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土地的概念》PPT课件.ppt

    • 资源ID:5485008       资源大小:703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地的概念》PPT课件.ppt

    ,第一章 总论,总论,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第四节 耕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一、土地的概念 我国古书说文解字述释:“土者,吐也,即吐万物之意。”,土,植物地上部分,表土层,底土层,植物地下部分,土地的概念,各个学科观点1.地学的观点:地球一星体的表面,包括海洋、大陆、内陆水域、岛屿、高山和南北极冰川。2.经济学观点:资本论指出“经济学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的劳动对象土地在经济学中包括着水”3.法学观点:人们能够利用、控制的土地4.生态学观点,土地的概念,各个学科的观点地学的观点经济学观点法学观点生态学观点资源经济学的观点,土地的概念,地学的观点狭义的土地概念 地球一星体的表面,包括海洋、大陆、内陆水域、岛屿、高山和南北极冰川。人们常把地壳的陆地部分、由泥土、江河、湖泊、池沼,土地上空气层及附着于地面与地中的各种物质的能力,均没列入其中。广义的土地概念 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中认为:“土地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成果。”,土地的概念,经济学观点资本论指出“经济学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的劳动对象土地在经济学中包括着水”西方经济学把陆地、水面、地上空气层、地下矿物及附着地上的阳光、热能、风力、地心引力、雨水等一切自然无和自然力,都列入土地范畴之列。,土地的概念,法学的观点法律上的土地仅是指人们能够利用、控制的土地。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土地。,土地的概念,生态学观点整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圈,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土地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土地的概念,资源经济学观点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土地的概念,综上所述,关于土地的概念可以归纳如下:土地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土地概念是一格动态概念。土壤是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他不能等同于土地而代替土地。土地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平原和立体土地之别。土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各类用地为其子系统,同时它又是更大系统中的环境要素。土地又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特定的空间耦合而成、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即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土地的整体要求我们既不能视单个土地构成要素要素为土地,又要认识土地的各个构成要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土地的质量及其利用方式取决于全部土地构成要数的综合影响,而不能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资产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价值。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资产所注重的是其价值,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资产即不动产强调的是资产所有权。,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资源特性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虽然地球表面有高山也有低谷,但其水平投影面积始终是一个常数。鉴于土地的有限性,我国政府把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作为我们的国策,这也是土地有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第二特征,后者的数量是可变的,人力能够使其数量增减。,土地的特性,3、土地沃度的差异性由于组成土地的利用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性表行为土地沃度的不同等级。4、土地利用可变更性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必须指出:“只要处理得当”,才能使土地得到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土地的特性,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内加以利用,常称土地为不动产,这是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地方。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两重性,它表现在土地既是生产要素,同时又是土地关系的客体。土地既是资源,同时是也是资产。土地属于资产性资源,又是资源性资产。土地利用不仅单纯是一个自然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土地的功能,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对任何社会部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何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是相同的,仅仅是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对土地的需求属于次生需求,即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万物土中生。农业用地就体现了土地养育功能,人类社会对农业用地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养育功能的需求。2、承载功能作为非农业部门的地基、场地和操作基础发生作用。是人类修建一切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场所,土地的功能,3、仓储功能各种矿产资源埋藏于地下,可以视土地为仓库。各类地上地下工矿用地就是体现土地的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学价值。风景旅游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就发挥土地景观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一、管理的概念我国古代人把开锁的钥匙称为“管”,“管理”一词从词义而论是“管辖”、“处理”的意思。英文中管理(management)本意是“驾驭的技术”,可以理解为“控制”、“支配”,管理的概念,“管理”如下定义: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思、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具体来讲: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是围绕某一目标共同进行的活动。,管理的要素,1、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即由谁来进行管理。管理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即管理者。2、管理客体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管理的要素,3、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即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土地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即用什么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五大职能。,管理的要素,5、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即实现管理目标的客观条件,它是管理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和条件的集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双重性质,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与生产力相联系。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体现。管理的历史演变说明:管理决策不仅仅需要经验,而且越来越需要科学技术的帮助。,管理的原理,1、系统原理2、整分合原理3、反馈原理4、人本原理5、封闭原理6、能级原理7、弹性原理8、动力原理,管理的功能,1、决策功能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清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可行方案。2、计划功能确定目标、选择目标和为实施目标拟定的步骤和方法。其实质在于进行新的结构的总体设计。,管理的功能,3、组织功能管理的组织功能是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和计划有效执行的一种功能。组织功能是通过任务结构和权力关系的设计、协调而努力实现的功能。4、控制功能控制功能包括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能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切行动,是科学管理的重点。,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实现合理功能手段和达到管理目标的途径。实行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1、行政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 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层次管理方式直接指挥下属的工作。2、经济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运用经济手段(价格、税收、利息、利润),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事讲究社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3、思想方法管理的思想方法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处理管理对象复杂多变。4、社会心理方法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通过了解被管理者集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的特点,按照人们在工作中的社会心理轰动规律,来搞好管理的各种方法。,管理方法,5、数学方法管理的数学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巧,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述、推导和计算,从而找出能以数学形式表达事物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1.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地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2.从其分布来看,地域分布差异极为明显。,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人均占有土地,世界平均为44.5亩,而我国为14.2亩。人均占有耕地,世界平均为4.8亩,而我国为1.4亩。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14.0%),但高于苏联(10.2%)加拿大(4.7%)。,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人均占有土地,世界平均为44.5亩,而我国为14.2亩。人均占有耕地,世界平均为4.8亩,而我国为1.5亩。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14.0%),但高于苏联(10.2%)加拿大(4.7%)。,2004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耕地占有量,单位:亩/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我国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14%,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0.6公顷),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耕地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严重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据有关资料表明,1985-2005年我国城市数量有324个增加至600个左右,市区占地面积由82万平方公里增至140.9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分级,人均耕地分级,人均耕地与人口密度,第四节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一、土地资源管理的客观必要性二、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和体系,人口,土地,控制人口增长,到其他星球上去,到地球上国际区间际移民垦荒,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生产力关系因素,生产力因素,计划生育,土地资源管理客观必要性示意框图,土地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土地资源管理学以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放大器生产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由于土地不是以各简单的有关因素的空间综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目标系统。因此,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大交叉形成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实施途径,管理手段,管理基础,管理保证,土地资源管理目标层次,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和体系示意图,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应保证其最终目的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的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法律角度1、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法律管制与经济引导的统一原则2、国家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与制止滥占滥用土地3、应用地籍薄资料在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4、全国统一管理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5、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机构与各土地利用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6、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一致性,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经济角度1、土地资源管理应采取政治、经济、生态和技术上的综合措施2、整体研究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和布局的地区特点4、全面考虑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不同功能作用5、优先保证农业土地利用,全国土地资源,第一层次土地国民经济用途,第二层次土地经济利用类型,第三层次土地利用方式,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的概念》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