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群体心理和安全.ppt

    • 资源ID:5302930       资源大小:218.49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群体心理和安全.ppt

    第三章 群体心理和安全,重点:群体的概念和安全的关系。整章都是围绕这部分内容来展开的。难点:群体动力学和安全。深度不好把握。教学内容:群体的概念和安全的关系,群体互动和安全,群体动力学和安全。学时安排:课堂教学4学时自学内容:群体人际关系和安全。,第三章 群体心理和安全,一、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二)群体的特征:A、群体是由共同的纽带和利益联系起来的人们的聚合体。B、群体是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整体。C、群体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是相互作用的。D、群体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三)群 体 类 型1、根据群体规模分为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2、根据群体的构成方式和原则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包括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非正式群体包括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3、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4、根据群体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可以分为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四)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交给的基本任务;2、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A、获得安全感。B、满足归属的需要。C、满足自尊的需要。D、增加力量感。E、增加自信。F、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二、群体心理霍桑试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1、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2、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3、访谈实验。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4、群体实验。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霍桑实验说明了什么?人是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无时不在受着周围人的影响。人的积极性产生于和谐有益的社会关系之中。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着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或态度,及人与人质检的关系,使人们心情快乐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第三章 群体心理和安全,三、群体的角色和沟通1、角色的概念群体的角色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不管工作内外,我们都需要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关键在于弄清他现在所扮演的角色。群体角色三种表现: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自我中心角色对群体绩效消极作用;任务、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间有正比关系。,自我中心角色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成员。包括:(1)阻碍者,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2)支配者,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不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4)逃避者,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与自己毫无关系,不做贡献等。,任务角色(1)建议者,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2)信息加工者,搜集有用信息的人;(3)总结者,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4)评价者,帮助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维护角色(1)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2)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3)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4)监督者,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2、沟通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收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等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过程。,第三章 群体心理和安全,四、群体互动和安全(一)群体互动的基本定律1、奇数定律主张群体应为奇数的人认为当群体成员发生意见分歧时,奇数群体可以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2、偶数定律主张偶数群体的人则认为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而只有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体的力量。,(二)心理空间和心理距离身态语言学专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紧张、警戒和反抗。心理防卫线 1米线心理渴望交往线 2米线,(三)群体动力学和安全1、群体动力学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主要研究群体的凝聚力(如决定群体凝聚力强弱的因素),群体压力和社会规范(如从众现象等),群体目标(如群体目标的有无对群体性能的影响)和成员的动机作用(如竞争与合作),群体的结构特性(如交往结构、势力结构等)等等。,2、群体凝聚力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1)影响因素:态度和目标一致性;绩效;群体成员的异质性;规模;班组的组合;与外界的隔离;奖酬体制;外部威胁;领导作风;群体的地位;信息的沟通。,(2)凝聚力的作用 1、提高员工满意度;2、加强沟通;3、增强群体意识;4、与工作效率的关系,(3)遵从心理遵从心理是指,当一个团队在彼此模仿的同时,团队成员对团队的信任感也在不断地增强,团队的内凝力也不断地增大,从而也是遵从性越强。遵从与模仿不同,模仿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遵从则是构成了一种文化模式,为了维持团队所建立的一种标准,团队成员自觉也是自然接受的一种行为模式。要维持这种较强的遵从心理,经理人就要为团队建立起一个比较明确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越明确、价值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大,遵从心里就越强。,3、群体压力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1)群体压力的产生群体是人生存不可缺少的社会空间,主要有三种群体心理导致了群体压力和趋同行为的产生: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当个人被他所在的群体所排斥时,通常会体验到莫大的痛苦,群体对它所属的成员具有一种力量”。对于群体的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强大的群体压力甚至受到严厉的制裁,这种恐惧感使得群体中的人产生合群的倾向,只有与群体保持一致才能消除个体的不安全感。,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机遇多。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尤其如此。群体给予个体的归属感和自我同一性使得个体产生维护群体形象的心理,因此,个体的行为表现为与心目中的归属群体的标准保持一致。所以,“实际的群体压力可以导致从众,想象上假设的群体优势倾向,也会对人的行为造成压力,使人选择与设想的多数人倾向一致的行为”,(2)群体压力的表现方式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人在群体中,因受到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心理概念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从众行为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面从众,内心也赞同。这是表里一致的遵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没有心理矛盾,这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最理想的关系。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这是指口头赞成多数人的意见,内心却不同意。这将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协调。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表面上反对多数人的意见,内心却是拥护的。个人虽然表示不同意,但实际上不会有反对的行为。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这是真正的、完全的不赞成多数人的意见,个人确信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因而主张改变多数人的意见。,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主要有5类:1)群体的规模。规模越大,个体感受的心理压力越大,就越可能做出从众反应,反之则容易保持独立。2)群体的凝聚力。在凝聚力越强的群体中个体从众的倾向就越强烈。3)群体成员意见一致性的程度。群体成员之间的意见越一致,个体就越倾向于从众。4)群体的结构。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低位,低位低者易受群体影响而从众;群体中是否出现反从众者,如果有就会大大降低其他个体的从众倾向。5)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关系。主要指个人的认知与群体行为之间矛盾冲突的程度。这种矛盾冲突若很小,个体感受不到群体压力就不容易从众;矛盾冲突若很大,反而促使个体怀疑群体反应的正确性则也会消弱从众倾向。,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的标准。群体规范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群体一员违背规范行为将受到排斥和口头攻击:开始,劝回到集体。执迷不悟,被群体拒绝,不理睬,心理冷淡。惩罚使得群体规范更明确。任何群体都有规范。规范被成员认可接受后,成为以最少外部控制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约束成员行为。高层成员不一定象低层成员一样严守规范。但高层成员必须顾及忽视群体规范带来的后果。,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个体特征。智力越高,越不愿意建立遵循规范群体构成。同质群体比异质更容易确认规范。群体任务。常规、清楚任务,规范易形成。地理环境。工作地点近、相互作用机会多,易形成规范。组织规范。多数群体规范与组织规范一致,如果群体成员不赞成组织的规范,发展与组织相对抗的规范,如怠工、罢工等。群体绩效。成功群体维持现有规范并发展与其一致的新规范。失败群体改变重建有关规范。,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支柱的功能。促进群体的生存。评价准则的功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行为矫正功能。鼓励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身份的表现,将有助于强化和维持群体的存在。,规范的诱导与控制强化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削弱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阿尔文赞德提出指导原则。强化群体规范的原则:1.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3.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4.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5.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但也原谅悔过的成员)。,削弱群体规范,采用如下手段:1.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2.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他们建立联合阵线;3.防止内部分歧;4.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5.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群体心理和安全.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