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冷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实例.ppt

    • 资源ID:5242488       资源大小:5.93MB        全文页数:3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冷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实例.ppt

    冷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实例,主编,内容一冷冲模的设计步骤内容二模具新材料项目一冲裁-成形复合模设计项目二翻孔-冲裁复合模具设计项目三冲裁复合模具设计项目一设计实例项目二大圆弧校正弯曲模设计项目一冲裁-弯曲-翻边级进模设计项目二级进模其他常用机构,Z0.eps,内容一冷冲模的设计步骤,一、冷冲模设计步骤,一、冷冲模设计步骤,1.分析制件工艺性,制订工艺方案2.相关工艺计算3.模具结构设计4.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一、冷冲模设计步骤,图0-1模具的生产流程,1.分析制件工艺性,制订工艺方案,2.相关工艺计算,3.模具结构设计,4.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内容二模具新材料,一、模具常用材料二、常用工作零件的材料及其特性,一、模具常用材料,1)优秀的耐磨性。2)高抗压强度。3)高抗冲击性和韧性。4)高疲劳强度。,一、模具常用材料,表0-1常用模具材料,一、模具常用材料,表0-1常用模具材料,1)优秀的耐磨性。,2)高抗压强度。,3)高抗冲击性和韧性。,4)高疲劳强度。,表0-2合金元素的作用,表0-3制件加工数量与所用工作零件材料的关系,二、常用工作零件的材料及其特性,(一)国内材料1.硬质合金2.钢结硬质合金3.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4.GD钢1.D22.SKD系列1.TiCN涂覆凸模2.WPC处理凸模3.HW涂覆处理凸模,(一)国内材料,1.硬质合金,表0-4硬质合金作为冷作模具用材料的一些特点,2.钢结硬质合金,3.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4.GD钢,1.D2,2.SKD系列,表0-5SKD系列的参数对比,表0-6以SKD11为基准的纵弯曲、抗弯强度、耐磨性的对比值,1.TiCN涂覆凸模,2.WPC处理凸模,3.HW涂覆处理凸模,图0-2TiCN涂覆和HW涂覆处理涂层的对比,3.HW涂覆处理凸模,Z1.eps,项目一冲裁-成形复合模设计,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及确定模具结构内容三相关工艺计算内容四工作零件设计,项目一冲裁-成形复合模设计,图1-1制件零件图,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一、制件工艺性要求二、制件的工艺分析,一、制件工艺性要求,表1-1冲裁件圆角半径R的最小值,一、制件工艺性要求,图1-2冲裁件尺寸工艺性,一、制件工艺性要求,表1-2钢材制件一般冲孔模可以冲压的最小孔径,表1-3一般冲裁件剪断面的表面粗糙度值,二、制件的工艺分析,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及确定模具结构,一、制定冲压工艺方案二、复合模的概念与分类三、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的性能比较四、复合模工作零件的位置关系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一、制定冲压工艺方案,表1-4带凸缘件第一次拉深的许可相对高度/,表1-4带凸缘件第一次拉深的许可相对高度/,一、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图1-3复合模工序零件图,二、复合模的概念与分类,表1-5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的比较,二、复合模的概念与分类,图1-4正装、倒装复合模的结构比较1下模座2、9销钉3、10、22、24螺钉4凹模垫板5弹性元件6凸模7卸料板8上模座11凸凹模固定板12垫板13、模柄14推杆15卸料螺钉16推件块17凸凹模18挡料销19导套20卸料块21凹模23导柱,二、复合模的概念与分类,图1-4b正装、倒装复合模的结构比较1下模座2、7、16销钉3、8、17螺钉4压板螺钉5凸凹模6导柱9导套10卸料块11上模座(带模柄)12打杆13推板14推杆15凸模18垫板19凸模固定板20、凹模21卸料板22凸凹模固定板23卸料螺钉24弹簧25柱塞,三、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的性能比较,表1-6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的比较,三、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的性能比较,图1-5最终的工作零件的配合关系1退料芯 2凸凹模(冲孔凹模-拉深凸模)3落料凸模4冲孔凸模5拉深凹模6落料凹模,四、复合模工作零件的位置关系,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6导料销(活动式),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7导料板,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8侧压装置,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9挡料销,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0始用挡料销,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1卸料螺钉的设置形式1模座2垫板3固定板4卸料螺钉5卸料板6凸凹模,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表1-7卸料螺钉的尺寸(单位:mm),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2刚性推件(顶件)装置1模柄2打杆3上模座4推板5垫板6连接推杆7拆分式卸料块8冲孔凸模9落料凹模,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3复合模推件装置的工作原理1限位螺钉2打料横梁3打杆4推板5连接推杆6卸料块,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4弹压式推件装置1推件块2连接推杆3推板4橡胶垫,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5卸料块(推件块)的形式,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6极点位置1凹模2顶料板3推杆,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7常见推板的形状,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8推杆(打杆),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19模具卸料结构图,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20退料芯,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21滑动导向装置及相关安装尺寸1上模座2导套3螺钉4导柱5下模座6压板,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22滚珠导向装置1上模座2螺钉3滚珠保持架及滚珠4导套5导柱6下模座,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23吊装结构,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图1-24常见的模柄形式,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表1-8模座的结构及加工尺寸,五、复合模具的结构形式,表1-8模座的结构及加工尺寸,内容三相关工艺计算,一、计算零件毛坯尺寸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一、计算零件毛坯尺寸,图1-25拉深件毛坯计算示意图,一、计算零件毛坯尺寸,表1-9带凸缘圆筒形拉深件毛坯的计算过程,一、计算零件毛坯尺寸,表1-9带凸缘圆筒形拉深件毛坯的计算过程,表1-10凸包形式和尺寸,一、计算零件毛坯尺寸,表1-11平板毛坯局部压凸包时的许用成形高度,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表1-12低碳钢的搭边a和的数值,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26排样图,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27对排落料排样图,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28复合模排样图,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29排样图,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30步距与有效面积示意图,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31制件及排样简图,二、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图1-32复合模材料利用率计算示意图,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图1-33 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示意图,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表1-13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制件为钢件),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图1-34模具卸料、出料结构,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表1-14复合模模具冲压力的计算,三、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表1-15压力机相关参数与后续部分工艺计算的联系,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内容四工作零件设计,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三、确定拉深凹模的尺寸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五、设计模具凸凹模六、选择弹性元件七、一般冲裁模总体结构的尺寸关系2.配合关系八、模具结构,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图1-35一般冲裁模的结构1凹模2卸料板3凸模4凸模固定板5垫板6销钉7螺钉8模柄9上模座10导套11导柱12下模座13销钉14固定导料销15挡料销16板料17螺钉,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图1-36冲裁间隙,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表1-16冲裁变形过程,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图1-37冲裁件断面的特征区,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图1-38间隙过大时的冲裁断面,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图1-39间隙过小时的冲裁断面,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表1-17汽车、拖拉机等行业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部分)(单位:mm),表1-17汽车、拖拉机等行业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部分)(单位:mm),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表1-18电子、仪表、精密机械等行业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部分)(单位:mm),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表1-19计算的刃口尺寸基本步骤,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表1-20磨损系数x(单位:mm),表1-21汽车、拖拉机等行业简单形状制件凸模、凹模的制造偏差(部分)(单位:mm),一、冲裁工序刃口尺寸计算,表1-22电器仪表等行业圆形制件凸、凹模制造偏差(部分)(单位:mm),表1-23刃口尺寸,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表1-24冲裁凹模的刃口形式及主要参数,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图1-40凹模结构与落料方式a)直壁式凹模刃口b)斜壁式凹模刃口,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表1-25凹模刃口周边长度修正系数,表1-26螺钉直径选用,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图1-41常见凹模板固定形式,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图1-42凹模轮廓尺寸示意图,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表1-27凹模壁厚c,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表1-28螺纹孔、销钉孔及刃口边的最小距离(淬火件)(单位:mm),二、确定落料凹模尺寸,表1-29落料凹模零件结构图,三、确定拉深凹模的尺寸,三、确定拉深凹模的尺寸,表1-30圆筒形件的拉深间隙Z,三、确定拉深凹模的尺寸,表1-31首次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表1-32拉深凸模与凹模的工作尺寸,三、确定拉深凹模的尺寸,表1-33 圆形拉深模凸模、凹模的制造公差(单位:mm),三、确定拉深凹模的尺寸,表1-34模具凹模零件结构图,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图1-43凸模常见结构样式a)台阶式b)台阶上转式c)组合台阶式d)保护套式e)胶卷式,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图1-44凸模的长度尺寸,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1T45.TIF,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图1-46冲孔凸模配合关系1退料芯2凸凹模(冲孔凹模-拉深凸模)3冲孔凸模4拉深凹模5拉深凹模垫板(冲孔凸模固定板)6下模座,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表1-35模具凸模零件结构图,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表1-35模具凸模零件结构图,四、确定冲裁凸模的尺寸,图1-47落料凹模、冲孔凸模和凸凹模的工作关系(正装式)1冲孔凸模2落料凹模3卸料块4落料-冲孔凸凹模,五、设计模具凸凹模,表1-36倒装式复合模凸凹模的最小壁厚,五、设计模具凸凹模,表1-37模具凸模零件结构图,六、选择弹性元件,表1-38常见弹性元件及其应用,六、选择弹性元件,表1-38常见弹性元件及其应用,六、选择弹性元件,表1-39橡胶垫的常用计算公式,六、选择弹性元件,表1-40橡胶垫的计算步骤,六、选择弹性元件,表1-41橡胶垫尺寸计算公式,六、选择弹性元件,图1-48聚氨酯弹性体尺寸,七、一般冲裁模总体结构的尺寸关系,图1-49常用高度关系,2.配合关系,表1-42模具零见的常见配合关系,八、模具结构,图1-50模具结构图,八、模具结构,表1-43模具零件列表,八、模具结构,表1-43模具零件列表,项目二翻孔-冲裁复合模具设计,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及制订工艺方案内容三模具设计,项目二翻孔-冲裁复合模具设计,图1-51零件图及造型图,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及制订工艺方案,一、工艺分析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一、工艺分析,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图1-52三步工序图,内容三模具设计,一、落料冲孔复合模二、翻孔模三、落料模,一、落料冲孔复合模,图1-53翻孔尺寸关系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4翻孔相关尺寸计算,一、落料冲孔复合模,图1-54第一道工序零件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图1-55第一步工序排样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5第一套模具冲压力的计算,表1-46模具主要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7模具工作部分零件结构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7模具工作部分零件结构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图1-56弹性卸料结构,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8模具模架结构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9模具其他零件结构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表1-49模具其他零件结构图,一、落料冲孔复合模,图1-57整体模具结构尺寸关系1螺塞2弹簧3垫片4螺钉5套管6卸料板7凹模8卸料块9上模座10凸模11、15、16螺钉15打杆13模柄14打料组件17导套18导柱19凸凹模20下模座21托料板,一、落料冲孔复合模,图1-58倒装式翻孔模1打杆2上模座3凹模4凸模5卸料板6垫板7下模座,二、翻孔模,图1-59定位块及其与凸模的安装关系,二、翻孔模,图1-60弹性卸料组合结构,二、翻孔模,图1-61常用翻孔凸模的结构形式,二、翻孔模,表1-50翻孔凸模、凹模单面间隙(单位:mm),二、翻孔模,表1-51模具主要零件结构图,二、翻孔模,表1-51模具主要零件结构图,二、翻孔模,图1-62翻孔模结构示意图1下模座5导柱3定距组件4导套5卸料板6翻孔凹模7上模座8退料芯9、11、15、19螺钉10定位柱15模柄13螺塞14、18弹簧16翻孔凹模17限位板,三、落料模,图1-63落料模具结构图1下模座2、10螺塞3弹簧4凸模固定板5废料切刀6落料凹模7上模座8螺钉9模柄11螺钉15销钉13弹簧14退料芯15顶件板16落料凸模17垫片18螺钉19销钉20螺钉,三、落料模,图1-64废料切刀,项目三冲裁复合模具设计,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及制订工艺方案内容二模具结构设计,项目三冲裁复合模具设计,图1-65制件零件图,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及制订工艺方案,一、工艺分析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一、工艺分析,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内容二模具结构设计,一、排样及计算材料利用率二、计算冲压力及选用压力机三、确定模具压力中心四、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五、模具结构,一、排样及计算材料利用率,图1-66排样图1,一、排样及计算材料利用率,图1-67排样图2,二、计算冲压力及选用压力机,表1-52第一套模具冲压力的计算,三、确定模具压力中心,四、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表1-53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五、模具结构,图1-68模具结构图1、24模座2、11、15、16、23、25螺钉3弹簧4凸凹模固定板5卸料板6凹模7、22垫板8上模座9销钉10模柄12打杆13推板14推杆17凸模18凸模固定板19卸料块20定距销组合21凸凹模,五、模具结构,Z2.eps,项目一设计实例,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内容三相关工艺计算内容四模具结构设计,项目一设计实例,图2-1制件零件图,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一、弯曲概述二、制件弯曲工艺分析,一、弯曲概述,表2-1板料的常弯曲方式,一、弯曲概述,图2-2弯曲前后的网格对比,一、弯曲概述,图2-3板料弯曲区域的断面变化,一、弯曲概述,图2-4宽板弯曲后产生翘曲,一、弯曲概述,图2-5型材、管材弯曲后的剖面畸变,一、弯曲概述,图2-6主要质量问题,一、弯曲概述,图2-7板料的方向性,一、弯曲概述,图2-8弯曲中心角对/t值的影响,一、弯曲概述,表2-2常见材料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t),二、制件弯曲工艺分析,图2-9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二、制件弯曲工艺分析,图2-10弯曲件孔边距离,二、制件弯曲工艺分析,图2-11带工艺槽与工艺孔的弯曲件结构,二、制件弯曲工艺分析,图2-12增添连接带和定位工艺孔的弯曲件结构,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1)形状简单的制件可一次弯曲成形。2)需要多次弯曲的制件,先弯外角,后弯内角。3)尽量采用对称弯曲。,1)形状简单的制件可一次弯曲成形。,2)需要多次弯曲的制件,先弯外角,后弯内角。,3)尽量采用对称弯曲。,表2-3弯曲工序,3)尽量采用对称弯曲。,表2-3弯曲工序,3)尽量采用对称弯曲。,表2-3弯曲工序,3)尽量采用对称弯曲。,图2-13弯曲2零件工序图,3)尽量采用对称弯曲。,图2-14弯曲工序件简图,内容三相关工艺计算,一、计算弯曲力二、确定弯曲中性层的位置三、计算坯料长度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一、计算弯曲力,一、计算弯曲力,图2-15弯曲件,一、计算弯曲力,表2-4单位面积上的校正力(单位:MPa),一、计算弯曲力,图2-16U形件校正凸模的结构,一、计算弯曲力,一、计算弯曲力,二、确定弯曲中性层的位置,图2-17中性层的位置,二、确定弯曲中性层的位置,表2-5应变中性层位移系数的参考值,三、计算坯料长度,图2-18带圆角的弯曲制件,三、计算坯料长度,三、计算坯料长度,表2-6弯曲件展开长度辅助计算公式(r0.5t),表2-6弯曲件展开长度辅助计算公式(r0.5t),三、计算坯料长度,图2-19制件简图,三、计算坯料长度,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0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表2-7弯曲V形件的凹模深度和底部最小厚度h(单位:mm),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表2-8弯曲U形件的凹模深度(单位:mm),表2-9弯曲U形件凹模深度的增加值L(单位:mm),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表2-10U形件弯曲凸模、凹模的间隙系数C值,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1标注外形尺寸的U形件,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2标注内形尺寸的U形件,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3弯曲件形状与尺寸的变化情况,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4无底凹模与有底凹模的弯曲示意图,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表2-11不同弯曲方式的回弹趋势,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表2-12自由弯曲90时的平均回弹角,表2-13校正弯曲90时的平均回弹角,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5添加加强筋,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6克服回弹措施1,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7克服回弹措施2,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8克服回弹措施3,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图2-29克服回弹措施4,四、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表2-14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内容四模具结构设计,一、弯曲模结构的合理性二、弯曲模结构,一、弯曲模结构的合理性,图2-30弯曲制件的定位,二、弯曲模结构,图2-31U形件一次成形弯曲模,二、弯曲模结构,图2-32U形件两次成形弯曲模1凸模2定位板3凹模4顶板5下模座,二、弯曲模结构,图2-33U形件两次弯曲复合模1凸凹模2凹模3活动凸模4顶杆5下模座,二、弯曲模结构,图2-34组合凹模结构1垫板2销钉3凹模固定板4调整块5弯曲凹模6顶件板7定距块8螺钉9顶杆,二、弯曲模结构,图2-35定位示意图,二、弯曲模结构,表1-15模具零件结构图,二、弯曲模结构,图2-36弯曲模结构示意图,二、弯曲模结构,表2-16零件组成,项目二大圆弧校正弯曲模设计,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和相关工艺计算内容三模具结构设计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内容三拉深力、压边力的计算内容四工作零件设计内容五模具结构设计,项目二大圆弧校正弯曲模设计,图2-37弯曲制件零件图,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和相关工艺计算,一、弯曲工序二、计算弯曲力及选择压力机三、确定制件中性层四、计算制件坯料长度五、计算工作部分尺寸,一、弯曲工序,二、计算弯曲力及选择压力机,三、确定制件中性层,四、计算制件坯料长度,五、计算工作部分尺寸,内容三模具结构设计,图2-38模具结构图1模柄2上模座3弯曲凸模4凹模固定板5凹模6导柱7下模座8弹簧支承板9顶杆10顶件块11导套,内容三模具结构设计,Z3.eps,内容三模具结构设计,图3-1拉深件零件简图,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一、制件形状要求二、拉深件的圆角半径三、拉深件的公差四、制件工艺性分析,一、制件形状要求,图3-2拉深件冲孔尺寸,二、拉深件的圆角半径,三、拉深件的公差,四、制件工艺性分析,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一、计算毛坯尺寸二、计算拉深次数三、工艺方案的确定,一、计算毛坯尺寸,表3-1带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修边余量d(单位:mm),一、计算毛坯尺寸,图3-3带凸缘圆筒形拉深件毛坯尺寸的计算方法,一、计算毛坯尺寸,一、计算毛坯尺寸,图3-4素线重心到旋转轴的距离,一、计算毛坯尺寸,二、计算拉深次数,表3-2凸缘件第一次拉深的许可拉深系数(),表3-3凸缘件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许可拉深系数(),二、计算拉深次数,表3-4带凸缘圆筒件第一次拉深的相对高度许可值/,三、工艺方案的确定,图3-5工序图,内容三拉深力、压边力的计算,一、带凸缘圆筒件的拉深力二、压边力三、拉深压力机的选择,一、带凸缘圆筒件的拉深力,一、带凸缘圆筒件的拉深力,表3-5软钢板的值(=320450MPa),二、压边力,表3-6拉深时压边力的计算公式,表3-7单位压边力,三、拉深压力机的选择,内容四工作零件设计,一、拉深凸模、凹模尺寸二、落料凸模、凹模的刃口尺寸三、工作零件结构四、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一、拉深凸模、凹模尺寸,一、拉深凸模、凹模尺寸,表3-8首次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一、拉深凸模、凹模尺寸,表3-9不同材料制件的常用间隙值,表3-10圆筒形件拉深间隙值,二、落料凸模、凹模的刃口尺寸,三、工作零件结构,图3-6顺出件直壁凹模,三、工作零件结构,图3-7逆出件直壁凹模,三、工作零件结构,图3-8锥形凹模,表3-11拉深凸模排气孔的直径(单位:mm),四、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表3-12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四、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表3-12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内容五模具结构设计,图3-9拉深模结构示意图1下模座2导柱3弹簧4导套5上模座凸模6保持器盖板7固定卸料板8凸凹模9退料芯10弹簧11顶丝12、14、17、18、19限位柱15压边圈16定距组件20凹模固定板21落料凹模,内容五模具结构设计,Z4.eps,项目一冲裁-弯曲-翻边级进模设计,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及确定模具结构内容三相关工艺计算内容四模具结构设计内容五装配图和零件图,项目一冲裁-弯曲-翻边级进模设计,图4-1零件图,项目一冲裁-弯曲-翻边级进模设计,图4-1零件图(续),内容一分析制件工艺性,1)结构性。2)精度、表面粗糙度、毛刺。3)材料。,1)结构性。,2)精度、表面粗糙度、毛刺。,3)材料。,内容二制订工艺方案及确定模具结构,一、制件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二、级进模基础知识,一、制件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二、级进模基础知识,图4-2级进模的设计流程,二、级进模基础知识,表4-1设计前需要掌握的内容,内容三相关工艺计算,一、排样二、排样图的绘制方法三、材料利用率四、压力中心五、压力机的选择,一、排样,图4-3制件排样图1,一、排样,图4-4制件排样图2,二、排样图的绘制方法,图4-5制件排样图,三、材料利用率,表4-2级进模的搭边值(单位:mm),四、压力中心,表4-3压力中心的计算过程,四、压力中心,表4-3压力中心的计算过程,四、压力中心,图4-6制件压力中心计算示意图,五、压力机的选择,内容四模具结构设计,一、模架二、工作零件三、定位零件四、模板,一、模架,图4-7滚动导向部件示意图,二、工作零件,图4-8工作零件刃口形状示意图,二、工作零件,图4-9凹模外形尺寸,二、工作零件,图4-10凹模结构图,二、工作零件,图4-11凸模固定形式示意图a台阶式b铆接式c螺纹式d压板式e垫柱式f 楔块式g钢珠式h插销式 i铜焊接式j侧挤式,二、工作零件,图4-12整体凹模的固定形式,二、工作零件,图4-13镶套式凹模的固定形式,二、工作零件,图4-14各凸模的长度关系,二、工作零件,二、工作零件,表4-4凸模允许的最小相对直径,二、工作零件,二、工作零件,图4-15凸模防止废料上浮的措施,二、工作零件,表4-5 级进模常用工作零件,三、定位零件,图4-16侧刃的类型a)矩形侧刀b)成形侧刀c)尖角形侧刃,三、定位零件,图4-17采用侧刃定距的导料板结构,三、定位零件,图4-18定距侧刃的类型,三、定位零件,图4-19侧刃类型,三、定位零件,图4-20侧刃挡块,三、定位零件,图4-21导正销工作原理示意图1导正销2固定板3导板4料带5凸模,三、定位零件,图4-22落料凸模位置上的导正销结构,三、定位零件,图4-23落料凸模内的导正销结构,三、定位零件,图4-24两个导正销结构,三、定位零件,图4-25固定式导正销结构形式,三、定位零件,图4-26弹性导正销结构形式1、10、14螺丝2上模座4上垫板5、7、9、11、12导正销6凸模固定板8导板10、2、13、15、16弹簧,三、定位零件,图4-27导正销的类型,三、定位零件,表4-6双面导正间隙Z(单位:mm),三、定位零件,图4-28导正销,三、定位零件,表4-7导正销的工作高度(单位:mm),三、定位零件,图4-29带台式导尺与浮料销配合使用的导料装置1导尺2浮动导料销3凹模4弹簧5紧定螺钉(螺塞),三、定位零件,图4-30浮顶器,三、定位零件,图4-31浮顶器的工作原理,三、定位零件,图4-32导料销的常见形式,三、定位零件,图4-33带槽浮动导料销导料装置1导料销2卸料板3凹模4套式浮顶器5弹簧6螺塞7下模座,三、定位零件,三、定位零件,图4-34导板和凸模的装配形式1导板2凸模,三、定位零件,图4-35导向装置的安装形式,三、定位零件,表4-8三种间隙关系,三、定位零件,图4-36级进模中的卸料螺钉,四、模板,内容五装配图和零件图,一、装配图二、零件图,一、装配图,图4-37装配图,一、装配图,表4-9模具零件组成,一、装配图,表4-9模具零件组成,二、零件图,表4-10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部分),二、零件图,表4-10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部分),二、零件图,表4-10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部分),二、零件图,表4-10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部分),二、零件图,表4-10模具工作零件结构图(部分),项目二级进模其他常用机构,内容一检测装置内容二侧向机构内容三其他结构零件,内容一检测装置,1)材料末端检测装置。2)送料机送料延误检测装置。3)料带弯曲检测装置。4)跳料发生检测装置。5)误送检测装置,如图4-38所示。6)产品或废料排出检测装置。7)带料到位检测装置。8)料斗满载检测装置。,内容一检测装置,图4-38误送检测装置示意图,1)材料末端检测装置。,2)送料机送料延误检测装置。,3)料带弯曲检测装置。,4)跳料发生检测装置。,5)误送检测装置,如图4-38所示。,6)产品或废料排出检测装置。,7)带料到位检测装置。,8)料斗满载检测装置。,内容二侧向机构,一、斜楔滑块机构的动作原理二、斜楔滑块机构的设计,一、斜楔滑块机构的动作原理,图4-39斜楔滑块结构示意图1固定板2斜楔3滑块4挡块5复位弹簧6复位螺钉7支承板8紧固螺钉9凸模,二、斜楔滑块机构的设计,内容三其他结构零件,一、间歇冲压装置二、微调装置三、倒冲装置四、限位装置,一、间歇冲压装置,二、微调装置,图4-40微调装置结构示意图1斜块2固定板3垫板4下模座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支撑块7微调螺杆8微调滑块9顶丝10顶杆11微调垫块,三、倒冲装置,四、限位装置,FL.eps,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FB6AA.TIF,四、限位装置,FB6BB.TIF,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四、限位装置,表格,

    注意事项

    本文(冷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实例.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