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流体第4章运动阻力.ppt

    • 资源ID:5379813       资源大小:5.22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流体第4章运动阻力.ppt

    第4章 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实际流体由于粘性的作用,在流动中会呈现不同的运动状态。流体运动阻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流体的粘性、运动状态以及流体与固体壁面的接触情况。流体的运动分四种情况。本章主要内容:1)粘性流体的运动状态;2)管中流动的特点;3)管中流动的流动阻力计算。,4.1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4.2 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紊流 4.3 圆管中的层流4.4 圆管中的紊流4.5 圆管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第4章 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4.8 管路中的局部损失,4.7 边界层理论基础,4.6 非圆形截面的沿程阻力计算,第4章 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4.1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4.1.1 流动阻力的影响因素过流断面上影响流动阻力的因素:1)过流断面的面积;2)过流断面与固体边界相接触的周界长,简称湿周。关系 1)当流量相同的流体流过面积相等而湿周不等的两种过流断面时,湿周长的过流断面给予流体的阻力较大,即流动阻力与湿周的大小成正比。2)当流量相同的流体流过湿周相等而面积不等的两种过流断面时,面积小的过流断面给予流体的阻力较大,即流动阻力与过流断面面积的大小成反比。,4.1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为了综合过流断面面积和湿周对流动阻力的影响,可引入水力半径R的概念,定义 R=A/x(4.1)式表明,水力半径与流动阻力成反比,水力半径越大,流动阻力越小,越有利于过流。在常见的充满圆管的流动中,水力半径 R=A/x=r2/2r=r/2=d/44.1.2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流体运动及其阻力与过流断面密切相关:1)如果运动流体连续通过的过流断面是不变的,则它在每一过流断面上所受到的阻力将是不变的。,2)如果流体通过的过流断面面积、形状及方位发生变化,则流体在每一过流断面上所受的阻力将是不同的。在工程流体力学中,常根据过流断面的变化情况将流体运动及其所受阻力分为两种型式。4.1.2.1 均匀流动和沿程损失流体运动时的流线为直线,且相互平行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动,否则称为非均匀流。如图4.1所示的1-2、3-4、5-6等流段内的流体运动为均匀流动。在均匀流动中,流体所受到的阻力只有不变的摩擦阻力,称为沿程阻力。,4.1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由沿程阻力所做的功而引起的能量损失或水头损失与流程长度成正比,可称为沿程水头损失,简称沿程损失,用hf表示。,图4.1 流体运动及其阻力型式,4.1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4.1.2.2 非均匀流动和局部损失在图4.1中的2-3、4-5、6-7等流段内,过流断面的大小、形状或方位沿流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流体运动的速度也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流动为非均匀流动。在非均匀流动中,流体所受到的阻力是各式各样的,但都集中在很短的流段内,如管径突然扩大、管径突然收缩、弯管、阀门等,这种阻力称为局部阻力。由局部阻力所引起的水头损失则称为局部水头损失,简称局部损失,用hr表示。综上所述,无论是沿程损失还是局部损失,都是由于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作功而形成的,并各有特点。而总的水头损失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之和,即 hl=hf+hr(4.2),4.1 流体运动与流动阻力的两种型式,4.2 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紊流,4.2.1 雷诺实验,图4.2 雷诺实验,4.2.1 雷诺实验,如图4.2所示,A为供水管,B为水箱,为了保持箱内水位稳定,在箱内水面处装有流板J,让多余的水从泄水管C流出。水箱B中的水流入玻璃管,再经阀门H流入量水箱I中,以便计量。E为小水箱,内盛红色液体,开启小活栓D后红色液体流入玻璃管G,与清水一道流走。进行实验时,先微微开启阀门H,让清水以很低的速度在管G内流动,同时开启活栓D,使红色液体与清水一道流动。此时可见红色液体形成一条明显的红线,与周围清水并不互相混杂,如图4.2(b)所示。这种流动状态称为流体的层流运动。如果继续开启阀门,管中的水流速度逐渐加大,在流速未达到一定数值之前,还可看到流体运动仍为层流状态,但继续开启阀门,管中的水流速度达到一定值时,便可看到红色流线开始波动,先是个别地方发生断裂,最后形成与周围清水互相混杂、穿插的紊乱流动,如图4.2(c)所示。这种流动状态称为流体的紊流运动。由此可得初步结论:1)当流速较低时,流体层作彼此平行且不互相混杂的层流运动;2)当流速逐渐增大到一定值时,流体运动便成为互相混杂、穿插的紊流运动。流速越大,紊紊乱程度也愈强烈。由层流状态转变为紊流状态时的速度称为上临界流速,可用vc表示。,4.2.1 雷诺实验,也可按相反的顺序进行实验,即先将阀门开启得很大,使流体以高速在管中流动,然后慢慢将阀门关小,使流体以低速、更低速在管中流动。现象:1)在高速流动时流体作紊流运动;2)当流速慢慢降低到一定值时,流体便作彼此不互相混杂的层流运动;3)如果速度再降低,层流运动状态也更加稳定。由紊流状态转变为层流状态时的流速称为下临界流速,用vc表示。实验证明:vcvc。,4.2.1 雷诺实验,实验结论:1)当流速vvc时,流体作紊流运动;2)当vvc时,流体作层流运动;3)当vcvvc时,流态不稳,可能保持原有的层流或紊流运动。工程实例:1)层流运动:重油在管道中的流动,水在岩石缝隙或毛细管中的流动,空气在岩石缝隙或碎石中的流动,血液在微血管中的流动等。2)紊流运动:水在管道或渠道中的流动,空气在管道或空间的流动等。,4.2.1 雷诺实验,4.2.2 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雷诺数,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可以直接用临界流速来判断,但存在很多困难。因为在实际管道或渠道中,临界流速不仅不能直接观测到,而且还与其它因素如流体密度、粘性、管径等有关。通过进一步分析雷诺实验结果可知,临界流速与流体的密度和管径成反比,而与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成正比,即 vc=Rec/d 或 Rec=vcd/(4.3)式中Rec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称为下临界雷诺数。对几何形状相似的一切流体运动来说,其下临界雷诺数是相等的。,同理,相应于上临界流速vc,也有其相应的上临界雷诺数:Rec=vcd/(4.4)结论:雷诺数是流体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即将实际运动流体的雷诺数Re=vd/与已通过实验测定的上、下临界雷诺数Rec、Rec进行比较,就可判断流体的流动状态。1)当ReRec时,属紊流;3)RecReRec时,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紊流,不稳定。,4.2.2 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雷诺数,雷诺及其他许多人对圆管中的流体运动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流体的下临界雷诺数为 Rec=vcd/v=2320(4.5)而上临界雷诺数容易因实验条件变动,各人实验测得的数值相差甚大,有的得12000,有的得40000甚至于100000。这是因为上临界雷诺数的大小与实验中水流受扰动程度有关,不是一个固定值。因此,上临界雷诺数对于判别流动状态没有实际意义,只有下临界雷诺数才能作为判别流动状态的标准。即有:Re2320时,属紊流。,4.2.2 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雷诺数,上述下临界雷诺数的值是在条件良好的实验中测定的。在实际工程中,外界干扰很容易使流体形成紊流运动,所以实用的下临界雷诺数将更小些,其值为 Rec=2000(4.6)当流体在非圆形管道中运动时,可用水力半径作为特征长度,其临界雷诺数则为 Rec=500(4.7)所以对于非圆形断面流道中的流体运动,其判别标准为 Re500时,属紊流对于明渠水流,更容易因外界影响而改变为紊流状态,其下临界雷诺数则更低些。工程计算中常取 Rec=300(4.8),4.2.2 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雷诺数,4.2.3 不同流动状态的水头损失规律,流体的流动状态不同,则其流动阻力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水头损失。不同流动状态的水头损失规律可由雷诺实验说明。如图4.2所示,在玻璃管G上选取距离为l的1、2两点,装上测压管。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两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差即为该两断面间流段的沿程损失hf,管内的水流断面平均流速v,则可由所测得的流量求出。为了研究hf的变化规律,可以调节玻璃管中的流速v,分别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并测出对应的hf-v值。将实验结果绘制在对数坐标纸上,即得关系曲线hf,如图4.3所示,图中abcd表示流速由大到小的实验结果,线段dceba表示流速由小到大的实验结果。,分析图4.3可得到如下水头损失规律:1)当vvc时,流动属于层流。lghf与lgv的关系以dc直线表示,它与lgv轴的夹角为1=45,即直线的斜率m1=tg1=1。因此,层流中的水头损失hf与流速v的一次方成正比,即hf=k1v。,图4.3 雷诺实验的水头损失规律,4.2.3 不同流动状态的水头损失规律,2)当流速较大,vvc时,流动属于紊流。lghf与lgv的关系以线ab表示,它与lgv轴的夹角是变化的。紊流中的水头损失hf与vm成正比,其中m指数在1.752.0之间,即hf与流速v的1.752.0次方成正比,hf=kvm。当vcvvc时,流动属于层流紊流相互转化的过渡区,即bce段。当流速由小变大,实验点由d向e移动,到达e点时水流由层流变为紊流,但e点的位置很不稳定,与实验的设备、操作等外界条件对水流的扰动情况有很大关系。e点的流速即为上临界流速vc。当流速由大变小,实验点由a向b移动,到达b点时水流开始由紊流向层流过渡,到达c点后才完全变为层流,c点的流速即为下临界流速vc。,4.2.3 不同流动状态的水头损失规律,例题4.1 温度t=15的水在直径d=100 mm的管中流动,流量Q=15 l/s;另一矩形明渠,宽2m,水深1m,平均流速0.7 m/s,水温同上。试分别判别两者的流动状态。解 当水温15时,查表得水的运动粘性系数=0.0114cm2/s(1)圆管中水的流速为,圆管中水流的雷诺数为,4.2 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紊流,例题4.2 温度t=15、运动粘性系数=0.0114cm2/s的水,在直径d=20mm的管中流动,测得流速v=8cm/s。试判别水流的流动状态,如果要改变其运动状态,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解 管中水流的雷诺数为,(2)明渠的水力半径为,水流为层流运动。如要改变流态,可采取如下方法:,4.2 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紊流,(1)增大流速如采用Rec=2000,而水的粘性不变,则水的流速应为,所以,使水流速度增大到11.4cm/s,则水的流态将变为紊流(2)提高水温降低水的粘性如采用Rec=2000而水的流速不变,则水的运动粘性系数为,查表可得:水温t=30、=0.00804cm2/s;水温t=35、=0.00727cm2/s。故若将水温提高到31,则可使水流变为紊流。,4.2 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紊流,4.3 圆管中的层流,层流运动相对于紊流而言比较简单,先研究圆管中的层流运动不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也为后面深入研究复杂的紊流运动做好必要的准备。本节主要内容:讨论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内摩擦力分布、流量和水头损失的计算等。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方法:1)是从NS方程式出发,结合层流运动的数学特点建立常微分方程。2)从微元体的受力平衡关系出发建立层流的常微分方程。特点:第一种方法为应用NS方程解决湍流、附面层等问题奠定基础,第二种方法简明扼要、物理概念明确。,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4.3.1.1 NS方程分析法定常不可压缩完全扩展段的管中层流具有如下五方面的特点:,图4.4 圆管层流,(1)只有轴向运动取如图4.4所示坐标系,使y轴与管轴线重合。由于流体只有轴向运动,因此uy0,ux=uz=0。NS方程可简化为,(2)流体运动定常、不可压缩对定常流动,uy/t=0。由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可得uy/y=0,于是2uy/y2=0。,(4.9),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3)速度分布的轴对称性。在管中的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流速是不同的,但圆管流动是对称的,因而速度ux沿x方向、z方向以及任意半径方向的变化规律相同,且只随r变化,有,(4)等径管路压强变化的均匀性。由于壁面摩擦及流体内部的摩擦,压强沿流动方向是逐渐下降的,但在等径管路上这种下降是均匀的,单位长度上的压强变化率/y可以用任何长度l上压强变化的平均值表示,即,式中“-”号说明压强是沿流动方向下降的。,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5)管路中质量力不影响流体的流动性能。如果管路是水平的,则X=Y=0,Z=-g。过流断面上流体压强是按照流体静力学的规律分布,而质量力对水平管道的流动特性没有影响。非水平管道中质量力只影响位能,也与流动特性无关。根据上述五个特点,式(4.9)可以化简为,积分得,当r=0时,管轴线上的流体速度有最大值,duy/dr=0,可求得积分常数C=0,故,(4.10),这就是圆管层流的运动常微分方程。,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4.3.1.2 受力平衡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在圆管中取任意一个圆柱体,分析它的受力平衡状态,再引用层流的牛顿内摩擦定律进行推导。在图4.4中,取半径为r,长度为 l 的一个圆柱体。在定常流动中这个圆柱体处于平衡状态,因而作用在圆柱体上的外力在 y 方向的投影和为零。作用在圆柱体上的外力有:两端面上的压力(p1-p2)r2,圆柱面上的摩擦力2rl。由Fy=0,可得,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这样我们也得出了与第一种方法相同的结果。由以上分析可见,第二种方法比较简捷,不过这种方法也同样包含着第一种方法所论述的流体运动的数学特点,因为只有在定常、单向流动、轴对称、等径均匀流等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出上述平衡圆柱体,建立简单的受力平衡方程。,层流的牛顿内摩擦定律为=duy/dr,由以上两式 可得,4.3.1 分析层流运动的两种方法,4.3.2 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和切应力分布,对(4.10)式进行积分可得,根据边界条件:当r=R时,uy=0,于是,因此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为,(4.11),上式称为斯托克斯公式。它说明过流断面上的速度与半径成二次旋转抛物面关系,其大致形状如图4.5所示。,图4.5 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和切应力分布,当r=0时,由式(4.11)可求出圆管层流中管轴上的流速,即最大流速为,(4.12),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在圆管中可得,(4.13),此式说明在层流的过流断面上,切应力与半径成正比,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如图4.5所示,称为切应力的K字形分布。图中箭头表示慢速流层作用在快速流层上切应力的方向。当r=R时,可得管壁处的切应力为,(4.14),4.3.2 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和切应力分布,4.3.3 圆管层流的流量和平均速度,在圆管中半径 r 处取厚度为 dr 的微小圆环,其断面积为dA=2rdr。管中流量为,上式称为哈根泊肃叶(Hagen-Poiseuille)定律,它与精密实验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所谓N-S方程的准确解主要是通过这一公式得到确认的。这一定律验证了层流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的一致性。哈根泊肃叶定律也是测定液体粘度的依据。从上式解出,在固定内径d、长度l的管路两端测出压强差p=p1p2及流出一定体积 V 的时间,按上式即可计算出流体的动力粘度。圆管中的平均速度为,(4.16),比较式(4.12)及式(4.16)可得umax=2v。这说明圆管层流中最大速度是平均速度的两倍,其速度分布很不均匀。,4.3.3 圆管层流的流量和平均速度,4.3.4 圆管层流的沿程损失,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等径管路的沿程损失就是管路两端压强水头之差,即,(4.17),在雷诺实验中曾经指出,层流沿程损失与v的一次方成正比,现在知道其比例常数k1就是8l/R2或32l/d2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工程计算中,圆管中的沿程水头损失习惯用l/dv2/2g表示,因此,(4.18),式中=64/Re称为层流的沿程阻力系数或摩阻系数,它仅与雷诺数Re有关。式(4.18)是计算沿程损失的常用公式,称为达西(H.Darcy)公式。用泵在管路中输送流体,常常要求计算用来克服沿程阻力所消耗的功率。若管中流体的重度和流量Q均为已知,则流体以层流状态在长度为l的管中运动时所消耗的功率为,(4.19),4.3.4 圆管层流的沿程损失,4.3.5 层流起始段,圆管层流的速度抛物线规律并不是刚入管口就能立刻形成,而是要经过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层流起始段,如图4.6所示。在起始段内,过流断面上的均匀速度不断向抛物面分布规律转化,因而在起始段内流体的内摩擦力大于完全扩展了的层流中的流体内摩擦力,反映在沿程阻力系数上,成为=A/Re(而A 64)。,图4.6 层流起始段,层流起始段的长度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其中之一为 L=0.02875dRe(4.20)在液压设备的短管路计算中,L很有实际意义。为了简化计算,有时油压短管中常取=75/Re,这样就适当修正了起始段的影响。例题4.3 在长度l=1000m、直径d=300mm的管路中输送重度为9.31kN/m3的重油,其重量流量为G=2300kN/h,求油温分别为10(=25cm2/s)和40(=1.5cm2/s)时的水头损失。解 管中重油的体积流量为,重油的平均速度为,4.3.5 层流起始段,10的雷诺数为,40的雷诺数为,重油的流动状态均为层流,由达西公式(4.18)可得相应的沿程水头损失为,由计算可知,重油在40时流动比在10时流动的水头损失小。,4.4 圆管中的紊流,实际流体运动中,绝大多数是紊流(也称为湍流),因此,研究紊流流动比研究层流流动更有实用意义。在紊流运动中,流体质点作彼此混杂、互相碰撞和穿插的混乱运动,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旋涡,还具有横向位移。紊流运动中流体质点在经过流场中的某一位置时,其运动要素u、p等都是随时间而剧烈变动的,牛顿内摩擦定律不能适用。由于紊流运动的复杂性,紊流运动的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没有完全掌握紊流运动的规律。因此在讨论紊流的某些具体问题时,还必须引用一些经验和实验资料。,4.4.1 运动要素的脉动与时均化,而在紊流运动中,在某一瞬间t,经过m处的流体质点,将沿着曲折、杂乱的途径到n点;而在另一瞬间t+dt,经过m处的流体质点,则可能沿着另一曲折、杂乱的途径流到另外的C点,如图4.7所示,当流体作层流运动时,经过m(或点n)的流体质点将遵循一定途径到达m(或点n)。,图4.7 紊流运动图,在不同瞬间到达n(或C处)的流体质点,其速度u的大小、方向都是随时间而剧烈变化的。象这样经过流场中某一固定位置的流体质点,其运动要素、等随时间而剧烈变动的现象,称为运动要素的脉动。具有脉动现象的流体运动,实质上是非定常流动,用以前的分析方法研究这种流体运动是很困难的。规律性:以流速为例,当我们长时间观察流经C处的流体质点运动情况时,可以看到,每一瞬时流经该处的速度,其方向虽然随时改变,但对x轴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在x轴方向的投影ux。,4.4.1 运动要素的脉动与时均化,虽然由于脉动,ux的大小也随时间推移而表现出剧烈的并且是无规则的变化,但是如果观测的时间T足够长,则可测出一个它对时间T的算术平均值x,如图4.8所示。而且看出,在这个时间间隔T内,ux的值是围绕这一x值脉动的。,图4.8 紊流速度的时均化,4.4.1 运动要素的脉动与时均化,显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ux 的时间平均值x 为零,可证明如下:,由此得,由数学分析可知,x可由下式计算,由于x是瞬时速度ux对时间T的平均值,故称为时均速度。ux与x的差,则称为脉动速度。ux、x和ux 之间的关系如下:ux=x+ux(4.21),(4.22),(4.23),4.4.1 运动要素的脉动与时均化,对于其他的流动要素,均可采用上述方法,将瞬时值视为由时均量和脉动量所构成,即,(4.24),显然,在一元流动(如管流)中,y和z应该为零,uy和uz应分别等于uy 和uz。结论:尽管在紊流流场中任一点的瞬时流速和瞬时压强是随机变化的,但在时间平均的情况下仍然是有规律的。对于定常紊流来说,空间任一点的时均流速和时均压强仍然是常数。,4.4.1 运动要素的脉动与时均化,紊流运动要素时均值存在的这种规律性,给紊流的研究带来了很大方便。只要建立了时均的概念,则以前所建立的一些概念和分析流体运动规律的方法,在紊流中仍然适用。如流线、微元流束、定常流等对紊流来说仍然存在,只是都具有时均的意义。根据定常流导出的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同样也适用于紊流时均定常流。注意:时均化了的紊流运动只是一种假想的定常流动,并不意味着流体脉动可以忽略。实际上,紊流中的脉动对时均运动有很大影响,主要反映在流体能量方面。此外,脉动对工程还有特殊的影响,例如脉动流速对污水中颗粒污染物的作用,脉动压力对构筑物荷载、振动及气蚀的影响等,这些都需要专门研究。,4.4.1 运动要素的脉动与时均化,4.4.2 混合长度理论,紊流的混合长度理论是普朗特(Prandtl)在1925年提出的,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脉动对时均流动的影响,为解决紊流中的切应力、速度分布及阻力计算等问题奠定了基础,是工程中应用最广的半经验公式。我们首先从紊流的切应力谈起。在层流运动中,由于流层间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粘滞切应力可由牛顿内摩擦定律计算。但在紊流运动中,由于有垂直流向的脉动分速,使相邻的流体层产生质点交换,从而将形成不同于层流运动中的另一种摩擦阻力,称为紊流运动中的附加切应力。,为了兼顾圆管与平面流动这两种情况,取平面坐标系如图4.9所示。我们沿y轴方向取相距l1、但属于相邻两层流体中的a、a、b、b四点,其中a、b两点处于慢速层,a、b 两点处于快速层。,图4.9 混合长度示意图,4.4.2 混合长度理论,设想在某一瞬时,原来处于a 处的流体质点,以脉动速度uy 向上运动到a 点(其沿流向速度保持不变)。当它到达a点后,其沿流向的速度将比周围流体的小一些,并显示出负值的脉动速度ux,周围的流体质点将对它起推动作用(即摩擦阻力作用)。反之,如果原来在b点处的流体质点以脉动速度uy向下运动到b点,则会受到周围流体质点的拖曳作用(亦为摩擦阻力作用)。这样,在相邻两层流体之间,便产生了动量交换(或动量的传递)。按照普朗特的动量传递理论,这一现象可用动量定理解释为“这些动量交换值应等于外力(即摩擦力)的冲量”。,4.4.2 混合长度理论,化简上式可得,由于正的uy 联系着负的ux,负的uy联系着正的ux,所以上式右端必须加上负号,以使为正值。如取的时均值,则上式可写为,这就是由于脉动原因而引起的脉动切应力,也称为附加切应力或雷诺切应力。,如在两层流体的交界面上划取一个平行于流向的微小面积A,并取时间为t,则摩擦阻力与动量的关系将为,(4.25),4.4.2 混合长度理论,由此可见,在一般的紊流运动中,其内摩擦力包括牛顿内摩擦力和附加切应力两部分:,根据连续性方程可知,|y|与|x|成正比,即,根据普朗特的假设,附加切应力可用时均速度表示。如果设aa 或b b的平均距离为l1,则脉动速度绝对值的时均值|x|或|y|与d/dyl1成正比,即,(4.26),(4.27),(4.28),4.4.2 混合长度理论,虽然|x|、|y|与xy 不等,但可认为它们是成比例的,即,因此,紊流中的附加切应力为,(4.29),上式中c1,c2,c3均为比例常数,令l2=c12c2c3l12,则有,(4.30),上式就是由混合长度理论得到的附加切应力的表达式,式中称为混合长度,但没有明显的物理意义。,4.4.2 混合长度理论,上式两部分应力的大小随流动的情况而有所不同:1)当雷诺数较小时,1占主导地位。2)随着雷诺数增加,2作用逐渐加大,当雷诺数很大时,即在充分发展的紊流中,2远远大于1,1可以忽略不计。,最后可得,(4.31),4.4.2 混合长度理论,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4.4.3.1 速度分布根据卡门实验,混合长度l与流体层到管壁的距离y的函数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4.32),式中R 为管半径。当yR,即在壁面附近时,l=ky(4.33),式中k为实验常数,通常称为卡门通用常数,可取为0.4。因此,式(4.30)可写成,(4.34),上式中为了简便,省去了时均符号,并且只讨论完全发展的紊流。上式变化后得,(4.35),如以管壁处摩擦阻力0代替,并令,称为切应力速度,则上式可变换为,积分可得,(4.36),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上式就是混合长度理论下推导的紊流流速分布规律。由此可知,在紊流运动中,过流断面上的速度成对数曲线分布,管轴附近各点上的速度大大平均化了,如图4.10所示。根据实测,紊流的过流断面上,平均速度v是管轴处流速umax的0.750.87倍。,图4.10 紊流的速度分布,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紊流速度的对数分布规律比较准确,但公式复杂不便使用。根据光滑管紊流的实验曲线,紊流的速度分布也可以近似地用比较简单的指数公式表示为,(4.37),当Re数不同时,对应的指数n也不相同,n=1/41/10。4.4.3.2 层流底层、水力光滑管与水力粗糙管由实验得知,在圆管紊流中,并非所有流体质点都参与紊流运动:首先,由于流体与管壁之间的附着力作用,总有一层极薄的流体附着在管壁上,流速为零,不参与运动。,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其次,在靠近管壁处,由于管壁及流体粘性影响,有一层厚度为的流体作层流运动,这一流体层称为层流底层。只有层流以外的流体才参与紊流运动。层流底层的厚度并不是固定的,它与流体的运动粘度、流体的运动速度v、管径d及紊流运动的沿程阻力系数有关。通过理论与实验计算,可得到的近似计算公式,(4.38),由实验得知,一般流体作紊流运动时,其层流底层的厚度通常只有十分之几毫米,即使粘性很大的流体(例如石油),其层流底层的厚度也只有几毫米。,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管中紊流实质上包括三层结构:粘性影响在远离管壁的地方逐渐减弱,管中大部分区域是紊流的活动区,称为紊流核心,在层流底层与紊流核心之间还有一层很薄的过渡区。尽管层流底层的厚度较小,但是它在紊流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例如,在冶金炉内、采暖工程的管道内,层流底层的厚度越大,防热量就越小,流动阻力也越小。由于管子的材料、加工方法、使用条件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影响,使得管壁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凹凸不平,它们的平均尺寸称为绝对粗糙度,如图4.11所示。,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当时,管壁的凹凸不平部分完全被层流底层覆盖,粗糙度对紊流核心几乎没有影响,这种情况称为水力光滑管。,图4.11 水力光滑管与水力粗糙管,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当时,管壁的凹凸不平部分暴露在层流底层之外,紊流核心的运动流体冲击在凸起部分,不断产生新的旋涡,加剧紊乱程度,增大能量损失。粗糙度的大小对紊流特性产生直接影响,这种情况称为水力粗糙管。当与近似相等时,凹凸不平部分开始显露影响,但还未对紊流性质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过渡状态,有时也把它归入水力粗糙管的范围。,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4.4.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同几何上的光滑与粗糙有联系,但并不能等同。几何光滑管出现水力光滑的可能性大些,几何粗糙管出现水力粗糙的可能性大些,但几何光滑与粗糙是固定的,而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却是可变的。在雷诺数相同的情况下,层流底层的厚度应该是相等的,而不同管壁的粗糙凸出高度则是不等的,因此不同粗糙度的管路对雷诺数相等的流体运动,会形成不同的阻力。此外,同一条管路的粗糙凸出高度是不变的,但如流体运动的雷诺数变化时,其层流底层的厚度则是变化的。因此,同一管路对雷诺数不同的流动,所形成的阻力也是不相同的。,4.4.4 圆管紊流的水头损失,我们所讨论的是均匀流动,管壁处的摩擦阻力0仍可由式(4.14)计算,即0=pR/2l=pd/4l,而hf=p/g,因此 hf=40l/gd(4.39)式中0 的成因很复杂,目前仍不能用解析法求得,只能从实验资料的分析入手来解决。实验指出:0 与均速v、雷诺数Re、管壁绝对粗糙度与管子半径r的比值/r 都有关系,可有下式表示:0=f(Re,v,/r)=f1(Re,/r)v=Fv2(4.40)将上式代入式(4.39),则得,(4.41),式中=8F/=f1(Re,/r),称为紊流的沿程阻力系数,只能由实验确定。,4.5 圆管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圆管流动是工程实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流动,它的沿程阻力可采用达西公式来计算,即,对层流而言,=64/Re;但由于紊流的复杂性,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推导出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准确计算公式,只有通过实验得出的经验和半经验公式。4.5.1 尼古拉兹实验1933年发表的尼古拉兹(Nikuradse)实验对管中沿程阻力作了全面研究。尼古拉兹在不同相对粗糙度/d的管路中,进行阻力系数的测定,分析与Re及/d的关系。,4.5.1 尼古拉兹实验,管壁的绝对粗糙度不能表示出管壁粗糙度的确切状况及其与流动阻力的关系,而相对粗糙度/d可以表示出管壁粗糙状况与流动阻力的关系,是不同性质或不同大小的管壁粗糙状况的比较标准。尼古拉兹人为制造不同相对粗糙度管子的办法:先在直径为d的管壁上涂一层胶,再将经过筛分具有一定粒径d的砂子,均匀地撒在管壁上,这就人工地做成不同相对粗糙度/d的管子。尼古拉兹共制出了相对粗糙度/d分别为1/1014,1/504,1/252,1/120,1/60,1/30的六种管子。实验中,先对每一根管子测量出在不同流量时的断面平均流速v和沿程阻力损失hf,再由公式计算出和Re,然后以lgRe为横坐标、lg(100)为纵坐标描绘出管路与Re的对数关系曲线,即尼古拉兹实验图,如图4.12所示。,图4.12 尼古拉兹实验曲线,4.5.1 尼古拉兹实验,由图4.12可以看到,管道中的流动可分为五个区域:1)第区域层流区其雷诺数Re 2320(lgRe3.36),实验点均落在直线ab上,从图中算得=64/Re,这与已知的理论结果完全一致,说明粗糙度对层流的沿程阻力系数没有影响。根据式(4.18)还可知,沿程阻力损失hf与断面平均流速v成正比,这与雷诺实验的结果一致。2)第区域临界区层流开始转变为紊流,2320Re4000(lgRe=3.36 3.6),实验点落在直线bc附近。由于雷诺数在此区域的变化范围很小,实用意义不大,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多。,4.5.1 尼古拉兹实验,3)第区域紊流水力光滑管区 4000 Re22.2(d/)8/7,实验指出,在此区域内,不同相对粗糙度的管中流动虽然都已处于紊流状态,但对某一相对粗糙度的管中流动来说,只要在一定的雷诺数情况下,如果层流底层的厚度仍然大于其绝对粗糙度(即为水力光滑管),那么它的实验点都集中在直线cd上,这表明与仍然无关,而只与Re有关。不同相对粗糙度的管中流动服从这一关系的极限雷诺数是各不相同的。相对粗糙度愈大的管轴流动,其实验点愈早离开直线cd,即在雷诺数愈小的时候进入第区域。,4.5.1 尼古拉兹实验,此区域计算的公式为当4000 Re105时,可用布拉休斯(Blasius)公式,(4.42),当105Re3106时,可用尼古拉兹光滑管公式=0.0032+0.221Re0.237(4.42)更通用的公式是,(4.43),4)第区域过渡区 由紊流水力光滑管开始转变为紊流水力粗糙管,其雷诺数22.2(d/)8/7 Re597(d/)9/8。,4.5.1 尼古拉兹实验,在这个区间内,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各种相对粗糙度的管中流动的层流底层都在逐渐变薄,以致相对粗糙度大的管流,其阻力系数在雷诺数较小时便与相对粗糙度/d有关,即转变为水力粗糙管;而相对粗糙度较小的管流,在雷诺数较大时才出现这一情况。也就是说,在过渡区,各种相对粗糙度管流的与Re及/d都有关系。在过渡区,计算的公式很多,常用的是柯列布茹克(Colebrook)半经验公式,(4.44),4.5.1 尼古拉兹实验,此公式不仅适用于过渡区,也适用于Re数从4000到106的整个紊流的、三个区域。柯列布茹克公式比较复杂,它有一个简化的形式,称为阿里特苏里公式。,(4.45),5)第区域紊流水力粗糙管区其雷诺数Re597(d/)9/8。由图可看出,当不同相对粗糙度管流的实验点到达这一区域后,每一相对粗糙度管流实验点的连线,几乎都与lgRe轴平行。这说明,它们的阻力系数都与Re无关。因为当Re597(d/)9/8后,其层流底层的厚度已变得非常小,以致对最小的粗糙度也掩盖不了。,4.5.1 尼古拉兹实验,所以相对粗糙度/d是决定值的唯一因素,且/d值越大,其值也愈大。实验测得,在此区域,水头损失hf与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此区域又称为阻力平方区或完全粗糙区。阻力平方区的计算公式常用的是尼古拉兹粗糙管公式,(4.46),尼古拉兹实验的重要意义:它概括了各种相对粗糙度管流与及的关系从而说明了各种理论公式、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4.5.1 尼古拉兹实验,4.5.2 莫迪图,上述各种计算的公式虽然比较常用,但计算比较烦琐。1940年莫迪(Moody)对天然粗糙管(指工业用管)作了大量实验,绘制出与Re及/d的关系图(图4.13),供实际运算时使用,这个图称为莫迪图。如果知道了管流的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d,从莫迪图上很容易查到的值。表4.1给出常用管材绝对粗糙度的参考值,值是随管壁的材料、加工方法、加工精度、新旧程度及使用情况等因素而改变的。,图4.13 莫迪图,4.5.2 莫迪图,表4.1 常用管材的绝对粗糙度,4.5.2 莫迪图,实际管材的凹凸不平与均匀砂粒粗糙度有很大区别的,当层流底层厚度减小时,均匀砂粒要么全被覆盖,要么一起暴露在紊流脉动之中。而实际管材凸凹不平的高峰,不等层流底层减小很多时,却早已伸入紊流脉动之中了这样就加速了光滑管向粗糙管的过渡进程,所以实际管道过渡区开始得早,这只要比较一下莫迪图和尼古拉兹曲线就可以看出来。因此,从图去查值要以莫迪图为准。例题4.4 向一个大型设备供水、供油、通风。环境温度是20,已知条件如表4.2所列。试分别计算水管、油管和风管上的沿程损失hf。,4.5.2 莫迪图,解 用表4.3来说明解题过程。首先从第一章表中查出20时水、油与空气的运动粘度,列入表4.3中,再从表4.1中查得管道的绝对粗糙度,计算出d/,并计算出雷诺数 Re=d/=4Q/d。,表4.2 已知数据,4.5 圆管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为了判断流体运动属于哪个阻力区域,需要计算出22.2(d/)8/7 及597(d/)9/8,判断结果也列在表中。根据水力粗糙管区、水力光滑管区、过渡区的计算公式尼古拉兹粗糙管公式、尼古拉兹光滑管公式及阿里特苏里公式,可求得的值。各管道的沿程损失h可由下式计算,以上计算数据均列于表4.3中。,4.5 圆管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表4.3 解 题 表,4.5 圆管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例题4.5 有一圆管水流,直径d=20cm,管长l=20m,管壁绝对粗糙度=0.2mm,水温t=6,求通过流量Q=24l/s时,求沿程水头损失hf。解 当t=6 时,查表得水的运动粘度=0.0147cm2/s 断面平均流速,雷诺数,属于紊流流态,相对粗糙度,由Re及/d在莫迪图上查得沿程阻力系数=0.027。沿程水头损失hf为,4.5 圆管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4.6 非圆形截面的沿程阻力计算,非圆形截面均匀流动的阻力计算的两种解法:1)利用原有公式进行计算;2)用蔡西(Chezy)公式进行计算。4.6.1 利用原有公式进行计算由于圆形截面的特征长度是直径d,非圆形截面的特征长度是水力半径R。而且已知两者的关系为d=4R。因此,只要将达西公式中的d 改为4R便可应用,即在非圆形均匀流动的水力计算中,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4.47),计算的公式可以这样处理:将圆管直径d 用4R代替,将圆管流动的雷诺数Re(d)=vd/用非圆管流动的雷诺数Re(R)=vR/的4倍置换,则圆管的计算的公式均可应用于计算非圆管的。例如,布拉休斯公式可按上述方法改写为,4.6.2 用蔡西(Chezy)公式进行计算工程上为了能将达西公式广泛应用于非圆形截面的均匀流动,常将其改写为,4.6 非圆形截面的沿程阻力计算,令C2RA2=K

    注意事项

    本文(流体第4章运动阻力.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