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

    • 资源ID:5259593       资源大小:5.83M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穴位小儿推拿手法儿科常见病的推治,1,2,3,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概述,一,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在明代后期开始兴起,在理论、诊断治疗、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形成独立体系,以小儿按摩经的问世为标志。推拿本专指小儿按摩,但是从明代起,推拿广泛地取代了按摩的概念。清代小儿推拿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注重手法操作,强调手法的平稳着实,轻快柔和,强调施术时要灵活熟练、运用自如,方能“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功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二,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概述,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1.经济简便2.易于掌握3.安全可靠4.疗效显著,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二、小儿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2.禁忌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1.环境2.医者3.患儿姿势4.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5.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腰背6.手法轻而柔和7.推拿介质(润滑剂)8.每日一次9.避风寒,三,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概述,由于小儿在生理上机体娇嫩,发育迅速;病理上多外感六淫邪气,少七情内伤,且发病迅速,变化较快。所以,在穴位选择和手法操作方面,都有与成人不相同的地方。穴位的选择方面:除选用与成人相同的常用经穴、经外奇穴之外,还有许多特定穴。这些穴位呈点、线、面状,多分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这给手法治疗带来很多方便,乐于为小儿所接受。比如在严寒的冬天,可在患儿头面及两手部穴位进行操作,避免脱衣的不便和感受寒凉的刺激。,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手法操作的特点:其手法特别强调补泻。在操作上,一般分补、泻和平补平泻三种手法的补泻主要与手法的轻重、操作的速度、方向有关。一般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为补;反之,用力重、速度快、逆经方向为泻;用力大小和手法的速度介于补泻之间,往返方向操作为平补平泻。另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之说。,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在按摩时,为减轻摩擦,避免皮肤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常采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姜汁、葱汁、红花油等。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当然,在治疗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灵活掌握。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年龄的大小,在按摩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的,按摩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而且,对于每个具体手法的操作时间或次数,也有区别。一般以揉、摩、推等法为长而次数多;以按、拿、掐、捏等法为短而次数少。,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五经穴】,【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 食指(桡侧缘)中指 无名指 小指(心侧缘)脾土 肝木(大肠经)心火 肺金 肾水(小肠经)【操作】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到3次。【运用】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常用穴(部)位,【前臂三穴】,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到次。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到次。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到次。,常用穴(部)位,【门穴】,天门: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启经穴,启迪智力,外感头痛。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00到300次。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次;揉100次。箕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100到300次。,常用穴(部)位,【横纹穴】,大横纹:掌后横纹,中间称总筋,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胸闷、喘嗽等。用双拇指自总筋向阴阳池分推,称为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两旁向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50次。四横纹: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主治:食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气喘,口唇破裂。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5次,推次。小横纹: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主治口唇破裂,口疮,腹胀,发热,烦躁等。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5次,推次。,常用穴(部)位,常用穴(部)位,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分布图,常用穴(部)位,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分布图,常用穴(部)位,正面穴位图,常用穴(部)位,背面穴位图,常用穴(部)位,头面颈部穴位分布图,1,2,3,常例手法,基本手法,复式操作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用拇指操作时,依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用示、中二指操作时,依靠肘关节的伸屈运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50次。直推法操作时要有节奏,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直推法要求直线操作,不可歪斜扭曲。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操作,如推大肠、推小肠、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七节骨、推脊等。其治疗作用常取决于应用腧穴的特性,且在某些腧穴上推动的方向还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腧穴而定。,小儿推拿基本手法,2旋推法:用拇指的指纹面在腧穴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单向环旋推动。其频率较直推法缓慢,约为每分钟200次。旋推法操作时腕、肘关节要放松,仅用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推动。旋推法在体表操作,不要求带动皮下组织,用力大小介于指揉和指摩之间。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面状穴操作。与直推法相对而言多作为补法应用,如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等。,【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3分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既可作直线移动又可作弧形移动。前者操作时速度宜快,幅度较小,约为每分钟250300次。后者操作时速度稍慢,幅度较大,约为每分钟200次。分推法轻快柔和,能分利气血,多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阴阳穴,-如分推头阴阳(坎宫)、分推手阴阳(大横纹)、分推胸阴阳(膻中)、分推腹阴阳(腹)、分推背阴阳(肺俞)等。,【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4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起皱。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小儿按摩经: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小儿推拿基本手法,【运法】,在腧穴上作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缓慢轻柔的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手法,称为运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纹面在腧穴上,作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推动。本法实为推法的变化运用,故又称为运推法。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1运法仅在体表操作,不带动皮下组织。2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太阳等。具有宽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等功效。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按法】,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指按法 掌按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摩法】,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频率约为每分钟120次。2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3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摩法】,【注意事项】1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摩动。2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临床应用】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腹为平补平泻。,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掐法】,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掐法】,【注意事项】1掐前需取准腧穴,逐渐用力,深透为止。2注意不要掐破皮肤,小儿皮肤娇嫩,可在掐刺部位盖一薄布。3垂直方向掐刺,不要抠动和滑动。4操作次数一般45次即可,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使用。5掐后常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临床应用】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以指甲缘为着力点,刺激集中而尖锐,有以指代针之意多用于头面部和手足部位,以救治小儿急症,具有开窍镇静醒神的功效,如掐水沟、掐老龙等。,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2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揉法】,【注意事项】1.揉法操作时着力点要吸定,不要在皮肤上摩擦和移动。2.拇指揉法操作时仅依靠拇指掌指关节作环旋运动,其他指揉法操作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着力部位作环旋运动。3动作均匀连续,协调而有节奏。【临床应用】揉法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柔和而舒适。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动作深沉,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点”状穴或经穴,也可根据需要采取二指并揉或三指并揉,如揉中脘、外劳宫,二指揉二扇门、背俞穴,三指揉脐与天枢穴。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常用于“面”状穴,如掌揉“腹”穴等。,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挤捏法】,用双手拇指和示指在选定的部位或腧穴上作挤捏动作,直至皮肤变为紫红色,称为挤捏法。【操作方法】用双手拇、示二指在选定的腧穴或部位上,固定捏住,然后再使两手拇、示指一起用力向里挤,再放松,反复挤捏放松,直至皮肤变为红色或紫红色,甚至变为紫黑色。,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挤捏法】,【注意事项】1两手相距约1 cm左右再向里挤捏。2两手捏住的皮肤要着实,动作要灵活。3避免剧痛,不要将皮肤挤破。4本法刺激较重,有一定痛苦,一般放在最后操作,并施以揉法缓解疼痛。【临床应用】挤捏法属重刺激,具有散发郁热的功效,用于治疗中暑、痧证和痰食郁结之证均有明显效果。如挤担天突、挤捏肺俞等。,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捏脊法】,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捏脊法专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腑、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肘后救卒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法正位手势,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捻法】,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开天门,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一般做30-50次。具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头痛、感冒、头晕、夜啼、失眠等,推坎宫,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一般做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主治:外感头痛、发热、目赤痛、惊风、近视等。,运太阳,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一般做30-50次,具有解表明目止头痛的作用。主治头痛、头晕、感冒、发热、目赤痛等。,掐总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操作3-5次,具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主治: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牙痛等。,分阴阳,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具有平衡阴阴,调和气血,行滞消食,行痰散结的作用。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等。合阴阳多用于胸闷、喘嗽。,拿肩井,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复式操作法,【黄蜂入洞】,【位置】两鼻孔即是此穴。【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次。【作用】宣肺气,通鼻窍【主治】鼻塞不通,发热无汗,复式操作法,【按弦走搓摩】,【位置】两腋下胁肋处。【操作方法】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作用】理气化痰【主治】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复式操作法,【运水入土】,【位置】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次。【作用】健脾助运,润燥通便【主治】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复式操作法,【运土入水】,【位置】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次。【作用】利尿,清湿热,补肾水【主治】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复式操作法,【水底捞明月】,【位置】内劳宫周围。【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作用】清热凉血,宁心除烦【主治】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儿科常见病推治,【感冒】,(一)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儿科常见病推治,【感冒】,(二)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黄,脉浮数。治疗原则:清热解表。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一)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二)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三)湿热泻: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四)脾虚泻:主要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儿科常见病推治,【疳积】,(一)积滞伤脾:主要症状: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略紫。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儿科常见病推治,【疳积】,(二)脾胃虚弱: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另一侧的疾病。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门、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

    注意事项

    本文(小儿推拿(手法学).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