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7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ppt

    • 资源ID:5409727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12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ppt

    2017年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培训,培训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3、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5、传染病最新诊疗标准6、相关知识培训,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知识培训,一、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过程,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1978年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9月1日施行。1991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2006年5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年11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适用。,(四)立法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五)传染病防治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六)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的法定传染病共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在2008年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使得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2013年月日起,我国将人感染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甲型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自年月日起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甲类传染病的病种(2种):鼠疫、霍乱-实行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的病种(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禽流感。-实行严格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丙类传染病的病种(11种),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甲型 H1N1)、手足口病。-实行监测管理,二、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一)传染病预防的措施,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4、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5、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1)健康检查制度(2)消毒管理制度(3)菌种、毒种管理制度6、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保健7、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的卫生调查8、充分发挥预防保健组织作用,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1、疫情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或者医疗机构报告。,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农场、林场、煤矿、劳教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2、疫情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疫情的通报和公布,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开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三、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定义: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措施。,(一)一般性控制措施,1、隔离治疗 2、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二)紧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 群聚集的活 动;2、停工、停业、停课;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 源、食 品以及相关物品;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三)疫区封锁,疫区概念: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地区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疫区封锁: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2、封锁大中城市疫区、跨省、市、自治区的疫区,封锁主要交通干线或跨国境线疫区者,由国务院作出决定。,二、法定传染病监测及报告管理规范,了解传染病监测基本概念熟悉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熟练掌握报告卡填报关键点,培训要点,法律法规,1978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本条例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25种传染病。1989年2月2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该法完成修订。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网络直报数据报告方式-数字化,医疗机构,疾病诊断,手工或电子填卡,防保审核,网络直报或数据交换,中国CDC数据中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新加入)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6年8月22日修订)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规范性文件卫计委文件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09391号)对常规工作的一次梳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新)国家CDC文件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组织机构职责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数据管理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资料保存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机构职责-维持不变,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负责对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组织机构职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代报)指导本辖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网络报告。(指导代报),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重点),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华山医院、健安门诊、梓旺康复医院等)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组织机构职责,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信息报告,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信息报告-诊断与分类,不再称作“实验室诊断病例”,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或抽取)传染病报告卡信息。,传染病信息报告-登记与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不建议用圆珠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传染病信息报告-填报要求,区域信息平台或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已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的要逐步实现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功能。,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时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华山医院、健安门诊等)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东亭、东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时限,审核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须对收到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或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报告数据管理,审核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由区疾控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确认审核。,报告数据管理,订正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抽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报告数据管理,订正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应当在24小时内订正。已具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自动抽取交换功能时,以唯一身份标识实现传染病个案报告与专病的数据动态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及时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关信息的动态订正,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报告数据管理,补报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查重区疾控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报告数据管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以国家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各医疗单位定期撰写季报、年报年报:二级医院可以一年结束后即做,主要是自己单位的报告情况、质量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至2月1日后,按照发病日期进行年分析,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市(地)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月、年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季、年进行传染病报告的汇总或分析。当有甲类或按照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以信息、简报或报告等形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方法:“监测信息反馈”中有“月分析”和“周分析”,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代报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视为与纸质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须做好备份工作,备份保存时间至少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一致;暂不符合的须打印成纸质卡片由首诊医生签名后进行保存备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资料保存,门诊日志备份,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门诊日志但每月初把门诊日志导出,备份到电脑,至少2个地方保存防止电脑损坏。且自己辖区的、本院的传染病按月分类保存成电子表格。,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变成了“有效证件号”加了*号,变成了必填项!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人群分类: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015版),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备注: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最终确诊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病名等。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或订正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在此栏补充填写“MDRTB”。,代报工作,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华山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卡代报工作东北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健安门诊部、梓旺康复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卡代报工作,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70,1、突发事件的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政治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突发事件的分类,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如:鼠疫、霍乱、流感等,食物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性:突如其来,一般不易预测公共卫生属性: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生,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而不是特定的人,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依据调查处理方法和步骤的区别可分为: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事件医院内感染中毒(食物、职业等)其它公共卫生事件(生活环境污染、菌毒种等致病因子丢失等)等,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的判定,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由市、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认事件分级一经确认必须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事件的最终分级必须在结案报告发出前予以确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要设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台帐资料,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几个概念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权利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传染病疫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食物中毒: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人,权利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国家向社会公布统一的报告、举报电话号码,方便群众报告举报社会群众、单位新闻媒体其它,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方式,传染病暴发、食物/职业中毒等一旦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报告,3、报告时限,网络直报事件确认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总结,及时了解,及时报告时限:2小时内,逐级上报熟悉常见传染病达到突发事件的底限(水痘,流腮,麻疹,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呕吐),四、数据统计规则,传染病日、周、月、季、年的报告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统一数据。(1)统计标准按审核日期统计按发病日期统计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按照现住地址进行统计。,(2)常用指标及公式,1.3.5 数据统计规则,1.3.6 分析利用,(1)常规分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通过疫情网等多种方式每日监测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辖区内的聚集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不明原因病例或死亡病例等异常情况。,2015年全年单位登陆情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登录浏览疫情系统!节假日值班时需要由值班人员浏览各二级医院、监督所、妇保所、出入境、安国医院等单位:无报卡的情况下也必须每月至少登录一次,同时做好自查工作,确保本单位无漏报迟报。,传染病监测月分析(二级医院)对本月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对本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描述,对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疫情概况:甲乙类、丙类重点疾病分析: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手足口病、淋病、梅毒等,1.3.6 分析利用,传染病监测季度分析(各街道社区)对本季度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除对每季度的重点疫情进行描述外,还需对各单位自身和辖区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旬自查不能形式主义,要有实际效果:核对自查数据与HIS系统传染病管理信息的一致性,1.3.6 分析利用,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他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主要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供日后传染病监测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查询。与传染病监测日、周、月分析不同的是,年度分析按照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统计(将在2016年2月1日后系统统计2015报表),反映年度内实际新发病例水平。,1.3.6 分析利用,1.3.6 分析利用,(2)专题分析在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或流行以及其他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流行时,根据其流行特点及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价疾病的控制效果。举例:1、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 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写调查报告 3、其他事件后写相关分析总结,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1)电子数据的保存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2)纸质资料的保存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年。所有单位的门诊日志,纸质版的需要统一保管存放,电子版的每月自查后需导出后备份,1.3.7 资料保存,四、我院传染病的管理概述,传染病报告管理规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传染病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特定传染病的医疗救助相关制度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自查、核对与奖罚制度检验、影像科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制度肺结核病人登记报告转诊制度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肠道门诊管理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劝阻吸烟工作制度,(二)传染病防治组织结构图,分管院长 传染病领导小组-院感科 医务部 公共卫生科-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急诊科、内科、医技科室,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任办公室主任,(三)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 医生负责制。2、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汇总、审核、督导、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并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四)临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报告流程,(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艾滋病病人的报告要求1、输血科、检验科发现HIV初筛阳性结果的病人,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送检医生,送检科室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并电话报告公共卫生科。2、检验科应及时再次采集患者血标本及相关信息送至上级疾控中心进行确诊检测,在收到确诊检测阳性报告时,应在24小时内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及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随同阳性结果复印件报公共卫生科。,(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要求1、确诊的“肺结核”病人,除按规定程序上报传染病报告卡外,如病情允许,应按照国家卫生部“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规定,遵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病人转至户口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归口治疗。2、对于户口所在地为我县的确诊肺结核病人,首诊医师应在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及时填写“肺结核可疑者、肺结核病人转诊单”,将病人转至疾控中心进一步诊断治疗。,(六)我院常见传染病病种,2015年1-6月传染病报告统计表,2014年上半年与2015年上半年部分传染病报告数量对比图表,(七)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有关院科领导及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各项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更新内容等。3.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5.拒绝参加培训者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执行。,质量综合评价统计规则,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完善和调整,使用HIS系统后,卡片的完整性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不存在空缺的情况最近督导时发现报卡问题,如下:,常见问题1:不完整-有学校无班级,填写学校的同时,要填写班级。,新规:有效证件号的100%录入,常见问题2:空缺-无手工签名,电子报卡打印出后,由填卡医生补手工签名,不得防保科代签。,乙肝、血吸虫病、丙肝要勾选急性或慢性,不是这3种疾病不要勾选可能存在系统自动勾选问题,先尝试能否点掉,不能点掉只能先打印后刮掉,网报注意点1:乙丙类诊断后24小时内网报,应该与门诊日志日期一致,计算指标,一、未及时报告(只针对当月报告的卡片)未及时报告数: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小时 乙丙类传染病(除SARS和人禽流感):(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4小时未及时报告率:当月未及时报告数当月报告卡数,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临床诊断病例:脊灰、HIV、涂(+)、仅培阳不可填报;确诊病例(原实验室诊断):菌(-)、未痰检、AFP 不可填报;疑似病例:脊灰、艾滋病、HIV、涂(+)、仅培阳、AFP 不可填报;一般是“麻疹”“未痰检”居多病原携带者: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寒、间日疟、恶性疟可填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其他病种的病原携带者可不报告);阳性检测:针对HIV,传报卡的订正2(诊断变更的定义),括所有法定传染病、非法定传染病、其他疾病之间的变更,包含所有二级病种之间的变更(比如各种肝炎、hiv艾滋病之间),包括(同一病种)任意病例分类间的变更(梅毒、肺结核的各分期等),传报卡的订正3(工作中主要牵涉到的内容),肺结核:从“疑似”的“未痰检”订正为“菌阴”或者“涂阳”等确诊病例,或者排除成“其他疾病”(结核病系统操作方法不同)麻疹:从“疑似”订正成实验室诊断病例、“风疹”或排除,诊断变更后,需重新填写新的诊断时间:此时传报卡诊断时间会自动消失,要求填写新的“诊断时间”,系统记录订正报告时间,务必控制“诊断至订正”时间在24小时内,此卡需要重新审核!注意并非所有情况都会跳出提示框。,删除重卡注意点-2017年未出现自行删卡,注意:1、除疾控中心,其他单位请勿进行卡片删除操作,即使是本身多报卡片了;2、不可删除未经审核的卡片!误删后切勿盲目恢复删除卡 3、卡片id为系统自动生成的8位数字,并非传报卡号,删除时填写被保留卡片的id 4、性病及艾滋相关疾病删除要写明删除原因(注意删除重卡的时候不要勾选“其他”然后填写重卡),网络报告率分析,机构网络正常运行指统计期限内机构有用户正常登录网络直报系统针对性要求:每月所有单位必须正常登录大疫情一次,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2017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