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明清近代文学.ppt

    • 资源ID:5361061       资源大小:2.43MB        全文页数:13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明清近代文学.ppt

    明清近代文学,明代文学绪论,一、目前通行的中国文学史教材,1.游国恩等五教授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版2.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版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版4.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版5.郭预衡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版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版7.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高等教育版,二、中国小说史研究若干问题辨析,1.阅读小说三境界:一、读情节;二、读人物形象、结构、语言、表现方法;三、读作品意蕴,象征意义,史料考证性的基础研究 作家作品研究 创作流派,小说发展轨迹、规律,小说史上文学现象综合性考察分析 宏观研究,2.我国古代小说研究内容(层次),3.研究重心的转移,社会作家作品 创作传播阅读,小说既是精神产品,又是文化商品,小说史是一个诸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作者 传播者(书坊主、近现代报刊书局)评论者 读者 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注重对小说传播和接受的研究,小说演进与印刷、新闻出版事业的关系,问世 出版,4.章回小说的成书方式,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 个人独立创作,5.注重对平庸作品、续书以及小说史空白阶段的研究,6.中国小说的地位及在历史上承载的使命,正史之补 教化为先 改良群治 娱乐消闲,道,诗文,词曲,小说,三、主要参考书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 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 红楼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清末小说清末小说,明代文学背景(13681644),一、明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 二、文化史上的大事(一)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二)永乐大典的修纂(三)印刷出版业的发达,(一)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 启功、张中行、金克木说八股,(三)印刷出版业的发达 明代的刻书分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二)永乐大典的修纂 明代永乐年间(14031408)编纂的一部特大型类书(百科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3.7亿字,旧体文学(诗、词、文、赋)衰微,通俗文学兴盛,三、明代文学总评价,小说和戏曲的时代,焦循易余龠录:代有偏胜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明代小说,主要参考书目 齐裕焜明代小说史,“中国小说史丛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江仙明 杨慎,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参考文献,杨义三国演义的悲剧结构和经典性叙事,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版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三国演义,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张锦池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拥刘反曹问题、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创作本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 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一)成书过程,西晋陈寿三国志 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隋唐时期,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 宋代“说话”中的“说三分”以及民间杂戏 金元时期的三国戏(杂剧60余种,现存21种)全相三国志平话(元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二)作者 罗贯中,(三)版本,嘉靖本(壬午,1522)毛宗岗本(毛纶 康熙十八年,1679),现在通行的本子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古籍1980年版“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三国演义,人民文学1953年版 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1986年版,二、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一)演述169280共112年间的历史事件,(二)“拥刘反曹”倾向,原因,外因:人心思汉 内因:刘备算是个“好皇帝”,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仁君贤相”的政治理想,表现,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 刘备明君 曹操奸雄,从作品结构上看 小说把刘备集团的兴衰作为主要线索,把刘、关、张、诸葛亮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从称谓上看 刘备:刘玄德 皇叔 豫州 先主 曹操:贼 汉贼 国贼 阿瞒,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传遗命奸雄数终,汉王正位续大统 曹丕废帝篡炎刘,贤与不贤 仁与不仁,(三)宣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成败之本”。强调智谋权术在政治斗争中的巨大作用,说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有志图王者的启示录,卷之七“刘玄德遇司马徽”水境曰:关、张、赵云之流,虽有万人之敌,而非权变之才;孙乾、糜竺、简雍之辈,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小儒,非经纶济世之士,岂成霸业之人也?,诸葛亮,诸葛亮181年诞生于琅琊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刘氏208年说服孙权在赤壁抵御曹操214年被封军师将军221年被封蜀国丞相225年平定南蛮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祁山 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232年发明木牛流马234年病逝五丈原,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三国志平话 诸葛本是一神仙,自小学业,时至中年,无书不览,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历史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贤相,小说中 贤相 多谋善变 智绝,三、三国志演义的悲剧色彩,由“拥刘反曹”倾向而来;伦理道德和情感悲剧,悲 剧,鲁迅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亚里士多德 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抑,却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和必然的胜利 悲壮崇高之美,杜勃罗留波夫 悲剧不是展示苦难、恐怖和死亡,而是通过悲反射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 悲剧美庄严而不恐怖、悲壮而不悲哀 伟大崇高之美,四、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虚实结合的辩证艺术“七实三虚”,细心穿插,巧于构思“空城计”,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怒鞭督邮”“草船借箭”,妙手生发,善于铺叙“连环计”,于史无征,采用民间故事“桃园三结义”“古城会”“七星坛祭风”,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单刀会”,类型化典型与性格化典型 傅继馥,典型形象的塑造,肖像描写能概括人物的主要特征,并加以夸张,成为后来小说脸谱化描写的范本,表现鲜明而突出的人物品质 道德品质,人物形象特征比较单纯、稳定,缺乏性格的发展变化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扁平人物,形象具有整一性,人物性格内部诸因素间存在古典式的和谐和统一,缺乏对人物复杂性格的开掘,关羽163年誕生于河東解縣184年桃園三結義,討伐黃巾首立功200年斬颜良,誅文醜214年劉備入蜀,鎮守荆州 219年攻下襄陽。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被孫權襲後方,兵敗被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义绝”武功高强 傲慢,刚而自矜,后主刘禅封“壮缪侯”宋徽宗封“忠惠公”、“义勇武安王”明万历皇帝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顺治皇帝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中国民间的关帝崇拜,出色的战争描写,形象的武经 审美的兵书,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典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戏曲与文学的缔缘,以中国戏曲的象征性突出战将个人在交战中的作用;二是兵家(机敏)与道家(玄秘)的相互为用,渲染主要谋臣运筹帷幄时的神机妙算,后者使它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写战争谋略的集大成者。,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宏伟严谨的艺术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仁政代表蜀汉为中心,以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对立斗争为主线,以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将以纪事为中心的通鉴式长篇与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式短篇有机结合,有效运用“探听效应”、“数序组合”以及伏笔、对比等方式,形成宏大而不散乱,严谨而不呆板的复线交叉型结构。,语言艺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典雅而不生涩,通俗而不鄙俚,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不易细腻见长,而以粗笔勾勒见工,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成就最高的长篇历史小说通俗历史教科书 文学语言的解放社会影响,五、三国志演义的地位和影响,六、明代其他历史演义小说,时事题材 英烈传 于少保萃忠全传梼杌闲评 樵史通俗演义,“东周列国”题材 余劭鱼春秋列国志传 冯梦龙新列国志,“楚汉相争”和“两汉”题材 熊大木全汉志传 甄伟西汉通俗演义,“隋唐”题材 熊大木唐书志传 袁于令隋史遗文,第二章水浒传与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参考文献,杨义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神理,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水浒传,何心水浒研究,罗尔纲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水浒大观园,一、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一)成书过程,1.宋江三十六人起义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2.南宋以来宋江故事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3.宋末元初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 大宋宣和遗事4.元代“水浒戏”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5.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传,题材形成特点,1.有一定历史依据,但更多接受了民间传说,较三国演义更多话本气息和市民风味 2.题材流传由比较分散到归于比较统一,民间文学积累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历史上宋江起义与梁山泊的关系,三个来源 太行山传说 淮南传说 梁山泊传说,(二)作者,托名说施罗合作说施耐庵编纂说罗贯中编纂说,施彦端与施耐庵,高儒百川书志(嘉靖十九年,1540)忠义水浒传 钱塘施耐庵的本 后学罗贯中编次,(三)版本,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事繁),简本、繁本之关系,现在通行的本子,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1975年版 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人民文学1954年版,中华书局1961年版,上海人民1975年版 七十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1952年版 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1981年版,李贽(叶昼)、金圣叹评水浒,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农民起义说 忠奸斗争说 人民起义说 市民说 忠义说,齐裕焜明代小说史:以市民文化为主调的合奏曲,“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是农民阶级、市民阶层和封建社会进步知识分子思想的多层次融合,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艺术整体。”,杨义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神理:两极共构、螺纹推进,“前七十回造反与忠义共构,以反抗奸邪的方式替天行道;自七十一回到八十二回,征讨与招安共构,奸邪主持征讨,忠义接受招安,激烈的造反化作内部的反招安,奸邪的爪牙衍变为外部的阻挠和破坏招安;八十二回以后,替天行道的主题为顺天护国所取代,奸邪陷害忠义,受招安后的造反攻杀着不计忠义的造反,最终造成了造反者陨落星散不可收拾的结局。”,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一曲忠义的悲歌”,“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农民起义 反映忠奸斗争,宣扬忠义思想前半部赞颂结义,后半部宣扬忠君 悲剧,(一)从书名、版本上看,宋江传水浒传 江湖豪客传 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二)从结构、内容上看,271回 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1)240回 起义发生阶段 19回前 2040回(2)4171回 起义发展阶段 义,72120回 梁山起义英雄的结局(1)7282回 招安过程(2)8390回 征辽(3)90110回 征田虎、王庆(4)110120回 征方腊,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 忠 功成身退 悲剧气氛,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王霸业,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悲剧气氛,功成身退的情绪,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三)从主要人物 形象上看,陈洪绶(老莲)水浒叶子,不假称王,而呼保义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广行忠义,殄灭奸雄大宋宣和遗事,宋 江,宋江的痛苦和矛盾,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既要江湖豪情,又不愿成为不忠不孝的人,浔阳楼题反诗,不是什么性格转变的关键,而是潜意识的暴露,宋江胸怀大志,但以他的地位,通过正常途径不会有什么大前途,于是向往江湖豪情,通过非正常方式取得名声、地位。等到有了这些以后,其内心中的忠孝、功名观念便又油然而生,于是一力促成招安,拼死效忠朝廷,(忠)孝 义 孝义黑三郎,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归海,汇集到梁山泊,梁山好汉复仇的残忍、野蛮,李逵是宋江的良心,奔上梁山 逼上梁山 拖上梁山,鲁智深 林冲 武松 李逵,卢俊义,宋 江,吴 用,关 胜,艺术结构完整而富于变化,以70回为界,先后由折扇式的列传单元和群体性的战役板块两部分组成。前70回,联缀式、穿珠式,史书列传式写法;后半部分,单体式、板块式写法。篇章结构不够统一,但在逻辑结构上是有机统一的,水浒传的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链环勾锁,层层推进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水浒传的地位与影响,我国第一篇白话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对明清时期英雄传奇如说唐、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和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的影响,市井生活对世情小说如金瓶梅等的影响,续书最有特色 水浒后传 后水浒传 结水浒传(荡寇志),对戏剧、曲艺、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 李开先宝剑记 许自昌水浒记 沈璟义侠记 王少堂武松打虎评书 陈老莲水浒叶子,创作方法 下凡转世模式 韵文功能的扩展,五、明代其他英雄传奇小说,“说唐”系列,“说岳”系列,“杨家将”系列,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于华玉岳武穆精忠报国传 邹元标岳武穆精忠传,杨家府演义,第三章 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明代中后期小说繁荣的原因,一、统治阶级对小说戏曲的控制有了较大松动二、印刷业的发达三、小说理论的推动,主要参考文献,杨义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西游记,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1997年版 漫说西游 西游记导读,朱一玄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1990年版,西游记宫 http:/,日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中华书局2002年版,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成书过程,1.唐玄奘西天取经(629645,657部佛经)辨机 大唐西域记 慧立、彦琮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宗教故事神话化2.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历史故事转变为神魔故事3.宋元时代取经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4.元明之际 西游记平话 永乐大典 朴通事谚解5.明中叶百回本神魔小说 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章培恒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社会科学战线1983.4,丘处机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道藏,明刊本 华阳洞天主人校(李春芳?),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口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李安纲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1995.3,版 本,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署“华阳洞天主人校”,约80万字(现存最早,无唐僧出世故事),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六十七则,约13万字(有唐僧出世故事),杨致和西游记传四卷四十则,七万余字,收入余象斗编集四游记中(无唐僧出世故事),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题“钟山黄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清康熙二年(1663)或十四年(1675)刊行(与清代其它刊本一起,加入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报仇本”,将原来911回改成第1011回),现在通行的本子,百回本西游记,人民文学1955年版,收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以世德堂本为底本,更动回目,插入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第9回内容;1980年重排本恢复世本原貌,将第9回附录于后),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人民文学1984年版,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以往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一)宗教小说论(清代)“悟书”“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修仙籍”,(二)游戏小说论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胡适西游记考证,(三)政治小说论(建国后),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观点,齐裕焜明代小说史:“自由、智勇、进取的颂歌”。“所谓取经,就是取大乘经,以普救众生为目的。这样取经就成了追求真理的象征,成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正义事业”,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虔诚的唐僧的带领下,为普救众生而奋斗,排除万难,在追求真理的事业中,求得人生价值的实现”;“作者通过取经者与阻挠取经者的斗争,歌颂了克服一切困难的进取精神,表现了勇敢、智慧、乐观和奉献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观点,杨义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西游记“是一部受明代心学思潮影响的、以发掘自我生命根性去体悟天地玄奥的神话小说;它所写的取经经历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密性,升华出超宗教的自由心态,使小说充满了诙谐和奇趣”。,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观点,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于游戏中暗藏密谛(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评,实为叶昼所评),在神幻、诙谐之中蕴含着哲理。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因而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西游记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是一清二楚的。”,李安纲:西游记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道教全真道的金丹生命学主旨;(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西游记宣扬的是道教特别是全真教的“金丹大道”,修道的过程。但这不是有形的烧茅炼丹的“外丹”,而是指人的“心性”,也就是“以心性为金丹”(内丹派);“儒家讲心性,叫做修心养性;佛家讲心性,叫做明心见性;道家讲心性,叫做存心炼性。就是在心性上面,才使三教走向合一。真正的金丹大道不是什么烧茅打鼎,而是心性金丹,就是三教归一。这个一就是心性之学,就是人的一心,也就是那个孙大圣”。(西游记的文化研究应该突围而出),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是寓含了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于“游戏中暗藏密谛”。这“密谛”应该是“自由、智勇、进取的颂歌”,作品通过孙悟空、唐僧等人的出身经历及其往西天取经苦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实现美好理想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一幅为争取正义事业、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图画。西游记受到明代心学思潮的重要影响,而其与道教全真教金丹生命学的关系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我们的看法,西游记描写唐僧取经的故事,一、前7回,孙悟空的出身,大闹天宫,二、812回,唐僧的来历和取经的缘由,三、13100回,取经所经历的灾难和东返成正果,取经群体的最佳组合 主弱从强 对比原则 调节原则,多元化的妖魔系统 野性妖魔 神性妖魔,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和妖魔,都是用来作为修心过程中障碍的象征。小说描写了81难的磨练,无非是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三、取经四众形象分析,孙悟空,孙悟空形象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又是明代中叶以后解放思潮的产儿,孙悟空形象,发展于释道二教思想的争雄,孕育于道教猿猴故事的凝聚,定性于个性解放思潮的崛起,完成于伟大作家的创造,神性、人性和猴性三者合一的形象,猪八戒形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著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的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猪、人、神三者合一的形象,呆子 浑厚憨直 幽默诙谐 喜剧形象,放大了普通世俗之欲的“人”的形象,英雄传奇人物向凡夫俗子的转变,西门庆的先导 阿Q的远祖?,唐 僧,既是一个虔诚的圣僧,又是一个“愚氓”,张锦池:唐僧是戴着僧帽的儒士,名为“御弟圣僧”,实际上却是肉眼凡胎,戴着僧帽的儒士。“玄奘西行求法,由三藏法师传中的违旨,演化为西游记杂剧中的奉旨,演化为世本西游记中的请旨,乃是取经故事在三教圆融而以儒教为主导的思想轨道上运行的必然结果。当忠为君王被说成是玄奘西行求法的主要目的,那么,玄奘的艺术形象也就随之而成为头戴僧帽的世俗士大夫了”,沙 僧,取经四众的设置是叙事本身的需要,遭遇最为可怜 奉行中庸之道,在西天取经途中起着调和矛盾、巩固队伍的作用,调节作用,四、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形象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短篇连缀的线性结构,奇幻诙谐的美学风格,五、明代其他神魔小说,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拓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封神演义100回,许仲琳撰,现存明金陵舒载阳刊本,成书时间约在隆庆、万历间(15671619),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100回,罗懋登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郑和下西洋,西游补16回,董说撰,约成书于崇祯十三年(1640),三遂平妖传 四游记等,第四章 金瓶梅与明代世情小说,参考文献,侯忠义、王汝梅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方铭编金瓶梅资料汇录,黄山书社1986年版 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 周钧韬编金瓶梅资料续编,“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资料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一、金瓶梅的成书时代、作者、版本和故事梗概,(一)成书时代,成书性质,世代累积与个人独创,齐裕焜明代小说史:第一部个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中介过渡状态 第29回吴神仙给西门庆家人相面时所说之诗,暗示各人结局,犹如红楼梦第5回之“薄命司判词”及“红楼梦曲”。,万历前中期(黄霖,普遍看法)二十四年(1596)前嘉靖中后期至万历初年之间(陈大康)万历初年至万历二十年间(齐裕焜),成书时间,(二)作者,嘉靖间大名士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兰陵笑笑生 词话本欣欣子序,南兰陵 江苏武进北兰陵 山东峄县(枣庄市峄城区),王世贞、李笠翁、李卓吾、李开先、徐渭、汤显祖、屠隆、贾三近、谢榛、冯梦龙等50余种说法,抄本(皆佚),(三)版本,明代家藏或持有金瓶梅抄本者有王世贞、刘承禧、王肯堂、王稚登、董其昌、袁宏道、袁中道、文在兹、丘志充、谢肇淛、沈德符等11人,1.新刻金瓶梅词话100回,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序,“词话本”、“万历本”2.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100回,“崇祯本”3.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100回,有康熙三十四年(1695)序,“张竹坡评本”、“第一奇书本”文龙评语,刻本(两个系统:词话本、崇祯本),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一奇书金瓶梅,齐鲁书社1990年版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 新刻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台湾天一出版社1990年版 金瓶梅词话,香港梦梅馆梅节校本1989年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会评会校金瓶梅,刘辉、吴敢辑校,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现在通行的本子,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四)故事梗概,由水浒传2326回“武松杀嫂”而来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共16年 山东清河县 西门庆 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第19回 武松杀嫂,潘金莲嫁西门庆为妾1079回 西门庆的暴发暴亡和以金、瓶为主的妻妾间的争宠妒恨80100回 众妾流散,“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二、金瓶梅的思想内容,历史上对金瓶梅的评价,明代:坏人心术 诲淫 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 水浒之亚,清代:淫史 诲淫之书,近代: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 惩淫之作 极端厌世之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人情小说”之首,“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吴晗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它抓住社会的一角,以批判的笔法,暴露新兴的结合官僚势力的商人阶级的丑恶生活。,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它是一部很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的毫无忌惮的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象。,建国以来:普遍持贬斥态度 带有浓厚自 然主义色彩的反现实主义作品,近年来: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市井社会的风俗画,齐裕焜明代小说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商人和市井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第一部以探索人性问题,批判被扭曲的人性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以探讨和表现人欲、人性为主题的小说。,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看法,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是第一部以描写普通人生与人生之欲为主调的长篇小说。它通过西门庆的发迹变泰直至纵欲而亡,通过西门家族的兴衰,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世上芸芸众生对人生之欲,尤其是对财色之欲的大胆追求,揭示了由于人欲横流而带来的人性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以及生命的毁灭。金瓶梅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写了象西门庆这样一个官、商、霸三位一体的时代的畸形儿的悲剧史,而且还在于它通过这个畸形儿的一生,反映了十六世纪后期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风俗所发生的深刻变动,以及这一变动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涵。,三、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题材:“寄意于时俗”(欣欣子序),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神魔小说不同,金瓶梅把艺术视角由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转向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由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神魔鬼怪转向芸芸众生;由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和虚幻的神奇故事转向人情世态和琐碎的日常生活。这标志着我国小说的艺术进入了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立意和手法,由歌颂转为暴露 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讽刺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塑造,描写重心由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性格,网状结构,语言“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欣欣子序),四、明代其他世情小说,以才子佳人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摹世态的玉娇梨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海上花列传,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讥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续书和猥亵小说,玉娇丽 续金瓶梅 隔帘花影 金屋梦 三续金瓶梅,如意君传 痴婆子传 绣榻野史肉蒲团,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参考文献,1.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2.陈汝衡说书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3.谭正璧编“三言”“两拍”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孙楷第小说旁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清平山堂话本及其他,晁瑮宝文堂书目,洪楩,字子美,生卒年不详。嘉靖间的藏书家和出版家。曾刊夷坚志、唐诗纪事等书籍多种。所刊书籍的版心均有“清平山堂”四字。,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二卷,每卷收话本5篇,总计收话本60篇,故名。今仅残存29篇。因其版心有“清平山堂”字样,故名清平山堂话本。,六十家小说,继清平山堂话本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本名佛贵,字东润)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京本通俗小说,话本与拟话本,含小说九种,1915年由当时著名藏书家缪荃荪刊行(实刊7种),据称是在沪上“亲串妆奁中”发现的,“的是元人写本”。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伪书。,鲁迅、胡适相信缪氏所说。郑振铎、孙楷第、李家瑞、胡士莹等不信是“影元人写本”,但认为它不是伪书,而是明人所编。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马幼垣、马泰来兄弟认为它是由缪氏伪造的。,冯梦龙(15741646),二、冯梦龙与“三言”,“三言”,喻世明言(古今小说),天启元年(1621)前后刊刻 警世通言,天启四年(1624)刊刻 醒世恒言,天启七年(1627)刊刻,共计120篇,150万言,“三言”中作品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统计,明代拟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29篇,警世通言中21篇,醒世恒言中33篇,共约89篇。但可能都经过冯梦龙的潤饰和加工。冯梦龙个人的创作编入“三言”的也当不少,但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有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篇。,三、凌濛初与“二拍”,凌濛初(15801644),拍案惊奇,崇祯元年(1628)刊行,四十卷;初刻拍案惊奇,三十九卷。二刻拍案惊奇,崇祯五年(1632)刊行,四十卷,但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宵”系杂剧作品,因此“二拍”实有拟话本78篇。,“二拍”,“二拍”是在“三言”的影响下产生的,但与“三言”不同,基本上是凌濛初个人的创作。因为冯梦龙所辑“三言”,于宋元旧籍已“搜括殆尽”,凌濛初只有“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拍案惊奇序)。事实上,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杨八老越国奇逢:昔人有古风一篇,单道为商的苦处:,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请看江上信天翁,拙守何曾阙生计?,“三言”“二拍”的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以往传统的观念不同。“三言”中活跃的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纯朴,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好人致富”。新兴商人所获得的利益都被蒙上了一层传统道德的“义”从而显得温情脉脉和天经地义。相比较而言,“二拍”中重商思想表现更加明显。“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注重描写商人的追逐“利”而不是追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反映了晚明商人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囤积居奇、投机冒险、追求暴利,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叠居奇程客得助,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突破“贞节”观念是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尊重人性、妇女解放的表现。,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二拍”中对于女性失节问题似乎表现得更为宽容,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飏:,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理的所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莘瑶琴喜嫁卖油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李甲 孙富,刘敬圻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北方论丛1994.2,玉堂春落难逢夫 苏三 王景隆,卖油郎独占花魁 莘瑶琴 秦重,传统的妓女从良故事,结局完全相反。“这正是对当时市民力量的热烈肯定,对没落封建势力的愤怒鞭挞”(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了在婚恋问题上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大胆冲击,对于健全人格人欲的充分理解与冷静欣赏的反道学情绪。,五、“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无奇之所以为奇”(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运用巧合误会、小道具、悲喜情节穿插等手法,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新奇有趣,运用传统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 文体通俗而不失之粗陋,活泼而又典雅、隽永的小说语言,“三言”“二拍”的不足,六、型世言和其他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十卷四十回,署“钱塘陆人龙”或作“钱塘陆君翼”,西湖二集三十四卷,题“武林济川子清源甫纂”,约刊行于崇祯年间,石点头十四卷,题“天然痴叟著,墨憨主人评”,欢喜冤家正集十二回续集十二回,鼓掌绝尘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十回,共四十回。署“古吴金木散人编”或“古吴金木散人撰”,今古奇观四十卷四十篇,姑苏抱瓮老人编选,第六章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洪武年间 瞿佑剪灯新话21篇永乐年间 李祯剪灯余话22篇万历年间 邵景瞻觅灯因话8篇,明代戏曲,主要参考书目,1.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2.董康曲海总目提要,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版 3.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4.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1992年新1版5.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概 说,明代戏曲的总体特征,作品(尤其是传奇作品)的典丽化色彩较为浓重,“案头之曲”相对增多。剧作家的时代,创作、演出和观赏队伍的扩大,戏曲创作成就主要在传奇方面,明代的剧坛是传奇的天下,第一章 明代杂剧,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剧目523种,其中作者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无名氏所作174种。现存剧本180余种。,明初杂剧,政府对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戏剧大加提倡,对不利于统治的严厉打击和排斥。表面上繁荣,主要表现在皇族的参与。,明初杂剧,(一)朱权和朱有燉,(二)几个由元入明的杂剧作家 王子一 刘兑(东生)谷子敬 贾仲明,明中叶杂剧,(一)王九思和康海,(二)徐渭(15211593),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歌代啸 南词叙录,(三)冯惟敏等杂剧作家,明后期杂剧,冯惟敏 汪道昆 杨慎 许潮,(一)徐复祚、陈与郊、王衡和孟称舜,(二)叶宪祖,(三)吕天成和王骥德 曲品 曲律,第二章 明代传奇,南戏 温州杂剧 永嘉杂剧,一、传奇的渊源和体制,南戏产生的年代 祝允明猥谈: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南词叙录:南宋光宗朝 刘埙(xun)水云村稿:南宋咸淳年间,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民间色彩更浓,而文人化的气息较淡。相同之处:有关婚姻、爱情的剧作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在杂剧和南戏中都是重要的题材。不同之处:一、像杂剧中梧桐雨、汉宫秋一类借历史故事表现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历史意识而抒情性很强的作品,在南戏中几乎没有。二、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虽为杂剧、南戏所共有,但在南戏中更为集中和强烈。,南戏与杂剧的比较,题材上,艺术上,体制更为自由,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却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剧本结构,以人物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来得长,不像杂剧那样每本戏规定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各种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传 奇,集曲的广泛使用,剧本分“出”并加出目,曲律更为严格,王骥德曲律论部色: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李斗扬州画舫录: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明初传奇,(一)教化传奇作品,丘濬 五伦全备忠孝记 邵灿 香囊记,(二)下层文人的作品,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金印记、双忠记、连环记、精忠记 以平民生活为题材的:寻亲记、跃鲤记、绣襦记,三、明中叶传奇,“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鸣凤记 时事剧的开山之作,浣纱记的特色和意义,“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打破了传奇作品相沿成习的大团圆结局,第一部运用经过魏良辅改造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 曲辞典雅工丽,四、沈璟和“吴江派”,属玉堂传奇十七种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戏曲理论主张:(1)合律依腔(2)语言本色,顾大典青衫记 卜世臣冬青记 袁于令剑啸阁传奇“西楼记”沈自晋广辑词隐先生南词谱(南词新谱),吴江派,沈璟,五、明后期其他传奇作家作品,(一)文词派和张凤翼,(二)临川派作家作品吴炳粲花别墅五种曲“绿牡丹”“西园记”孟称舜娇红记 阮大铖燕子笺,(三)高濂玉簪记 周朝俊红梅记 孙钟龄东郭记、醉乡记,臧懋循元曲

    注意事项

    本文(明清近代文学.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