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人和自然》PPT课件.ppt

    • 资源ID:5459266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和自然》PPT课件.ppt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人是由古猿分化而来 关于古人类的起源 17世纪初叶,爱尔兰阿尔马区大主教厄谢尔根据对圣经的缜密分析,将创世的日期确定于公元前4004年。在那个时代,他的推断被广泛接受,并且一些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团体,直到现在仍坚定地支持对圣经字面上的解释。,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古人类亚洲起源说 20世纪20-30年代,认为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隆起,北坡森林稀疏,古猿下地变人。但是,那里没有找到人。同期,在北京周口店地区找到50万年前的猿人,于是认为,人类起源于亚洲。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腊玛古猿是人类的祖先。由于腊玛古猿在中国云南、印度和巴基斯坦被发现,所以认为,人类起源于这块地区。,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发现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 2001年,中美科学家在中国江苏溧阳以及山西垣曲发现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的足骨化石。曙猿生活距今4000多万年前,被认为有可能是后来猿的祖先。我国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认为,“这种早期的猿类的原始祖先曙猿在中国发现,推测人类起源于中国,对科学并无多大的妨害。”,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古人类非洲起源说 目前学术界大部分人主张“非洲起源说”。达尔文和赫胥黎曾预言,在几百万年前,非洲是史前人类的舞台。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与人类血缘最近的生物(黑猩猩和大猩猩)至今仍生活在非洲,那么人类一定也在那里起源。,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1959年,玛丽李基,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175万年前的石器,这是人类存在的间接证据。此后,在非洲发现大量人类化石,年代有200至400万年,甚至还有年代更久远的人类化石。1974年在东非发现“露西”,年龄约为320万年;后来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找到了年代为440万前的南方古猿。,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7,2001年7月19日,在乍得发现“图迈”。经研究确认,它为700万年前的人类,将它命名为“萨赫勒乍得人”,并起了个别名:“图迈”。在乍得的戈兰语中,“图迈”意为“生活的希望”,是当地人为在旱季到来之前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8,随着鉴别、区分物种基因技术的改进,有关基因证据表明,人猿揖别的时间,至少应在500万年乃至700万年之前。只是由于尚未找到支持如此遥远年代的化石证据,因而分子基因学的研究结果还不能作为定论。,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9,南方古猿已不再是原始的猿类,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也还不是人类。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大约为400毫升,与黑猩猩或大猩猩相比大不了多少。可能有一些南方古猿已经知道如何制造石器工具。南方古猿的很多种已经绝灭,最后的南方古猿约于100万年前消失。,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0,人猿揖别后,人类大体经历如下演化阶段:能人,大约生活在200万至250万年前。能人脑容量增加到630毫升。“能人”的意思是有技能的劳动者,手巧的人。能经已经能使用粗糙的工具,如小的石片用作刮削器,大的石片用作斧头和砍砸器。直立人,生活在30万至200万年前。从能人变为直立人是以头颅的进一步发育作为标志的,脑容量从630毫升到1000毫升多一点。智人,能人和直立人还不同于现代人。现代人,是指那些从骨骼上无法与我们区别的人类,是我们直接的祖先。现代人类的脑容量约为1400毫升。,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1,按照人类非洲起源说,大约200万年前,直立人开始从非洲向亚洲、欧洲迁徙。我国发现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都属于直立人。,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2,猿,人,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3,现代人起源,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4,关于现代人的起源 如果说国际学术界对于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争论不多,但对于现代人起源问题却有较激烈的争论。有两种理论:一个是非洲起源说,另一个是独立起源说或多地区起源说。,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5,非洲起源说的论据(1)化石方面证据 约在10万年前,现代人在南非和以色列已经出现。在南非的边界洞和克莱西斯河口发现两处现代人遗迹,大约为7万4千年至13万年前和7万4千年至11万5千年前。以色列的卡夫扎的现代人遗址,年代在9万至10万9千年前。以后,现代人开始向各地扩散。在6万到7万年间,现代人到达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6,(2)基因方面的证据 人的线粒体中的一个小染色体,由大约16500个核苷酸组成。线粒体只能由母亲传给孩子。1987年,威尔逊对182个人(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澳大利亚及新几内来土著人)的线粒体分析表明,所有182人都是最早一个人的后代,这个人出自非洲。一个非常特殊的事件发生于十几万年前,有一位女性,她的一个卵子的线粒体碰巧含有一个突变,就是16500个核苷酸中有一个被其他的所取代了。那位女性的后裔以后走向世界,成为了现代人的直接祖先。,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7,1998年,北京、上海、湖南、云南等地的位权威的遗传学家,利用微卫星探针系统研究了遍及中国的个群体,以及五大洲民族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发现亚洲人基因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与非洲人相似,首次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8,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通过对涵盖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近一万个男性的染色体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有的样本染色体上都发现了一个突变位点,而这个突变位点大约在不早于.万年前产生于非洲,是一部分非洲人特有的遗传标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复旦大学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金力教授说:“我们采取了排除法的研究方式,希望能在大范围的中国人群样本中寻找到没有遗传标记的人,但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一例。”“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支持中国人非洲起源说最强有力的证据。”,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9,此外,我国科学家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合作,通过对遍及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的个人群样本的染色体进行对比分析,再次证明了亚洲人类起源于非洲,并具体指出了亚洲东南部是人类走出非洲后大迁移的主要“驿站”,一部分非洲人从亚洲东南部往北迁移到达中国,越过长江进入华北和东北亚,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人,太平洋岛屿人,东南亚人,东北亚人,亚洲北极人,美洲印地安人,欧洲人,欧洲以外高加索人,非洲人,10万年前,5.56万年前,1.5万年前,3.54万年前,6万年前,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1,独立起源说“独立起源说”则认为中国的现代人是由居住在中国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如我国学者吴新智认为,已找到的化石证据可以表明,中国的现代人类起源于本土的早期智人,而不是像一些学者说的“源于非洲”。5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安徽和县等地发现了60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千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量化石和考古证据证明,从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2,1958年在广西柳州市附近的柳江县一个洞穴内出土的柳江人化石,包括一个基本完整的头骨和部分体骨、肢骨,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少有的基本完整的现代人的化石之一。最近,我国科学家用世界先进的地层年代测试方法,首次对埋藏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地层进行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万年至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认识的不超过万年。这意味着,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比人类学家原先所认识的要更早就生活在华南地区。,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3,2、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A.劳动使古猿的前肢功能发展起来并逐渐转变成人手;B.劳动所引起的手的变化又引起全身的相关变化,直立行走可支撑更大容量的大脑为意识发展创造了条件.C.劳动促使语言产生.,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4,二、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 马克思把自然界作为人的劳动对象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中来,把人与自然界的主客体关系从认识为中介转化为以实践为中介;此外,他还把主体从生物学上的人转化为社会学上的人。,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5,1、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这是唯物主义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出发点。这种关系是客观实在的,是人们可以认识的。,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6,2、实践是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不同表现形式,如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但是,实践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关系。,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7,3、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8,三、人工自然1、人工自然的含义 人工自然是相对天然自然而言的,它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并且已经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人工自然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以外,但它在人类诞生之前是不存在的,它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产物,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而形成的自然。,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9,2、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关系 人工自然来自天然自然,又回归于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的变化发展要比天然自然要快得多。,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0,有人把人工自然的演化看作是人类体外演化。在人类体内演化远未到头的时候,人类的体外演化已感危机重重,穷途没路。正因如此,对人工自然的研究就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仅要包括对天然自然的总观点,而且要有对人工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1,3、人工自然的发展阶段划分(1)以技术史表征的人工自然的发展阶段 a.以资源利用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历史上常按照生产工具的特征性能来描述时代的特征,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2,b.以能源变换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社会生产发展到机器时代,要求在发展资源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动力技术,以便用机器人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动力技术从蒸汽技术到电力技术直至核能技术,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c.以信息技术利用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主导技术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按照对信息利用和处理的着眼点不同,信息技术大体上可分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三大类。,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3,(2)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表征的人工自然的发展阶段 康芒纳是把“环境压力”作为环境质量概念,把它定义为每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以反映环境质量退化的程度。他把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人口因素,如总人口规模;二是经济因素,如人均产量或消费量;三是技术因素,如每单位产品或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4,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上式反映了污染物与人口数量、人均产量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如果采用增量方程,人们可以得到环境污染方程,也称环境质量方程。污染物 人口 人均产量 单位产量排污,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5,用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和增长率来描述一个环境变迁曲线时,环境变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6,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实践活动是影响自然系统的重要因素1、历史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伊甸园”的消失;撒哈拉沙漠的变迁。圣经上的伊甸园是一座人间乐园,人们在那里可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伊甸园”的原型就是古代的两河流蜮,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巴比伦。,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7,居住在那里的赫梯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运用铁器工具的民族,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已经开始了原始农业,3000年前已经知道种大麦,驯服牛和驴了。他们创造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小麦产量达到每公顷2337公斤,与当今美国、加拿大的小单产量相当。古代巴比伦王国繁荣了1000多年(从公元前19世纪到前7世纪)。发达的农业支持它的强盛,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巴比伦文明。但经历一、二千年之后它衰落了,甚至消失了。,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8,现在人们在探究“伊甸园”的消失原因时,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恩格斯总结的,他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9,另一种说法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古代巴比伦人有完善的溉灌系统,然而他们只注意灌水而不注意排水,引起地下水位提高,土壤中的盐碱随水上升到地面,引起土地盐碱化。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都是古代巴比伦人以掠夺式对自然,无节制地开发自然所带来的大自然对其的报复。,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0,2、人类实践活动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两重性(140),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1,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问题的产生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自然系统。这种系统又可分为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无机环境、生物生产者、生物消费者、生物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要警惕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2,3、全球生态问题 五大全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3,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4,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5,“地球人口在2600年将会到达擦肩摩踵的程度,到那时地球会因使用电力而发出红热的光芒。”“有一个黑色幽默讲,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接触,是因为当一种文明到达我们的发展水平时,就变得不稳定而且毁灭自身。”转引自霍金:“果壳中的宇宙”一书,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6,第三节 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定义(148)核心思想(149)基本内容(149),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7,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途径1、通过宣传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的观念 1962年美国作家卡逊发表第一 部探讨环境污染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有人认为新的生态学时代开始于此文的发表。,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8,卡逊:“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这音沉寂下来了呢?”“不是魔法,也不的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她说:“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的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的产物”。,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9,1972年6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它标志着在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史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会议上提出以“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代替“人统治自然”的口号。会议还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号召“人类业已到了必须全世界一致行动,共同对环境问题采取审慎处理的历史转折点”,“为了现在以及未来千秋万代,维护并改善人类的环境,业已成为人类必须遵循的崇高目标”。,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0,2、通过发展和依靠科学技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例如:氘的利用 热核反应所需要的原料是氘(D),反应要在温度15亿度下进行。在氢元素中氘(D)大约占6000分之1。在整个大海中它的储量是巨大的,约在23.4万亿吨,足够人类使用几十亿年,是一项无穷无尽的持久能源。聚变能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离实用还有相当差距,但基于其取之不尽的资源来原和优越性能,能量大,且没有像裂变堆那样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故其远景是很好的。,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1,袁隆平的杂交稻 和超级杂交稻 目前,一般水稻亩产在353公斤左右,杂交水稻亩产要达到450公斤。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6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600亿元。现在,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已引种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杂交水稻使那些种植鸦片的山民看到了希望,很多人改邪归正,改种水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2,3、通过社会进步,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在对环境的治理,往往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囚徒的困境;公共资源的悲剧;日本对污染的治理;伦敦毒雾事件等。,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3,囚徒的困境 警察抓住两个罪犯,但是警察局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为了得到所需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并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人都拒不认罪,则他们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徒刑;如果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重判8年徒刑;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则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4,甲 抗 拒 坦 白,抗拒 坦白 乙,值得注意的,无论是对这两个囚徒总体来讲,还是对他们个人来讲,最佳的结果都不是同时坦白,而是都不坦白,但是,两囚徒在决策时都以自己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较大利益。,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5,类似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集体牧场上的无节制的放牧,集体林场中的乱砍乱伐,对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滥捕滥杀,向海洋、湖泊、河流排放污水,向大气排放废气,等等。,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6,公共资源的悲剧 在公共资源利用方面也往往会出现上述的困境,人称公共资源的悲剧。在人们完全从私人动机出发自由利用公共资源时,公共资源倾向于被过度利用、浪费严重和效率低下,并且过度利用会达到使任何利用它的人都无法得到多少实际好处的程度。如在沙漠化地区的居民,关于保护还是毁坏防沙林带的选择,就可以看作一种公共资源博奕问题。假如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人家都不砍,只是自己砍几棵树,就无关紧要,自己却可得利;如果其他人都砍,只有自己不砍,反正防沙林带也保护不了,还不如自己也砍。最后的结论是砍总是合算的。大家都这样想的结果是防沙林带完全被破坏,村庄被沙漠吞没,倒霉的还是自己。,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7,国家海洋局最近的监测表明,渤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海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和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等陆源污染物大量超标超量排放入海成为当前渤海环境状况恶化未能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遏制污染,10年后,渤海将变成“死”海。人民日报(2006-10-18 第06版),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8,2006年10月22日,兰州雁滩黄河上出现了一个一公里长的红色污染带。,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9,在太原,家医院中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只有家,仅占太原市医院总数的,而家中,真能达到国家排放新标准的医院仅有一家万吨医疗废水直排太原城市管网违法排污罚万元,医院根本不在乎记者史钧 2006年10月23日,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0,北京月日讯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说,监测显示,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而目前大多数城市人口长期生活在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空气环境中,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超标比例高,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低。,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1,本章结束,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2,

    注意事项

    本文(《人和自然》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