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希望煤矿东六采区W165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终稿).doc

    • 资源ID:5220158       资源大小:365.01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希望煤矿东六采区W165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终稿).doc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处 毕业设计(论 文) GRADUATE DESIGN (THESIS) 设计(论文)题目 希望煤矿东六采区W165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学 生 白玉龙 学习中心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指导教师 张维国 二一四年 九 月 十一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希望煤矿东六采区W165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基本内容: 本采煤工作面位于1水平西六采区,工作面的编号为W1651。 本采煤工作面南边为未开采的工作面,北边为未开的W1631工作面,西边为本矿的八采区,东边为本采区的中央上山和保护煤柱。指导教师:张维国2014年9月11日指 导 教 师 评 语从设计 (论文)的选题、内容、论点、论据、结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方法的运用、工作量、图件的质量、创新性、科学态度、环境保护、外文资料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予以评述: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时间 年 月 日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教学中心: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指导日期指 导 内 容指导教师签字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希望煤矿东六采区W165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姓名: 白玉龙 学 号: 417N12091321 专业: 采矿工程 学习中心: 太原理工 住址: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 电话: 13994908351 Email: baiyulong 开题日期: 2014 年 7 月 18 日 指导教师: 张维国 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本采煤工作面位于1水平西六采区,工作面的编号为W1651。本采煤工作面南边为未开采的工作面,北边为未开的W1631工作面,西边为本矿的八采区,东边为本采区的中央上山和保护煤柱。2课题的研究意义:经过三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煤矿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加上对地质、测量、机电、安全等煤矿相关专业的学习,使我们掌握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煤矿生产有了整体概念。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得各学科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知识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亲自搞毕业设计,加深了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以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对已经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为我们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内外现状:采区是组成矿井的基本单位,采区生产以采煤为核心,同时又包括运输、通风、供风、供、排水等环节。研究掌握采区准备方式及技术的有关知识及规律,就能更好地运用采煤方法及为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矿井的开采。 国外一些国家像澳大利亚,美国一些发达国家,采矿技术成熟,设备先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我国也非常重视采煤科学技术的发展,狠抓安全生产和技术革新,生产技术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提高了产值,为公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今后我们继续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总结正反两方面得经验教训,结合国情不断进行采煤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为早日达到一流水平而奋斗。3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在煤炭行业中,综合机械化采煤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本采区开采的7煤煤层厚度为3.1m ,属中厚煤层,倾角为平均22°,为缓倾斜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较坚硬,适宜割煤机割煤、自移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进行一体化作业;从安全角度看,用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更能够有效地保证采煤工作面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希望煤矿东六采区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W1651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工作面发生灾害事故,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听从当班班长和值班队长的统一指挥,沉着冷静、快速地沿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随后要及时清点人数,并将事故性质、地点、危害程度、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4参考文献: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徐永坅.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卢义玉、王克全、李晓红.矿井通风与安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 4东兆星、吴士良.井巷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张国枢.通风安全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6岑传鸿.采煤概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 7董方庭、姚玉煌等.井巷设计与施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8张小平. 我国高产工作面的开采条件及发展前景. 煤炭科学技术,1995(1) 9侯朝炯,郭励生. 煤巷锚杆支护.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10付国彬,姜志方. 深井巷道矿山压力控制.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6 11邢福康,蔡坫. 煤矿支护手册.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12 徐永圻. 短壁开采技术.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 13王玉浚. 采矿系统优化与模拟.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14林在康等. 采矿CAD开发及编程技术.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在煤炭行业中,综合机械化采煤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本采区开采的7煤煤层厚度为3.1m ,属中厚煤层,倾角为平均22°,为缓倾斜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较坚硬,适宜割煤机割煤、自移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进行一体化作业;从安全角度看,用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更能够有效地保证采煤工作面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希望煤矿东六采区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W1651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关键词:W1615 采煤工艺目 录摘 要11 、概述 51.1 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51.1.1位置 51.1.2开采范围 51.2 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 51.2.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 5 1.2.2与相邻已采区的关系 61.2.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 62 、地质概况 72.1 煤层赋存情况 72.2 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 72.3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92.3.1地质构造 92.3.2火成岩侵入情况 92.3.3水文地质情况 92.4 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103 、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103.1  W1651工作面的可采储量计算:113.2采煤工作面可采期计算  114 、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124.1巷道布置 134.2 生产系统134.2.1 运输系统134.2.2排水系统144.2.3供电系统 144.2.4通风防尘系统15 4.2.5管路系统 184.2.6照明及通讯系统  185 、采煤工艺 195.1 采煤工艺的选择 205.2 采煤工艺 205.2.1破煤 205.2.2装煤 215.2.3运煤 215.2.4工作面支护 235.2.5采空区处理 246 、生产技术管理 246.1 循环方式 25 6.2 作业形式 256.3 工序安排 256.4 劳动组织    256.5 工人出勤表266.6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277 、安全技术措施 287.1 一般要求   29 7.2  顶板管理措施 297.2.1  控顶距的规定 29 7.2.2  循环进度297.2.3  推移支架及溜子的规定 30 7.2.4  倒架与防滑处理办法 31 7.2.5  悬顶距的规定 32 7.2.6  备用材料的规定 32 7.2.7  端面距范围的处理措施 33 7.2.8  监测监控 33 7.3  一通三防管理 337.3.1  通风 337.3.2  防治火灾 347.3.3  防自燃发火 357.3.4  防尘 357.3.5  防治水灾 36 7.4  机电运输管理 367.5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387.5.1  下煤眼安全事项 397.5.2  采区轨道上山事项 397.5.3  工作面上、下端头各三角煤的措施 407.5.4  工作面处理液压支架背矸的技术安全措施 417.6 安全组织保障措施 427.6.1  顶板安全保障 42 7.6.2  “一通三防”安全保障437.6.3  地质测量安全保障 447.6.4  机电运输安全保障447.6.5  生产组织安全保障44 7.6.6  规程的监督保障457.6.7  物质供应保障45 7.6.8  医疗设施保障 457.7 灾害应急及避灾路线 46致 谢47参考文献481 、概述 1.1 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1.1.1位置 本采煤工作面位于1水平西六采区,工作面的编号为W1651。 1.1.2开采范围 本采煤工作面的上边界为本矿南边的未布置工作面,下边界为+150m标高,开采起始位置为西六采区西边界,采止线位置为运输上山西30m。该工作面斜长为154m,走向长为1200m。 1.2 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 1.2.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 本采煤工作面开采宣威组1号煤层,本采煤工作面上方为未布置工作面,下方为未开工作面W1631,对本工作面的回采无大的影响。 1.2.2与相邻已采区的关系 本采煤工作面南边为未开采的工作面,北边为未开的W1631工作面,西边为本矿的八采区,东边为本采区的中央上山和保护煤柱。1.2.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 本采煤工作面开采范围与对应的地表范围内均为山地及树木,无建筑物、水体和铁路。  2 、地质概况 2.1 煤层赋存情况 W1651采煤工作面开采煤层为1号煤层,其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北,煤层倾角平均为15°18°,平均16°,煤厚2.8m3.2m,平均3.0m。经过化验分析得出1号煤的容重为1.5t/m3  。硬度较软,普氏硬度为23。属于中、高硫无烟煤,可作为良好的动力用煤。主要煤质指标见表2-1-1。表2-1-1 煤层的主要煤质指标2.2 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 1号煤的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厚约6m,老顶为粉砂质。厚度2050m,较坚硬。1号煤的直接底为砂质泥岩、泥岩,老底为细砂岩。地质综合柱状图详见图2-1。图2-1  地质综合柱状图2.3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2.3.1地质构造 本井田是一个北东、西、南边界断层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完整封闭的地质构造单元,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岩层倾角一般在1419°左右,井田内以正断层4条。主要断层特征见表2-3-1。表2-3-1 断层特征一览表2.3.2火成岩侵入情况 本区域内无岩浆岩活动。 2.3.3水文地质情况 本井田第三层隔水层以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厚度1993米,平均为52米,其中粘性土平均为46米,从东向西变厚。经Z25孔抽水,第二层与第三层间无水力联系,为第四纪下部良好的隔水层。在1煤露头处与本层厚度在4060米以上。 1煤上部有平均厚19米的砂岩,钻进中有两孔漏水,据抽水资料含水性微弱,1煤下部单位涌水量和渗透系数近似于零,基本无水。 1号煤四周均未开采,无采空积水的影响。 2.4 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根据勘探资料,W1651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5m3  /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95m3  /t,根据2010版煤矿安全规程,该矿属于低瓦斯矿井。 煤尘爆炸指数为43.01,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 1号煤属于易于自燃的煤层,发火期为36个月。 该采煤工作面无冲击地压危险。 根据勘探资料数据可知:由于矿井开采深度大,温度较高。75-13孔的井温测定成果见表如下:表2-4-1 井温测定表3 、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3.1  W1651工作面的可采储量计算:Z = LSmK 式中:L采煤工作面倾斜长度,本工作面斜长154m; S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本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200m; m采高,本工作面为 3.0m; 煤的容重,t/m3  ,1号煤为1.5 t/m3  ; K工作面采出率,取95%。 则Z = 154³1200³3.0³1.5³95% = 790020 (t) = 79.002 (万t) 3.2采煤工作面可采期计算   式中: T采煤工作面可采期,a; Z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万t; A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a; T = 79.002/120 = 0.66(a)4 、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4.1巷道布置 本采区位于矿区西北侧,采用自上而下、两翼同时布置的开采顺序,W1651工作面位于该采区上区段西翼。 在+100m岩石大巷顶板作采区下部车场,顺煤层自下向上作采区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两上山相距20m。本采区划分为三个区段,分别在+175m、+250m、+325m和+400m标高处作区段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和中部车场、上部车场,在每个区段运输巷作开切眼与回风巷贯通形成工作面。 区段运输巷为梯形断面,锚杆支护,断面规格为3.0³3.0m,作为本区段运输、行人、通风用;开切眼断面为矩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断面规格为1.5m(高)³4.0m(宽),开采前用支架替换。  4.2 生产系统 4.2.1 运输系统 本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上山、主要运输大巷均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原煤运输线路为: W1651采煤工作面->区段运输巷->运输上山->+100m岩石大巷->井底车场->地面 表4-2-1 运输设备配备表材料运输线路:地面 -> 井底车场-> +100m岩石大巷->辅助上山上山->区段运输巷->W1651采煤工作面。4.2.2排水系统W1651工作面的水排至区段运输巷,经采区辅助上山、采区下部水仓沉淀,经+100m岩石大巷自流至井底车场主水仓,经副井排出地面。4.2.3供电系统 来自井下中央变电所电源送入采区下部车场的采区变电所,经变压后分别向采煤工作面、运输上山中的皮带运输机、泵房、照明等供电,掘进工作面采用“三专”;东西两翼工作面分开供电,供电线路经辅助上山至区段运输巷。每个工作面的割煤机组采用专线单独供电,其他辅助设备另设一条供电线路。表4-2-2  采煤工作面用电设备负荷统计表4.2.4通风防尘系统一、  确定工作面风量      (一) 、风量计算      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式中:Q为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q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工作面通风不确定系数,取1.5。2、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³V³S³K=60³1.3³5.25³1.0            =409.5 m3/min 式中:Q为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V工作面适宜风速,m/s ;           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5.25m2;           K工作面通风不确定系数,取1.0。 (二)、风速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 Q>60³0.25³S=60³0.25³5.25=78.75 m3/min 式中: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5.25m2 2、按最高风速算验 Q<60³4³S=60³4³5.25=1260 m3/min 通过验算可以看出:78.75<Q(409.5)<1260  m3/min (三)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风量为409 m3/min(取整)。 二、   通风防尘系统 (一) 、通风系统 1、通风线路 本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风流经过的具体路线为: 井底车场->+100m m岩石大巷->采区下部车场->辅助上山->区段运输巷->W165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回风上山>回风石门->东风井回风大巷->东风井->地面 2、通风、瓦斯监测 在工作面回风巷内安设正反风门各两道 监测线路:地面中心分站->分站(安装在采区下部车场的新鲜风流中)->各点探头 表4-2-3  监控探头布置统计表(二)、消防洒水系统 采区在运输上山、区段运输巷布置消防洒水管路,每隔100m设消防栓,在原煤转载点、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采区回风巷中分别安设喷雾洒水装置,每道水幕的喷头不少于个头,且雾化良好,覆盖全断面。区段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水幕均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外移动。 割煤机内外喷水采用喷雾泵加压喷雾,要求喷雾嘴完好不堵塞,内喷雾压力不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小于1.5MPa;雾化程度高,特别是外喷雾要能够封闭截割产尘部位。 进入工作面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4.2.5管路系统 该工作面煤层为易自燃发火煤层,采空区进行灌浆充填。 灌浆和消防管路:地面->副井->井底车场->+100m m岩石大巷->采区运输上山->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 液压管路:工作面移动泵站(安设在区段运输中)->联络巷->运输顺槽->W1651工作面->W1651采煤工作面风巷。 压风管路:地面集中压风站->副井->井底车场->+100m岩石大巷->采区辅助上山->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4.2.6照明及通讯系统  一、照明系统 各石门及运输巷转载点分别安设防爆照明。  二、 通讯系统 1、通讯路线 在地面调度室安设HS262T-20数字程控生产调度交换机1台,容量20门,主要供井下各工作地点通讯使用。 地面调度室->井底车场->+100m岩石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辅助上山->运输巷液压泵站处。  5 、采煤工艺 5.1 采煤工艺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在煤炭行业中,综合机械化采煤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本采区开采的7煤煤层厚度为3.1m ,属中厚煤层,倾角为平均22°,为缓倾斜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较坚硬,适宜割煤机割煤、自移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进行一体化作业;从安全角度看,用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更能够有效地保证采煤工作面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希望煤矿东六采区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W1651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 5.2 采煤工艺 5.2.1破煤 采区中各采煤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破煤,根据采煤机最小设计生产率决定采煤机的牵引速度: V= Q/(K60HB)=400/(0.7³60³3.1³1.36³0.6)         =3.8米/分 式中:V表示采煤机牵引速度,米/分;  H,B,表示工作面的采高、截深和煤的密度;           Q采煤工作面最小设计生产率,t/h;            K修正系数,此处取0.7。 采煤机的牵引速度取5.5m/min。其采煤机的型号为:MG2³200W,设计功率为400Kw,滚筒直径为1.8m,牵引力为360KN,牵引速度为5.5m/min,截深为0.60m,进刀方式采用斜切式进刀,截割方式为上下行均割煤,一次采全高,往返一次共进两刀,循环进尺为1.20m。              5.2.2装煤 工作面采用SGZ-730/264X型刮板运输机装煤,输送能力为600t/h,电动机功率为132³2Kw,设计长度为200m,滚筒割落的煤主要靠滚筒上螺旋叶片的旋转将煤推入溜槽,另在滚筒后增设有挡煤板,其余少量浮煤由人工清理。 5.2.3运煤 W1651采煤工作面采用SGZ-730/264型刮板运输机运煤,输送能力为600t/h,功率为132³2Kw,设计长度为200m;确定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的运输能力:Q运=K1K2Q采       =0.7³1.1³600=462吨/小时 式中:Q运:采煤工作面的运输能力,吨/小时;           K1:运输方向及倾角系数,此处为0.7;  K2:采煤机与输送机同向运转时的修正系数,K2=V运/(V运-V机)=1.1;           Q采:采煤机的设计小时生产能力(60采高容重设计速度),吨/小时;           V运:输送机的链速,米/分;  V机:采煤机的平均牵引速度,米/分; 运输巷的输送机能力应大于采煤工作面的输送机能力, B=/(KCVa)Q运 =600/(458³1³2³0.85) B=770mm<800mm 满足要求。 式中: Q运:采煤工作面的运输能力;t/h; K:断面系数, K=458; C :倾角系数   K=1;              V:皮带机的平均牵引速度,V=2 m/s; a:煤层松散容重,吨/米3    =0.85; 用SZB-730/40,40KW型转载机转入采面运输巷可伸缩皮带运输机DSP-1063/1000, 125KW, 2台,输送量630t/h、带速2m/s。5.2.4工作面支护 采煤工作面的伪顶为00.12m的铝土质泥岩,直接顶和基本顶为20m的泥岩及砂质泥岩根据分类,该顶板应为类1级,可选择掩护式液压支架。 液压支架的选型如下: P=(68)mScos=(68)³3.1³2.3³cos22   =39.752.9吨/米2  =0.390.53Mpa 式中:P:支架承受的荷载;            m:采高,米。本工作面为3.1米;           :顶板岩石容重,吨/米3。本面取2.5;           :煤层倾角,度。本面为22度。 工作面支护方式采用ZY3200/20/3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支架高度为2m3.5m,工作阻力为3200KN,初撑力为1950KN,支护强度为0.671Mpa,拉架力为123/369KN,移架步距为0.6m,为单伸缩式。机头机巷支架梁头与采面1#架的间距和回风巷与133#液压支架间距大于0.5m时,必须用4.4m梁配合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一梁四柱”成对交替迈步前移支护控顶。 5.2.5采空区处理 工作面采空区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6 、生产技术管理 6.1 循环方式 工作面每昼夜八个循环,单循环进度为0.6m,日推进度4.8m,正规循环率为85%。 6.2 作业形式 工作面作业形式为“三²八”制工作制度,“两采一准”组织生产,早、夜班割煤,中班检修。 6.3 工序安排 综采工作面主要工序为采煤机割煤、设备检修、安全检查,次要工序为移架、推移输送机、清浮煤、撤尾巷。在工序安排上,必须保证主要工序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有机安排次要工序,使采煤工作面安全、有序、高效的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移架、推移输送机、清浮煤与采煤机割煤平行作业,撤尾巷与设备检修平行作业。6.4 劳动组织    详见表6-4-1 表6-4-1 工作面劳动组织配备表6.5 工人出勤表表6-5-1  工人出勤表6.6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6-6-1  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7 、安全技术措施 7.1 一般要求   1、由队长组织,技术员贯彻、讲解本作业规程,全体员工(含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未经学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 2、严格规程措施的贯彻实施,加强队干现场值班,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交接班制度、一班三汇报制度、质量安全动态检查及班评估制度、材料跟踪管理制度和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3、严格执行安全学习制度、敲帮问顶制度、巷道维护修复制度、瓦斯煤尘管理制度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制度。 7.2  顶板管理措施 7.2.1  控顶距的规定 根据液压支架及采煤机截深计算W1651面液压支架的最小控顶距为3.2m,最大控顶距为3.8m。 7.2.2  循环进度根据支架推溜行程及机组滚筒截深,确定循环进度为0.6m,放顶步距为0.6m。 7.2.3  推移支架及溜子的规定 1、移架工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支架操作知识,严格执行移架程序。 2、移架前,要将支架内和支架间的浮煤、浮矸及杂物清理干净,并检查电缆和液压管有无卡、挤、压等现象,如果发现有损坏现场,及时处理,处理好后方可进行移架。 3、支架采用本架移架操作。 4、追机移架时,移架点距割煤机滚筒保持35m的安全距。如果顶板破碎,每割3m停机割煤,带压后方可继续割煤,防止顶板冒落。 5、若煤壁出现跨空时,采用人工支护,支护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木料接顶严实,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长钢梁“一梁两柱”支护控顶,并派专人照看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若支架不能移动必须将把手打到零位,再检查分析原因,不能强行推移,以免损坏设备。 7、推溜工作应该滞后割煤机1520m进行,机头、尾停机移架。移溜时,不能出现急弯,运输机必须平、稳、直做到机头不拉回煤。严禁从两头往中间移溜子,且移溜时,严禁割煤机停机割煤。 8、移前三排支架时,先移第二、三排,然后移第一架。移架时,若发生倒架摆角等,要使用好排头支架的防倒、防滑和调架千斤顶进行调架,确保排头支架起到排头作用。移第二、三架时,先对第一架支架注液,以防倾倒。 9、正常情况下,采煤机沿工作面倾向双向割煤,并并依次向割煤机移架推溜。割煤机司机割煤时,只能在支架内遥控启动或停止采煤机电控按钮。如果未使用遥控器时,只能用手启动或停止割煤机电控按钮,但要防止煤矸下滑伤人(根据现场情况,开启护帮板,防止煤壁片帮)。同时,割煤司机要时刻注意观察滚筒前后方的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机处理,若不能处理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待矿调采取措施处理并安全后,方可恢复割煤。10、当工作面溜子下窜较大时,割煤司机必须逐步将工作面调成俯伪斜,机巷落后风巷1015m,采用割岔刀的方法逐步调到最佳位置,再平行推进。 11、割煤机停机时,超前支架要移到位,方可下班。 7.2.4  倒架与防滑处理办法 1、 排头支架设防倒、防滑装置,其它支架以排头支架为准,依次排列。 2、发现支架摆尾、歪斜,要及时用相邻支架上所设置的防滑千斤顶调整支架,使其恢复正常位置。 3、支架的侧护缸和调架缸要保持一定的行程,当支架发生轻微倒塌时,可用其进行调整扶正支架。 4、采高不大于支架的最大支撑高度,让立柱留有200mm以上的余量。 7.2.5  悬顶距的规定 随工作面支架前移,采空区自然垮落,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悬顶走向长度超过5m,倾斜长度超过20m时,采取措施进行强制放顶,措施另行编制。 7.2.6  备用材料的规定 风巷备用1.6 m、2.5m、2.8m的单体液压支柱各备30根,圆木各备20根(160mm2200和180mm2200mm),支柱木料等分类挂牌堆放,堆放在距工作面60m以外的巷道宽敞处,材料堆码必须四棱上线,距轨道中心线不得小于350mm,不得影响通风和行人。 7.2.7  端面距范围的处理措施 按规定,端面距不大于200mm,超过时必须伸出前探梁及临时支护控制顶板。 7.2.8  监测监控 由于W1651面采用液压支架控顶,使用单体液压支架较少,故W1651面不再派专人进行单体液压支柱压力监测监控,但施工队发现支柱漏液必须及时注液复升,若出现坏支柱时,必须立即组织更换。 7.3  一通三防管理 7.3.1  通风 1、 工作面风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工作面进、回风巷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 2、风门前后5m及风门之间严禁堆放物品和设备,严禁任意开启和损坏风门,人员通过时,必须保证“人过门关”,严禁两道风门同时打开。3、工作面配备专职瓦检员检查瓦斯浓度,严禁空班、假检、漏检,瓦检员要认真填写好瓦斯检查记录牌板。 4、工作面按设计要求安装完善瓦斯、CO监测系统,严禁人为断开断电仪,导致其失去控制功能。 5、严格控制尾巷长度,需挂风障时,综采二队必须按规定挂好风障。 6、每班由班长、安检员携带便携式瓦检仪,随时检查工作面和两巷的瓦斯浓度,待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或回风瓦斯浓度超过1%及以上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向调度室汇报请示处理。 7、综采二队沿采空区铺设两趟直径为500mm的水泥圆筒,接头处搭接好水泥圆筒,与切顶线相一致。7.3.2  防治火灾 1、机、风巷每隔50m安设消防卡盘,并配足消防水管,风巷、移动变电站、胶带运输机机头各安设两台灭火器。 2、移动变电站、胶带运输机机头及油脂必须用不燃性材料覆盖存放在通风良好处,且附近5m范围内无易燃物堆积。 3、各类运输机械装置齐全可靠,每班要清扫各传动部位的煤粉。 4、工作面浮煤必须清理干净,防止煤炭自燃。 7.3.3  防自燃发火 1、救护队定期在回风巷采空区侧取样化验,化验单由总工程师审核后交有关部门备案,并按规定送矿业公司。如有发火征兆,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采煤队坚持搞好工作面浮煤清理,防止浮煤自燃。 3、在采煤回柱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煤壁及采空区的情况,发现温度升高,有异响等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汇报处理。 4、机电区在皮带运输范围内每隔50m安装一消防水桩,机电区必须保证消防水管的水量、水压充足;采煤队必须保证消防水管的正常使用,机头、机尾的灭火器装备完好,皮带、溜子司机必须搞清楚灭火器的正常使用方法,工作面回风巷必须安设防尘消防水管。 5、工作面采后的废巷道必须及时回撤支架,其滞后工作面煤壁线不超过8m。 7.3.4  防尘 1、割煤时,使用好割煤机内外喷雾,各转载点和溜煤眼安设喷雾洒水装置,并必须保证其正常工作。 2、机、风巷按规定安设防尘喷雾及隔爆水袋,综采二队必须定期冲洗巷道煤粉和充填水袋。 3、皮带溜子司机每班必须清理机头架等设备上的粉尘,保证无粉尘堆积作业。 4、割煤时,必须保证2m2 范围内的浮煤平均厚度不超过支架底座。7.3.5  防治水灾 1、工作面区域内的所有洒水及喷雾装置必须做到停机关水,乳化泵系统必须完好畅通。 2、回采工程中,若遇到工作面淋水较大时,必须另行编制措施。 3、机、风巷水沟必须掏通,采用自排。局部位置,采用泵排。 7.4  机电运输管理 1、电气设备严禁失爆,必须按规定使用好各种保护装置,其各电气开关必须挂牌管理。 2、发现溜子断链、跳链、皮带跑偏等情况时,必须停机处理。3、机巷溜子工作完毕后,必须将操作手把达到零位。4、移架推溜工作完毕后,必须将操作把手打到零位。 5、更换割煤机滚筒或截齿时,必须开启护帮板,切断电源,并打开割煤机隔离开关和离合器,并对工作面运输机实行闭锁。 6、各种转运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7、启动设备前,采用工作面通讯设备通知施工人员,先点动一次,在得到工作面启运信号后,方可开启溜子和皮带。 8、1#支架和133#架严禁传入机、风巷。 9、工作面溜子 运转时,严禁人员随意跨越溜子。 10、割煤机在即将割穿工作面机头、尾前,应通知两头人员撤出5m范围外,并停止与割煤无关工作。 11、割煤机运行时,必须先发出信号,安全后方可开机。 12、皮带及溜子司机清理机头、尾浮煤时,必须使用好皮带机头机尾护栏。 13、严禁人员在运转的溜子或皮带机头休息,严禁人员乘坐溜子或皮带,且在溜子上搭建溜子或皮带桥,供人员通过。 14、 乳化液浓度必须达到35%,否则严禁开泵。 15、各台绞车安装要求:安装在支架牢固可靠的位置,且地脚螺丝紧固,绞车必须打齐立柱,并用绳子捆绑在牢固安全可靠的棚顶上,防止漏液倒塌伤人。 16、各台绞车必须灵敏可靠,并设置阻车器(灵敏可靠),并设有有独立灵敏的信号系统,工作面及机巷必须安设扩音电话,以便施工人员联系。 17、斜坡段,必须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并设好“一坡三档”。 18、割煤机停机时必须将牵引手把达到零位,断开离合器。且试车前,滚筒前后3m范围严禁有无关人员。 19、割煤机检修必须选择在顶板完好,且无片帮危险的位置。若割煤机检修不得不在顶板破碎位置时,综采二队必须将顶板支护加固完好后,方可进行检修。7.5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7.5.1  下煤眼安全事项 1、下煤眼使用前,必须架设 篦子,其方格孔径为350mm³350mm。用11Kg以上的轨道搭接,在搭接处必须捆绑牢实,并在下煤眼口1m范围内搭建高1m以上的围栏。围栏必须搭建牢固,经常安排人员维护。 2、施工队安设篦子和围栏及围栏修复时,施工人员必须身上捆绑牢实保险绳,保险绳另一端捆绑牢实在机头处。 3、交接时,下煤眼必须放空,且下煤眼处的喷雾装置必须关闭。 4、下煤眼内掉入杂物,必须在放空眼后处理,如需放炮,措施另行编制。 5、下煤眼未经矿同意,严禁私自下人。 6、下煤眼必须设置“禁止入内”警示牌。 

    注意事项

    本文(希望煤矿东六采区W165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终稿).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