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ppt

    • 资源ID:5276402       资源大小:2.70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ppt

    旅 游 地 理-第一第二单元,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活动建议,试题点拨,内容,第一单元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课标解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能力,从高考考纲看,(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多样性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课标解读,能力要求,从资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有关资料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运用资料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比较分析的能力。,课标解读,(2009年江苏卷)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各省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环境问题。,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喀斯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课标解读,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创设问题情境,指出遗产,说出价值,特性,内涵,旅游资源,分类,两者区别,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和易损性,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气象气候,生物景观,宇宙天象,文物古迹,科技建筑成就,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者区别,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教材分析,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多样性,1、旅游资源的概念:,能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旅游者能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第一、旅游资源包括各种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自然与人文事物及因素。第二、旅游资源必须在开发利用上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第三、要明确作为旅游资源还要有欣赏价值,即对旅游者有吸引力。,2、旅游资源的内涵:,教材分析,内容,效益,价值,食:品尝旅游地风味餐饮宿:住宿当地宾馆饭店行:乘坐旅游车到达游览地点(基本条件)游: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核心要素)购:购买旅游纪念品娱:参加娱乐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发展:,教材分析,3、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多样性:地域性:变化性观赏性:永续性易损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教材分析,内容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多样性,物质的与精神的,从赤道到两极,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自然的与人工创造的,已开发的与潜在的,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从城市到乡村,从地球到太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性,时间分布的变化性,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教材分析,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分析思路,类型多样自然与人文资源多样形式多样有形与无形资源多样形成时间多样古代与现代资源空间分布多样海洋、陆地、天空、城乡、平原与山区等,教材分析,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教材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分类,教材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分类,教材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教材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教材分析,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1、我国世界遗产分布,各省区分布,分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oc,2、北京的世界遗产,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明孝陵,教材分析,3、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价值,“世界遗产”在保护环境和文物、发展旅游事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在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教材分析,分析思路,第二单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2、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4、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课标解读,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从初中课标看,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从高考考纲看,(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课标解读,能力要求,从资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相关信息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旅游景观特点)运用资料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旅游景观成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分析、论证能力。,课标解读,(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2009年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景观复原、景观特点、景观的地理成因,(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课标解读,运用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描述景观特点,说明景观成因,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2009年山东文综)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 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旅游开发条件评价设计旅游活动内容,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2分)交通方便,通达性好,(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课标解读,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运用地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创设问题情境,综合分析能力,高考考查方式,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从分值上看,选择题所占分值较高;信息呈现方式多以图文、景观图呈现,要求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答。,高考命题趋势,以热点区域和我国各地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为切入点,考查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地理背景。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课标解读,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教材分析,人类,景观欣赏,资源开发,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旅游景观欣赏,精选观赏点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景观特点,洞悉景观文化定位,距离角度俯仰,季节天气时机,构景 造景手法地理成因,了解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内涵,体验人文景观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审美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材分析,旅游景观的观赏:选择观赏位置,教材分析,旅游景观的观赏:把握观赏时机,教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能简单解释原因,中外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形成的地理原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性景观的主要类型景观的突出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1、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教材分析,分析思路,(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因素:人口、民族、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聚落等。,2、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分析,分析思路,黄山景区景观特点:,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景观特征:黄山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黄山景色以“奇”著称,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最突出的特色;黄山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著名景观-中国黄山,品味高低,突出特色,类型多样,案例,花岗岩(岩石基础)易于被风化,形成比较破碎的地貌形态。断层发育(构造基础:断块山)溪谷、悬崖、陡坡、温泉等。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和层理)前山:长而深、大而稀(前山雄伟)后山:密集、长短深浅不一(后山秀丽),地质基础-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地貌形态的基本骨架外力作用-精雕细琢,黄山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黄山“四绝”的成因,奇松: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生物风化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在岩缝中扎根;悬崖峭壁环境、植物向阳性、山谷风大的影响,形成枝干一侧伸展、树冠扁平的形态。温泉:地下水与炽热的岩体接触形成热水并沿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黄山“四绝”的成因,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云海: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山谷湿度大,易成云致雾;加之各处温差、水分蒸发的差异及山谷风影响使云雾变幻飘渺。,旅游资源评价: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析、比较和评判。,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1、资源本身评价2、资源环境评价3、开发条件评价,教材分析,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1、环境容量状况,2、环境质量状况,3、社会经济环境,1、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色,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1、位置及交通条件,2、客源市场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教材分析,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庐山秀,(一)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1、旅游资源的特色:是某地区旅游资源区别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到(非凡)之处,是评价该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教材分析,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教材分析,旅游资源只有密度大、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主体旅游资源,又有配套的异类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才高。,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八达岭长城周边旅游资源,十三陵故宫天坛颐和园香山,教材分析,(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规模大小,景点多少 游程长短,布局合理性 质量好坏,1.环境容量评价:环境容量:指在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旅游者数量的能力。,教材分析,(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2.环境质量状况,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幽静舒适,3.社会经济环境,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的整体形象。,教材分析,交通不便的地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再高,也不具有开发价值。,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材分析,旅游地的资源特色、规模客源群体类型旅游地与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旅游地客源市场范围大小,2、客源市场条件,教材分析,我国城市居民出游率随出行距离变化曲线,思考:1、图示曲线说明我国城市居民的客源市场与旅游地距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我国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客源地多少千米的范围内?,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配套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3、基础设施条件,教材分析,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1、环境容量状况,2、环境质量状况,3、社会经济环境,1、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色,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1、位置及交通条件,2、客源市场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教材分析,易出现的问题:混淆,可以全部可以部分可以单一灵活应用,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有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便捷的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才能更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有大量旅游者才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教材分析,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开发,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位置,分布,关系,图形,旅游者社会效益系统,旅游业经济效益系统,人的管理调控,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环 境 资 源,经济基础,为旅游者提供精神享受,排放废弃物,促进旅游需求,创造经济效益,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旅游资源环境持续发展是基础,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旅游者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是目标。,教材分析,活动建议,1、结合故宫与十渡景区,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2、结合北京颐和园的特点,从自然、人文角度分析这些景观的成因。,4、对北京什刹海胡同游的开发条件评价,立足本地,挖掘身边旅游资源,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指导思想,5、对八达岭长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3、评价北京颐和园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八达岭长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活动建议,八达岭长城周边景点分布图,活动形式:1、确定研究方向2、网络资料搜集3、分组实地考察4、撰写调查报告5、召开评价论证会,八达岭长城旅游区开发条件评价,(2009广东地理)1、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2009上海卷)1、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A.B.C.D.,景观特色及地理成因,1、A,2、B,试题点拨,(2009年重庆卷),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题。,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景区地貌类型判断及地理成因,1、B 2、C,试题点拨,(2007江苏卷)图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2、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这种山景属于 A喀斯特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图 C地质地貌景观 D人文景观,景区地貌类型判断及地理成因,1、C 2、D,试题点拨,(2009江苏卷)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题。,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2、图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 B C D,根据景观特色进行区域空间定位,1、A 2、B,试题点拨,资料1: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资料2:图23反映了入藏旅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2007广东地理)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 两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试题点拨,(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填正确项字母)。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资料1: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资料2:图23反映了入藏旅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景观特色及地理成因,ACDFG,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集中在4 9月,(2007山东卷)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归纳景区的景观特色、根据景区自然环境确定观赏视角,(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游资源是什么?,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试题点拨,(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表。,高山深谷 湖泊、河源风光 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草原)以平视为主,试题点拨,(2008山东卷)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不利: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试题点拨,(2009年江苏卷)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各省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环境问题。,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喀斯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试题点拨,(2008海南卷)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图9,分析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旅游规划中旅游服务区的区位条件,(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位于屯溪区)(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试题点拨,(2008江苏卷)材料一:左图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材料二:右图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各省的世界遗产;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半径长短的因素,(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等。(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它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 和 两方面的特征有关。,黄山、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皖南古村落,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多样性,非凡性,试题点拨,(2009年山东文综)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 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旅游开发条件评价设计旅游活动内容,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2分)交通方便,通达性好,(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试题点拨,

    注意事项

    本文(旅游地理(选修3)知识结构.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