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 资源ID:5329783       资源大小:4.58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中 国 美 术 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第二节 画学论著,2,第三节 书法艺术及书法理论,3,第四节 佛教壁画,4,中 国 美 术 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五节 佛教建筑,5,小 结,6,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时 代 简 介,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等十六国。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西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东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於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北齐,西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北周,西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史称北周。,时 代 简 介,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时 代 简 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本体终极的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曹不兴,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山溪雨霁图,卫协,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顾恺之,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同时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名称】:女史箴图【类别】:字画【年代】:东晋【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简介】: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名称】:洛神赋图【类别】:字画【年代】:宋【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名称】列女仁智图【类别】书画【年代】东晋【文物原属】顾恺之作品【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8cm,横417.8cm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根据列女仁智图中保存有较多的汉代风俗,以及其构图形式的古朴,推测此卷的原本应当出自于东汉时代,而祖本则为刘向所创。剔除后世在反复传摩中所附加的痕迹,仍然能透视二千年前汉代宫廷绘画的艺术光辉。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陆探微,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壁画,画中人物个个形象瘦削,体质赢弱,宽衣博带,姿态滞洒,无疑是反映这一审美时尚的典型作品。陆氏画风在艺术表现上,笔迹劲利,讲求骨气用小性之美,亦与当时的审美风尚相关。前文所引“顾得其神”、“陆得其骨”,正是指陆探微绘画既得线条的力度之美,又得表征内在生命的“气”的刚性之美。,张僧繇,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风格,张僧繇则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张僧繇,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他画的龙非常殊妙。相传他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给其中的二条龙点上了眼睛,这两条龙便腾云驾雾地飞到天上去了,而未点睛者仍在墙壁上。据传他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桤之、南朝宋陆探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曹仲达,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绘画艺术,1,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顾恺之的画论,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画学论著,2,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表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谢赫的画品,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画学论著,2,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宗炳画山水序,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画学论著,2,宗炳的思想始终与般若派名僧释慧远相一致,而般若学则与玄学互为连类而相比附,因此宗炳的主张受玄学影响很深。他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但是,他提出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创作构思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有感于物而在内心引起反响,激起创作激情则充分表明了他的审美意识。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十分透彻精辟地作了概括。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书法家 钟繇,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三节 书法艺术及书法理论,3,其书法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气象,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其书法特点是字型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疏郎,笔画富有意趣。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书法家 索靖,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三节 书法艺术及书法理论,3,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是相当雄厚的,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善章草,月仪帖是其代表作。,书法家 王羲之,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三节 书法艺术及书法理论,3,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今体书法,他的书法完全脱开隶书的形制而成熟完美。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赞誉。王羲之被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北魏碑刻,书法理论,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三节 书法艺术及书法理论,3,西晋的书法家卫恒著有四体书势,这是一部史论结合的重要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篆、隶、草书的源流遗事等的论述和赞赏书法艺术的成就。南朝书法家王僧虔所作笔意赞是最早在书法里提出形神问题的评论文章。文中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佛教壁画,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新疆石窟壁画,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从其壁画的风格和题材来看当属世纪的依存。早、中期的壁画题材佛教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新疆石窟壁画,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79窟壁画,敦煌壁画,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主要使北朝时的壁画,以讲述佛本生故事为主。常见的有尸吡王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自我牺牲、自我拯救生灵以修成正果的佛教思想。敦煌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垂那太子本生故事。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用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佛教壁画的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敦煌窟和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石窟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了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敦煌壁画,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佛教雕塑云岗石窟,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公里的武州山之南崖,开凿于北魏时期,根据开凿时间先后和风格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昙曜五窟。第二期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前,为云冈石窟造像最鼎盛时期,开十几窟。第三期,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至公元年,此间主要是小型石龛。昙曜五窟,即至窟,规模宏伟,石窟约呈马蹄形,穹隆顶,前门有明窗,窟内主造像为三佛像,主佛造型最高大,顶天立地。面相丰满方圆,凹眼隆鼻,薄嘴唇,后背有华丽的顶光和背光,直达窟顶中央。壁面雕满千佛,气势壮观肃穆,高度皆在米以上,窟主尊高达米。雕刻手法有来自西域的风格,也兼有本民族工匠的独具匠心的创造。昙曜五窟的佛教造型各具特点,比如窟佛像英伟端庄,窟佛像俊秀闲雅,窟佛像巍然挺立。窟本尊佛像独具全窟空间而高大雄伟,且服饰是宽大的中国式袍服,说明了佛教造像向民间转化,也表明了鲜卑族的汉化。第二时期总结了前期昙曜五窟的丰富的雕刻经验,使得这一时期石窟造像的艺术水平进入崭新的阶段。此时一改过去的穹隆顶为平面呈方型的殿堂式和庙塔式结构。本尊佛像一般放在大龛内,佛像开始变得慈祥和悦,服饰也变化为宽大的冕服。菩萨和供养天的形象活泼妩媚。造像题材逐渐丰富,其中供养人的形象几乎是显示人物形象。第三期多为小型创作,多瘦骨清像的佛像造型,含蓄的微笑表现了对显示的关爱。,佛教雕塑云岗石窟,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佛教雕塑龙门石窟,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佛教雕塑龙门石窟,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佛教雕塑莫高窟,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公里的鸣沙山东面崖壁上。莫高窟是以中心塔庙式结构为主凿窟形式,适应僧徒巡回礼拜仪式。莫高窟雕塑是作为僧徒信众礼拜偶像的彩塑。塑像有释迦牟尼像、弥勒菩萨像以及释迦、多宝并坐像。彩塑的组合形式一般是一尊佛像、两身胁侍菩萨。弥勒像最多,姿态多是交脚而坐,或沉思或禅定。弥勒信仰的兴盛,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结束现实的痛苦,幻想未来的幸福生活。莫高窟的佛像和菩萨彩塑,都是以背部紧贴壁面,有的甚至是近似于高浮雕,手臂不管作任何动作还不能完全离开身躯,这种特征表明,此时的工匠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和发挥泥塑的独特表现性能,只是沿袭石雕的特征。因此动作不够舒展、自然。另外,在中心柱的四面还有“影塑”的飞天、供养人以及千佛的陪衬形象。敦煌彩塑与石窟壁画风貌一致,鲜艳灿烂,形成了一个整体辉煌的画卷。,佛教雕塑莫高窟,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四节 佛教壁画,4,佛教建筑,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五节 佛教建筑,5,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在东汉初就已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予以大力提倡,兴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和石窟。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所,僧尼10万多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大崇佛教,兴立寺塔。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建都平城(今大同)时,就大兴佛寺,开凿云岗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开凿龙门石窟。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的窟洞型佛寺。自印度传入佛教后,开凿石窟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最早是在新疆,其次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创于公元366年。以后各地石窟相继出现,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等。这些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佛像都由皇室或贵族、官僚出资修建,窟外还往往建有木建筑加以保护。石窟中所保存下来的历代雕刻与绘画是我国宝贵的古代艺术珍品,其壁画、雕刻、前廊和窟檐等方面所表现的建筑形象,是我们研究南北朝时期建筑的重要资料。,小 结,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小 结,5,魏晋玄学对“有”“无”之间问题的探讨之美术史意义在于:一、使得美术自身的形式意义得以关注。二、美术形式与内容之关系的协调成为绘画的主要任务。三、直接影响并开启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小 结,5,以形写神顾恺之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以形写神”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他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然而准确地再现。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具变矣。”曹衣出水曹仲达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这一风格实际上是吸取了印度芨多朝造像的特点,而使人耳目一新。在遗存的艺术作品中,尤其是雕塑品中时时可以见到“曹衣出水”的生动形象。概括了佛教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思考题,中国美术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小 结,5,1.谢赫与“六法”。2.“曹家样”的艺术特点。3.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的特点。,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魏晋南北朝美术.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