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ppt

    • 资源ID:5229587       资源大小:421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ppt

    1,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逆向选择模型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2,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3,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4,逆向选择的解决途径:信号传递:市场上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通过他们可观察的行为将 其不可观察的信息传递给信息较少的一方,从而形成市场交易机 会的行为。例如卖车的承诺保修,表明其车质量好,否则不敢承 诺;接受教育的人向雇主显示自己的能力高。信号甄别:由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通过设计机制区别或甄别拥有 信息较多一方信息的行为。例如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不同的合 同选择,投保人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合同;厂商用非线性价格区 别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消费者。声誉机制:品牌效应 政府规制:市场准入、政府批准、认证机构。,5,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价格作为质量信号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旧车市场的均衡解,逆向选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阿克洛夫1970年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建立了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主和卖主有关车的质量 信息的不对称,卖主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主不知道,只知道车 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依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这样,质量高于 平均水平的卖主就会退出市场,结果使市场出售的二手车质量下降,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车退出市场,如 此等等。在均衡状态下,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在极端情况下,市 场可能消失。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研究的先河,奠定了他在 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因此与斯宾塞、斯蒂格利茨获得2001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给更多的学者在柠檬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逆 向选择理论提供了发展方向。,6,逆向选择模型买主的决策,假定市场上有两群人:卖主,称为集团1,集团1中每个人都拥有一 辆二手车;潜在的买主,称为集团2。集团2每一个潜在的买主的效 用函数为:上式为线性效用函数,表明潜在的买主是风险中立者。M表示二手 车以外的消费,q表示质量,n表示购买旧车的数量,假定n取1(买)或0(不买)。每个潜在买主面临的预算约束:其中,y2表示每个潜在买主的收入,p表示二手车价格。假定二手车 以外商品的价格为1。由于信息不对称,二手车的价格为单一价格。,7,逆向选择模型买主的决策,由于买主事前并不知道二手车的质量,购买决策具有不确定性。其购买决策依赖于期望效用函数:假定买主从统计与其他信息渠道知道二手车市场的平均质量是,。将式(2)代入(3),得 买主依据上式做出决策。当且仅当 潜在的买主才会购买二手车。,8,逆向选择模型卖主的决策,二手车的卖主也依据自己的效用函数做出决策。假定其效用函数为:预算约束: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二手车的交易会达到双赢的结果;但由于信息 的不对称,使帕累托最优的交易无法实现,极端情况下,甚至使市 场交易不存在。二手车的质量对卖主而言是确定的,其决策取决于式(6)。将(7)代入(6),得 当且仅当 时,卖主选择不卖(n=1)会增加其效用;而当且仅 当 时,卖主才会出售(n=0)二手车。卖主出售二手车的必要 条件:,9,逆向选择模型逆向选择的发生,阿克洛夫假定q在【0,2】上服从均匀分布,则质量最差的车(q=0)与质量最好的车(q=2)的概率皆50%。当买主了解二手车的质量分布后,则推断=1,其愿意支付的最高 价格为。一旦买主给出二手车的最高买入价,卖主只有当 时,才会 出售自己的车。于是,二手车质量的分布会从(10)退化为(11)这种退化即为逆向选择。二手车质量的原始分布为【0,2】,但由 于信息不对称,买主只能根据=1来决定p,则 的卖主就会 退出市场,因此剩下的二手车质量分布只能在【0,】之间,这 是第一次逆向选择。,10,11,逆向选择模型逆向选择的发生,在第二次交易回合中,买主根据q在【0,】上服从均匀分布的信 息,推知(2)=0.75,由(5)可知:一旦买主给出了这一价格,则二手车质量 的卖主又会退出市场,q的分布进一步退化为:这一逆向选择过程不断发生,高质量的车逐渐被排挤出市场,二手 车的平均质量日益降低。二手车市场的变化如图1所示。,12,图1 二手车市场的变化,逆向选择模型市场均衡,13,这一逆向选择过程会无止境?买主是根据公式(5)决定买入价:二手车市场车的平均质量是卖主根据买主的出价p而出售车的行 为来决定的,即p的给出实际上参与了的决定过程。由于 的 好车会退出市场,每一次交易后,二手车的质量均值为:如果将(13)式代入(5)式,则p没有正值解,只有p=0才是均衡 解。p=0,意味着q=0,=0,即最后没有交易,市场彻底萎缩。,逆向选择模型市场均衡,14,如果二手车的质量信息是公开的,不会发生与p之间的恶性循环。对于任何一辆二手车i,买主的购买的充分条件是:卖主出售的充分条件:只有p满足:则买卖双方都会有净收益,市场会有效率地进行交易。,逆向选择模型结论,15,阿克洛夫建立的二手车(柠檬)市场模型,得出三个重要结论: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 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16,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逆向选择模型jia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旧车市场的均衡解,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17,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一般而言,如果交易只有一期,则供货商往往会做一锤子买卖,没 有动力改进商品或服务质量。萨洛普(1977)“The noisy monopolist:imperfect information,price dispersion and price discrimination”、萨洛普和斯蒂 格利茨(1977)“Bargains and ripoffs:a model of monopolisticablly competitive price dispersion”在经济研究 评论上发表的两篇论文发现,即使在一期内,也有可能存在改进质 量的机制。该机制为:在同一时期内,消费者拥有同一商品的信息不 均匀,有的了解商品的质量,有的则无任何信息,通过有信息的消费 者对无信息的消费者发出正的外部性,可迫使垄断者改进商品质量。,18,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假设在一时期内,有a部分的消费者完全获知了商品的信息,a为外 生变量。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为:其中,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强度;s=1或s=0,若s=1,表示质优,则 生产成本c10;若s=0,表示质次,则生产成本c0(0,1)。假 定c1,表示质优商品是社会需要的。对于a部分消费者而言,当s=1时,愿意支付p=的价格去购买;若 s=0,则不会购买。即a部分消费者只有当他们知道s=1时才购买。而(1-a)部分消费者,只有当他们购买后才知道商品的质量。假定垄断者的索价p【0,】,若a部分消费者购买,则商品一定 是质优品,成本c=c1,垄断者从a群体获得利润为a(p1-c1)。,19,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如果a部分的消费者购买了,(1-a)部分的消费者会不会购买?假定(1-a)部分的消费者不会购买,垄断者面临的需求仅仅来自于 a部分消费者。只要pc1,垄断者的最优选择是提供质优品,否则 无人购买。既然垄断者一定提供质优品,则没有信息的(1-a)部分消费者应该 预期商品质量为优才符合逻辑,因而他们应该购买,与假定相矛盾。假定(1-a)部分消费者也会购买。垄断者利润为:或 当且仅当,20,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从 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只有当价格足够高时,垄断者才有动力改进质量。当价格高时,垄断者 提供次质品的机会成本很高,降低了垄断者提供次质品的吸引力。从这种 意义上讲,当社会上存在a部分拥有信息的消费者时,对无信息的消费者 而言,价格高就是质优的信号。在均衡状态,垄断者索价可达p=上限,代入(4)式,可得(5)式说明,如果消费者偏好强度大、有信息的消费者比重高,垄断者一 定提供质优品。如果a越高,垄断者提供质优品的动力就越大。这说明提高消费者对商品信息 的普及率,能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提高a的比重,不仅有利于a部分消费 者,而且有利于全体消费者,这就是a的正外部性。,21,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逆向选择模型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旧车市场的均衡解,信号传递模型,22,信号传递文凭信号模型(劳动市场模型),阿克洛夫探讨了当市场参与人仅仅知道所交易商品的质量分布,而 不知道其确切质量时市场将会萎缩甚至崩溃的机理,开创了逆向选 择研究的先河。现实生活中,逆向选择现象普遍存在,而市场却依然有效,原因何 在?在阿克洛夫研究的基础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斯宾塞1973 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著名论文“劳动市场的信号传递”、1974年出版专著市场信号传递:雇佣及相关程序的信息结构中 试图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中,具有较高才能 的劳动者可以通过采取某些有成本的行为进行信号传递,由此解决 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斯宾塞因此成为信号传递理论的奠基 人,并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凭信号模型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23,市场信号:是由斯宾塞首先提出。他指出在某些市场,卖方向买 方发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信号。在大多数劳动力市场上,当雇主雇佣新人时,对其生产能力一无 所知,只有在工人被雇佣并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了解这些。为什么雇主不先雇佣工人,看他们的表现如何,然后解雇那些 生产率低的人呢?原因:代价很高。在许多国家,要解雇工作几个月以上的人是非常困难的。劳动法 许多岗位在6个月以内不可能达到充分的生产能力,需要在岗培训。厂商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雇主在雇人之前能够考察哪些特征来获得求职者生产率的信息?潜在的雇员能不能传递他们的生产率信息呢?,文凭信号模型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24,在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等于边际生产力。但雇主不能事前直接观察到求 职者的实际生产能力,他所能看到的是包括教育、工作履历、种族、性别等个人资料,雇主只能根据这些资料对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做出判 断。斯宾塞将求职者的个人特性区分为两类:指标:在构成求职者形象的个人特性中,那些看得见的不变的特性。例如性 别、种族。有些特性,例如年龄虽然在变化,但个人无法控制,也属指标。信号:在构成求职者形象的个人特性中,将个人能够控制的看得见的特性称 为信号。例如受教育程度。求职者无法改变自身的指标,但可以控制和改变信号。但调整信号是 有成本的,即信号成本(教育成本)。信号成本:不仅包括精神上和其它成本,也包括直接的金钱成本,时 间也是一种重要的成本。在信号传递中,信号成本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负 相关时,求职者才能被信号有效地区别开来。,文凭信号模型模型的基本假设,25,假定雇主和求职者都是风险中立者,并假定雇主面对的求职者有两 种类型:低能力的求职者和高能力的求职者,且高能力的求职者所需要的教育成本相对较低。低生产能力的求职者:其生产能力为1,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为q,其受教 育的成本为:高能力的求职者:其生产能力为2,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为1-q,其受教 育的成本为: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均衡状态工资等于预期劳动生产率,企业预期利润为零。为了使分析问题变得极其简单,假定教育程度不影响工人生产率,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文凭信号模型劳动市场信号传递过程,26,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对求职者的生产能力的信念构成信号传递的 基础。对雇主而言,区分求职者的指标与信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雇主拥有求职者受教育程度与生产能力之间关系的信念;其次,高生产能力和低生产能力的求职者以各自的教育成本为约束、以 追求净得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水平,并显示出来;再次,虽然雇主无法观察到求职者的实际生产能力,但可以观察到其受 教育程度的信号。雇主根据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自己对教育程度与实 际生产能力之间相关程度的信念,提供相应的工资水平;最后,雇主与求职者相互博弈,形成有关教育水平与生产能力之间的信 号均衡。劳动市场信号传递过程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如图2所示:,27,图2 劳动力市场信号博弈,28,图3 教育信号传递博弈的扩展式,最初,随机的自然 行动决定一个工人 是高能力的还是低 能力的。其次,工人根据自 己的类型选择教育 水平。达到所选择 的教育水平后,工 人进入劳动市场。根据所观察到的教 育水平,两个企业 同时提出工资支付。最后,工人选择接 受或不接受,如果 接受,去哪家。,文凭信号模型稳定均衡的类型,29,分离均衡:指不同类型的参与人选取不同的战略,从而 使不拥有信息的参与人能从拥有信息的参与人的行动中 推断出其类型。混合均衡:指不同类型的参与人选取同一战略,从而使 不拥有信息的参与人能从拥有信息的参与人的行动中推 断出其类型。,文凭信号模型分离均衡,30,假定雇主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某一特定水平的教育e*,如果求 职者的受教育程度e e*,则为高生产能力者,生产能力为2,支付 的工资w=2;如果e e*,则该求职者为低生产能力者,生产能力 为1,工资w=1。如果这是雇主的信念,则该雇主给定的工资表如 图4所示。,文凭信号模型分离均衡,31,根据给定的工资表,两类求职者会选择自己最优的受教育水平。任 何将受教育水平设定为ee*的求职者,一定会处于e=0的位置上。教育需要付出成本,按照雇主的信念,在未达到e*之前,提高受教 育水平只会增加成本,而没有任何收益。同样,任何将受教育水平 设定为e e*的求职者,一定会处于e=e*的位置上。因此,劳动力 市场上每一个求职者都只会选择两个受教育水平,即e=0或e=e*。两类求职者的选择如图5所示。,32,文凭信号模型分离均衡,33,在图5中两类求职者将会选择一个e值使其净收益(w-e)最大化。如 果给定雇主的信念e*值,图5显示,低生产能力求职者的最优选择为 e=0,高生产能力求职者最优选择e=e*,雇主的信念得以证实。其 选择条件如下:对于低生产能力的求职者而言,选择e=0的受教育水平,净收益为1,而 选择e=e*的受教育水平,净收益为2-e*。即当1 2-e*时,低生产能力 的求职者选择e=0。对于高生产能力的求职者而言,选择e=0的受教育水平,净收益为1,而 选择e=e*的受教育水平,净收益为2-ke*。即当1 2-ke*时,高生产能 力的求职者选择e=e*。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只有当 时,雇主初始信念得到证 实。通过受教育水平这个信号,雇主可以成功地将低能力的求职者和高 能力的求职者分离开来。,文凭信号模型混合均衡,34,假定在劳动市场雇主并不完全以教育水平衡量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当观察到求职者低于e*的教育水平时,并不认为一定是低生产能力。这样,雇主的信念是以下形式:如果e e*,求职者具有低生产能力的概率为q,具有高生产能力的概率 为1-q。如果e e*,求职者具有高生产能力的概率 为1。如上所述,求职者可供选择的e水平仍为e=0,e=e*。当雇主观察到 e=0时,w=2-q(期望边际产出为2-q);当观察到e=e*时,w=2。在雇主这样的信念下,对于低生产能力的求职者而言,选择e=0的净收益为2-q;选择e=e*的 净收益为2-e*。对于高生产能力的求职者而言,选择e=0的净收益为2-q;选择e=e*的净收益为2-ke*。,文凭信号模型混合均衡,35,由此可推断,当 时,两类求职者都会理性地选择e=0。当求职者做出这样的选择时,雇主的信念是否得到证实?两类求职者都选择e=0,没有出现e=e*的情况,所有的求职者发出同 样的信号,因此,雇主的信念得到证实。这是一个均衡状态,但该信号并不能分离低能力的求职者和高能力 的求职者。,文凭信号模型混合均衡,36,假定雇主认为高学历并一定意味着高生产能力,而低学历则一定是低生产能力的。即:如果e e*,求职者具有低生产能力的概率为1,如果e e*,求职者具有低生产能力的概率为q,具有高生产能力的概 率 为1-q。求职者可供选择的e水平为e=0,e=e*。当雇主观察e=0时,w=1;当观察到e=e*时,w=2-q(期望边际产出为2-q)。对于低生产能力的求职者而言,选择e=0的净收益为1;选择e=e*的净 收益为2-q-e*。对于高能力的求职者而言,选择e=0的净收益为1;选择e=e*的 净收益为2-q-ke*。,文凭信号模型混合均衡,37,由此可推断,当 时,两类求职者都会理性地选择e=e*。这种选择使雇主的信念得到证实。所有的求职者虽然都选择了该特定的教育水平,但这个教育水平并没有传递出任何有用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个人仍在教育上理性地投资,因为投资获得的净收益 大于不投资。可见,混合均衡并不能解决劳动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分离 均衡是唯一能实现市场效率的均衡。,38,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逆向选择模型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信号甄别模型,旧车市场的均衡解,信号甄别模型保险政策筛选模型,39,信号甄别:由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 取拥有信息较多一方信息的行为。信号甄别与信号传递的区别:主要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动顺序 不同。罗斯查尔德和斯蒂格利茨1976年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竞争性保 险市场均衡:关于不完美信息的经济学分析一文,在这篇文章中 他们为保险公司设计了一种让投保人自我选择的机制。,保险政策筛选模型投保人,40,假定某保险公司是完全竞争的,且为风险中立者。它面临两类投保 人:高风险投保人和低风险投保人。前者出事故的概率为q,后者为r,0 r q 1。假定所有投保人都有财产w。一旦发生事故,会损失L。若不买保险,投保人的财产为w或w-L;若购买保险,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为P,同时若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规定部 分损失由投保人自负,称为可减损失D。这样,投保人的财产为(w-P)(不发生事故),或(w-P-D)(发生事故)。,41,保险政策筛选模型保险公司得益,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取决于投保人的类型。若是低风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若是高风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如果D=0,所有损失皆由保险公司赔偿,这种保险政策称为完全保 险政策。在这一政策下,统计公平的保险价格(产生了零利润期望 值的政策)P满足,42,保险政策筛选模型投保人得益,假定低风险投保人和高风险投保人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x),该 函数呈凹性,即两类投保人皆为风险规避者。低风险投保人的期望 效用:高风险投保人的期望效用:两类投保人因行为方式等不同,对保险价格P和自负部分D的态度存 在较大差异,在客观上为保险公司制定不同的保险政策提供了条件。,43,保险政策筛选模型投保人对P和D的偏好,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的类型,但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P和D组合,让投保人自我选择,辨别投保人的类型。两类投保人因事故概率不同,对P和D的偏好不同。低风险投保人会 选择高的D和低的P;高风险投保人会选择低的D和高的P,即宁可 付较高的保险费换取较低的自负风险。两类投保人对P和D的偏好如图6所示。,44,图6 两类投保人的无差异曲线,45,保险政策筛选模型投保人对P和D的偏好,图6显示高风险的投保人的无差异曲线比较平坦,而低风险投保人的 比较陡峭。为什么?低风险投保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高风险投保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46,保险政策筛选模型保险政策的筛选功能,保险公司对D和P可以有各种组合,但基本原则是,使自负部分D和 保险价格P之间存在替代关系。,47,保险政策筛选模型保险政策的筛选功能,图7显示四条无差异曲线。由于D和P对投保人而言意味着损失,所 有其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如图7所示,对于低风险投保人而言,可以考虑两种组合A和B。在A 点,保险价格较低,而自负部分较高,低风险投保人更偏好这种组合。低风险投保人也可选B,但B组合带给他们的效用较低。对于高风险投保人而言,更偏好B组合。,48,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解决途径逆向选择模型价格作为质量信号的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旧车市场的均衡解,旧车市场的均衡解,49,旧车市场的均衡解,阿克洛夫探讨了当市场参与人仅仅知道所交易商品的质量分布,而 不知道其确切质量时市场将会萎缩甚至崩溃的机理。但是,如果买 主对于市场上卖主的性质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则市场交易结果可能 不同于阿克洛夫的结论。,50,旧车市场的均衡解产品质量的期望值,假定买主在购买旧车之前试过车,没有发现毛病,也了解旧车卖主的 背景;假定旧车的真实价值U(0,10000)。在这一假定条件下,买主对旧车的出价,就取决于其对旧车质量的期望值。假定q比例的旧车卖主是由于出国或其他原因不得不卖掉旧车,不管 出什么价格都会卖掉;(1-q)比例的旧车卖主是为了套利,只有当 价格等于或高于价值时才出售。如果买主购买旧车的出价为p,则购 买到旧车的概率为:对于q比例的卖主而言,旧车价值的期望值为5000;而对于(1-q)部分的卖主,旧车价值的期望值为。,51,旧车市场的均衡解产品质量的期望值,在买主可以买到旧车的全部可能性Q(p)中,从q比例卖主那里买到旧 车的概率为,从(1-q)比例的卖主那里买到旧车的可能性为,则该辆旧车真实价值的期望值为,52,旧车市场的均衡解均衡解,买主的出价应满足,即 整理得:公式(4)给出了买主购买旧车时应出的最优价格,即p*取决于买主 对市场上不得不卖掉车的人比例的判断。如果q=0,则p*=0,市场完 全萎缩,与阿克洛夫所分析的情形相同;如果q=1,则公式(4)变 成一个不定式,运用罗比塔法则,则p*为旧车市场在正常条件下的平 均真实价值,即:,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号博弈.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