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外国教育简史学习辅导三.ppt

    • 资源ID:5385335       资源大小:764.01K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国教育简史学习辅导三.ppt

    外国教育简史学习辅导(三),第三讲 近现代外国学校教育,辅导教师 陆仲祥办 电:6206663 宅 电:6205394教育局网:661203 手机13819211203 E-mial:,一、英国的教育,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君主立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开始注意初等教育,而且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开展起“新大学运动”,(一)初等教育,1、星期日(主日)学校,这些学校星期日把贫苦儿童聚拢起来,既可防范、减少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利用宗教宣传塑造儿童。,主要招收贫苦儿童,尤其是童工,每星期日来班上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附带学一些粗浅的读写知识。,一、英国的教育,(一)初等教育,(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的优点:,(1)贝尔兰喀斯特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两人分别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英国本土上创办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导生制”。教师先对年龄大、成绩好的“导生”施教,然后由他们再转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导生制后来在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推行,对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起带了积极的作用。,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省钱;省师资;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3)导生制学校的意义,导生制学校的出现,建立了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使普及贫民初等教育成为现实;,导生制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下层社会的免费的初等教育完全有可能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它不能仅仅是贵族的文雅教育,应该是现实的、使贫民普及教育的实现。,导生制为普及初等教育培养了师资,成为早期师范教育的简单模式。政府不干预的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教会的影响,另外,政府致力于对外扩张,建立日不落之国,不得已补助扩大办学,虽不直接管理但要监管。,一、英国的教育,(一)初等教育,3、工厂法中关于初等教育的规定,1834年,英国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在工厂内劳动的男女童工,每天应在劳动时间内拿出2小时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宗教知识和道德教育。,4、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1870年颁布,是英国第一个初等教育法,是英国国家办学、国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规定:,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原有学校可自愿续办、扩大,国家办学是私人办学的补充。,全国划分学区,由经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初等教育(512岁)原则上不免费,但如果家长支付不起可申请免费。,1880年政府规定初等教育为强迫教育。1891年开始实现免费就学的规定,初等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并为国家所控制。,国家主义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学校由国家或政府来创办。,国家办的学校,教师由国家或政府选聘或任命。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出现了教师任职资格制度。,这种教育制度是普及教育制度。是非宗教的、强迫的(后改为义务)、免费的。,一、英国的教育,(一)初等教育(小结)(1640176019世纪末),4、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是英国国家办学、国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3、1834年,英国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在工厂内劳动的男女童工,每天应在劳动时间内拿出2小时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宗教知识和道德教育。,1、星期日(主日)学校,2、贝尔兰喀斯特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两人分别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英国本土上创办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导生制”。教师先对年龄大、成绩好的“导生”施教,然后由他们再转教其他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导生制后来在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推行,对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起带了积极的作用。,一、英国的教育,(二)中等教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末),英国的中学出现较早,有三种:,1、文法中学:是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教学内容:以古典语言和文法知识为主。毕业去向:牛津或剑桥,或成为官吏、医师、法官和教师等。,2、公学: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制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设备好、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以培养“公职”人员为主。,3、阿卡德米: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课程,应用英语教学,接近生活实际,具有实科倾向,适应时代,受到社会欢迎,中层社会的贫民子女入学者居多。,一、英国的教育,(三)高等教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末),中世纪大学:牛津、剑桥,18世纪末:共7所,19世纪初:新大学运动,创办伦敦新学院(新大学),伦敦新学院特点:私立,不受宗教信仰的限制,重视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如重视商业科目教学,学费较低,进入新大学的多为工商业资产阶级子弟。,新大学运动:19世纪初,一些学者与开明资本家和非国教派人士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精神的新大学伦敦新学院,不久,宗教派也建立了“国王学院”,在竞争中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促进了各地方大学的诞生和发展。,一、英国的教育,(四)20世纪初至二战前的教育,教育进一步国家化,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大大扩展。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也有所前进。,1、巴尔福法案(1902年,对初等教育法的改进):“国家教育”基本形成,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存在的教育领导体制。,2、费舍法案(1918年):,(1)免除小学学费,禁止12岁前的童工,为25岁儿童开办幼儿学校,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岁,使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2)要求各地方当局大力发展中等水平的学校,二、法国的教育,(一)资产阶级大革命前的法国教育(1718世纪),1、初等教育天主教会控制初等教育,1)17世纪初,詹森派教育:重视数学、地理、历史,强调民族语言,采用实物教学和练习,发展学生智力,温和对待学生。到17世纪60年代被封闭只存在20多年。2)17世纪末叶,天主教学校兄弟会教育维护天主教势力,但教法开始改变。,2、中等教育:因原有中学经院主义气息浓厚,落后于时代,进行了中等教育改革,改革后中学的特点:(1)中学前四年学语法不学拉丁文;(2)高年级学拉丁文不学希腊文;(3)采用新方法教拉丁文,重视阅读原著,不死记硬背;(4)注重历史教学,并使历史与地理联系起来;(5)重视数学,认为数学可以“训练智力,使人善于思考”;(6)开设物理、化学学科;(7)教学时注重学生个性,反对体罚,学校生活比较温和、自由。,3、高等教育:受天主教会控制,排斥新教徒,禁止使用笛卡尔、罗梭的著作,二、法国的教育,(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7891794),1、康多塞方案,二、法国的教育,(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7891794),2、雷佩尔提方案主张建立“国民教育之家”,真正实现普及教育。(1)学校性质:国家举办的寄宿制学校(2)招生对象:所有512岁男女儿童,国家供给衣食(3)经费来源: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及儿童自己劳动收入(4)家长每年有一星期轮流参加学校全部生活(5)学生接受德、智、体、劳等几方面教育,培养健康、诚实、守纪、爱国的公民,二、法国的教育,(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7891794),3、康多塞方案、雷佩尔提与拉瓦锡方案方案的:,(1)共同点: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男女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2)不同点:康多塞方案主要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并没给广大劳动人民子弟的教育提供物质保证;雷佩尔提方案注意到了广大人民的教育问题,同时强调全面发展;拉瓦锡方案更强调实科教育,旨在发展民族工业。,二、法国的教育,(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7891794),4、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初等教育:远未普及;,(2)中等教育:政府设立了中央学校(在每个郡首府),培养工业实干人才;,(3)高等教育:受到重视,开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二、法国的教育,(三)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教育(17991814),拿破仑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称帝,虽政治上独裁,但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性,始终热衷于改革学校教育,领导资产阶级教育改革,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教育体制的基础。,1、政教协议的签定 1801年与罗马教皇签定政教协议(教务专约),在教会服从政府的前提下恢复天主教。世俗化教育消失,教会控制教育。,二、法国的教育,(三)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教育(17991814),2、帝国大学的创立,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1808年创立帝国大学,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帝国大学的总监(相当于教育部长)由拿破仑直接任命,凡学校的开办、取缔,教职人员的任免与提升都由总监掌管。帝国大学还设有评议会和总督学署,协助总监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是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的,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二、法国的教育,(三)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教育(17991814),3、初等教育,教会控制。拿破仑不大感兴趣。,4、中等教育,中央学校停办,存在下列中学:国立中学:教授古典语言、历史、修辞、逻辑、数学、物理学等的基本知识;市立中学:教授古典语言基础、历史和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私立学校:课程深度与市立中学相当;寄宿学校(私立):程度低于私立学校。中学一般修业6年,自然科学一般不受重视,中学与大学相衔接。这一时期中学发展很快,至1813年有国立中学46所,至1814年有市立中学500所。,二、法国的教育,(三)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教育(17991814),5、高等教育,(1)大学设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以培养专门人才;(2)设文学院、理学院,以授予学位(业士、学士)为主要职责,其课程是“国立中学学业的继续和补充”;(3)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拿破仑的重视;(4)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拿破仑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在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教育的前提下保留宗教教育和教会学校,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重视中、高等教育,轻视初等教育和女子教育。,二、法国的教育,(四)七月王朝时期的教育(18301848),特点:1、初等教育受到极大的重视因为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需要训练工人。2、对初等教育的重视恰好与仅仅重视中、高等教育的拿破仑教育体制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制体系的基础。3、小学和师范学校数目大增,从1836年起还设立了女子小学。,二、法国的教育,(五)第二共和国时期的教育(18481852),1、宪法草案和卡诺教育方案:肯定通过国家免费受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2、法卢教育法案:在加强政府对教育控制的基础上,恢复教会对教育的监督权,在学校中大大加强宗教教育。到1905年才被废除。,(六)第二帝国时期的教育(18521870),1、继续施行法卢教育法案,学校教育中充满着宗教和君主制度的精神。2、初等学校全部掌握在教会手中,神学是主课。3、中学仍分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两种,修业八年。从实行文、实分科,到改办实科性质的中学,可是地位低于文科中学。4、在教学方法上,无论中学、小学,仍以死记硬背为主。,二、法国的教育,(七)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教育(187519001940),1、(18751900)双轨制(1)初等教育应是世俗的(以“公民和道德”课取代宗教课,但宗教性仍很强)、免费的(免除了公立母亲学校和小学的学费)、普及的(此时规定613岁的儿童都应入小学受七年的义务教育),因此公立小学发展很快。1886年以后又在初等学校之上设立三年制的高等小学学生毕业后升入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这一学校系统主要是供劳动人民子女就读的。,(2)另一学校轨道主要是供特权阶级子女就读的:家庭教育中学预备班国立中学、市立中学或现代中学(实科性质的中学社会地位较低),中学毕业考试及格即获学士学位,可以升入大学。,(3)此时法国的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所改变和发展。,(4)教育行政方面仍为拿破仑时代所确立的严密的中央集权制。,二、法国的教育,(七)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教育(187519001940),2、(1900 1940)奠定 20世纪上半叶法国教育制度,(1)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2)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3)双轨学制继续存在,形式上的平等。,(4)各级各类教育有了更快的发展(尤其是一战后),特别是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5)教育教学工作形成特点。在教育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礼仪在教学方面,中小学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尤其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1、初等教育,强迫教育法令: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德国各诸候国的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夺霸权,都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忠顺的臣民和士兵,因而十分重视国民教育,不少公国很早就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并将学校,特别是初等学校的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这是德国初等教育的一大特点。,2、中等教育,三、德国的教育,(一)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期的教育,(1)文科中学:在德国中等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专门训练王公贵族的子弟。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般的官吏,唯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入大学。,(2)实科中学:社会地位低,不能升大学。,三、德国的教育,(一)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期的教育,3、骑士学院:为新贵族们提供文雅的现代教育,以训练包括王子在内的贵族青年担任宫廷文武官职为目的。在学校课程中,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占首要地位,同时开设神学、骑士训练类课程。骑士学院不主张专攻任何一门知识,要求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精通世故和提高军事能力及宫廷交际水平。,4、高等教育 新大学:哈勒大学、哥丁根大学,(1)创立新大学:哈勒大学、哥丁根大学,(2)宗教神学、古典主义削弱,人文主义占一定地位,增加新的人文学科(历史、政治学、哲学、法律等)和实用学科(数学、物理、地理及实验课等),教学上允许使用德语,(3)在世界上逐渐处于领先地位,并酝酿着新的改革。,三、德国的教育,(二)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的教育,1、泛爱主义教育运动,18世纪末出现新的社会教育思潮泛爱主义。代表人物巴斯多(1)1774年巴斯多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德国东部德骚创办了一所学校,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对人类的广泛的爱,因此被称为“泛爱学校”。泛爱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扩大了各科实用知识的范围,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木工、镟工、制图和农事。(2)巴斯多还编印了初级读本,汇聚了有用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配有插图,作为儿童的初级教材。(3)学校生活顺应儿童的天性,废除“小大人”的培养方式,强调应把儿童看作是儿童而不是成人。教学时注重实物、语言的学习,采用谈话、图片、游戏、演剧等方式进行,算术注重心算,地理的教学采用由近及远的方法。本族语的学习在学校中占重要地位,三、德国的教育,(二)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的教育,2、洪堡德教育改革(1)初等教育改革。公布初等义务教育法案,进一步强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选派了大批青年到伊佛东向裴斯泰洛齐学习;建立了几所师范学校,将来希望当小学教师的人要在师范学校学习三年。(2)中等教育改革。按照人文主义精神制定的中学教学计划,消减了古典学科内容,扩大了普通基础学课的教学,使中学更接近于生活实际。还规定,凡要担任中学教师的都要通过国家考试,合格的给予中学教师称号,未经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得录用为教师,并将德国中学教师提高到专业工作者的地位。(3)大学教育改革。创办柏林大学,提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大学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面。,三、德国的教育,(二)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的教育,柏林大学:1810年德国根据洪堡德的建议创办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创建不只是增加了一所大学,而是意味着大学的变革。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口号是: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大学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面。柏林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的原则;校长一年选举一次;学生有权批评校方,并享受大学公民权;大学实行超然的总务管理;大学校长及教授仅负责学术性工作而不理庶务。在柏林大学建立后,又有不少大学是仿照柏林大学进行整顿和新建的。,三、德国的教育,(三)共和时期的德国教育(19191934),(1)初等教育:规定凡610岁儿童不论出身贫富均须就学基础学校。八年义务教育后,1418岁还必须受职业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均较快发展,双轨制略有改变,贯穿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2)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文实中学,增设了德意志中学与建立(上层)中学。教育教学内容浸透着日耳曼民族沙文主义精神,(3)师范教育更加受到重视,教员都是官吏。,(4)大学又逐渐恢复它作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中心的地位,并且实行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使德国的学术进步和文化提高较各国为快。,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一)十七世纪以前俄国的教育10世纪:出现学校,教王公、显贵人家和僧侣们的子弟读书和写字1113世纪:受拜占廷影响,文化水平略高于西欧,翻译了大量书籍,建立了图书馆1315世纪:鞑旦人入侵,学校减少。1617世纪:主要教育机关是读写学校和兄弟会学校,(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开办普通学校、建立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十八世纪中期,叶卡林娜二世的教育改革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颁布国民学校章程实施免费教育、建立寄宿制女子学校,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的俄国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则,宣布教育改革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大学章程、初等国民学校章程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1、初等教育,(1)18世纪初彼得教育改革,开办国立普通学校,为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技术人员打下基础。这是俄国最早的国立初等学校,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并传播新的科学知识。,(2)十八世纪中期,叶卡德林娜二世的教育改革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颁布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 国民学校章程,实施免费教育、建立寄宿制女子学校,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1、初等教育,(3)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的俄国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则宣布教育改革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初等国民学校章程第一次明确规定设立女校,包括修业6年的女子初等学校。确认由政府、地方自治机关、社会团体、教会、私人举办的城乡初等学校均属于国民学校,招收各社会阶层的儿童,学制一般为三年,必要时允许男女同校。为俄国初等教育带来新的气象。,(4)19世纪70年代初开办了修业5年的两级初等学校,二、三(年)分段,使一般市民的子弟能受到相当于高级班的初等教育和诸如会计、绘图之类的实用知识,但不能升学。,(5)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的教育政策进一步趋于反动,大力发展教会学校,同时竭力限制地方自治机关办的学校。,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2、中等教育,(1)1726年在彼得堡设立俄国第一所中等的普通教育学校文科中学(俄国科学院附属)。1840年以后中等教育广泛发展。,(2)1804年的大学所属学校章程规定由国家斥资在省城设立四年制的中学,与县立学校和大学上下衔接,招收各社会阶层的学生免费入学。,(3)1828年大学所属各级学校章程改变为特权阶级的、古典主义的中学(七年制),中等和高等教育系统成为贵族等上层阶级子弟独享的学校轨道。,(4)1864年文科中学和中等预备学校章程和1870年女子中学章程,比较反映时代的要求。,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2、中等教育,(5)1871年修订的中学章程将古典中学重新确定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的唯一形式,所有男子中学都被改成古典中学,并且成为实际上专收贵族子弟的学校。勉强保持实科中学。1872年的实科中学章程,修业67年的实科中学实际上是半职业性质的学校,1888年,实科中学的职业化才被取消,毕业生可升入相应高等学校。1896年,八年制的商业学校也被承认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它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1)1726年俄国科学院创办了附属大学。,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3、高等教育,(2)1726年俄国科学院创办了附属大学。1755年成立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莫斯科大学。,(3)1804年大学章程,规定大学不仅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高级机构,而且是各大学区的教育中心和领导机关;大学本身享有选举校长、系主任、教授等自治权利。当时这些大学较之专门培养高官显贵子弟的那些阶级特权学校,在社会上有着更高的声望,它们聚集着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先进的学者。但是,也没有规定给大学以充分的古典大学式的自由,如讲学自由和听讲自由。,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3、高等教育,历代沙皇的每次改革都是不彻底的,而且很快又转向反动。大学由于被看作自由思想的策源地,遭到不断升级的压制和摧残。,(4)俄国的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它比较重视高等技术教育1774年创立彼得堡矿业学校俄国高等工业学校的开始。1809年,又创办了交通工程学院。,(5)1863年的大学章程恢复了大学自治的某些权利(教授自治权,大学委员会权等),学区督学的作用只是一般地监督大学的活动。但这种极有限的“自治权”旋即又被取消,为了防止大学中的革命运动,1884年的大学章程进一步将大学的教学活动和大学生的全部生活置于专制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3、高等教育,(6)开办新俄罗斯大学、俄罗斯华沙大学、托姆斯克大学等新的大学,并扩大了原有大学的规模。1872年还先后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创建了女子高等学校(后来停办,1900年恢复)。至1895年,俄国的高等工业学校已发展到11所。与此同时,高等农业教育和高等艺术教育也纷纷发展起来。高等教育的进步对俄国 经济的发展也给予巨大的影响。,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4、中等专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较早受到重视,在十八九世纪真正产生和发展。它不但为俄国各项事业的前进作出了贡献,而且为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彼得一世(16721725):1700年前后开办了莫斯科数学和航海学校。1707年在莫斯科办起了五年制的外科学校。后来又在彼得堡、莫斯科和乌拉尔省等地先后开办了炮兵学校、工程学校、外语学校、航海学校和几所矿业学校。,(2)18世纪下半叶,又陆续出现一批中等专业性质的学校:戏剧学校、军医学校、商业学校、助产士学校等。这一时期俄国的中等专业教育虽然发展缓慢,但在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吸收外国新技术方面却具有极大的意义。,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二)十八九世纪俄国的教育,4、中等专业教育,(3)19世纪上半期,迫于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仍然有着迫切需要。继续发展中等专业教育。与此同时,技术专科学校、建筑工程专科学校等先后设立,各省也相继兴建起中等农业、技术和商业学校。政府部门给予津贴甚少,所以中等专业学校的开办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私人以及各种商会、技术协会和地方自治会的提倡和支持。,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三)二十世纪初期俄国的教育,1、初等教育系统是大多数劳动者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轨道,2、中等和高等教育轨道是资产阶级和贵族特权阶层子女就读的学校轨道,因为进中学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而一般小学教学水平低下,它的毕业生是难以过关的。,3、俄国高等教育继续有所发展,尤其是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方面。,4、中等专业学校增加并以商业学校居多,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太少,5、已初步建立起中等师范教育系统。,(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前苏联70多年的教育史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19171930年,二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与建设19311940年,三十年代的教育调整和发展19411957年,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及战后教育的恢复与重建19581973年,教育大改革阶段,(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1、二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与建设(19171930年),(1)教育的民主化和世俗化,(2)制定教育改革法令,(3)改革学制,(4)普通学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内容:综合教学大纲(也称单元教学大纲)方法:劳动的教学方法形式:废除班级授课制分组实验室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5)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建设,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批评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她提出以下主张。(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能力差的学生不必强求一律。(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还亲自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并且,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2、三十年代的教育调整和发展(19311940年),(1)整顿普通教育,、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保证有范围明确的各种系统知识,、在贯彻“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时,“一切生产劳动服从于学校的教学和教学目的”,、实行校长负责制,、拟定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计划,、批判“设计教学法”,否定实用主义的教育实践,九五决定,(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2、三十年代的教育调整和发展(19311940年),(1)整顿普通教育,八二五决定,、系统教学,、实行平时、学期、学年考查和考试,、实行班级授课制,关于中小学教科书的决定:,、限期编写稳定的教科书,、全国实行统一的必修的教科书,、停发“工作手册”“活页课本”,2、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3、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发展,(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1)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战争残酷,仍重视教育,调整学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军事体育训练,(2)战后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制定法律,规范教育秩序,法律规定了修复和新建校舍计划,实施并基本实现普及7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培养师资,迅速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3、卫国战争及战后恢复与发展期的教育,(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4、战后教育改革(19581973年),(1)1958年教育改革,改革背景:恢复经济和生产急需人才;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学生轻视体力劳动,不愿就业,改革措施:重点是普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走出生活参加公益劳动”,“教学密切联系劳动,密切联系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解决上大学难问题。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分两段:不完全普通中学和完全中等学校扩大寄宿学校增加延长学日的学校和班级;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鼓励先就业几年在上大学,(三)苏联教育发展概况,四、俄国(含苏联)的教育,4、战后教育改革(19581973年),(2)19641973年教育改革,改革背景:克服58年改革的消极影响;迎接教育面临新挑战。科技迅猛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改革内容:编制符合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消生产教学校长、恢复58年废除的对中学生的奖励制度、专家编写新教科书、更新电化教学设备、重新装备专用教室,减少生产劳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学。,五、美国的教育,美国教育的历史仅二百多年时间(18652006),殖民地时期的教育:1492年1775年,独立后到南北战争:1775年1783年、1861年1865年,南北战争后的教育:1865年19世纪末,北部 移植英国教育样板,五、美国的教育,(一)殖民地时期的教育:1492年1775年,1620年英国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1636年北美建立哈佛学院(美国北部的移民,为了在新大陆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也希望通过教育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于1636年用当年税收的一半,仿照剑桥的伊漫努尔学院建立了清教徒的高等学校,1638年正式定名为“哈佛学院”(哈佛大学前身),开始为古典式,用拉丁文进行教学,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传教士、教会工作者,1642年颁布强迫教育的法令,规定上大学前必须接受教育,但无学校,无法很好执行,1647年出台法令,规定达到50户的居民点,应有居民出资请一位教师任教;100户以上的居民点,必须开办一所文法学校。,中部,五、美国的教育,(一)殖民地时期的教育:1492年1775年,居民来自各国,语言复杂,信仰各不相同,文化背景也不同。热衷于宗教、经商,需要商业人才,出现了“文实学校”(类似德国的哈勒学园),1751年,富兰克林建议创办“文实中学”,开设古典人文科学,重点是实用科学。,文实中学美国教育的创新,南部,以庄园、种植园为主(农奴制),庄园的主人是英国的富人,几乎没有发展教育,富人子弟到英国上学。,五、美国的教育,(二)独立后到南北战争:1775年1783年、1861年1865年,17751783年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1、政府重视教育,2、初等教育 19世纪20年代以前,主要引进英国慈善性质的初等学校先建立星期日学校,后引进导生制学校。,19世纪20年代,掀起公立初等学校运动。,贺拉斯曼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公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基础,也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掀起公立学校运动的原因:公共教育是民主国家必需的,普及知识,是政府存在的前提,因此需要普及教育;公共教育是社会的平衡器,贫穷无知会产生动乱,富人会更容易控制、奴役无知的人,会产生无耻的富人。公共教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一种投资。,公立学校建立的三个阶段:自愿阶段:以自愿形式,收取教育税;鼓励阶段:政府投资。如提供土地;强迫阶段:建立公立学校委员会,以税收的办法资助公立学校。,五、美国的教育,(二)独立后到南北战争:1775年1783年、1861年1865年,3、中等教育:一方面保留原有的拉丁文法学校,另一方面推广文实中学,兼顾升学和就业。,4、高等教育:发展不快,用60多年,各州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五、美国的教育,(三)南北战争后的教育:1865年19世纪末,彻底摆脱殖民主义控制,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确立包括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1、初等教育:公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课程:读、写、算占80%,还设自然常识、史地、音乐、体育等,2、中等教育:发展公立中学,逐步取代文实中学,统一学制,八四学制:小学8年,中学4年,六三三学制(20世纪初):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3、高等教育:为工农业服务农工学院发展学术研究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五、美国的教育,(三)南北战争后的教育:1865年19世纪末,3、高等教育:一面学习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4、师范教育:南北战争以后,中学迅速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1893年纽约州奥尔巴尼市首先开办师范学院,各州纷纷向它看齐。此外,还有许多大学和学院设置教育课程,原来的师范学校也改招中学毕业生,修业两年。师范院校在传播西欧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实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摩雷尔法案:美国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而且对学术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尖端科学)、康奈尔大学(农业)等都是由这类学院发展而来。,五、美国的教育,五、美国的教育,(三)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连续爆发经济危机,但作为美国社会主要支柱之一的教育仍旧飞速发展。,1、教育领导体制:仍然实行地方分权制。,2、各州普遍颁布强迫教育法令。至二战前,已基本普及初等教育。,3、幼儿教育发展更快,出现了不同于幼儿园的幼儿学校,4、开始向中等教育普及迈进。,5、高等教育性质的师范学院逐渐代替中等教育性质的师范学校。到1933年,中等师范学校只剩下101所,而高等师范学院则发展到166所。,五、美国的教育,(三)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教育,6、社区学院:20世纪初,美国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从1902年起开始出现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这是一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由地区(州或州以下的市)或教会、私人设立的短期大学,也称社区学院,教学条件和水平较差。但由于学制短、专业性强而受到社会的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州立大学进一步壮大,私立大学更纷纷建立,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显示了大众化的强大趋势。,六、日本的教育,(一)德川(幕府)明治维新前(16031868,封建社会末期)的教育,2、藩国教育 藩国日本地方封建主的领地,幕府日本封建军事贵族独裁时的权力机关,1631年成立“昌平坂学问所”,以传授儒学为主,1793年成立“和学讲习所”,只传授国学,1、德川(幕府)教育,藩学(藩校)主要传授儒学和武艺,还有数学和外语,乡学:为下级武士子弟和平民子弟设立的学校.简陋,培养驯服勤劳 的顺民,3、民众教育:乡学、寺子屋、私塾,寺子屋:为平民子女设立的世俗性教育机构,学习简单读写算知识,私塾:学者个人收徒授业,六、日本的教育,(一)德川(幕府)明治维新前(16031868,封建社会末期)的教育,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教育与同期东方国家相比是走在前列的,1、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大多数藩学开设数学课,还有不少开设“洋学”、医学、天文学,2、初等教育普及程度较高。,但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的。,六、日本的教育,1)指导思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二)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86820世纪初),1、明治维新教育的指导思想,2)改革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3)教育改革三点方针:为提高国民知识水准,普及初等教育 为培养科技指导人才,创办科技教育机关;通过教育迅速 掌握摄取来的欧美先进科学技术。,六、日本的教育,(二)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86820世纪初),1、明治维新教育的主要措施,1)大学聘请外国专家任教,国家派遣留学生。大学请外籍教师,“文明开化”,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知识,取消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美国人斯克特帮助下,模仿美国办师范教育;大量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最终取代外聘教师。,2)改革传统的封建教育,发展国民教育。1872年文部省颁布学制令,废除藩学、寺子屋,建立八年制新式小学,六岁儿童入学,接受八年制义务教育。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将初等教育学校确定为八年,前四年的寻常小学为义务教育阶段,后四年的高小实行收费。1900年再次修改小学校令,完全废除征收学费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1907年实施六年制义务教育。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教育简史学习辅导三.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