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MOLDFLOW详细操作手册.ppt

    • 资源ID:5440413       资源大小:7.28M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MOLDFLOW详细操作手册.ppt

    AMI操作手册,建立工程文件,输入CAD模型(1),点击File主菜单,选择Import项或点击箭头所示控件。然后选择要输入的CAD模型。输入格式有:,点击File主菜单,选择New Project项,在对话框中输入“Demo”建立工程文件。,输入3D模型,建立工程文件,输入CAD模型(2),在对话框中有三个选项Midplane、Dual Domain、Solid(3D)。对于薄壁件可选前两项,对于厚壁件选最后一项。,显示输入信息,采用MDL接口模块读入CAD模型,自动划分有限元网格,点击Mesh主菜单,选择Generate mesh项,在对话框中输入单元边长2,弦高0.1点合并公差0.01。选择Mesh控件自动划分网格。,划分网格,输入3D模型,点击Mesh菜单下的 Mesh statistics自动诊断网格问题,发现五个错误,如箭头所示。,网格诊断,检查网格问题,自动划分有限元网格,网格放在激活层上,如模型已生成网格,需重划,网格质量控制,划分网格,网格诊断显示,Aspect Ratio(单元长边与其垂直高度之比)Beam L/D Ration Diagnostic(Beam长径比)Overlapping Elements Diagnostic(重叠)Orientation Diagnostic(网格法向方向)Connectivity Diagnostic(相连体)Free Edges Diagnostic(自由边)Collapsed Faces Diagnostic(破坏面)Thickness Diagnostic(厚度)Dimensional Diagnostic(尺寸)Occurrence Number Diagnostic(出现次数)Zero Area Elements Diagnostic(微小单元)Dual Domain Mesh Match Diagnostic(匹配性)Beam Elements Count Diagnostic(Beam 单元数)Trapped Beam DiagnosticCentroid Closeness Diagnostic(单元中心距)Cooling Circuit Diagnostic(循环水路诊断)Bubbler/Baffle Diagnostic(隔水板/喷管诊断)Mesh Diagnostic(网格诊断),Aspect Ratio,Aspect Ratio(单元长边与其垂直高度之比)平均 3:1 最大 6:1,点击该图标,点击Tools中Mesh Diagnostic中的Aspect Ratio命令,点击Show,将大于12的结果显示在诊断层上。点击Expand并输入1,向四周扩展1个单元显示。,检查Aspect Ratio,诊断层,检查Overlapping Elements,显示重叠、交叉单元,点击Mesh Diagnostic中的Overlapping Elements显示重叠、交叉单元所在位置。并将结果显示在诊断层上。,检查Overlapping Elements,重叠单元如蓝色单元所示,交叉单元如红色单元所示。,显示重叠、交叉单元,检查Mesh Orientation,显示Mesh Orientation,点击Mesh Diagnostic中的Orientation diagnostic项,显示Mesh方向。对于Fusion网格,所有的Mesh方向必须一致。对于冷却、翘曲变形、应力分析,Mesh方向必须正确。Top代表定模侧,Bottom代表动模侧.,显示Connectivity,点击Mesh Diagnostic中的Connectivity项,选取制品上的一个单元T159,显示诊断结果,蓝色单元与单元T159相连,红色单元与单元T159不相连。,检查Connectivity,检查Free Edges,显示Free Edges,点击Mesh Diagnostic中的Free Edges项,将结果显示在诊断层中,对于Fusion(双层面)模型Free edgesNon-Manifold edges必须为0。对于Midplane(单层面)模型Free edgesNon-Manifold edges可不为0。,检查Dimensional Diagnostic,显示Dimensional Diagnostic,适用于3D模型厚度的显示,点击Dimensional Diagnostic项,该结果显示制品的厚度。,网格编辑工具(Mesh Tools),Mesh ToolsAuto(自动修复)Global merge(合并小于一定公差的节点)Merge(合并节点)Swap edges(交换单元边)Remesh area(局部重新生成网格)Insert(插入节点)Move(移动节点)Align nodes(排列节点成直线)Orient(单元方向)Fill hole(补洞)Create beams(创建一维单元)Create triangles(创建单元)Delete(删除单元)Purge nodes(清除无用节点),网格编辑,选取两节点N1944,N325,在两节点间插入一节点和单元。,Insert(插入节点),网格编辑,网格编辑,选取需移动的节点N1938,点取相对或绝对坐标,输入坐标值,按Apply键。,Move(移动节点),网格编辑,网格编辑,将多余的节点删除。,Purge nodes(清除无用节点),Match Nodes(匹配节点),选取需匹配的节点N2327和对应的单元T2602,提高其匹配性。,网格编辑,网格编辑,选取两个单元T3527,T3490,将其边交换。,Swap edges(交换单元边),网格编辑,网格编辑,Stitch Edge(缝边),选取需缝边的节点,输入缝的距离0.1mm,按Apply键。,网格编辑,网格编辑,Smooth Nodes(平滑节点),选取需平滑的节点,输入缝的距离0.1mm,按Apply键。,网格编辑,网格编辑,选取要删除的单元,按Apply键。,Delete(删除单元),网格编辑,网格编辑,输入公差0.1mm,按Apply键,可自动合并所有距离小于0.1mm的节点。,Global merge(合并小于一定公差的节点),点击Auto Repair可自动修复Overlaps、Intersectio、Aspect Ratio等问题。,Auto Repair(自动修复),网格编辑,网格编辑,可自动修改单元方向问题。,Orient All(自动修改方向),Fix Aspect Ratio(自动修复纵横比),当前最大的纵横比是27,输入目标值10,可自动修复纵横比。,几何图形编辑(1),点击Tools下Nodes By Coordinate项,输入绝对坐标0 0 0,建立点。,Create Nodes(创建点),2.Node Between Coordinates(创建中点)选取点,点,并输入点的数量1,在两点之间建立点。,几何图形编辑(2),Create Nodes(创建点),1.Node By Coordinate(创建绝对点),几何图形编辑(3),Create Nodes(创建点),3.Nodes By Dividing Curve(在线上创建节点)选取线C1,输入点的数量5,按Apply键,在线C1上建立5点。,4.Node By Offset(创建偏离点)选取点,输入点的矢量0-20 0及数量1,生成点。,几何图形编辑(4),Create Nodes(创建点),几何图形编辑(5),Create Nodes(创建点),5.Node By Intersect(创建交叉点)选取线C1、C1,按Apply键,生成两线的交点。,1.Line(直线)选取节点。可生成直线,几何图形编辑(6),Create Curves(创建曲线),Filte为捕捉点的方式,Craeat as:可选取线的属性,几何图形编辑(7),2.Arc By Point(点画弧)选取、点画圆弧。,Create Curves(创建曲线),3.Arc By Angle(按角度画)选取圆心点,输入半径和角度,画圆弧或圆。,Create Curves(创建曲线),几何图形编辑(8),几何图形编辑(9),4.Spline(拟合曲线)选取、点拟合直线。,Create Curves(创建曲线),几何图形编辑(10),5.Connect Curves(连接曲线)选取线C70、线C71将两线光滑连接起来。,Create Curves(创建曲线),创建几何边界区域(1),6.Break Curve(曲线打断或裁剪)选取线C72、线C70将两线打断。,Create Curves(创建曲线),创建几何边界区域(1),点击Tools下Create By Boundary项1.Regions By Boundary(按线建)依次选线C1、C2、C3、C4,或只选一条曲线,按Search搜索封闭区域,建立边界。注:点必须在同一平面上。生成网格:选取目标,按右键,选属性properties,指定中性面厚度2.5mm,生成网格。,Create Regions(创建边界),创建几何边界区域(2),2.Regions By Nodes(按点建)依次选点,建立边界区域。,Create Regions(创建边界),创建几何边界区域(3),3.Regions By Extrusion(按拉伸建)选一曲线C1,输入矢量0 8 0,建立边界区域。,Create Regions(创建边界),创建几何边界区域(4),4.Regions By Ruling依次选曲线C1,C2,建立边界区域。注:曲线要在同一平面上,Create Regions(创建边界),创建几何边界区域(5),5.Hole By Boundary(边界有洞)选一区域R1,再选区域内的圆C2,建立边界区域。,Create Holes(创建带孔的边界),创建几何边界区域(6),6.Hole By Nodes选一区域R1,再选区域内的点N3172,N3171,N3174,建立边界区域。,Create Holes(创建带孔的边界),模型编辑(1),1.Translate(移动与复制)选取要移动的单元,输入移动矢量。选取要复制的单元,输入矢量。,点击Tools下Translate项,Move/Copy(移动/复制),模型编辑(2),2.Rotate(旋转与复制)选择Move项,选取要旋转的单元,选旋转轴,角度,参考点。进行旋转。选择Copy项,选取要复制的单元,选旋转轴,角度,参考点。进行复制。,模型编辑(3),3.3 Points Rotate(旋转与复制)选择Move项,选取要旋转的单元,选三旋转点,进行旋转。选择Copy项,选取要复制的单元,选三旋转点,进行复制。,Move/Copy(移动/复制),Move/Copy(移动/复制),模型编辑(4),4.Scale(比例放大)选择Move项,选取要移动的目标,放大比例1.5,考点。进行放大后再移动。选择Copy项,选取要复制的单元,放大比例1.5,考点。进行放大后再复制。,模型编辑(5),5.Reflect(镜像)选择Move项,选取要镜像的单元,镜像平面,参考点,进行镜像并删除以前的单元。选择Copy项,选取要镜像的单元,镜像平面,参考点,进行镜像复制。,网格编辑,选取三节点,按Apply键,生成一个新单元。,Create triangles(创建三角形单元),网格编辑,Create beams(创建一维单元),选取节点 与节点,输入单元数2,按Apply键,生成一维单元,其直径可在属性中修改。,网格编辑,Create Tetras(创建四面体单元),选取四个节点,按Apply键,生成一个新单元。,自动建立流道系统(1),确定浇口位置,双击位置处,然后点击 处的节点,初步确定两个浇口位置。,自动建立流道系统(2),点击Mesh主菜单下的Runner System Wizard命令。,Runner System Wizard(自动建立流道系统),自动建立流道系统(4),Runner System Wizard(自动建立流道系统),输入浇口尺寸(起始直径,长度),点击 完成。,自动建立冷却系统系统(1),Cooling Circuit Wizard(自动建立冷却系统),点击处命令。,自动建立冷却系统系统(2),Cooling Circuit Wizard(自动建立冷却系统),输入相应的参数。包括水管直径(10)、与型腔的距离(25)、排向(x向),水管数量(4)、间距(30)、水管伸出长度(20)。,软管选项,预览,自动建立冷却系统系统(3),Cooling Circuit Wizard自动生成冷却系统,自动生成冷却系统,并将定模侧、动模侧水管放在不同层。,手工建立流道系统(1),确定流道系统各坐标位置,手工建立流道系统(2),点击Modeing主菜单下的Create Curves命令,点取Line,选取坐标点生成直线。,生成直线,手工建立流道系统(3),点取直线,选取Edit/Assign Property项,选取ew下的Cold gate,选取浇口截面形状,输入尺寸等。,设定直线属性,手工建立流道系统(4),点击Mesh主菜单下的Generat Mesh命令,点取Mesh按键生成网格单元。注意:浇口单元数需大于3。,生成网格单元,手工建立冷却系统系统(1),点击Modeing主菜单下的Create Nodes命令,创建水管坐标点。,点击Modeing主菜单下的Create Curves命令,点取Line,选取坐标点生成直线。,手工建立冷却系统系统(2),生成直线,手工建立冷却系统系统(3),点取直线,按鼠标右键,选取新属性Channel,选取水管截面形状,输入尺寸。,设定直线属性,手工建立冷却系统系统(4),点击Mesh主菜单下的Generat Mesh命令,点取Mesh按键生成网格单元。,生成网格单元,建立模板边界,建立模板边界,点击Modeing主菜单下的Mold Surface Wizard命令,输入模板边界尺寸(x,y,z),生成模板边界。,层操作(1),点击View主菜单下的Layer命令,可进行层操作。将制品、流道、冷却水管、点等放在不同的层上。,层操作(2),点击Expand,输入1向四周扩展1个单元显示。,建新层,激活层,删除层,清空层,显示层,指定层,生成CAE分析报告(1),点击Report主菜单,选择New Report项,将要生成报告的文件Add到右边框中。,生成CAE分析报告(2),将分析结果Add到右边框中。,1、按常规的建构流道的步骤,在两节点间创建直线,点选直线属性;2、选择Hot gate;,3、除了在Gate Properties中设置热浇口形状和直径,还在Valve Control中点选Select;4、选择Valve gate controller defaults,然后点选Select;,阀浇口的设置,5、将此处的阀浇口的名称改掉,如第一个阀浇口就改为Valve gate1,第二个阀浇口就改为Valve gate2,依此类推。这点非常重要。,6、点选此处,设置每个阀浇口的初始状态(如开启或关闭),再设置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第二个,第三个阀浇口重复相同的步骤即可。如果阀浇口的开启状态不同,第五步中的浇口名称也不同。最后,分析工艺参数中,充填一定不能用自动控制。,充填过程的模拟分析,双击位置处选取材料,然后点击 进行搜索,选取所需材料。点击可查看材料参数。,选取材料,充填过程的模拟分析,在输入框中输入厂家(如BASF)、牌号(如terluran 877)、缩写(如ABS)等来搜索。,选取材料,充填过程的模拟分析,按Details 键可查看材料的详细参数,包括机械性能参数、流变性能参数、热性能参数及PVT曲线、粘度曲线。,选取材料,充填过程的模拟分析,选取工艺,双击位置处选取Fill,进行充填过程分析。点击 可选取更多工艺。,选取工艺条件(1),选取工艺条件,双击位置处选取工艺条件,如:模温、熔体温度、注射时间等,点击 Advanced.进入下一步可选取更多工艺条件。,选取工艺条件(2),选取工艺条件,可选取制品材料、工艺条件、注塑机、模具材料等。,充填过程的模拟分析,双击位置处进行充填分析。,充填过程的模拟分析,屏幕显示输出分析结果,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如:注射时间、填充量、压力、锁模力、速率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提示。,充填结果显示,Fill time,点击Fill time项可显示充填情况,点击处播放器可动态显示充填过程,也可显示各时间段的充填情况。颜色表示时间。,Fill time,充填过程应保证:1。充满,防止出现短射。2。平衡充填,各充填末端 在相同压力下同时充满。3。均匀充填,流动前峰速 度保持一致,等直线间 距应均匀一致。光标移至Fill项,按右键进入Properties。可进行显示编辑,如:充填步数,等值线、时间段等。,等值线,步数,充填结果显示,等直线,Pressure,点击Pressure项可显示型腔充满瞬间的型腔压力分布。用查询键可查询各位置的压力值。从该结果可知成型所需注射压力和型腔压力降(压力梯度)均匀与否。,Pressure,光标移至Results项,按右键进入Great New Plot 项,选XY项可显示二维压力曲线图。,压力结果显示,压力结果显示,Pressure,压力结果显示,用查询键可查询制品上任一点的压力曲线。,流动前峰温度结果显示,Temperature at flow front,点击Temperature at flow front项可显示熔体流动前峰温度。应避免前峰温度下降过快,防止出现滞流、短射。,短射,熔接痕显示,Weld lines,点击Weld lines项可显示熔接痕位置。熔接痕强度可根据熔接痕位置处的融合温度来判定。若融合温度高,则熔接痕强度高。,熔接痕,锁模力显示,Clamp force,点击Clamp force项可显示锁模力大小。,气穴显示,Air traps,点击Air traps项可显示气穴位置。若气穴位于分型面或型芯处,可自然排气,否则需开排气槽。,气穴,型腔温度分布显示,Bulk temperature,点击Bulk temperature项可显示温度分布情况。温度分布应尽量均匀。该结果为刚充漫时的型腔温度分布,其值为厚度方向上的平均值。,型腔温度分布显示,Bulk temperature(end of filling),点击Bulk temperature(end of filling)项可显示温度分布情况。温度分布应尽量均匀。该结果表示充填结束以后的型腔温度分布。,凝固层显示,Frozen layer fraction,点击Frozen layer fraction项可显示充填结束时的制品凝固情况。,压力结果显示,Pressure(end of filling),点击Pressure(end of filling)项可显示充填结束时的型腔压力分布情况。型腔压力降(压力梯度)应均匀分布。,注射压力曲线,Pressure at injection localtion,点击Pressure at injection location项可显示注射压力曲线。,推荐的螺杆位置速率曲线,Recommended ram speed,点击Recommended ram speed项可显示螺杆位置速率曲线。,剪切速率分布,Shear rate,bulk,点击Shear rate,bulk项可显示剪切速率分布。剪切速率应小于材料的允许值,否则材料会发生降解、破裂。,剪切应力分布,Shear stress at wall,点击Shear stress at wall项可显示剪切应力分布。其值应小于材料的允许值,否则材料会发生降解、破裂。,型腔温度分布显示,Temperature,点击Temperature项可显示型腔温度分布。温度分布应尽量均匀,以保证制品表面质量。该结果为刚充漫时的型腔温度分布,其值为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值。,保压过程的模拟分析,选取工艺,双击位置处选取Flow,保压时间-保压压力,保压工艺参数初始设置,双击位置处选取工艺条件,点击Set键,选取压力与时间关系,设定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保压工艺参数初始设置,参数设定:0 80,10 80(缺省),选取工艺条件,1.注射时间1.25 sec.2.Fill/pack switchover:Automatic3.Pack/hold control:Injection pressure factor vs time 4.Cooling time:20sec,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保压压力 保压压力取注射压力的80%120%。P=32Mpa.注射时间 注射时间按注射-保压切换时间算。T1=1.54s 1.6 s,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保压时间,1.计算第一段保压时间 查看压力曲线。光标移至 Flow处按右键。,点击Create New Plot,选取Pressure与XY Plot项。显示出压力曲线分布图。,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点击充填末端,显示该处压力曲线,第一段保压(恒定保压)时间:T1=(1.5+3.2)/2-1.4=1.0s。,计算第一段保压时间,计算第二段保压时间,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第二段保压时间为浇口冻结所需时间减去注射时间,,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Frozen layer fraction(冻结层),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保压工艺参数最终设置如表所示。,点击Frozen Layer Fraction结果,显示制品冻结情况。当浇口处值为1时,浇口完全凝固,此时停止保压,故:第二段保压(梯度)时间:T2=浇口冻结时间-第一段保压结束时间=7.5-(1.6+1.0)=4.9s,保压过程分析结果,Volumetric shrinkage(at ejection)体积收缩率,点击分析结果中的Volumetric shrinkage(at ejection)项,显示体积收缩率分布图。,保压过程分析结果,Pressure at injection location压力曲线,点击分析结果中的Pressure atinjection location项。显示压力曲线分布图。,保压过程分析结果,保压结果效果分析,体积收缩率与压力分布应尽量均匀,以防止变形过大。下图比上图保压效果好。,保压过程的优化,调整末端区域,短,会增加体积收缩率 长,会降低体积收缩率,保压过程的优化,保压过程的优化,调整中间区域,调整浇口区域,慢,会降低体积收缩率快,会增加体积收缩率,增加,会降低体积收缩率降低,会增加体积收缩率,冷却过程分析,准备模型,构建冷却水管,冷却过程分析,确定分析序列,双击位置处选取工艺,选取Cool项。,冷却过程分析,确定边界条件,光标移至处按右键,点击Set Coolant Inlets项,确定进水口。,冷却过程分析,确定工艺条件,选择一个进水口,右键点击,选择Properties,处选择冷却液体的种类;处设置冷却水的雷诺数10000;处设置冷却水的温度,一般比推荐的材料模温低1020;如果所有进水口点的温度不一样,此处不勾上。,冷却过程分析,确定工艺条件,双击Process Settings,是推荐的模温和料温;处是设置填充保压和冷却时间,要根据产品的壁厚情况设置,壁厚越厚这个值要设置大些。,冷却过程分析结果,冷却液体温度(Circuit coolant temperature),进出口温差应该小于3,冷却过程分析结果,制品温度分布(Temperature,part),制品动、定模侧温度分布应均匀,一般要求温差在10以内。,翘曲变形分析,翘曲变形分析,确定分析序列,双击位置处选取,选取 Fill+Pack+Warp 或者Cool+Fill+Pack+Warp。可做流动翘曲分析或者冷却流动翘曲分析,确定工艺条件,双击位置Process Settings,在翘曲变形设置页里,选择是否要考虑模具热膨胀,翘曲变形原因和角落效应。,翘曲变形分析结果,翘曲变形分析结果,翘曲变形分析结果总览,放大结果便于查看,翘曲分析的结果即包含了收缩,也包含了变形,根据结果判断是均匀收缩还是有变形。,是总的收缩变形是冷却不均匀引起的收缩变形是收缩不均匀引起的收缩变形是取向不均匀引起的收缩变形是角落效应引起的收缩变形,在选中的结果上右键点击,选择Properties,在处设置放大倍数。,翘曲变形分析结果,变形量查询,翘曲变形分析结果,变形的原因,X方向的收缩变形,红色所在地方总的收缩变形是0.28mm,变形量为0.15mm。,X方向变形的原因,冷却不均,取向和角落效应的数值很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收缩不均。,生成CAE分析报告(1),生成CAE分析报告(2),点击Report主菜单,选择 Report Generation Wizard,将要生成报告的Study 方案Add到右边框中。点击下一步,将需要的结果Add到右边框中,点击move up和move down可以对结果排序,击活Animation可看动画,点击Descriptive Text可对结果加注释。按Generate自动生成html格式报告。,

    注意事项

    本文(MOLDFLOW详细操作手册.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