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药学发展简史.docx

    • 资源ID:5206200       资源大小:19.1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药学发展简史.docx

    药学发展简史作者:二O一一年九月十日药学发展简史1.药一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浮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获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这些现象反复浮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故意识的开辟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富起来的。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获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二)中药学的形成: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三嗡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多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份组成。书中提到的药中有数十种,药方也不多。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验,于治代写成的TB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药剂学发展有较大贡献。书中记述了除当代注射以外的所有给药方式和途径,如缓效和长效的丸剂,速效、急效的舌下、直肠和呼吸道给药。该书堪称医药发展史上医药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三)历代"本草”著作: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于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问世。全书载药365种,按药的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能治疗补虚、无毒或者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活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2)新修本草:是由唐王朝政府出面组织苏敬、23人集体编修的。历时3年(公元675-659年)完稿,定名为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共54卷,载药844种。该书归纳和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以图文对照的写法,在当时的世界药学著作首创先例。新修本草是由官府组织编写并颁布施行的,成为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19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还早880多年。它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成就,而且对以后和国外的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3)证类本草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是成都名医唐慎微在嘉佑本草和图经本草的基础上,注重采集民间单验方,参考各家名著,采用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500多种书中的药物资料并结合本人临床经验编著而成的。本书罗广泛,记述详尽,共载药1764种,附方3000余,并有各药图谱和炮制方法,堪称一本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文作,该书不仅对宋代以前药学内容是一次系统整理和充实,还对保存历代本草文献作出了特殊的贡献。4)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1518-1593)所著,全书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每一味药标正名为纲,附以释名为目,其次分产地(集解)、鉴别(正误)、制法(修治)、性状(气味)、效用(主治)、讨论(发明)、处方(附方)等,条理分明,具有高度科学性。该书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用药经验,批评、更正了医学中的错误,确定了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此书问世后,先后被泽成朝、日、英、法、德、俄多种文字,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我国汉代至清代的本草著作有数百种,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是我国药的总结,许多理论和经验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和应用。(四)近代中药学概况:近代中药学的发展,受社会变动影响较多。20-30年代曾经有汪大燮和余云岫等人,先后提出废除中医,不用中药和废医存药等歧视中医药的主张,导致祖国传统医学屡遭厄运,受到严重摧残,几乎濒于被泯灭的境界。但中医药是经受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反复验证的真正科学,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靠政治压制是扼杀不了的。在那个时期全国仍涌现出不少名医,如上海的秦伯未、北京的施今墨、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等,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贡献。学术著作方面也浮现了陈存仁的中医药学大辞典(1935年)和冉小峰的国防中药学等。中药研究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赵橘黄、齐绍光、李承祜等。他们对生药、药理、制剂各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促使传统中药学逐步向现代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和发展工作,使中药事业获得新生,得到空前发展。如开办医药院校,建立科研机构和实验基地,广泛开展不同地区大的规模的中药资源调查,整理出版具有特色的古今专门著作和地方药志。国家药典也开始收载中药和中成药,并逐步制定系统的成套质量控制标准,既结合国情又能反映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及民族文化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著作秒,略举有性性的展书籍:中药志、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载药4767种)等,还有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药志。科研成果也不胜枚举,如基本理论方面,对中药性味归经与其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归经与现代医学受体学说的联系。在中药炮制加工方面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参考文献:1 .中药学,作者: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 .中药药理学,作者:王筠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医基础理论,作者:李德新,人民卫生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药学发展简史.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