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完美的生命永恒的智慧来自生命的学问.ppt

    • 资源ID:5373552       资源大小:558.51K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美的生命永恒的智慧来自生命的学问.ppt

    论语报告,1,完美的生命,永恒的智慧来自生命的学问,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论语罗涓文 2007年9月,论语报告,2,目录,前言一、论语的价值和历史影响二、论语和在座各位的关系三、论语成书背景四、论语作品及作者简介五、论语作品的特色六、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生平事迹七、论语的读书方法八、论语思想精髓的体悟九、生活启迪十、精彩段落赏析结语附件,论语报告,3,前言,论语对治国安邦有什么作用?论语内蕴什么样的智慧,使之可以流传数千年,被许多成功人士人奉为人生圭臬?怎样运用论语的智慧使生命受益?为什么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什么精神,使中华大地,诞生了人类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诞生了照破人类生命黑暗的孔圣人?,论语报告,4,一、论语的价值论语的多角度定位,1、对于现代人的实用价值2、对于人类社会的实用价值3、在人类思想史上价值4、在中国文化领域当中的价值5、论语的整体价值和人生的价值,论语报告,5,1、对于现代人的实用价值,妙用无穷的智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优雅形式、灵活方式生命的导航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生命智慧开启的钥匙生命科学这一学问完整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可安身立命,大可治国安邦,论语报告,6,1、对于现代人的实用价值,做事的奥秘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报告,7,2、对于人类社会的实用价值,儒家如粮食店,提供的是每天必需的生命营养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维系着中国思想的稳定,社会的有序,促进着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富强以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谦虚求学精神,以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尊重不同的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形成自己的独特体系,如禅宗的产生,论语报告,8,2、对于人类社会的实用价值,世界500强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称,这是一个如何看待中国对待软实力的看法,应该从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中去寻找答案。其实如果讲软实力的话,全世界最古老的、最优秀的一本著作,就是在中国产生的。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国的论语,讲的都是软实力。大家可以看到在500年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率领200多艘大船已经开始了世界各地的旅行,他送给各个国家的是礼物,而不是枪炮。我想,这就是中国的哲学,现在中国讲的是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我想这也跟中国的哲学有关系。,论语报告,9,3、在人类思想史上价值,被国际誉为能在21世纪拯救人类的思想之一光辉灿烂,熠熠生辉的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引领人类超越生命局限的伟大智慧之作,回归生命的原点,激发每个人本自具足的生命潜能,论语报告,10,4、在中国文化领域当中的价值,被誉为“中国圣经”与释道并驾齐驱,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核心思想体系儒家学派创始的鸿篇巨著,论语报告,11,5论语的整体价值和人生的价值,(1)论语的整体价值圆融无碍的智慧展示遍及万物本质的规律揭示万法相通的大道(2)论语对于人生的价值处理五伦关系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论语报告,12,二、历史影响1、在国内的影响,论语所表现的思想,特别是它所总结的一套政教伦理原则,比道、墨、名、法诸家更系统完整,更适合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因而在近两千年中,长期被采用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态,都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宋代远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可见其思想是如何得丰富和深刻。孔子,过去被尊称为“至圣”。历代统治者正是利用其学说中的因素,作为进行统治的理论根据因而他们的著作论语也就日益被视为“神圣”的经典。论语在东西汉时期,曾一度置博士,定为专门之学,由博士传授。魏末,何晏撰论语集释,至梁皇侃为之作疏;至唐,隋书经籍志将论语列入经类。南宋以后,论语的地位则登峰造极。南宋的朱熹,将论语与孟子、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合并为四书。作为学童必读的教材和士人科举考试的必修科目。至此,论语不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而且成为中国所有古籍中影响最大、最深、最广的书了。,论语报告,13,二、历史影响2、在国外的影响,朝鲜、日本,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直到风俗习惯、社会风貌也深深打上了孔子思想的烙印。有的学者把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朝、日、越等国划在一起,统称为“中国文化圈”。公元285年,朝鲜百济王子派遣王仁渡海向日本王子献论语和千字文。由此可知公元285年以前,论语已传人百济。在此时间不久,日本便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学问所,专门向王子、大臣们传授儒家经典。在欧美,论语也传入较早。公元1687年,在巴黎便出版了用拉丁文翻译的论语(大学中庸也被翻译出版)当今孔子和论语在国外更加盛行。如日本长崎市于1893年修建的孔子庙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论语,现在还保存完整,供人观赏。在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伦理思想,制定并实施了伦理教育计划,规定以论语作为中小学伦理教育的教材。国人经常举办文明礼貌活动,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这项运动的指导思想。,论语报告,14,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种语言,获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英国的炮舰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论语报告,15,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论语报告,16,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用自己的生命来演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论语报告,17,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论语报告,18,中国人的精神,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 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论语报告,19,二、论语 和在座各位的关系学习论语的重要性,1、论语和人的关系2、论语和博士学位的关系3、论语和工作事业的关系4、论语和农业的关系,论语报告,20,1、论语和人的关系,子曰:君子不器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注: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其理同,论语报告,21,2、论语和博士学位的关系,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注:放眼长远,抓一得三,三生万物。做好一件事,可以得到综合多方面的效益,论语报告,22,3、论语和工作事业的关系,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一步步稳扎稳打“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能为”(语出孟子),论语报告,23,4、论语和农业的关系,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復归古公於岐下。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注:中国文化高明的智慧,但得本,莫愁末,一通百通,其他行业亦如此。,论语报告,24,三、论语成书背景,1、时代背景2、学术背景诸子百家3、儒家的学术价值注:1、欲了解著作的真实意思,一定是放在原有时空环境和时代背景当中去领悟其价值,才能将其内在永恒不变的智慧运用于个人的生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2、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论语报告,25,1、时代背景,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这个时期,奴隶制的公田开始遭到破坏,出现了私田,统治者为了保证财源,不得不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封建的土地生产关系也开始形成,新兴地主阶级也随之出现。地主阶级的产生对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当时商业、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商人也日益在经济领域中甚至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论语报告,26,1、时代背景,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各种政治集团进行更新组合。在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各种势力都在为权力的再分配而进行着斗争。由于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家臣不断进行激烈争夺,故长期战争频繁,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文化思想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由尊天事鬼趋向于重人事,重人力。土阶层逐步壮大,在政治上日益发挥作用。在学术上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局面。在社会呈现出“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就记录在论语之中。,论语报告,27,2、学术背景诸子百家,儒家,代表人物为孔丘、孟轲,代表作春秋、论语、孟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管仲、商鞅,代表作韩非子、管子。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代表作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李耳、庄周,代表作老子、庄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代表作邹子。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代表作吕氏春秋。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代表作孙子、孙膑兵法。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代表作战国纵横家书。,论语报告,28,3、儒家的学术价值,从孔子和论语成书的年代看,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讲,那个时代是一个正在成长发展的“青年期”。孔子及其门生观察体验到了既往的关于“人”的族类记忆和集体经验,进行了有深度的挖掘和总结;同时,从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百态大量采集学习了“人”的兽性和原始进化,从社会与人的巨大的时空转换中,第一次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把“人”上升到了自觉自律的高度,从而使“人”从王侯将相逐渐下移至普通人,并且阐述和规定了人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演绎了作为“人”应该具有的学习方向和行为路线,通过文字和竹简把民族文化中的“人”固定了下来。同样是原典,同样是诸子,其他各家关于“人”的认识和定位,从来没有像孔子这样系统,这样全面,这样广阔,这样深邃,这样富有历史的质感和美感。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精神觉醒!,论语报告,29,四、论语作品及作者简介,1、论语的主要内容2、论语的成书过程和成书时间3、论语的版本4、论语通行的注本5、论语的篇章,论语报告,30,1、论语的主要内容,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的书。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纂、编辑之意。语,即言语,言论。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论语报告,31,2、论语的成书过程和成书时间,论语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之手,始作于春秋末期,成书于战国初期。最后的编定者可能是曾参的学生。曾参是孔子弟子中最年轻的一位,约卒于鲁元公元年(前436年),战国初期。论语中以记载曾参将死之前和鲁人孟敬子的一段对话为最晚,由此可以大致断定论语的成书时期。,论语报告,32,3、论语的版本,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从西汉开始论语即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即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 论语(21 篇)三种版本流传。古论语其书为古文,出孔子壁中,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凡二十二篇。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凡二十篇,就是现在通行的论语。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论语报告,33,4、论语通行的注本,古代为论语作疏解,主要者有:(1)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十三经注疏本)(2)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3)宋代邢晏论语注疏(4)朱熹论语集注(5)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 近代为论语作疏解,主要者有:(1)程树德 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钱穆论语新解,兰台出版社(3)杨伯峻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4)周群振 论语章句分类义释(上、下卷),鹅湖出版社 近代畅销“心得”版(电子版可在附件网站上查阅)(1)南怀瑾论语别裁(2)于丹论语心得(3)傅佩荣的论语心得,论语报告,34,5、论语的篇章,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全书分20篇,498章,篇章之间是联系紧密,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篇与章原来没有标题,后人各取首章开头的几个字充当标题。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它在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七种经书中字数最少的一种书。,论语报告,35,五、论语作品的特色1,一本很有意思、有生命力的活的书一回读一回新,同一句话,一次经历一种感受。一本奇妙的书 表面看来东一句,西一句。用心领悟,却是完整、灵活、前后呼应的书,像一首优美的旋律。(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一本一通百通的书读懂论语,就读懂了生命,具有一触即通的判断力。应用起来,对于其他领域的学问,则是很容易就能在境界上判断出其所在的层面。一本提升整个生命境界的书让生命和经历变成一种享受,在任何环境中,甘之如饴。一本让生命具有灵魂的书从心所欲不逾矩,让烦恼和忧愁在智慧的照耀下,转化为生命的醍醐。,论语报告,36,五、论语作品的特色2,(1)恒常性:以物理学为喻,证实不同的理论有时空的局限性。(2)科学性:按照这种理论,重复去做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只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3)简易性:大道至简。(易经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4)实用性: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有不同的作用。(炒菜的比喻。科技:怎么炒麻辣味、海鲜味,是用汤勺还是锅铲;但是是否该炒这个菜、针对什么人炒什么菜,那就是人文文化的范畴。),论语报告,37,六、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生平事迹,1、大成至圣先师的含义2、孔子生平3、对古籍的整理编纂 4、从为政到教育,论语报告,38,1、大成至圣先师的含义,具有人生高境界的全方位的综合精英人才找到生命最高的智慧,具有博大胸怀、和蔼可亲的长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具有谦虚求学之态度、坚韧不拔之精神透视人性,平衡人生,善于把握进退的分寸,将人的生命含义提升为与天地并列之伟大地位可为万世之师表,人生之楷模发自内心敬仰而独一无二的称呼,论语报告,39,2、孔子生平,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强僭,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报告,40,2、孔子生平,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晋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孔子如蔡及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急,字子思,作中庸。”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少正是官名)。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彊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里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荀子宥坐,(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报告,41,孔子周游列国群雕,论语报告,42,3、对古籍的整理编纂,删诗书定礼乐制礼作乐,经天纬地修春秋赞周易明三纲五常人伦之理,论语报告,43,4、从为政到教育,为政(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做事的奥秘:德为基(2)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成事之根本:身教为本(3)案例:孔圣人治理鲁国的故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周游列国13年,表面看,孔子是为了跑官、做官,其实不然,他的政治理想完全在于从人和秩序的角度出发,让芸芸众生在安定有序的国家和社会中过上“人”的生活。史载,西周初的40年间,民间社会连普通的诉讼纠纷都没发生过,真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种怀念,既不是消极避世、忧心忡忡的,也不是盲目乐观、乐不思蜀的;而是以积极进取的中庸态度和超越现世的理性精神去追寻和发现“人”,去构思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论语报告,44,4、从为政到教育,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智慧是靠自己悟的案例: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报告,45,七、论语的读书方法1、读书效果,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论语报告,46,七、论语的读书方法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1),读论语孟子法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论语报告,47,七、论语的读书方法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1),读论语孟子法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论语报告,48,七、论语的读书方法 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1),读论语孟子法程子曰:“论孟只剩读,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意便不足。”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论语报告,49,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1),读论语孟子法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朱熹:论语集注),论语报告,50,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2),(2)钱穆先生论论语读法 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复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够了。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若其人生活,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论语报告,51,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2),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朱熹: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最先应分开读,先读朱注,再读何、刘两家。其次应合读,每一章同时兼读 何、朱、刘三书,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论语报告,52,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2),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现在我们不敢希望自己如颜渊,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贡。我们读论语,也只一章一章地读,能读一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们读两章懂一章,读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论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尽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论语报告,53,2、名家读论语的方法(3),(3)南怀瑾老师谈论语的读法经史合参以经解经首尾对照还原论语的本来面貌,论语报告,54,3、个人读论语的方法,(4)读论语的方法体会易经里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含义透过语言、文字等等种种载体,直接用生命体悟论语的智慧,形成每个人自己独特的“论语心得”让论语的智慧伴随生命成长的历程,每一天的生命都是新鲜的,每一次的生命经历,加深对论语内涵智慧的体悟和运用,论语报告,55,八、论语思想精髓的体悟,活在真实的世界恰到好处的处理人生的各种难题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高超智慧宠辱不惊地气度、宽广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论语报告,56,九、生活启迪,生命的答案寻找我从哪里来?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做人之道生活中获得不为外在环境所影响的快乐途径之一做事之道准确高效、防范于未然的做事途径之一,论语报告,57,九、生活启迪,经典的魅力在于阐释永恒不易的自然规律与经典的对话,用自身的经历、历史、同时代的其他经典、他人解读的参考等多种途径都可以达致用经典解决人生当中问题。一通百通的道理学习经典于不同行业现代人的作用没有固定的结论,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写自己的论语心得虚心向所有的人学习,才能自我不断提升,论语报告,58,十、精彩段落赏析,1、学习的本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报告,59,十、精彩段落赏析,2、真实的财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论语报告,60,十、精彩段落赏析,3、预测的本事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元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报告,61,十、精彩段落赏析,4、为政的情怀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论语报告,62,十、精彩段落赏析,4、为政的情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报告,63,十、精彩段落赏析,5、从政的智慧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报告,64,十、精彩段落赏析,5、从政的智慧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报告,65,十、精彩段落赏析,6、睿智的眼光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报告,66,十、精彩段落赏析,7、坚定的信念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报告,67,十、精彩段落赏析,8、交友的智慧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报告,68,十、精彩段落赏析,9、不变的规律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报告,69,十、精彩段落赏析,10、人心的教育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报告,70,十、精彩段落赏析,11、敏锐的眼光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报告,71,十、精彩段落赏析,12、因材施教的智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报告,72,十、精彩段落赏析,13、踏实地积累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报告,73,十、精彩段落赏析,14、分寸

    注意事项

    本文(完美的生命永恒的智慧来自生命的学问.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