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婴儿在2岁以前主要是即时性模仿和延迟模仿,后来选择性模仿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婴儿迅速地掌握和运用大量语言材料和基本语法规则。但是,婴儿无法模仿比其已有认知技能复杂得多的语言范型。模仿说不能解释这些言语是如何获得的。,4、认知学说,代表人物:皮亚杰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认为:(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语言出现在约1.5到2岁之间。儿童在开始发出语音时,把一个对象的名称当作该对象的不可分的一部分来看,随后发展到能用语词称呼那些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能把作为符号的语词和被标志的事物加以区分,就开始有了语言。,(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3)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认知学说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儿童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他们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法发展的基础时,必然要遇到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否是直接的和单向的等难题。,总之,儿童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在与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的活动过程。在系统发生的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可能相对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发生的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自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则可能起主导作用。而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表征能力、适宜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则是言语系统发生发展的前提。从现有的研究水平看,要对言语获得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提出结论性意见,还为时过早,有待于跨学科的研究。,二、婴儿语言的发展,(一)婴儿言语发展的准备阶段(01岁)1、初生到3个月(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2、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3、9个月1岁学话萌芽阶段,(二)婴儿言语的发展阶段(13岁)1、单词句时期(11.5岁),理解言语阶段1)单音重复2)一词多义3)以音代物4)词的内容限于与儿童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而且多数为名词。2、多词句时期(1.53岁)1)1.52岁简单句阶段,掌握最初步的言语。2)23岁复合句开始发展,掌握最基本的言语阶段。,三、婴儿的语言发展对心理发展的作用,1、是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具有概括性2、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开始具有随意性3、促使儿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生,第五节 婴儿的气质与自我意识,一、婴儿的气质类型及其特点(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二)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说1、不可遏制型2、活泼型3、安静型4、抑制型,第五节 婴儿的气质与自我意识,(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1、容易型2、困难型3、迟缓型(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1、活泼型2、安静型3、一般型,(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1、情绪性婴儿2、活动性婴儿3、社交性婴儿4、冲动性婴儿(六)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二、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三、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第六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 婴儿出生后就有情绪表现,如新生儿的哭、四肢蹬动以及最初的微笑等等。这些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儿童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紧密相关,因此,它们是最初的原始的情绪反应。随着婴儿发展,在成熟和环境的作用下,其情绪不断变化、发展。,一般认为: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兴趣和微笑;34个月时,婴儿出现愤怒、悲伤;68个月时,出现对最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及分离焦虑等。1.5岁左右时伴随者自我意识和交往、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婴儿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同时,原始、最初的情绪反应如笑、恐惧、哭等也不断分化、发展。并逐渐与知觉、经验相联系,而且越来越多地与人际交往、想象、语言联系在一起。,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通过笑,可以引出其他人对他的积极反应。但最初的笑是自发的,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皮层下的神经冲动的自动发放有关,与脑干或边缘系统的兴奋状态变化有直接联系。笑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约从4、5周起)。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1、自发的微笑05周),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三、婴儿的依恋,(一)什么叫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系,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者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人格特征及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精神分析理论家认为,依恋产生于母亲对婴儿的哺育行为,由于哺育,满足了婴儿的生理需要,减轻了婴儿内趋力的强度,母亲是实物的来源,于是与母亲建立了依恋关系。行为主义理论家也强调哺育行为的重要性,主张依恋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母亲在婴儿饥饿时满足了他的需要,母亲的姿态、声调、容貌等成为实物到来的信号,因此对母亲产生了依恋。,(二)婴儿依恋的发展,研究表明:除了吃奶的满足外,还有某种东西(很可能是身体的接触)对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起作用。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鲍尔比(J.Bowlby)指出,哺育不是依恋情结产生的基础,依恋对物种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本身是有深刻的生物学根源的。,婴儿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三)婴儿依恋的性质与类型,艾斯沃斯等利用“陌生情境”研究法,提出婴儿的依恋类型有三种。1、安全型依恋: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婴儿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躁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去探索,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婴儿很容易被安慰。此类婴儿约占6570。,2、回避型依恋:这个类型的婴儿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这类婴儿约占20。3、反抗型依恋:这个类型的婴儿表现出很高的分离焦虑。由于同母亲分离,他们感到强烈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另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所以,此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 1015。,四、早期的同伴交往,同伴是个体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个体发展程中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与知识经验的增多,他们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次数也越来越多,同伴交往在其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婴儿个性、社会性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婴儿早期的同伴交往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2、简单交往时期3、互补交往时期,五、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所谓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与态度,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认识

    注意事项

    本文(《婴儿的发展》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