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ppt

    • 资源ID:5405770       资源大小:3.64M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ppt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摘 要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01.简介.0102.伦理学问题.0203.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0304.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0505.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0706.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1107.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1308.心脏骤停后救治.1409.急性冠脉综合征.1610.特殊复苏环境.1811.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2012.儿童高级生命支持.2313.新生儿复苏.2514.培训.2715.急救.29参考文献.32,目录,第一部分 简 介,本指南摘要总结了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ECC)指南更新中的关键问题和内容变更。本刊物针对急救人员和 AHA 导师,旨在帮助他们关注最重要、最有争议性,或会给复苏操作与复苏培训带来变更的复苏科学和指南建议。并给出了建议的依据。,一、简介,最新发布|2015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AHA呼吁,迅速采取行动,团队合作实施CPR;指南还强调了公众的作用。对于非专业施救者,指南强调识别心脏骤停征象、及时打急救电话并立即开始徒手CPR(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对于急救医护人员,指南强调了给予高质量CPR的重要性: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56cm)按压胸部,允许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2015 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 个国家的250 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2015 版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采用的系统性审查流程与2010 版所用流程有很大不同。ILCOR 的人员优先选择那些具备充分科学研究的或富有争议的主题进行审查。由于这种优先机制,2015 年完成的审查(166 份)较2010 年(274 份)要少。,新 AHA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体系,第二部分 伦理学问题,可能影响伦理学决策的重大更新和建议心脏骤停时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使用心脏骤停中的预后因素对早产儿预后评分的证据审查儿童及成人心脏骤停后的预后心脏骤停后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伦理学问题,第三部分 急救系统和质量持续改进,一、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要点包括:1.救治体系通用分类2.将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救治体系,另一链为 院外救治体系3.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 停、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中风问题上。,生存链一分为二,二、救治体系组成,2015(更新):确定了救治体系的通用元素,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以便其组建一个综合性复苏系统(图3),理由:提供医疗服务需要架构(如人员、器材、教育等)与流程(如政策、协议、程序等),把它们综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系统(如方案、组织、文化等),产生最佳结果(如患者的存活、安全、质量、满意等)。一套有效的救治体系,能在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框架中融入所有这些元素架构、流程、系统和患者预后。,三、生存链,2015(更新):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图4)把在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三、生存链,理由:,不论骤停在何处发生,所有心脏骤停后患者的治疗护理都会汇集到院内,一般在重症监护室提供心脏骤停后的救治。而在汇集到院内之前,这两种情况所需要的架构和流程两大元素大不相同。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将依赖他们的社区获得救助。非专业救护人员必须识别出心脏骤停、进行呼救、开始心肺复苏并给予除颤(即:公共场所除颤,PAD),直到接受过紧急医疗服务(EMS)培训的专业团队接手后,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和/或心导管室。患者最终会被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后续救治。相反,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依赖于专门的监控系统(例如快速反应或早期预警系统)来预防心脏骤停。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患者依赖于医疗机构各个部门和服务间的顺畅沟通,以及由专业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四、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2015(更新):,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有限的证据显示调度员利用社会媒体在可能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附近呼叫的施救者,但没有证据表明启动社会媒体可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但是,瑞典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手机调度系统时,旁观者启动心肺复苏的比率显著上升。考虑到这种情况危害较低而有潜在益处,同时电子设备也无处不在,市政机构可以考虑将这些技术融入到院外心脏骤停救治系统中。,理由:,对社区来说,利用社会媒体技术,帮助在院外疑似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呼叫附近有愿意帮助并有能力实施心肺复苏的施救者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五、以团队形式实施CPR:早期预警系统、RRT和 MET,2015(更新):,对于成年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RT)或紧急医疗团队(MET)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如果机构中有患有高危疾病的儿童在普通住院病房接受治疗护理,可以考虑建立儿童快速反应小组/紧急医疗团队系统。成人与儿童均可考虑使用早期预警系统。,尽管证据存在矛盾,专家共识建议系统性识别有心脏骤停风险的患者,为这类患者建立有条理的反应系统,并评估患者预后以持续加强质量改进。,2010(旧):,理由:,对于临床状况恶化的患者,要建立快速反应小组或紧急医疗团队提供早期干预,从而预防院内心脏骤停。这类小组是由医师、护士或呼吸治疗师的多种组合组成。通常在医院工作人员发现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时,就会呼叫这类小组来到患者病床前。小组一般会携带急救监护仪和复苏设备及药物。接受过此类复杂急救复苏培训的小组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尽管证据还在不断更新。,五、以团队形式实施CPR:早期预警系统、RRT和 MET,复苏方案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部要求:“简短的总结”1.简短的总结即指在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后,对整个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个人及整个团队在抢救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促进持续质量改进。2.对发生的每例心脏骤停案例的抢救过程进行简短的总结是持续改进心肺复苏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第十四部分 培 训,一、心肺复苏培训的核心理念,培训指南严格专注于培训方面,等级评审要求:分娩室、手术室、儿科(新生儿复苏);ICU、急诊应每年培训考核一次,护理部对于培训要求和质量改进建议:,1.操作培训需多看多练习,不得像以往一样观看一遍即仓促参加考试,要求至少练习完整5遍后方可参加考试。2.拟危急重症小组开展每季度的模拟案例剧本编写和训练,利用情景模拟演练提升团队素质。,第四部分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手机免提功能可以在不中断按压的情况下完成拨打急救电话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未经培训的旁观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88160000)。,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可在社区、健身房、运动场等场所配备除颤器。,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 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非专业人员)在指导下自行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Hands-Only)式心肺复苏(不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仅在胸部中心进行快速有力的按压)。若有能力,则应按照 30 次按压给与 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给予人工呼吸。,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 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2英寸(5厘米),但不超过2.4英寸(6厘米)。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二、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5(更新),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AED),以增加院外突发心脏骤停的存活率。2010年指南建议在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建立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2010(旧版),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的实施要求 4个基本要素:(1)预先计划并经过演练的急救反应系统,理想情况下包括确认存在心脏 骤停高风险的地点和社区,确认该地区自动体外除颤器放置地点,并 确保旁观者知晓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地点,且通常由医护人员监督;(2)对参与的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3)与当地急救系统整合;(4)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案。,二、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理由:,有证据明确一致表明,由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并快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会增加。因此,及时获得除颤器是急救系统的首要因素。,三、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施救者难以辨认的类似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这些表现,从而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使旁观者能立即进行在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者认识到濒死喘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调度员还应了解,短暂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总之,除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三、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2015(更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询问患者是否失去反应,以及患者的呼吸质量(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和调度员应该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学习通过各种临床症状和描述,识别无反应状态,呼吸不正常及濒死喘息。,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向其询问成人患者的反应情况,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和可正常呼吸而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2010(旧版):,这项对 2010版指南的变更强调了急救调度员在帮助非专业施救者识别没有呼吸或不正常呼吸中的角色。,理由:,四、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2015(更新):,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施救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者自行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Hands-Only)式心肺复苏。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过训练的施救者赶到。所有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则应按照 30次按压给予 2次人工呼吸的比率给予人工呼吸。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训练的施救者赶到。,2010(旧版):,四、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如果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重点在于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进行按压。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直至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有急救人员接管患者。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则应以30次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的比率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有急救人员接管患者。,理由:,四、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操作简单,便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若有调度员在电话中指导,则效果更佳。另外,对于心脏疾病导致的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实施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五、胸外按压速率*,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10(旧版):,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临床上普遍存在按压过度的问题,如胸骨和肋骨骨折,同时,施救者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保证接下去的按压质量。,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理由:,五、胸外按压速率*,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更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中断这一心肺复苏关键因素。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2015指南更新新规定了建议按压速率和按压幅度的上限值,初步数据表明,过度的按压速率和幅度会产生不良影响。设定按压速率的上限值基于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分析,该分析发现过快的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钟)和按压幅度不足有关。,六、胸部按压深度*,2015(更新):,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厘米,2010(旧版):,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厘米)。,别再使劲按了!,理由:,六、胸部按压深度*,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脏和大脑提供必需的血流以及氧气。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深度按压胸部。在建议至少要有5厘米的按压深度的同时,但 2015指南更新中加入了新的证据,表明按压深度可能应有一个上限(大于6厘米),超过此深度则可能发生并发症。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知道,对按压深度上限的建议是基于一项很小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按压深度过大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监控表明,按压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给予的按压次数受按压速率和按压中断影响,给予的按压次数受按压速率(每分钟的按压频率)和按压分数(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复苏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影响。按压速率和分数增加,则所实施的按压总数增加。按压分数随按压中断次数和时长的减少而增加。,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 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这与驾车行驶很相似。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驾驶速度(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长度(行驶中断)影响。以60 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不中断地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 英里。以60 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 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50 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 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给予的按压次数受按压速率和按压中断影响,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 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 至120 次每分钟)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其他要求还包括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和避免过度通气。,七、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旁观者给予纳洛酮*,2015(更新):,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施救者在提供标准 BLS救治的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IM)或鼻内给予(IN)纳洛酮。在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风险的人员培训有关阿片类药物过量反应的课程中,可以包含或不包含给予纳洛酮的内容。“特殊情况的复苏”部分也讨论了这个问题。,瘾君子的福音,理由:,七、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旁观者给予纳洛酮*,有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由服用过量阿片类药物导致的疾病带来巨大的负担,也有记录显示旁观者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的风险者给予纳洛酮的策略在目标国家取得了成功。201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审批通过了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使用纳洛酮自助注射器。应复苏培训网的要求,这种注射器的各种相关信息已经以最优方式融入成人 BLS指南和培训中。这项建议已经纳入了新通过的治疗方法。,第五部分.医护人员BLS,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在 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1.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2.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3.由多名经过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用如单一施救者那样依次完成.例如:由第 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 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 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4.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5.按压速率改为每分钟 100至120次。6.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2 英寸(5 厘米)而不超过2.4 英寸(6 厘米)。7.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8.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 60%。9.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使用被动通气技术。10.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详细解读,二、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15(更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理由:,2010(旧版):,三、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理由:,建议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实施按压和通气。但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 AED时。,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2015(更新):,2010(旧版):,四、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 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 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2010(旧版):,四、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 SCA且现场立即可取得 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CPR,并尽快使用 AED。在现场有 AED或除颤器的医院和其他机构,治疗SCA 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 CPR,并且在 AED/除颤器可供使用后尽快使用。以上建议旨在支持早期CPR 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SCA 而很快能获得 AED或除颤器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如并未目击到院外SCA 发生时的情况,则可在开始CPR 的同时使用 AED或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并准备进行除颤。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 1 分钟至 3分钟的 CPR,然后再尝试除颤。凡是有两名或更多施救者在场的情况,都应在去取除颤器的同时进行 CPR。对于院内突发SCA,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 CPR。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VF)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 3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准备就绪的同时进行CPR。,四、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尽管有很多研究对比了在电击前先进行特定时长(通常为 1分钟到 3分钟)的胸部按压,和 AED就绪后尽快给予电击两种情况,但患者预后没有出现差别。在安放 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 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理由:,五、胸外按压速率:100至120次/分钟*,2015(更新):,建议最低的按压频率仍是100次/分钟。设定120次每分钟的速率上限,是因为有一项大型的注册系列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例如,当按压速率在100到11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约占35%,而当按压速率提高到120到13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占到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比例达到70%。,理由:,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10(旧版):,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六、胸部按压深度*,2010(旧版):,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2 英寸(5厘米)。,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厘米)。,相比于较浅的按压,大约5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尽管有关按压深度是否有上限的证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6厘米会造成损伤(不危及生命)。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认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2015(更新):,理由:,七、胸廓回弹*,2010(旧版):,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的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间位置。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2015(更新):,理由:,八、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理由:,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2015(重申 2010 版的建议):,2015(更新):,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九、成人、儿童和婴儿BLS 中关键要素的比较,表2 列出了2015 版中成人、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的关键要素(不包括新生儿的心肺复苏)。,十、胸外按压反馈,2015(更新):,可以在心肺复苏中使用视听反馈装置,以达到实时优化心肺复苏效果。,使用新型心肺复苏提示和反馈装置可能有效地帮助培训施救者,也可以将其作为整体策略的一部分,以便在实际进行复苏时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对于进行足够胸外按压所需的多种技能的复杂组合,培训的重点应为演示精通水平。,2010(旧版):,理由:,十、胸外按压反馈,技术设备能对心肺复苏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和反馈,包括患者的生理参数及施救者的绩效指标。这些重要数据可以在复苏中实时运用,也可以在复苏完成后进行汇报总结,并能用于系统范围的质量改进项目。即使对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要在复苏过程中始终将注意力放在速率、深度和胸廓回弹这三项要点上,同时尽可能减少中断也是一项复杂的挑战。一些证据表明,使用心肺复苏反馈可以有效纠正胸部按压速率过快的情况,还有另外的证据显示,心肺复苏反馈可以减少胸部按压时的倚靠压力。但是,至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在实际心脏骤停事件中,使用心肺复苏反馈并未显示出可以显著增加良好神经功能预后或提高存活出院率。,十一、延迟通气,2015(更新):,有几个急救系统测试了对院外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采取首先进行持续胸外按压而延迟正压通气的策略。在所有这些急救系统中,急救人员接受了以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为重点的额外培训。有三项研究针对基于优先权的多层次反应急救系统,这些急救系统既有在城市的,也有在农村的,提供综合干预,包括3个周期的被动给氧、辅助气道装置的置入、200次持续胸外按压配合间歇电击。研究表明,有人目击或有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患者的神经功能良好的存活率有所增加。,理由:,对于有目击者、有可电击心律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基于优先权的多层急救系统可以借助 3个200次持续按压的按压周期,加被动给氧和辅助气道装置的策略,来延迟正压通气(PPV)。,十二、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理由:,将成人、儿童和婴儿都遵循这个单一的频率而不是每分钟多少次的一个大概范围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和实施。,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道(例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 LMA)后,应每 6-8秒给予1次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步(这样,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到10次)。,医护人员可以每 6秒进行 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2015(更新):,2010(旧版):,十三、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基本原则,2015(更新):,对于医护人员,2015指南更新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及后续处理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图 5)。,BLS流程中的步骤按照传统以一定顺序的形式呈现,以便帮助单一施救者区分操作的先后顺序。但是,任何复苏过程中都受多项因素(例如骤停类型、地点、附近是否有受过培训的救护人员以及施救者是否需要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等)影响,可能需要调整BLS的顺序。更新的医护人员 BLS流程图旨在说明哪些时候,哪些地点可以按顺序灵活处理。,理由:,第六部分.CPR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传统心肺复苏包括人工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从产生明显心输出量的角度来说,这存在固有的低效的一面。已研究出传统心肺复苏的一系列替代方法和辅助手段,以便在对心脏骤停实施复苏的过程中增强心输出量。2010版指南出版以来,已有很多临床试验给这些替代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数据。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这些技术和装置多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培训。当施救者或医疗系统考虑实施这些手段时,必须注意,有些技术和装置仅在精心选择的心脏骤停患者亚组中试验过。,1.不建议例行使用阻力阀装置(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2.最近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阻力阀装置搭配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以增加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完好的存活率。3.不建议机械胸外按压装置的常规使用,但也已确认,特殊情况下这项技术可能有用。4.若怀疑由可逆因素导致心脏骤停,可以考虑对选定的患者使用体外心肺复苏。,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二、阻力阀装置,不建议常规使用 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当有可用设备和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可以用阻力阀装置搭配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替代传统心肺复苏。,2015(更新):,2010(旧版):,成人心脏骤停时,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可以考虑使用 ITD辅助心肺复苏。,二、阻力阀装置,理由:,未能说明使用 ITD(与使用假装置相比)辅助传统心肺复苏能有任何改善。另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相比于不用 ITD的传统心肺复苏,主动按压-减压式心肺复苏搭配 ITD有优势。但是,主要评估指标的置信区间很宽泛,由于同时介入(接受了主动按压-减压式心肺复苏搭配ITD治疗组,也使用心肺复苏质量反馈装置进行的心肺复苏,而对照组并未使用这类反馈装置)而导致偏差的风险较高。,三、机械胸外按压装置,无证据表明,使用机械活塞装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救治标准。但是,在进行高质量人工胸外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的特殊条件下(如施救者有限、长时间心肺复苏、低温心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在移动的救护车内进行心肺复苏、在血管造影室内进行心肺复苏,以及在准备体外心肺复苏期间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活塞装置可以作为传统心肺复苏的替代品。,2015(更新):,经过适当训练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机械活塞装置,以便在人工复苏困难的场合(如在诊断和介入治疗过程中)治疗成人心脏骤停。经过适当训练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环胸束带按压装置治疗心脏骤停。,2010(旧版):,三、机械胸外按压装置,三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机械胸外按压装置和人工胸外按压,试验结果并未说明机械胸部按压能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因此,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救治标准。,理由:,四、体外技术和有创灌注装置,2015(更新):,对于发生心脏骤停,且怀疑心脏骤停的病因可能可逆的选定患者,可以考虑以体外心肺复苏(ECPR)替代传统心肺复苏。,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心脏骤停治疗中ECPR的常规使用。然而,在 ECPR已经可用的情况下,若血流停止时间短暂,且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可逆的(如意外低体温、药物中毒等),或是适合做心脏移植(如心肌炎)或血管再造(如急性心肌梗死),则可以考虑使用ECPR。,2010(旧版):,理由:,四、体外技术和有创灌注装置,“体外 CPR”一词是指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时,启动体外循环和氧合。ECPR涉及在大静脉或动脉(如股动静脉)中紧急置管。ECPR的目标是在治疗潜在的可逆病情时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支持。ECPR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训练有素的团队、专业的设备,以及当地医疗系统的跨学科支持。没有关于 ECPR的临床试验,而且目前已发表的系列研究在选择使用 ECPR的患者时都有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尽管这些纳入标准之间差别很大,但多数仅包括年龄在 18到75岁之间、合并症较少的患者,患者发生了心源性的心脏骤停,并在接受了超过10分钟的传统心肺复苏后仍未恢复自主循环(ROSC)。医护人员在选择潜在 ECPR候选患者时,应该考虑这些纳入标准。,第七部分.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而且,给予加压素相对仅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此,为了简化流程,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加压素2015更新。,2.经过20分钟心肺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仍然较低的插管患者复苏的可能性很低。尽管不能单凭此项指标进行决策,但医护人员可以把 20 分钟心肺复苏后低 ETCO2 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帮助确定终止心肺复苏的时间。,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3.类固醇和加压素与肾上腺素一起做综合干预,治疗院内心脏骤停可能有益。尽管不建议在以后的随访研究中常规使用此综合治疗,但医护人员在治疗院内心脏骤停时仍然可以使用。,4.ECPR快速实施时,可以延长可用性,因为可以争取时间治疗潜在的可逆病症,或为传统 CPR 未能复苏的患者安排心脏移植。,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5.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6.有关 ROSC 后使用利多卡因的研究存在矛盾,不建议常规使用利多卡因。但是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导致心脏骤停,在出现 ROSC 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施用利多卡因。,一、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7.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施用b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比不用b受体阻滞剂效果更好。尽管这项观察性研究还不足以成为将其建议为常规疗法的有力证据,但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b受体阻滞剂。,二、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加压素,理由:,证据表明,心脏骤停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加压素都可以改善 ROSC。对现有证据的审查显示,这两种药物的效果类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相比单独使用肾上腺素没有优势。为了简单起见,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加压素。,一剂静脉骨内推注的40单位加压素可代替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替代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2015(更新):,2010(旧版):,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三、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肾上腺素,2015(更新):,一项针对不可电击心律的心脏骤停的非常大型的观察性研究比较了 1至 3分钟内给予肾上腺素和 3个更晚时间段内(4至 6分钟,7至 9分钟,及 9分钟以上)给予肾上腺素。该研究发现,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ROSC、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理由:,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四、ETCO2预测复苏失败,2015(更新):,对于插管患者,如果经 20分钟心肺复苏后,二氧化碳波形图检测的 ETCO2仍不能达到 10毫米汞柱以上,可将此作为决定停止复苏的多模式方法中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单凭此点就做决定。,经 20分钟心肺复苏后,二氧化碳波形图检测的ETCO2仍不能达到 10毫米汞柱,则恢复自主循环和存活的机率极低。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有局限,因为可能存在一些混淆因子,并且患者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不建议单纯依靠 ETCO2来决定终止复苏的时间。,理由:,五、体外心肺复苏,2015(更新):,对于选定的心脏骤停患者,若进行传统心肺复苏后没有反应,而 ECPR又能够快速实施,则可考虑 ECPR。,尽管没有高质量研究比较过体外心肺复苏和传统心肺复苏,但

    注意事项

    本文(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