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外国经济史第三章.ppt

    • 资源ID:5254912       资源大小:331.49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国经济史第三章.ppt

    第三章 英国的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命的假说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特征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第一节 有关工业革命的假说 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奇波拉曾写道:“从1780年到1850年,在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一场史无前例的、意义深远的革命改变了英格兰面貌。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那么,这场革命是否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为何率先在英国发生?它又是如何开始的呢?,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第一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它的结构是在有限的生产函数内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前牛顿时代的科学技术和前牛顿时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态度为基础的。第二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起飞的前提条件最初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西欧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国家中,英国由于地理、自然资源、贸易机会、社会和政治结构的优势,而成为第一个充分发展起起飞前提的国家。但现代史更一般的情形是,前提条件不是自发从内部产生的,而是由较先进社会的外部入侵产生的。这些入侵直接或间接动摇了传统社会的根基,开始或加速了后者的解体;但这些入侵也推动了这样的思想和感情,这些思想和感情引起了在旧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社会以替代传统社会的过程(如中国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特征的晚清洋务运动)。在政治方面,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是这一阶段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且差不多普遍是起飞的一个,必要条件。这种中央集权国家以带有新民族主义色彩的联盟为基础,反对传统的地区性地主集团、殖民政权,或者两者都反对。第三阶段,起飞阶段:是稳定增长的阻碍和阻力得以最终克服的时期。促进经济进步的力量扩大了并开始支配整个社会。增长成为正常状态。在起飞阶段,新兴工业迅速扩张,其所带来的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被再投资于新工厂。新技术不仅在工业也在农业中扩散开来。罗斯托对各国起飞阶段的分期是:英国(1783年后的20年);法国和美国(1860年的前几十年);德国(1850-1875年);日本(19世纪后25年);俄国和加拿大(1914年前的20多年间);中国和印度(20世纪50年代)。,第四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经济展现出超越曾推动它起飞的初始工业的能力,以及在非常广泛的资源范围内(如果不是全部资源范围的话)吸收和有效地采用(当时条件下)现代技术的最先进成果的能力。在这样一个阶段,一个经济显示出其拥有技术能力和企业家才能来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任何东西,而不是生产一切东西。第五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此时,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正是在这一阶段,西方社会通过政治程序选择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福利国家的出现就是社会超越技术成熟的表现。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如果消费者主权占优势,则资源越来越倾向于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化服务的普及。,传统的工业革命学说:阿诺德汤因比的“突变论”汤因比的工业革命学说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传统工业革命的观点。这一学说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性的剧烈的大变动”,一次“普遍的工业化”。其着眼点放在机器的发明上。对传统工业革命学说的挑战:克拉潘等人的“渐进论”20世纪20、30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崛起。例如:A.“一场革命进行150年之久,在此以前至少还有150年的准备期,看来,确实需要提炼出一个新的名词。”希顿:“工业革命”B.“16世纪与17世纪工商业制度结构中业已出现实质性变化:行会消匿,商业公司开始更新,新的工业组织开始产生。”昂温:16-17世纪工业组织 C.“工业革命只属经济发展的常规现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发明家和实业家。以往人们所说的工业革命无非是一个最重大的发明时代,谈不上对历史产生中断的作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第二节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顾准曾在他的顾准文集里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有了市民阶级,并不必然从中产生出资本主义来。”从这一命题出发,他列举了向资本主义进军过程中“市民阶级”(Burgher,法文Burgeois,即布尔乔亚)的落伍者:意大利诸商业城邦和商业共和国;汉堡、不莱梅和卢卑克等北欧商业城邦组成的汉萨同盟;西班牙诸城市公社。这自然引发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换言之,英国具备了哪些起飞的前提条件,使它能脱颖而出?(多因素分析、国内与国外因素相结合的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认识:“如果没有煤和殖民地,旧生态体制的局限会迫使不列颠人把越来越多的土地用于食物的生产,从而进一步减少工业生产的资源,使工业革命的任何希望破灭,就像19世纪中国的遭遇一样。”罗伯特马克斯 戴维兰德斯则认为,“如同食品一样,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且,应该记住,煤炭与蒸汽的结合并不是18世纪欧洲经济中所利用的无机动力的惟一来源。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前几十年中,水车在英国工业所使用的动力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尽管其重要性不断下降。”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第310页,农业革命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石。英国的农业革命是从传统农业即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亦即向资本主义大农业的转变过程。它比其他欧洲国家来得都要早。其主要内容是改造传统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包括:第一,改造传统的土地关系,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使土地成为私产,可以资本的形式投入市场。第二,改造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建立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农场经济。第三,将大批附着于土地之上的农民“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为工业提供劳动力的工资劳动者。,英国传统土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庄园的土地所有制与农民的小土地占有制相结合。英国史学家亚伦于1991年提出了“领主的农业革命”和“自耕农的农业革命”两个概念,以区别所有权与占有权的变革的不同性质。在他看来,英国的农民阶级在农业革命中不只是被动消灭,而是积极地参与这场奠基性的大变革。这两个层次的土地关系变革产生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农业的农村经济实体:家庭农场与资本主义农场。家庭农场在农业革命时期构成英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基本单位,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所取代。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所使用的劳动力的性质上: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家庭(非工资)劳动力,资本主义农场则完全使用工资劳动力;家庭劳动力产生的劳动价值融合在家庭经济中,而工资劳动力的劳动价值被资本家所剥削。,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它为英国资产阶级的工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自由”出卖自身劳动力的产业工人。第二,它催生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阶级。第三,它为国内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以及市场需求。第四,在对土地的大量掠夺中,大量财富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成为可能。第五,在英国的工业化能吸收大量的国内劳动力之前,越来越多的被农业资本主义剥夺了土地的人口在某种程度上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剩余人口,此类情况在像法国这样的农民社会从未有过。因此,国内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英国的)殖民运动(埃伦伍德:资本的帝国),除了国内的“圈地运动”外,海外的殖民活动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另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A.对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等国的海盗行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B.因乌得勒支条约而获得的、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奴的垄断特权(长达30年),为英国赚得了丰厚的利润。C.通过对葡、西、荷、法的一系列殖民争霸战争,攫取了大量的殖民地领土(在顾准看来,在英国,每一次战争都是财神的胜利,最后是产业革命),为英国的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正因如此,伍德指出,“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殖民地在能够赚取高额利润的英国国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以及奴隶在生产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的商品如烟草和糖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否认,以棉纺织品生产为基础的国内工业化同样也要依赖于来自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当然,也来自美国南部蓄奴州)的主要是由奴隶生产出来的棉花”(注:马克斯也强调了殖民地对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埃伦伍德:资本的帝国,D.海外殖民地在英国挫败拿破仑实施的“大陆封锁体系”活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大陆封锁体系:由拿破仑一世制定并实施的针对英国的外交策略,它不仅是一个要摧毁英国出口贸易的策略,也是一个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大陆经济的谋划。但最终该体系失败了。尽管英国同欧洲大陆的贸易大为减少,但因为英国人控制着海洋,因此,这一损失在别处得到了弥补。对拉美的出口从1805年的三十万英镑上升到1809年的六百三十万英镑。“海外世界的存在挫败了大陆封锁体系”。另一方面,英国垄断了糖、烟草以及其他海外商品的销售,而人们宁愿同英国人进行秘密交易,也不愿过着没有这些东西的日子。“美洲的诱惑力摧毁了大陆封锁体系”。E.东方的殖民地印度对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有着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它为东印度公司(商业帝国)和后来的英帝国(领土帝国)提供了一个入侵东方市场和领土的大本营。第二,英国在印度推行的“逆工业化”政策,在击垮印度本土棉纺织业的同时,为英国廉价的棉纺织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三,英国在印度的鸦片种植,成为逆转中英贸易和资金流向的重要商品,它不但改善了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收支,更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裕的来自中国的白银资本。,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后果是,贸易航线从地中海转到了大西洋。它在削弱了传统的意大利商业强国和欧洲大陆的汉萨同盟的同时,则为英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作为海岛国家,英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这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一,优良的港口;第二,避免陷入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的连年战争;第三,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其生存的根本;第四,为保证贸易安全,优先发展海军而不是陆军、重视海权而不是陆权,成为英国的立国之策;,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光荣革命”),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前提。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中指出,“不管怎样,经过严密的考察表明,在现代历史研究中,要把经济和政治,即把工业革命(或工业化)和社会的其他组织结构和制度分割开来则是不可能的。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1780年左右这一革命已引人注目),是由于英国社会具有某些政治特点1815年以后的事实继续证明,无论在英国或其他地方,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后果也总是不可分割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第一,废除了王室的征税权和垄断权,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使经济活动形成了稳定的心理预期。第二,新确立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推进的“议会圈地”,在推进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三,通过打破封建王权的权威,英国的议会随之确立了现代政府的权威,从而为从传统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做了制度上的准备,扫清了改革的各项障碍。第四,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最大的功绩就是推翻了一个由封建贵族和僧侣统治一切的封闭的封建专制国家,建立了一个开放体制的资产阶级政府。新政府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将国家权力运用于经济目的,为经济起飞提供强有力的发射架。对内,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直接干预经济,培育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环境。对外,“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保护贸易的措施:一是针对竞争力强的印度棉纺织品制定的保护性关税;二是为保护本国毛纺织业而推出的羊毛出口禁令,打击了佛兰德斯的毛纺业;三是打击荷兰的海上霸权,通过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1651年颁布,1659和1665年两次修改),并由此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至1700年,英国已有了这样一个政府,“(她)已准备好使所有的外交政策都服从于经济目的,其战争目标也是商业性的”,她的外交政策的“成形”受到了来自生产商的压力的影响。航海条例(1651年10月):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B.后又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理论学说上就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外交政策上就是同葡萄牙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第四点相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与推进离不开英国政府的有力推动。除了上述政策措施,还包括英国政府制定法规,保护包括专利权在内的财产所有权;直接出资,奖励新技术的发明(如经度仪的发明);国会制定开凿和疏浚运河的计划,等等。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经济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变迁。顾准认为,“资本主义并不纯粹是一种经济现象,它也是一种法权体系。”这显然有别于中国皇权社会中的法刑体系。与法权体系相结合的是国家的商业本位,在给予商人以一定的财富和地位的同时,也达到满足国库之需的目的,这是一个双赢的秩序。与重商主义同等重要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的“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在打击英国对手的实体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自由贸易是19世纪处于全球霸权顶峰时期的英帝国的意识形态咒语。”(马克斯),新教精神为英国工业革命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新教精神成为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抗衡封建权威的武器。新教在欧洲大陆要么成为被法国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迫害的对象,要么沦为德意志各诸侯公国封建君主的政治权力斗争的工具。唯有在英国,特别是在亨利八世时,它才真正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尽管法律和教规断绝了新教徒的仕途,但给他们留下了在工商业活动中寻求发展的机会。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予以了深刻揭示。顾准也认为,“清教徒精神,确实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动力。”在他看来,这种精神,并不仅仅是“节约”和“忍欲”,还要加上:A.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航海是必要的,生命是其次的”;B.“上帝的选民”的意识,即崇尚个人才能,力主个人权利神圣的“极端个人主义”,它支持了美洲的拓荒者(frontier fathers),支持了克伦威尔的革命,形成了商业事务中的骑士精神。,科学技术以及合理的经营知识的继承和创新。表现在:第一,英国继承了古代、文艺复兴以及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合理的经营知识,并在某些领域有所发展,如棉纺和毛纺业。第二,欧洲大陆的宗教冲突和宗教战争,为英国带来了大量的金融和技术等人才。第三,科学团体的成立以及在它们鼓励下的技术创新。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其章程明确规定“皇家学会的任务和宗旨是增进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和一切有用的技艺,制造业、机械作业、引擎和用实验从事发明,试图恢复现在失传的这类可用的技艺和发明。”皇家学会的成立,带动了各种科学团体的产生。1751年,皇家学会悬赏50英镑给予“发明一部最好的,能同时纺6根棉线、亚麻线或黄麻线,而只需一人照管的机器”。1754年,英国“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继续鼓励此类发明。主要西方国家科学院成立的时间:英国:1660;美国:1863;瑞典:1739;俄罗斯:1724;波兰:1952;荷兰:1808;日本:1879;德国:1652;法国:1666,三层式社会结构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社会环境和主体力量(工资劳动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谈到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构成上有”三大骨架“,即三大主要对抗阶级: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和工资劳动者。三大对抗阶级的区别是:A.土地贵族:垄断土地所有权,除自己经营少量土地外,绝大多数土地租给农场主经营,自己坐收地租。B.工资劳动者:靠出卖劳力维持家庭生计。C.“中间阶级”: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按契约雇佣劳动力来使用其生产资料,并将产品价值与工资之间的差额占为己有。英国的情况是:17-18世纪的英国社会已不是西欧大陆上尚存的“两层式”(土地贵族与依附农民为主体)社会,而是较早地发展成为一种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丁建弘,近代金融制度的建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直接支持。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英国工业革命的启示:第一,工业革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历史地说,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必然性,但在何时、何地发生,却是历史事件凑合在一起的结果。第三,它只能发生于出现了这样的凑合事件的国家内部,然后传播到其他国家。第四,自英国工业革命后,因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条件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工业化”:法国型、德日型、美加澳新型、沙俄型,以及印度埃及土耳其中国型,等等。到20世纪后,就不再是纯粹接受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成为一个更广泛的“现代化”问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以及新兴国家的现代化样式。第五,认为任何国家都会产生出资本主义的想法是荒唐的。第六,曾领先于世界经济的中国和印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兴中会会员 谢赞,第三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特征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A.工业革命与工业化的区分 从长时段来看,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指经济技术的变革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业化则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从国别来看,真正称得上是工业革命主角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德国和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的美国。而工业化则指工业革命逐渐由原发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的过程。,B.工业革命或工业化的核心内容 第一,机器和新技术的发明(三类):第一类是以机器替代人的技能和努力。第二类用无生命的动力资源替代有生命的动力资源,特别是,引入了能够将热转化为功的发动机。第三类是大量使用新的并且更加丰富的原材料,特别是,用矿物资源替代动植物资源。第二,工厂制度的确立 C.进程:以使用机器和“原始工厂”的出现为开端,以制造机器和“现代工厂”的普及为终结;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变革,逐渐向其他轻工业发展,最后深入到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形成英国特色的工业结构和分布体系。具体来看:,第一,纺织业与“原始工厂”的出现。17世纪到18世纪初,英国毛纺织工业中率先出现“原始工厂”。与家庭工场和“现代工厂”相比,其特性体现在:首先,它是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的经济实体,这类工厂主多为包买商;其次,工厂使用半机械的机器,但手工劳动仍占主导;最后,形成初具规模的工厂制度,雇佣工人达数百人。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全民工业”。它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为后来的棉纺织业创造了条件。17世纪初,英国棉纺织业出现,它一方面面临传统的毛纺织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印度棉织品的强力竞争。国内外压力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具体体现为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原始工厂”的出现: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1760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一方面使它在与家庭工场的竞争中占优,另一方面也促成了新型工人阶级的产生。另外,也强化了海外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第二,动力的应用与现代工厂的普及。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785年,克朗普顿发明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由水车带动的自动织布机 1785年,阿克莱特的专利权过期后,现代工厂普及到整个纺织工业。这些工厂在结构上已经具有现代工厂的基本特征:一是工厂资金相对集中,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相对雄厚;二是机械化程度处在发展阶段,资本构成中机器所占比例虽还不高,但却不小;三是工厂规模逐渐扩大。第三,动力的进一步发明和应用蒸汽机的改进和完善。背景:英国煤炭业的发展蒸汽机出现(前身是纽卡门气压机)影响 采矿业和冶金业现代化 纺织业动力现代化 英国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瓦特,第四,英国工业化的国内扩展: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标志着英国工业化的真正完成。a.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用机器制造机器成了工业化的核心,成为机器大工业真正能取代工场手工业的关键环节。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出口禁令,很快成为机器出口大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化的国际扩散。b.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突破性进展,它是从解决煤炭运输开始的 发展阶段:开凿运河建造汽轮修建公路和铁路 特征:蒸汽动力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影响:内河航运、跨洋航运以及路上铁路运输,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30-50年代的 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使英国建立起了以棉纺织业占优 势的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的大工业体系。到19世纪中叶,新的工业结构和工业分布体系已然成型:生产消费资料的地区 兰开夏棉纺织工业区 西约克工业区 生产生产资料的地区 南威尔士滨海和谷地 中苏格兰西部 伯明翰 南斯塔福德煤田 西米德兰 设菲尔德区,第四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物质化后果:生产力的提高与经济结构的转变 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与劳动产品的丰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共产党宣言,经济增长成为现代与过去所有时期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特点。自我持续的、长期来看不可逆转的经济增长出现,并跨越了“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和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工业经济中心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前工业革命时期: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是英国工业集中的地区。伦敦在1700年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口大都市(但也只有区区50万人)。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工业中心不断北移,曼彻斯特、伯明翰、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迅速崛起。其中,曼彻斯特、兰开夏成为纺织业中心,格拉斯哥成了炼铁和机器制造业的中心。许多工业城市出现了人口迅速扩容的趋势。,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发生变化,无论是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还是从农业所创产值的比例来看,英国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支出水平和支出结构的变化。农业文明时代的“生产-消费合一”(自产自销模式)的状况被打破。在工业化时代,生产和消费两个链条彻底断裂,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在此基础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凝聚成资本,开始了一个资本迅速集中与膨胀的过程。,深层变革:制度化形态和社会意识的改变 工业革命巩固了英国自15-16世纪以来所建立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前以农业为主导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组织体制,开始让位于以工业为主导的、以现代工厂为基础的经济组织体制。工业革命引发了英国传统社会阶级关系的彻底变革。一个以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形态建立起来。工业革命造成了英国的传统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僵化保守、等级观念、安土重迁、教权崇拜等农业文明的意识形态不断弱化;科学、理性、参与、创造性与个人成就感等工业文明的新追求成为时尚。表现在:,A.科学与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牛顿和阿特莱特被封为爵士。如果说,在工业革命初期,许多技术发明还是工匠们“经验主义”的成功的话,那么,在工业革命后期,科学已开始显示出其力量。B.投身技术发明,投资办厂,追求财富与荣誉,成为英国社会的主要价值取向。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适应现代工厂制度的工作纪律、社会规范、伦理规范逐步建立起来。,扩张与扩散: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扩张 工业革命奠定了英国头等工业强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以往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平衡,“世界工场”的地位被确立起来。英国不仅利用商品和资本进行海外扩张,而且借助由工业革命所武装起来的军事力量开展殖民战争和殖民征服。扩散 通过机器出口、海外殖民、技术交流,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成果逐渐扩散到主要的西方国家,为后者追赶型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基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雁型模式”即将出现。,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经济史第三章.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