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药学总论全套.ppt

    • 资源ID:5175388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学总论全套.ppt

    中药学,中药学,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以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古称“本草”实际包括了今天的鉴定、炮制、中药学、部分传统制剂、药理等内容,总论,一、历史,原始 口耳相传,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炎帝神农氏在药物的原始发现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伊尹做汤剂商代出现最早的文字记载 甲骨文中已有许多种病的名称,如疥、疟、耳病、眼病等。周朝我国医学开始分科 设置了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医生已有食医(营养卫生)、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之分。,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山海经博物志 载有一百多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并已认识到这些药物所能治疗或预防的疾病有数十种。诗经,离骚芳草的记载 战国 子仪本草左传中有公元前581年进行针灸治疗的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民间医生秦越人(生卒年代不详)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精通内、儿、妇产、五官等科的医疗技术,能运用针灸、按摩、汤药等疗法。据史记扁鹊传载,秦越人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巫术迷信,以信巫不信医为六不治的原则之一。,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黄帝内经我国古代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外经失传总结出脏腑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以大量篇幅论述针灸,记载了九种不同用途的针,认为病是由“邪气”引起的,发病都有客观的原因,提出了积极防治的主张,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于东汉末年问世的神农本草经原著已于唐代初年失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以次为始,承上启下基本理论的建立 四气五味 毒性 用法 剂型上中下三品产地时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公元196-204年间,东汉末长沙太守张机(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著伤寒杂病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辨证(症)施治”的原则,把中医临床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他本人被尊为“医圣”。,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左右的帛书医书中有关于脉法、灸经和医方等著作,帛书医方中载有内、外、妇产、小儿、五官等科五十多种疾病的二百八十多个医方和二百四十多种药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方。帛画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解。,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甘肃省武威县东汉墓出土的医方简牍中所载的药物已有膏、汤、丸、散、醴、滴、栓等许多剂型,反映出当时我国药剂学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约公元141年-?)成功地用口服全身麻醉药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做腹腔外科大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杰出成就。被认为是中医外科的鼻祖。他还创五禽戏,提倡体育疗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神农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2年左右,南朝齐、梁间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记载了七百三十种药物。原书已佚,现存有敦煌残卷,但其主要内容保存于后来的本草中,其影响直到973年开宝本草流行后才消失。认为医药知识来源于劳动人民首创“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文献标志法。对北方不熟悉。,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公元三世纪,魏晋间王叔和(生卒年代不详)著的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脉学专著。他把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并把诊脉与辨证(症)联系起来,对我国诊断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公元256年左右,晋代皇甫谧(mi)(公元215-282年)编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记载了人体全身经穴共六百四十九个,详述其部位、主治疾病、针刺分寸和艾灸壮数等,这是世界上重要的针灸学专著,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肘后救卒方是一部急救手册,晋代葛洪(约公元281-340年)所著 记载了多种疾病和民间常用药方,儒道合一炼丹术最早的药物化学,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刘涓子鬼遗方 公元475-502年间,南齐龚庆宣(生卒年代不详)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记载了内外治疗处方一百四十多个,其中用黄连、雄黄和汞等消毒药物配制成的软膏治疗痈疽(yong ju,毒疮)等的处方(卷5)有较好的疗效。,唐显庆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这就是可能是世界第一部药典的新修本草。其中载药844种。657年长孙无忌等组织,实际是苏敬主编;659年完成,在敦煌中有残本。他贯彻了厚今薄古的原则,并且注意“下询众议”。开始收载外来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血竭、诃黎勒、胡椒等保存了前世的内容,有实物描绘。影响长达300年之久。,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公元624年,唐朝政府设立了较完善的医学校太医署,分科也较细致。太医署中还设有药园以培养药学人材。自公元629年开始,唐代各州都相继设立了医学校,说明我国古代医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千金方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孙思邈,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景仰。,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唐代的本草著作较多,比较著名的有:,食疗本草孟冼 孙思邈的学生 失传 敦煌有残本 本草拾遗陈藏器 739年 十剂法 海药本草唐八世纪下叶李珣(肃宗、代宗时人,一说波斯人后裔 756-779年)凡六卷,收采海药,并杂记南方药物所产郡县及疗疾之功。胡本草唐郑虔凡七卷,皆胡(外国)中药物,今已不传。四声本草唐萧炳(兰陵处士)凡五卷,取本草药名上一字,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无所发明。本草音义唐李含光共二卷。本草性事类唐杜善方凡一卷,以本草药名随类解释,附以诸药制使畏恶相反相宜解毒者。蜀本草后蜀(934965)韩保升(翰休学士)等与诸医士蜀主孟昶命韩等取唐本草参校增补注释,别为图经凡20卷,昶自为序,世谓之蜀本草,其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苏。公元九世纪,唐代刘禹锡(公元772-842年)著传信方,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藏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形成了藏医药学体系。自公元728年开始,一些藏医着手编著藏医药学著作,经二十多年的努力,于公元753年完成了藏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据悉(即四部医典)。分一百五十六章,有约一千张彩色鲜明、描绘细致的附图,包括人体解剖图、药物图、器械图、尿诊图、脉诊图和饮食卫生防病图等六个部分。据悉对后来藏医药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公元589年公元960年),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积弱”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还有杨家将,岳飞的悲剧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其中农业仅占30,大量来自工商业。咸丰年间(1850),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被半开玩笑的认为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日本与朝鲜。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医药继续发展的年代 1、种类多,多在北宋2、保持了唐本草的传统。3、附方附文多4、保存了古代本草5、内容朴实,理论少6、实事求是,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这是宋朝廷第一次修订本草。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昉等又以开宝详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故又命刘翰、马志重新较订,命李昉、王祐等审较,改名开宝重定本草,据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指神农本草经)所说,黑字为名医(指名医别录)所传,唐(指唐本草)附,今附(本书所增),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谬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又为今按”。全书收集新旧药物983种。二书已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又命掌禹锡等校订本草,至l060年,嘉佑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佑本草)刊行。全书载药1082种(实际统计1083种),是以开宝本草为基础,经补修而成。可惜失传。与此同时,掌禹锡等又上奏朝廷,建议仿唐新修本草编写法编撰图经本草。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朝廷采纳了这建议,诏令全国州路,征集药图和标本,并派苏颂负责编纂,历时三年功成,公元10 61年刊行,又称本草图经。全书载药1000余种,附药图900多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图谱。嘉佑本草以开宝本草为基础,主在以文拾遗补阙;图经本草仿新修本草编写法,重在以图订伪求实。二者相合,图文对照,内容互补,堪称姊妹篇,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然而,嘉佑本草与图经本草也并非十全十美。首先,二书分别刊行,应用不便;其次,遗漏了许多医师方家的经验和民间单方验方,实属不妥。,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经史政类备急本草是成都名医唐慎微在掌禹锡的嘉佑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基础上,注重收集民间单验方,参考各家名著,采纳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500多种书中的药物资料并结合本人临床经验编著而成的。本书罗广泛,记述详尽,共载药1764种,附方3000余,并有各药图谱和炮制方法,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不仅对宋代以前药学内容是一次系统整理和充实,还对保存历代本草文献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它是完整流传至今的最早本草专著。本书经宋政府的三次官宦修校,分别称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公元1108年),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116年)和绍兴校定经史证类轿急本草(公元1159年)。,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改革医学教育,设置太医局(医学院),内分十三科,聘请名医教授,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参加医疗实践,并根据平时考试和实际疗效评定成绩,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公元1069年王安石还曾参加过校订医书的活动。,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太平圣惠方公元982一992年间,北宋时编成的 圣济总录公元11111117年在上面的基础上编成的二百卷,收集了两万多个药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是最早的一部制剂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药法典。该书有配方标准、制造技术标准。和剂局:制药 惠民局:卖药(低价),公元1088一1095年间,北宋沈括(公元1031一1095年)所著的良方收载了许多民间简便而有效的药物和验方。记载了采用皂苷沉淀以及过滤、升华等一系列化学和物理方法从人尿中提取出相当纯净的性激素制剂“秋石”,惜乎失传。梦溪笔谈中对不少药物的形态、采集以及配制等进行了研究,订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宋代医学各科都有发展妇产科 公元1098年北宋杨子建(生卒年代不详)的十产论和公元1237年南宋陈自明(公元1190年?)的妇人大全良方儿科 约公元1107年北宋钱乙(公元1035一1117年)的小儿药症直诀 外科 南宋初,针灸医家窦材(生卒年代不详)在扁鹊心书卷下中记载了用山前花(曼陀罗花)和火麻花作今身麻醉的药方“睡圣散”,这是中药全身麻醉药方的最早记载。法医学 公元1247年,南宋宋慈(约公元11861249年)著成洗冤集录,该书系统地论述了检验尸体的各种方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司法检验专著。,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金元珍珠囊药性赋 作者张元素,字洁古,人称洁古老人。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为十二世纪名医。所撰珍珠囊一书,主要论述本草药性理论。世人又称为洁古老人珍珠囊,或洁古珍珠囊。惟原书早已不存。传世虽有多种以“珍珠囊”命名的张元素著作,但多系经后人节录或改编者,提出了升降沉浮 归经的理论。,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金元时代战争频繁,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医学产生了各家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后人称之为“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是:1刘完素(公元11101200)金时河北省河间县人,人称刘河间。刘氏提出“降火益水说”。主张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皆从火化。认为病因以火热为多,提倡火热学说。提出的治疗原则是:降心火,益肾水。用药多属寒凉,故人称他为“寒凉派”。他的代表著作有素部玄机原病式。2张子和(公元11561228)金时河南人,提出“邪去正安说”。他认为病邪来自外,或从内生,均须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张氏在治疗上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尤其注重下法,故人称之为“攻下派”著有儒门事亲。3李东垣,又名李杲(公元11801251)元时河北定县人,提出“胃气为本说”。主张脾胃健全、则不易生病,既是生了病也易于治好,发明了“补中益气”即补脾益胃的治疗方法。因此后人称李氏为“补脾派”。李氏的代表著作有脾胃论等。4朱丹溪、名震享(公元12811358)元时浙江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而在治疗上注意滋阴,后人称之为“滋阴派”著有局方发挥等。,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伤寒学派温病学派温补学派滋阴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钱塘医派吴中医派孟河医派,宋、辽、金、元(公元960年1368年),明本草品汇精要全书42卷,载药1815种,是刘文泰等于1505年编纂,文字简洁精练、朱墨文书,并对以彩图,但文献省略的太多且惜原稿流失。系官方修订。,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明代本草纲目 公元1596年出版,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共52卷,一百九十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载方11096个,在世界上也有很大影响。,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广泛调查,向劳动人民学习,亲身实践,内容客观可信完善科学的分类方法唯物主义的思想图文并茂巨大的影响时代局限版本众多,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明代其他本草著作滇南本草最丰富的地方本草 本草发挥1384年 本草蒙诠1566年,适合初学者 救荒本草1370年 朱肃日用本草1329年 记载食用动植物,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清代医学主要成就集中在温病学上药学代表著作有: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共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载药物716种 赵学敏(?-公元1803年)所著。1759年与民间“铃医”(走方郎中)赵柏云(生卒年代不详)合作写成串雅。是医学史上一部罕见的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 植物专著,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 植物专著,近代(公元1840年公元1949年),2030年代曾有汪大燮和余云岫等人,先后提出“废除中医,不用中药”和“废医存药”等歧视中医药的主张,致使祖国传统医学屡遭厄运,几乎濒于被消灭的境地。学术著作方面也仅出现了陈存仁的中医药学大辞典(1935年)和冉小峰的国防中药学等。中药研究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赵橘黄、齐绍光、李承祜等。他们对生药、药理、制剂各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促使传统中药学逐步走向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和发展工作,使中药事业获得新生,得到空前发展。如开办医药院校,建立科研机构和实验基地,广泛开展不同地区大的规模的中药资源调查,整理出版具有特色的古今专门著作和地方药志。国家药典也开始收载中药和中成药,并逐步制定系统的成套质量控制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著作很多,有代表性的大型书籍:中药志、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载药4767种)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等,还有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药志。,近代(公元1949年),二、本草著作的内容,药性理论 出现早 内经本经说明很早上升为理论 尤其内经金元 张元素 升降沉浮 归经分类 按功效 按自然属性食疗 炼丹 化学药物 有效成分入药(少),三、中药组成,植物 动物矿物部分简单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现有一万二千余种,其中植物药一万一千余种,动物药一千一百余种,矿物药八十余种。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几个概念,1、药物:凡具有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的物质,统称为药物。2、天然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基本不变其理化属性的简单加工品(与人工合成者相对而言)。3、中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阐述其作用机理,应用于临床的药物。4、民族药:以藏医、蒙医、傣医的医药理论为指导而用于临床之药物,称藏药、蒙药、傣药,属于民族药。5、草药:民间广泛应用的,具有医疗预防作用的植物药,一般称草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而以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应用,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认可,并载入典籍的草药可上升为中药。若中药长期淹没,典籍渐次削删,后学者缺乏认识,则中药可沦为草药。我国传统文化以汉民族为主,实际上中医药学理论是汉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故中医药在国外又被称为汉方医、汉药。,中药与中草药,天然药物,不等价 关键看理论指导传统中医药理论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比如:唐代的外来药物 绞股蓝 海洋药物,中医与西医,建立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上不同的医学体系 西医 自下而上,微观,封闭,精确,对抗,直觉,形象中医 自上而下,整体,开放,模糊,协调,理性、抽象,第一章 产地与采集,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李东垣,一、产地,道地药材:某一地区所产药材,质高,疗效好,素有盛名。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各“道”(唐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出产的著名药材名目。之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川:连 贝母 附子 甘肃:当归 宁夏 枸杞子 内蒙古 甘草 吉林 人参山西 黄芪 党参 河南 牛膝 地黄 山药 江苏 苍术 薄荷 浙江 白芍 白术 云南 三七广西 肉桂 广东 砂仁 等,一、产地,一方面要求尽量使用道地药材另一方面 对引种、驯化提出了要求,二、采收时间,全草,茎,叶,枝 生长茂盛 成年期 少数例外 桑叶 枇杷叶根,根茎:早春抽苗前或秋末地上开始枯萎。养分多 少数例外 太子参,半夏、延胡索 夏季茎叶开始枯萎树皮 春夏之交 根皮 秋后 丹皮 桑白皮花:含苞待放或初放 防止气味走失 晴天果实 成熟 少数如 青皮、枳实、乌梅!种子 老熟但是不开裂。,二、采收时间,菌、藻、孢子类按其各自的特点采收,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动物类 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桑螵蛸须3月前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于植物上,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虻虫等: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鹿茸于清明后4060天(5-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而不是茸了。对动物药材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在捕捉后或屠宰场采收,近年更有人工牛黄、活麝取香、活熊抽取胆汁等新的采集方法。矿物类随时可以采收,也可结合开矿进行,第二章 炮制,一、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地黄、何首乌、延胡索,款冬花蜜炙;白术土炒,柴胡醋炒、舒肝解郁力增。2、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大辛、大热有毒之乌头、附子类药物,半夏,斑蝥用米同炒至米焦黑,使部分斑蝥素升华而减毒。3、矫味、矫臭。如僵蚕以麸炒,五灵脂醋炙。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中药中质地坚硬,难以粉碎的矿物或贝壳,经炮煅后、便于粉碎,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煅龙骨、煅牡蛎、煅磁石、煅自然铜等;炉甘石须煅淬后,水飞入药;含甙药物须经蝉、炒才能保贮,如杏仁须水烊,白芥子、莱菔子须炒熟,以破坏其所含之酶。5、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如玄参去芦,麦冬去心,枇杷叶、狗脊去毛,杏仁、桃仁蝉后去皮尖,动物类药材去头、足、翅等。,第二章 炮制,二、炮制方法 1、修制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2、水制将药材用水洗、浸泡等方法加以处理,称水制法,水制法包括洗,淘、浸、润、渍、腌、提、水飞等项目。3、火制凡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或加入其他辅料)放置火上加热处理的方法,统称为火制法。然某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香薷、白蔻仁、砂仁等不能应用;矿物中的雄黄、朱砂不能火制,主要采用炒(炙)煨、炮、煅、炼、烘、焙、烤、燎等火制方法。4、水火共制凡将药物通过水、火共同加热,统称水火共制法。本法包括蒸、煮、蝉。5、其他如发酵,发芽,制霜、染衣,制曲 等。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第三章 药性理论,一、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药性理论,指用以阐明中药的药性,功效的理论 性:四性 寒热温凉 味:五味 酸苦甘辛咸 作用趋向 升降浮沉 作用部位 归经,第三章 药性理论,二、如何认识药性 四气:程度不同,无本质的区别如何认识四气:(1)生活实践(2)临床实践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用于热性病证温热药:具有散寒、助阳作用 用于寒性病证,第三章 药性理论,什么是五味:辛 散:发散解表表证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行:行气气滞证 脾胃气滞 肝郁气滞 肺气雍滞甘 补益虚证 缓急缓急止痛剧烈疼痛 润燥躁证肺躁、肠躁苦 燥湿湿证寒湿 苦温 苍术 湿热 苦寒 黄连 泄降通泄:用于热结便秘 大黄 清泄:里热 栀子 降泄:肺气上逆的咳喘 葶苈子酸 收敛自汗,盗汗,久咳,失血 五味子 涩 固摄遗精,滑精,带下,崩漏 山萸肉咸 软坚散结治疗结块性病变,瘿瘤,痰核,瘰疬,气与味的关系 综合理解气同味异:生地甘滋阴生津 用于阴虚发热 寒清热热性病黄连苦燥湿湿热证味同气异:紫苏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辛发散表证薄荷凉发散风热风热表证,第三章 药性理论,第三章 药性理论,升降浮沉它是以药物的作用趋向来说明药性的一种理论。升升中气,升阳举陷中气(病势)下陷证:升麻,柴胡,黄芪 降逆止呕胃气上逆 半夏 降降气定喘肺气上逆的咳喘 半夏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石决明 泄下浮(轻浮,发散)上行,向外 病位在表沉(下行)病位在里,第三章 药性理论,归经:以脏腑经络为指导,将药物的作用加以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体现了选择性 清心热 黄连,连翘 清肺热 黄芩 寒凉药能清热 清肝热 龙胆草 清胆热 青蒿 清肾热 黄柏,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皮肤、汗 腺、毫毛).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 宫)贮藏精气.,第三章 药性理论,归经的意义:便于临床选药以归经为线索,探索潜在功效便于理解掌握,第三章 药性理论,麻黄风寒咳喘升辛温散风寒 黄芩肺热咳嗽沉降苦寒清肺热 沙参肺阴虚咳嗽沉降甘寒养肺阴 干姜水饮内停咳嗽升辛热温肺化饮(温散肺寒,温脾燥湿,阻水之源),归肺经治咳嗽,第三章 药性理论,注意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相生相克补肾阴,肝有所涵,虚阳自潜(滋水涵木)引经药 张元素引经报使之说如羌活为手足太阳引经药,升麻为手足阳明引经药,柴胡为少阳、厥阴引经药,独活为足少阴引经药等。认为以上这些药物配伍于方剂之中,可以引诸药归于某经某脏腑,以加强方剂的效用,第四章 药物应用,一、配伍根据病情、用法、药性,有选择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以适应治疗的需要。是组成方剂的基础。治疗疾病 单方 针对性强,使用简单,有药专,效宏的特点。复方 用于病情复杂,可全面照顾。,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就是单用一位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药物。本草纲目:“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如:独参汤 单用一味人参补气固脱,治疗大失血所引起的元气虚脱的危重症。清金散 单用一味黄芩清肺热,治疗肺热出血的病症。,单行是单味药应用,虽被列入“七情”,但并未发生配伍关系。因此,“七情”是单行与六种配伍关系的统称。即:“七情”等于配伍加上单行。,要点,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本草纲目:“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解表药中,麻黄与桂枝配合,能明显增强发 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清热药中,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 热泻火的治疗作用。,相须的药物性能功效相类似,配伍时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能明显增强原相同或类似的疗效,相须的药物一般都归在同一章节。历代名方往往同时作方中主要药物。,要点,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本草纲目:“相使者,我之佐使也。”,要点,相使配伍既能增强疗效,又能扩充疗效,加大治疗范围。两药的主要疗效或性能不同,一般不是同类药物,且彼此有较明显的主辅之分,辅药用来增强主药的疗效。,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本草纲目:“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本草纲目“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畏与相杀为消除或降低毒性的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说法。相畏是有毒药相对于解毒药而言的,相杀则是解毒药相对于被解毒药而言的。相畏是毒性受制的一方,相杀为制约毒性的一方。,要点,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本草纲目:“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配伍的相对性:1、与相须、相使配伍类似,相恶也只是两药物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不是在所有功效和治疗一切病症上都使得原来功效减低或消除。2、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征候有关。因此,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历代本草文献中所列相恶药物达数百种以上,而临床医家并不将相恶配伍同作配伍禁忌对待。,难点,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本草纲目:“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药物 甘草 反 甘遂 贝母 反 乌头,相反是药物在配伍前,单用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合用后却能产生或增强原来的毒副反应。,要点,“七情”的临床用药原则,1、若病情单纯,病势轻浅,以针对性强的药物单用,符合简、便、廉的要求。2、对于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的相须和相使配伍,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3、对于能减轻或消除毒性反应的相畏和相杀配伍,在应用有毒药时必须考虑使用。4、对于有可能因拮抗而减弱原有功效的相恶,用药时应加以注意,严格区分其不宜合用或可以利用的具体情况。,5、对于产生或增强毒性的相反药物,原则上要避免配合使用。,第四章 药物应用,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四章 药物应用,二、用药禁忌:确有相反作用 不起相反作用 相反相成。,第四章 药物应用,二、用药禁忌:2、妊娠禁忌:凡是损伤胎儿,以至引起堕胎的药物。剧毒:斑蝥 破血药:三棱,莪术峻泻:巴豆,大戟 芳香走窜:麝香,冰片慎用药:通经祛瘀:桃仁,红花 行气破滞:枳实 辛热:附子,肉桂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第四章 药物应用,二、用药禁忌:3、适应证禁忌:寒凉药能清热,伤阳。辛热药能祛寒,但能耗阴阴虚病人不能用。攻伐药能攻邪,易伤正,滋补药能补正,但恋邪升提药阳亢用之更亢,降逆药气陷者投之反而证剧。,第四章 药物应用,二、用药禁忌:4、服药的饮食禁忌:薄荷鳖肉,茯苓醋,常山葱,地黄葱蒜萝卜忌生冷,粘腻,腥臭,高热病人忌油。,服药食忌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菜。)黄连、胡黄连(忌猪肉、冷水。)苍耳(忌猪肉、马肉、米泔。)桔梗、乌梅(忌猪肉。)仙茅(忌牛肉、牛乳。)半夏、菖蒲(忌羊肉、羊血、饴糖。)牛膝(忌牛肉。)阳起石、云母、钟乳、砂、石(并忌羊血。)商陆(忌犬肉。)丹砂、空青、轻粉(并忌一切血。)吴茱萸(忌猪心、猪肉。)地黄、何首乌(忌一切血、葱、蒜、萝卜。)补骨脂(忌猪血、芸苔。)细辛、藜芦(忌狸肉、生菜。)荆芥(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紫苏、天门冬、丹砂、龙骨(忌鲤鱼。)巴豆(忌野猪肉、菰笋、芦笋、酱、豉、冷水。)苍术、白术(忌雀肉、青鱼、菘菜、桃、李。)薄荷(忌鳖肉。)麦门冬(忌鲫鱼。),常山(忌生葱、生菜。)附子、乌头、天雄(忌豉汁、稷米。)牡丹(忌蒜、胡荽。)浓朴、蓖麻(忌炒豆。)鳖甲(忌苋菜。)威灵仙、土茯苓(忌面汤、茶。)当归(忌湿面。)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及一切酸。)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凡服药,不可见死尸、产妇、淹秽等事。引自本草纲目,第四章 药物应用,三、毒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毒药的含义:广义:药之偏性 狭义:药性强烈 对人体有伤害(毒性作用)有毒:药性强烈,毒副作用较大,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中毒。无毒:平和,一般无毒副作用或很小。,第四章 药物应用,三、毒药的应用: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突变、致畸反应,反应停致畸胎:反应停于1960年前后又被作为治疗妊娠呕吐药物。推荐使用不久,即有短肢缺指、伴有心脏、胃肠道、泌尿道、生殖器官及耳异常畸形儿降生。汉堡大学医院儿科1959年发现1例,1960年发现30例,1961年发现154例,西德共有60008000例。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拉美及非洲各国和日本(约100例)等均发现过这种海豹肢畸形儿,各国畸形儿发生率与反应停销售量呈正比关系,成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第四章 药物应用,三、毒药的应用:使用注意点:严格控制剂量:从小剂量开始严格炮制:马钱子在麻油中炸之焦黄注意用法:内服、外用,剂型上,不宜入汤,多宜丸剂,也有例外 乌头配伍:附子配干姜,甘草同用区别品种:南五加无毒,北有毒,第四章 药物应用,四、剂量病情,体质,年龄:重、急、实、青壮 量大 轻、慢、虚、老人小孩 量小 小儿,少量多次,成人1/3-1/4药物性质:性平和的量大,性剧,毒药少药物质地:质轻,量轻;质重,量重。芳香辛散量轻,苦寒甚者量轻,辛燥者量不宜大,鲜品量大,价昂者宜少。配伍,剂型:单味,复方中主药用量大,入汤者量大,入丸者量小气候,地区,以及医师用量。春夏用发汗药轻,秋冬重 湿气盛的地区,温燥药的用量大 北方多用麻、桂,南方多荆芥、薄荷古代剂量与近代换算,第四章 药物应用,四、用法:用法种类:外用,灸、敷 内服 汤,丸,散 注射汤剂煎服的注意点:火候:(1)文火 滋补药(2)武火 芳香挥发 先煎:贝壳,甲壳,矿石,化石 附子,乌头 后下:芳香易挥发或有效成分易被破坏者。包煎:(1)粉末状,细小种子(2)带绒毛者(旋覆花)(3)有黏液质,车前子 另煎(炖):名贵药材 烊化:性粘,胶质易溶解的药物,阿胶,饴糖,第四章 药物应用,四、用法服药法:汤 一剂一日二次 重者,一日二剂,四次 慢性病,一剂分两天散:开水或药汁送服 雷丸受热,效下降,冷水 琥珀细粉,呛口 用蜜发汗泻下,适可而止,不必尽剂。呕吐,儿童 少量多次,昏迷者,牙关紧闭,鼻饲服药时间:补益:饭前;对胃有刺激:饭后;驱虫、泻下:空腹;安神:睡前;截疟:疟发前2小时,第四章 药物应用,服药时间:补益:饭前;对胃有刺激:饭后;驱虫、泻下:空腹;安神:睡前;截疟:疟发前2小时神农本草经云:病在胸鬲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学总论全套.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