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ppt

    • 资源ID:5270828       资源大小:332.5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ppt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 习),第三单元知识体系总览,【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影响早期的中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雏形。秦朝统一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汉代儒学确立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今天,中华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博大精深,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称。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民族精神的含义(略),2.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机和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团结统一: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所以,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必须把爱国主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4、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考点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时代性,2、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经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考点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误区3: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误区4: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三、【真题剖析】,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B.C.D,D,2、(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 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3、(2011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A,4、(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B.C.D.,A,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误区2: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误区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误区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误区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注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误区7: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三【拓展延伸】,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2)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当中既有文化精华,又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四【真题剖析】,1、(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B.C.D.,C,2、(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B.C.D.,B,3、(2011高考天津卷)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4、(2011高考山东卷37)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答案】(6)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始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2011高考文综上海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80个项目。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8分),(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海南的历史和海南人民的情感。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内涵,精神力量和持续发展力(4分)(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海南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层级,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4分),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误区3: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误区4: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误区2: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误区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误区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误区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注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误区7: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三【拓展延伸】,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2)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当中既有文化精华,又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高考真题体验,1(2010年高考天津卷)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解析:此题的审题重点在于明确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当务之急”是什么,ABC三项都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但面对文化传承状况堪忧的现状,首先要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C项符合题意,入选。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只能导致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更快地消失,所以D项错误。答案:C,2(2010年高考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广东省的四大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A项符合题意;任何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性,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独立形成,中华文化也并不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B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BC D【解析】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共性,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当选。因此选C。【答案】C,(2010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BC D【解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错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片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当选。因此答案为B。【答案】B,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1)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来”?(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来。,

    注意事项

    本文(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