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ppt

    • 资源ID:5396510       资源大小:2.19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ppt

    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必修经济史),精神文明史(必修文化史),政治文明史(必修政治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476年,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早期阶段,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BC2070年BC221年,(秦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BC221AD1840年,分封制 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体系,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国家的出现:,(2)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动摇破坏;,2.分封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分封办法、诸候的义务与权利:,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鲁、齐、燕、卫、宋、晋,你如何评价?,1、分封制目的:,2、基本内容:,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分封制,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统治秩序,扩大疆域,B、弊端:,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权威削弱,形成割据混战。,“烽火戏诸侯”,宗法制,1、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2、核心内容:,3、特点:,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等级。主要等级: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各等级之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5、影响:,4、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例1、阅读下列材料: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请回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解析】:提示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答题语“目的”和“原则”,由此组织答案。,答案:目的:防止内部纷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地位。原则:嫡长子继承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1)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秦的统一,经过:,A、灭六国,结束割据(时间、顺序),B、北击匈奴、夺河套、占阴山;修直道、长城),C、平定岭南,设郡管理,D、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2)巩固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地方:废分封,行郡县(地方行政体制)(来源、内容、影响),B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中央行政体制),C加强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临洮,辽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1)经济:由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 维护统一,安定社会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2)政治:地主阶级维护政权、巩固统一的需要(3)思想:法家思想的影响,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有什么特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县令,县丞,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亭长,里正,郡,县,乡,亭,里,郡县制,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百官之首 处理全国政务,军务(虚有其位),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探究 大臣们以怎样的方式讨论朝政?有何好处?秦中央机构设置有何特点?,2.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1.朝议,西周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的比较,世袭,皇帝任免调遣,不得世袭,诸侯国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贵族政治,官僚政治,【重、难点解析6】,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要求:(1)列举汉代“中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3)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汉、唐、宋、明的演变),(2)监察制度(秦、汉、以后历代的演变),(3)选官制度(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4)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的设置(秦、汉、唐宋、元),知识图表,削夺相权。a频繁换 相。b设“中朝”的“外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亦等同于宰相。,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化相权。,废丞相,权归六部。,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皇权与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2)历代削弱相权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中朝”对抗“外朝”;,“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散相权。,4)明朝:,2)唐朝:,3)宋朝:,1)汉代:,(3)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4)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国防,刑狱、司法,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监察制度,1.演变,2.评价,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B、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秦朝(御史大夫、监御史)、汉朝(刺史)、唐朝(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明朝(厂卫特务机构)、清朝(都察院),选官制度,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忽视实用性的学问,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秦朝,汉末魏晋,唐朝,宋朝,元朝,郡,道,路,行省,州,州,县,县,县,州,郡,县,路,州,县,明朝,清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省,道,府,县,府,趋势: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力。,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表现?,、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元朝行省的设置,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沿用至今,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相同,性质:目的:结果:,不同,盛行的时代地方与中央关系作用影响,分封制:奴隶制时期的西周郡县制、行省制:封建制时代,分封制: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权力地位可世袭。,郡县制:郡、县绝对服从中央政府,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地方 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分封制:长期以来的割据势力破坏了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后世继承、补充、完 善,积极作用日增。,地方行政制度为巩固统治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主要表现:,清朝设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制。,(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1)A、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促进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B、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有利于抵御侵略等。(2)A、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压制民主思想及科技发展;C、极大阻碍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局面。,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制的形成(明成祖):,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1、原因:,结果:君主专制走向极端。,2、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内阁的性质:,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4、内阁的影响:,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B、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黑暗,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直接原因:,根本目的:,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密;,加强皇权;,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2)推行密折制,【重、难点解析1】,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实行的原因:经济、政治、理论。(2)基本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地方的行政制度。(3)性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4)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5)发展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地方行政制度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1、秦朝:正式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汉:汉承秦制,巩固制度(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削弱相权、解决王国割据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制度)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中期设节度使)4、北宋:加强(解决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问题)5、元:新发展(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6、明朝: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内阁)7、清朝:达到顶峰(设军机处),(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过程:,皇帝制度;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先秦:世官制)军功授爵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秦朝(御史大夫、监御史)、汉朝(刺史)、唐朝(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明朝(厂卫特务机构)、清朝(都察院),【重、难点解析2】,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归类,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2、加强对地方控制。如秦设立郡县制元行省制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设御史大夫、汉设刺史来监察百官。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秦官吏由皇帝任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改革中央机构: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注重选拔官吏: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设三司等。,【重、难点解析3】,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归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1)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2)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重、难点解析4】,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有利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评价(认识),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前期)(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经济:集中力量,发展封建经济。(3)文化: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消极作用:阻碍社会进步,落后于西方。(后期)(1)政治: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2)经济: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阻碍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新生产方式的成长;(3)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民主思想遭封杀,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方法提示: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地分析探讨。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作出科学的全面地评价,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原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重、难点解析5】,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主义);,3、人治高于法治(官僚政治浓厚);,4、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5、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贯穿始终;,6、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重、难点解析6】,2、中央日益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和文化教育大权。人治高于法制。虽然每朝每代都曾制定和修订法律,但政治生活的主流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任意冲击、取代法律。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严密周全。,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居家为孝,事君为忠,借助父权来加强君权和行政权。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行政法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制度,造成严重的官民对立现象。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典型例题】,分封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统一,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秦朝政府的组织,郡县制,隶属中央,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政权管理地方的新模式,影响深远,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军机处,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2)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要求: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机构分化事权,强化皇(王)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表。,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解析: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相关知识的理解。郡县制之下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例.“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分封制不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故A项错误;B项地方制度解决的是地方与中央的矛盾;C项不是瓦解,而是完善;答案:D,例(2009扬州模拟)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中央决策的民主化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B.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专制制度,所以错误。答案:,【能力迁移】1、“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的科举制解析:题干材料中“不讲人情”说明此选拔制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据此可判断。答案:D,2.(2009广东高考改编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在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封建”在我国古代的内涵。题干已指出“封建”做为“封建社会”的概念是在近代,在古代“封建”即“封邦建国”,故选C。答案:C,3、(2009南京模拟)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九品中正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举”、“察”和“孝廉”是解题的有效信息,据此可判断。答案:C4.(2009淄博模拟)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材料探讨的是科举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人才这一积极作用。答案:A,5.(2009广东高考改编题)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属中书、门下、尚书三省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A项皇帝称呼的出现,是至高无上皇权的体现;B项相权一分为三,保证皇权的独尊;C项直接废除威胁皇权的丞相,加强了专制皇权;D项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决策权,威胁专制皇权。答案:D,6.(2009苏州模拟)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 皇权不断加强 D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解析: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答案:C,1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4(2008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A,D,C,C,1(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2(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1234 B 123 C 234 D 23 5、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功臣 B、殷降族 C、同姓亲族 D、殷商旧族,B,A,B,C,C,1(2008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3(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4(2008年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A,C,B,C,例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 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4)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文献摘要:,“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宗法制与分封制有直接影响“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分封制的作用“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宗法制的特点: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创皇帝制,就决策方式言:即皇位终身制,皇权世袭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权至上“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职权重大“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隋初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朝行省拥有大权“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前密勿谟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明内阁制度确立,作侍从顾问“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责无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康熙帝,A、中央严格控制地方;B、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地方缺少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趋势:,特点:,中央政治制度:,不断地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地方政治制度趋势:,中央日益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特点:,对待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科学态度,学会从正面评价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对待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都要遵循“把评价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的原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发展与进步是人类社会永恒和动态的主流。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教科书介绍角度和教师教学选材的狭隘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是“专制”“腐朽”“落后”“不如西方政治制度”等片面认识。,联系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体系,北京故宫,雅典卫城遗址,中外古代史比较,古代西方,(1)雅典的民主政治,(2)罗马法,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经济文化繁荣,2)作用:,1)内容:,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1)发展历程:,2)主要内容:(伯利克里时期),3)重要作用:,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民权理论提供思想渊源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渊源。,思考:古代东西方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的原因?,提示: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阶级条件,思考: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相比孰优孰劣?,提示:各自有其利弊。利: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中国: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利于大规模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封建文化的长期领先弊:雅典:歧视性、狭隘性;易产生“多数暴政”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比较: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文字狱,禁锢了文化。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却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所说的:“专制政治是不容许有任何其他的主人的,只要它一发号令,便没有考虑道义和职责的余地。”黑格尔也说,在专制政体下君主的理念“不外是一种任意的、意志决断的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74页),城市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的对称布局,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首都能有这样清醒的构成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北京是一座在记忆里存在的城市,在这里,一切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总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北京那巨大的广场,开阔的近十里的东西长安街,以及绵长的围墙和围墙上的巨幅标语,都不是实物而是象征。你认为所谓的“象征”到底是什么意思?为达到这个象征意义,建都北京的明清两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这个象征意义?比较西方国家的建筑特色,分析相互之间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探究学习,“象征”指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措施: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后设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清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西方建筑的开放性与中国的封闭型大相径庭,体现了文化的开放与封闭差异。(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积极:,消极:,政治:容易形成暴政并导致政治腐败。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形成文化专制,束缚民主思想发展。总体:阻碍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落后西方、受其欺凌的主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兴建大型工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注意事项

    本文(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