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四讲思亲怀乡诗词欣赏.ppt

    • 资源ID:5311084       资源大小:291.52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讲思亲怀乡诗词欣赏.ppt

    1,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第二编 题材篇,2,提 纲:,一、古典思亲怀乡诗词历史回顾二、古典思亲怀乡诗词分类赏读三、古典思亲怀乡诗词精读细赏,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一、古典思亲怀乡诗词历史回顾,(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思亲怀乡诗 1.先秦思亲怀乡诗(1)诗经中的思亲诗 诗经邶风凯风:写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诗经小雅常棣:写兄弟友爱。(2)诗经中的思乡诗 魏风陟岵:游子登高望乡、思亲;豳风东山:退役回乡士兵思家、怀亲。(3)屈原“楚辞”中的思乡诗 屈原九章哀郢:对祖国、故乡的热爱和眷恋。,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4,凯 风诗经邶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常 棣诗经小雅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5,陟 岵诗经魏风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6,东 山诗经豳风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7,哀 郢屈 原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8,2.两汉思亲怀乡诗(1)两汉思亲诗 古诗十九首中有一半以上写结婚后夫妇的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婚后:爱情亲情)(2)两汉思乡诗 西汉公主刘细君悲愁歌,汉代乐府民歌无名氏悲歌。,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9,悲愁歌西汉公主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悲 歌 汉代乐府民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0,3.魏晋南北朝思亲怀乡诗(1)魏晋南北朝思亲诗 三国魏刘桢赠从弟三首,西晋左思娇女诗,东晋陶渊明责子等。(2)魏晋南北朝思乡诗 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南朝梁沈约咏湖中雁,北朝北周庾信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七),隋薛道衡人日思归。,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1,赠从弟(三首其二)三国魏刘 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责 子 东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2,七哀诗(三首其二)三国魏王 粲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馀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3,(二)唐五代思亲怀乡诗词 1.唐代思亲诗(1)初唐 韦承庆南行别弟,宋之问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七岁女子送兄等。(2)盛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杜甫月夜忆舍弟、元日示宗武等。(3)中唐 韦应物寄诸弟、送杨氏女,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孟郊游子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等。(4)晚唐 施肩吾幼女词,李商隐骄儿诗,刘仓怀温阳兄弟等。,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4,2.唐代思乡诗(1)初唐 王勃山中,宋之问渡汉江等。(2)盛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杂诗(三首其二),李白静夜思,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岑参逢入京使等。(3)中唐 刘长卿余干旅舍,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张籍秋思,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等。(4)晚唐 刘皂旅次朔方,杜牧旅宿,崔涂除夜有怀等。,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5,(三)宋代思亲怀乡诗词 1.宋代思亲词(1)北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等。(2)南宋 李清照蝶恋花,陆游渔家傲寄仲高,江万里水调歌头寿二亲等。2.宋代思乡词(1)北宋 范仲淹苏幕遮、御街行,柳永安公子、八声甘州,周邦彦苏幕遮等。(2)南宋 张元干满江红,陆游南乡子等。,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6,三、古典思亲怀乡诗词精读细赏,(一)思亲诗词欣赏 1.杜甫月夜忆舍弟欣赏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7,赏析: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弃官华州司功,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安史之乱未平,史思明叛军在黄河南北很猖獗,西面吐蕃亦不时侵扰,秦州地处边塞,形势比较紧张。杜甫最笃于兄弟情谊,干戈扰攘中,衰病中的诗人格外思念音信不通的诸弟,遂在凄清孤寂的秋夜,写下了这首凄楚动人的忆弟诗。诗写天涯忆弟之情,骨肉离散之苦,可谓字字忆弟,句句有情。首联点明时、地,已隐含忆弟之情。戍鼓鸣,行人断,正是战乱景象。戍鼓声犹在耳,接着传来孤雁哀鸣,不禁牵动起诗人思弟之情缕。古人常用“雁行”、“雁序”喻兄弟,孤雁失群,则使人联想到兄弟分散。况且在这荒远边地的萧瑟的秋夜,这孤雁念群的悲叫声,听来更使人怆然涕下。,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8,因为漂泊流离,杜甫对雁声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首联十字,可谓一字一咽,字字血泪,切不可草草看过。这首二句是提摄全篇的,它写出忆弟之情,又揭出忆弟之由,那就是战乱。以下六句都是与这二句紧相呼应的。颔联二句,紧承“秋”字、“月”字,加倍写“忆”。这两句诗,将江淹别赋的“明月白露”四字翻作十字,运用上一下四句式,将寻常语离析倒装而用之,语峻体健,意亦深稳,遂成妙绝古今之名句。颈联二句,申明三、四,言乱后家乡阻隔,音讯莫闻,则望月愈久,忆弟思乡之情愈切。分散而通音问,则谁死谁生,尚可问知;现在是既分散而又不通音问,连死活都无从问处。语极悲切。尾联二句,紧承五、六,照应开头,将家愁国难作一收束,含蓄蕴藉,无限深情。,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19,前人评点:因为漂泊流离,杜甫对雁声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首联十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之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明王嗣奭杜臆卷三)李因笃曰:“白露后则秋清而月倍明,故曰故乡明乃硬下语。然不照骨肉则虚也,月是故乡明,正以照故乡之人也。月是人非,故思乡益切。”(清刘濬杜诗集评卷八引)此情至之诗,而起承转结,八面玲珑,则又法无不备,莫目为公率易之篇,未经锤炼也!(清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0,2.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欣赏喜见外弟又言别唐 李 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1,赏析:作者历宪宗、文宗朝,当时广有诗名,每诗成,教坊乐人竞作为供奉歌词。其诗作语言明净自然,富有神韵,音节清晰。因曾亲历塞上,所作七绝边塞诗尤佳。喜见一诗,以短短的八句五言,传达了表兄弟意外重逢的巨大喜悦,继而又转入淡淡的忧愁。从别写到见,再从见写到别,一切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似喜而悲,又悲中有喜,人生翻覆难知,有如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之情。历经十年沧桑变化,双方都已变得认不出了,从相见、相认到相忆,有无尽的话要倾诉,只可惜时光无情,世事无奈,明日又要分别,此一别又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最后写到相别,不禁一股忧伤之情袭上心头。,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2,每一联乃至每一句衔接紧密,一气呵成,不容间以他事,正如沈德潜所说:“一气旋折,中唐诗中仅见者”。妙在最后又生出一问:秋山又几重,更加重了内心的伤感。前人评点:与“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抚衷述愫,同一情至。一气旋折,中唐诗中仅见者。(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一)人情真至处,最难描写,然深思研虑,自然得之。如司空文明“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李君虞“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皆人情所时有,不能苦思,遂道不出。(清方南堂辍锻录)(前)四句一气,情词恳切,悲喜交集,读之令人凄然。(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四),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3,3.孟郊游子吟欣赏游子吟唐 孟 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4,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5,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水调歌头宋 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6,赏析:此词是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胡仔甚至推崇为此词一出而“余词尽废”、达到空前绝后的境地(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十五的月亮、特别是八月十五的圆月,素来就能引起诗人们几多遐思和联想。本词起四句健笔纵横,一上来就给人以奇崛非凡的感受,前人评为“发端从太白(李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郑文焯手评东坡乐府),它隐含着屈原“问天”式的宇宙意识。接下从“我欲乘风归去”到因恐“高处不胜寒”而最终仍回到“人间”的五句,一气奔放,曲折回旋,大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它一方面表现了词人思欲凌空登月的豪情逸兴,一方面又曲折反映了他对现实环境的某种厌倦;一方面表现了他思欲“遗世而独立”的哲人之思,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凡人而不忍舍弃人间的执着挚情。从这上片很富浪漫气息的词笔中,就不难见到词人飘然欲仙的胸襟,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7,怀抱,又可见他想象丰富、挥洒自如的高超文才。下片转回现实中来。先由中秋之夜的月圆而人不“圆”(与弟分隔七年),引发了对月亮的怨情。然后从中升华出一段“至理名言”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里凝注着作者对于整个宇宙和全部人类生活的深思熟虑,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人生感慨。最后,他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善良祝愿,既自宽其思念亲人的相思之情,又对普天下不能团圆的离人们发出了殷切沉挚的“慰问”,显示出无比温馨的人情味。全词构思奇拔,意蕴丰厚,笔力雄健,风格清旷,达到了诗情和哲理的高度统一,堪称词中的“逸品”(前人论画,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之分,而以逸品居最高品位)。千百年来,它一直给不幸的人们带来感情的安慰和精神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8,前人评点: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头云:(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宋张炎词源卷下)按通首只是咏月耳。前阕是见月思君,言天上宫阙,高不胜寒,但仿佛神魂归去,几不知身在人间也。次阙,言月何不照人欢洽,何似有恨,偏于人离索之时而圆乎?复又自解,人有离合,月有圆缺,皆是常事,惟望长久共婵娟耳。缠绵惋恻之思,愈转愈曲,愈曲愈深。忠爱之思,令人玩味不尽。(清黄苏蓼园词选)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清刘熙载艺概词概)大开大阖之笔,亦他人所不能。才子才子,胜诗文字多矣。(清王运湘绮楼词评),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29,(二)思乡诗词欣赏 1.李白静夜思欣赏静 夜 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0,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1,2.杜甫羌村(三首其一)欣赏羌 村三首其一唐 杜 甫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2,赏析:这是杜甫羌村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主要写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加的情景。诗歌的前四句写作者在夕阳西下时分到达羌村的情景。到家时,落入眼帘的是满天形状各异、重峦叠嶂的赤云,而“日脚下平地”一句用通俗之语、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太阳西斜的状态,也衬托出主人公结束漫长行程,到家后的喜悦感。接下来两句,用平实的语言,先勾勒了乡村中鸟雀鸣叫之景,从中流露出一种萧瑟悲凉之意。“归客千里至”点明了诗人经过长途奔波之苦到家的情景,其中蕴涵着复杂的情感,喜悦与不安掺杂在一起。诗歌后八句主要用三个简洁的画面,刻画出诗人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加的情景。首先是与妻子和儿女的见面,本应该非常喜悦才对。但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环境中,作者安全地归家,却使得亲人不敢相信、相认,所以出现了“怪”与,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3,赏析:“惊”,之后更是喜极而泣。这种场面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正如诗人所言,“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其中概括了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逃脱,从触怒唐肃宗到归家的坎坷经历,虽然时世险恶,却得生还,“偶然”二字浓缩了诗人无限感慨的心情。其次是邻里围观的场景。诗歌用简短的两句描绘了朴实的村民,听说诗人平安归家后,都围拢过来,识趣地站在低矮的围墙旁观望。看到这一家人团聚时既喜悦又伤感的场景,人人都为之动容,亦为之心酸落泪,真是人情味十足。第三是杜甫一家夜阑秉烛对坐的场景。当邻里都散去,一切归于寂静,虽然初相见时的激动情绪已经过去,但一家人还是沉浸在兴奋之中。夜深了,还点着蜡烛,对坐无言,一切好像都发生在梦境中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结尾句含蓄蕴藉,更深刻地揭示了不幸中之大幸,亲人相见后悲喜交集的情绪。,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4,前人评点:刘(辰翁)云:当时适然,千载之泪,常在人目,诗三百不多见也。(明高唐诗品汇卷八)王慎中曰:三首俱佳,而第一首尤绝。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真国风之义,黄初之旨,而结体终始,乃杜本色耳。申涵光曰:杜诗“邻人满墙头”与“群鸡正乱叫”,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五引)真语流露,不假雕饰,而情文并至。(清纪昀等唐宋诗醇卷十)邻人感叹,生发好;秉烛如梦,复疑好。公凡写喜,必带泪写,其情弥挚。(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之二),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5,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欣赏八声甘州宋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6,赏析:前人认为,柳永“尤工羁旅行役”,此词可见其一斑。全词紧扣一个“望”字来抒写羁旅中思乡忆人之情。上片从大处落笔,融情入景,酿造一派萧索肃杀的悲秋氛围。“渐霜风”三句鼎足相对,构成一种浑茫壮阔的艺术境界。又以“无语东流”的长江水烘衬创作主体的悲伤之情。下片以铺叙手法,直抒“归思”。始写“故乡渺邈”之悲,继写踪迹“淹留”之叹,再写“佳人妆楼望”、误识归舟之想象,然后写自己“倚栏”“凝愁”之感伤,层层推进地展示主体的情感流程。全词大开大合,有首有尾,曲折变化而又细腻深挚,非善于铺叙者不可及此。,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37,前人评点: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起二句有俊爽之致。“霜风”、“残照”三句音节悲亢,如江天闻笛,古戍吹笳,东坡极称之,谓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以其有提笔四顾之概,类太白之“牛渚望月”,少陵之“夔府清秋”也。其下二句顺笔写之,至结句江水东流,复能振起。后半首分三叠写法,先言己之欲归不得,何事淹留,次言闺人念远,误认归舟,与温飞卿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皆善写闺人心事。结句言知君忆我,我亦忆君。前半首之“霜风”、“残照”,皆在凝眸怅望中也。(俞陛云宋词选释),第二编 题材篇 第四讲 思亲怀乡诗词欣赏,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讲思亲怀乡诗词欣赏.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