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医用高分子材》PPT课件.ppt

    • 资源ID:5474596       资源大小:328.50KB        全文页数:1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用高分子材》PPT课件.ppt

    1,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概述1.1 医用高分子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生命科学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新型学科。而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的医学在生命科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的分支之一,是由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等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而医用高分子材料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患疾治疗等医疗领域。,2,众所周知,生物体是有机高分子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有机高分子是生命的基础。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中最重要的物质蛋白质、肌肉、纤维素、淀粉、生物酶和果胶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可以说,生物界是天然高分子的巨大产地。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界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在各种材料中,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与生物体组织最为接近,因此最有可能用作医用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动力来自医学领域的客观需求。当人体器官或组织因疾病或外伤受到损坏时,需要器官移植。然而,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器官(如少量皮肤)可以满足需要。采用同种异体移植或异种移植,往往具有排异反应,严重时导致移植失败。在此情况下,人们自然设想利用其他材料修复或替代受损器官或组织。,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用棉花纤维、马鬃缝合伤口。墨西哥印地安人用木片修补受伤的颅骨。公元前500年的中国和埃及墓葬中发现假牙、假鼻、假耳。进入20世纪,高分子科学迅速发展,新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不断出现,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1936年发明了有机玻璃后,很快就用于制作假牙和补牙,至今仍在使用。1943年,赛璐珞薄膜开始用于血液透析。,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1949年,美国首先发表了医用高分子的展望性论文。在文章中,第一次介绍了利用PMMA作为人的头盖骨、关节和股骨,利用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情况。50年代,有机硅聚合物被用于医学领域,使人工器官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包括器官替代和整容等许多方面。,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此后,一大批人工器官在50年代试用于临床。如人工尿道(1950年)、人工血管(1951年)、人工食道(1951年)、人工心脏瓣膜(1952年)、人工心肺(1953年)、人工关节(1954年)、人工肝(1958年)等。进入60年代,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60年代以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选用主要是根据特定需求,从已有的材料中筛选出合适的加以应用。由于这些材料不是专门为生物医学目的设计和合成的,在应用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凝血问题、炎症反应、组织病变问题、补体激活与免疫反应问题等。人们由此意识到必须针对医学应用的特殊需要,设计合成专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美国国立心肺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发展了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以用于与血液接触的人工器官制造,如人工心脏等。从70年代始,高分子科学家和医学家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使医用高分子材料快速发展起来。至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速度加快,基本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材料产业。,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医用高分于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融和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化学、合成材料工艺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涉及许多工程学问题,如各种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等。上述学科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促使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性能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齐全。,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0,高分子材料虽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指望它解决一切医学问题,但通过分子设计的途径,合成出具有生物医学功能的理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有人预计,在21世纪,医用高分子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除了大脑之外,人体的所有部位和脏器都可用高分子材料来取代。仿生人也将比想象中更快地来到世上。,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1,目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器官中,比较成功的有人工血管、人工食道、人工尿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人工骨、整形材料等。巳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但还需不断完善的有人工肾、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胰脏、人工眼球、人造血液等。另有一些功能较为复杂的器官,如人工肝脏、人工胃、人工子宫等。则正处于大力研究开发之中。,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2,从应用情况看,人工器官的功能开始从部分取代向完全取代发展,从短时间应用向长时期应用发展,从大型向小型化发展,从体外应用向体内植入发展、人工器官的种类从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部位向人工感觉器官、人工肢体发展。,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3,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是材料的抗血栓问题。当材料用于人工器官植入体内时,必然要与血液接触。由于人体的自然保护性反应将产生排异现象,其中之一即为在材料与肌体接触表面产生凝血,即血栓,结果将造成手术失败,严重的还会引起生命危险。对高分子材料的抗血栓性研制是医用高分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突破。将是今后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首要问题。,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4,1.2 医用高分子的分类 医用高分子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发展历史不长,因此医用高分子的定义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另外,由于医用高分子是由多学科参与的交叉学科,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习惯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式。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随来源、应用目的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各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名称也很不统一。,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5,日本医用高分子专家樱井靖久将医用高分子分成如下的五大类:(1)与生物体组织不直接接触的材料 这类材料用于制造虽在医疗卫生部门使用,但不直接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如药剂容器、血浆袋、输血输液用具、注射器、化验室用品、手术室用品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6,(2)与皮肤、粘膜接触的材料 用这类材料制造的医疗器械和用品,需与人体肌肤与粘膜接触,但不与人体内部组织、血液、体液接触,因此要求无毒、无刺激,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用这类材料制造的物品如手术用手套、麻醉用品(吸氧管、口罩、气管插管等)、诊疗用品(洗眼用具、耳镜、压舌片、灌肠用具、肠、胃、食道窥镜导管和探头、腔门镜、导尿管等)、绷带、橡皮膏等。人体整容修复材料,例如假肢、假耳、假眼、假鼻等,也都可归入这一类中。,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7,(3)与人体组织短期接触的材料 这类材料大多用来制造在手术中暂时使用或暂时替代病变器官的人工脏器,如人造血管、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肾脏渗析膜、人造皮肤等。这类材料在使用中需与肌体组织或血液接触,故一般要求有较好的生物体适应性和抗血栓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8,(4)长期植入体内的材料 用这类材料制造的人工脏器或医疗器具,一经植入人体内,将伴随人的终生,不再取出。因此要求有非常优异的生物体适应性和抗血栓性,并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质。用这类材料制备的人工脏器包括:脑积水症髓液引流管、人造血管、人工瓣膜、人工气管、人工尿道、人工骨骼、人工关节、手术缝合线、组织粘合剂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9,(5)药用高分子 这类高分子包括大分子化药物和药物高分子。前者是指将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大分子化,如聚青霉素;后者则指本身就有药理功能的高分子,如阴离子聚合物型的干扰素诱发剂。,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0,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1)按材料的来源分类 1)天然医用高分子材料 如胶原、明胶、丝蛋白、角质蛋白、纤维素、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等。2)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如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1,3)天然生物组织与器官 取自患者自体的组织,例如采用自身隐静脉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血管替代物;取自其他人的同种异体组织,例如利用他人角膜治疗患者的角膜疾病;来自其他动物的异种同类组织,例如采用猪的心脏瓣膜代替人的心脏瓣膜,治疗心脏病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2,(2)按材料与活体组织的相互作用关系分类 1)生物惰性高分子材料 在体内不降解、不变性、不会引起长期组织反应的高分子材料,适合长期植入体内。2)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 指植入生物体内能与周围组织发生相互作用,促进肌体组织、细胞等生长的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3,3)生物吸收高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又称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在体内逐渐降解,其降解产物能被肌体吸收代谢,获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如用聚乳酸制成的体内手术缝合线、体内粘合剂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4,(3)按生物医学用途分类 1)硬组织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如骨科、齿科用高分子材料;2)软组织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3)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4)高分子药物和药物控释高分子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5,(4)按与肌体组织接触的关系分类 1)长期植入材料 如人工血管、人工关节、人工晶状体等。2)短期植入(接触)材料 如透析器、心肺机管路和器件等。3)体内体外连通使用的材料 如心脏起搏器的导线、各种插管等。4)与体表接触材料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6,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更实用的是仅将医用高分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用于治疗人体某一病变组织、替代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修补人体某一缺陷的材料。如用作人工管道(血管、食道、肠道、尿道等)、人造玻璃体(眼球)、人工脏器(心脏、肾脏、肺、胰脏等)、人造皮肤、人造血管,手术缝合用线、组织粘合剂、整容材料(假耳、假眼、假鼻、假肢等)的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7,另一类则是用来制造医疗器械、用品的材料,如注射器、手术钳、血浆袋等。这类材料用来为医疗事业服务,但本身并不具备治疗疾病、替代人体器官的功能,因此不属功能高分子的范畴。国内通常将高分子药物单独列为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故不在医用高分子范围内讨论。本章讨论直接用于治疗人体病变组织,替代人体病变器官、修补人体缺陷的高分子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8,1.3 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要求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特殊用途的材料。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常需与生物肌体、血液、体液等接触,有些还须长期植入体内。由于医用高分子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进入临床使用阶段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有十分优良的特性。归纳起来,一个具备了以下七个方面性能的材料,可以考虑用作医用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29,(1)化学隋性,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人体环境对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以下一些影响:1)体液引起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和相变化;2)体内的自由基引起材料的氧化降解反应;3)生物酶引起的聚合物分解反应;4)在体液作用下材料中添加剂的溶出;5)血液、体液中的类脂质、类固醇及脂肪等物质渗入高分子材料,使材料增塑,强度下降。,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0,但对医用高分子来说,在某些情况下,“老化”并不一定都是贬意的,有时甚至还有积极的意义。如作为医用粘合剂用于组织粘合,或作为医用手术缝合线时,在发挥了相应的效用后,反倒不希望它们有太好的化学稳定性,而是希望它们尽快地被组织所分解、吸收或迅速排出体外。在这种情况下,对材料的附加要求是:在分解过程中,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1,(2)对人体组织不会引起炎症或异物反应 有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作医用材料。而有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对人体组织并无不良影响,但在合成、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一些单体,或使用一些添加剂。当材料植入人体以后,这些单体和添加剂会慢慢从内部迁移到表面,从而对周围组织发生作用,引起炎症或组织畸变,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性反应。,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2,(3)不会致癌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致癌的原因是由于正常细胞发生了变异。当这些变异细胞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增长并扩散时,就形成了癌。而引起细胞变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也有病毒引起的原因。,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3,当医用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高分子材料本身的性质,如化学组成、交联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子链构象、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材料中所含的杂质、残留单体、添加剂都可能与致癌因素有关。但研究表明,在排除了小分子渗出物的影响之外,与其他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本身并没有比其他材料更多的致癌可能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4,(4)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当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脏器植入人体后,必然要长时间与体内的血液接触。因此,医用高分子对血液的相容性是所有性能中最重要的。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问题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但至今尚未制得一种能完全抗血栓的高分子材料。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于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5,(5)长期植入体内不会减小机械强度 许多人工脏器一旦植入体内,将长期存留,有些甚至伴随人们的一生。因此,要求植入体内的高分子材料在极其复杂的人体环境中,不会很快失去原有的机械强度。事实上,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我们仅希望变化尽可能少一些,或者说寿命尽可能长一些。,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6,一般来说,化学稳定性好的,不含易降解基团的高分子材料,机械稳定也比较好。如聚酰胺的酰胺基团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易降解,因此,用作人体各部件时,均会在短期内损失其机械强度,故一般不适宜选作植入材料。而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也较好。表91是一些高分子以纤维形式植入狗的动脉后其机械强度的损失情况。,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7,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表91 高分子材料在狗体内的机械稳定性,38,(6)能经受必要的清洁消毒措施而不产生变性 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消毒。目前灭菌处理一般有三种方法:蒸汽灭菌、化学灭菌、射线灭菌。国内大多采用前两种方法。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能否耐受得了。,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39,(7)易于加工成需要的复杂形状 人工脏器往往具有很复杂的形状,因此,用于人工脏器的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能。否则,即使各项性能都满足医用高分子的要求,却无法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则仍然是无法应用的。此外还要防止在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工程中引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应严格控制原料的纯度。加工助剂必须符合医用标准。生产环境应当具有适宜的洁净级别,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0,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于不同用途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往往又有一些具体要求。在医用高分子材料进入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对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材料与生物体及人体的相互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价,然后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才能进入临床使用。,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1,2.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植入生物体内的材料与肌体之间的适应性。对生物体来说,植入的材料不管其结构、性质如何,都是外来异物。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一般都会出现排斥现象。这种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提高应用高分子材料与肌体的生物相容性,是材料和医学科学家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2,由于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不同,生物相容性又可分为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两种。组织相容性是指材料与人体组织,如骨骼、牙齿、内部器官、肌肉、肌腱、皮肤等的相互适应性,而血液相容性则是指材料与血液接触是不是会引起凝血、溶血等不良反应。,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3,2.1 高分子材料的组织相容性2.1.1 高分子材料植入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对组织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如微相结构、亲水性、疏水性、电荷等)、材料中可渗出的化学成分(如残留单体、杂质、低聚物、添加剂等)、降解或代谢产物等。此外,植入材料的几何形状也可能引起组织反应。,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4,(1)材料中渗出的化学成分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材料中逐渐渗出的各种化学成分(如添加剂、杂质、单体、低聚物以及降解产物等)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组织反应,例如炎症反应。组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渗出物的毒性、浓度、总量、渗出速率和持续期限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渗出物毒性越大、渗出量越多,则引起的炎症反应越强。,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5,例如,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中可能存在的残余单体有较强的毒性,渗出后会引起人体严重的炎症反应。而硅橡胶、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的毒性渗出物通常较少,植入人体后表现的炎症反应较轻。如果渗出物的持续渗出时间较长,则可能发展成慢性炎症反应。如某些被人体分解吸收较慢的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容易引起慢性无菌性炎症。,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6,(2)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对人体组织反应的影响取决于降解速度、产物的毒性、降解的持续期限等因素。降解速度慢而降解产物毒性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组织反应。但若降解速度快而降解产物毒性大,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如有报道采用聚酯材料作为人工喉管修补材料出现慢性炎症的情况。,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7,(3)材料物理形态等因素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形态如大小、形状、孔度、表面平滑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组织反应。另外,试验动物的种属差异、材料植入生物体的位置等生物学因素以及植入技术等人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来说,植入体内材料的体积越大、表面越平滑,造成的组织反应越严重。植入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会引发较严重的组织反应。,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8,曾对不同形状的材料植入小白鼠体内出现肿瘤的情况进行过统计,发现当植入材料为大体积薄片时,出现肿瘤的可能性比在薄片上穿大孔时高出一倍左右。而海绵状、纤维状和粉末状材料几乎不会引起肿瘤(见表92)。,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49,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表92 不同形状的材料对产生肿瘤的影响*(%),*试验周期为两年,50,原因可能是由于材料的植入使周围的细胞代谢受到障碍,营养和氧的供应不充分以及长期受到异物刺激而使细胞异常分化、产生变异所致。而当植入材料为海绵状、纤维状和粉末状时,组织细胞可围绕材料生长,因此不会由于营养和氧的不足而变异,因此致癌危险性较小。,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1,2.1.2 高分子材料在体内的表面钙化 观察发现,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人体内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会出现钙化合物在材料表面沉积的现象,即钙化现象。钙化现象往往是导致高分子材料在人体内应用失效的原因之一。试验结果证明,钙化现象不仅是胶原生物材料的特征,一些高分子水溶胶,如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大鼠、仓鼠、荷兰猪的皮下也发现有钙化现象。,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2,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钙化沉积层的元素组成,发现钙化层中以钙、磷两种元素为主,钙磷比为1.611.69,平均值1.66,与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磷比1.67几乎相同,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锌和镁。这表明,钙化现象是高分子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对肌体组织造成刺激,促使肌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的结果。,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3,影响高分子材料表面钙化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素(如物种、年龄、激素水平、血清磷酸盐水平、脂质、蛋白质吸附、局部血流动力学、凝血等)和材料因素(亲水性、疏水性、表面缺陷)等。一般而言,材料植入时,被植个体越年青,材料表面越可能发生钙化。多孔材料的钙化情况比无孔材料要严重。,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4,2.1.3 高分子材料的致癌性 虽然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说明高分子材料的植入会引起人体内的癌症。但是,许多试验动物研究表明,当高分子材料植入鼠体内时,只要植入的材料是固体材料而且面积大于1cm2,无论材料的种类(高分子、金属或陶瓷)、形状(膜、片状或板状)以及材料本身是否具有化学致癌性,均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固体致癌性或异物致癌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5,根据癌症的发生率和潜伏期,高分子材料对大鼠的致癌性可分为三类。能释放出小分子致癌物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发生率,潜伏期短的特征。本身具有癌症原性的高分子材料,发生率较高,潜伏期不定;只是作为简单异物的高分子材料,发生率较低,潜伏期长。显然只有第三类高分子材料才有可能进行临床应用。,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6,研究发现,异物致癌性与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化特别是纤维包膜厚度密切相关。例如当在大鼠体内植入高分子材料后,如果前312 个月内形成的纤维包膜厚度大于0.2 mm,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通常会出现癌症。而低于此值,癌症很少发生。因此0.2 mm可能是诱发鼠体癌症的临界纤维包膜厚度。,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7,2.2 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2.2.1 高分子材料的凝血作用(1)血栓的形成 通常,当人体的表皮受到损伤时,流出的血液会自动凝固,称为血栓。实际上,血液在受到下列因素影响时,都可能发生血栓:血管壁特性与状态发生变化;血液的性质发生变化;血液的流动状态发生变化。,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8,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对血液的循环,人体内存在两个对立系统,即促使血小板生成和血液凝固的凝血系统和由肝素、抗凝血酶以及促使纤维蛋白凝胶降解的溶纤酶等组成的抗凝血系统。当材料植入体内与血液接触时,血液的流动状态和血管壁状态都将发生变化,凝血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从而发生血栓。,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59,血栓的形成机理是十分复杂的。一般认为,异物与血液接触时,首先将吸附血浆内蛋白质,然后粘附血小板,继而血小板崩坏,放出血小板因子,在异物表面凝血,产生血栓。此外,红血球粘附引起溶血;凝血致活酶的活化,也都是形成血栓的原因。(见图91),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0,图91 血栓形成过程示意图,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1,(2)影响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粘附的因素 1)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能有关 实验发现,血小板难粘附于表面能较低的有机硅聚合物,而易粘附于尼龙、玻璃等高能表面上。此外,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聚乙烯醇、主链和侧链中含有聚乙二醇结构的亲水性材料表面上,血小板的粘附量都比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容易被水介质润湿而具有较小的表面能。因此,有理由认为,低表面能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2,也有观点认为,血小板的粘附与两相界面自由能有更为直接的关系。界面自由能越小,材料表面越不活泼,则与血液接触时,与血液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力也越小,故造成血栓的可能性就较小。大量实验事实表明,除聚四氟乙烯外,临界表面张力小的材料,血小板都不易粘附(见表93)。,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3,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表93 材料表面张力与血小板粘附量的关系,*人血浸渍3分钟;狗血循环1分钟。,64,2)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的含水率有关 有些高分子材料与水接触后能形成高含水状态(2090以上)的水凝胶。在水凝胶中,由于含水量增加而使高分子的实质部分减少,因此,植入人体后,与血液的接触机会也减少,相应的血小板粘附数减少。实验表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带有聚乙二醇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其他单体共聚或接枝共聚的水凝胶,都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5,一般认为,水凝胶与血液的相容性,与其交联密度、亲水性基团数量等因素有关。含亲水基团太多的聚合物,往往抗血栓性反而不好。因为水凝胶表面不仅对血小板粘附能力小,而且对蛋白质和其他细胞的吸附能力均较弱。在流动的血液中,聚合物的亲水基团会不断地由于被吸附的成分被“冲走”而重新暴露出来,形成永不惰化的活性表面,使血液中血小板不断受到损坏。研究认为,抗血栓性较好的水凝胶,其含水率应维持在6575。,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6,3)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疏水亲水平衡有关 综合上述讨沦不难看出,无论是疏水性聚合物还是亲水性聚合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血栓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材料的抗血栓性,并不简单决定于其是疏水性的还是亲水性的,而是决定于它们的平衡值。一个亲水疏水性调节得较合适的聚合物,往往有足够的吸附力吸附蛋白质,形成一层隋性层,从而减少血小板在其上层的粘附。,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7,例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比单纯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血液的破坏性要小;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也比单纯的聚甲基丙烯酸对血液的破坏性要小。用作人工心脏材料的聚醚型聚氨酯,具有微相分离的结构,也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8,4)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的电荷性质有关 人体中正常血管的内壁是带负电荷的,而血小板、血球等的表面也是带负电荷的,由于同性相斥的原因,血液在血管中不会凝固。因此,对带适当负电荷的材料表面,血小板难于粘附,有利于材料的抗血栓性。但也有实验事实表明,血小板中的凝血因子在负电荷表面容易活化。因此,若电荷密度太大,容易损伤血小板,反而造成血栓。,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69,5)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由于凝血效应与血液的流动状态有关,血液流经的表面上有任何障碍都会改变其流动状态,因此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将严重影响材料的抗血栓性。据研究知,材料表面若有3m以上凹凸不变的区域,就会在该区域形成血栓。由此可见,将材料表面尽可能处理得光滑,以减少血小板、细胞成分在表面上的粘附和聚集,是减少血栓形成可能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0,2.2.2 血液相容性高分于材料的制取(1)使材料表面带上负电荷的基团 例如将芝加哥酸(1氨基8萘酚2,4二磺酸萘)(见下式)引入聚合物表面后,可减少血小板在聚合物表面上的粘附量,抗疑血性提高。,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1,(2)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接枝改性 采用化学法(如偶联法、臭氧化法等)和物理法(等离子体法、高能辐射法、紫外光法等)将具有抗凝血性的天然和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如肝素、聚氧化乙烯接枝到高分子材料表面上。研究表明,血小板不能粘附于用聚氧化乙烯处理过的玻璃上。,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2,添加聚氧化乙烯(分子量为6000)于凝血酶溶液中,可防止凝血酶对玻璃的吸附。因此,在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聚氧化乙烯是十分重要的抗凝血材料。通过接枝改性调节高分子材料表面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的比例,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值,也是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有效方法。,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3,(3)制备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材料 研究发现,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对血液相容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它们基本上是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即由软段和硬段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其中软段一般为聚醚、聚丁二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形成连续相;硬段包含脲基和氨基甲酸酯基,形成分散相。,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4,在这类嵌段共聚物血液相容性的研究中发现,软段聚醚对材料的抗凝血性的贡献较大,而其分子量对血液相容性和血浆蛋白质的吸附均有显著影响。同样,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接枝共聚物、亲水/疏水型嵌段共聚物等都有一定的抗凝血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5,(4)高分子材料的肝素化 肝素是一种硫酸多糖类物质(见下式),是最早被认识的天然抗凝血产物之一。,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6,肝素的作用机理是催化和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结合而防止凝血。将肝素通过接枝方法固定在高分子材料表面上以提高其抗凝血性,是使材料的抗凝血性改变的重要途径。在高分子材料结构中引入肝素后,在使用过程中,肝素慢慢地释放,能明显提高抗血栓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7,(5)材料表面伪内膜化 人们发现,大部分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容易沉渍血纤蛋白而凝血。如果有意将某些高分子的表面制成纤维林立状态,当血液流过这种粗糙的表面时,迅速形成稳定的凝固血栓膜,但不扩展成血栓,然后诱导出血管内皮细胞。这样就相当于在材料表面上覆盖了一层光滑的生物层伪内膜。这种伪内膜与人体心脏和血管一样,具有光滑的表面,从而达到永久性的抗血栓。,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8,3.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 许多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内后只是起到暂时替代作用,例如高分子手术缝合线用于缝合体内组织时,当肌体组织痊愈后,缝合线的作用即告结束,这时希望用作缝合线的高分子材料能尽快地分解并被人体吸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分子材料对肌体的长期影响。由于生物吸收性材料容易在生物体内分解,参与代谢,并最终排出体外,对人体无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79,3.1 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原理3.1.1 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 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在体液的作用下完成两个步骤,即降解和吸收。前者往往涉及高分子主链的断裂,使分子量降低。作为医用高分子要求降解产物(单体、低聚体或碎片)无毒,并且对人体无副作用。,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0,高分子材料在体内最常见的降解反应为水解反应,包括酶催化水解和非酶催化水解。能够通过酶专一性反应降解的高分子称为酶催化降解高分子;而通过与水或体液接触发生水解的高分子称为非酶催化降解高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酶催化降解才称得上生物降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将这两种降解统称为生物降解。,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1,吸收过程是生物体为了摄取营养或通过肾脏、汗腺或消化道排泄废物所进行的正常生理过程。高分子材料一旦在体内降解以后,即进入生物体的代谢循环。这就要求生物吸收性高分子应当是正常代谢物或其衍生物通过可水解键连接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由CC键形成的聚烯烃材料在体内难以降解。只有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才能够被某些酶所降解。,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2,3.1.2 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的分解吸收速度 用于人体组织治疗的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其分解和吸收速度必须与组织愈合速度同步。人体中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愈合速度是不同的,例如表皮愈合一般需要310天,膜组织的痊愈要需1530天,内脏器官的恢复需要12个月,而硬组织如骨骼的痊愈则需要23个月等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3,因此,对植入人体内的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在组织或器官完全愈合之前,必须保持适当的机械性能和功能。而在肌体组织痊愈之后,植入的高分子材料应尽快降解并被吸收,以减少材料长期存在所产生的副作用。,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4,影响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吸收速度的因素有高分子主链和侧链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凝聚态结构、疏水/亲水平衡、结晶度、表面积、物理形状等。其中主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对降解吸收速度的影响较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5,酶催化降解和非酶催化降解的结构降解速度关系不同。对非酶催化降解高分子而言,降解速度主要由主链结构(键型)决定。主链上含有易水解基团如酸酐、酯基、碳酸酯的高分子,通常有较快的降解速度。对于酶催化降解高分子,如聚酰胺、聚酯、糖苷等,降解速度主要与酶和待裂解键的亲和性有关。酶与待裂解键的亲和性越好,则降解越容易发生,而与化学键类型关系不大。,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6,此外,由于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溶解或溶胀性能优于高分子量聚合物,因此对于同种高分子材料,分子量越大,降解速度越慢。亲水性强的高分子能够吸收水、催化剂或酶,一般有较快的降解速度。含有羟基、羧基的生物吸收性高分子,不仅因为其较强的亲水性,而且由于其本身的自催化作用,所以比较容易降解。相反,在主链或侧链含有疏水长链烷基或芳基的高分子,降解性能往往较差。,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7,在固态下高分子链的聚集态可分为结晶态、玻璃态、橡胶态。如果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相同,那么不同聚集态的降解速度有如下顺序:橡胶态玻璃态结晶态 显然,聚集态结构越有序,分子链之间排列越紧密,降解速度越低。,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8,3.2 生物吸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 已经在临床医学获得应用的生物吸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蛋白质和多糖两类生物高分子。这些生物高分子主要在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的降解产物如氨基酸、糖等化合物,可参与体内代谢,并作为营养物质被肌体吸收。因此这类材料应当是最理想的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89,白蛋白、葡聚糖和羟乙基淀粉在水中是可溶的,临床用作血容量扩充剂或人工血浆的增稠剂。胶原、壳聚糖等在生理条件下是不溶性的,因此可作为植入材料在临床应用。下面对一些重要的生物吸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作简单介绍。,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0,3.2.1 胶原 胶原是人体组织中最基本的蛋白质类物质,至今已经鉴别出13种胶原,其中 IIII、V和 XI 型胶原为成纤维胶原。I 型胶原在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和生化试剂。牛和猪的肌腱、生皮、骨骼是生产胶原的主要原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1,由各种物种和肌体组织制备的胶原差异很小。最基本的胶原结构为由三条分子量大约为1105的肽链组成的三股螺旋绳状结构,直径为11.5nm,长约300nm,每条肽链都具有左手螺旋二级结构。胶原分子的两端存在两个小的短链肽,称为端肽,不参与三股螺旋绳状结构。研究证明,端肽是免疫原性识别点,可通过酶解将其除去。除去端肽的胶原称为不全胶原,可用作生物医学材料。,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2,胶原可以用于制造止血海绵、创伤辅料、人工皮肤、手术缝合线、组织工程基质等。胶原在应用时必须交联,以控制其物理性质和生物可吸收性。戊二醛和环氧化合物是常用的交联剂。残留的戊二醛会引起生理毒性反应,因此必须注意使交联反应完全。胶原交联以后,酶降解速度显著下降。,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3,3.2.2 明胶 明胶是经高温加热变性的胶原,通常由动物的骨骼或皮肤经过蒸煮、过滤、蒸发干燥后获得。明胶在冷水中溶胀而不溶解,但可溶于热水中形成粘稠溶液,冷却后冻成凝胶状态。纯化的医用级明胶比胶原成本低,在机械强度要求较低时可以替代胶原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4,明胶可以制成多种医用制品,如膜、管等。由于明胶溶于热水,在6080水浴中可以制备浓度为520的溶液,如果要得到 2535的浓溶液,则需要加热至 90100。为了使制品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可加入甘油或山梨糖醇作为增塑剂。用戊二醛和环氧化合物作交联剂可以延长降解吸收时间。,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5,3.2.3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是纤维蛋白原的聚合产物。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质,存在于动物体的血液中。人和牛的纤维蛋白原分子量在330000340000之间,二者之间的氨基酸组成差别很小。纤维蛋白原由三对肽链构成,每条肽链的分子量在4700063500之间。除了氨基酸之外,纤维蛋白原还含有糖基。纤维蛋白原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过程。,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6,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止血、促进组织愈合等功能,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纤维蛋白的降解包括酶降解和细胞吞噬两种过程,降解产物可以被肌体完全吸收。降解速度随产品不同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通过交联和改变其聚集状态是控制其降解速度的重要手段。,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7,目前,人的纤维蛋白或经热处理后的牛纤维蛋白已用于临床。纤维蛋白粉可用作止血粉、创伤辅料、骨填充剂(修补因疾病或手术造成的骨缺损)等。纤维蛋白飞沫由于比表面大,适于用作止血材料和手术填充材料。纤维蛋白膜在外科手术中用作硬脑膜置换、神经套管等。,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8,3.2.4 甲壳素与壳聚糖 甲壳素是由(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N乙酰D葡萄糖胺)组成的线性多糖。昆虫壳皮、虾蟹壳中均含有丰富的甲壳素。壳聚糖为甲壳素的脱乙酰衍生物,由甲壳素在4050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110120下水解24h得到。,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99,甲壳素在甲磺酸、甲酸、六氟丙醇、六氟丙酮以及含有5氯化锂的二甲基乙酰胺中是可溶的,壳聚糖能在有机酸如甲酸和乙酸的稀溶液中溶解。从溶解的甲壳素或壳聚糖,可以制备膜、纤维和凝胶等各种生物制品。,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100,甲壳素能为肌体组织中的溶菌酶所分解,已用于制造吸收型手术缝合线。其抗拉强度优于其他

    注意事项

    本文(《医用高分子材》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